❶ 阿基米德三大定律
1、杠桿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公式: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3、求積原理:「窮竭法」。阿基米德還有一個傑出發現是指出圓球的體積和表面積都是外切圓球的圓柱體體積和表面積的2/3。
(1)阿基米德原理杠桿原理公式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原理,奠定了流體靜力學的基礎。傳說希倫王召見阿基米德,讓他鑒定純金王冠是否摻假。他冥思苦想多日,在跨進澡盆洗澡時,從看見水面上升得到啟示,作出了關於浮體問題的重大發現,並通過王冠排出的水量解決了國王的疑問。
在著名的《論浮體》一書中,他按照各種固體的形狀和比重的變化來確定其浮於水中的位置,並且詳細闡述和總結了後來聞名於世的阿基米德原理:放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開的液體重量。從此使人們對物體的沉浮有了科學的認識。
❷ 阿基米德 原理及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數學表達式:F浮=G排=ρ塗·g·V排.
物體所受浮力=排開水重力=水密度*g*排開水體積
可見: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是由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兩個因素決定的.而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質量、密度及物體的形狀無關.
希望能幫到忙~
❸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個萬能的公式,任何時候都可以應用。
F浮=G只能應用與漂浮和懸浮 ,F浮=G-f是表示重力與阻力的差值等於浮力,這是應用受力分析得出的 。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能用上面兩個式子,最好不要用阿基米德原理,但是這兩個式子一般只有在選擇和填空才能用上。
阿基米德定律是流體靜力學的一個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方向垂直向上並通過所排開流體的形心。
這結論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稱阿基米德原理。結論對部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同樣是正確的。同一結論還可以推廣到氣體。
阿基米德原理適用於全部或部分浸入靜止流體的物體,要求物體下表面必須與流體接觸。
如果物體的下表面並未全部同流體接觸,例如,被水浸沒的橋墩、插入海底的沉船、打入湖底的樁子等,在這類情況下,此時水的作用力並不等於原理中所規定的力。
如果水相對於物體有明顯的流動,此原理也不適用(見伯努利方程)。魚在水中游動,由於周圍的水受到擾動,用阿基米德原理算出的力只是部分值。這些情形要考慮流體動力學的效應。水翼船受到遠大於浮力的舉力就是動力學效應,所循規律與靜力學有所不同。
參考鏈接:網路-阿基米德定律
❹ 由阿基米德原理推導公式
第一步,利用浮力的測量式:空中稱重-水中稱重
第二步,水中浸沒時,原來齊溢水杯杯口的水面由於浸入物體而排出部分水,桶和溢出水的總重-空桶重
第三步,比較前兩步的結果,二者相等:F浮=G排水
F浮=G排水 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然後因為G=mg=evg 所以F浮=evg。
❺ 阿基米德的杠桿原理
一,杠桿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
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二、內容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下或者勻速轉動的狀態下。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
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5)阿基米德原理杠桿原理公式擴展閱讀
運用:
1、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動力臂 > 阻力臂);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
2、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3、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4、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❻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是什麼
F浮=G排=ρ液·g·V排液。
❼ 阿基米德定律公式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懸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上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浮力F浮
(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m排=ρ液V排
ρ液:液體的密度 ρ液=m排/V排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V排=m排/ρ液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當物體密度大於液體密度時,物體下沉.(直至懸浮/沉底)
當物體密度小於液體密度時,物體上浮.(直至懸浮/漂浮)
當物體密度等於液體密度時,物體懸浮.
浮力公式的推算
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向上-F向下
=P向上�6�1S-P向下�6�1S
=ρ液�6�1g�6�1H�6�1S-ρ液�6�1g�6�1h�6�1S
=ρ液�6�1g�6�1(H-h)�6�1S
=ρ液�6�1g�6�1△h�6�1S
=ρ液�6�1g�6�1V排
=m排液�6�1g
=G排液
稍加說明:
(1)「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一般作為浮力產生原因,在同步學習(平時的考試)中,考一道填空或選擇。在中考中不常出現,如果出現也只是考一道題。還要注意在最後一道浮力計算題中——不會做時,別忘了想想它。
(2)「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與「F浮=ρ液gV排=G排液」的聯系,明白就夠了,不會考。(其實這就是「兔兔r」說的形狀不規則的物體,不好用「F下表面-F上表面」,所以不考。)
(3)「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這也沒有什麼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變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開液體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液�6�1g =ρ液gV排
(4)給出沉浮條件(實心物體)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懸浮 ,G物=F浮 (基本物體是空心的)
ρ物<ρ液, 上浮,(靜止後漂浮)G物=F浮
(5)給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題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這是重要前提!), 則: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變形公式
1. (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證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阿基米德是洗澡時發現的,你可以根據定理作對比試驗
有一天,他到澡堂去洗澡。當他躺進澡盆時,發現自己身體越往下沉,盆里溢出的水就越多。而他則感到身體越輕。突然產,阿基米德欣喜若狂地跳出了澡盆,甚至忘記了穿衣服就直奔王宮,邊跑邊喊:「找到了,找到了!」阿基米德找到了什麼?他找到的不僅是鑒定金王冠是否摻假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科學原理,即浸沒有水中的物體受到一個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所排開水的體積,據此計算了王冠中金和銀的含量。因為重量相同的物體,密度大的體積就小。金子的密度大於銀子,因而金塊和銀塊同重時,金塊的體積必然小於銀塊體積,如把同重的金塊和銀塊放入水中,那麼金塊排出的水就比銀塊排出的水少,而王冠排出的水在這兩者之間,這就證明了王冠不是純金的。他又利用數學計算,確定了王冠中摻了銀子,而且數量與阿基米德計算的結果一樣。也有人認為,阿基米德分加緊稱出浸在水中的金、銀和王冠的重量,由此測定了它們在水中減少的重量,從這些數據中,他輕易地找到了答案。
❽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運用
阿基米德的杠桿原理的運用:
例一:手提稱就運用了阿基米德的這一原理
呵呵,一例夠不
謝謝樓主採納
如不夠或有什麼疑問可追問…
❾ 關於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阿基米德(archimedes)定律力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於被該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量。
1、物理學中(1)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重量。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principle)。該定律是公元前200年以前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212
bc)所發現的,又稱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可用下式計算:f浮=ρ液(氣)gv排。(2)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2、數學中阿基米德原理指對於任何自然數(不包括0)a、b,如果a
b.由柳洪平創建
❿ 阿基米德杠桿定律與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個普遍適用的規律,其內容為: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數學表達式為:F浮=G排
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同樣遵從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Archimedes)定律力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於被該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量。 1、物理學中(1)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重量。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principle)。該定律是公元前200年以前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212 BC)所發現的,又稱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可用下式計算:F浮=ρ液(氣)gV排。(2)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