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依據購買力平價理論 人民幣升值 匯率上升 匯率和物價水平成反比 所以物價水平會下降嗎
不會!我們要和國際市場進行對比,對於金融市場要看美元,看進出口!只看國內不行
『貳』 匯率中購買力平價和浮動匯率有什麼關系
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們對外國貨幣的需求是由於用它可以購買外國的商品和勞務,外國人需要其本國貨幣也是因為用它可以購買其國內的商品和勞務。因此,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相交換,就等於本國與外國購買力的交換。所以,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匯率,決定於兩種貨幣的購買力比率。由於購買力實際上是一般物價水平的倒數,因此兩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可由兩國物價水平之比表示。這就是購買力平價說,從表現形式上來看,購買力平價說有兩利定義,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
『叄』 從匯率、購買力平價角度來看,人民幣是否被低估了
並沒有,預計2016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存在一定貶值壓力,但下行空間不大。從中長期看,決定匯率走勢的根本因素仍是貨幣的購買力。購買力平價(PPP)匯率與人民幣實際匯率不斷趨近是長期主導因素。這意味著5-10年內,購買力平價因素將起主導作用。
建議確立「以實體經濟立國,相對強勢的貨幣有利於強國富民」的理念,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與落地,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培育新的比較優勢和增長動力,為人民幣的強勢地位提供支撐;其次,以「一帶一路」和加入SDR為契機,催生出更廣泛的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增強海外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有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第三,維持中美利差的基本穩定,避免「大水漫灌」式的總量型寬松政策,同時保持外匯儲備規模合理穩定,更加註重外匯儲備資產的多元化配置。
隨著英國意外「脫歐」和美聯儲加息進程的搖擺不定,全球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同時,我國經濟正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國際收支結束了「雙順差」格局,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實現難度加大。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改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彈性顯著增加。如今,「8·11」匯改已一周年,我們回顧了這一年中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嘗試從經濟增長、中美利差及貨幣政策、購買力平價、匯率預期、地緣政治及匯率制度等六項決定因素構建分析框架,預判人民幣兌美元的短期及中長期走勢。
『肆』 購買力平價(ppp)與 匯率的區別
購買力平價理論有絕對的和相對之分!絕對購買力平價說明了匯率和兩國的物價水平有關;相對平價則說明匯率和兩國通脹率有關!購買力平價理論是用來預測長期匯率趨勢的!而匯率是指一國貨幣的外幣價格,由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匯率放開)決定,有即期和遠期匯率之分!
『伍』 人民幣匯率與購買力評價的關系
人們對外國貨幣的需求是由於用它可以購買外國的商品和勞務,外國人需要其本國貨幣也是因為用它可以購買其國內的商品和勞務。因此,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相交換,就等於本國與外國購買力的交換。所以,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匯率,決定於兩種貨幣的購買力比率。由於購買力實際上是一般物價水平的倒數,因此兩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可由兩國物價水平之比表示。這就是購買力平價說。從表現形式上來看,購買力平價說有兩種定義,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
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 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及對它的需求是由單位貨幣在國內所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決定的,即由它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表示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而購買力的大小是通過物價水平體現出來的。根據這一關系式,本國物價上漲將意味著本國貨幣相對外國貨幣的貶值。
相對購買力平價彌補了絕對購買力平價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觀點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兩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將根據兩國通脹率的差異而進行相應地調整。它表明兩國間的相對通貨膨脹決定兩種貨幣間的均衡匯率。
『陸』 購買力平價理論說明匯率如何決定
購買力平價理論說明匯率是由兩種貨幣各自在發行國的購買力決定的。
購買力平價說(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稱PPP理論,起源較早,後來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G•Cassel)於1922年在《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書中加以系統闡述,是匯率理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一價定律是購買力平價說的基本假設前提。
該理論認為,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其購買力之比。也就是說,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購買力平價有兩種形式,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從靜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的匯率取決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從動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及變動,說明的是某一段時期內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取決於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的變動率之比。實際上,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貨幣的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柒』 購買力平價的換算方法
基本介紹
2010年11月16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經國務院批准,中國2011年將首次全面參與新一輪世界銀行組織的國際比較項目(ICP)活動,使得中國GDP可以通過購買力平價換算,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中國國際比較項目部際協調小組已經成立,由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門參與。
ICP是一項全球性統計合作項目,主要目的是測算各種貨幣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以便用PPP作為轉換系數,將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轉換為用統一貨幣單位表示,從而比較和評價各國的實際經濟規模和結構。
2011年為全球新一輪ICP活動的調查基準年。從2011年1月開始,全球約180個國家和地區將同時開展ICP調查,整個活動預計於2013年年底結束。2011年開始的新一輪ICP項目主要有三個目標,其中之一是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統計能力,特別是國民核算和價格統計能力,改善宏觀經濟數據的可比性。
方法
何謂「以購買力平價換算GDP」?
測算GDP的另一種「匯率」
人大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告訴記者,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公布的各國GDP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市場匯率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是按照購買力平價法,也叫國際比較項目法(ICP)計算出來的。
與比較某一國家不同時期價格水平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不同,購買力平價是比較某一時期兩個或多個國家的綜合價格水平。舉例來說,那麼對於這籃子商品來說,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就是4∶1,也就是說,在這些商品上,4元人民幣的購買力相當於1美元。劉元春表示,購買力平價法可以當作購買力平價匯率來理解,但是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准確與否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GDP更准確嗎?
並不影響一國GDP總量測算
顯而易見,按照市場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匯率計算出來的GDP結果是有差異的。中國社科院投資學博士付立春表示,盡管二者有差異,但這並不代表哪種方式更加准確或者更符合實際,「計算方式只是在與國際比較的時候有差異,但是就GDP測算本身而言並不受影響,GDP還是按照原來的統計方法進行測算,測算出來之後,在比較的時候會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劉元春告訴記者,不同機構和專家測算出來的中國購買力平價GDP也是有差異的,這與用於測算購買力平價匯率的商品籃子有關,「舉例來說,如果在美國花2美元可以買一個麥當勞漢堡,在中國則需要10元人民幣,那麼美元與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1∶5。然而,在美國要花50美元才能理一次發,而在中國平均只需要20元,那麼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成了5∶2。購買力平價匯率會將這些數字進行加權平均,但選取的比較內容會對平均後的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付立春還表示,事實上,購買力平價理論建立在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國家價值相同的前提下,顯然,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
參考意義
對衡量生活水平有何參考意義?
只是生活質量參考標准之一
專家認為,單獨比較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出的GDP數據,意義並不大。「無論以哪種方式計算的GDP,都是總量GDP,總量GDP只是國家經濟實力的一個方面。比如,從整體經濟實力來看,包括經濟結構、增長方式、發展階段、人均GDP等,中國依然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劉元春表示。
另有專家認為,人均GDP也有局限性,它只能表明一個國家經濟的整體產出值,而不能直接作為普通人生活水平的尺度。其他指標如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等都很難測定,而且人均GDP並不能表明財產分配是否平等。所以,即使是用購買力平價換算過的人均GDP數據也要謹慎使用,因為它只是生活質量的眾多參考標准之一。
參與國際比較項目有何意義?
有利於客觀評價我經濟規模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全面參與ICP國際統計活動有利於更加客觀地評價中國的經濟規模和國際地位,也有利於增強中國統計能力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教授鄭超愚表示,中國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重要股東國,經濟運行狀況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由於主要經濟體貨幣匯率波動頻繁,因此在各國綜合實力比較中,用匯率換算GDP存在的失真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計算另一種較合理的GDP。鄭超愚認為,一些別有用心者會使用一些數據渲染「中國威脅論」等論調,這可能也是中國全面參與ICP國際統計活動的一個原因。
『捌』 關於匯率和購買力平價的問題
這個感覺不難理解啊。匯率是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購買力平價是用來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的。西方國家生活水平高,彼此也比較接近,因此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差距不大。而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人民生活質量也和西方國家有差距。因此在人民幣升值,匯率上升之後,購買力平價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差距依然很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差距講有待縮小。
『玖』 購買力平價相當於匯率嗎
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但是,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