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吉利收購沃爾沃利用杠桿系數

吉利收購沃爾沃利用杠桿系數

發布時間:2022-02-10 01:21:09

① 吉利並購沃爾沃的評估方法

主要應用收益法

② 吉利如何用杠桿收購沃爾沃的,這樣可以規避什麼風險

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公司或個體利用自己的資產作為債務抵押,收購另一家公司的策略。 交易過程中,收購方的現金開支降低到最小程度。 換句話說,杠桿收購是一種獲取或控制其他公司的方法。 杠桿收購的突出特點是,收購方為了進行收購,大規模融資借貸去支付(大部分的)交易費用。 通常為總購價的70%或全部。同時,收購方以目標公司資產及未來收益作為借貸抵押。 借貸利息將通過被收購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來支付。
根據定義來看,這種收購首先可以規避反收購的風險,以目標公司資產及未來收益作為借貸抵押,對自己來說資本結構的影響較小,債務比例影響相對較小,公司面臨的風險也相對較小。。其次,應該是經營風險,收購的資金不是全部由收購方來出,其資金流動風險較低。

③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成本分配 以及如何降低成本 要做報告用 最好有相關數據

這個好像有些復雜啊 呵呵

很多涉及到資金運作 以及 合作方式的 比如如果談成吉利要把沃爾沃的工廠在某地設廠
這樣 能夠促進某地的經濟發展 以及 某地擁有大型汽車工業,這樣某地就會拿出資金去支持吉利 等等吧 還有其他的各種方式 這個沒有詳細內幕的人 很難算清

④ 吉利並購沃爾沃策略

一樓的那哥們,是福特吧
1.注入新的運營與研發資金。
2.努力拓展沃爾沃在國內市場(特別是公務車領域)。
3.在國內建設新工廠及生產基地,利用本地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提高產量,降低單車成本。
4.改革沃爾沃逐漸僵化的運營及營銷團隊(這主要是福特造成的)。
5.繼續保持其原有的品牌文化和技術優勢,並做好與中國的文化融合。
6.加大對新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使其自身重新具備造血功能。
沃爾沃品牌本身在歐洲就有很強的影響力,只不過競爭日益激烈,產能又小,巨大的研發成本推高了沃爾沃售價使其與其他老牌歐洲車企競爭時逐漸喪失優勢,福特收購後又將沃爾沃獨有的技術平台全部整合,推出了福克斯,蒙迪歐等車型,其實這些車都源自於沃爾沃技術,更是使沃爾沃優勢喪失殆盡。吉利收購後會放開沃爾沃使其獨立發展,把原有的潛力再次激發出來,吉利不會去生產沃爾沃車型,吉利並不具備此能力,這一點請放心。
個人見解,請見諒。

⑤ 跪求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合並報表及報表分析!!

80%的可能,沃爾沃的報表和吉利的報表還沒有合並,兵沒有聽到這方面的消息,不過,李董說過,肯定會合並,得等等了。

⑥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籌資問題

海外融資佔半數

關於並購沃爾沃的資金來源,吉利汽車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尹大慶詳細解釋稱,整個並購項目需要資金27億美元,其中18億美元用於收購沃爾沃轎車100%的股權,餘下9億美元是對沃爾沃轎車的輸血,是保證沃爾沃後續運營的資本開支。

尹大慶表示,27億美元並購資金分為兩部分,一半來自國內融資,其中又以吉利汽車自有資金為主,加上國內主權銀行的收購資金;另一半來自海外,包括來自美國、歐洲和香港市場的資金。由於還沒有最終交割,具體的收購金額還無法披露。

不過,尹大慶在發言時指出,吉利收購沃爾沃每一階段都有資金的安排。據此推測,吉利可能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18億美元的收購款項。

1999年,福特汽車收購沃爾沃的價格為64億美元,而吉利18億美元的收購價,不到當時福特收購價格的三分之一。

以規模化攤薄研發成本

對待更換門庭的沃爾沃,李書福認為,重要的不是輸血,而是恢復沃爾沃的造血功能,早日扭虧為盈。

李書福認為,沃爾沃最大的問題在於規模太小。「沃爾沃的規模不及寶馬、賓士,但我猜測沃爾沃在研發上的投入與寶馬、賓士差不多,但由於規模小,每輛車的成本就比較高,吉利就是要把沃爾沃的技術優勢充分發揮,把沃爾沃的規模做大,並在適當的時候在中國建設新工廠,使得生產更加貼近中國市場。」

對於市場普遍關心的知識產權和技術方面,吉利汽車副總裁、首席技術官趙福全解釋稱,第一,吉利收購沃爾沃100%股權,這是整個知識產權談判的核心;第二,沃爾沃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司,擁有其關鍵技術和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同時為了保證其既定戰略商業計劃的繼續實施,將擁有所有福特相關知識產權的使用權;第三,吉利將通過沃爾沃擁有其關鍵技術及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其大量知識產權的使用權。

此外,趙福全還表示,如果需要,吉利可以為沃爾沃提供低成本的研發支持,以降低沃爾沃的研發成本,同時吉利還將「像小學生一樣學習沃爾沃的技術」。

針對有消息稱,吉利只收購了沃爾沃品牌的一半所有權,李書福表示,沃爾沃有兩個企業,一個是生產載重汽車和客車的VOLVO AB,另一個是沃爾沃轎車,吉利收購了沃爾沃轎車品牌100%的所有權。

⑦ 以吉利收購沃爾沃為案例,分析其中投資銀行、金融杠桿等的作用

http://wenku..com/view/26e63d0c844769eae009ed30.html裡面都有

⑧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財務報表分析

你要找的是吉利還是沃爾沃的,若是沃爾沃的,可以去他們官網(國外的)上找,吉利的話許多證券網站都有,他的股票代碼是00175,沃爾沃的話是這個網站:http://www.vfsco.com/financialservices/global/en-gb/volvogroup/newsmedia/_layouts/CWP.Internet.VolvoCom/NewsItem.aspx?News.ItemId=99596&News.Language=en-gb
至於分析,你可以從他們兩者的財務數據進行比較~~

⑨ 以規模經濟模型分析吉利收購沃爾沃

李書福講話

北京電視台的記者:吉利當時收購沃爾沃的時候,有沒有其他競爭力也想收購沃爾沃?沃爾沃為什麼要選擇吉利呢?

李書福:競爭是很激烈的,沃爾沃不是沒有人買,買的人很多,有瑞典當地的,有美國、英國、中國,世界各地的,大家搶著要去買好企業,但是這裡面有一個規則的問題,怎麼去參與買賣,並不是開了一張支票拿去,你把這個企業賣給我,這是買不來的。

企業並購太復雜了,剛才張芃博士很簡單地講了這個故事,但是這裡面的盡職調查,所涉及到的內容的廣泛性,以及這個企業由於歷史比較長,裡面所隱含著各種問題的復雜性,以及並購以後運營的這種艱巨性。如何保證沃爾沃的未來命運是健康的,良好的,在行業裡面還能夠繼續為人類的安全、交通做貢獻,這些都是買賣當中的內容。

沃爾沃為什麼賣給吉利?因為吉利研究沃爾沃這個企業已經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進行溝通,討論這個問題,也將近3年多了。對於沃爾沃這個企業的理解和對汽車行業的理解,以及對於福特的理解,以及吉利本身這個企業的核心競爭理念等等,這一些都是福特要選擇沃爾沃新東家的非常重要的元素。為什麼吉利買到了,其他人買不走,這個道理是非常簡單的。

一開始我就講了,並不是有錢就能買到沃爾沃企業。另外反過來講,也並不是說錢不多就買不到,不是這么一個簡單的道理,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

已有82年歷史的沃爾沃,是歐洲著名的豪華汽車品牌,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在汽車安全和節能環保方面,有許多獨家研發的先進技術和專利。

平安證券分析師余兵表示:「長期以來,沃爾沃都以生產質量性能極高的高端車和低調的作風而在業界享有盛譽。因此,吉利收購沃爾沃無疑將會對奧迪和寶馬在華的銷量造成一定的威脅。」

分析師認為,沃爾沃被中國企業所收購無疑會增加其對當地政府機構的品牌吸引力。據悉,在當前中國的官車市場上,奧迪是最大的供應商,其在華所銷售的汽車中,有20%都是由中國政府所采購的。為了爭奪這一市場,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戴姆勒的梅賽德斯賓士、大眾旗下奧迪都悉數進入市場,並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批准。

IHS Global Insight駐上海分析師John Zeng表示:「吉利目前已經取得了中國政府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獲得政府的訂單是沃爾沃扭轉虧損局面所必須跨出的第一步。」

李書福表示,吉利打算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對沃爾沃的收購。目前吉利已經開始為沃爾沃在華的工廠選址。沃爾沃在瑞典的總部仍會按照獨立的企業實力進行運作。

對此消息,吉利發言人袁小林並能立即置評。受到這兩天利好的提振,吉利汽車在香港證交所的股價漲幅上揚1.5%至每股4.16港元。在過去的12個月中,吉利股價已經上漲近6倍。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汽車市場得到了大力發展,各國豪華汽車製造商紛紛將戰略關注重點轉到中國汽車市場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奧迪在華銷量上漲33%至157188輛。奧迪早前就曾表示,到2012年,中國很有可能超過德國成為奧迪最大的市場,每年在華年銷量有望達到25萬輛。

奧迪發言人Esther Bahne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當然,我們是與中國的發展與時俱進的。」而大眾汽車發言人邁克爾·布倫德爾 (Michael Brendel)也未能立即置評。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表示,沃爾沃品牌非常值得買,作為與賓士、寶馬、奧迪齊名的國際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的品牌價值和技術含量遠遠超過薩博。

有專家認為,目前正值中國政府提升自主品牌汽車在政府采購中所佔的比例的時候,而沃爾沃在成功被吉利收購之後,將變成當前最高端的自主品牌,很可能會在政府采購的市場中有所作為,甚至今後可能會超過奧迪等國外豪華品牌成為新一代的官車。但另外有部分專家認為,如何將沃爾沃運轉起來是吉利即將面臨的巨大挑戰,但是其品牌形象肯定會低於賓士、寶馬和奧迪,淪為一個中檔品牌。

網易汽車3月30日報道在完成了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與沃爾沃簽署了正式並購協議後,吉利集團於3月30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吉利集團總裁楊健,副總裁尹大慶,趙福全等公司高層悉數出席。發布會上,李書福表示,將通過擴大產品銷量等方法,擴大規模,以降低單一產品成本。

環球企業家 於先列:您有什麼措施幫助虧損的公司盈利?收購過程中,您個人壓力最大,最艱苦的階段是哪一個階段,您是如何走出的?第二個問題,在未來如何幫助沃爾沃降低在研發成本?

李書福:怎麼能夠扭虧為盈,迅速形成強勁生命力,我們想了很多。沃爾沃現在最大的問題節是規模太小,它跟賓士和寶馬比起來規模還是不夠的,但是它的研發收入我猜測跟賓士、寶馬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形成大量的知識產權,形成大量的技術。

由於相對規模比較小,所以每一輛車的成本就比較好,因此就虧錢。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把這些技術充分的發揮,把這些產品要擴大銷量。只有規模擴大了,每一輛車的成本就下降了,利潤就出現了。如果擴大規模,這裡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今天在這里我就不展開來講。

八年了我們還急什麼?我們過程是很有序的,很嚴謹的,在非常友好的氣氛下,大家共同討論的美國未來,福特也好,吉利也好,都是為了沃爾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而去研究所有的條款,這個過程當中雖然有分歧,有不一致的地方,有意見完全對立的地方,大家都要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有利於沃爾沃更好發展,無論是福特還是吉利,都將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持,應該退讓的就退讓。

所以整個談判從正式起動到正式協議簽訂,都是有時間表的,基本上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完成。

趙福全:按照董事長對運營大的理念,吉利就是吉利,沃爾沃就是吉利。從研發的角度,我們更多的是尋求兩個企業的一種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具體應該怎麼做,實際上應該詳細的思路是有的,從我們這個角度,更多的是要專著於吉利的品牌,吉利全方位產品的研發,同時在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在沃爾沃有需求的情況下,能夠提供給他們低成本研發的支持。

同時沃爾沃作為世界頂級的品牌,幾十年下來積累大量技術,作為吉利來說是非常強大的資源,我們也會像小學生一樣虛心地學習,共同提高,取長補短,真正讓沃爾沃和吉利強強聯合,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閱讀全文

與吉利收購沃爾沃利用杠桿系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原油期貨到期油會漲還是會跌 瀏覽:276
導游提成傭金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瀏覽:448
2013年人民幣對台幣平均匯率查詢 瀏覽:575
普惠金融小微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06
微信的金融機構代碼證 瀏覽:205
金融公司法院起訴流程 瀏覽:312
微信理財收益會變成負的嗎 瀏覽:88
上海建設銀行金融公司 瀏覽:263
銀行理財產品r2是啥意思 瀏覽:694
郵政銀行理財詐騙 瀏覽:450
泰銖對美元匯率分析 瀏覽:939
普通人如何通過基金理財 瀏覽:976
興業信託控股股東 瀏覽:63
扭矩杠桿標定 瀏覽:575
煙台銀行短期投資理財 瀏覽:582
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面試 瀏覽:153
上海正大集團主席 瀏覽:320
理財保理公司出問題 瀏覽:594
四川融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45
今天國內黃金價格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