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民日報稱體測不應成比賽攔路虎是怎麼回事
9月29日,針對日前奧運選拔賽場上的「體測風波」,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提出看法,文中表示: 從強化體能的角度看,推動弱勢項目補強,讓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項目有所突破,基礎體能的提升也是勢在必行。
但是,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鉤,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拿全國游泳冠軍賽來說,如果選手抱著只游一槍的心態,或許能在預賽中創造成績,但無法檢測連續作戰的能力,起不到模擬大賽的作用。
對這種比賽杠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體育強國建設,需要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去更新體育理念,借鑒國外有益經驗,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強化體能的初衷有積極的針對性,但在具體操作層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更需要審慎對待。
如何保證體能測試的項目選擇、評價體系科學有效;如何讓運動員、教練員對體能的認識真正貫穿在訓練的日常環節中,需要體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專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給出權威解答,回應公眾關切。
(1)去杠桿爭議擴展閱讀
王簡嘉禾三次無緣決賽:
北京時間9月30日,關於中國體育界體測的爭議,現在吸引的關注度是越來越高了,尤其是在之前中國游泳名將,亞運會的女子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冠軍以及全錦賽的女子1500米冠軍王簡嘉禾,已經在連續三次預賽當中無緣決賽,而每一次她的成績都堪稱完美。
而就在她連續三次無緣決賽之後,再加上另外一邊余賀新破紀錄無緣決賽,傅園慧和葉詩文等中國游泳隊的王牌名將,都陸陸續續的由於體測的原因出局。
世界冠軍連續三次被剝奪了決賽資格,而除了游泳之外,體操和之前的擊劍項目都出現了體測帶來的鬧劇,甚至還有去年的世錦賽冠軍止步16強的場面。
⑵ 私募基金杠桿收益風險有哪些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私募基金的風險有以下幾種:
1.法律和政策風險
對於國內私募基金而言,目前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缺乏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持,使其處於法律和政策的邊緣地帶。迄今,我國的《證券法》、《信託法》等法律的條文都沒有對私募基金的含義、資金來源、組織方式、運行模式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2003年10月《證券投資基金法》出台,由於存在諸多爭議,仍未能夠為私募基金「正名」。
從外表看,許多基金似乎都有合法身份,但如果對其經營的業務進行深究,其中一些機構很容易讓人與「地下集資」、「非法集資」聯系在一起。正是由於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得不到承認,其經營活動一直游離於法律和政策監管之外,一旦發生違約行為,不論基金管理者還是投資者都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因而面臨很大的法律和政策風險,並且基金規模越大,這種法律和政策風險就越高。
2.道德風險
私募基金的組織結構是一種典型的委託—代理機制,有限合夥人將資金交給一般合夥人負責經營,只對資金的使用作出一般性的規定,通常並不幹預基金經理的具體運營。
在運營過程中,私募基金經理和基金持有人都追求期望投資收益最大,私募基金經理越努力,收益越大,可是私募基金經理除了拿固定的管理費之外,還可以拿業績提成費用,當業績提成費用大於管理費用時,私募基金經理並不會採取使雙方利益最大化的投資策略,因為這樣選擇並不能使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而是可能會濫用自己的職權去追求更多的個人利益,從而使基金持有人的資產將承受更大的風險,所以即使私募基金有較為優越的激勵安排,但代理人的道德風險仍然存在。
3.操作風險
私募基金的投資策略具有隱蔽性,國際上一般對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沒有嚴格的限制,這就會造成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不利於對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護。在沒有外在約束機制的情況下,私募基金追逐利益的投機本性,可能會讓它們為了獲取巨額的利潤,與上市公司串謀,進行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違法行為。這些操作風險都會給投資人和市場帶來很大的危害。基金管理人的個人操守不好衡量,如果管理人不遵守合同,就會給投資人造成損失。
私募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私募基金一般都具有很長的鎖定期,在這期間資金不準撤出,以此來保證基金運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對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不造成影響。私募基金不能上市交易,因此風險不能隨時轉移,持有人只有等待持有期滿才能變現,基金持有人可能在基金封閉期內會因為資金難以變現而發生債務危機甚至破產。
⑶ 央行與財政部隔空互懟,這場「戰役」你pick誰
這場戰役我pick央媽。
此次開撕由央行研究局長徐忠博士掀起,相較於央行研究局局長直接出來喊話,財政系統的回懟則是通過匿名完成。也許央行對財政政策可能積怨已久。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兩大支柱,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在某些領域出現分歧要屬正常,但公開說出來畢竟還是能夠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現階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實施效果實際上有點無力的。
據某互聯網投票顯示,逾五成選擇支持央行,另有13.4%支持財政部觀點。
都是為人民服務,有爭議和沖突,也很正常。把分歧拿出來討論,離解決問題就更近了一步。整個服務更加透明,大眾獲得更多知情權。
總之,這是一次團結的吵架、勝利的吵架。
⑷ 針對奧運選拔賽場上的「體測風波」,人民日報是怎麼評論的
針對奧運選拔賽場上的「體測風波」,9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如下:運動員在預賽中創造新的紀錄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這種驚喜在泳池裡卻有些變味。正在青島舉行的全國游泳冠軍賽競賽規程規定,預賽前16名的運動員要根據體能得分排序,只有體能排名前8名的運動員方能進入決賽。
由此,在預賽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泳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泳全國紀錄的余賀新等選手沒能走得更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各方關注和熱議。
對運動員來說,扎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大賽中,密集的賽程和多槍比拼都會讓運動員產生巨大的體能消耗,如果沒有充足的體能儲備,很容易後程乏力,在最後關頭動作變形,喪失對頂尖選手的競爭力。
2018年的杭州短池游泳世錦賽和去年的光州游泳世錦賽上,一些中國選手就出現後半程體能不足的問題,甚至在出水後感到強烈體力不支,難以多項目兼顧。因此,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
也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據了解,國家體育總局所強調的,是更為底層的「基礎體能」。
在今年2月份出台的一份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准中,涵蓋了BMI(身體質量指數)、坐位體前屈、垂直縱跳、3000米跑等10項內容,成為此後包括游泳、田徑、羽毛球、體操等項目進行體能測試的主要依據。
從強化體能的角度看,推動弱勢項目補強,讓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項目有所突破,基礎體能的提升也是勢在必行。但是,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鉤,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
拿全國游泳冠軍賽來說,如果選手抱著只游一槍的心態,或許能在預賽中創造成績,但無法檢測連續作戰的能力,起不到模擬大賽的作用。對這種比賽杠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體育強國建設,需要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去更新體育理念,借鑒國外有益經驗,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強化體能的初衷有積極的針對性,但在具體操作層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更需要審慎對待。
如何保證體能測試的項目選擇、評價體系科學有效;如何讓運動員、教練員對體能的認識真正貫穿在訓練的日常環節中,需要體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專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給出權威解答,回應公眾關切。
與此同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如何嚴格執行標准,確保公平公正,也需要強化組織管理。改革之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挑戰,面對改革中新出現的問題,需要及時研判,科學應對,實事求是,方能行穩致遠。
(4)去杠桿爭議擴展閱讀
游泳協會主席稱此舉是為了彌補中國運動員的短板:
今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出多條《通知》,稱「實現東京奧運會興奮劑『零出現』是體育系統當前面臨的首要政治任務」,遂狠抓體能訓練。
《通知》要求各項競技項目都要將體能測試達標作為選拔運動員的前提條件,不達標者將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包括象棋、劍擊等競技項目選手也需參加包括引體向上、2000米/3000米跑等體能測試項目。
面對體能測試的爭議,9月28日,中國游泳協會主席周繼紅接受采訪時力挺體能測試,她回應稱,此舉的目的是彌補中國運動員的短板,以提高他們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⑸ 索羅斯在97亞洲金融風暴中搞垮泰國經濟具體操作的原理是什麼
索羅斯向美國借入大量泰銖,之後和其他基金經理開始大量拋售泰銖,泰國匯市立刻波濤洶涌、動盪不寧,泰銖大幅貶值,他就可以以很低的匯率買入泰銖,再還給美國,從中賺錢。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便先發制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待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沖擊基金聯合一致大舉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好漢」的圍攻之下,泰銖一時難以抵擋,不斷下滑,5月份最低躍至1 美元兌26.70銖。
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一場反圍剿行動,意在打跨索羅斯的意志,使其知難而退,不再率眾對泰銖群起發難。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大軍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挨了當頭一棒。
索羅斯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於此了,泰國人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所遭受的損失相對而言也只是比較輕微的。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號令三軍,重振旗鼓,下令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大軍的規模,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剎那間,東南亞全融市場上狼煙再起,硝煙彌漫,對抗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泰國上下一片混亂,戰局錯蹤復雜,各大交易所簡直就像開了鍋似的熱湯,人們發瘋似地奔跑著,呼嚎著。
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斗,便宣告「彈盡糧絕」,面對鋪天蓋地面來的索羅斯大軍,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匯率已經力不從心。泰國人只得拿出最後一招,來個挖肉補瘡,實行浮動匯率。不料,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各種准備。各種反措施紛紛得以執行,泰銖的命運便被索羅斯定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歷史最低點,其被索羅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
(5)去杠桿爭議擴展閱讀
索羅斯採用的是立體投機的策略,並不是單一的只是外匯的操作。 所謂立體投機,就是利用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的金融投機。
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規模運用「杠桿」不斷擠壓泰國金融市場,觸發泰國金融危機,在隨後東南亞金融危機演變過程中,這些基金大規模運用「杠桿」,加重了危機的程度。他們怎麼做的呢?
正如索羅斯本人所描述的「我們用自己的錢買股票,付5%的現金,另外95%的資金用借的;如果用債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錢,我們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買進價值五萬美元的長期債券……」。
它們以自有資本做抵押,從銀行借款購買證券,再以證券抵押繼續借款,迅速擴大了債務比率,不僅如此,它們還將借款廣泛投機於具有「高杠桿」特點的各種衍生工具,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杠桿比率。
據《經濟學家》的報道,量子基金確實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買入看跌期權,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銖,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因料定交易對手要拋出泰銖現貨為衍生合同保值,輕而易舉地借他人之手製造泰銖貶值壓力。
⑹ 為什麼說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是一個叫什麼索羅斯基金的啊
喬治·索羅斯是華爾街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索羅斯家族的資產管理公司就位於紐約最繁華的中央公園附近,這家成立於1973年的公司的核心就是"量子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這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家對沖基金,主要投資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說具體點,就是從事市場投機。上世紀90年代是索羅斯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的最"紅火"的年代,該公司當時的資產已超過200億美元,而索羅斯本人也因為在此期間於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多次成功投機獲得了"國際金融炒家"的稱號。他的成功戰例有很多,例如1991年,索羅斯斷定柏林牆拆除後的德國馬克一定大幅升值,遂進行德國馬克投機,結果大獲全勝;1992年,他再次利用英國退出歐洲一攬子貨幣後英鎊走軟之際進行投機,結果又進帳10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很多亞洲國家的股市產生了大量的泡沫, 國家的債務結構嚴重失衡, 為很多國際投機基金所乘....
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
1997年7月2日,泰國政府財政部長塔隆宣布放棄執行了13年的固定匯率制, 一夜間,泰銖貶值20%;
7月11日, 菲律賓政府放棄固定匯率制,菲律賓比索暴貶;
7月14日, 印尼政府面對不足200億美圓外匯和1000億美圓外債,宣布印尼盾失守;
8月8日, 馬來西亞政府在國際投機基金的強大攻勢下,放棄了捍衛馬幣吉林特的努力.
國際投機基金在擊潰當時號稱亞洲四小虎後,轉向亞洲「四小龍」
7月中旬新加坡股市匯市跌入深淵;
8月15日, 台灣地區在擁有830億美圓外匯儲備的情況下突然放手,使台幣跌破30兌1的心理大關(為政府避免損失, 採取逃避行為);
10月20日國際投機基金登陸香港,5天激戰,港圓守住. 但香港恆生指數跌破萬點大關,與兩個月前相比,港股總市值(4.3萬億港圓)跌去一半,損失2萬億港圓;
11月7日國際投機基金登陸韓國漢城.作為全球第十一大經濟實體的韓國僅僅堅持了10天,韓圓失守,跌幅達20%, 12月2日,韓國央行外匯儲備僅剩60億美圓,而此時外債高達1100億美圓, 其中一年到期的短期外債達800億美圓,20天內必須歸還的高達200億美圓. 當時韓國總統金泳三悲傷地說:'韓國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了!' 12月3日, 簽署IMF援助協議, 被稱為'國恥日'.
以上就是97年亞洲經濟危機的主線歷程,之後亞洲金融風暴波及世界各地, 引起了全球性經濟衰退.....
國際投機基金的操作手段一般都為:
1:大量購入該國貨幣,在匯市大量拋售,迫使政府為維持本國匯率的穩定,動用美圓儲備接盤,外匯儲備耗盡,政府短期外債到期還本付息壓力增大,政府放棄固定匯率制。
2:作空。 在作空的金融交易中,尤其是期貨(股指期貨,外匯保證金)交易中,通過金融杠桿的放大作用,以少量資金進行巨額交易。
3:中國之所以沒被波及,是因為當時中國政府沒有開放資本市場讓外資進入;中國也沒有大量的短期外債;且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基礎。
所以國際投機基金沒有可乘之機, 不過發生在香港的投機行為就是因為在港上市的大陸企業出的問題。
之所以要把97亞洲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歸罪於索羅斯基金是因為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際投機基金總量竟達1000億美元之多。前文說過「索羅斯家族的資產管理公司就位於紐約最繁華的中央公園附近,這家成立於1973年的公司的核心就是"量子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這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家對沖基金,主要投資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說具體點,就是從事市場投機。」...由此我們能了解索羅斯在國際金融界的影響力及號召力,而索羅斯資產管理公司只動用了9000萬美元,短短幾月時間盈利20億美元之多。輸贏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以上資料大多摘於中體論壇。
⑺ 如何應對通貨緊縮
⑻ 物理學史關於運動的兩種量度的爭論是如何提出的
萊布尼茨由此得出結論;笛卡爾提出的運動的量度是同落體定律相矛盾的,所以mv不適宜充作運動的量度,mv2才是運動的真正量度。後來根據科里奧利的建議以1/2mv2代替mv2,這就是後來所說的運動物體的動能。萊布尼茨也看到了笛卡爾提出的運動的量度在某些情況下是適用的。例如在杠桿.滑輪、輪軸等簡單機械裝置中,研究平衡的情況時,mv作為量度是正確的。因此在1696年萊布尼茨指出,運動有兩種量度,這是因為「動力」有兩種,一種是「死力」,即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的力,如吊繩的拉力,桌面的支撐力等,「死力」可用物體的質量和該物體由靜止狀態轉入運動狀態時所獲得的速度的乘積來量度,所以,動量是「死力」的量度。另一種動力是「活力」,mv2就是物體的「活力」,物體正是由於自身具有這種「活力」,才成為活動的、永不靜止的;而且在自然界中真正守恆的東西正是總的「活力」。和笛卡爾一樣,萊布尼茨也相信宇宙中力的總量必須保持不變,不過他認為應該用mv2表示這個力。萊布尼茨也看到,在有些情況下,如非完全彈性碰撞中活力會減少,但他認為,實際上活力並沒有損失,而只是被物體內部的微小粒子吸收了,微粒的活力增加了。這個思想是深刻的,可惜他沒有進一步的說明。
萊布尼茨的發現是有重大意義的。第一,他提出的兩種運動量度的矛盾,打破了把mv看作是運動的唯一的量度的傳統觀念,促進了關於運動的量度問題的研究;第二,他所推崇的新的物理量mv2其實際超出了對機械運動進行研究的范圍。
網路百的!
⑼ 杠桿理論是誰發明的
應該是金融裡面的杠桿吧,這不是什麼理論,而是特指「以小博大」,版用少量的資金權就可以買賣大宗的商品或者是其他的衍生產品。被形象地稱為金融杠桿。 比如期貨交易,購買兩手期銅(10噸)合約,一般只需要交付總價格的6%的保證金。這樣,放大了盈利和虧損,就好像用很小的力氣可以抬起重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