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交易風險暴露決定因素

匯率交易風險暴露決定因素

發布時間:2022-02-13 00:18:25

『壹』 外匯風險暴露的控制

跨國企業要進行外匯風險暴露的控制,應當首先制度制定外匯風險管理的目標和戰略,然後根據管理目標的不同,決定側重於哪類型的外匯風險管理。如果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的目標著眼於短期利益,那麼就要努力減少公司經常性業務活動中由交易和折算風險暴露引起的外匯風險;如果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使公司資產、經營成果和股東的長期利益最大化,那麼就將預防經濟風險暴露作為首要任務。
1、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暴露的控制
對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進行控制,使可能發生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主要使用的是保值技術,主要有遠期外匯市場保值、貨幣市場保值、提前及延遲支付等方法。
1)無期外匯市場保值。指交易雙方通過簽訂遠期合同或協議,確定未來某一特定日期的外匯交易所選用的匯率。這樣公司在到期收、付外匯時,就不會因匯率波動而遭受損失。
2)貨幣市場保值。貨幣市場保值也採用合同形式,只是這里的合同是一項借款合同,而不是期貨合同。利用貨幣市場保值不僅涉及匯率因素,同時還包括了利率因素。使用貨幣市場保值是按某一利率借入外幣,然後將其轉換成本國貨幣,並按另一利率存入本國銀行,這里要注意借款到期和存款到期要保持一致。到期時償還外幣借款本息,同時收取本國貨幣存款本息。
3)提前及延遲支付。利用提前及延遲支付手段避免外匯風險可用於跨國公司內部單位,也可用於相互獨立的單位之間。在跨國公司內部單位使用提前或延遲手段,其目的在於使流動資金能更有效地為整個公司的綜合利益服務。
2、經濟風險暴露的控制
對於經濟風險暴露的控制是一種重要的管理技術。經濟風險的決策涉及到生產、銷售和財務等各個部門。對經濟風險進行控制主要是生產經營上盡可能採取多樣化的政策。通過生產多樣化(主要包括產品種類、規格多樣化,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來源多樣化)、銷售多樣化(產品打入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市場,採用不同的銷售條件、多樣化的定價策略)、理財多樣化(從資本市場上籌集多種資金,建立同多種資金,建立同多種貨幣體繫上的聯系),使各有關方面產生的不利或有利影響相互抵消,從而使可能產生的外匯風險最小化。

『貳』 匯率交易風險暴露大小由什麼因數決定

兩者有一定的區別,或者然指是變動的方向,不定性是指變動的大小。或然性:或然性是指匯率風險有發生或不發生兩種可能性,從而外匯持有者有損失或不損失,即受損或受益的可能性。不定性:不定性是指匯率風險的大小不能確定。匯率風險的大小由綜合的因素來確定。

『叄』 匯率風險的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三、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響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進口商品競爭力減弱、出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四、政治局勢
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

『肆』 商業銀行外匯風險暴露及其影響因素

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戰略風險。其中,市場風險又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外匯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分別是指由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由此可見,商業銀行面對的外匯風險是市場風險中的一種。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中國匯率制度劃分為「釘住單一貨幣的固定釘住制」,這里的「單一貨幣」實質上是指美元。這種匯率制度使得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商業銀行面對的外匯風險都比較小。然而,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稱「匯改」)。「匯改」之後,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性逐漸增大,並步入快速升值的軌道。

『伍』 為什麼匯率不穩定,由什麼因素決定

一、貨幣政策
當央行認為對於外匯市場的干預是有效的且干預結果將與政府的貨幣政策一致時,央行在外匯市場的參與將影響匯率。央行的參與通常是通過買入或賣出本幣以將本幣穩定在一個被認為是真實和理想的水平。市場的其他參與者對於政府貨幣政策對於匯率影響的判斷以及對於將來政策的預期同樣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二、政治形勢
如果全球形勢趨於緊張,則會導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一些貨幣的非正常流入或流出將發生,最後可能的結果是匯率的大幅波動。政治形勢的穩定與否關系著貨幣的穩定與否,通常意義上,一國的政治形勢越穩定,則該國的貨幣越穩定。
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例加以說明。1987年底,由於美元的持續貶值,為了維持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1987年12月23日西方七國財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發表聯合聲明,並於1988年1月4日開始在外匯市場實施大規模的聯合干預行動,大量拋售日元和德國馬克,購進美元,從而使美元匯率回升,維持了美元匯率德基本穩定。例二,如果你關注歐元,你一定注意到了在科索沃戰爭期間,連續三個月,歐元兌美元的匯率累計下跌了10%,原因之一便是科索沃戰局對歐元形成下浮壓力。

三、國際收支狀況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將導致其本幣匯率的波動。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的一切對外經濟、金融關系的總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反映著該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也影響著該國的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運行。國際收支狀況的影響歸根結底是外匯的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
由某項經濟交易(如出口)或資本交易(如外國人對本國的投資)引起了外匯的收入。由於外匯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國市場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投入國內流通。這就形成了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而由於某項經濟交易(如進口)或資本交易(到國外投資)則引起了外匯支出。因要以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方能滿足各自的經濟需要,在外匯市場上便產生了對外匯的需要。
把這些交易綜合起來,全部記入國際收支統計表中,便構成了一國的外匯收支狀況。如果外匯收入大於支出,則外匯的供應量增大;如果外匯支出大於收入,則對外匯的需求量增大。外匯供應量增大,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下降,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上升;當外匯需求量增大時,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上漲,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下跌。

四、利率
當一國的主導利率相對於另一國的利率上升或下降時,為追求更高的資金回報,低利率的貨幣將被賣出,而高利率的貨幣將被買入。由於相對高利率貨幣的需求增加,故該貨幣對其他貨幣將升值。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以解釋利率如何影響匯率的:假設有兩國A和B,兩國都不實行外匯管制,資金可在兩國間自由流動。作為A國貨幣政策的一部分,該國利率被上調了1%。同時B國的利率水平不變。市場上存在著數額龐大的短期游資,這部分游資總在國與國之間流動以尋找最優惠的利率。當其他條件不變而A國的主導利率上調,巨額的短期游資就會流入A國以追求更高的利率。當游資從B國流出時,巨額的B國貨幣將被賣出以兌換A國貨幣。這樣對於A國貨幣的需求上升,其結果是A國貨幣相對B國貨幣走強。
以上例子是對於兩國間的情況,實際上,在市場國際化的今天,它同樣實用於全球范圍。多年來,資金的自由流動和外匯管制的消除是大勢所趨。這種趨勢為國際短期游資(有時稱為「熱錢」)的自由流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需要指出的是,只有當投資者認為匯率的變動不會抵消高利率帶來的回報後,才會將資金調往高利率的區域或國家。

五、市場判斷
外匯市場並不總是遵循某一合乎邏輯的變動模式。難以明了的因素,諸如個人感覺、判斷、以及對於各種全球政治、經濟事件的分析、理解均對匯率產生影響。市場上的操作人員必須正確理解所公布的各種報道或數據,如外匯收支數據、通脹指標、經濟增長率等。
但實際上,在上述報道或數據向市場公開以前,市場上已經會存在一種對於報道或數據所反映的實質的預期或判斷。這種預期或判斷將先於報道或數據公開前反映在價格中。一旦出現真實的報道或數據與人們的預期或判斷大相徑庭,就會導致匯率的大幅波動。僅能正確理解各種經濟指標和數據對於一個外匯交易員是不夠的。他必須明了市場究竟會對未公布的指標和數據作出何種預期和判斷。

六、投機行為
市場主要操作者的投機行為同樣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外匯市場上直接與國際貿易相關聯的交易相對來說所佔比例是不高的。大多數交易從實質上講是投機行為,這種投機行為將導致不同貨幣的流動,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當人們分析了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後得出某種貨幣匯率將上漲,競相搶購,遂把該幣上漲變為現實。反之,當人們預期某貨幣將下跌,就會競相拋售,從而使匯率下滑。
例如,二戰後一段時間,由於美國的政治穩定,經濟運行良好,通貨膨脹率低,而經濟增長在60年代初達年均5%,當時世界各國都願以美元作為支付手段,儲存財富,使美元匯率持續上漲。但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於越南戰爭、水門事件、嚴重的通貨膨脹及稅收負擔加重、貿易赤字、經濟增長率的下降,使美元的價值大幅下跌。

『陸』 外匯交易風險有哪些成因

平台風險,復這是最大制的風險,如果自己的操作沒問題,平台跑路,那就是血本無歸。
第二,杠桿太高,交易不能止損,爆倉會隨時發生。一般都是一比一百的杠桿,幾百點的差價,就是幾千美元的損失,你的本金是否能抗住這么大的波動,需要自己心裡有數。
第三,投入太大,而不是控制倉位,沒把都滿倉,很可能前期不錯,到後來把所有的本金和利潤都損失掉。

『柒』 外匯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成幾個方面

1.外匯中首要的資金安全
資金安全是交易中最重要的問題。由於炒外匯沒有結算機構的擔保,客戶用於買賣外匯和約的入金不受任何監管機構保護,且在破產時不被優先考慮;在經紀商破產的情況下客戶的資金也得不到保護。根據美國破產法的規定,股票客戶或商品客戶擁有清算理賠的優先權,所以當經紀商破產時保全全部資金的可能性相當高。但是,由於外匯現貨既不屬於股票也不屬於商品,所以外匯現貨客戶既不是股票客戶也不是商品客戶。正是由於法律地位的缺失,只能以無擔保債權人的資格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將可能導致血本無歸。
2.市場本身的風險
由於外匯市場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運轉以及匯率的浮動沒有最高最低的限制,波動劇烈時可能在一天之內的幾個小時走完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波動。由於外匯走勢受眾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沒有人能確切的預測判斷出外匯的走勢。在持有頭寸的時候,任何意外的匯率波動都有可能導致資金的大筆的虧損甚至所剩無幾。
3.高杠桿帶來高風險
雖然每種投資都存在風險,但由於外匯交易使用的是資金杠桿模式,從而也放大了虧損的額度。尤其是在使用高倍杠桿的情況下,即便是與交易的趨勢相反的一丁點不同,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包括所有的開戶資金。所以盡量用生活必須資金之外的資金,也就是說,這些資金即便全部損失也不會對生活和財務造成明顯影響。
4.網路交易風險
電話交易系統雖然各大交易商都有,但是外匯保證經交易最主要的交易方式還是通過網路實現的。由於互聯網本身的特性,經常會造成連接不到交易商的情況,客戶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下單的,甚至無法止損自己的寸頭,這也導致了諸多意外虧損的出現。但是交易商對此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甚至自身交易系統出現問題也可能不需要承擔責任。同樣,國內銀行的實盤交易對於此類風險也是免責的,這些都在交易開戶書上交代的十分清楚。所以選擇自己適合的交易商進行外匯開戶可以很好的降低自己的交易風險。
另外無論是國內實盤炒外匯,還是國外外匯保證金交易,在某些特定時段(無法連接到經紀商的交易系統上進行交易的現象是較為普遍的,所以外乎交易者應該提前避免和知道此類現象。

『捌』 一般來說,匯率風險暴露大小由幾個因素決定

一般來說匯率風險暴露大小有幾個因素決定應該是有兩方面吧,有不利的有個性化的特殊或者各方面的消息吧,多關注一下。

『玖』 外匯風險暴露的度量

外匯風險暴露的度量方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資本市場法;另一種為現金流量法。資本市場法認為,外匯風險能影響企業的股票價格。因此,Adler和Dumas(1984)首次提出外匯風險暴露可以由股票收益率對匯率波動的敏感度來度量,他們認為一單位匯率變動造成股票價值變動的大小,就是該資產的外匯暴露。因此外匯暴露是一個包括了以上因素的傾斜的回歸方程,可以表示成:
P=α+bS+e(1)
其中,P是公司的股票價值,a是常數項;b是暴露的回歸系數,表示為b=Cov(P,S)/Var(S);S是匯率的波動;e是殘差項,E(e) =Cov (e,S)。
國外許多學者在Adler-Dumas模型上進行了發展,Jorion(1990),Amihud(1994)以及Choi和Prasad(1995)都使用了一個兩因素模型:
Rit = αi + βiRmt + γiXt + εit(2)
其中Rit為i公司t期的股價報酬率; Rmt為市場大盤指數報酬率;Xt是t期未預期匯率變動率。
許多學者利用該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均對其進行發展和完善,Martin(1999)利用指數平滑法發展了一個簡單的匯率預測方法來估計投資人對匯率的期望值,這個變數可同時包含過去的匯率變動率和最近一期的匯率變動率,從而使結果比較客觀和結構化。Bod-nar和 Wong(2000),Parsley和Popper(2002)以及Dominguez和Tesar(2001)也對該模型所度量的外匯風險暴露在變數指標的使用如匯率與市場收益率數據的選取上有建設性的建議。
由於企業在現實外匯交易中,可能不只一種貨幣的匯率對公司價值造成影響,因此當影響公司價值的匯率由單獨一種貨幣的匯率變為多種貨幣的匯率後,公司i的價值決定的方程可以變為:
(3)
其中,Sm為影響該公司價值的匯率m,K為其他因素。可以通過上式求出各種外匯匯率對公司價值的「凈影響」,即求出匯率Sm對該公司價值V的偏導數bm,m=1,2,…,m,bm即為i公司面臨的貨幣m的外匯風險暴露。
但是由於許多不發達國家股市的不穩定和不完善,容易受到許多人為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的影響而引起波動。許多對不發達國家所進行的股票收益率與外匯波動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用資本市場法度量的外匯風險暴露顯著性均不是很明顯。由此Shapiro(1990)提出,如果ΔPV/Δe (ΔPV為公司價值的變動,Δe為外匯的變動)不等於零時,公司將暴露於外匯風險中。他的研究發現,外匯風險暴露為公司價值因不確定外匯變動的影響而產生的變動,亦即外匯的變動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量。因此,他以營運的概念為出發點,認為外匯風險暴露的衡量可以用下面的回歸式來衡量:
ACFt = α + AEXCHt + ut(4)
其中,ACF為t期的現金流量變動,AEXCHt為名義匯率變動率,a為常數項,ut為回歸式的殘差項。Brown(1995),Walsh(1994)以及Martin和Mauer (2003)均採用現金流量法研究企業的外匯風險暴露,其模型表示如下:
Rit = aio + aixext + ait(5)
其中,Rit為公司i在t時期的營業收入變動率,ext為匯率變動率,aio為常數項,ait為殘差值。由於一個企業的某個時期的營業收入的高低,不僅會受到當期匯率變動的影響,也應受到既往匯率變動的影響。因此,上述學者在該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加入匯率滯後的因素來探索競爭效果。由於他們均對將企業的月度營業收入代表企業的價值,採用落後四期的匯率變動,約一季度的時間來討論企業的經營暴露狀況:
(6)
其中,Rit為公司i在t時期的營業收入變動率,ex為匯率變動率,aki為落後k期的外匯風險暴露系數,εit殘差值。
用回歸方法測量外匯經濟風險暴露的優點在於:計算過程非常簡便,並且其結果以數量的形式表示出來,簡單明了,便於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其它定量分析。但該方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第一,在計算外匯風險暴露時,只能計算整個外匯風險暴露,而難以將外匯經濟風險暴露與外匯交易風險暴露、外匯會計風險暴露區分開來;第二,在選擇模型形式時,若對模型形式的選擇根據主觀判斷進行,則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第三,在構造模型時,難以將影響公司價值的所有因素均引入到模型中,從而在計算的外匯風險暴露中,既有外匯風險暴露也包含了其他因素引起的風險暴露,從而從結果上直接表現為模型的擬合效果均不是很好;第四,進行參數估計時,需要大量的數據,常常出現數據不足或數據難以獲得的情況。

閱讀全文

與匯率交易風險暴露決定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公司法院起訴流程 瀏覽:312
微信理財收益會變成負的嗎 瀏覽:88
上海建設銀行金融公司 瀏覽:263
銀行理財產品r2是啥意思 瀏覽:694
郵政銀行理財詐騙 瀏覽:450
泰銖對美元匯率分析 瀏覽:939
普通人如何通過基金理財 瀏覽:976
興業信託控股股東 瀏覽:63
扭矩杠桿標定 瀏覽:575
煙台銀行短期投資理財 瀏覽:582
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面試 瀏覽:153
上海正大集團主席 瀏覽:320
理財保理公司出問題 瀏覽:594
四川融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45
今天國內黃金價格 瀏覽:136
82年竹葉青酒價格 瀏覽:59
嘀嘀打車c輪融資 瀏覽:785
杠桿平衡現象的例子 瀏覽:699
債權投融資者更關注 瀏覽:565
貨幣期貨產品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