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匯率有何影響
這兩個政策主要是針對本國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的調控~~他們直接影響的是利率~~而對於匯率的影響那可就要根據本國經濟運行情況具體分析了~~沒有直接的影響
⑵ 擴張性財政政策對外匯儲備、匯率和價格各有什麼影響是增大了還是減少了為什麼
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一國外匯供求的變動要受到許多因氐撓跋?這些因素既有經濟...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
⑶ 財政政策對外匯的影響
一、貨幣政策調整對匯率走勢的影響 貨幣政策的基本形式是改變經濟體系中的貨幣供給量。貨幣政策在執行上可以分為緊縮和放鬆兩種情況。緊縮的貨幣政策是指通過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在外匯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來減少社會上的貨幣供給量,限制社會過熱的投資現象,這將造成該國貨幣的升值;如果是放鬆的貨幣政策,則其目的是增加社會上的貨幣供給量,以吸引投資和消費,這將造成該國貨幣的貶值。 二、財政政策調整對匯率走勢的影響 財政政策調整對匯率走勢的影響是通過財政支出的增減和稅率調整來影響外匯供求關系的。緊縮的財政政策通常會減少財政支出和提高稅率,這會抑制社會總需求與物價上漲,有利於改善一國的貿易收支和國際收支,從而引起一國貨幣對外匯匯率的上升。此外,一般而言,若一國政府減稅,將導致市場中貨幣流通量的增加,驅使貨幣貶值;若一國政府增稅,將導致市場中貨幣流通量的減少,驅使貨幣升值。 三、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 由於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往往會對該國國際貿易、經濟增長速度、貨幣供求狀況、甚至於政治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外匯市場投機力量使得該國匯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時,該國中央銀行往往會入市干預。中央銀行的干預已成為外匯市場的普遍現象。 四、政府之間政策協調對匯率走勢的影響 政府的政策變化對匯率變化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單獨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等,它們的變化會引起本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從而影響國際外匯市場;二是工業國家之間的政策協調出現配合失衡或背道而馳時,外匯市場也經常會劇烈波動。 我很喜歡愛康這個平台
記得採納啊
⑷ 緊縮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本國貨幣匯率的影響
緊縮性財政政策即增加收入(以稅收等形式)減少政府支出,企業稅後利潤減少,生產積極性下降,經濟發展減緩,人們收入減少,消費減少,進口減少,國際市場對外幣需求減少,外幣貶值,本國貨幣升值.
緊縮性貨幣政策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貨幣供應減少,企業使用資金的成本增加,消費與投資減少,進口減少,同時套利資本會流入,這些均引起對外幣需求的減少與對本幣需求的增加,使本國貨幣升值.
⑸ 政府、央行政策怎麼影響匯率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本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⑹ 政策對貿易余額和真實匯率有什麼影響
您所說的政策,大概有兩方面,一是經濟/財政政策,二是貨幣政策。
財政/經濟政策可通過進出口稅率,使之向有利於進口或有利於出口傾斜,進而影響貿易余額,財政政策通常不會直接影響到實際匯率,只可能產生間接影響;
貨幣政策可通過貨幣供應量、或短期關鍵利率的調解控制流動性,進而影響匯率,使匯率變得相對的對出口有利或對進口有利,貨幣政策不會直接影響到貿易余額,只可能間接影響。
這只是理論上的,在實際操作中,通常財政部與央行,並不會單純因貿易因素的考量,過多的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太過於傾斜,而是力求保證宏觀經濟整體平穩運行。因為GDP三駕馬車是出口、消費、投資構成的,政策過於向有利出口傾斜,很可能負面影響到投資等領域。
⑺ 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如何影響匯率的
所謂寬松貨幣政策就是銀行維持超低利率,購入大量國債,從而增加市場的流動性,這種政策有利於個人和私營企業貸款和消費,因而是政府刺激經濟的常用手段,但是運用此種手段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引起國內貨幣貶值,所以各國政府通常在國內經濟情況好轉之後就會收緊貨幣政策。
以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為例,美元自1965年至今已經貶值了65%,如果美國繼續維持寬松政策,意味著美國會繼續利用美元貶值來刺激本國經濟,因此美元相對外幣就貶值了。如果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和就業狀況已經大幅改善,採取收緊貨幣的政策,那麼在其它貨幣不變的情況下,美元相對其它貨幣就升值了。
⑻ 貨幣政策對匯率的影響
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改變貨幣的供求關系來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這些政策在影響宏觀經濟的同時,必然要影響到匯率的走向。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期,會因為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目標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政策側重點。
1、寬松性與緊縮性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改變貨幣的供求關系來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當中央銀行認為經濟處於衰退期時,就會採取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方式,或者同時降低央行的基準利率,以刺激商業信貸行為,實現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而如果經濟過熱,中央銀行就可能減少貨幣供應量,或者同時採取加息的措辭,以此來減小通貨膨脹的壓力,保證經濟的正常穩步發展,因為過快的經濟增長會產生大量的經濟泡沫,或者產生過多的銀行潛在不良信貸,為將來的經濟發展埋下隱患。
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會有不同的貨幣政策傾向,中央銀行會綜合考慮經濟運行各方面的因素,決定時採取寬松性還是緊縮性貨幣政策。
比如2004年之前的十幾年間,由於美國經濟出現了明顯增速減緩甚至部分行業的衰退跡象,且還受到了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的拖累,為了刺激經濟復甦,美聯儲在2001年後經歷了連續13次降息,將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從6.50%降低到了1.00%,其中多次採用了50基點的降息幅度,1.00%的利率水平在六大非美貨幣中都只能算低息貨幣;直到2004年6月,美國經濟復甦的跡象愈發明顯,為了控制美國經濟復甦過程的正常發展,同時抑制美國房價的走高壓力,美聯儲開始宣布加息,這一加息就是連續17次,每次25基點,直到2006年的8月9日才暫停加息,而基準利率已經提升到了4.25%,較開始提升利率之前的1.00%翻了4倍多。
美聯儲這十幾年間向我們展示了典型的寬松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對美國經濟也起到了美聯儲預想的效果。但是並不是所有央行的政策都那麼管用,日本由於在10年內出現了4次明顯的經濟衰退,銀行遭遇信貸危機(銀行有錢不敢放貸,企業需要貸款卻貸不到),此時,即便是日本央行在1999年將日元的基準利率降低到了零利率,也最終沒能對日本經濟產生明顯的刺激,直到2004年下半年,隨著美國經濟的率先復甦,才帶動日本和其他經濟體經濟步入復甦,日本央行也在2006年的3月宣布結束寬松性貨幣政策。
2、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職能是穩定貨幣匯率,但在本幣與外幣的比率中,不同國家的中央銀行也會因為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選擇性採取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強弱貨幣政策。
幾十年來,最堅持強勢貨幣政策的貨幣莫過於美元,即便是在經濟衰退期,美國政府雖然有時候不得不在實質上採取了一些非強勢貨幣的手段,但20多年來,總的來說美國財政部長和美聯儲主席都是偏向於支持強勢美元政策的。在口頭上,美國官員一致都是堅持強勢貨幣政策不變的,因為只有強勢的美元貨幣政策,才能在經濟衰退期盡量穩定留在美國的大量國際游資,不至於因為經濟衰退而給美國經濟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同時,由於美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能源(比如石油等)、勞動密集型日用品(如內衣、紡織品等)和低值易耗品等,美國採取強勢貨幣政策有利於國內消費者購買到更廉價的商品。過去幾年,我們在關注外匯新聞的時候,經常性地可以聽到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已經於2006年年初退休)支持強勢美元的報道。
而最堅持弱勢貨幣政策的貨幣莫過於日元,由於日本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日元的弱勢有助於日本企業在海外有更好的競爭優勢,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每當日元持續上漲的時候,日本央行和財務省官員經常站出來講話聲稱要干預外匯市場日元的走勢,特別是在2003年,日元和其他非美貨幣一致上漲的時候,日本央行多次對日元的走勢進行了實質性的干預,干預資金至少超過20萬億日元,這還只是日本央行已經承認的部分干預數據。而對於大家不怎麼關注的挪威克朗,實際上是弱勢貨幣政策另一個代表。
⑼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匯率有何影響
一國貨幣價格,即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單純來講,一國央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市場利率下降,使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反之,該國貨幣升值。但這一切都是兩者間簡單的關系,而且其影響結果也是短期的而非長期。因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