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幣匯率為什麼成為中美的熱點問題
說簡單一點,那是錢啊。說的復雜一點,老美沉不住氣了,感覺斗不過未來的中國了。
❷ 如何正確認識人民幣匯率上升
摘自《郎咸平:熱點的背後》
最近匯率是不斷上升,2007年匯率漲幅超過5%。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算術題,一年漲5%,5年漲多少?25%。10年漲50%。當然,你不能這么算,但是我們這里用簡單的方法做,每年升值5%不得了,10年下來我們的貨幣升值一半。但是,匯率升值對於我們老百姓有什麼影響?有些現場來賓,在休息期間問我,匯率跟利率是不是一種特殊的貨幣政策?其實,匯率本身的波動和我們老百姓關系不大,匯率波動與企業經營的關系更大。
匯率波動對我們生活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有間接的影響。匯率上升,它打擊最大的是什麼呢?匯率上升打擊出口製造業,使得這些企業利潤下降,從而影響到我們老百姓的生活。那麼利率跟匯率又有什麼關系呢?利率跟匯率的關系,在中國並不明顯,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比較明顯。利率一上升,國際熱錢大量湧入中國,為什麼?用人民幣可以賺更多的利息,所以大量熱錢湧入中國購買人民幣。購買人民幣之後,人民幣匯率就會上升,這是一個必然結果。那麼降息呢?熱錢流到美國去了,匯率就會降低,但是很不幸,由於中國儲備了大量的外匯——超過1.4萬億元,因此任何一個老百姓都知道人民幣升值在所難免,這也是國際熱線不斷流入的原因。就算你的利率不漲,國際的熱錢依然會流入。原因是什麼?外匯積累得太多了,人民幣升值成為必然結果。利率再上升呢?熱錢流入得更快,這就是利率跟匯率之間的一種必然性。但是在中國,利率上升對匯率的影響小於美國。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們中國到現在還是一個外匯管制國家。
❸ 有關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的文章
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lumn/waihui/index.html
❹ 美元指數和人民幣匯率有什麼關系
人民幣匯率定義:「匯率」亦稱「匯價」,即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
人民幣匯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報價,即1人民幣或者100人民幣兌換成多少美元。人民幣升值相應的人民幣匯率升高了。
美元指數主要由美元對歐元、日元、英鎊等6種貨幣加權匯率計算得到的,跟人民幣匯率沒有對應關系。美元指數的上漲,意味著美元對非美貨幣匯率的上升,美元指數雖然和人民幣匯率沒有直接關系,但美元指數的上漲還是會影響到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
而中國卻是持有美元最多的國家。所以美國單方面讓人民幣升值成本最低,獲利最大。 因為對人民幣貶值以後,美指至少暫時仍然看上去「堅挺」但是做為中國,如果美指沒有變化,升值後的人民幣其實是對所有的世界主要貨幣的升值。這相當於讓中國為全世界的金融危機「負責」, 中國就算是錢多人傻也是有心無力的。所以中國如果頂不住美國的壓力,也會想方設法對其他貨幣進行大幅貶值,最後結果還是要拉低美指。
❺ 如何從人民幣匯率問題看待中國與西方國家關系
黃金的儲備量是有限的,黃金總量如果不增長,就跟今天的中央銀行停止發行鈔票一樣,經濟也會因為缺乏足夠的貨幣而停滯蕭條。
黃金就其質地來說,非常適合作為貨幣。但是它並不是具備貨幣的所有要求。這體現在它的供應上。黃金的供應是自然決定的,有時候多有時候少。而國家經濟的發展往往需要穩定的貨幣供應。特別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總量時,黃金就再也跟不上經濟的增長,而成為經濟的制約因素。在貨幣的進化過程中,開始出現紙鈔。最開始的紙鈔就是借條。銀庄(相當於今天的私人銀行)發出紙鈔,拿著紙鈔的人可以在銀庄的各個分庄換取銀子或者黃金。由於發出去的鈔票隨時都可能換成黃金或者銀子,所以各個銀庄必須在有等量的黃金或者銀子時,才敢發鈔票。這就是大家常常聽說的:發放鈔票要以黃金外匯等儲備為基礎。當然,這種說法反映的是當時的現實。有些學經濟的還用這句話來解釋當今的貨幣政策,就是胡扯了。
1、前一段歐元貶值,美元強勢,進入新一周期後美元開始貶值,而今天6月21日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升值,首先中國持有的美國和歐元國債貶值;
2、其次中國的出口進一步遭受打擊,實體經濟將萎靡不振,失業率增加,政府只有繼續加大投資拉動經濟,同時應會有更多資金流入樓市、股市等虛擬經濟;
3、國內依靠進口原材料的行業應該受益較大,但是好景不會很長,由於美元貶值,國際大宗物品應會很快拉抬價格,尤其是稀缺資源的價格,同時進一步為中國輸入通貨膨脹;
4、人民幣升值,利好逐步兌現,熱錢應會逐步撤離中國,而走之前,可以通過做多股指期貨和A股再大賺一筆,最後熱錢撤出,股市暴跌,套牢中國,打跨實體經濟後,再擠破虛擬經濟的泡沫,把中國經濟赤身LUO體、遍體鱗傷的暴曬在沙灘上。
❻ 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兩件大事如何影響房價
你說的是棚改和貶值兩事吧?
兩天前,網上開始大規模傳播棚改「一刀切暫停」的消息,隨後地產股一片綠。不過國開行迅速回應,稱棚改並沒有暫停。但細心的人應該會發現,國開行其實還是釋放了棚改生變的信號,因為它只說了已進行的項目繼續支持。言下之意,其他項目生變的概率很大。
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預警過了,在一二線全面調控之時,三四線城市反而借著寬松大搞開發,三四線棚改不再是去庫存,而是變成了刺激,他們在繼續走房地產型經濟的老路。
其結果就是現在越陷越深。已經到了不得不「硬著陸」的地步了。我說「硬著陸」並不是在嚇唬大家,因為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非常高,地方希望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往往連不需要拆的也拆掉了。這些尺度完全掌握在地方手中,上報的材料里潤色一下就行了。
國開行的表態,其實是對地方的一個警告。棚改貨幣化的變化至少會帶來兩個層面的影響:
1、棚改直接釋放的購房需求或許會斷檔,試想一下,月工資3000-4000左右的小城市,房價爬上了萬元大關。如果沒有棚改資金的注入,誰買得起房,這些城市可是沒有多少外來需求的。
2、返鄉置業需求會陷入觀望,這些人主要是怕房價上漲,現在預期會生變,他們或許會陷入觀望。
筆者認為,房價暴漲過一倍的三四線城市,目前是最危險的。以前是流動性差,不好出售,現在房價或許會加速觸頂,然後下跌了。此外一些二線城市也值得關注,多看看二手房的一些指標,因為二手房受調控影響較小,作為先導信號,如果掛牌量、帶看量連續加速放大,那也是危險的信號。
再來看看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匯率對外已經連續貶值3個月了,今年以來的升值部分已經被完全消耗掉了。而且到目前為止,貶值預期仍然在繼續。
匯率和房價,一旦這兩個指標其中一個有異動,大家都會聯想到「保匯率還是保房價」的老話題上。
為什麼人民幣會對外貶值這么多?對樓市有什麼影響?
首先,央行要保住匯率,其實辦法還是挺多的,比如去年消耗了大量外儲,然後還在匯率計算中加入了逆周期調節因子。但是你看,如此連續貶值,只有一些民間機構出來放風,重要部門重要單位卻基本沒有什麼支撐性的表態,所以我倒是認為這或許是有意為之。
那麼問題來了,連續對外貶值,意味著資金會加速流出去,而留在國內的資金就會減少。具體到樓市,就是資金的流入量會減少,其效果就是降低房價上漲的壓力。
2018年,內部和外部壓力都是比較大的。
外部,貿易環境持續惡化,國內一些實體企業面臨流動性難題,銀行貸款都還不上了,央行年內三次降准,定向釋放流動性,此舉對樓市也有一定影響,資金如流水,哪裡有縫就流向哪裡。
內部,2017年大規模調控雖然穩住了樓市,但2018年,部分二線城市大規模搶人點燃了樓市情緒,買房如炒股,哪裡有熱點就往哪裡沖,比如丹東、西雙版納等等。面對這些情緒,調控當然會加碼,但壓不住。
至於會不會一直貶值下去,答案肯定是不會。因為它基本代表了一個國家的信用。此番人民幣對外貶值,就國內樓市而言,客觀上有「瀉火」的效果。
❼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如何
以「8·11匯改」為分水嶺,人民幣匯率徹底告別單邊升值模式,有彈性的雙向浮動成為新常內態。未來,容人民幣將在雙向波動中,長期保持趨勢性穩定,並堅守調節中國經濟內外部均衡的功能本位。
人民幣有望加大雙向波動力度。8·11匯改以來,人民幣雖然在大部分時間里貶值,但也有部分階段小幅升值,並非單邊走勢。
未來還是希望升值。
❽ 2020年國考面試熱點: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漸濃
大的方向是沒有錯。主要是一方面國家管理層明確表態人民幣要值錢,第二,我國人民幣兌換美元也是在近幾年的高峰,有6飆升到7.2,現在人民幣回歸是必然的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