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學生學習了杠桿

學生學習了杠桿

發布時間:2022-02-13 22:15:20

1. 教師招聘奧蘇貝爾的學習分類和學習動機都分類

一、學習分類

1.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接受學習是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以結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傳授,學生接受。比如講解教學。

發現學習是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不直接呈現,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索、發現而獲得。比如科學研究。

2.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系,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機械學習是指當前的學習沒有與已有知識建立某種有意義的聯系。比如讓兩歲幼兒背誦唐詩宋詞,但無法理解,這就是機械學習。

有意義學習是指當前的學習與已有知識建立起實質性的、有意義的聯系。比如學生理解三乘以三的含義是三個三相加,從而學會三乘以三等於九,這就屬於有意義學習。

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學習不一定是機械學習,發現學習也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之分;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沒有高級、低級之分。比如:白鼠走迷宮的試驗,雖然是發現,但在大腦中從未建立聯系,所以是機械的發現。背乘法口訣表靠的是死記硬背,屬於機械學習,而乘法口訣是固定知識故採取接受的方式,所以是機械的接受。

3.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將知識的理解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符號學習也稱代表學習、表徵學習。是指學習單個符號或者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符號本身代表什麼。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彙學習,即學習單詞代表什麼。比如,漢語的詞彙教學和英語的單詞教學,都屬於符號學習。兒童經過反復學習,當看到「蘋果」( apple)或聽到「蘋果」(apple) -詞時,知道它的讀音或者拿起「蘋果」這種實物,這就是符號學習的結果。當然,符號學習不僅僅局限於語言學習,也包括非語言符號學習(圖像、圖表、圖形、表情、姿勢等)。比如,會觀看氣象圖,知道數學圖表代表的意義,知道點頭表示同意,明白擺手錶示打招呼或不同意,北京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等等,都屬於符號學習。

概念指用某種符號所代表的一類具有某些共同關鍵特徵的事物。概念學習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上是掌握某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屬性的過程。比如,魚這類動物的共同關鍵特徵是有鰭、會游泳、有鰓,其他的如形狀、大小、顏色、生活習性等都是無關特徵,不影響其分類。學習「魚」的定義,就是掌握這三個關鍵特徵,這種學習就屬於概念學習。再比如鳥有「前肢為翼」和「無齒有喙」這樣兩個共同的關鍵特徵。如果掌握了這兩個關鍵特徵,就掌握了這個概念的一般意義,這就是概念學習。

概念學習比符號學習復雜,但需要以符號學習為基礎,在概念學習中也有符號學習的任務。但兩者的區別是,概念學習的關鍵不在於記住符號,而在於掌握符號代表的同類事物的本質屬性。比如,記住「魚」的讀音或者寫法是符號學習,而知道哪些動物屬於「魚」,有什麼特徵,這就屬於概念學習。

命題學習實質上是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掌握幾個概念聯合所構成的復合意義,其復雜程度高於概念學習,命題學習必須以概念學習和符號學習為前提。比如:學習「圓的直徑是它半徑的二倍」,裡麵包含了「圓」、「直徑」、「半徑」三個概念。或者「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包含了「正方形」、「長方形」兩個概念。

4.根據將要學習的新內容與學習者已經知道的相關內容之間的關系,把學習分為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三類:

上位學習也稱總括學習,是指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幾個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題,即原有的觀念是從屬觀念,而新學習的觀念是總括性觀念。比如學生在理解了「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 「直角三角形」這類下位概念之後, 再學習「三角形」這一上位概念就屬於是上位學習。

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指學習者將概括程度處在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題,納入自身認知結構中原有概括程度較高水平的概念或命題之中,從而掌握新學習的有關概念或命題,按照新知識對原有知識產生影響的大小,下位學習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派生類屬,即新學習內容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的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例如,知道了「長方形的四個頂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長方形一個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個頂角都是直角」。另一種是相關類屬,即新內容的納入可以擴展、修飾或限定學生已有的概念、命題,並使其精確化。例如,學生學習了「杠桿」,知道了杠桿的力臂原理,而後他們學習「滑輪」,知道定滑輪實質上是一種等臂杠桿,這就把「定滑輪」同化到了「杠桿」之下,但學生對杠桿的理解也會有一定變化:杠桿並不一定是一根細長的棒子,它也可以是一個輪子。

並列結合學習是指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而在有意義學習中可能產生聯合意義,即原有觀念和新學習的觀念是並列的,這就是並列組合學習。例如,學習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需要與價格等概念之間的關系就屬於並列組合學習。

二、學習動機的分類

1.認知內驅力

在三種內驅力里,只有認知內驅力是內部學習動機,其他兩種都是外部學習動機,認知內驅力表現為對學習本身感興趣,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真理的追求。這種對學習本身感興趣的學習動機也是最為重要、穩定和持久的學習動機。

……

2. 如何理解奧蘇貝爾提出的意義同化的三種模式

奧蘇貝爾認為認知結構是有一定層次性的,他按照新舊觀念的概括水平的不同及其聯系的方式,提出了三種同化模式。
1、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按照新觀念對原有觀念影響的大小,下位學習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派生類屬:即新學習內容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的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例如,知道了「長方形的四個頂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長方形一個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個頂角都是直角」。另一種是相關類屬,即新內容的納入可以擴展、修飾或限定學生已有的概念、命題,並使其精確化。例如,學生學習了「杠桿」,知道了杠桿的力臂原理,而後他們學習滑輪,知道定滑輪實質上是一種等臂杠桿,這就把「定滑輪」同化到了「杠桿」之下,但學生對杠桿的理解也會有一定變化:杠桿並不一定是一根細長的棒子,它也可以是一個輪子。
2、上位學習:又稱為「總結關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於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系。例如學生在熟悉了「胡蘿卜」、「豌豆」「菠菜」等這類下位概念後,再學習「蔬菜」這一上位概念。
3、組合學習:當學習的新概念或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系,又不產生上位關系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系,這種只能憑借組合關系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組合學習。如質量和能量、需求與價格,再比如憑借關於水流的知識來理解電流等。

3. 中考物理杠桿部分該如何學習

杠桿是中學學習的一種簡單機械,在學習中要了解杠桿的定義,理解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並能夠在圖中表示出他們,可以畫出實際的杠桿簡圖。
運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分析天平、桿秤等工具來理解。知道杠桿的幾種類別,並能列舉實例說明。
省力杠桿:撬杠;
費力杠桿:門把手;
等臂杠桿:托盤天平。
常見考法
本知識點的考查形式多變,常見的有選擇題、填空題、畫圖題等,考查的知識點多在:杠桿的要素、杠桿平衡的條件以及杠桿的分類。
誤區提醒
1、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桿的分類:
(1)省力杠桿:L1>L2,F12。動力臂越長越省力(費距離)。
(2)費力杠桿:L12,F1>F2。動力臂越短越費力(省距離)。
(3)等臂杠桿:L1=L2,F1=F2。不省力也不費力。
【典型例題】
例析:
如圖所示,杠桿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處於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桿仍然在圖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關系正確的是(B為OA的中點)()
A.F1>F2=G/2
B.F1=F2>G
C.F12=2G
D.F1>F2>G
解析:
當杠桿OA受兩個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繩子拉力F而處於平衡狀態時,只要比較F1、F2二力關於對支點的力臂的長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關系。
答案:正確選項為D。

4. 學習杠桿原理的問題

杠桿的定義: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杠桿定理:F1l1=F2L2(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
支點一般都標在試卷上為○
力臂所在直線都與支點○垂直

5. 玩杠桿需要學習什麼。

在分析杠桿平衡問題時,不能僅僅以力的大小來判斷,一定要從基本知識考慮,做到解決版問題有根有據,權切忌憑主觀感覺來解題。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6. 杠桿原理是什麼能不能說的簡單一些,因為我只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概念分析
[編輯本段]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杠桿分類
[編輯本段]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1.省力杠桿:L1>L2,
F1
評論
0
0
載入更多

7. 小星學習了杠桿後,他把了解到的杠桿進行了分類,如圖所示.其中作用特點相同的一組是() A.

A、鉗子屬於省力杠桿;理發剪刀屬於費力杠桿,所以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B、獨輪車屬於省力杠桿;鐵杴屬於費力杠桿,所以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C、鑷子屬於費力杠桿;起子屬於省力杠桿,所以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D、羊角錘和核桃夾屬於省力杠桿,所以該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8. 你學了關於杠桿的知識有什麼感想

這是原理上懂得。還有從組成杠桿的組成部分,你有了目標你得找點,找了點還得有夠長的桿子。比如你有任務了,你怎麼完成?點就是方法,桿子就是能力。。都圍繞你自身來講很好講的

9. 對於小學生來講,杠桿的原理是什麼

力乘以桿的長度等於另一邊的力乘以桿的長度 就是說你這邊長了你費的力小

10. 如何學好杠桿

其實這部分對中學生來說都是難點,不過在我看來其實也沒那麼恐怖,在這部分無非就是找出支點、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當你在一個題目中正確的找出這5個量了,那麼這個題也可以說正確解答了。
比如:定滑輪(支點是滑輪的圓心,動力為繩子的拉力、阻力位重物對繩子的另一個拉力它們都是圓的切線,所以動力臂、阻力臂都是圓的半徑)所以動力臂等於阻力臂,動力也就等於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但我們改變力的方向後力的作用線還是圓的切線,力臂還是半徑。所以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而動滑輪不能。

閱讀全文

與學生學習了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面試 瀏覽:153
上海正大集團主席 瀏覽:320
理財保理公司出問題 瀏覽:594
四川融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45
今天國內黃金價格 瀏覽:136
82年竹葉青酒價格 瀏覽:59
嘀嘀打車c輪融資 瀏覽:785
杠桿平衡現象的例子 瀏覽:699
債權投融資者更關注 瀏覽:565
貨幣期貨產品 瀏覽:692
大宗商品每天交易信息 瀏覽:572
美元跌時是否合適買外匯 瀏覽:632
金融服務是產品還是服務 瀏覽:884
交易性金融資產編號 瀏覽:874
運城市鑫灃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銷售產品 瀏覽:517
外匯局支持跨境電商 瀏覽:669
黃金一號玉米種子的價格為6 瀏覽:953
淘寶模特主圖傭金 瀏覽:287
訂書器是等臂杠桿嗎 瀏覽:712
上海永達金融貸款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