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制度文獻綜述

匯率制度文獻綜述

發布時間:2022-02-14 23:22:23

Ⅰ 現階段貨幣政策評價及選擇

幫一小忙:
你的論文當然首先要解釋「現階段貨幣政策」是什麼。我覺得周小川的一篇文章可能對你有用:「金融政策對金融危機的響應——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內在邏輯和主要內容」(http://www.pbc.gov.cn/publish/hangling/2950/2011/20110104191901596935544/20110104191901596935544_.html)
這是周小川去年12月在北大的一個講演稿。「宏觀審慎」應該是目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概括。
另外,除了金融危機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外,美國貨幣政策(所謂QE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及歐元危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動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日本大地震及核危機,國內通脹形勢,經常項目順差,巨額外匯儲備,可能都是你應該考慮的。這些因素都應該對我國貨幣政策的選擇及評價有關。人民幣國際化,跨境人民幣業務在香港的發展也有關系?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的其它文章和資料也許都對你有用。
總之,這個題目有點大。祝你好運。

Ⅱ 英文文獻的查找及文獻綜述(100,回答得好的話可以再追加.)

內容摘要:本文運用GARCH模型分析了實際匯率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影響,結果表明實際匯率對我國FDI流入有正效應,即實際匯率上升(人民幣貶值)會增加FDI流入;而實際匯率不確定性增大對我國FDI流入有比較顯著的負效應,即實際匯率不確定性提高會導致FDI流入減少。雖然這兩種效應都比較弱,但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之後,重要的是確保匯率在合適的范圍內波動,減少不確定性,以免對FDI的流入產生負面的影響。
關鍵詞:實際匯率 外商直接投資(FDI) 不確定性 廣義自回歸異方差(GARCH)

一、序言

我國FDI增長迅速,國內外許多學者致力於該領域的研究,在FDI如何影響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勞動就業、實際工資和技術進步等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獻。同時,也有許多文獻研究什麼因素會影響我國FDI流入,這其中匯率、工資、地理位置以及聚集效應是研究中的重點(Pan,2003等)。不過在我們能夠掌握到的文獻中,研究匯率波動性對我國FDI的影響較少,而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點。目前,我國已經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但人民幣仍然面臨各方很大的升值壓力,因此這一研究的意義在於: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大可能會減少我國的FDI,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就顯得相當重要。
一般來說,匯率通過兩種方式影響FDI。一是成本效應,東道國貨幣貶值使得FDI的成本減小,從而FDI增加;二是替代效應,從輸出國的角度來看,出口和FDI是兩種可以選擇的策略,東道國貨幣貶值使得FDI能比出口獲得更多的利益,因此FDI增加。這一方面的研究大多認同東道國貨幣貶值可以吸引更多的FDI流入。例如,Goldberg和Klein.(1998)發現日本、美國流入東亞各國的直接投資與它們之間的雙邊匯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Xing和 Wang(2004)在兩國競爭同一FDI輸出國的假設下,從理論上證明了貨幣相對FDI輸出國升值的國家吸收的FDI將會減少,而相對貶值的國家吸收的FDI將會增加。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一效應不顯著, 比如Pan(2003)認為匯率不是解釋中國FDI流入的一個顯著變數,Dewenter(1995)對美國的研究也發現匯率與FDI之間的關系不顯著。
另一方面,匯率波動性對FDI的影響同樣也沒有一個一致的結論。比較多的實證研究支持這樣一個觀點:匯率波動性增大使得出口相對FDI來說能夠獲得更多利益,從而FDI減少。Amuedo-Doranes和Pozo(1999)研究了1976-1998年美國匯率波動對FDI流入的影響,發現FDI與GNP比率、實際匯率與匯率波動性之間存在長期關系,而且短期內匯率波動性增大會減少美國的FDI流入。Barrell,Gottschalk和Hall(2004)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發現歐元區和英國的匯率不確定性增大對FDI有負的影響,同樣也支持了以上結論。
就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中,國內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很少,因此,本文借鑒Amuedo-Doranes和Pozo(1996)用GARCH模型研究美國匯率波動的方法來分析我國匯率波動對FDI的影響,可以為以後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實證方法上的借鑒。
本文以下第二部分說明數據的來源,同時分析本文所用到的數據,第三部分實證分析匯率與FDI之間的關系,最後是結論和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數據來源與分析

四、結論和政策含義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實際匯率上升(人民幣貶值)會增加FDI流入;而實際匯率不確定性增加會導致FDI流入減少。相比較而言,前一種效應不顯著而後一種效應較顯著,但是兩種效應都不強。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結論是建立在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的基礎之上,但改革以後的匯率波動幅度將會比之前要來得大,匯率波動對FDI的影響將會較為明顯。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外資投資企業數量與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均出現下降:1-5月份,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6473家,同比下降4.7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23.66億美元,同比下降0.79%。這一趨勢除了與各地的招商引資優惠條件減弱、宏觀調控抑制過熱行業投資以及美元利率不斷調高,吸引了大量美資迴流和分流了國際資本等因素有關之外,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趨勢和波動不確定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本文所得結論的政策含義在於: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之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是保持中國經濟穩定從而保持一個穩定的投資和貿易環境的需要,這對增強國外投資者信心,並使中國的經濟得以持續高速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Amuedo-Doranes, C. and Pozo, S.(1999):"Foreign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pp.322-343.
2、Barrell ,R. , Gottschalk , S.D. and S.G. Hall(2004):"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i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Instries.",Tanaka Business School Discussion Papers: TBS/DP04/7.
3、Dewenter, K.L (1995): "Do Exchange Rate Changes Driv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68, issue 3, pp.405-33.
4、Goldberg, L. S. and Klein, M.(1998):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de and Real Exchange Rate Linka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ublished in Managing Capital Flows and Exchange Rates: Perspectives from the Pacific Basin, editor Reuven Gli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73-100.
5、Pan,Y.(2003):"The in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China:the impact of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56,pp.829-833.
6、Xing, Y.Q and Wang, G.H.(2004):"Exchange Rate and Competition for FD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Japan,working paper.

Ⅲ 關於貨幣時間價值對投資應用的論文文獻綜述

摘要:畢業 論文 1、貨幣時間價值的含義及其產生原因 貨幣時間價值是指1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價值量的差額。它反映的是由於時間因素的作用而使現在的1筆資金高於將來某個時期的同等數量的資金的差額或者資金隨時間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資金的循環和周轉以及因此 畢業論文 1、貨幣時間價值的含義及其產生原因 貨幣時間價值是指1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價值量的差額。它反映的是由於時間因素的作用而使現在的1筆資金高於將來某個時期的同等數量的資金的差額或者資金隨時間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資金的循環和周轉以及因此實現的貨幣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時間,每完成1次循環,貨幣就增加1定數額,周轉的次數越多,增值額也越大。因此,隨著時間的延續,貨幣總量在循環和周轉中按幾何級數增大,使得貨幣具有時間價值。貨幣時間價值產生的原因主要有3點:1、貨幣時間價值是資源稀缺性的體現和的要消耗社會資源,現有的社會資源構成現存社會財富,利用這些社會資源創造出來的將來物質和文化產品構成了將來的社會財富,由於社會資源具有稀缺性特徵,又能夠帶來更多社會產品,所以現在物品的效用要高於未來物品的效用。在貨幣經濟條件下,貨幣是商品的價值體現,現在的貨幣用於支配現在的商品,將來的貨幣用於支配將來的商品,所以現在貨幣的價值高於未來貨幣的價值。市場利息率是對平均經濟增長和社會資源稀缺性的反映,也是衡量貨幣時間價值的標准。2、貨幣時間價值是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貨幣的固有特徵在的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是由中央銀行基礎貨幣和商業銀行體系派生存款共同構成,由於信用貨幣有增加的趨勢,所以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成為1種普遍現象,現有貨幣也總是在價值上高於未來貨幣。市場利息率是可貸資金狀況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貨幣價值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降低的程度。3、貨幣時間價值是人們認知心理的反映由於人在認識上的局限性,人們總是對現存事物的感知能力較強,而對未來事物的認識較模糊,結果人們存在1種普遍的心理就是比較重視現在而忽視未來,現在的貨幣能夠支配現在商品滿足人們現實需要,而將來貨幣只能支配將來商品滿足人們將來不確定需要,所以現在單位貨幣價值要高於未來單位貨幣的價值,為使人們放棄現在貨幣及其價值,必須付出1定代價,利息率便是這1代價。在理解貨幣時間價值時,我們要注意兩點:第1,貨幣時間價值是在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如果社會上存在風險和通貨膨脹,我們還需將它們考慮進去。第2,不同時點單位貨幣的價值不等,不同時點的貨幣收支需換算到相同的時點上,才能進行比較和有關。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不同時點的資金進行直接比較,而應將它們換算到同1時點後再進行比較。比如,你計劃投資鋼鐵廠,面臨的是,如果現在開發,馬上可獲利50萬元,如果5年後開發,由於鋼材價格上漲,可獲利80萬元,此人該選擇什麼時候投資呢?有人主張在5年後投資,因為80萬元明顯大於50萬,有人主張應將貨幣時間價值考慮進去,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投資獲利50萬,這50萬又可以進行新的投資,當時社會平均獲利率是15%,那麼5年後50萬可變成100萬[50×(1+15%)×1.15×1.15×1.15×1.15=100萬],金額顯然大於80萬。這樣在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後,你賺的錢又多了,如果不考慮,你的鋼鐵廠投資雖然不至於失敗,但肯定不是最的。2、貨幣時間價值在投資決策的由於貨幣時間價值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中,就應充分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前面談到貨幣如果閑置不用是不會產生時間價值的,同樣,1個企業在經過1段時間的發展後,肯定會賺得比原始投資額要多的資金,閑置的資金不會增值,而且還可能隨著通貨膨脹貶值,所以企業必須好好地利用這筆資金,最好的就是找1個好的投資項目將資金投入進去,讓它進入生產流通活動中,發生增值。企業的投資需要佔用企業的1部分資金,這部分資金是否應被佔用,可以被佔用多長時間,均是決策者需要運用科學方法確定的問題。因為,1項投資雖然有利益,但伴隨著它的還有風險,如果決策失誤,將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災難。有的企業由於亂投資,瞎投資,造成公司破產或壽命縮短的現象,這方面的例子很多,下面就貨幣時間價值對企業投資決策產生和企業如何進行投資決策進行。企業投資的最主要動機是取得投資收益,投資決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選方案中,選擇投資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進行投資決策,1般有兩大類決策方法,1類是非貼現法,在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進行決策,另1類是貼現法,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回收期法和收益率法屬於非貼現法。回收期法是根據重新收回某項投資所需時間來判斷投資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將計算出的回收期與預定回收期比較,如果前者大於後者,則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會計收益率法是將投資項目的會計收益率與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加以比較,進而判斷投資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會計收益率大於資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會計收益率越大越好。貼現法包括現值法、凈現值法、獲利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4種方法。現值法是將項目投產到報廢的各年凈現金流量折算成的總現值與投資總額進行比較,若大於,可行,否則不可行,而且差額越大越好。凈現值法是現值法的變化形式,它直接根據凈現值的正、負來判斷(凈現值=總現值-投資總額),凈現值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則不可行。獲利指數法則是根據獲利指數大小來進行判斷可,大於1可行,越大越好,否則不可行。內含報酬率法將內含報酬率與資本成本比較,前者大於後者,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內含報酬率越大越好。企業在進行投資時,可採取上述方法的任何1種方法進行決策。比如,有這樣1個案例,A,B,C3個方案,投入與收益如下表:1、 採用回收期法:Pa=1+(20000-11800)/13240=1.62Pb=2+(9000-1200-6000)/6000=2.3Pc=2+(12000-4600-4600)/4600=2.61方案A的回收期最短,應選擇A方案。2、採用會計收益率法:Ra=(1800+3240)/(2*20000)=12.6%Rb=(-1800+3000+3000)/(3*9000)=15 .6%Rc=(600*3)/(3*12000)=5%B方案的會計收益率最大,應選擇B方案。3、採用現值法:假設資本成本是10%PVa=11800/(1+10%)+13240/(1+10%)(1+10%)=21669PVb=1200/(1+10%)+6000/(1+10%)(1+10%)+6000/(1+10%)(1+10%)(1+10%)=10557PVC=4600*(1/(1+10%)+1/(1+10%)(1+10%)+1/(1+10%)(1+10%)(1+10%))=11440A方案的現值最大,應選擇A方案。$False$4、採用凈現值法:NPVa =PVa - I =21669-20000=1669NPVb =PVb -I =10557-9000=1557NPVc =PVc -I =11440-12000=-560A方案的凈現值最大,應選擇A方案。5、採用獲利指數法:PIa =21669/ 20000=1.08PIb =10557/9000=1.17PIc =11440/12000=0.95B方案的獲利指數最大,應選擇B方案。6、採用內含報酬率法:Ra=16.05%>10%方案可行。Rb=15.24%>10%方案可行。Rc=8.67<10%方案不可行。上述6種,得到兩種結果,哪種結果更准確呢?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資回收速度,而且簡便,但是,它誇大了投資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後的收益,容易造成嚴重的退縮不前。因為許多對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的較大型投資項目,並非在開始幾年內就能帶來投資收益,其次,決策者以回收期作參數,往往會導致企業優先考慮急功近利的項目,導致放棄長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1個缺陷是它忽視了時間價值,認為不同時點的資金價值相同,將不同時點的資金直接代入進行有關計算,這是不符合原理的。收益率法也比較通俗易懂,計算也不復雜,但它沒有採用現金流量觀,並與回收期法1樣,未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把第1年的現金流量與最後1年的現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價值,其決策可能不正確。而貼現法下的各種方法則考慮了時間價值,將投資項目每年凈現金流量按資本成本(折現率)進行折現,使不同時點的資金具有可比性,較真實地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現金流入對投資盈利的不同作用。財務管理最基本的觀念就是貨幣時間價值,運用貨幣時間價值觀念要把項目未來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現值表示,如果收益現值大於成本現值則項目應予接受,反之則應拒絕。因此,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多採用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的貼現法,以貼現法為主,以非貼現法為輔。此外,現值法、凈現值法與獲利指數法的結果有時會有所不同,其原因在於投資額不同,投資收益的絕對與相對數之間有差異。在對幾個獨立方案進行評價時,我們多採用獲利指數法,運用它對獨立方案的投資效率進行排序,彌補凈現值法不能在幾個獨立方案之間評價優劣的缺點,而在互斥方案的選擇中,則應以凈現值為准。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清楚地看到,貨幣時間價值是1個重要的概念,不管是涉及到個人投資決策,還是涉及到企業的投資決策,都將會產生重要的,在進行投資決策時,1定要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重視貨幣時間價值,做出的投資決策。當然,企業的投資決策不能只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還有項目自身的1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這些都要有相應地考慮。3、貨幣時間價值在企業經營中的1、在企業存貨管理中的應用1方面企業會由於銷售增加引起存貨增加而多佔用資金,另1方面企業也會由於存貨周轉慢而使存貨滯銷、積壓嚴重,影響資金的周轉,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假如經營者要處理積壓存貨,在權衡存貨削價的得失時,要從貨幣的時間價值上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第1,在預計滯銷積壓存貨時,不能按單利計算,而要按復利計算,如果企業積壓滯銷存貨100萬元,月息6厘,每季計息1次,積壓1年的利息為:單利計算I1=100*4*1.8%=7.2(萬元)復利計算I2=100*[(1+1.8%)4-l]=7.3967(萬元)第2,保管費用的貨幣支出也應按復利計算其終值,如上例每季末支付保管費用2000元,1年的開支為:F=2000*[(1+1.8%)4-l]/1.8%=8219(元)2、在企業銷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如企業採用分期付款銷售方式,這里也有貨幣時間價值。如:1次性付款每輛自行車400元,顧客先付160元,以後每月初付20元,12個月付清,按月息0.6%計算,該項分期付款相當於1次現金支付的購價是:P=20*(1+0.6%)*[1-(1+0.6%)-12]/0.6%+160=392.29(元)分期付款比1次付款的時間價值小7.71元,這個時間價值相當於每輛自行車的待銷期為:N=7.71/400/0.02%=96(天)如果自行車在96天之內賣不出去,經濟效益就不如分期付款推銷。3、在企業設備投資中的應用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更新決策時,面臨著是繼續使用舊設備與購置新設備的選擇。1般說來,設備更換並不改變企業的生產能力,不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入。因此,較好的方法是比較繼續使用和更新的年成本,以較低的作為好方案,這時,就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如某企業有1舊設備,工程技術人員提出更新要求,舊設備尚可使用6年,最終殘值200元,變現價值600元,每年運行成本700元,新設備可使用10年,最終殘值300元,變現價值2400元,每年運行成本400元,年利率15%,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舊設備平均年成本=(600+700*6-200)/6=767(元)新設備平均年成本=(2400+400*10-300)/10=610(元)可以看出,新設備的年平均成本低,所以購置新設備。如果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舊設備平均年成本=[600+700*(1-(1+15%)-16)/15%-200*(1+15%)-16]/(1-(1+15%)-16)/15%=836(元)新設備平均年成本=2400/[1-(1+15%)-10]/15%+400-300/[(1+15%)-10-1]/15%=863(元)通過上述計算可知,使用舊設備的平均年成本較低,不宜進行設備更新。除了上述幾個方面外,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委託代銷、應收應付、租賃寄售、股利分紅、企業兼並收購、固定資產折舊及對外經濟貿易等方面,都應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以使資金在周轉過程中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Ⅳ 運用貨幣政策解決通貨膨脹問題的分析開題報告怎麼寫

你好啊,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的開題報告格式要求下載下來了沒有?學校開題報告要求看了沒有?因為每個學校開題報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祝你選題順利通過


下面我就闡述一下對於本次開題報告的心得體會。

一、總體感受

剛從本科生跨入研究生的大門,我覺得很難自如地轉變角色。以前是按部就班

地上課、考試,有老師計劃性的安排。而現在全憑自覺,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

人,想要培養獨立學習的習慣實在是困難,而且學習動力不足,總是得過且過。

今天我意識到,只靠鞭子抽打才會前進的耕牛,即使最終完成任務,過程也註定

艱辛。學長學姐們正在實習,教課已經很累了,還要寫論文,確實是很辛苦,所

以有些人就想要敷衍了事。但是各位導師都是很有責任心的,對於每一篇開題報

告都仔細閱讀並發現問題,給予學生建設性的指導,足見他們對學生的負責態度、

對學術的嚴謹作風、對自身本職工作的敬業精神。導師每一個建議都是多年經驗

的沉澱,對我們來說都是沉甸甸的寶貴財富。所以,我認為,既然選定了研究生

這條路,我就必須牢記「不忘初衷,方能始終」這句話,踏踏實實地看書、學習、

實踐、搞研究,努力提高個人修養。而且我是教育碩士, 更肩負著國家教育事

業的未來,因此,唯有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並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

驗,做到研究實踐兩不誤,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二、對於選題的思考


「主題」是一篇論文的精髓,是眼睛,透過它不僅能讀懂論文,更能窺探作者內心的思想。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1、選題一定要「新」。

所謂「新」,不是為了「新」而「新」,去憑空創造一個童話般的東西來研究,這只是在建造空中樓閣,根本找不到堅固的支撐。我認為,新穎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即視角新。暫且不談其他領域和專業,僅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而言,我國的研究成果就數不勝數,放眼望去,似乎找不到一塊處女地來開發。恰恰是這些煙霧彈蒙蔽了我們的雙眼,世界上最創新、最獨特的不就是我們自己嗎?有誰可以完全復制我們嗎?沒有的,所以站在自己的視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思考問題,不要試圖從別人身上挖掘漏洞來研究,自己的思想永遠是別人不可復制的創新點。今天幾位導師反復提到,說我們是教育碩士,有機會在一線教學,這是學術型研究生所不具備的條件,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自身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我國教育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僅僅站在理論層面去探討是沒有實際意義的,自己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才是真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我們的專業是培養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老師,這就是一個限定,我們專注於本學科,就應該在選題上突出學科特點,不能泛泛地談論所有學科都出現的問題。因此,關於我的論文選題,我認為需要經歷一段教學實踐才能提出更有價值、更新穎的觀點。


2、選題一定要「精」。

所謂「精」是指把主題的范圍縮小至精華,找准一個核心點來深入探究,就好像拋進水中一塊石頭,我們不能只研究水面泛起的波紋多麼美麗,重點應該是石頭進入水中的狀況。俗話說,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選題也是如此,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的能力有限,國家、社會層面的問題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太過寬泛就是「假、大、空」,因此只要做好眼前就行了,針對自己所教學科、年級甚至班級、某一節課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范圍越小就越出新,越能深入挖掘,越能觸及本質問題。例如有篇論文是《當代中學生孝道問題研究》,導師們說選題很好,「孝道」問題是個新問題,但是界定的太過寬泛,可以縮小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孝道問題研究」,這樣就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再如,論文《探究式教學在<文化生活>中的應用研究》,導師指出,並不是《文化生活》中的每一節課都需要運用探究式教學,最好是細化到具體
某一節課來研究。當然,「精」也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要確保在精準的前提下有話可說,有東西可挖。

3、選題一定要「准」。

所謂「准」就是界定準確。

一般理科類研究力求精準,用數字說話,不能有半點誤差。人文科學雖然不能數量化,但是許多概念很類似,多一字少一字就會改變原意,如果在選題上界定不準就容易在今後的研究中走錯方向。例如,有篇論文是《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現狀、問題、策略研究》,導師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這里是指狹義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廣義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兩者是差別迥異的,如果不界定清楚就會使讀者誤解。因此,搞學術研究要注意語言的准確性。

4、選題一定要「真」。

所謂「真」就是真實發生的、真切存在的。在選題時我們往往為了追求創新點而無病呻吟,本來微不足道的問題也可以放大去談,只因為這個問題沒人研究過。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其弊端將是學術越來越偏離其實效性。前面已經提到,教育碩士在撰寫論文時一定要側重實踐研究,這是我們的特點,更是優勢。所以要想選題真」,唯有實踐,實踐才能出真知。一篇論文就是一段教學經歷的總結,親眼看到的、親耳聽
到的第一手資料絕對比書上看來的更有價值、更有說服力。因此,我們該摒棄眼高手低的壞習慣,低下頭去身體力行,用行動做學問,用真心解決問題。

5、關於選題的其他問題

除了以上詳細論述的問題之外,我認為選題還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實際性、科學習、可行性、合適性。導師沒有重點講解,我通過查閱課堂筆記整理了這么幾點,認為也是值得借鑒的。

三、對於文獻綜述的思考

文獻綜述是寫作前期進行大量准備工作的總結性報告,不僅要整理所讀文獻,還要提出自己的見解。文獻綜述反映了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因此我們需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1、文獻盡量全面。我們說,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寫論文亦是如此,只有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我們才能全面地了解選題的發展動態,包括國外的和國內的,胸中沒有足夠的墨水是難以寫出有理有據的論文的。這就啟示我要多讀書、讀好書,充分利用圖書館以及網路資源,拓寬知識面。

2、選用較新的文獻。我們的選題要推陳出新,參考文獻也要與時俱進,緊跟學術發展潮流,篩選出最新最近的文獻,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時代特點,更容易我們結合實際。

3、選用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可靠性的文獻。老話說的好,病急亂投醫。我們在寫作時常常出現這樣的問題,凡是與選題相關的文獻通通閱讀,以至於找不到重點,甚至不考慮文獻的可靠性,結果就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根本分不清楚孰好孰壞了。所以,選擇文獻要去權威機構搜索,注意篩選,不可盡信。

4、要忠實於參考文獻。我們常常有這樣一種心理,就是所選資料都是為論文服務的,所以當出現與論文觀點不符的內容時,會選擇性地篡改一些資料以滿足論文。我自己也出現過這樣的錯誤。在以後的研究中,我們應尊重科學,保持嚴謹的科研態度,實事求是。

四、對於論文框架的思考

框架是整篇論文的骨架,是作者思路的反映。我認為在寫論文框架時需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1、要思路清晰。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各個大標題的關聯度。也就是說論文標題要有一定的順序

性,比如常見的「目的-意義-現狀-問題-策略」式,要符合邏輯,這個方面一般沒有問題。二是某一標題下內容的契合度。我們的論文會涉及三級標題甚至四級標題,層次越多就越容易混亂,本應屬於這一個標題的內容卻寫到了別的標題下,內容與標題的吻合度不高,似乎適合於這個標題,又適合於那個標題。所以還是上文提到的,選題要准確,進而思路緊扣主題,都有極強的針對性,這樣就不容易混亂。

2、要分清主次。這一點還是要和選題結合起來。在今天的開題報告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本末倒置。大家都是基於自身實踐提出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在行文時先介紹這個問題的相關理論知識,比如目的、意義、原則等,然後開始談論實踐意義。思路是對的,只是在論述理論時篇幅過長,這些理論都是前人總結好載入書籍的,沒有必要再拿出來長篇大論,使人看不到新意,好像是觀點堆砌一樣,實踐部分本應是重點,卻被忽視。這個現象在我們做論文時普遍存在,當我們搜集到大量相關信息時就希望全都寫到論文裡面以顯示自己多有水平,其實不然,這樣會讓讀者敬佩你的閱讀量時認為你沒有自我。所以搞研究還是要腳踏實地,多思考,多創造。

以上便是參加開題報告的心得體會,願您一切安好!

Ⅳ 什麼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一般有幾千字,而摘要一般就幾百字~文獻綜述獨立於論文之外,而摘要是在論文之中,甚至可以在文獻綜述裡面。我給你篇論文看看。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醫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臨床科研選題及進行臨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範文: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文獻綜述

摘要:文章對 金融 發展 與國際貿易關系的 文獻 做了系統的梳理,從制度發展、固定成本融資、流動性限制、匯率波動、不同的融資方式、產業融資特徵、保險市場的不完善以及金融創造新貿易等不同的角度對這些文獻做了詳盡的分類和處理,並指出了當前 研究 的進展以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金融發展;國際貿易;制度 標準的赫克歇爾——俄林(HO) 理論 以及新貿易理論認為,要素稟賦、技術和規-模 經濟 是比較優勢的來源,並以此決定兩國的貿易流。而金融發展水平可能對國際貿易模式有重要 影響 。Kletzer & Bardhan(1987)加入金融因素後的HO模型表明,金融領域的發展給一個國家更依賴於外部融資的產業帶來比較優勢。因此,一國的金融發展水平可能也是比較優勢的一個來源。沿著這一思路,許多學者近年來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證探索,獲得了更加穩健的證據。 一、金融制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Kletzer & Bardhan(1987) 分析 了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對需要外部融資的產業的融資功能。他們認為信貸限制較低的國家會專業化於使用外部融資的產業,而信貸市場限制較高的國家要麼面臨更高的外部融資成本,要麼面臨信貸配給,因此將專業化於不需要外部融資的產業。Baldwin(1989)第一個建立了金融市場是比較優勢來源的模型,他證明金融市場更發達的經濟更容易分散需求沖擊的風險,生產風險產品的 企業 面臨更低的風險溢價和更低的邊際成本,金融市場更發達的國家能更好地分散專業生產風險商品的風險。Rajan & Zingales(1998)認為在金融發展水平非常低的國家,外部融資的成本非常高,使用更高比例外部融資的公司也必須承擔更高的借款成本。Levine等(2000)認為,金融發展能使資金更好地分配和減少信息不對稱,這會導致外部融資成本的減少。不同國家之間的公司特點在信貸限制上也會產生信息不對稱。他發現在OECD國家,金融領域對產業專業化的影響大於人力資本和實物資本的差異。Beck(2002)利用56個國家36個產業的數據,發現在1980~1990年期間,使用更多外部資金的產業的平均出口額在金融發達國家更高。Manova(2005)也認為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對貿易量有正的影響,特別是那些高度依賴於外部資金的產業中的公司。此外,他還認為在本國金融發展的任何水平上,自由化都提高了外部資本的可得性,自由化對貿易結構的影響進一步提供了金融發展獨立於其他制度的證據。 二、固定成本融資和流動性限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固定成本融資對貿易的影響進入出口市場的固定成本的存在很久以來就被國際貿易的文獻所認可。公司融資研究表明,對那些無形資產或者難以觀察的資產,以及公司或者個人特定型資產進行投資的融資 問題 特別嚴重。Roberts & Tybout(1997)發現,一個公司的當前出口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它以前的出口經驗。他們在哥倫比亞公司的樣本中發現,以前的出口經驗提高出口的概率達到60%。他們由此推斷沉沒成本在公司的出口決策中必然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Bernard & Wagner(2001)對德國的研究以及Bernard & Jensen(2004)對美國的研究以及Becker & Greenberg(2004)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在包含了前期成本和金融摩擦的出口模型中,Becker & Greenberg(2004)用雙邊貿易數據證明更發達的金融系統與更高的出口相聯系,特別是在固定成本很大時,金融發展對出口的邊際效應更高。 (二)流動性限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考慮了異質公司的新貿易模型認為,如果國內公司的生產力達到了臨界水平,這個國家將出口商品給潛在的貿易夥伴,這樣他們能獲得正利潤。除了生產力問題,流動性資金的限制也可能影響公司的進人決定。有大量研究流動性限制對公司重要性的文獻,Gemer & Gilchrist(1994)指出,當貨幣緊縮時,小公司的生產縮短,這是流動性限制重要性的進一步證據。Campa & Shaver(2001)使用了20世紀90年代西班牙製造公司的面板數據,發現出口商受到的流動性限制比非出口商少,也發現出口商的現金流也比非出口商穩定。他們認為正是國外銷售的所提供的穩定現金流放鬆了出口商的流動性限制,而不是反過來。但Chaney(2005)通過一個具有流動性限制的壟斷競爭模型認為因果關系與之相反:他認為正是因為一些公司面臨了更少的流動性限制這才使得他們能出口,而不是反過來。在流動性受到廣泛限制的經濟中,或者外部資金成本很高的經濟中,公司將不具有足夠的生產力進人出口市場。 三、融資方式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融資貸款對貿易的影響大約一半的世界貿易是通過信貸進行的,供應商通過交易雙方的商業銀行給外國買家貿易融資貸款。對買家來說,特別是發展 中國 家的買家,來源於國外供應商的貿易融資貸款是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Jinjarak(2004)用美國4位數產業的數據證明融資成本決定了國貿模式。對於每一個產業來說,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影響的傳遞率與產業的外部融資依賴程度和貿易貸款使用正相關。此外他使用美國商業銀行和七國集團債券的貿易融資貸款的數據,發現貿易融資貸款的數量與總進口額、進口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以及銀行債權額正相關,在系統性銀行危機期間,融資成本和國貿模式的關系也依賴於貸款安排(比如貸款期限)、商業銀行規模(是否是貨幣中心,是大還是小)以及債權人的種類(是商業銀行還是官方銀行)。 (二)債務融資對貿易的影響當一個政府向外國借錢時,他可能會拖欠償還本金和利息。在主權債務的主流模型中,借款人通過把債務和貿易限制聯系起來以威懾拖欠行為。特別是他們使用貿易限制和其他商業限制來強迫這些國家支付債務,對拖欠國施加貿易限制是主權債務文獻中最經典的懲罰。但Joshua Aizenman(1991)指出,在本國債務危機和其他金融擾動期間,貿易依賴度較高的產業的外部融資可能會比較有保障,這將減少債務國的經濟混亂和提高他們未來的支付能力。Jeremy I.Bulow(2002)指出,債務政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培養貿易和提高投資效率,而不是最大化資本流。Tomz(2004)研究了19和20世紀債權——債務關系連接的重要性,他發現沒有明確的或者隱含的證據表明國際債務的拖欠會引起貿易制裁。Jinjarak(2004)也強調了為了解決國際債務問題,除了借入國和債權國討價還價能力之外,金融政策不能與貿易政策相分離。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他認為不僅需要認識到各國融資成本和債務狀況不同,還必須理解經濟中不同部門貿易和金融的聯系。

Ⅵ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影響現有研究的不足

外匯期貨交易是指協約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約定的匯率買賣一定數量外幣的交易。它與遠期外匯交易相比,具有三個優點:(1)投資者范圍擴大。在外匯期貨市場上,只要按規定繳納了保證金,任何投資者(不論大企業、小企業或個人)均可通過經紀人進行外匯期貨交易。但是在遠期外匯交易中,投資者的范圍則比較小,一般是與銀行有良好業務關系的大企業和信譽良好的證券交易商才有資格。(2)市場流動性大,市場效率比較高。在外匯期貨市場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存在,所以外匯期貨市場上的流動性比較大。(3)外匯期貨契約是標准化的合約,交易的貨幣也僅限於少數幣種,所以外匯期貨合約比較容易轉手和結算。

外匯期貨交易是於1972年5月16日在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上首先出現的。經過多年發展,成為當前外貿企業防範匯率風險的主要手段。

外匯期貨交易的目的不外乎兩個:一是套期保值,二是投機。從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外貿企業做期貨交易大多是為了套期保值,從而避免或減少企業的貨幣損失。

由於外匯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在匯率變動不利於進口企業的情況下,可以使進口企業少損失一些外匯,但當匯率變動有利於進口企業時,它又要使進口企業的外匯盈餘少一些,這就是外匯期貨套期保值的特點。1982年,費城股票交易所最先開始了外匯期權交易。1984年,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國際貨幣市場也開始了外匯期權的業務。外匯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一樣,具有嚴格的合同要求,它所買賣的貨幣,一般都是可自由兌換的硬通貨,匯率採用浮動制。期權的到期日與外匯期貨市場的交貨期完全相同。其特殊性僅僅表現在外匯期權的最後交易日是到期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之前的星期五。

外匯期權交易除具備上面所提到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1)外匯期權交易可固定保值成本,使其僅限於期權費;(2)外匯期權交易可對未來發生與否的不確定的外匯交易進行風險管理,因為期權交易獲得的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義務,外匯期權的執行與否,必須視約定價格的計價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而定。

在進出口貿易中,如果進口商事先採用的是外匯期權交易,那麼在匯率變動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就可能通過放棄履行期權,而使其損失僅限於其所預付的期權費。但如果採取外匯期貨交易,那麼到期時就必須實際履行期貨交易業務。如果外匯期貨發生虧損,也就必須用現貨的盈利來彌補這種虧損,這樣套期保值的作用便大打折扣了。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近年來,外匯期權交易發展很快。投資者為了更好地迴避匯率風險,大多採取外匯期權與外匯期貨混合操作的方法,從而為匯率風險的迴避提供了更好的方式。

目前,我國開展外匯期貨交易尚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外匯體制全方位改革剛剛開始,在具體操作中,許多方面不太成熟。例如,我國現行的是單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還不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二是外匯期貨交易的基礎太單薄。國際外匯期貨市場的交易種類有限期、遠期外匯交易、期貨交易、掉期、期權、套權、套利等多種形式,而我國只有現貨交易一種。經紀人掌握的期貨知識有限,經驗不足,基礎相當薄弱。三是銀行間外匯交易規模較小。四是銀行清算系統不發達,外匯期貨業務需要有高效的清算體系。銀行自身結算系統的低效也一定會影響期貨交易的結算。以上情況表明,近期內,我國的外貿企業還不能完全利用外匯期貨和期權交易方式來迴避匯率風險,較切合實際的選擇應該是遠期外匯交易方式。

但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期貨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外匯期貨市場的發展是必然趨勢。

Ⅶ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的文獻綜述

1、金永軍,陳柳欽(2006)從退出戰角度評析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分析了盯住一籃子貨幣與盯住單一美元在穩定匯率方面的不同操作策略"然後,從邏輯上推出目前所實行參籃子貨幣的內涵及在當前匯率制度下,央行可能存在的操作策略"最後利用實證的方法驗證了在現有的貨幣籃子中,美元的權重仍佔到95%以上,歐元和日元的比重較小"文章因此認為,短期內,我國的匯率制度仍是參考美元為主的軟盯住的匯率制,還沒有真正退出,並分析了沒有真正退出的原因.
2、李揚,余維彬(2006)在5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一一結合國際經驗的探討6中指出,2005年7月21日中國以回歸管理浮動的方式,正式啟動了人民幣匯率機制彈性化改革"但是改革步伐啟動後,會產生很多新問題。

閱讀全文

與匯率制度文獻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2年竹葉青酒價格 瀏覽:59
嘀嘀打車c輪融資 瀏覽:785
杠桿平衡現象的例子 瀏覽:699
債權投融資者更關注 瀏覽:565
貨幣期貨產品 瀏覽:692
大宗商品每天交易信息 瀏覽:572
美元跌時是否合適買外匯 瀏覽:632
金融服務是產品還是服務 瀏覽:884
交易性金融資產編號 瀏覽:874
運城市鑫灃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銷售產品 瀏覽:517
外匯局支持跨境電商 瀏覽:669
黃金一號玉米種子的價格為6 瀏覽:953
淘寶模特主圖傭金 瀏覽:287
訂書器是等臂杠桿嗎 瀏覽:712
上海永達金融貸款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476
工行外匯牌價金投網 瀏覽:576
金融機構視同銷售 瀏覽:346
今日鋼材價格了人行情 瀏覽:153
2015年1月黃金 瀏覽:420
深圳信用卡融資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