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次貸危機中,美國貸款利率低至1%,房貸者的還款數甚少——那麼投資者如何取得4%、7%甚至10%的高回報呢
貸款利率只是一個基準值 不同的種類不一樣 要了解次貸的概念 次級貸款是為那些信用等級不夠的人提供貸款買房 因為風險大銀行要求的貸款利率是很高的 再通過資產打包重組 提升信用額度 做成高收益的產品賣給投資者 當時因為美國房價在漲 即時貸款還不起銀行收回房子賣也能賺 給投資者高回報 不過後來一加息 經濟冷了 房價跌了 次貸危機爆發
Ⅱ 「次貸危機」中的「次貸」是什麼意思
次貸就是次級貸款,是指那些放貸給信用品質較差和收入較低的借款人的貸款。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根據信用的高低,放貸機構對借款人區別對待,分為優惠貸款和次級貸款,從而形成了兩個層次的市場。信用低的人申請不到優惠貸款,只能在次級市場尋求貸款。兩個層次的市場服務對象均為貸款購房者,但次級市場的貸款利率通常比優惠級抵押貸款高2%~3%。由於信用不良或不足,這些人往往沒有資格獲得要求借款人有優良信用記錄的優惠貸款。放貸機構之所以願意為這些人發放貸款,是因為次貸利率通常遠高於優惠貸款利率,回報較高。這種貸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會不斷提高。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 ,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Ⅲ 金融學中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即金融衍生品過快發展導致的危機。
本著充分提高金融資產的利用效率,可以將股票、債券等證券,以及購房合同、購買土地合同等進行抵押貸款,抵押貸款的合約可以繼續進行抵押貸款,依次類推。。。理論上基礎合約之後,可以無限次的將合約衍生下去,但是一旦基礎合約出問題,在基礎合約上的衍生合約就都完蛋了,譬如此次次債危機以美國房地產購房合約為基礎工具,當購房者出現大面積違約,之後的合約購買者都將面臨多米諾骨牌崩潰效應
Ⅳ 杠桿化的次貸危機
與以往的金融危機一樣,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被認為歸咎於「過度的杠桿化」。美國以及許多發達國家的消費者過度的負債消費;金融機構高杠桿化;表外業務的名義杠桿率非常高。這些過度的杠桿化加劇了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風險,為危機的發生埋下伏筆。
Ⅳ 金融次貸危機中的杠桿效應詳解
杠桿效應
這名字是你自己起的嗎
次貸危機根源是銀行為了大額利潤大量發放次貸無法回收而造成的(目前只有美國這樣玩)
比如這個銀行資金有3億,他敢投資(就是次貸)90億出去賺錢,投資盈利超過3.3%,他們暴力就能超過100%,(肯定都超過3.3%),因此一旦賠了,整個銀行都會賠掉
這就是你說的杠桿效應吧
因為高暴力所以很多銀行樂死不疲,因為高風險,所以CDS應運而生
因為一旦賠就賠了整個身價,所以銀行決定去買保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保險公司,只是一家機構而已,只要這個機構有錢就可以,可以是另一家銀行也可以是保險公司或者其他的公司)
銀行找到一家機構,簽訂10年的協議,每筆次貸如果盈利他們提取盈利的5%,如果賠了委託機構承擔,第一家被找到的委託機構調查發現成功率在95%以上,這個穩賺,就同意了
還沒結束,第二家機構看見了,也想轉這個錢,就對第一家說:「你把這個協議賣給我,我一次性給你次盈利的1%」,然後第二家轉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一個能賺4.5億的CDS協議最後可以買到十幾億
這就是第二個杠桿
很多人疑惑,CDS協議根本不值那麼多錢。為什麼有人買,這就是炒的力量,就好像天朝的房價,永遠是鋼筋水泥混凝土,為什麼幾萬一平,有人炒,一個道理
因為買進後有人會用更高的價格買走
最後悲劇了,大量錢貸款出去了,經濟泡沫了,很多人換不起銀行的錢,銀行想到了CDS,找到了第一家,然後找到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
最後一個花了十幾億買了CDS協議,發現沒人願意接了,原來是賠了(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悲劇了,巨額的賠償金賠不起,要錢沒有要命一條,最後所有銀行的座館去找財政部長,銀行都要倒閉了,你看看怎麼辦把
最後財政部長一狠心,把最後一個接收CDS的機構國家收購,所有賠款國家來支付
這就是次貸危機 謝謝
Ⅵ 求次貸危機之後,各國各部門的資產負債率或者說杠桿率發生了什麼變化,要求有圖有文字。
杠桿是財務杠桿營業杠桿還是聯合杠桿啊?這種東西去專門網站比較好,我知道的也不全還不一定對。
Ⅶ 什麼是次貸危機次貸是什麼意思
美國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 ,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次貸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與「高」、「優」相對應的,形容較差的一方,在「次貸危機」一詞中指的是信用低,還債能力低。
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形勢看來似乎不是很壞。
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被迫接管「兩房」,以表明政府應對危機的決心。
Ⅷ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是什麼
1、過渡金融創新脫離了實體經濟
次貸危機源於次級房貸,這些次級貸款被各金融機構、投行經過包裝再包裝後已經完全脫離了這些證券的原始支持資產,投資者甚至不知道所投資的證券來源於哪裡。隨著高級、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這些獨立投行不惜血本地加大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交易和投資業務,以求快賺多發,杠桿比例(承擔的風險與股本之比)達到了濫用地步。美林的杠桿率從2003年的15倍飆升至2007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達到28倍。而2008年初貝爾斯登33倍和雷曼兄弟32倍的杠桿率讓人咋舌。當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金融工具又加劇了這種現象,何況投資銀行缺乏商業銀行和零售銀行穩定的收入流,面臨突然缺乏流動資金的風險,投行大鱷們最終倒在了他們所發明的金融創新工具,即不斷衍生、再衍生的投資品上面。
2、金融監管的缺位
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金融衍生產品創新的過程中,金融監管不到位。一是華爾街設計出來的金融衍生產品非常復雜,監管者的知識更新落後於創新產品的更新;二是監管疏漏較多,有很多新的金融產品連一些最基本的監管都沒有。但是,過渡監管會窒息金融市場的活力,監管應該保持一定的合理尺度。
3、短期信用機制崩潰,導致消費鏈條中斷
美國GDP中70%用於消費,美國借錢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也是導致這次危機的原因之一。美國主要靠信貸進行消費,投資者靠借錢進行投資,消費者靠刷卡進行消費,一旦美國的短期信用機制遭到破壞,銀行不能提供這樣的信用,將使這種超前、透支的消費和投資模式出現問題,而消費鏈條的中斷會導致內外需求減少,最終導致經濟衰退。只有盡快恢復短期信貸機制,讓銀行重新有能力以及有信心借錢給消費者,重新啟動消費,美國經濟再重新從衰退中走出來。一味注資並不意味著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金融危機,只有恢復了投資者以及消費者的信心,經濟才能從對未來充滿信心的預期中好轉。
直接導火索可以說是雷曼兄弟破產,但深層次原因是我說的上面三個方面。
Ⅸ 為什麼說次貸危機是銀行過度使用金融杠桿的結果
一般我們常說的次貸危機是美國人超前消費至今所起到的泡沫經濟的新品,因為美國人的實際支出和收入不能相互抵消,以致不能還清銀行貸款,所以銀行收回他們的財務,包括房子汽車等一系列可以出售的東西,但是,銀行需要資金回籠,只好高價拋售這些物品,有錢人買了,就沒錢了,只好超前消費,所以,美國人的富裕是假富裕,但是他們確實真享受。所以這里埋下了很大的問題。
所以華爾街運用金融杠桿過度的表現叫做次貸。他們把次貸,就是信用等級較低的房貸打包出售,因為這種貸款主要涉及的是窮人和信用記錄差的,所以在開始就埋藏了很大的危機。
不過華爾街的人還是把這些風險很大的資產打包到市場上面去,把它進行指數化,還能交易。這種資產因為風險大,所以要求的風險溢價水平也高。大家也就比較喜歡炒作,再以這個為基礎衍生了很多的衍生品。導致他的杠桿倍數比較大。。。
次貸,就是以次充好的讓你去貸款賣給你,形成了循環的放大效應,以致好多人都沒錢,超前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