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委外去杠桿

委外去杠桿

發布時間:2022-03-07 17:24:23

1. 居民去杠桿對股市的影響力有多大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杠桿是什麼意思:桿桿在金融業的意思:以小資金,變大資金,搏大收益,放大杠桿收益大,損失大(例如您自有資金有10萬元,通過杠桿可以放大1-5倍杠桿,放大五倍杠桿就是50萬,您自有資金10萬,加上放大杠桿的50萬,一共就是60萬,您可以拿這60萬來炒股,炒樓)

2015年6月開啟了一波股災,其實最大利空就是管理層去股市資金桿桿,而當時的股市一片高潮,炒股就能賺錢的時刻,很多股民放大杠桿來炒股;千算萬算管理層來了去股市資金桿桿,場內資金一片恐慌出逃,引爆了一場股災;所以去杠桿的危害性有多強,任何一個政策能致富一批人,也能讓一批人破產,看誰的反應快,跟政策走。

2. 去杠桿對股市的影響有多大

杠桿對股市的影響:
中國金融去杠桿的首要波及場所是貨幣市場,從余額寶的收益上,數億計投資者已經親身體會到了去杠桿產生的威力。但對貨幣市場的沖擊影響,人們感知到的是金融去杠桿的廣度,在深度上的體會還是要回歸到股市中。
從最近的中國股市來看,特別是滬深300指數最近承受的拋售壓力,已經明顯顯示出中國金融去杠桿的影響正從貨幣市場逐步擴散到股市中。在滬深300指數中銀行類板塊的承壓更為顯著,從K線的形態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頂部大陰線,這是股價對這一輪金融去杠桿、資金逐漸昂貴的直接表現。為什麼在股市中首當其沖的會是銀行類的板塊呢?銀行類股票是在上一輪的央行降准降息中收益最為顯著的股票,每當市場利率下降時,銀行股票往往會得到支撐走強,這是對行業的基本面體現。同樣,在這一輪的金融去杠桿過程中,曾經的最大受益者將輪回為最大的壓力承受者。
目前市場主流預期,中國股市將會面臨一波預期之中的、可控的有效回調。這一波的回調將會是後期健康穩步增長的蓄力過程。伴隨著整個金融去杠桿的有效推進,資金將會從龐大的影子銀行、金融市場逐步流向有競爭優勢、具備強大增長前景的企業中去,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和行業才能夠有效生存,而浪費型、產能過剩的行業將會面臨淘汰出局的結果。當然,這是通過市場的力量來引導實體經濟的發展,比此前採用行政力量去主導要聰明得多。

3. 去杠桿嚴控金融風險對哪些股票影響大

個人認為,去杠桿嚴控金融風險對股票市場來說短期是個利空因素,而從長期來看,又是個利多因素。
直觀地看,金融去杠桿會導致投入股票市場的金融資產量減少,投入資產的減少會導致購買力的下降,所以會引起市場的下跌。但從長期來看,去杠桿會把金融中的風險因素降到更低,使金融市場長期穩定的發展,這樣來看此政策又是一個利多因素。
當然在股票投資市場中所有的因素都具有辯證性和相對性,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我們有必要看我國的股票市場政策,還有必要觀察美國的以及周邊市場的股票市場政策,對比分析作做出綜合判斷。

4. 去杠桿對股市是否有影響 - 百度知道

有一定影響的。一般來講去杠桿的時候比如18年,相當於資金調控比較嚴格,股市不會很好

5. 南山控股為什麼不漲

整體股市環境不好,去杠桿,委外資金撤離。
南山受國家隊房地產業調控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長沙樓市的政策利空,會直接影響其預期業績。

6. 委外贖回+去杠桿+監管加強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沒有錢進入股市,當然就不可能走好。現在市場反應的是對政策去杠桿的擔憂,這會導致後續需求可能會更悲觀,譬如汽車銷量不好會影響到銷售,地產銷量下滑後續傳導,債券融資受限影響基建;又譬如外需的不確定性也很大。只有監管鬆口了,市場才算見底。行情很短,監管很長。只有慾望為馬,謹慎為車,日夜兼程。

7. 奔走相告,從最新銀行理財規則看如何正確加杠桿,委外

債市去杠桿主要體現在限制回購和代持兩方面,而證監會方面,也採取了非常嚴厲的措施,包括嚴控股票配資,限制結構化產品杠桿率,限制證券期貨管理人及劣後對優先順序的保障,甚至正常的結構化資管產品備案時間也大幅度延緩。

但對於整個金融市場而言,證監會監管的資管產品只是整個杠桿鏈條的末端,真正資金杠桿的源頭仍然在銀行,尤其是銀行理財。

8. 什麼是「股債雙殺」為什麼近期股市和債市的表現都不太好

就是說股票和債券跌的都很厲害,按規律來講,股票漲的好,債券應該表現一般,要是債券漲的好,股票表現不怎麼好,但是2種表示都差,是很少見的,就叫股債雙殺
為了防控風險,國家一定要逼著銀行「去杠桿」,簡單來說就是控制銀行理財的規模。因此,銀行不得不把很多「委外」的資金拿回來,這在公募基金那裡就表現為大額贖回。比如我們觀察到,4月18日,鵬華弘達混合A(003142)的凈值大漲98.1%。4月19日,中融新經濟混合A(001387)的凈值大漲113.7%。公募基金單日凈值漲這么多顯然是不正常的,因此我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由機構的大額贖回造成的,這些機構很有可能就是銀行。

為什麼大額贖回會造成基金凈值大漲呢?

其實,我們在贖回基金的時候是需要繳納贖回費用的,這個贖回費里的很大一部分會被計入剩餘的基金資產。

為什麼要有這種設置呢?

大家可以想想,投資者贖回基金的時候,基金經理是不得不賣出資產來滿足贖回需求的。這種被迫的賣出很有可能會給所有投資者造成負面影響,為了補償其他投資者,贖回費的一部分被計入基金凈值,以此作為補償。如果贖回的金額很大,基金剩餘的規模很小,那麼計入資產的贖回費相對於剩餘的基金資產就會顯得很多,基金凈值就會出現暴漲。

銀行的「委外」資金大部分會投資於債券,同時也會投資一些股票類資產。拿回「委外」資金,相當於銀行被迫在資本市場拋售股票和債券,這會對股市和債市產生負面影響。從4月14日到4月24日,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4%,中證500指數下跌了7.2%。中證500指數用短短7個交易日就抹去了之前近3個月的漲幅。我們再來看看債券的走勢。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月13日的3.3%上漲到4月24日的3.5%,上漲幅度達到17.7個BP。我們在債券投資的相關課程里說過,如果債券的收益率上升,這意味著債券的價格下跌。從總體債券市場來看,中債新綜合指數(凈價) 從4月13日的100.6,跌到4月24日的98.6,跌幅達到2.0%。

股票和債券同時出現下跌,就叫「股債雙殺」。為什麼說「股債雙殺」 這種現象比較少見呢。我們說過,股市在復甦期表現的最好,而債券則在衰退期表現的最好。簡單來說,如果經濟向好,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會加速,因此股市會表現的比較好;如果經濟下行,則債券會表現的比較好,因為一方面,投資者的風險偏高下降,更多的人希望用債券來避險,畢竟,債券的收益相對穩定。另一方面,由於經濟不好,大家會預期貨幣政策放鬆。關於債券的課里我們說過,貨幣政策放鬆,比如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這些都會利好債券。

因此, 在正常情況下,股票和債券價格往往呈現出「蹺蹺板」效應。也就是說,如果股市表現的好,債市表現的就一般;如果股市表現的不好,債市表現的往往比較好。因此「股債雙殺」這種現象就顯得很奇葩。

一般來說,造成「股債雙殺」會有兩類原因:

第一類是經濟進入了滯漲期;

第二類是政策的變化導致機構投資者非理性拋售。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類原因。

為什麼滯漲期會引起「股債雙殺」呢?我們分析過,滯漲期的定義是經濟增長慢,同時通貨膨脹率高。這被稱作「經濟的癌症」,因為這樣的經濟狀況讓央行所有的調控政策都帶有「化療」的特徵。也就是說,央行的所有調控政策,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如果央行為了控制物價,收緊貨幣政策,雖然可以壓低通貨膨脹率,但是也會讓本就羸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如果央行為了刺激經濟,放鬆貨幣政策,雖然可以拉動經濟,但是也會為高漲的物價火上澆油。

在2010-2011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就曾經面臨過滯漲期的窘境。2009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效應快速褪去之後,經濟出現減速。同時,通貨膨脹率突破了3%的警戒線,隨後一路上漲到6%左右。央行當時的選擇是放棄經濟,控制物價,在2010年10月20日開始加息。前後一共加息5次,總共加息幅度為1.25個百分點。連續的加息讓經濟雪上加霜,經濟增長率10%左右滑落到8%以下。不過好在通貨膨脹也隨之回落了,從6%回落到2%,重新回到警戒線以下。滯漲期就此結束。

我們還由此得出結論:一般來說在滯漲期,央行會優先控制物價,收緊貨幣政策。央行的行為會讓股票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進一步悲觀。同時,貨幣政策的收緊必然會帶來債券市場的調整,由此造成「股債雙殺」。從近期的宏觀數據看,通貨膨脹率並不高,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排除近期的「股債雙殺」是由滯漲期引起的這種可能。

近期「股債雙殺」的元兇,其實是銀行「去杠桿」造成的機構投資者非理性拋售。在股市裡,銀行的拋售行為除了產生了實實在在的賣出壓力以外,還產生了恐慌情緒。這種恐慌情緒誘發了其他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的賣出行為,從而放大了對股市的負面影響。

9. 股+債+商品三殺,私募行業到底有多難

2017年年初以來,在國內金融去杠桿逐步推進的背景下,資金緊平衡成為常態,各類市場的投資難度日趨加大。
近期,股市、債市和商品三大市場均表現疲軟,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一季度勉強取得正收益的私募行業再度步履維艱,且機構資金配置謹慎,有業內高管表示,期待中的活水短期已成泡影。
股票私募先甜後苦
今年一季度,股票多頭策略復甦,私募行業整體情況尚可。據中國私募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調查,多數代表性私募基金在一季度均取得正收益。佔比最大的股票類策略表現居前,平均收益超過2%;債券策略表現稍弱,商品市場CTA策略與去年的火爆局面相比,反差強烈,不少公司未能取得正收益。
進入4月,市場整體環境更為嚴酷,私募行業的各主要策略均受影響。金融監管與反腐風暴影響市場情緒,去杠桿持續推進,資金面趨緊。股債雙殺頻頻出現,一季度表現較好的股票策略也明顯回撤。
分市場看,股市年初以來呈現窄幅震盪,4月起從高點回落。與此同時,市場表現分化,藍籌股明顯強於成長股。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股票型私募對比去年業績有一定回升。據了解,淡水泉投資、高毅資產業績繼續排名居前,而老牌私募重陽投資、朱雀投資表現也有所復甦。對於短期市場,多數股票私募看法趨於謹慎。
博道投資相關負責人分析,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4月資管產品監管新政出台,導致流動性緊縮超預期,是本月市場回調的最主要原因,並間接導致個別流動性較差個股的「閃崩」現象。金融領域的去杠桿進程遠未結束,預計未來半年的流動性將會一直處於略緊的狀態。展望5月,流動性暫難看到放鬆的跡象,但在「穩中求進」的大背景下,邊際收緊最快的階段應已過去,未來將在個股選擇上繼續向財務報表能兌現的低估值成長股集中。
和聚投資認為,經濟開局良好已被證實,但同時,市場開始擔憂經濟增長、企業盈利改善這兩個驅動市場上行的主要因素的持續性,維持經濟增速年內高點已現的判斷。
債券私募熊市煎熬
對比股票私募,債券私募的日子更難過。金融去杠桿和監管風暴下,市場資金面持續緊張,銀行委外的調整,都給債市帶來不小壓力。大部分私募反映,今年震盪調整的市場很難操作。
據耀之資產相關負責人介紹,年初以來行業整體表現比較一般,特別是債券類策略,能夠做平或略盈利已屬不易。在他看來,在監管去杠桿背景下,市場資金緊張,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更是直接把債券市場資金限制住了,收益率上行有些債券甚至發不出來,早已確定了牛轉熊的格局。今年強調金融防風險,去杠桿動作不會停,在這種情況下全年很難有太大機會,操作上要求平穩、不能冒進,只能等待市場下跌後的機會或新工具帶來的機會。
談及債券策略,不得不提銀行委外贖回的傳聞,因為就私募而言,委外投向主要是一些債券私募產品。據了解,傳聞中的集中贖回並不準確,各家銀行的情況各異。早在去年年底,很多銀行就開始有意識控制委外規模,有些業績不好的老產品到期不續。有些銀行去年四季度增加委外數量,但由於業績做得不好,收緊的動機更強;有些是由於監管原因,今年原本想要擴張但也受到了影響。總體看,委外增速放緩已經很難避免。
從與銀行合作較多的私募看,債券和量化策略都不太好,很多產品業績達不到委外投放的門檻,可選范圍也縮小了。
一家大型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向中國私募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該行委外投向主要是固收類產品,近期有一些變動,但不是太大。資金緊張、成本比較高,委外投資有壓縮需要,整個市場沒有明確方向,對外投放效果也未必很好。有些銀行選擇先贖回等一等,原來打算投一些多策略,發現也沒有明確機會。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監管要求。
期貨私募風光不再
2017年期貨市場維持市場波動較大狀態,延續2016年雙十一之後行情,市場以寬幅震盪為主,震盪周期在10天左右,較之前震盪周期明顯縮短。工業品1月份在政策和預期的雙重影響驅動下,表現強勢,反彈幅度超過20%,之後高位盤整震盪,近期在實際供需明朗後出現一波下跌。油脂板塊春節之後受外盤影響,豆類下跌較多,粕類震盪為主。其他板塊無明顯行情。
總體看,今年商品市場震盪劇烈、趨勢行情有限,私募行業內CTA策略獲利難度明顯提高,各家期貨私募的表現也受到限制。調研情況顯示,多數公司產品業績出現小幅回撤。
據富善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林成棟介紹,受市場震盪行情以及震盪周期影響,傳統中長周期趨勢追蹤策略不如去年亮眼,在部分品種配置,交易周期偏短策略仍能捕捉市場高波動機會。1~2月份CTA策略以回撤居多,2~3月份由於市場波動性提升,部分品種出現單邊下跌趨勢,CTA策略有所斬獲。
在他看來,今年以來市場博弈焦點在於商品價格上漲後收益的幅度,這個矛盾遠不如2016年供需錯配、去產能政策的矛盾突出。林成棟認為,商品期貨2017年行情不會出現大幅度、長周期的單邊趨勢行情,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品種可能會有局部性機會,預期市場波動仍會維持較大。出於行情方向的不確定性,相比去年,2017年應以更加平衡的風格策略應對市場風險,縮短交易頻率,豐富策略交易風格,在控制風險前提下捕捉市場局域性交易機會。

10. 是金融去杠桿 還是實體去杠桿

關於金融加杠桿和去杠桿的問題,市場討論的非常的多,不過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和相對完整的分析,市場的解讀也比較混亂,為了幫助投資者理解和跟蹤這個體系,我們撰寫了這個報告。
思路上主要是基於債券市場,對金融加杠桿的過程進行了三個層次的簡單拆分:
1)負債端套利過程的持續,即理財與委外的擴張;
2)央行利率走廊維持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穩定與寬松;
3)實體的剛兌,因為金融加杠桿,最終對應了實體信用的擴張。
而這三個層次是相互影響和作用的,比如理財與委外的擴張,在同業資金端,大致可以看成是金融機構之間的「廣義拆借」變多,它與貨幣市場流動性的松緊會有密切的關系,而貨幣市場流動性的寬松與否也會影響到理財委外擴張的可持續性,因此未來這兩個過程如何演變,是非常值得重視和研究的,流動性創造機制的變化將對債券市場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而就第三個層次,金融加杠桿最終加在實體上,因此實體經濟的剛兌是非常重要的條件,如果實體開始去杠桿,信用條件惡化,也會影響到負債端的問題,比如今年4月份等。但之後剛兌持續,是債市上漲的重要條件,當然,房地產的上漲,也是金融加杠桿過程中的重要話題。
當下的債券市場,最關鍵和最重要的一個邏輯,是「錢多+資產少」。錢多的含義,市場普遍認同的是理財(委外)資金多,而資產少,則是指滿足收益率要求的安全的債券資產。
如果理財資金主要是來自於企業和居民的收入,那麼從宏觀上來說,「錢多、資產少」大致可以看成是「貨幣多,經濟差」的代名詞。這里的貨幣,不是基礎貨幣,而是指廣義貨幣,而從貨幣銀行學的角度,我們知道廣義貨幣,是通過基礎貨幣派生的,而這個過程,需要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貸行為,或者金融機構之間的信貸行為來實現,所以基礎貨幣環境,也就是貨幣市場流動性環境的松緊,會對這個派生過程有重要的影響,而央行正是通過調控貨幣市場流動性,來影響這個派生過程,從而達到調控金融機構行為和實體經濟的目的。
回到債券市場,當下普遍的模式是理財資金持續擴張,並且委外的動力很強,非銀行金融機構拿到這一筆錢,買入債券資產,再在貨幣市場上進行加杠桿,這應該是一個相對簡明的完整的過程。
當下金融加杠桿和去杠桿,是市場討論的最為熱烈的名詞,但什麼是金融的加杠桿和去杠桿,卻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這里我們不妨基於這個過程,對金融加杠桿的概念進行一些總結,我個人傾向於,這個過程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個層次,大致可以理解成為回購市場的融資層面。即金融機構買入債券,然後以債券作為質押,到回購市場上進行融資,這可能也是債券和貸款兩者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即同樣作為企業的融資工具,但債券可以通過回購市場來提升杠桿。當下,回購市場的融資規模迅速擴張,並且金融機構多縮短負債的久期來進行杠桿操作,就是這個層面的加杠桿行為的體現。

閱讀全文

與委外去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79年50元外匯券價格 瀏覽:314
金融公司標志設計說明 瀏覽:291
證券金融公司面試 瀏覽:813
期貨報告哪裡准 瀏覽:666
外匯對賭平台金道 瀏覽:977
高端理財產品和基金 瀏覽:598
實驗時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 瀏覽:703
房地產公司投融資經理考核表 瀏覽:941
2016醫葯行業財務指標 瀏覽:714
貸款出售是金融機構的一項 瀏覽:762
供銷社助力農村金融普惠服務 瀏覽:576
mt4技術指標中英文 瀏覽:748
中國銀行公司帳戶理財產品 瀏覽:824
香港交易所牌照指南 瀏覽:830
股票池分級 瀏覽:893
鄭州銀源國際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76
國有銀行哪個理財最好 瀏覽:735
利得基金的固守理財靠譜嗎 瀏覽:709
最近泉州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138
銀行外匯會計好么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