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稱重系統,隨著重量的增加比例會變化什麼原因
杠桿稱重系統,隨著重量的增加比例會變化什麼原因
即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原理簡介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般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編輯本段]概念分析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編輯本段]杠桿分類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1.省力杠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瓶蓋扳子,動滑輪,手推車等。
2.費力杠桿: L1<L2, 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等。
3.等臂杠桿: L1=L2, 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編輯本段]人體內的杠桿幾乎每一台機器中都少不了杠桿,就是在人體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杠桿在起作用。拿起一件東西,彎一下腰,甚至翹一下腳尖都是人體的杠桿在起作用,了解了人體的杠桿不僅可以增長物理知識,還能學會許多生理知識。
㈡ 請問杠桿原理中的力臂、力、重量和重臂分別是什麼
先解釋力,力是一個失量,有方向和大小
力臂:在杠桿當中,力的作用線,即那個有方向的線到支點的(垂直)距離,過支點向力作用線做垂線
重量:質量xG(9.8),離開地表引力沒有重量的說法,不同的星球上重量也不同
重臂,即物體重力的力臂,重力作用線到支點的距離
這樣回答你們老師肯定認可,就不知道你理解了沒有,去看看書吧
㈢ 知道了杠桿平衡並且兩邊的長度和重量也都知道,怎麼算出杠桿重量
分析作用在杠杠的力(包括重力)哪些是讓杠杠順時針轉的,哪些是讓杠杠逆時針轉的,
讓杠杠順時針轉的力乘以它們各自的力臂,然後相加,
讓杠杠逆時針轉的力乘以它們各自的力臂,然後相加,
兩個和會相等。
解方程就可以算出杠桿重量。
㈣ 請問杠桿原理中的力臂、力、重量和重臂分別是什麼
力是一個失量,有方向和大小
力臂:在杠桿當中,力的作用線,即那個有方向的線到支點的(垂直)距離,過支點向力作用線做垂線
重量:質量xG(9.8),離開地表引力沒有重量的說法,不同的星球上重量也不同
重臂,即物體重力的力臂,重力作用線到支點的距離
這樣回答你們老師肯定認可,就不知道你理解了沒有,去看看書吧
㈤ 杠鈴桿多重
您說的是卧推、深蹲的杠鈴桿嗎?如果是這種基本上是20kg的,但會有略微的不足值,視製造廠家對套筒製作工藝而定。
國內的杠鈴桿簡單劃分可以按照以下幾個規格來劃分:
1、長度:1.2,1.5,1.8,2.2(我沒有見過更長的)
2、握手直徑:25mm 28mm 30mm 32mm 50mm(50的僅在淘寶上見過,是專門的力量舉桿)奧林匹克舉重桿就是28mm的,但是國內目前更多的是30mm或者32mm的,目的是增加安全承重,25mm的明顯是低端的縮水桿。
3、形態:直桿,蛇形曲桿,超級彎曲桿,環形硬拉專用桿,凸起深蹲專用桿,短環形手臂訓練桿。
㈥ 杠桿稱的是重量還是質量
桿秤是利用物體受到「重力」作用,測量的是「質量」。
㈦ 杠桿原理中距離乘重量得到什麼
杠桿原理有五要素
(1)支點:杠桿可以繞其旋轉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
杠桿類型也有很多種,具體內容可以參考什麼是杠桿,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杠桿及分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㈧ 什麼是杠桿
什麼是杠桿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