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夢想劇場 模仿小沈陽 大嘴姜超作為嘉賓唱的那首歌 好像叫做《武林英雄傳》
武林英雄傳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43996264088121
⑵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的分析文章
海通證券姜超認為:超大規模貿易戰發生的可能性較小。
海通證券姜超在最新研報中表示,今年以來,以美國特朗普政府為代表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繼續發酵,相繼實施加征關稅的貿易保護措施,其它經濟體也陸續開始反制,歐盟、印度、日本、俄羅斯和土耳其向WTO正式提交了對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清單,近期中、美也出台了針對彼此的加征關稅措施。在全球產業分工日益緊密的今天,超大規模的貿易戰發生的可能性較小,但小規模的貿易戰或者貿易摩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或許都很難避免。(資料來源網頁鏈接)
⑶ 電影《末日救援》中姜超飾演的角色叫啥
1.《明日邊緣》(2014)該片用科幻的元素講述了一個與《土撥鼠之日》類似的故事(比早幾年的《源代碼》做得更好)。
道格·里曼的這部票房大片《明日邊緣》講述了湯姆·克魯斯扮演的混蛋發言人被困在與外星人的末日之戰中,不停地重復生死輪回的故事。
影片很好的利用了阿湯哥的巨型魅力,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電玩風格和自《星河站隊》之後最棒的外星人站隊,該數艾米莉·布朗特扮演的鐵血女戰士,她的表現足以證明她為什麼能成為世界巨星。
本片在美國本土表現一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這部電影。
2.《死亡幻覺》(2001)這部理查德·凱利的獨立電影從上映至今已經過去了15年之久。
講述了傑克·吉倫哈爾扮演的問題少年(他因為這個角色而一舉成名)在一隻邪惡的兔子勸說下穿越時空。
盡管導演剪輯版讓故事越發難懂,這仍是部製作精良的科幻謎題。
3.《大逃殺》(2000)未成年人在政府組織的比賽中互相殘殺這個點子如今已經成就了億萬美元的《飢餓游戲》系列,但如果要選擇一部該類型的代表,便是這部《大逃殺》。
深作欣二的這部電影講述了為了控制青少年的不良行為,政府選中一班高中生,強制給他們戴上了有炸葯的項圈以強迫他們互相殘殺。
該片緊湊、血腥,配合上佳的動作場面,讓昆汀·塔倫蒂諾將該片列為他過去20年最愛的電影。
這也不僅僅是一部類型片,學生及老師(讓北野武飾演十分聰明)的形象刻畫地十分立體、入木三分;電影對暴力之制和青少年妖魔化的隱喻讓這部電影的立意高於《飢餓游戲》等同類影片。
正是因為過於犀利,又趕上了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該片在美國遲了十一年才上映;而在德國這一直是部禁片。
4.《星際穿越》(2013)這可能是近些年最具爭議性的電影,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星際穿越》收到了非常兩極化的反應和激烈的評論。
有人說這是諾蘭最差的作品,也有人說此片只應天上有,拋開極端的聲音還是有一些客觀的評價。
一方面,諾蘭的《星際穿越》野心很大,但似乎並沒有像他的前幾部作品那麼的成功。
有些台詞過於流於表面,結尾也被一些人詬病,這些批評都有一定道理。
但是這仍然是諾蘭令人眼花繚亂、充滿野心的一部電影,包含了愛、時空還有宇宙的廣袤與神秘。
愛與量子物理學在影片中交融。
這種交融可能略有些生硬,但這部諾蘭受子女啟發而注入了人性真摯的影片,至少在視覺上讓人驚艷。
該片也許某些地方不太順暢,但可以預見這是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電影。
5.《黑暗掃描儀》(2006)傳奇作家菲利浦·狄克的多部科幻作品都被搬上了大銀幕,卻少有像理查德·林克萊特的《黑暗掃描儀》如此虔誠或者說詭異。
故事設定在不遠的將來,基努·里維斯扮演的一名卧底警察(這幾乎是他生涯最佳表演)混入一群吸食D葯丸的癮君子中間。
卻發現身陷一場身份危機中,在這個狄克風格的故事裡他被要求監控自己。
林克萊特再次使用了《半夢半醒的人生》中用過的轉描機動畫,創造出詭異的視覺效果相互融合。
他標志性的鬆弛節奏讓影片融合了嗑葯喜劇和自我存在類驚悚片的特質。
小羅伯特·唐尼(這是他鋼鐵俠之前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伍迪·哈里森、薇諾娜·瑞德等配角都很出彩。
也許這部電影並沒有《愛在》系列和《少年時代》的情感沖擊力,但絕對是導演生涯佳作之一
⑷ 月入一萬花銷一千!是什麼力量在擠壓年輕人的消費能力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似乎比從前更願意消費了,特別是當高鐵爆滿、五星級酒店客房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購物消費額領先全球等劇情頻頻上演時,更多的人急於張開雙臂去擁抱消費升級新時代。
然而,有這樣一大群人,「月入一萬,花銷一千」。你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絕不是個例。這恰恰是當前許多在城市打拚的年輕中國家庭的縮影。
持續上行的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
是什麼原因,讓年紀輕輕且月收入不低的人們去承受節衣縮食的窘迫?
負債!
以大城市舉例,諸多機會與巨大的發展空間,吸引著無數年輕人的湧入,但高企的房價讓年輕人買房不得不背負起巨額債務。
數據顯示,參與負債的城市家庭年齡大體上呈駝峰分布,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輕家庭,而30歲以下的年輕家庭的負債參與率與30-44歲中年人群的負債參與率接近,也遠高於其他年齡群體(見下圖)。這也反映出,年輕人群已經成為負債一族的主要成員。
衡量居民負債情況,有一個業內熟知的指標叫居民杠桿率,用以表徵居民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從下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1996年中國居民杠桿率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但是自2008年以來居民杠桿率開始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二季度居民杠桿率已經高達47.4%,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個百分點,這也高於國際上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
賬面上的信息或許還無法完全反映出真實情況。根據海通證券姜超的測算結果,倘若考慮到住房公積金貸款,那麼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於2017年7月突破了53%;如果按照當前速度擴張,到2017年底就將達到56%左右,這與不少發達經濟體60%以上的居民杠桿率水平已經相差無幾。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居民部門債務率從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飆升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來自居民部門的負債往往不是幾個月就能還清的,大多都要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房產按揭還款的期限一般為10-30年)。數據顯示,來自居民部門的新增貸款中,中長期貸款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一直高於短期貸款,且從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二者差距有明顯的加大趨勢,中長期貸款佔比一度達到94.9%。近期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的比重雖然有所回落,但也保持在70%以上(見下圖)。
來自居民部門的負債之所以會呈現上述情況,究其根本,是因為近年來房價的快速上漲。當房價「一年翻一番,五年乘以三」的劇情在各地上演的時候,現實的壓力讓一大群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沒來得及繼續燃燒青春的激情,就早早地投身於買房大業之中,因為他們預期「如果現在不買,以後更買不起」,由此也背負了一身的長期巨額債務。
債務逼近收入,抑制居民消費水平
當然,中國居民部門負債率仍稱不上高,遠低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距離85%的債務閾值更是相去甚遠。為此,有些專家學者公然表達了對居民部門加杠桿的支持,其理由是:
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總體杠桿率快速攀升,從170%上升至235%,其中以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問題最為嚴重,其杠桿率也在全球主要國家中處於最高水平;相比之下,政府部門與居民部門的杠桿率相對較低,這也為決策部門提供了一條「杠桿轉移」的新思路,即居民和政府部門加杠桿的同時,為非金融企業去杠桿騰出空間。
這樣看來,居民加杠桿似乎還有較大上升空間。然而,從另一個維度――債務收入比來看,事實恐怕不甚樂觀。
所謂債務收入比,指的是家庭總債務和年收入的比值,相較於居民杠桿率這樣的宏觀指標,債務收入比更能衡量一個家庭的負擔程度和家庭債務風險。Wind數據顯示,中國居民部門債務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6年時的18.5%暴漲至2017年8月的77.1%。
考慮到上述統計只是來自商業銀行的數據,事實上,中國居民不僅僅向銀行借貸,還會向父母、親戚、朋友借款,向大量的小型互聯網金融公司借款,而這些隱形的杠桿是沒有計算在內的。由此可見,前文的計算結果實際上很可能低估了居民部門的杠桿率,這也說明,中國居民加杠桿的空間著實已經不多。
另外,從存貸比的維度來衡量,同樣可以佐證上述觀點。存款可以反映居民的資產和財富狀況,貸款則可以反映負債狀況,所以居民存貸比可以衡量舉債和償債能力的變化。從下圖可以看到,自2009年以來,中國居民部門貸款/存款的數值一直呈大幅上行態勢,2014年比2008年近乎翻番。海通證券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7月份,這一比例已經達到62%的歷史新高,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居民負債水平的日漸走高,加杠桿空間已然不大。
此外,還有一個情況值得我們深思,那就是高負債率嚴重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水平。按照今天的居民負債程度,如果一個人每月可以支配的收入為10000元,那麼他首先需要從中拿出7710元用於還債(如房貸),如此一來,剩下的2000多元錢才是他真實可供日常開支的收入。
讀到這里,相信有人要問:眼下不正值消費升級新時代嗎?既然這么多人被債務所累,怎麼能叫消費升級呢?
誠然,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是鐵一般的事實,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的進化也是毋庸置疑,然而,消費升級的熱風可能只是吹到了一小部分人,大多數人還沒有張開雙臂擁抱消費升級的實力。
李迅雷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分化日漸加劇,消費升級實際上只發生在3億中產人士身上,他們才是引發開篇提到的高鐵爆滿、五星級酒店客房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購物消費額領先全球等現象的主要力量。剩下那十億人,還在負債前行,真真是「想買不能買才最寂寞」。
高負債讓國民經濟發展挑戰重重
話說回來,居民部門適度加杠桿,可以刺激內需並推動經濟增長,同時還能緩沖宏觀經濟去杠桿的壓力和風險,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然而,過度加杠桿也會對經濟增長起到反作用。IMF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如果一個國家的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低於10%,債務增加可能會對經濟增長起到積極作用,當家庭信貸超過GDP的30%,債務的增加就會開始損害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增長。從這個標准來看,中國持續攀升的居民部門杠桿率可能不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相關論述如下:
一方面,從微觀角度來看,誠如前文所說,過高的債務讓無數年輕人有錢不敢花,即便他們收入再高,在巨額債務面前也是枉然。幾年前的熱播電視劇《蝸居》中,郭海萍的人生可謂是這一群體的真實寫照,她在劇中的一段台詞淋漓盡致地表達出這些收入水平已經位居金字塔中部,而實際上卻是「窮人」的真實生存狀態: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蘇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
如此可見,「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日漸提升」這一現象看似美好,卻暗藏危機。當內需難以進一步刺激時,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是否還能得以延續?
另一方面,從宏觀角度來看,近年來中國居民杠桿率快速上升,且集中在房地產領域,難免會引發人們對次貸危機與房地產泡沫的擔憂。特別是,自2016年底以來,由於規模和佔比控制,按揭貸款受限,居民被迫借道高成本、短期化、風險大的消費貸款,甚至互聯網金融、非銀行金融機構「過橋貸款」等等,過度加杠桿進入樓市,從而讓本處於安全區的居民杠桿率,開始顯現出結構性的風險。倘若對其繼續放任卻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調控,一旦風險積累帶來「明斯基時刻」的爆發,那結果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
我們該如何控制居民杠桿率?
當然,解決問題的關鍵仍然在於對居民杠桿率的有效控制。而要控制居民杠桿率――
首先就要改變熱點城市房價「只漲不跌」、「長期上漲」的預期。人們之所以如此熱衷於瘋狂加杠桿購房,源頭就在於過去十多年來形成的房價堅挺、只漲不跌的頑固預期並未得到改觀。因此,我們要堅持樓市調控的最終目標,穩住力度不放鬆,同時也應盡快推出長效機制,打破「政策一松綁、房價即反彈」的樓市不良循環。
其次,要嚴格防範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特別是針對銀監會部署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檢查各項內容(即「違法、違規、違章」、「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進一步加以規范整改,並有效引導資金向實體經濟部門流動,從而確保系統性風險處於可控范圍。
最後,作為居民部門成員的我們自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與業務水平。力求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更多的財富,從而更加游刃有餘地應對種種狀況:有債的更加從容地還債,沒債的更加踏實地消費。特別是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爆炸式發展,讓更多新興經濟業態不斷涌現,自然也帶來了種種可能獲得更高收入的新機會。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審時度勢,從變革自己做起呢?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付一夫)
⑸ Shibor3M為何加速下行
3月中旬以來,3個月期限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簡稱「Shibor3M」)呈加速下行態勢,連續23個交易日走低後,自4.74%一線跌至4.20%左右,累計下行約54個基點。若自去年年底算起,Shibor3M下行幅度已超過70個基點,目前創下2017年2月10日以來新低。
數據顯示,從2017年10月到2018年2月,代表全社會融資需求的社會融資總量余額增速從13%降至11.2%,過去4個月(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的新增社會融資總量同比減少1.2萬億元,其中表外融資同比減少1.9萬億元。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近期負債壓力的緩解可能主要反映的是流動性悲觀預期的修復,而非來自融資需求的趨勢性回落。從更能反映實體邊際融資情況的票貼利率和非標利率來看,今年的下行並不明顯,而信託預期收益率近期甚至有所上升。
從資金供給層面來看,今年春節後,央行流動性凈投放量顯著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尤其是在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臨時准備金動用安排因素疊加影響下,資金面整體呈現超預期的寬松狀態,由此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明顯改善。據機構測算,今年一季度的超儲率始終在1.5%以上,明顯高於去年前三個季度。這意味著,盡管公開市場操作削峰填谷基調不變,但流動性總量水平顯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因年初以來貨幣政策頻頻釋放暖意信號,流動性保持寬松狀態,監管加強協調推進、融資渠道收縮、貿易摩擦風波等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部分市場人士對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期待有所升溫,不過當下並不存在貨幣政策轉松的基礎。一方面,經濟基本面仍有較強韌性,通脹隱憂並未消除;另一方面,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仍是重要任務,資金面過於寬松導致加杠桿行為再次抬頭的跡象也開始出現,這並不符合監管意圖。總的來看,盡管貨幣政策沒有繼續收緊的可能,但也沒有轉松的必要,預計穩健中性的基調將延續,由此資金面過於寬松的局面預計難以持續。
⑹ 公司杠桿比率一般多少
從公司的債權人復立場來講,制公司的負債應控制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當然公司的負債肯定是越低越好,資產負債率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同時也是一項衡量公司利用債權人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指標,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
⑺ 姜超:到底是什麼在左右中國宏觀經濟
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不妨把它叫做「新常態」。正確認識「新常態」的特徵,對於新階段的經濟政策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改革開放之初快速發展的條件隨著快速發展取得的成就已經不復存在
「新常態」的顯著特點是已經跨過了粗放經營、快速發展的階段,進入了一個不創新、不深化改革就難以持續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之所以30年保持兩位數的快速發展,是因為存在著快速發展的條件。這些條件是:
第一,10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經濟面臨著崩潰的邊緣,即「窮」,「窮」的另一方面就是產業空間很大,從事什麼產業都是新的,都可以發展經濟。加之基數小,很容易快速發展。
第二,長期的封閉使我們不能完全了解外邊的世界,特別是不能清楚地了解上世紀70年代世界上其他國家快速的經濟發展,亞洲四小龍就是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知道了我們是後發展中國家,可以發揮後發優勢,承接新一輪世界產業轉移,跟在人家後邊亦步亦趨地做就是最經濟的經濟發展方式。
第三,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誕生了信息產業和網路經濟。這樣的態勢使世界經濟發展有了新的興奮點,並因此使產業結構上升到了更高層次。由於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可以使我們大批量地承接外來產業轉移,實行大進大出的經濟發展戰略。
第四,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的資源、環境壓力不大,勞動力「紅利」相當充分。
第五,改革開放從制度層面解放了生產力,激發了人們創業的熱情。
⑻ 海通證券 新一輪地產調控,影響有多大
海通姜超認為,9月CPI明顯回升,PPI轉正對未來通脹亦有推動,疊加去年基數走低,4季度通脹有望短期反彈。但長期看,地產上漲大周期已經結束,而地產調控政策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再加上今年年初通脹基數走高,明年通脹將趨於下行。本輪房價上漲缺乏人口需求支撐,是信貸加杠桿導致的資產泡沫,在政府信貸調控加碼後存在隨時破滅的風險,因而無論是房價還是PPI應均已離頂部不遠,這意味著實物類資產的配置已接近尾聲,而我們建議轉向流動性更好的金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