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去杠桿對宏觀經濟政策的
所謂杠來桿,從狹義上講,是指資產自與股東權益之比;從廣義講,則是指通過負債實現以較小的資本金控制較大的資產規模,從而擴大盈利能力或購買力。
自從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去杠桿化」一詞遍從國外一直流行到國內。所謂「去杠桿化」,是指公司或者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把原來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這樣一個潮流。
『貳』 宏觀經濟兩大政策
近日,國土部向各省國土部門下發了《關於嚴格落實異常交易地塊上報制度有關問題的函》,要求各縣級國土部門對2011年以來的成交地塊進行清理,對漏報的地塊應在6月30日前補充上報。價格監控體系進一步升級。此外,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落實房地產調控的通知》中,對於限購給出的總體原則,房價上漲較快、房地產調控壓力較大的城市,只要符合這一原則,就都可以實施限購政策,限購令也同時升級。
對房價體系進一步監控
合富置業市場部首席分析師龍斌表示,政策主要就是穩定房價,加強對各地房價、地價監測,以便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市場動向,加強監管。對樓價地價應該沒有直接影響,但將會問責地方、督促地方重視監管問題落到實處。
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認為,從最近整體市場動向來看,目前不少熱錢仍在追逐住宅產品,比較突出的表現是熱錢從限購的城市轉戰部分不限購的小城市。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動向,所以擴大了監控范圍。而部分地方政府尤其部分不發達地區對房地產的依賴還是比較嚴重,所以,他們對中央政策執行有「打折扣」的情況出現。中央這次清理通知也是覺察到部分小城市地方政府的行為而作出的舉動,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發生。
那麼,對房價體系的進一步監控,是否會讓樓價應聲而落?鄧浩志表示,政策整體對已經監管比較嚴厲的大城市影響比較大,對此前監管相對不嚴的小城市也有一定影響。而影響的層面主要集中在土地市場,對一手住宅市場的影響不大,短期內也不會影響到房價的走勢。
限購擴大至三四線城市
對於限購令升級,限購范圍還將繼續擴大到三、四線城市這一舉動,鄧浩志認為,如果熱錢持續沖擊中國住宅市場,那麼三、四線城市限購可能是有必要的。因為如果今年下半年中央宏觀調控成果穩住「錢太多」這個問題,則三、四線城市的炒家自然會退去,那時候限購也不再需要。他同時認為,限購仍舊只是一個過渡性措施,限購的目的是為十二五期間計劃中的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爭取時間。如果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能按計劃推出,緩解了住房壓力,則放開限購是水到渠成。如果這個計劃完成不了,或者有較大差距,住房供求矛盾仍舊突出,那麼只要限購一放開,房價還會出現暴漲。
『叄』 如何看待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人民日報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目前國民生產總值已經占據世界第二的位置,這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密切相關,同時也得益於國家的正確宏觀調控政策。然而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只有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本文試闡述現階段我國現階段宏觀經濟發展現狀,並結合實際提出了對宏觀調控政策的建議。
關鍵詞 宏觀經濟 發展形勢 調控
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判斷未來經濟發展走向,對政府的調控政策有著重要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重視正確原則,會導致在判斷宏觀經濟時出現分歧,從而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充滿隨意性、盲目性,無法為我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因此,對於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趨勢來說,相關部門要做出科學合理的分析判斷,准確把握未來經濟形勢,促進個人或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讓政府部門經濟調控更具有效性。
一、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現狀
(一)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從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現狀來講,一方面是仍然存在著中部、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慢於東部地區的情況;另一方面是雖然在新農村建設下農村發展成績顯著,並且農村公共設施、住房條件和人均收入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目前仍然難以跟隨城市發展步伐。因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
『肆』 2021年經濟形勢會怎樣
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方面表現亮眼,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又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備受關注。
復甦與挑戰並存
隨著疫情進入下半場,中國經濟正穩健步入後疫情時代。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科院研究員賈康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對2021年中國經濟表現,許多國際機構、國內研究者的看法一致,即:年初因為2020年的基數較低,2021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會較高;待增速回落,全年經濟增速將達到8%或者再高一點。」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中國經濟由於疫情影響,上半年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下半年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經濟增長明顯加速,不論是內需,還是外需,都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國家推行雙循環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策已經發力。」深圳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馬春輝對《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說道,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形勢是穩定增長。從發展的外部分析,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經濟環境有所改善,隨著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並簽署相關協議,中國將繼續發揮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推動疫後世界經濟復甦,增強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信心。從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分析,中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具備了應對復雜經濟形勢的能力。2020年下半年後, 我國投資、消費、進出口、企業盈利水平、創新能力、經理采購指數等多項指標都增長較快。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改善為我國2021年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馬春輝預計,「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相對正常年份要低一些。隨著各項政策實施及2020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的慣性,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完全可以恢復到8%左右的水平。」
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周景彤對2021年中國經濟表達了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作出這一判斷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2020年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為2021年經濟繼續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2021年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將進一步減輕;三是政策重點將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轉向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齊頭並進,加快構建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內需潛力將被進一步激發,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大。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相比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次會議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
會議明確指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已落地的宏觀政策,其效果在2021年將逐步顯現;未落地的政策將進一步實施,這些都將支持2021年中國經濟進一步復甦。」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媒體表示。
中國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分析認為,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宏觀政策施策方向上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穩定政策連續性的同時,更加註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新動能,意味著宏觀政策上兼顧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設計,更有效地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更穩健地實施貨幣政策,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注重防範化解風險,同時注重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進一步提升發展的韌性和質量。「尤其重要的政策著力點是要把握好一個收尾和兩個開局工作。要根據形勢需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見機預調微調政策。」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貨幣政策提出目標——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原來是穩健基礎上的「靈活適度」,現在又加了四個字。2021年貨幣政策仍有很大空間,這個空間央行強調的是要保持宏觀杠桿率穩定。
馬春輝分析認為,2021年宏觀經濟增長,相對來說,我國的貨幣政策調控經濟的工具較多,財政政策所能發揮的空間較小。但是,貨幣政策實施中去杠桿的任務仍然艱巨,防範金融風險仍然是一項重要的考量。隨著降費減稅政策出台和進一步實施,各級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增加;地方債務風險、企業債務風險、中小微企業經營的困難、就業的壓力、世界經濟復甦的緩慢等因素都給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增加了不確定性。
重心轉移:科技與碳中和
2021年經濟工作具體怎麼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八大重點任務,包括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被置於八大重點任務之首。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2021年,很多與高科技有關的領域和部門都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製造業領域等。」連平表示,這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政策也將全力支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岩認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基礎科技戰略力量的增強;二是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的優化變革;三是科技應用生態構造能力的提升。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科技對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會越來越大,要把科技創新放在核心位置,特別要在基礎研究方面加大力量。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認為,碳中和與方方面麵包括產業鏈都有關系,會深刻影響下一步產業鏈重構、重組和新的國際標准。
「在碳達峰過程中,要推動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大幅度改善能源結構,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佔比,這也是『十四五』時期重點工作。」李俊峰指出,在能源領域中,能源清潔化、低碳化是一個方向,全球都是如此,即逐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它的基本邏輯是從資源依賴的發展模式,走到技術依賴的發展模式」。
李俊峰表示,2021年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我們期待著『十四五』的第一年,能夠很好地開局,為國家真正的低碳轉型,為實現達峰、穩中有降和最終實現碳中和三個階段性的目標開一個好局。」
以上是文財網小壁虎編輯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經濟形勢會怎樣?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的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伍』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改
當前要繼續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總結一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經驗,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去產能方面,要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去庫存方面,主要是解決房地產市場庫存,重點是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去杠桿方面,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降成本方面,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補短板方面,要從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結合實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加大補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創新發展、資源環境等支撐能力。
『陸』 如何圍繞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導向招商
第一、穩政策。中國經濟總是陷於大起大落困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宏觀經濟政策大起大落,其根源在於行政權力對市場經濟的過度干預。政府的過度干預不會造就一個有效市場和有效政府,只會讓市場低效,並且滋生尋租和腐敗的空間。保持政策相對穩定的核心就是要減少政府頻繁的短期宏觀調控,代之以加強長效的市場制度建設,這也是中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題中應有之義。比如,股市和樓市就是中國經濟的縮影,在很大程度上由政策調控,總是大起大落。股市相對穩定之所以重要,在於如果股市不穩,大幅度下滑,會大幅減少家庭資產,加上居民的現期收入上不去,生(生計)、老(養老)、病(治病)、居(居住)、教(子女的教育)等消費預期不斷增加,現期的消費就會受到擠壓,內需不足的情況會不斷惡化。再看樓市,自2003年國務院發布18號文以來,政府每年都會出台若干對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政策,但是總給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感覺。不可否認,房地產行業存在著很多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和房產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問題,近期又伴隨著房價上升過快的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不是頻繁的價格管理和政策手段,而是切實加強房地產市場長效制度建設。應從促進土地城鄉流轉、開征房產物業稅種、加強銀行風險管理、構建住房保障體系、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完善土地拍賣制度等涉及面廣、影響面大的制度建設方面入手,多管齊下,實行一般均衡的綜合治理,建立有效市場,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兼顧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引導有效供給與需求,從而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盡管有一些好的措施,與我們的建議有重疊之處,但我們對其將政策目標瞄準高房價,而不是房地產市場嚴重的結構失衡,以及由此而採取的一系列非法律定義的行政手段感到擔憂。它可能無法解決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而且會破壞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激化供求失衡的矛盾。如果房價被人為遏制,不能提供足夠的投資和生產激勵,也就無法保證有效供給。當前的房產宏觀調控政策,已帶來如下一些負面效應。一是產生激勵扭曲,使得政策目標與實際結果相背離。比如,提供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條款,本意是遏制投機購房,恰恰無法擋住外地有錢人(不需貸款)異地購房,卻將那些要靠信貸支持才能在城市裡購房的非戶籍人口擋在了門外。這也背離了城市化規律。二是引發道德風險,使得市場沉迷於政策預期和博弈。由於信息很難對稱,很多政策的監督成本巨大,將會引起五花八門的社會亂相和道德失范,如虛開證明、借名買房、假按揭、行賄受賄等,更有甚者上演起假離婚的把戲。三是破壞政策相對穩定,使得政策隨著房價上下起伏。一旦打壓房價的新政影響到我國經濟平穩增長(不是沒有可能),如何處理這些限制性政策?臨時性的政策撤銷之後,消費者暫時被壓制的剛性需求再又報復性反彈,政府又要如何應對房價上漲的卷土重來?因為從長遠看,中國房價的上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四是阻滯市場改革,使得計劃手段擾亂市場自發秩序。比如,將穩定房價的責任歸於地方政府,實際也賦予了其超越法律許可權干預市場的權力,可能會導致價格的扭曲並增加政府權力尋租的機會。政府應該管的是法定的住房保障,而不是市場的住房價格。第二、調分配。改革的實質就是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帶來了社會財富「蛋糕」的快速變大,但是國民財富分配格局的不合理程度卻日益加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與民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國居民收入比重由1988年70.5%的最高點下降至2007年的59.1%,國家財政收入在1993年至2008年之間的平均增速超過19%,大大超過整個經濟發展的速度,政府從經濟發展中得到的好處遠遠多於居民收入,且財政支出又大多用在推動GDP增長和自我消費上,而不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教育、醫療、社保、環保等事業上,使得老百姓捂住錢袋子不願消費;二是貧與富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國基尼系數由1982年的0.249拉大到2008年的0.47,社會各階層的差距越拉越大,因制度性利益沖突和不均等而產生各種矛盾趨於尖銳化,已成為很多群體性社會沖突事件的主要直接源頭,如不加重視將影響社會穩定的大局;三是城與鄉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國居民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2.57倍增至2009年的3.33倍,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有固化和加劇的趨勢。這些問題不解決,都將嚴重阻礙中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進程。毋庸置疑,收入分配改革必須要謀劃長遠,但久拖不決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法,短期內還是應該拿出若干能夠起到實效的具體措施。建議政府下大決心從國企收入分配改革、財政稅收政策改革等硬骨頭入手,促進政府從與民爭利的發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務型政府轉變,從行政干預過多的全能政府向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的有限政府轉變。首要的是,改革現有的國有資產收益分配製度,將大部分國有收益真正轉移到公共支出領域,如充實到社保中去,讓作為國有資產名義所有者的全民,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其次,應該提高起征點、降低稅率、建立必要的減免退稅機制,切實降低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稅負,同時開征(或加大)資源稅、房產稅、遺產稅等國際經驗表明可有效縮小收入差距的稅種等,讓稅收真正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第三、拉兩頭。首先,我們認為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教育的投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使糧食供給保持穩定增長,建立讓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增強8億農民的消費能力,有效激活農村消費市場。當然,我們更應該將三農問題置於中國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去考慮,積極推進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的進程,這才是消除城鄉二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其次,我們認為要大力促進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國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45%左右比重不僅與成熟發達國家相比,甚至與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相比都低不少。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服務業通常佔GDP的65%以上,而巴西、印度、俄羅斯、韓國、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目前的水平也都在55%以上。相對而言,服務業對能源、資源等要素的消耗較低,它並不會像需要大量基本原材料投入的行業一樣,由於當前持續高企的原材料價格而顯著地引致成本推動型和輸入型通貨膨脹。相反地,一方面,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業有助於緩解勞動力過剩的問題,並可以減輕資源密集型製造業過度膨脹所引致的資源耗竭、環境惡化等負外部性。另一方面,發展智力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則有助於提升中國在世界產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轉變。第四、優中間。經濟金融危機的一個作用,就是促使我們下決心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深層次的結構優化調整。對中國經濟的主體第二產業而言,一要引導和支持工業部門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促進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端優勢工業產業群,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方面應注意充分發揮民企的作用。因為以國家為主體的創新體制,往往不計成本,在動機上可能是忽視經濟效益的,也許在某些特定領域或特定目標上能成功,但不會導致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經濟。相反,以民企為主體的創新體制,由於對利潤和效益的密切關注,以及分散決策所需的信息量較少,使得它更容易導致整體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二要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動中國經濟實現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為基礎的「高碳」經濟,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經濟的轉變,淘汰落後產能,實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三要改變國有壟斷行業封閉、單一的所有制結構,繼續擴大民營資本市場准入,不斷完善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體系,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讓其進入原由國家壟斷的行業,促進市場競爭,讓生產要素向最有效率的地方集中,以提升整個經濟的效益和效率。由於中小企業的大量存在而形成的競爭和創新文化,促使創新型大企業不斷涌現,也正是發達國家保持強大的一個主要原因。沒有充滿活力和蓬勃發展的中小企業,一國經濟很可能是沒有希望的。數據也顯示,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5%。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規章。比如,新《勞動合同法》無論是從出台時機還是立法依據都很有問題,使得大量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增加,用工體制僵化,生存空間惡化,屬於典型的好心壞事。究其原因,就是用熱情和願望替代了經濟規律,政府在不該管的地方管得太死太細,結果導致有法必依則大量中小企業倒閉,有法不依則法律威嚴受損的兩難局面。建議對大、中、小企業實行區別對待,避免用《勞動合同法》這樣的「一刀切」做法,擠壓中小企業特別是那些極小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而無法大量吸收過剩的農業人口以促進城市化轉型。第五、擴內需。可以預期,一直以來支撐中國增長模式的外部需求在未來幾年內都將會比較疲軟,原因在於主導全球經濟消費需求的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居民家庭當前都面臨著去杠桿化和重建儲蓄等重要任務。因而,當務之急是促進從外需支撐的出口型發展模式向內需支撐的消費型發展模式轉變。如果說前述的調分配可以增加居民的購買能力,那麼要真正有效激活消費需求,還需要增加居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通過一次性轉移支付或財政補貼來擴大居民的「半強制性消費」,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是這種補貼性消費行為一旦長期化,將會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並且會為進一步深化市場導向的改革築高藩籬。建議在進一步延續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以舊換新、提高特殊人群補貼、降低部分產品消費稅等刺激政策的同時,積極規劃出檯面向未來5到10年的涵蓋就業、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涉及居民「生(生計)、老(養老)、病(治病)、居(居住)、教(子女教育)」的具有全局性的一攬子社會福利改革計劃,以穩定居民收支預期,提高自發消費信心,擴大自主消費需求。第六、促出口。在社會保障和醫療改革等公共福利政策還處於改革摸索的情況下,經濟由出口導向向內需驅動的轉變無法一蹴而就。當前政府應該在擴內需的同時,在促出口方面同樣有所作為,以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和緩解龐大的就業壓力。首要一條,就是近期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以保持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數據顯示,如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3%,家電、汽車、手機等生產企業利潤將下降30%至50%;在其他生產要素成本和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如人民幣升值1個百分點,紡織品企業利潤也將降低1個百分點,而其本身的利潤只有3%至5%。因此,盡管從長期看人民幣還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間,但是在當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仍然不穩的情況下,要盡量頂住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穩定人民幣匯率,這對緩解中國企業出口成本的上升,幫助出口依賴型的企業穩住一定的外部市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國的貿易赤字涉及90多個國家,是一個多邊問題,不能通過簡單的雙邊匯率調節來解決。在美國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的極力鼓動下,美國政府寄望於通過中國的人民幣升值來解決其自身的結構性問題,這是一種自己生病別人吃葯的做法。事實上,由於改革開放,中國大陸已有相當比重的外國企業、跨國公司和合資企業,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使得人民幣升值對其他國家是一柄雙刃劍,這也會大大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次,要繼續運用財政、信貸、外貿基金等多種手段,為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克服隱性貿易壁壘,支持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出口,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同時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幫助企業不斷開拓新興市場貿易、東亞區域內貿易及自由貿易區內貿易(如成立不久的中國-東盟、中國-秘魯、中國-智利、中國-哥斯大黎加等雙邊自由貿易區)。
『柒』 判斷宏觀經濟形勢的經濟指標主要有哪些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它由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際收入兩部分組成。國際上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壞,最常見的經濟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 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政府往往會採取緊縮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就宏觀經濟形勢好壞而言,最佳狀態是溫和通脹,即在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保持通貨溫和膨脹。 就業率,也會被引述為失業率,其高低往往是由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的高低決定的,政府往往根據就業率的高低來制訂各項財經政策,而這些政策又會對股市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其他國家在一定時期進行的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交易的記錄。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收支和資本項目收支兩部分。經常項目收支主要包括貿易、勞務和單方面轉移。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最直接的作用結果是匯率。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則該國貨幣堅挺,有升值潛力;反之長期逆差則貨幣疲軟,貨幣有貶值可能。 更多相關精彩圖片請進入『國家攝影』瀏覽
『捌』 股市去杠桿暫緩,宏觀經濟去杠桿結束了嗎
取消不了的,我國股市不同於國外的股市,搭舞台百姓亂舞的,杠桿對於這種很有用,特點是推波助瀾作用,牛市狂推,熊市暴跌,能縮短股市震盪周期,中國股市的90%的股民一直在虧,錢去哪裡了?通過暴跌以救市名義得低價股,用牛市狂飆的暴利,如此周而復始,得的錢用於國家建設,保險養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