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次貸危機多少倍杠桿

次貸危機多少倍杠桿

發布時間:2022-03-20 03:38:51

Ⅰ 為什麼說次貸危機是銀行過度使用金融杠桿的結果

一般我們常說的次貸危機是美國人超前消費至今所起到的泡沫經濟的新品,因為美國人的實際支出和收入不能相互抵消,以致不能還清銀行貸款,所以銀行收回他們的財務,包括房子汽車等一系列可以出售的東西,但是,銀行需要資金回籠,只好高價拋售這些物品,有錢人買了,就沒錢了,只好超前消費,所以,美國人的富裕是假富裕,但是他們確實真享受。所以這里埋下了很大的問題。
所以華爾街運用金融杠桿過度的表現叫做次貸。他們把次貸,就是信用等級較低的房貸打包出售,因為這種貸款主要涉及的是窮人和信用記錄差的,所以在開始就埋藏了很大的危機。
不過華爾街的人還是把這些風險很大的資產打包到市場上面去,把它進行指數化,還能交易。這種資產因為風險大,所以要求的風險溢價水平也高。大家也就比較喜歡炒作,再以這個為基礎衍生了很多的衍生品。導致他的杠桿倍數比較大。。。
次貸,就是以次充好的讓你去貸款賣給你,形成了循環的放大效應,以致好多人都沒錢,超前消費!

Ⅱ 很想詳細了解下美國次貸危機

首先,說聲抱歉,對於次貸危機,我知道,但是字數太多了,就只好給你復制了……
其中有許多專業名詞,你不清楚的再問我。
http://ke..com/view/1256938.htm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Leverage)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CDO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100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CDS市場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違約互換)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O單子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O被劃分成一塊塊的CDS,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炒,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炒到了62萬億美元。
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投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減去G收到這500億保險金,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8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2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7倍(四捨五入之後)。如果說美國government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government就要賠出20.7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1,A22,A23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說明:CDS合同和次貸都屬於金融衍生產品,而CDS市場就是現在金融體系中一個重要的金融交易體系。
美國政府向來以不幹預市場為宗旨,尤其是美國共和黨政府一般推行自由主義的不幹預市場的政策。但常常以此教訓發展中國家的美國政府,這次卻提出8000億美元的政府幹預方案。美國政府有時也指責發達國家,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日美經濟摩擦時,美國政府指責日本對外關閉市場,要求日本進行自由主義改革,開放市場。隨後新自由主義思想迅速普及,卻產生了不曾預想的種種副作用。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日本年收入不足200萬日元的貧困階層就增加了200萬人,達到1000萬。曾經被稱為日本特色的「中流社會」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出現問題,犯罪增加。原本以凝聚力而自豪的日本社會急劇分化,「人情」和「溫暖」消失,日本社會安心、安全的神話被新自由主義完全摧毀。 對於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一般看法都認為,這場危機主要是金融監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那些貪婪無度的華爾街投機者鑽制度的空子,弄虛作假,欺騙大眾。這場危機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美國近三十年來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所謂新自由主義,是一套以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理想,以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的干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思潮。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經濟滯脹危機,內容主要包括:減少政府對金融、勞動力等市場的干預,打擊工會,推行促進消費、以高消費帶動高增長的經濟政策等。 一、為推動經濟增長,鼓勵寅吃卯糧、瘋狂消費。 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歷來重視通過消費促進生產和經濟發展。亞當斯密稱「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歸宿和目的」。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源於一種以城市享樂生活為特徵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奢侈消費在表面上促進了生產。 二、社會分配關系嚴重失衡,廣大中產階級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來,美國社會存在著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美國老百姓超前消費,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卻一直呈下降態勢。據統計,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以後,美國的平均小時工資僅僅與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歲男人的收入則比30年前同樣年紀的人,低了12%。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統計表明,這幾十年來美國貧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但收入卻不見增長,與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密切相關。 三、金融業嚴重缺乏監管,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 新自由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後,美國一直通過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寬對金融業的限制,推進金融自由化和所謂的金融創新。例如,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加恩-聖傑曼儲蓄機構法》,給與儲蓄機構與銀行相似的業務范圍,但卻不受美聯儲的管制。根據該法,儲蓄機構可以購買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發放商業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甚至購買垃圾債券。 另外,美國國會還先後通過了《1987年公平競爭銀行法》、《1989年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等眾多立法,徹底廢除了1933年《美國銀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基本原則,將銀行業與證券、保險等投資行業的之間的壁壘消除,從而為金融市場的所謂金融創新、金融投機等打開方便之門。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國華爾街的投機氣氛日益濃厚。特別是自90年代末以來,隨著利率不斷走低,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不斷加快,加上彌漫全社會的奢侈消費文化和對未來繁榮的盲目樂觀,為普通民眾的借貸超前消費提供了可能。特別是,通過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神話,誘使大量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紛紛通過按揭手段,借錢湧入住房市場。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對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也造成嚴重影響。 有學者指出,「技術層面上早該破產的美國,由於欠下世界其他國家過多的債務,而債權國因不願看到美國破產,不僅不能拋棄美國國債等,甚至必須繼續認購更多的美國債務,以確保美國不破產」[1]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買房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借款人,如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由於房價突然走低,借款人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 一個兩個借款人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 。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2007年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2007年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2007年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不過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股價已由高位時的23美元跌倒了現在的3美元多一點,也就是說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身價相當於一家美國地區銀行的水平,根據最新排名花旗已經跌至19名,且市值已經縮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財務狀況也不樂觀.

Ⅲ 美國次貸危機

次貸又成為信貸
是與銀行密切相關的

先用最簡單的話先解釋一下。
次貸是次級按揭貸款,是給信用狀況較差,沒有收入證明和還款能力證明,其他負債較重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相比於給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優利率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的利率更高,這個可以理解吧?你還錢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錢給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風險大,收益也大嘛。放出這些貸款的機構呢,為了資金盡早回籠,於是就把這些貸款打包,發行債券,類似地,次貸的債券利率當然也肯定比優貸的債券利率要高咯。這樣呢,這些債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還有其他基金的青睞,因為回報高嘛。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怎麼說呢?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這個也容易理解吧,因為那些人信用狀況本來就差,收入證明也沒有,其他負債也重,還不起房貸也是容易發生的事情),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好了,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難說賣不賣得出去,因為房地產市場萎縮,有價也沒市)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舉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撥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這個數字真的是巨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期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但次貸風暴引起的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各國資金流動性。簡單的說,在當前次貸問題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各銀行自然收緊信貸,避免放貸,這就導致銀行間短期同業拆解利率大漲,換句話說,大家都不想把錢放出去,因為也搞不清楚其他銀行因為次貸的損失會多大,財務狀況如何,所以就把同業拆解利率調高了。那反過來,同業拆借利率很高,導致資金籌集的成本大增,所以連銀行自己都不願意從其他銀行借錢。所以資金的流動性就大大降低,這個是有很大風險的,對本國各行各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籌集都有很大影響。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動性突然緊縮,所以就向市場緊急注入巨額資金。各國央行在數日內向市場注入超過三千億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銀行提供比市場上同業拆借利率要低的無限額拆借,這樣就可以把同業拆借利率壓下來。但這樣的舉措,又會進一步地向金融市場表明次貸危機的嚴重性。例如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向市場注入巨資保持流動性,是自9·11恐怖襲擊來的首次。
危機是否進一步擴大,就要看各國各銀行到底關於次貸的損失有多大了。
總體上看,次貸對於中國的影響甚少,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幾乎是對外隔絕的。中國五大銀行投資美國次貸的數目甚少,目前估計他們總共的損失大概才 50億人民幣,所以理論上對中國的影響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貸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即便中國自身的直接損失很少,但外部環境導致美元的幣值,流動性波動極大,對國內的影響也不容低估。

Ⅳ 什麼是次貸危機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
: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Ⅳ 誰給我簡單通俗講講什麼叫做次貸危機次貸危機對普通老百姓有多大的影響。

我說下我的想法吧
次貸危機最主要的表現是在美國房產大跌,房利美公司快破產了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好比A去銀行貸款買房子,房價100W,銀行貸給A後,為了保險,就拿出了10W元給了保險公司B,條件是如果一旦出現A還不起款了,B要負責還款.
在目前情況下,A違約的可能太小了,房子一天一個價,100W的房子很快就要漲到150W了,B收的這單就跟撿錢一樣.但為了以防萬一,B還是拿出了5W元分別放入5個保險公司,以保障萬一A還不起款了,到時不能自己一個承擔呀.以此類推,有N多個保險公司參和了A買房子的事件.大家都覺得風險不大.
但美國有N多個A呀,結果有一天房價大跌了,A一瞧,雖說自己已還清了30%(相當於30W),但現在房子連50W都不值了,就像底特律一樣,原價100W的別墅,現在給錢就賣.
A一想,去丫的吧,我不要房子了,我認虧了,於是停止了供房.
按說銀行撿便宜了,白收了30W還外帶個房子.但應該想到的是現在這房子只值50W還不一定能賣出去,銀行目前浮虧20%,都變成房產商了.
於是銀行去找保險公司理賠.按說保險公司能賠的起,但是一家兩家可能,十家八家也行.你這成千萬家呀,於是保險公司破產了.互保的所有保險公司都賠不起,於是都破產了.
接下來房子再降價的話,銀行也破產了.
於是美國政府出手了,次貸危機發生了.
我個人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機構加杠桿造成的.對於保險公司其杠桿最少也到1:10了.銀行都達到1:100了.更有甚者,一美元可以作一萬美元的事兒.
正因為此,中國現在作的是銀行去杠桿,股票加杠桿.
呵呵
個人的想法,如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商榷.

Ⅵ 杠桿化的次貸危機

與以往的金融危機一樣,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被認為歸咎於「過度的杠桿化」。美國以及許多發達國家的消費者過度的負債消費;金融機構高杠桿化;表外業務的名義杠桿率非常高。這些過度的杠桿化加劇了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風險,為危機的發生埋下伏筆。

Ⅶ 求次貸危機之後,各國各部門的資產負債率或者說杠桿率發生了什麼變化,要求有圖有文字。

杠桿是財務杠桿營業杠桿還是聯合杠桿啊?這種東西去專門網站比較好,我知道的也不全還不一定對。

Ⅷ 金融危機,次貸危機

簡單點就是靠銀行錢生錢,銀行大量利用別人存到銀行的錢去做投資賺錢,例如放貸讓美國人買房子(那時候經濟好政策不斷放鬆);
房產價格不斷上漲.銀行則更願意貸款,這些經濟行為又反過來影響房價,使其進一步抬高.
放到最後,銀行賺的開心了,對一些信用不好的人沒經過信用調查也去放貸(例如次級按揭貸款);注意此時監管機構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嚴了
結果再後來這些人沒錢或者是其他因素還不起了(此時政策相對緊縮了),銀行不斷有壞脹產生,只能收回貶值的房產,後來存給銀行錢的人要去取錢了,銀行拿不出來,或者說銀行帳面越來越難看,這種事越堆越多,最後爆發了。銀行就癟了,與銀行關聯大的機構因此也鱉了~~

自己寫的``大概如此 通俗易懂才是硬道理!!我驕傲

Ⅸ 金融次貸危機中的杠桿效應詳解

杠桿效應
這名字是你自己起的嗎

次貸危機根源是銀行為了大額利潤大量發放次貸無法回收而造成的(目前只有美國這樣玩)
比如這個銀行資金有3億,他敢投資(就是次貸)90億出去賺錢,投資盈利超過3.3%,他們暴力就能超過100%,(肯定都超過3.3%),因此一旦賠了,整個銀行都會賠掉
這就是你說的杠桿效應吧

因為高暴力所以很多銀行樂死不疲,因為高風險,所以CDS應運而生
因為一旦賠就賠了整個身價,所以銀行決定去買保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保險公司,只是一家機構而已,只要這個機構有錢就可以,可以是另一家銀行也可以是保險公司或者其他的公司)
銀行找到一家機構,簽訂10年的協議,每筆次貸如果盈利他們提取盈利的5%,如果賠了委託機構承擔,第一家被找到的委託機構調查發現成功率在95%以上,這個穩賺,就同意了
還沒結束,第二家機構看見了,也想轉這個錢,就對第一家說:「你把這個協議賣給我,我一次性給你次盈利的1%」,然後第二家轉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一個能賺4.5億的CDS協議最後可以買到十幾億
這就是第二個杠桿
很多人疑惑,CDS協議根本不值那麼多錢。為什麼有人買,這就是炒的力量,就好像天朝的房價,永遠是鋼筋水泥混凝土,為什麼幾萬一平,有人炒,一個道理
因為買進後有人會用更高的價格買走

最後悲劇了,大量錢貸款出去了,經濟泡沫了,很多人換不起銀行的錢,銀行想到了CDS,找到了第一家,然後找到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
最後一個花了十幾億買了CDS協議,發現沒人願意接了,原來是賠了(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悲劇了,巨額的賠償金賠不起,要錢沒有要命一條,最後所有銀行的座館去找財政部長,銀行都要倒閉了,你看看怎麼辦把
最後財政部長一狠心,把最後一個接收CDS的機構國家收購,所有賠款國家來支付

這就是次貸危機 謝謝

閱讀全文

與次貸危機多少倍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港幣換人民幣匯率10月份 瀏覽:379
融資落地要多久 瀏覽:836
郫縣的上市公司 瀏覽:597
信威集團軍工 瀏覽:479
交易大亨是詐騙 瀏覽:929
外匯期貨貴金屬杠桿可調嗎 瀏覽:917
生豬期貨證監會 瀏覽:734
非公開增發價格高 瀏覽:201
委託肯交易所平台 瀏覽:715
上市公司小額快速融資 瀏覽:228
融資融券杠桿楊方股票配資 瀏覽:703
杠桿力臂括弧 瀏覽:700
建行家裝貸款 瀏覽:863
用房產證做抵押貸款手續 瀏覽:291
杠桿平衡條件改進文獻 瀏覽:128
普惠金融服務的是 瀏覽:10
昆明期貨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556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法律意見書 瀏覽:84
去金融的杠桿易去人心的杠桿難 瀏覽:486
人民幣與澳元匯率將有什麼變化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