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可兌換有什麼意義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已面臨國際競爭
資本項目開放的國際經驗表明,資本管制不是長期可行的宏觀經濟政策措施。漸進式的開放過程,可以為市場和機構適應環境留下足夠的調整時間和空間。
全世界的投資者為什麼願意持有某種貨幣並在某個市場投資,主要考慮的是安全、收益、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中國市場和人民幣具有這個潛力。
中國的貨幣市場、債券市場(或者固定收益市場)和股票市場要穩步對外開放,使全球投資者可以根據風險和收益的偏好進行充分選擇。
② 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什麼意思
通俗解釋資本項目可兌換就是指任意資本(無論投資國內資本市場還是國外資本市場),可以自由兌換成該國貨幣資本。目前中國實行外匯管制政策允許生產資本兌換,比如IBM要在中國投資建設電腦組裝廠,這筆投資是可以從美元轉換成人民幣來投資的,但是如果IBM想在深圳交易所買入20億美元的長城電腦(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股票那是不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允許這20億美元換成人民幣。這樣限制的結果就是大陸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海外市場股票(所以才搞了一個QDII),國外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A股市場,和國內債券市場(所以才搞了一個QFII)。今年中國就會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到時跨境資本的流動會更自由
③ 目前人民幣資本項目實現部分可兌換的項目為17項,具體指哪17項
日前,在中國人民銀行司局級領導幹部十八大精神學習班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圍繞十八大報告關於金融體制改革中「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了詳細解讀。他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歷程,分析了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利弊,闡述了開放型經濟與資本項目開放之間的關系,以及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內涵、資本跨境流動的特點等問題。
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的「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關鍵就在於「逐步實現」,而「逐步實現」則意味著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採取的是漸進的模式。隨著中國經濟金融對外開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資本管制的有效性下降,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已凝聚了一定共識。未來要抓住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利時間窗口,在統籌國內需求與國際形勢的基礎上,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
周小川表示,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已寫入金融「十二五」規劃,也是人民銀行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要全面、細致地推進。周小川從以下幾個方面強調了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要意義:一是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二是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需要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三是擴大人民幣在貿易和投資項下的跨境使用需要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1996年我國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之後,監管層一直在積極有序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銀行、外匯局深化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改革,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進一步簡政放權,改革或取消部分資本管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匯兌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促進市場主體在開放環境下合理配置資源、分散風險和提高競爭力,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以資本市場開放為重點,進一步提高證券投資項下可兌換程度,如進一步擴大QFII、QDII和RQFII額度,適當降低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進入境內資本市場的「門檻」,促進境內證券市場機制完善和健全;適時推出國際板,並允許境外機構將募集的人民幣資金購匯匯出等;擴大居民個人用匯自主權,進一步放鬆個人資本項目跨境交易,如允許境內居民個人進行境外投資,包括境外實業投資和證券投資等。
周小川還對市場上關於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誤解予以解釋,他表示,要正確理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內涵,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不等於實行完全自由匯率制,不等於全面解除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各種管制。業內專家表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要留有餘地,即資本項目可兌換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合理的資本管制,即使實現了資本項目可兌換,也仍可以著眼於反洗錢、反恐融資、打擊避稅天堂、國家安全、宏觀審慎管理等,保留不同程度的資本管理。現在沒有哪個國家的資本是完全自由兌換,只是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而且,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是相對的,在國家經濟特別是金融部門受到跨境資本流動沖擊時,特別是在發生嚴重的國際收支失衡危機時,可採取宏觀審慎措施和必要的臨時性管制措施。我國在資本項目開放過程中,要提升對跨境資金流出入統計監測和預警水平,強化跨境資本流出入的統計監測和預警,構建起比較完善的跨境資金流動統計監測平台,健全跨境資金流動非現場核查機制。
業內專家對未來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出相關建議。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基本條件進一步夯實,下一步繼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點可放在積極開展跨境人民幣使用方面,包括在資本項下的人民幣跨境交易,這樣可以使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步伐在穩定的基礎上邁得更大一點。
另有業內專家提示,未來要構建起簡明清晰的、符合資本項目可兌換原則的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法規體系。健全的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法規體系是推進和維持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要保證。目前,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法律層級較低,部門規章佔有較大比重且比較零散,現行的法規與資本項目可兌換存在較大的差距。為此,應對現有的法規進行全面清理和整合,逐步構建起簡明清晰的、符合資本項目可兌換原則的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法規體系。
④ 金融問題 匯率與利率的關系
一會兒是人民幣加息,一會兒又是人民幣升值,在人民幣利率與匯率的變動中,股市是否會作出相應的反應?於是,有人在問:利率、匯率究竟與股市有何關系?在此,筆者僅作如下提綱性答復,以答謝在E-mail中給我提問的網友。若有不周全之處,望大家批判並展開討論。
1.利率是本幣資金市場的一種價格信號;匯率則是外匯資金市場的一種價格信號。某國或某地區的資金總供求就是本幣資金供求與外匯資金供求之和。因此,從某國的角度講,利率是本幣的對內價格;匯率則是本幣的對外價格。
2.利率間接影響匯率。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經由本幣與外幣之間的利率差距而引發的。根據「無套利均衡」原理,低利率的貨幣必然升水;高利率的貨幣必然貼水。由此可見,本幣與外幣之間的利率差距過大,必然會引發明顯的匯率逆向變化。
3.匯率間接影響利率。匯率對利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國際收支的非均衡變動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差額主要由兩大部分所構成:一是經常項目差額;二是資本項目差額。一國國際收支如果長期順差,則外匯必然供過於求,本幣就會對外升值;本幣升值,一般會抑制出口、刺激進口,從而擴大國內商品供給,國內物價平抑,利率被迫下調;另一方面,為了穩定本幣匯率,該國必然會將國際收支順差轉化為外匯儲備。在外匯儲備增加的同時,本幣投放就會增加,貨幣供給就會擴大、銀根就會放鬆,從而迫使利率下調。
4.利率與證券行市的關系。一般地,證券行市隨利率變化反向而動。也就是說,加息會使證券行市下跌;減息則會刺激證券行市上揚。這一機理大體是通過兩條渠道來生成的。其一,信貸市場是間接金融市場,而證券市場是直接金融市場。在社會資金總量一定的條件下,二者互為此消彼漲或是彼增此減的關系。銀行利率上調,一般會拉動銀行存款增長;相應地,證券市場資金就會分流,其可用資金就會減少,從而拉動證券行市向下「撤」。其二,利率提高,必然加大貸款成本和投資成本,對上市公司而言,其經營成本(利息)會提高,利潤就會相對減少,從而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也就減少了,股票的投資價值也會相應貶值。因此,無論從個股或是從整個股市而言,利率上揚都將對它們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5.匯率與證券行市的關系。一般地,匯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也可以區分為對個股和整個股市的影響。從個股來看,本幣升值對原材料依賴進口的上市公司而言是好事;同時,本幣升值對產品銷售依賴出口的上市公司來說是壞事。反之亦然。從整個股市來看,則要根據該國股市的對外開放程度而定。如果該國股市對國外投資者完全開放,且本國貨幣已在資本項目下實現了可自由兌換,則匯率變動對股市會有直接而敏感的影響。一般地,若本幣正處升值過程中,或者本幣為堅挺貨幣,則外資便會湧入本國股市,從而有利於股市上揚。反之亦然。但若本幣尚不允許資本項目可兌換,或者本國股市不對外開放,則本幣匯率變化對股市的影響就不大,或者說並不構成直接影響。這時,匯率對個股的影響往往大於對整個股市的影響.
⑤ 資本項目目前對外開放要注意哪些問題
資本項目目前對外開放要注意哪些問題要注意的問題還是非常多,比如說你的安全方面,合同方面的問題等等等等。
⑥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現況是怎麼樣的
選自中國知網的(李艾婧)的論文,中國知網需要密碼,網站給不了了,希望下面的夠了。
自從 1996年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之後,外匯管理
體制改革的重點就落到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之上。伴隨著對外開
放的深入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國的資本項目的開放受到越來越多
因素的推進,近年來的開放力度正在逐步加大。
一、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現狀
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一直在謹慎的、漸進地向前推進。截至
2004年底,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劃分的 7大類 43項資本交易項
目,中國已經實現可兌換的有 11項,占 25.6%;較少限制的 11項,
占 25.6%;較多限制的 18項,占 34.9%;嚴格管制的 6項,占
13.9%,實現部分可兌換。 05年我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引入外國投
資者、允許國際金融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允許中國保險公
司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等。06年更是我國資本項目開放力度較大的一
年。4月 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宣布允許銀行、證券經營機構、
保險公司等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以代客理財或自營方式進行境外投
資。同時,06年初五部委聯合發布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
投資管理辦法》表明外資機構獲准進入 A股,並據悉第一家外資戰
略投資者將於 2006年年底獲批。醞釀已久推出的 QDII以及 QFII准
入門檻的降低,表明我國正從 QFII和 QDII兩端「松綁」中國資本
項目管制。另外,為便利境內投資者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經營,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於調整部分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政策的通
知》,自 2006年 7月 1日開始取消境外投資購匯額度的限制。可見,
我國資本項目開放正在順利進行,並漸入佳境。外匯管理局的有關
人士指出我國將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即 75%以
上可兌換 (而對於這一比例有專家稱達到 2/3就可以稱為基本可兌
換了)。
二、推進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的驅動力量
盡管近年來國際經濟界對發展中國家資本項目開放頗有爭議,
我國在資本項目的開放進程中也是壓力重重,但是伴隨著經濟和金
融全球化的持續發展,以及國內經濟改革的深化和進一步度外開放,
我國的資本賬戶開放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因素的驅動,而且驅動力
量正在不斷加強。之所以我國計劃近期內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
基本可兌換,這可能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加入 WTO五年過渡期行將結束,金融服務業即將全面開放
的推動。根據我國入世時所簽署的市場准入協定,五年的過渡期即
將結束,到 2006年末金融服務業將全面對外開放。這意味著中國難
以對外資金融機構直接投資國內金融部門以及外資金融機構因提供
金融服務而引起的各種資本流動進行限制,這些無疑會推動我國資
本流動的自由化。
二是加快國內證券市場改革的推動。我國證券市場存在明顯的
結構性缺陷,連續多年發展緩慢,經過股權分置改革後,一些基礎
性制度或基本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為了促進證券市場進
一步發展,引入國際投資者為其增加資金、引進先進投資理念和改
善其結構缺陷,不失為時下上乘的辦法。
三是國內金融機構尋求業務創新和自身發展的推動。加入 WT
五年過渡期即將結束,國內的金融機構將面臨來自國外的金融機構更
大的競爭壓力,國內金融機構必須不斷進行業務創新,拓展海外市
場,通過國際化運作來降低經營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
四是現階段,為平衡內外均衡,鼓勵資本流出的推動。近年來
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居高不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這種外部不均
衡已經對內部均衡產生了負面影響。造成這種結果既有人民幣匯率
估值預期的問題,也有內地資本項目開放不足而讓大量的資金無法
在正式渠道內外流動問題。因此,中國需要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
鼓勵國內日漸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手中持有巨額儲蓄存款的居民以
及正待發展壯大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創造更多外匯需求
從而減少貿易順差和資本項目盈餘,促進人民幣匯率更加平衡、更
加市場化。
⑦ 談談你對中國開放資本金融項目、推進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的看法。
國內銀行體系尚未達到平穩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的條件
(1)商業銀行抗風險能力較差。商業銀行的狀況可用如下三方面指標衡量:①資本實力。不難看出,國內各大銀行的資本資產率與世界1000家銀行差距較大。不僅如此,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僅分別為4.35%、3.4%、4.84%、4.81%,遠未達到8%的國際標准要求。②盈利能力。除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外,四大專業銀行與世界1000家銀行相比都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總資產利潤率和資本收益率極低。③資產質量。資產質量可用不良貸款比例衡量。目前,被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出去的銀行不良貸款數額為1.4萬億元,在經過一番剝離之後,據估計四大銀行現有的不良資產仍占其總資產的大約20%,在2萬億元左右。
(2)中國人民銀行市場化調節和監管能力尚待加強。資本項目自由化意味著資本流動的更大波動和金融活動的日益復雜,因此,中央銀行強有力的市場化調節能力和監管能力是經濟金融穩定的重要保障。而我國利率尚未市場化,匯率制度過於僵化,中央銀行市場化調節所需的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尚需建設,對銀行體系、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的監管仍很薄弱,信息披露和公開制度亟待完善。這表明我國中央銀行的市場調節能力還遠未成熟。
5.債務規模龐大,償還債務本息存在壓力和隱患。2000年底我國在政府財政之外的國有銀行和企業的債務規模約為4-5萬億元,加上中央財政的債務余額1.5萬億元,整個國家財政的債務規模達5-6萬億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0%,已經逼近了國際警戒線標准。因此,在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之前,實行財政改革以減少預算赤字,避免用通貨膨脹為財政赤字融資,是十分必要的。
6.國有企業改革尚未完成。國有企業三年扭虧的目標雖然基本實現,但部分行業、企業虧損問題仍未根本解決,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缺乏堅實的微觀基礎。入世後,由於國有企業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無法與國外企業展開有效競爭,必然引起出口創匯的減少,貿易項目甚至出現逆差,在這種條件下要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只能依靠資本項目的長期順差,而這種情況極易導致泡沫經濟。
此外,再從國際經濟、金融條件看,在當代國際經濟環境和貨幣體系條件下,金融風險的增加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風險防範能力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對性,主要體現在:
(1)金融風險的增大與現行的風險防範機制不對稱。經濟、金融的全球化強有力地推動了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和金融機構的跨國經營,全球金融風險大大增加。而現行國際金融體系基本上仍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形成的,與封閉經濟條件下的金融運行相適應。因而在當代國際金融體系下,金融監管主體(國家)與監管對象(跨國流動的資本和跨國經營的金融機構)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稱性,國家在試圖監管無國界的國際金融資本時越來越心有餘而力不足。
(2)金融風險快速蔓延與阻止蔓延的能力不對稱。在當今各民族國家經濟相互融合程度空前加深的同時,金融風險的蔓延和傳遞速度也空前地加快。但市場體系本身和各國政府阻止風險傳遞及危機感染的能力卻未能同步提高。這種不對稱性大大增加了開放經濟下國內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同時,全球化條件下金融風險普遍增大,但各國由於經濟實力和經濟金融制度、結構的不同,在風險抵禦和承受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一般而言,發達國家在適應和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方面較發展中國家為強,往往使得後者成為金融危機的突破口和犧牲品。東南亞金融危機正是這種不對稱性的反映。
(二)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策略選擇
從國際經驗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實踐表明,謹慎的、漸進的資本項目自由化措施有利於降低和化解開放過程中的風險,與激進式相比更有利於金融開放中的經濟金融穩定。事實上,不僅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而且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資本項目自由兌換都是漸進式的,如美國和日本從經常項目開放到資本項目開放前後經歷了26年。如前所述,資本項目的激進式開放只有在國內經濟、金融狀況極差的條件下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在一般情形下會導致資本流入激增、實際匯率升值、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一直保持了快速、穩定的經濟增長,對外資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若我國採用激進式的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模式,容易重蹈泰國的覆轍。同時,激進式開放往往意味著資本項目一步到位地全面開放,而以我國目前的國內經濟、金融狀況而言,這種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
從國內實際看,我國入世只有部分開放資本項目的義務(即開放與服務有關的資本流動),而且即使這種部分開放要求也是漸進的。
綜上所述,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現實選擇應是:漸進式開放,即通過部分開放引入競爭,對微觀企業、金融機構和中央銀行的調控能力形成壓力和動力,促進進一步開放的條件的逐步成熟。具體步驟可採取在國際收支項目上先放寬對資本流入的限制,後放寬對資本流出的限制;先放寬對長期資本流入的限制,後放寬對短期資本流入的限制;先放寬對直接投資的限制,後放寬對間接投資的限制;先放開對銀行貸款的管制,後放開對證券投資的限制;先放寬居民從境外籌資的限制,後放寬對非居民到境內籌資的限制。在外匯管理上先放開對金融機構的管制,後放開對居民的管制。
(三)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目標展望
雖然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是我國外匯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我國入世又勢必在客觀上加快了這一進程,但我國對實現資本項目自由兌換並沒有設立具體明確的時間表。主要原因在於建立和維持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要求長期的經濟改革和全面的政策調整。總結上文的分析,我們認為,入世後5年至8年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基本可兌換是可行的。所謂「基本可兌換」即長期資本項目和與金融服務有關的項目能夠自由兌換,而對金融性短期資本流動仍實施一定的管制。
1.這一目標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相關規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8條款僅規定了成員國有實現經常項目下完全可兌換的義務,而未對資本項目自由化作出明確規定。雖然基金協定第6條第3節為維護經常項目可兌換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涉及了資本可兌換。該條規定,成員國可對國際資本轉移支付採取必要的管制,但除非另有規定,這種管制的實施不得限制經常性交易的支付或延遲資金的轉移以及各項承諾的交割。197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有關監督決定的政策中又強調了審查資本運動和資本控制的原則:「基金組織除了要考慮有必要與成員國磋商討論外,還將審議下列事態進展情況…(Ⅳ)出於國際收支考慮對資本流入流出實行限制或者實質性地修改其原有的措施或刺激機制,(V)與基本經濟和金融條件無關的匯率行為,包括影響競爭力和長期資本轉移的因素」G)。因而在現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則下,即使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國實行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仍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
2.這一目標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相關條款及中國承諾
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也僅要求資本流動的有限自由化,GATS條款對金融服務貿易中的「消費者移動」要求資本自由流入流出,而對「商業存在」原則上僅要求資本流入自由化。同時,GATS中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特殊條款的「逐步自由化」規定:「自由化進程取決於各國政策目標及整體和個別服務部門發展水平,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准入應根據其發展情況給予適當靈活性」,另外GATS中還有「緊急保障措施、國際收支平衡限制以及一些例外條款」。而且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的金融服務開放承諾也是一個漸進的(有的長達5年以上)、部分的開放。因而即使完全按有關條款和承諾,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5年至8年實現資本項下基本可兌換也符合相關要求。
3.這一目標符合國際、國內的開放實踐
首先,從各國開放實踐來看,幾乎所有實行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對資本跨境流動保留了一定的限制(特別是對短期資本),即使號稱完全自由兌換的發達國家,也仍然存在著或明或暗的、間歇的、短暫的資本管制。其次,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實踐表明:一定的資本管制是現行國際金融體制下成功開放和經濟、金融穩定的必要條件。最後,從國內貨幣兌換經驗看,我國在1996年底實現經常項目自由兌換之前,曾在1994年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有條件兌換。有條件兌換不僅沒有阻礙我國經常項目開放的步伐,而且還為我國經常項目開放積累了經驗、創造了條件,從而大大加快了完全兌換的進程。因此在當前國際金融風險急劇增大而國際金融制度又存在嚴重缺陷,國內金融體系還不健全、銀行體系比較脆弱的條件下,謹慎、漸進地推進資本項目自由兌換進程,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5年至8年實現資本項目的基本可兌換是比較穩健和現實的
⑧ 說說你對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管制的看法
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條件的重新思考 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全球化背景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自由化的市場經濟從其誕生那天開始就從未擺脫過種種危機和起落的發展周期,所以我們並不需要等待所有的宏觀經濟條件和微觀主體條件充分滿足才考慮資本項目可兌換,從目前的中國綜合國力、宏觀調控能力和金融體系以及參與國際協調機制的狀況等核心指標看,條件已基本成熟。我們也不該遇到危機就停止前進,並不是每個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國家都發生金融危機,資本項目可兌換也不是金融危機的唯一原因,每一次制度的變更都有風險,我們永遠都要面對不確定性。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我們已無法獨善其身,世界各地發生的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機不停地向國際金融秩序在傳遞信號,同時也為每個國家提供了豐富的防風險經驗,這對國際經濟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是極其有利的,也是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良好機會。
一、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必要性
(一)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和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需要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是一個開放經濟體,對外貿易依存度已達到66%的高度,可由於人民幣資本項目不可兌換使其金融開放程度與綜合國力、國際經濟地位及其國際形象極不相稱,嚴重影響著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我國2007年金融對外開放程度的測算結果是109.4%,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通常人均GDP與金融開放度是大致正相關,按照這一規律,我國目前的人均GDP水平對應180%的金融開放度,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我國的資本管制對資本交易已形成明顯的抑制(曹垂龍2006)。2008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早在2006年的時候,世界主要經濟體大都實現了貨幣自由兌換。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也已經從原來只充當邊境小額貿易支付手段走向了充當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與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各國間的貿易結算貨幣,這必然會促進人民幣的境外資本化和提高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速度,如果不能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將會嚴重影響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高。
(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需要
人民幣匯率制度及其水平一直是國內外爭論的焦點,2005年7月21日匯率改革使得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走出了一大步,也使社會各界對其合理化發展充滿了期待,可是由於外匯市場尚未與國際接軌,其進一步發展就受到了制約。匯率的市場化取決於外匯市場的發展,而外匯市場的發展與貨幣可兌換是互為條件和基礎的,沒有廣泛的交易主體自由參與的外匯市場是不健全的,所以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的重要條件。
(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需要
當前中國企業已經在承受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際競爭壓力,有人將中國面臨的市場特點總結為「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是符合實際的。多年來中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目前世界500強中的480家已在中國投資。2006年末開始,按WTO的要求中國已經全面開放了金融服務領域,國內金融機構也已經處在國際競爭當中。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可以使中國居民更容易獲得國外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也為國內金融業引進真正的國際競爭機制,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鋪平道路。
(四)降低外匯管製成本的需要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日益擴大,資本項目外匯管制難度越來越大,管理效率日益下降。對於2004年以來因為人民幣升值而流入相當規模短期資金的事實,社會各界基本達成共識,但也沒有有效的監控措施。大量的短期資金藉助經常項目交易和外商直接投資等已經取消管制的渠道順利地流入流出,為我國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004年以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差額的大幅波動能說明這期間的資本流動是十分異常(參考圖表1)。資本項目可兌換不但可以銷毀外匯黑市的生存土壤,堵住灰色外匯交易渠道,還可以節省外匯管製成本,而工夫應該下在如何有效監督和利用那些將要從暗處走到明處的「熱錢」上。
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現狀
據統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劃分的43個資本交易項目中,已有20個到30個資本項目交易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較少限制,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已經實現了部分可兌換。從國際收支的構成來看,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可以概括為:消除直接投資的進出及匯兌限制。消除證券投資的進出及匯兌限制,消除信貸融資進出和匯兌限制以及外匯市場的准入等。2002年之前我國資本項目收支額不足2000億美元,2007年增為17703億美元,是1985年的54倍,在國際收支總額中的佔比也在逐年上升,2007年達到41%,說明資本項目開放速度在加快。
(一)領域尚有所限制
截至2008年底世界500強中有480家在中國有投資,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達到65.5萬家,實際利用外資額累計達8597.75億美元,仍是世界第一大利用外資國,與此同時正在逐步放鬆的對外直接投資,境內機構對外直接投資需經有關部門審批,由外匯管理部門負責其外匯來源和投資風險審核等。截至2007年底中國有7000多家非銀行投資主體在海外1.72個國家投資,注冊企業達1.2萬家,投資額達906.3億美元。
(二)在證券投資方面
允許外國投資者在境內購買B股以及中國在境外上市的H股、B股等外幣股票和境外發行的外幣債券,但限制其在境內直接購買A股、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購買A股,同時允許居民購買B股,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到境外購買、出售和發行資本及貨幣市場工具。截至2008年12月1日共有72隻基金獲得QFII資格。2003年國際金融公司在境內發行「熊貓」債券,這是非居民在境內發行債券的一次嘗試。截止2006年底有1 2隻基金獲得QDII資格。2007年底為止有140家中國企業在海外證券交易所上市(金融界網2008)。2007年8月,我國試圖以香港為窗口放開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業務(香港直通車),可後來又暫緩實行,隨著香港市場人民幣結算需求提高,最近對繼續發展人民幣香港離岸金融業務的建設的呼聲逐漸在高漲。
(三)對跨國借貸的方面
除了貿易信貸以外的借貸行為仍然是全口徑嚴格管制,如按照2003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外債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借用外債計劃,合理確定全口徑外債的總量和結構調控目標。
(四)外匯市場方面
2005年以來外匯市場的基礎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2005年推出銀行間人民幣外匯遠期業務:2006年1月引入做市商制,開展了詢價交易模式,並批准在上海浦東和北京開展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外匯交易主體得以擴展,但仍然限於境內金融與非金融機構(包括境內外資機構):2007年4月更新了交易系統,2007年8月推出人民幣外匯掉期業務、利率互換等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交易,豐富了外匯市場交易種類,可是交易規模並不大;2007年底為止,外匯市場會員達268家,外匯交易量達2.26萬億美元。另外2008年4月實現了境內企業意願結匯,同時放寬了個人購匯額度,基本能夠滿足企業和個人經常項目下用匯需求。對於非居民進入中國外匯市場和居民進入國際外匯市場仍然是嚴格禁止的,境內個人只能通過商業銀行做實盤交易。
中國資本賬戶管制的主要特點:一是對於證券投資、衍生工具和借貸等流動性較大的項目管得較嚴,對直接投資管得較松,二是對資本流出管得較嚴,對資本流入管得較松;三對本外幣兌換管制較嚴,是對資本跨境流動管制較松。四是名嚴實松、列出肯定項的管制政策。恰恰是這些不對稱的管制政策為國內企業和個人的投資、融資、防險等資金流動形成了障礙,同時為國內外大量的黑市交易和灰色資金流動渠道的形成提供了機會。
三、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條件的重新思考
(一)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前提條件的不同觀點
文獻中對於資本項目開放的前提條件有多種說法,可以概括為三類:
1、綜合經濟指標。包括宏觀經濟穩定、微觀主體的競爭能力和市場機制、適當的匯率制度和匯率水平、完整的金融體系和充足的外匯儲備等。以上是在IMF所列的基本條件的基礎上總結而得。主張放慢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者認為,雖然中國持續穩定增長近30年,宏觀經濟基礎、市場機制以及財政狀況、國際儲備等條件基本具備,可目前我國的微觀經濟主體、金融監管水平、外匯市場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等還不能滿足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條件。
2、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最基本的先決條件。其主要觀點是,產業競爭能力其實就是科學技術水平及企業創新能力。資本項目可兌換需要市場經濟基礎設施,更需要保證能夠使開放持續的各類政策及其協調性,而後者需要由本國的產業競爭力為之做保障(邱祟明2006)。他認為因為我國產業競爭能力不高,所以資本項目可兌換應該放慢腳步,需要練好內功再考慮進一步開放。
3、制度是決定諸多條件的基礎。如江春教授認為人民幣資本賬戶可兌換取決於產權制度改革,宏微觀經濟狀況是改革的結果而不是先決條件。可如今我國產權制度改革還未徹底,所以人民幣可兌換的條件還尚不成熟。
另外關於國內經濟發展狀況與資本項目可兌換問題之間的關系,國內外也有一些實證研究的結論,具有代表性的有資本賬戶開放國家的經濟增長表現要好於對資本賬戶實行嚴格控制的國家。但只有當一國的經濟發展達到了某種程度以後,開放資本賬戶才對經濟增長有積極的影響(Edwards2001);中國金融發展可能並非資本賬戶開放的必要前提條件,相反資本賬戶開放對一國金融發展具有顯著而穩定的正面影響。資本賬戶開放與制度改革本身都能促進金融發展,但兩者的交互作用對金融發展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因而使得資本賬戶開放對金融發展的總體促進效應並不十分明顯(熊芳黃憲2008)。這表明制度質量與資本賬戶開放的需要不相適應。
(二)中國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的前提條件已經具備
1、中國的綜合國力和改革成果是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力保障。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必然是需要一些前提條件的,而今天的中國具有穩定的宏觀經濟狀況、較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充足的外匯儲備,相對合理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以及日益健全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以2008年底的數據為據,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一大資本輸入國、第二大資本輸出國、第三大貿易國,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06年就達到14.5%,僅次於美國的22.8%,列居第二,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稱,2008年中國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20%。而且中國宏觀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和框架已經形成,長期困擾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率和資本充足率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匯率改革、外匯市場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上人民幣信譽的進一步提高和在廣泛的國際合作之下形成的金融監管體系等都將是順利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強有力的保障。
2、國際經驗表明,資本項目可兌換沒有統一可參考的標准。對於貨幣可兌換的條件,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可參考的量化指標,我們在通過和其他已成功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國家進行橫向比較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結合我們國內實際需要來判斷是否已具備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條件。觀察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拉丁美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以及東歐轉型國家資本項目可兌換過程,不同國家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說明一般情況下,經濟基礎較雄厚的國家在宏觀經濟政策不發生劇烈變化的前提下推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李瑤2004)。
基於以上各個角度觀察中國經濟的基本形勢,不難判斷目前取消資本項目管制的條件已基本具備。
3、我們需要從動態的角度理解條件。誰都無法否定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現實,資本項目外匯管制的放鬆步伐從未停止過,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開放基礎,而從某種意義上說真實的」資本項目可兌換」也許比政策還要超前,這就暗示著我們需要改變思考方式,順應市場需求轉變管理模式。資本項目開放與其前提條件不完全是先後關系,更多的時候應該是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互動,是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關系。
4、不需要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具備。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正處在變化之中的中國本身,很多經濟指標都是動態的過程,做到准確的預測是不可能的。而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否有其緊迫性。資本項目管制除了特殊環境下採取的臨時性質的管制以外大多數是市場經濟基礎薄弱和外匯短缺的產物,所以對今天的中國來講其存在的價值是越來越小。
5、美國金融危機提供了機會。對於美國金融危機和中國宏觀經濟調整情況的評價和對未來的預測眾說風雲,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認識,即百年難遇的危機雖然會給我國外向型經濟帶來一定沖擊,但同時也帶來了百年難遇的機遇,如:可促進我國經濟的有效改革,爭得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機會,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12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將有實質性的進展,這也對實現資本項下人民幣的可兌換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
中國人民銀行《2007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中稱在當前國內國際環境下。中國將以放鬆資本項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資本市場工具為主線,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漸進、統籌規劃、先易後難,留有餘地的原則,分階段,有選擇地放寬資本項目交易限制,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按照這一思路結合目前實際,人民幣資本可兌換年內值得期待。
⑨ 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什麼意思
資本項目指任意資本(無論投資國內資本市場還是國外資本市場),可以自由兌換成該國貨幣資本。目前中國實行外匯管制政策允許生產資本兌換,比如IBM要在中國投資建設電腦組裝廠,這筆投資是可以從美元轉換成人民幣來投資的,但是如果IBM想在深圳交易所買入20億美元的長城電腦(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股票那是不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允許這20億美元換成人民幣。這樣限制的結果就是大陸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海外市場股票(所以才搞了一個QDII),國外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A股市場,和國內債券市場(所以才搞了一個QFII)。
除了資本項目還有經常項目。
經常項目(current account)是指本國與外國之間經常發生的並且在整個國際收支總額中佔主要地位的國際收支項目.它分貿易收支、勞務收支和轉移三項。
(1)貿易收支。又稱有形貿易收支,包括進口和出口貿易收支。
(2)勞務收支。又稱無形貿易收支,包括運輸、保險、通訊、旅遊等各種服務收支,以及由於資本輸出入、信貸和投資引起的利息、股息和利潤的收入和支出。
(3)轉移。是指單方面無對等的交易。又稱單方面轉移,包括單方面匯款、年金、贈與和援助等。
人民幣資本項目
一般分為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長期資本是指合同規定償還期超過1年的資本或未定償還期的資本(如公司股本),其主要形式有直接投資、證券投資、政府和銀行的長期借款及企業信貸等。短期資本指即期付款的資本和合同規定借款期為1年或1年以下的資本。 實現國際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國際收支的過度逆差或順差,可以維持適當的國際儲備水平和相對穩定的匯率水平。
途徑步驟
貨幣自由兌換是世界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一國實行對外經濟開放必須實行對外貨幣開放,同時,一國貨幣自由兌換又是以一定高度的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國內經濟相對自由為前提的。國內經濟自由程度越高,市場經濟越發達,作為連接世界市場與國內市場橋梁的貨幣自由兌換才具有更為可靠的和扎實的基礎,國家保證的民間通貨兌換權才更有保障,其范圍才更廣闊,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
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標志著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將促使外資企業進入外貿商業和其他服務領域等重要的產業,從而加強我國與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系,加快與國際經濟接軌的步伐。
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必須謹慎而積極地推進:
在「有序、積極、穩妥」的開放原則下,首先實現資本項目有條件的可兌換,在此基礎上再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可兌換。即使實現了完全可兌換,在必要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實行必要的資本管制。因此,人民幣可兌換的總體戰略是有序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既不應過分超前,也不能錯失良機而滯後。在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情況下,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的緊迫性已提到議事日程。根據國際上開放資本項目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國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成功的經驗,具體可採取「積極穩妥,先易後難,寬入嚴出」的方針。
根據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驗,開放的步驟一般為:先放寬長期資本流動入不敷出的管制,再放寬短期資本流出入管制:先放寬對直接投資的管制,再放寬對間接投資的管制;先放開對證券投資的管制,再放開對銀行信貸的管制;先放開對境外籌資的管制,再放開非居民境內籌資的管制;先放開對金融機構的管制,再放開對非金融機構和居民個人的管制。
我國可採取的步驟為:容易的即不影響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平衡的,可在人民幣經常項目自由兌換後就可放寬,影響經常項目平衡,影響資本頻繁移動的,可先試行取得經驗後再推廣,有的可逐步放寬。在促進資金流入方面,對於外商直接投資可逐漸實行外國直接投資的匯兌自由;可逐步適當放寬外國投資者在我國金融市場上的投資,加大證券資本的流入;逐步放鬆國內企業向境內外資銀行融資的限制。在對待資本流出方面,應放鬆境內居民機構對海外投資;適當允許境內金融機構向非居民融資;謹慎對待非居民金融機構在我國境內籌資。
從國際上貨幣可兌換進程來看,在經常項目實現可兌換後,逐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大體要10年時間。1993年10月,在人民幣匯率並軌前,我國承諾在2000年以前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並已在1996年12月1日提前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鑒於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比預定計劃提前完成,因此按此時間推算,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將在2015年左右完成。人民幣實現完全可兌換,走向國際化的時間大體為15—25年,只會提前,不會推後。屆時,人民幣成為國際支付結算手段,減少了對美元等國際貨幣的依賴,使外商更多地通過中國金融機構結算,這必然推動我國金融機構在世界上迅速發展,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的鑄幣稅和儲備貨幣職能的擴大,將提高人民幣的地位和作用,增強我國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我國在國際經濟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增強。同時,必將對國際經濟金融秩序和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作出積極的重要的貢獻。
學者觀點
郭樹清: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條件有利
2012年5月16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際證監會組織第37屆年會上發表演講,郭樹清發表了題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演講,就資本市場開放路徑、可兌換實現程度評估、開放路徑利弊,以及前景展望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昨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作出樂觀預期。他說,現階段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各方面的條件非常有利」,應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他指出,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對於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階段各方面的條件也非常有利。要按照準確定位、權衡利弊、控制風險、抓住重點、注重實質的思路,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以此推動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在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目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兩項,一是按照名實相符的原則,開正門,「暗翻明」,清理有關的法律文件;二是向國際社會澄清相關原則的適用差異,說明中國大陸與港澳台的特殊緊密聯系,逐項評估資本賬戶真實情況,盡快達成新的共識。人民幣成為完全可兌換貨幣,不僅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勢必會為國際金融體系重建和世界經濟秩序改善做出巨大貢獻。
「30多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走過了一條特殊的道路,其主要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始終把引進外商直接投資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引進外資有效支持國有企業改組改造;香港等地區成為資本雙向流動的橋梁和屏障;證券市場通過漸進迂迴方式實現了高度開放,等等。這條開放路徑在總體上適應了國際經濟的發展潮流,符合中國國情,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郭樹清說,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具有高度重視「綠地投資」、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有效建立「防火牆」機制、從涉外經濟部門開始、先易後難逐步擴大等優點,使得中國經濟金融保持了健康平穩發展的態勢。但是,我們的不足之處在於資本和金融市場體系發展不平衡,市場運行效率和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如何兼顧安全性與便利性、穩定性與靈活性,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必須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郭樹清說,多年來,中國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工具可兌換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從事實出發進行考察,初步評估結果是:中國資本項目中事實上可兌換的有16個子項,基本可兌換的有17個子項,部分可兌換的有7個子項,沒有完全不可兌換的項目,資本項目開放水平大大高於IMF等相關機構的評估結果。
他強調,資本項目可兌換沒有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標准,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必須根據各自對外資開放的具體路徑和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應當十分審慎地對待所謂「完全自由可兌換」,這個概念所描述的狀態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在任何國家,資本項目可兌換都不意味著完全放棄管控措施。特別是當國家經濟和金融部門受到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發生嚴重的國際收支失衡時,也確需採取必要的臨時性管制措施。這一點,在此次金融危機後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國際金融體系的重構必須將此作為重要的基本原則,同時及早修正過去的錯誤理念。
⑩ 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資本項目對外開放
中國的外匯管制主要分資本項下和貿易經常項下。全部對外開放之時就是人民幣全面國際化的時候。資本項目開放就是說境外的外幣投資國內項目可以自由結匯,反之對外的投資可以自由的購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