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控制人口增長過快而採取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無節制地增長.中國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範.控制人口增長過快而採取的主要措施及目標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故答案為:人口數量;人口質量;社會經濟發展;資源、環境.
㈡ 事關貨幣政策、居民債務 央行政策將有哪些變化
2021年中國經濟走向如何?貨幣政策思路是什麼?金融行業、金融市場將如何發展?金融監管如何進行?
2月8日晚間,央行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在最新發聲中,央行提到了貨幣政策、居民杠桿率、房地產、金融創新與審慎監管等備受市場關注的議題。
報告特設四篇專欄文章,內容圍繞存款管理、綠色金融、大國貨幣溢出效應和居民部門債務風險四個方面。央行提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
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中,與三季度報告內容相比,四季度報告在重點內容表述上出現了一些改變。比如,貨幣政策內容再提「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新提「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再比如,新提「穩妥調整和接續特殊時期出台的應急政策」;在房地產相關內容部分,繼續強調「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同時也提出「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貨幣政策再提總閘門
盡管資金面已有所緩和,但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的疑慮仍然難消。
報告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系,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下階段政策思路,央行強調「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此舉繼續傳遞出「跨周期調節」的真諦,即寬松政策逐步退出,不靠需求側強刺激拉動經濟強勢走高超過潛在增速。
實際上,在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近日發表的《2020年貨幣政策回顧與2021年展望》中就強調,做好2021年貨幣政策工作,重點是要深入理解穩健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取向。穩字當頭、靈活調整、操作精準、量價合適。其中,量價合適具體體現為: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利率在合適水平,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系。
近期,在貨幣市場利率出現短時波動的背景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量變化引起較多討論。
對此,報告強調,判斷短期利率走勢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發生變化,主要是央行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是否變化,而不應過度關注公開市場操作數量。
這是因為,公開市場操作數量會根據財政、現金等多種臨時性因素以及市場需求情況靈活調整,其變化並不完全反映市場利率走勢,也不代表央行政策利率變化。
其次,央行強調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波動,並再次提及DR007的重要性。報告指出,在觀察市場利率時重點看市場主要利率指標(DR007)的加權平均利率水平,以及DR007在一段時期的平均值,而不是個別機構的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擾動的時點值。
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
近期,各方對我國居民杠桿率上升的問題關注較多。報告通過專欄論述「合理評估居民部門債務風險」問題,體現出央行對居民杠桿率的關注。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持續走高,2011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的上升幅度超過31個百分點,居民債務繼續擴張的空間已非常有限,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報告指出,我國大約有20%的居民債務與經營性活動相關,剔除後我國居民杠桿率在國際上處於合理水平。我國居民部門的經營性債務,主要來自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性貸款,也有一些個體戶使用消費貸、信用卡資金經營周轉。2020年上半年末,BIS口徑的我國居民杠桿率為59.1%,已接近歐元區和日本;但剔除經營性居民債務後,同期居民杠桿率降至46%左右,在國際上仍處合理水平
央行指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一方面,部分負債消費主體存在非理性、未來收入與還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過自身經濟能力過度借貸消費、埋下金融風險的隱患;另一方面,企業面對債務刺激出來的消費需求,若擴大生產,則當未來居民債務不斷攀升、償付能力難以為繼時,又會暴露出產能過剩問題,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消費貸款快速擴張過程中,部分金融機構忽視了消費金融背後所蘊含的風險,客戶資質下沉明顯,多頭共債和過度授信問題突出。2020年以來,部分銀行信用卡、消費貸不良率已顯現上升苗頭。
李超認為,關注居民債務風險一方面側重於以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另一方面,當前部分銀行客戶資質下沉明顯,此舉可有效防範部分銀行信用卡、消費貸不良風險,對於抑制居民消費貸款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也有重要作用。
禁止地方法人銀行開辦異地存款
「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前提下發展,普惠金融服務質量和競爭力穩中有升。對銀行體系開展全覆蓋的壓力測試,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和可持續經營能力。」報告稱。
對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關系,監管部門多次公開發聲。與三季度報告相比,四季度報告還特別提到了金融創新與審慎監管。
近兩年來,央行有序整改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繼叫停靠檔計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謂「創新」產品後,央行稱,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
異地存款,是指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在沒有設立實體網點的地市開立的賬戶吸收的存款,既包括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也包括通過自身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吸收的存款。
近兩年,部分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吸收異地存款實現快速擴張,偏離了服務本地的定位。
央行表示,由於異地存款穩定性較差,積累的流動性風險易快速傳染,不利於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和金融體系穩定。於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已發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結清。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在線上開展的銀行除外,但此類銀行展業范圍不受空間限制,實質上已成為全國范圍內經營的銀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參考國有銀行執行。
央行指出,存款基準利率作為利率體系的「壓艙石」,要長期保留。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發揮利率自律機制的作用,加強對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結構性存款、異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競爭,維護存款市場有序競爭,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穩定,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創造良好環境。
㈢ 如何積極穩妥去杠桿
如何積極穩妥去杠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積極穩妥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去桿杠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認真面對並妥善解決的問題。
2008年金融危機後,我國杠桿率快速提高,其中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是美英的兩倍多
總體來看,對於目前我國的杠桿率問題,需要重點關注並明確三個特點。
一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我國非金融部門的杠桿率快速提高。以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公布的信貸與GDP的比例作為杠桿率的衡量指標,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為255.6%,其中,政府部門杠桿率為46.1%,企業部門杠桿率為166.2%,家庭部門杠桿率為43.2%。2008年至2016年三季度末這段時間,四個杠桿率指標增幅都在70%以上,家庭部門的杠桿率增幅甚至超過140%。
二是從國際范圍看,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整體不算高,但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低於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高於新興市場國家;政府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處於最低水平,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50%;家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也處於較低水平,僅高於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平;受基數較高並且增長速度較快等因素影響,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比BIS統計報告的國家和地區企業部門杠桿率平均水平高出75%,是美國、英國的兩倍多。根據中國社科院所做的測算,國有企業債務在企業部門債務中的佔比約為65%,國有企業負債率明顯高於民營企業。
三是加杠桿的資金來源中,雖然仍然是以銀行為主,但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規模和佔比正在快速提高。根據BIS的統計,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加杠桿的過程中,約有四分之一的資金來自非銀行金融機構。而在2007年之前,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比例尚不足十分之一。近幾年銀行金融同業業務發展的情況也可佐證這一點。2008年-2016年,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均值約為7萬億元,是2001-2007年的7倍多。由於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規模快速增加,導致其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例從2001-2007年的2.7%升至2008-2016年的4.7%。同業資產增速快於銀行業總資產增速,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從銀行融入資金再給企業貸款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也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出於規避監管等目的,借道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兩高一剩、房地產行業貸款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杠桿率的過快上升增加了經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風險蔓延進而引發危機
我國的杠桿率快速增長並且企業部門杠桿率較高的促成因素較多。從宏觀經濟方面看,主要包括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的因素。國際上,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為了應對危機,各國普遍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增長,流動性較為充裕,我國的投資壞境較好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流入,為加桿杠提供了充裕的資金。而國內也針對金融危機採取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貨幣政策也相對寬松,不僅降准降息而且貨幣超發問題相對突出。2008-2016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增長率比GDP增長率高7.5個百分點,而2001-2007年只有5.8個百分點,增長了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GDP年均增長率從2001-2007年的10.8%降至2008-2016年的8.4%,下降了2.4個百分點。貨幣超發的同時經濟增速卻在下降,推動了杠桿率提升。
從金融方面看,我國融資方式中以債務融資為主,也會導致杠桿率提升。長期以來,國內高儲蓄率為投資導向的經濟模式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也推動了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為主業的銀行業規模壯大,讓其有足夠的規模和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的信貸資金。2016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232萬億元,是信託、保險、證券、期貨、基金、融資租賃業總資產之和的5倍多,是當年GDP總量的3倍多。這些都為債務融資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供給。而從資金需求看,我國企業稅負較重且稅收征繳中債務利息具有稅盾效應,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問題增大了其主動負債的動機,以及企業破產清算成本較高等,均導致企業部門也有較強的債務融資偏好。據中國金融論壇課題組的研究,國內預算軟約束問題突出的國有企業,其杠桿率較同類企業明顯更高。
杠桿率增長速度較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都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就國外的情況看,幾乎歷次經濟金融危機之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杠桿率快速提高的情況,杠桿率的過快上升增加了經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風險蔓延進而引發危機。這方面,2016年我國居民部門房地產貸款飛速增長需要高度關注。據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16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全年新增5.7萬億元,約占當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的45%,比2015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86%。家庭的資產配置中,對於房產配置的比例過高,而金融資產佔比較低,不僅微觀層面存在較大的風險,也加劇了宏觀層面的房地產資產泡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加劇了企業的債務負擔,特別是在近幾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償債能力下降,過重的債務負擔不僅企業難以承受,也易於導致再融資的成本更高。金融加速器理論表明,銀行監督企業的交易成本與融資溢價正相關,而融資溢價與杠桿率正相關,即杠桿率越高,銀行貸款所要求的利率越高,以抵消企業可能的違約損失。企業越來越高的融資成本與逐步下降的盈利能力同期出現,勢必埋下更多的風險隱患。
去桿杠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好貨幣供給量,同時採取盤活存量資產、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措施,積極穩妥推進
對於杠桿率快速提高,以及企業部門杠桿率較高,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穩妥去杠桿。
具體而言,首先需要明確去桿杠的思路和重點。杠桿本身並不是壞事,而杠桿率快速提高,杠桿率較高易於引發風險,需要密切關注。也正是如此,去杠桿並不是不加區分的把杠桿都去掉,而是要重點控制杠桿率的過快上升,降低企業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部門的高杠桿率。也就是說,去杠桿要同時兼顧杠桿率過快上漲和企業部門高杠桿率。對於政府部門,目前中央政府杠桿率低,而地方政府杠桿率高,要合理調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杠桿率。在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有縮小的預期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杠桿率問題也要予以關注。家庭部門杠桿率高主要是用於配置房產,要重點關注其杠桿率快速提高的問題。尤其是要通過對房地產的調控,減少家庭部門加杠桿配置房產,讓房子回歸其居住屬性。就國際經驗看,去桿杠的成效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也不是單一措施就可以全面解決的,對此需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
其次要控制貨幣量,對金融業務進行規范。杠桿率快速提高,企業部門杠桿率高,也是因為貨幣超發流動性充足所致,在這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貨幣現象。從這個角度看,去桿杠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好貨幣供給量。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控制貨幣發行規模,管好貨幣供應的總閥門。在此基礎上,結合基礎貨幣供給方式變化,適當提高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短期借貸便利等流動性管理工具的價格水平,降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從央行融資並進行套利的積極性,以控制金融機構負債的總規模。對於近幾年快速發展的金融同業業務,不排除其發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但其中不規范、不透明的問題較多,需要通過加強監管減少同業套利空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非金融部門加杠桿也提供了較多的資金,因此我們不僅要管理好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同業業務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管理也不容忽視。
最後要推動經濟發展和融資方式轉變。杠桿問題是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也需要用推動經濟發展的辦法,在發展中予以解決。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結構性因素與周期性因素疊加的情況下,既要對經濟增長速度有合理預期,也要積極通過創新、加快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穩定經濟增長。要通過國有企業的資本金補充機制、激發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稅收制度改革等,提高企業部門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以做大分母的方式降低杠桿率;要積極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不良資產證券化,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完善企業破產制度規定,降低企業退出成本。要規范並完善企業上市管理制度,發展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提供製度支持和市場保障,從而逐步降低對債權融資的依賴。
總之,對於我國杠桿率快速提高、企業部門杠桿率高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去杠桿也要積極穩妥,根據杠桿的實際情況與最新變化,平衡好經濟增長和去杠桿之間的矛盾,統籌好各方面都因素,既要控制好資金的供給端,也要調節好資金的需求端,採用多種手段從多方發力,以保障去杠桿的成效。
㈣ 怎樣控制財政支出過快的增長
如何做:
1、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2、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刺激經濟和消費需求;減小財政支出,減少貨幣流通,避免通貨膨脹。
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由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提出,是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一種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
宏觀調控手段:
1、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中的政策:稅收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產品購銷政策、價格政策、扶貧政策、產業政策等。如:國家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3、行政手段
這是依靠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
㈤ 控制人口增長過快而採取的主要措施
國策計劃生育.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㈥ 中國如何切實有效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總之不能讓人口們活的太舒服,飽暖思淫逸
㈦ 中央重申「房住不炒」 住建部再發預警 釋放了什麼信號
鳳凰網房產淄博訊(編輯 劉佳)房地產市場風雲變幻,每一次轉向,都非毫無預兆,都刺激著業內及購房者人群緊張的神經。4月19日,中央重要會議召開,再次提及房地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隨即,就在同一天,住建部對部分房價、地價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進行預警提示。
這段話不長,但信息含量很高,有三大值得注意之處。
一是重提「房住不炒」。
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未提及「房住不炒」,這被認為是樓市松綁的重要信號之一。時隔一個半月之後,這一次「房住不炒「重新出現,釋放了什麼信號?
這背後,經濟壓力有所緩解,而樓市環境發生變化,部分一二線城市樓市回暖,個別城市出現上漲的勢頭,防止樓市過熱的迫切性重新出現。
事實上,樓市調控已經卷土重來。
先是國管公積金「認房又認貸」,接著長沙將二套房契稅提高到4%,隨後合肥加大查處「哄抬房價」、「捂盤惜售」」等違法違規行為,而自然資源部發布通知「要求去化周期在12月以內的城市增加供地」……
這說明,樓市的核心詞是「穩」。既要防範大落,同樣也要防範大起,大起大落都不行。
顯然,樓市大熱必有調控,而樓市遇冷則有松綁,關鍵是要防止炒作投機。
二是明確「一城一策」,且提及長效機制。
這是中央文件首次明確提及「一城一策」的概念,此前在政策文件里多是「因城施策」「分類指導」等表述。比起「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無疑更加清晰,賦予各個城市的操作空間也更大。
既然是一城一策,那麼樓市調控就不會再一刀切。有的城市需要松綁,有的城市需要收緊,有的城市需要高壓調控,只要符合「房住不炒」的大方向,各個城市都有了自己的操作空間。
與此同時,「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還被視為長效機制。這意味著,樓市調控將會一直存在,每個城市都要對自己的樓市肩負起主體責任。
三是貨幣政策表述發生變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的說法重新出現。
就在幾天前,一季度金融數據及經濟數據陸續發布,全部都超出預期,經濟呈現企穩的態勢。
隨即,央行在一季度例會上,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而早在3月底,央行深夜辟謠「4月1日起降准」並致函公安機關,這些信息都說明,當經濟開始企穩,貨幣寬松的幅度就會隨之而減小。
與此同時,4月17日,銀保監會在官網發文指出,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控制居民杠桿率過快增長。
這一切都說明,政策正在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暫時不會有大水漫灌,也不會大規模刺激房地產。相反,防止樓市過熱正在成為新的調控方向。無論松綁還是收緊,都是基於現實環境而來。當環境發生變化,政策基調必然隨之而變化。
(來源:國民經略)
㈧ 解決人口增長過快的主要措施
人口增長過快會因呼吸、燃燒、工業發展等使排入大氣的CO2、NOX、SO2增加,引起酸雨和光化學煙霧、溫室效應等發生.
解決人口增長過快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然調節,包括戰爭、疾病等,它屬於物種的自我調節,即廣義上的生態平衡調節.
二、計劃生育.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自我節制生育,有計劃的生育,是自我控制種群規模的有效手段.我國經過幾十年的強制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取得突出點成績,但是和自然調節不同,由此,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干擾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生育觀念引導.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根深蒂固的傳統生育觀念,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自古既有多子多福的陳舊觀念,更由於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落後的生產習慣,家族意識等等,造成人口的國度膨脹,必須引導群眾破除舊的生育觀念,才能有效遏制人口的無節制增長.
四、發揮經濟杠桿作用.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這個怪圈跳不出來,很難達到根本治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口步入一個良好的發展階段,和他們經濟發達,文明程度高有很大關系.
㈨ 居民資金杠桿率到底是怎麼算的
杠桿比率到底怎麼算?
知乎 · 1 個回答
4 人贊同了該回答
部分銀行配資業務重啟 杠桿率1:1.5到1:2.5之間 2.融資融券的比例為1:1,和買房首付是20%,那麼杠桿率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