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4年1月到十月份人民幣與美元,人民幣與歐元的匯率變動狀況
2014年1到10月,人民幣對美元走出了前跌後漲的走勢。在1月份至2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橫盤維持強勢,基本保持在6.05附近波動。自2月18日開始,在央行的強勢干預下,人民幣匯率對美元逆勢大幅下跌,一直至4月底跌至本輪下跌以來的低點,在低位維持一個月後,在央行放棄對人民幣匯率干預的背景下,人民幣自6月份對美元開始升值。7月份以來,美元指數大幅上漲,但在這一段時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繼續逆勢升值,成為市場中的貨幣之王。人民幣在下半年對美元升值,主要原因是在當前人民幣匯率仍處於管制的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仍存在低估,前期央行打壓人民幣匯率更加加劇了市場的扭曲,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存在大幅升值的壓力。7月以來,人民幣通過對美元出現升值,從而實現了對一攬子貨幣出現大幅升值,減少了匯率的扭曲程度,人民幣匯率變得相對比較均衡。
人民幣對歐元的走勢,業務前低後高。今年上半年,美元保持弱勢,而歐元匯率呈強,人民幣逆勢大跌,更是擴大了對歐元的跌幅。而自5月份開始,歐元匯率對美元出現持續下跌,而此時人民幣匯率對美元開始持穩,並在6月份開始人民幣匯率對美元上漲,在這種背景下,歐元對人民幣匯率走出了持續下跌的行情。歐元匯率的下跌主要和歐元區的經濟狀況有關。歐洲經濟不景氣,歐元區出現通縮態勢,歐洲央行為刺激經濟,繼續降低歐元利息,同時採用量化寬松政策,導致了歐元匯率的大幅下跌。
❷ 把握我國近10年來匯率變動與外匯儲備狀況,分析影響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因素並對人民幣匯率走勢進行合理預期
經濟;政治;利率;預期等。
❸ 2014年人民幣的匯率變化趨勢及其影響
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先跌後漲的態勢。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年初在6.05附近,之後一直窄幅波動,直至2月18日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始快速下跌,一直下跌到4月底的6.26(美元對人民幣上漲至6.26)位置,後在6.23-6.26區間維持一段時間,從6月初開始,美元對人民幣開始下跌,到目前已下跌到6.13.
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一是境內美元對人民幣的供求關系;二是央行干預。
今年以來,從人民幣和美元的供求關系來看,國內市場美元嚴重過剩,美元拋壓嚴重,在境內美元對人民幣有很強烈的貶值壓力。這可以從貿易順差,代客凈結匯,國際收支順差這也公開數據中得出結論。
在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的背景下,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反而出現下跌,表明本次匯率下跌是由於央行對匯率直接干預引發的。而自6月份開始央行減少了對匯市的直接干預,人民幣走勢回歸基本面,重新開始升值。
❹ 我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趨勢及其原因
2014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大幅貶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個基點,貶值幅度達0.91%。在即期匯率方面,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個基點,貶值幅度達2.71%。 央行對於當前的人民幣走弱樂見其成,因為結束單邊上漲行情,實現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是人民幣已經接近均衡匯率水平的正常體現。長期而言,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人民幣匯率仍然處於升值通道。
人民幣自匯改以來首次大幅貶值,市場貶值預期較為強烈 2014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大幅貶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個基點,貶值幅度達0.91%。在即期匯率方面,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個基點,貶值幅度達2.71%。回顧2013年整年即期匯率僅上漲2.83%,2014年第一季度美元兌人民幣貶值幅度已達到2013年整年升值幅度的95%以上。這是自1994年人民幣與美元非正式掛鉤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幅度最大的貶值,一舉打破了20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
2005年匯率改革之後,人民幣持續升值,至2013年12月31日,人民幣升值幅度達35%。在2014年1月以前,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一直高於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顯著高於央行。自2014年1月之後,市場即期匯率低於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反映出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較為強烈,央行對人民幣匯率仍維持穩定態度。 人民幣匯率波幅擴大,窄幅震盪擴大為寬幅。 2014年3月15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對美元的日內波動幅度從3月17日開始由原來的1%擴大至2%,這是繼2007年和2012年以後的第三次擴大日內波動幅度區間。此前的2007年5月,央行決定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
易價波動幅度由0.3%擴大至0.5%,在近5年後的2012年4月,央行再次將波動幅度擴大到1%。2014年3月17日之後,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波動幅度增加,3月17日當日人民幣貶值0.45%,3月30日繼續貶值0.5%,而後3月24日人民幣升值0.58%,創2011年10月10日以來的單日最大升幅,而後匯率繼續保持下滑趨勢。人民幣匯率由窄幅震盪擴大為寬幅,市場作用下的雙向波動趨勢明顯,並將成為常態。
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經濟雖然在第一季度表現較為疲軟,但總體財政金融風險可控,外匯儲備充裕,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並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央行對於當前的人民幣走弱樂見其成,結束單邊上漲行情,實現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是人民幣已經接近均衡匯率水平的正常體現,可以減少央行為干預人民幣過快升值造成的被動貨幣投放,為貨幣政策帶來更大的獨立和自由。長期而言,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人民幣匯率仍然處於升值通道。
❺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主要有哪些影響 和訊網
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避開中等收入陷阱,不光要生產勞動搞實業發展,還要防範發展成果被剪羊毛割韭菜。上世紀末的東南亞經濟金融危機以及拉美國家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都與因匯率波動而被西方國際資本洗劫盤剝有關。匯率波動對於開放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影響很直接很嚴重。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經濟實力落後,為了盡可能地規避匯率波動的影響,我們實行了外匯管制、匯率釘住美元的策略。我國有先見之明和自知之明,讓人民幣堅守家園但不搞人民幣國際化,將我國對外經濟主動地讓給外幣主要是美元來定價和交易結算。我國主動地付出了這個代價,但也成功地防範了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防範了西方國際資本通過匯率戰洗劫盤剝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事實證明這個代價是值得的。反觀東南亞國家由於過早地不自量力地放棄外匯管制推進本幣國際化而成為匯率波動的戰敗方被人洗劫盤剝。
當我國經濟發展到上規模上水平的時候,我國初步建立了獨立自主又能開放包融的具有完整鏈條的規模龐大的現代產業體系及其標准體系的時候,就是到2005年的時候,我國匯改的時機終於成熟了,朝著放開外匯管制、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逐步地穩健地改革了。我國的實力終於到了既有能力防範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同時又有能力讓人民幣走出去為我國對外經濟定價和交易結算的時候了,不必繼續付出讓美元給我國對外經濟定價和交易結算的代價了。用人民幣國際化來打破美元天花板對我國發展經濟的桎梏和寄生,來拓展和支撐我國發展經濟的新天地。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保持了長期緩慢升值短期對美元匯率穩定的狀態,保持了10年的這個狀態是有利於境外接受和持有人民幣的,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但是,由於人民幣美元匯率短期保持穩定,這就有利於促進中美經濟往來也有利於美元為此定價和交易結算,這也讓人民幣很難取代美元為此定價和交易結算。這10年中國對美國出現超巨額順差的輸血供養美國的現象,中國出現超巨額外儲美紙又只能購買美債的現象,這就有人民幣美元匯率短期保持穩定以方便經濟往來的功勞,這也避免了因人民幣升值而影響美元包攬中美經濟往來的定價和交易結算。所以,你可以說這是雙贏,你更可以說血供美國以及美元包攬中美經濟往來的定價和交易結算這是由於中國實力仍然不夠強大而必須繼續付出的代價。
當我國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的時候,也就是我國境內經濟轉型升級初現成效、境外經濟隨著「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布局而開始大力拓展的時候,石油人民幣敢於也急需誕生的時候,就是到了2015年8月的時候,我國再次匯改的時機終於又成熟了,朝著獨立自主地市場化地自由波動的方向改革了,人民幣不再與美元保持短期匯率穩定了,與美元脫鉤了,人民幣匯率走勢開始了長期緩慢升值短期波動不定變化莫測的獨立自由的新姿勢。由於中國及亞太地區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主要是由美元定價和交易結算的,人民幣與美元匯率變化莫測地波動不穩這就不利於中美、中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進而不利於亞太國家與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經濟往來,所以你能看到美國和亞太地區的股市和匯率乃至西歐國家的股市也都受到影響而下跌。這次導致的動靜真的很大呀,這次的人民幣國際化動作以及之前的石油人民幣動作對美元霸權那是致命地打擊呀,打擊了美元為東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的定價和交易結算,所以你也能看到必須由東風41東風5這些專門對付美國的大殺器的試射來為這次匯改開路呀。
那麼,為什麼中國股市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呢?因為中國是實體經濟,中國已成為資本和商品的主要輸出國,而且10年的人民幣國際化努力讓境外不缺人民幣了,讓境外對人民幣有一定的信心了,讓人民幣能夠為中國與其它國家的經濟往來定價和交易結算了。為什麼新姿勢以突然大跌開始呢?因為境外的人民幣老想著睡大覺也能保值增值賺錢,就是不想用來交易流通。大跌就是逼境外人民幣買中國東西,實現人民幣流通循環服務於國際經濟往來,排擠美元。為什麼中國不再在意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呢?因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和投資的總量已經夠高了不可能再高了;貿易順差也是空前出奇地超巨額,今年頭7個月的順差都達到了3000億美元了,還需要還能夠增加對西方國家出口嗎?中國總理都頭痛這么多外匯怎麼花出去了。這些也就是意味著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關系發展到頂到頭了,中國對外經濟發展必須另尋出路,開辟新天地。新天地就是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布局,與相關國家大力大規模發展經濟往來,人民幣為其定價和交易結算就是順其自然、再好不過的了。西方國家如果還需要保持與中國的經濟往來,那就要多用人民幣來規避匯率波動對經濟往來的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要想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想出這樣的辦法來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中多使用人民幣少使用美元。中國的買辦們是不希望用人民幣與西方乾爹們搞貿易搞投資的,但是為了規避匯率風險今後也得考慮多用人民幣了。真是個好辦法,而且是市場的辦法,用西方的市場辦法來打擊西方的貨幣霸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通過以上的三步走,就是貨幣戰爭的持久戰,就是先由戰略防禦再到戰略相持最後到戰略反攻的三步走,最終打破美元霸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規避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實現中國國際崛起,實現西風壓倒東風向東風壓倒西的歷史轉變,帶領人類走向嶄新未來。這也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在市場經濟的靈活運用。東南亞國家和拉美國家不懂得本幣國際化要搞持久戰要分三步走,或者沒有實力搞持久戰和控制好三步走步伐。當今的俄羅斯也應該吸取盧布國際化被慘痛打擊的現實教訓,借鑒人民幣持久戰三步走經驗,不能過早和不自量力地維持和推進盧布國際化,應該退回國內先搞戰略防禦。為了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布局,更加便利地與相關國家發展經濟往來,今後人民幣與相關國家貨幣的短期匯率應該做到盡可能地穩定起來,至少要比人民幣美元匯率穩定,與其的長期匯率可以緩慢地變化。這樣彼此之間的相對穩定的匯率就有利於促進各方使用人民幣定價和交易結算,從而促進各方之間的經濟往來;這也能夠讓各方團結起來、相互幫助、一致對付共同的對手——霸權的美元。美元霸權讓美國對外經濟往來不受匯率波動影響,無論美元怎麼升值貶值,美元定價和交易結算能讓美國境內外經濟不受匯率波動影響。但是,美元加息是提高資金使用成本的,是不利於美國經濟復甦的,美國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加息的。一旦中國和其它國家一起打破了美元霸權,這就逼迫美國不得不加息來維持美元地位了;否則美元要面臨崩潰危險,美國也就完了。所以大家一起採取辦法打破美元霸權,這就要了美國命了,讓它再也無法復甦了。這是美國的命門,這也是美國集中精力維持美元霸權而不是主動退縮來集中精力復甦國內實體經濟的原因。
俺還注意到了,有人說匯率大貶是為了促進出口,為了減緩外資流出。俺覺得匯率下跌客觀上的確有這個作用,但顯然這些不是這次匯改的主要目的。俺也注意到了,央行發言人意思說基本面決定人民幣長期還會升值的,央行只是讓匯率更加市場化,也會用市場的辦法通過交易商干預匯率過度波動的。所以俺覺得在央行的授意下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會加大而且會是變化莫測的,不可能一直單邊穩定地貶值的,除非央行和匯率市場上的中國邪路派和腐敗分子的力量仍舊強大囂張。
❻ 我國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歷史
我這有篇更全面完整的: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
一、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建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50~1952)。由於人民幣沒有規定含金量,因此,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率,最初不是按兩國貨幣的黃金平價來確定,而是以「物價對比法」作為基礎來計算的。也就是說,建國初期人民幣匯率制定的依據是物價水平,這是一種比較市場化的匯率安排。
建國初期,由於國民黨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物價節節上漲。如上海批發物價指數以1949年6月為100,到1950年3月則上漲至2242.93。由於國內物價上漲、國外物價趨跌的價格對比關系,根據前述政策要求,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匯價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舊人民幣,調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舊人民幣,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內,人民幣匯價下調49次。至於和其他外匯的匯價,則是根據它們對美元的匯價進行間接套算的結果。
從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隨著國內物價由上漲轉變為下降, 同時,由於美國對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大量搶購戰備物資,美國及其盟國接連宣布一系列對我「封鎖禁運」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必須降低外匯匯價,以利於推動本國進口。因此,根據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匯率政策的重點也由「推動出口」改變為「進出口兼顧」,並逐步調高人民幣匯價。1952年12月,人民幣匯價調高至1美元=26170元舊人民幣。
這一時期,我國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是美國,對外貿易主要由私營進出口商經營。人民幣匯率的及時調整,可以調節進出口貿易,保證出口的增長。
2.第二階段(1953~1972)。從1953年起,國內物價趨於全面穩定,對外貿易開始由國營公司統一經營,而且主要產品的價格也納入國家計劃。計劃經濟本身要求對人民幣的匯價採取基本穩定的政策,以利於企業內部的核算和各種計劃的編制和執行。同時,由於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的確立,各國之間的匯價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對穩定。再加上我國同西方工業國家的直接貿易關系和借貸關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貨幣匯率變動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在國內物價水平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我國進行建國以來的首次幣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開始發行新人民幣,新舊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自採用新人民幣後,1955年至197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是1美元摺合2.4618元新人民幣。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兌黃金官價宣布貶值7.89%,人民幣匯率相應上調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幣。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率政策採取了穩定的方針,即在原定的匯率基礎上,參照各國政府公布的匯率制定,逐漸同物價脫離。但這時國內外物價差距擴大,進口與出口的成本懸殊,於是外貿系統採取了進出口統負盈虧、實行以進口盈利彌補出口虧損的辦法,人民幣匯率對進出口的調節作用減弱。
3.第三階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為了避免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及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從1973年開始頻繁地調整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僅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調整了61次),而且在計算人民幣匯價時,採用了釘住加權的「一籃子」貨幣的辦法,所選用的「籃」中貨幣都是在我國對外貿易的計價貨幣中佔比重較大的外幣,並以這些貨幣加權平均匯價的變動情況,作為人民幣匯價相應調整的依據。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價政策的直接目標仍是維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針對美元危機不斷發生且匯率持續下浮的狀況,人民幣匯率變動較為頻繁,並呈逐漸升值之勢。1972年為1 美元=2.24元人民幣;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幣;1977年為1美元=1.755元人民幣。
自5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對外自我封閉,對內高度集權,直至80年代初,國家外匯基本上處於零儲備狀態,外貿進出口主要局限於社會主義國家,且大體收支平衡,國內物價水平也被指令性計劃所凍結,盡管人民幣匯率嚴重高估,但它並未帶來明顯的消極影響。
二、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79~1984)。1979年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部門一家經營改為多家經營。由於我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計劃規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價格偏低且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這就使人民幣匯價不能同時照顧到貿易和非貿易兩個方面。為了加強經濟核算並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從1981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即另外製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繼續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匯率制」或「匯率雙軌制」。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從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間, 我國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貿易外匯1美元=2.80元人民幣;官方牌價即非貿易外匯1美元=1.50元人民幣。前者主要適用於進出口貿易及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後者主要適用於非貿易外匯的兌換和結算,且仍沿用原來的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
隨著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國相應調低了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使之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已調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幣,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持平。
2.第二階段(1985~1990)。在人民幣雙重匯率制下,外貿企業政策性虧損,加重了財政補貼的負擔,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外國生產廠商對雙重匯率提出異議。1985年1月1日,我國又取消了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幣。
事實上,1986年隨著全國性外匯調劑業務的全面展開,又形成了統一的官方牌價與千差萬別的市場調劑匯價並存的新雙軌制。而且當時全國各地的外匯調劑市場,在每一時點上,市場匯率水平不盡相同。這種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制一直延續到1993年底。其間,外匯調劑市場的匯率形成機制,經歷了從開始試辦時的人為定價到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過程。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物價上漲速度加快,而西方國家控制通貨膨脹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有意識地運用匯率政策調節經濟與外貿,對人民幣匯率作了相應持續下調。1995年8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 日再次調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0日又調至1美元=3.20元人民幣。
從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幣放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做法,改為管理浮動。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幣匯率適應國際價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幣匯率再度大幅調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幣。1989年12月16日,人民幣匯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調,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幣調至當日的4.7221 元人民幣。1990年11月17日,人民幣匯率再次大幅下調,並由此前的4.7221調至當日的5.2221元人民幣。
從改革開放以後至1991年4月9日的十餘年間,人民幣匯率政策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別實施過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與公布牌價並存的雙重匯率體制,以及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體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按市場情況調整,且呈大幅貶值趨勢,這與同期人民幣對內實際價值大幅貶值以及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基本上相適應的;三是在人民幣官方匯率的調整機制上,做過多種有益的嘗試,如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小幅逐步調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調整的方式,這些為以後實施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奠定了基礎;四是市場匯率的機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場匯率的調節作用在我國顯得越來越大。
3.第三階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國開始對人民幣官方匯率實施有管理的浮動運行機制。國家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改變了以往階段性大幅度調整匯率的做法。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實行公布的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即外匯調劑價格)並存的多重匯率制度。
我國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幣官方匯率的有管理的浮動,其基本特點是,我國的外匯管理機關即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我國改革開放與發展的狀況,特別是對外經濟活動的要求,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動情況,對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調低,但仍趕不上水漲船高的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
4.第四階段(1994~2005)。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實行人民幣匯率並軌。1993年12月31日,官方匯率1美元兌換人民幣5.8元;調劑市場匯率為1美元兌換人民幣8.7元左右。從1994年1月1日起,將這兩種匯率合並,實行單一匯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定為1 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同時,取消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度,禁止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和流通,建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改革匯率形成機制。這次匯率並軌後,我國建立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趨穩,並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相繼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我國政府承諾:在2000年之前,將實現經常項目下人民幣可兌換。
事實上,1994年我國已開始實行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並已削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中的絕大多數限制,如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重匯率安排已完全廢除,而絕大多數經常項目交易的用匯和資金轉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後仍保留的經常帳戶下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1996年7月, 又消除了因私用匯的匯兌限制,擴大了供匯范圍,提高了供匯標准,超過標準的購匯在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核起初後即可購匯;1996年7月1日,我國將外商投資企業也全面納入全國統一的銀行結售匯體系,從而取消了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尚存的經常項目匯兌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將不再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14條第2款所規定的過渡性安排,並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 我國將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義務,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從此不再限制不以資本轉移為目的的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不再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和多重匯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郭樹清指出,根據中美1998年簽訂的有關協議,中國承諾將擴大人民幣彈性。因此,如果現在中國選擇釘住其它幣種或採取一攬子貨幣聯系匯率制度,不但會違背承諾,還是一種後退。增加匯率彈性是現實的選擇。中國現階段仍將以穩定匯率為主,同時用足每日3‰的匯率浮動區間,使市場逐漸適應匯率波動。今後將採取措施,提高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銀行間市場匯率浮動區間;調整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政策;進一步完善結匯制度。
三、人民幣匯率安排的新階段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5〕第 16 號文——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相關事宜公告。其主要內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2)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4)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5)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一次的人民幣匯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棄單盯美元,改盯一籃子貨幣,以建立調節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從此次人民幣短期升值來看,這將有利於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的巨大壓力,同時,釋放人民幣潛在的升值壓力,並能淡化人民幣兌美元的國際矛盾。從長遠戰略來看,人民幣匯率新機制的建立,將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匯率安排的市場化改革進程,最終為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實現可兌換創造漸近條件。
希望採納
❼ 我國匯率變動與股票價格變動之間的關系
駱玉鼎談匯率與股市
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以來,在長達10年的時間中,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僅從8.70上升至8.28。考慮到同期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差異,2003年以來,美日諸國政經要員在不同場合提出人民幣升值問題。
匯率受到國家之間經濟競爭力、國際收支情況、利率、通貨膨脹率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經濟學家並不能夠根據某個模型得出所謂 「正確」的匯率水平。鑒於匯率受政策變數影響非常之大,本文不打算就人民幣的升值前景作出判斷,僅考察一個「簡單」的問題:假如人民幣升值,對證券市場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有人斷言,若人民幣升值則中國股市必然大漲,邏輯是匯率升值預期誘使游資進入,市場資金充沛、利率下降,導致股市大漲,賺錢效應引發更多外資流入……如此循環直至泡沫破滅。從經驗上看,也可以舉出19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泡沫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受災國貨幣貶值伴隨股市崩盤作為例證,似乎匯率與股市之間存在同向關系。
仔細考察近20年來各國匯率與股市之間的關系,馬上會發現,情況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簡單。國際清算銀行兩位研究員(Bernard和 Galati,2000年)發現,1983年至2000年間,美、日、德三國匯率變動與股市變動之間僅存在非常微弱的相關性,其中美日兩國為正相關,而德國則為負相關。同時還發現,匯率波動性與股市波動性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美元匯率波動幅度每增加0.2%就會伴隨著美國股市波動增加1個百分點。換言之,貨幣升貶與股市漲跌之間沒有穩定的數量關系,但是幣值不穩定通常伴隨著股市不穩定。該研究還發現,各國匯率變動與股市走向之間的關系在各年度也並非保持相同方向,例如,1992年美元匯率走勢與美股之間呈顯著的反向關系,而1999年則為顯著的同向關系。相同的結論也出現在有關專家對東南亞主要市場的研究中。
何以目前很多市場人士會認為人民幣升值必然推動中國股市上漲呢?這裡面大概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在日本泡沫和亞洲金融風暴中,匯率與股市之間的同向變動關系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匯率與股市均取決於宏觀經濟表現,很容易把伴隨關系錯誤地當作因果關系;第三,經濟學家的實證研究結果尚有缺陷,如未能很好地研究股市對匯率變動的提前反應。
判斷人民幣匯率變動與中國股市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分清一組基本概念:升值與升值預期、升值的方式(一步到位、逐步到位)、匯率與外匯管理體制。
(來源:上海財經大學)
駱玉鼎談匯率與股市②:匯率變動影響股市
2005-06-13 17:44
匯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可以分為短期影響和中長期影響。
從短期看,主要是匯率變動預期導致投機性熱錢流動,影響股市資金供給和市場利率水平,從而對包括股票在內的資產價格產生同向作用。目前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2008年之前升至5:1,則進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僅此一項就能實現10.6%的年復利。
但由於我國實行嚴厲資本管制,國外資本要想大規模進入中國進行匯率投機並不容易,即便通過不合法渠道進來後也還有若干備選手段可以限制其活動 (比如提高交易費用、開征短期資本利得稅等)。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出現資產泡沫,本國人貢獻最大,正所謂日本地產是日本人炒高的、鬱金香泡沫是荷蘭人吹大的。對於當前的中國市場而言,僅僅是一個外資進入的概念就已經能吸引足夠多的內資把股市抬起來了。
有趣的是,當我們說匯率預期對股市產生短期效應的時候,這里的「短期」並不確切,其持續時間長短還取決於匯率變動的方式。如果不存在政府幹預,市場匯率調整通常會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相對穩定水平(甚至超調),此時有關匯率變動的想像空間完全消失,股市也隨即趨向穩定。在實行外匯管制且匯率錯誤定價程度較大的國家,政府可能出於穩定宏觀經濟的考慮,並不願意採用一步到位的方式重估幣值,反而會刺激市場不斷產生進一步的重估預期,導致股市在較長時間內大幅震盪。
匯率變動對股市的中長期影響可以從幾個層面展開分析。
從微觀層面看,匯率變動可能對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及財務數據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又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由於記賬貨幣的原因導致的賬面數據變動。比如說,若人民幣升值,則以美元表示的每股凈資產、每股利潤等均會上漲,從而改善財務數據狀況。第二種情況涉及上市公司的進出口成本變動。若人民幣升值,則以人民幣計算的進口成本會下降;出口品外幣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以本幣計算的收入也會減少(或者直接導致外國需求減少)。
研究發現,美國的銀行、保險、生物科技、半導體、投資品、消費周期性、製造業等上市公司股價走勢與美元匯率之間保持同向關系,而能源、石油、鋼鐵類上市公司股價走勢與美元匯率呈反向關系。其中道理也很簡單,前者是美國的優勢行業,而後者則為非優勢行業。
當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股市的任何影響最終都要通過股市的供求關系起作用,下一篇文章我們將專門談這個問題。
(來源:上海財經大學)
駱玉鼎談匯率與股市③匯率變動與股市資金供求
2005-06-13 17:47
人民幣升值預期對全部可用資金的影響可以從國內、國外兩方面分析。從國內居民和企業角度看,可能推遲進口消費品和投資品,或者預收貨款、推遲付款。這樣,在生產和投資領域會有一部分資金閑置出來,但是,目前並沒有恰當的模型估算匯率升值預期對該部分資金的影響。另外,從資產組合角度看,可能會出現將外幣資產轉換為本幣資產的趨勢,從而增加了本幣資金的供給。
經濟學家非常重視匯率重估預期對跨國資本流動的影響,一般而言,匯率升值預期會導致一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和金融項目」在短期內出現較大的貸方金額。道理很簡單,如果國外資金能夠在當地貨幣升值之前進入該國,不論是直接投資還是金融性投資,均能套取匯率差價。進入金融市場的外國資本當然會直接構成股市的可用資金,即便是以直接投資方式進入國內的外資,由於資金使用要根據工程進度逐步撥付,使用過程中的閑置部分也可能以各種方式介入本國金融市場。
2002年以來,我國採取了逐步開放資本市場的政策,實行了QFII制度,允許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境內發行的B股和在境外發行的H股、N股等外幣股票及外幣債券,只允許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人民幣標價的股票和債券;根據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允許組建中外合資的證券經營公司,但只可以從事A股承銷,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設立基金。截至2003年底,國家外匯管理局已批准10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總計17億美元的投資額度。還必須看到,除了合法進入中國的投資性資金外,還有相當部分外資通過各種渠道滲透進了我們的金融市場,若人民幣升值預期繼續存在,該部分資金量還會增長。
在存在本幣重估預期的前提下,國內外合法資金究竟會不會實際投入股市,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至關重要。就資產大類而言,本幣升值會導致所有以本幣標價的可交易資產(如固定收益證券、不動產)出現同等的賬面價值上漲,這些資金並不見得都要去買股票。從理論上說,投資決策取決於投資者對風險------ 收益置換關系的評價,股票價格等於上市公司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我們尚無法確認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方向,但有一點可以斷定,本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可用資金供給增加傾向於降低市場整體利率水平,在投資者風險補償要求不變的情況下,會導致上市公司現金流價值上升,僅就這一點而論,股價可能出現上漲趨勢。
(來源:上海財經大學)
駱玉鼎談匯率與股市④匯率變動與投資策略
2005-06-13 17:47
匯率變動環境下的證券投資策略要考慮匯率變動引起各資產大類、子類及單項投資收益的變化以及相應的風險。
考慮匯率變化因素的投資策略首先要重新規劃投資目標期限,通常要根據投資資金的可用期限,結合匯率可能發生變動的時期長短確定投資期。預計人民幣匯率調整以及匯率決定機制的變革可能仍需要3-5年的時間。投資者應該在這個時間范圍內決定適當的投資目標期。
本幣匯率重估會引起大部分以外幣計價的國內權益性資產價格出現上漲。比如說,B股股票,如果人民幣匯率上漲10%,則B股股票每股賬面價值、每股利潤均會上漲10%。如果股價維持不變,則按基本分析指標看,股價就低估了。
如果說B股價格變動是因為記賬單位變動的貢獻,則A股、本幣債券的價格變化則是由套利資金驅動的。從QFII的角度看,如果在人民幣匯率重估之前將外幣資金轉換為人民幣資產,即便該資產的人民幣價格不變,也能憑空賺取一筆匯兌收益。即便真正進入國內股市的外資數量不大,國內增量資金也能將這類資產價格抬高。但是必須注意,人民幣匯率重估引起的B股價格上漲並不會導致市盈率等指標惡化,但A股價格上漲則會導致較高的市盈率。從國際經驗看,本幣匯率重估與本幣資產價格上漲之間通常並不存在中長期的正相關關系,投資者對此必須有充分的認識。
對於本幣債券投資,在本幣漸進性小幅升值過程中,如果現行結售匯制度不發生較大變動,國外資金的流入會引發人民幣供給增加,短期看可能對市場利率造成向下的壓力,導致固定收益證券價格上漲。但同時,在過多的貨幣供給的作用下,可能造成一定的通貨膨脹壓力,或者中央銀行採取「消毒措施」,拋出持有的債券吸納基礎貨幣,兩者均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由於政策措施的實施時機以及幅度均為不可預測的變數,債券投資風險會增大。
匯率漸進升值過程中的被動型投資策略,通常選擇證券投資基金、固定收益證券(含可轉換債券)、建構指數組合,力求獲取與市場相同的收益率。
半積極型策略可以在指數優化的基礎上選擇增持因本幣升值而受益的本國優勢行業或企業。
積極型投資策略不僅在單項資產權重配置上顯著區別於市場基準指數構造,還可以在投資政策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回購、拆借等手段融入資金,提高資產組合的杠桿比率,以期獲得最大程度的超額收益。
(來源:上海財經大學)
❽ 中國匯率變化
針對中國這么一個封閉的市場(之前人民幣在境外不能交易,因為境外沒有人民幣,目前雖然離岸人民幣兌換市場已逐步發展起來,但目前對國內人民幣匯率的定價沒有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暫時不考慮境外人民幣市場對境內市場的影響,即假設境內仍是個封閉的市場),國際收支出現順差,代表外幣資金(美元)凈流入,凈流入部分的大部分會在境內變成外幣資金的凈賣出,如果凈賣出部門需要讓市場進行消化,則美元要下跌人民幣要升值;反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一般來說美元會升值,人民幣會貶值。所以你的說法的對的。
但對於美元,歐元這種貨幣在全球自由流通的貨幣,國際收支順差和逆差對匯率的影響作用會小很多。
❾ 2008年至今我國外匯匯率的變動趨勢,並分析這種變化對外貿有什麼影響
2008年至今的外匯匯率變動可以去下個期貨軟體,上面有圖很直觀,至於對外貿的影響,這是個極其復雜的事情,你需要找很多專業的書籍或論文來看,通常來說匯率貶值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
❿ 近年來我國人民幣匯率波動有哪些特點
特點如下:
1: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先貶後升的雙向波動態勢;
2:人民幣即期匯率多次觸及跌停,人民幣有一定的貶值壓力:
3:人民幣有效匯率持續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