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原理的過程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回個力(動力答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杠桿原理的表達為: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公元前287-前212)在他的著作《板的平衡》中,第一個提出了關於作用在支點兩邊等距的等重物體是處於平衡狀態的公理。之後,他又致力於建立一條原理,即「在杠桿上的不同重物,僅當它們的重量與它們的懸掛點到支點的長度成反比時,才能處於平衡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杠桿原理。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可靠的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杠桿原理被應用到方方面面的機械中,是簡單機械的基本原理。常見的滑輪、杠桿、輪軸都是利用的都是這一原理。阿基米德所創立的杠桿原理和力學理論,也奠定了他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先行者的角色。作為一名自然哲學家,阿基米德是力學這門學科的真正創始人。
『貳』 阿基米德的杠桿原理
一,杠桿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
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二、內容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下或者勻速轉動的狀態下。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
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2)A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擴展閱讀
運用:
1、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動力臂 > 阻力臂);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
2、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3、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4、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叄』 發現杠桿原理的是希臘的阿基米德。
是啊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
『肆』 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原理後非常激動地說
解:地球的重力是阻力
G=mg=6.0×1024kg×10N/kg=6.0×1025N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
F×L1=G×L2
600N×L1=6.0×1025N×L2
則:
L1
L2
=
6.0×1025N
600N
=
1×1023
1
動力臂是阻力臂的1×1023倍
又因為:
L1
L2
=
S1
S2
S2=1cm=0.01m
所以:S1=
L1
L2
×S2= 1×1023 ×0.01m=1×1021m
因為:1光年=3×108m/s×(365×12×30×24×3600s)=3.4×1018m
『伍』 發現杠桿原理的科學家是() A. 牛頓 B. 帕斯卡 C. 阿基米德 D. 亞里士多德
A、牛頓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力學的三大定律,為力學奠定了基礎,故A錯誤;
B、帕斯卡發現了帕斯卡原理,在液體壓強的研究中做出了貢獻,故B錯誤;
C、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的原理,故C正確;
D、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傑出的哲學家、科學家,曾提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故D錯誤.
故選C.
『陸』 阿基米德杠桿原理是怎樣發現的
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law)是物理學中力學的一條基本原理。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於被該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Any object placed in a fluid displacesits weight;an immersed object displaces its volume.」)。其公式可記為F浮=G排=ρ液·g·V排液。
『柒』 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原理是怎樣的
杠桿原理亦稱「杠抄桿平衡條件襲」。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杠桿原理的表達為: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公元前287-前212)在他的著作《板的平衡》中,第一個提出了關於作用在支點兩邊等距的等重物體是處於平衡狀態的公理。之後,他又致力於建立一條原理,即「在杠桿上的不同重物,僅當它們的重量與它們的懸掛點到支點的長度成反比時,才能處於平衡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杠桿原理。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可靠的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杠桿原理被應用到方方面面的機械中,是簡單機械的基本原理。常見的滑輪、杠桿、輪軸都是利用的都是這一原理。阿基米德所創立的杠桿原理和力學理論,也奠定了他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先行者的角色。作為一名自然哲學家,阿基米德是力學這門學科的真正創始人。
『捌』 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定律和什麼定律
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定理和浮力定理。浮力原理簡述:物體在液體中所版獲得的浮力,等於權它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即:F=G(式中F為物體所受浮力,G為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杠桿原理: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人物其他成就:
阿基米德對於機械的研究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城求學時期,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轉而把水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
阿基米德發展了天文學測量用的十字測角器,並製成了一架測算太陽對向地球角度的儀器。阿基米德還曾經運用水力製作一座天象儀,球面上有日、月、星辰、五大行星。根據記載,這個天象儀不但運行精確,連何時會發生月蝕、日蝕都能加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