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安杠杠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西安杠杠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是2016-03-23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紡西街238號半坡國際藝術區藝術家基地16號。
西安杠杠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131MA6TXQ662R,企業法人謝宛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西安杠杠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組織、策劃(不含演出);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青少年研學旅行活動組織、策劃;青少年社會實踐方案設計、策劃;教育信息咨詢(不含培訓);企業管理咨詢;市場調研;會議服務;傢具及工藝禮品設計、製作及銷售;廣告的設計、製作、代理、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計算機軟硬體及網路設備的研發;計算機網路設備的安裝與維護。(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陝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502348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362家。
西安杠杠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西安杠杠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Ⅱ 深圳杠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深圳杠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8-06-28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新高路旺棠大廈3樓E009。
深圳杠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MA5F718H0K,企業法人林嘉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深圳杠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深圳杠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有關杠桿原理的名言。
【名人】
馬克思
【名言】
報刊是促進人民的文化和智育發展的強大杠桿
好像不是有關杠桿原理的名言
但好像除了阿基米德的沒有別的有關杠桿原理的名言了
Ⅳ 重慶杠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重慶杠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2018-01-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重慶市銅梁區侶俸鎮保鄉村4社。
重慶杠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00224MA5YQBNA7X,企業法人張燕,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重慶杠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廣告發布;廣告設計製作(不含印刷品廣告);網路開發建設;文字編輯服務;工藝美術品(不含象牙及其製品)銷售;承辦經批準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重慶杠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什麼是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嚴格的科學根據。(阿基米德是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許多問題在阿基米德的思考下都解決了)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桿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Ⅵ 學生為什麼要了解桿秤的文化歷史
自古以來,桿秤就是我國度量衡「三大件(尺斗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衡重的基本量具。雖然它即將退出歷史舞台,但其誕生,凝聚了炎黃子孫的智慧和血汗,反映了文明古國商貿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千百年來,桿秤在繁榮祖國經濟和科技方面,功效卓著,作用獨特,使用價值極高,群眾基礎廣泛。然而,對這個伴隨中華民族世代相處的量具的「身世」,我國學術界長期聚訟未絕,眾說紛紜。
歸納起來,主要有兩方面的意見。一種認為我國商品經濟歷史悠久,古代文明發達,杠桿原理問世早於歐洲,名列世界之首,有較早衡權器實物出土,又有豐富的文獻記載,桿秤創始應在春秋戰國,距今已有兩三千年歷史。另一種看法認為:我國桿秤的產生,是在春秋戰國不等臂秤的基礎上,經過逐步演變,直到秦漢乃至魏晉南北朝才出現的,距今約1000多年。
從目前情況看,持後一種觀點的人為多,但說法也不同,主要是:一曰「秦初說」。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編中認為:「秦始皇按秦國制度統一全國度量衡。公元前221 年,頒布統一度量衡詔書,凡製造度量衡器,都得刻上這個四十字的詔書。」並說:「隋時掘得秦始皇時秤權,有丞相隗狀、王綰二人列名,想見度量衡器由官府遵照詔書負責監制,不許民間私造。」上面提到的「四十字詔書」,即人們熟悉的「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文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所謂「秦始皇時秤權」,實指始皇初年的秤錘,說明秦初即有桿秤。
二曰「西漢說」。吳承洛在《中國度量衡史》中說:「漢代之衡器,即今之桿秤。「並說:」漢代之衡器已設有準,稱俗作秤。「他還說:」《史記》有『大禹身為度,稱以出』,不過古者以『秤』為衡法之名,而稱、秤相通,通以稱或秤為衡器之名,漢以後始著。始諸葛亮曰:「我心如秤,不能為人低昂。『」吳氏在《度量衡器名歷史表解》中,明確提出衡器被叫作「秤」起源於漢。再就是1934年(民國廿三年)商務印書館發行的《中國度量衡》(林光澄等編著)一書也多次出現「漢秤」說法,認為桿秤源於西漢。
三日「東漢說」,其說有二:一是邱隆在《中國古代衡重計量》中認為:「史書上關於桿秤的記載有:」東漢孟業,身重千斤,帝疑其重,乃以大秤懸棟間。『「又說:」三國時吳人韋昭《國語》注曰:「衡,秤上衡。衡有斤兩之數。』」《隋書。律歷志》載:「後魏景明(500 —503 年)中,大樂令公孫崇依《漢書。律歷志》先修秤尺,及見此權(指新莽石權),以新秤稱之,重一百二十斤,新秤與權,合若符契。『」並得出「東漢已有桿秤」
的結論。二是丘光明雖也認為桿秤是東漢產物,但結論源於對92枚秦漢及新莽權的分析研究,根據秦(西漢)權和東漢權不同的特點,認為秦和西漢權「多作天平上的砝碼用」,而東漢權「明顯是秤砣」。並提出「東漢時己普遍使用桿秤的結論應該是可信」(《我國古代權衡器簡論》,見《文物》1984年第10期)的看法。
四曰「魏晉說」。劉東瑞同志認為:戰國的「不等臂秤經過逐步革新,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五六世紀)出現了今天所見的提系桿秤」。劉還說「現在發現的有北魏和北齊時的鐵秤砣和銅秤砣。說明桿秤至晚在公元6 世紀已在我國廣泛使用」。(《談戰國時期的不等臂秤「王」銅衡》,見《文物》1979年第4 期)王雲與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說:「從春秋戰國開始,天平逐步向桿秤過渡,到三國時,天平中間的提紐從衡桿中間移到一端,並刻有斤兩之數於衡桿上,出現了提系桿秤。」並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桿秤已經通行,並且廣為應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度量衡》。見《計量工作通訊》1980年第2 期)
與上述看法相反,有人提出我國桿秤創始年代更早,應在春秋戰國。持此看法的材料極少見著報端,但可知觀點有如下根據:其一,認為「鼻紐權便於懸掛使用,形似今天的秤砣」,因此主張已出土的春秋戰國銅鼻紐權(亦應包括秦漢出土的)是「桿秤上的秤砣(錘)」,不是「天平上的砝碼」。
其二,「考古發掘中鼻紐權多單獨出土,不像銅環權那樣成組成套。」其三,「《墨子。經說下》有『權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之句,認為講的就是桿秤,權就是秤砣」。其四,春秋戰國桔橰、桿秤的廣泛使用,恰好是《墨經》上述重要論斷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正因為此,錢臨照遠在40年代初就明確指出:「本條述及天平與秤可無疑義。」其五,有人提出生於春秋末、戰國初的莊子,面對當時度量衡嚴重紊亂的現狀,發出「剖斗折衡,而民不爭」的激言,證明春秋戰國桿秤使用已相當普遍。否則,莊子所言「折衡」的話就無法解說。
由此看來,人們早就圍繞我國桿秤創始年代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且愈來愈深入。就時空范圍講,產生桿秤時間從公元前五六世紀的春秋戰國,一直延伸到公元五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歷時千年之差。毋庸置疑,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指引下,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桿秤創始年代之謎終將被徹底揭開。
Ⅶ 杠桿原理的人體杠桿
幾乎每一台機器中都少不了杠桿,就是在人體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杠桿在起作用。拿起一件東西,彎一下腰,甚至翹一下腳尖都是人體的杠桿在起作用,了解了人體的杠桿不僅可以增長物理知識,還能學會許多生理知識。
其中,大部分為費力杠桿,也有小部分是等臂和省力杠桿。
點一下頭或抬一下頭是靠杠桿的作用,杠桿的支點在脊柱之頂,支點前後各有肌肉,頭顱的重量是阻力。支點前後的肌肉配合起來,有的收縮有的拉長配合起來形成低頭仰頭,從圖里可以看出來低頭比仰頭要省力。
當曲肘把重物舉起來的時候,手臂也是一個杠桿。肘關節是支點,支點左右都有肌肉。這是一種費力杠桿,舉起一份的重量,肌肉要花費6倍以上的力氣,雖然費力,但是可以省一定距離。
當你把腳尖翹起來的時候,是腳跟後面的肌肉在起作用,腳尖是支點,體重落在兩者之間。這是一個省力杠桿,肌肉的拉力比體重要小。而且腳越長越省力。
如果你彎一下腰,肌肉就要付出接近1200牛頓的拉力。這是 由於在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間形成的杠桿也是一個費力杠桿。所以在彎腰提起立物時,正確的姿式是盡量使重物離身體近一 些。以避免肌肉被拉傷。
Ⅷ (世界歷史)什麼是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桿
科學技術革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桿
科學技術特別是科學技術革命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馬克思對科學技術的偉大歷史作用作過精闢而形象的概括,認為科學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特別是極大地促進了歐洲近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把火葯、指南針和印刷術稱為預告資本主義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封建社會的貴族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幫助資產階級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印刷術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近代分工、蒸汽機和機器的應用,成為「18世紀中葉起工業用來搖撼舊世界基礎的三個偉大的杠桿」。
近代以來,曾經發生過四次科學技術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發生在18世紀70年代,它以蒸汽機的發明為主要標志,推動了西歐國家相繼完成了第一次產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迅速過渡到機器大工業,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質基礎。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以電力的發明為標志。電力取代蒸汽機成為新的動力,使社會生產力又一次得到迅猛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它以原子能的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為主要標志。第四次科學技術革命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它以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現為標志,推動了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形態向信息社會或知識經濟形態的過渡。
每一次科學技術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和社會的巨大進步。
首先,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其一,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科技發展使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提高,使勞動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變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比例,使勞動力結構向著智能化趨勢發展。其二,改變了人們的勞動形式。微電子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智能機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腦力勞動,使人們的勞動方式正在經歷著由機械自動化走向智能自動化、由局部自動化走向大系統管理和控制自動化的根本性變革。其三,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革。新的技術革命在推動傳統產業現代化的同時,使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日益提高。產業結構的變化又導致就業結構的變化。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比例迅速增高,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比例日益增長。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規模的擴大,進而推動生產的分工和協作的廣泛發展,並使生產社會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最終必然會導致生產關系的變革。
其次,對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科技革命把我們帶入了信息時代。伴隨科技迅速發展而來的是「知識爆炸」,要求人們不斷更新和充實知識,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學習已日益成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處理、儲存和傳遞信息的手段,給學習、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等手段,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人們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增多,為人們全面自由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使人們能更多地從事科學、藝術、文化、教育等事業的創造性活動。
最後,促進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引起思維變化的最切近的基礎是實踐。科技革命首先通過改變社會環境來促使思維方式的發展,如擴大了人們的交往,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現代科技革命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影響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工具,引起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在現代科技革命條件下,人們具有了新的知識理論結構和社會組織結構,能夠運用新的理論工具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現象、新領域、新課題。
總之,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能在科學技術上不斷進取,就可能實現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事實表明,我國制定並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鼓勵自主創新,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是正確的戰略決策。
Ⅸ 總杠桿系數為多少
總杠桿系數:來是指公司財源務杠桿系數和經營杠桿系數的乘積,是衡量公司每股獲利能力的尺度。
由 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 [ EBIT- I - D/(1-r)] = 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優先股股息/(1-所得稅率)]
經營杠桿系數DOL=(EBIT+F)/EBIT = (息稅前利潤+總固定成本)/息稅前利潤
則 總杠桿系數DTL = DFL* DOL =(EBIT+F)/[ EBIT-I- D/(1-r)]
= (息稅前利潤+總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利息-優先股股息/(1-所得稅率)]
其中 息稅前利潤EBIT = 銷售額S - 變動成本總額VC - 總固定成本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