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用匯率政策消除貿易赤字時,應該採取什麼配套的貨幣政策謝謝!求詳細,考研簡答題。
出口貿易總值小於進口貿易總值稱為貿易赤字。因此要解決貿易赤字,需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因此應降低匯率。
2. 如果在本國貨幣對內貶值的情況下,政府是如何通過貼現政策,使本幣匯率不變
(前提假設:資本市場完全開放)本國貨幣對內貶值,則匯率上升,導致市場內本幣供給增加(本幣不值錢,全世界的人民拋本幣購其他幣)。現政府要做的就是減少貨幣供給,以重新回到均衡點。政府進行反向操作,降低貼現率(貨幣政策)使貨幣供給減少。
不知道是否正確~因為我其實是用再貼現率分析的,貼現率應該是根據市場變動的。因為政府宏觀調控的是再貼現率~
3. 中國政府是希望人民幣匯率會貶值還是升值
個人認為,中國政府既不希望人民幣匯率貶值,也不希望升值,而是較平穩運行。
4. 對匯率的調整是中國解決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必要手段之一。
貧富分化
資源分配
對外貿易
匯率
利率與利率差
政府與企業
5. 政府重估可以降低匯率嗎
會的,拿中國為例子。中國將據自身需要進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會屈從於外部壓力。
升值壓力減少只能意味著作為政治問題的人民幣匯率博弈或暫平息,但作為市場問題的匯率壓力仍然存在,即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沒有人知道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應該是多少,但是全世界都認為人民幣該升值。事實上,釘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在去年出現較大的貶值,因為美元相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較多。但今年美元大幅逆轉,加上中國工資上調,尤其是PPI大幅增長,有效匯率實際是較大升值。
探索人民幣均衡匯率的前提是國內要素價格的合理,中國貨物的競爭力首先來自被控制的廉價的要素成本。所以,自2005年人民幣啟動升值之時,國內資源價格改革(包括資源稅)也如影隨形。在所有扭曲的要素價格中,貨幣和人工被低估得最多,但是,要素價格的糾正只徘徊在資源領域,而利率和工資始終保持較低水平,這些因素導致了成本性通脹、購買力下降及投資過多。
在國內要素價格理順之前,重估匯率水平是一個偽命題,但是,中國經濟「被高速增長」以及因要素扭曲造成的貿易順差,讓具有外部性的匯率承擔了責任。正確的做法是盡快理順包括人工、利率在內的要素價格,但是,危機後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資維持增長的做法,加大了貨幣供應並令利率降到更低,進一步扭曲了要素價格,導致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並削弱了消費。
現在,最糟糕的就是什麼都不做,因為遲遲不加息,會刺激更大的資產泡沫;而升值預期不打消,以至於即使剔除難以算計的熱錢,對國內的傷害已經足夠強大,因為他給予了國內資產投資者更多信心,並令中國利率政策追隨美聯儲防止利差擴大。當美聯儲零利率不變的時候,中國低利率政策繼續為資產投資提供強大的動力。實際上,推動資產泡沫的是國內資金而非熱錢。
擺在眼前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通過出乎意料的一次性升值打消國內外升值預期,資產市場魅惑人的故事就會結束,熱錢也將撤離,但沒有人支持這種冒險;要麼,提高利率打擊資產泡沫,但是,政府並不情願打擊已經遍地開花的地方投資,這使得加息也難以做到。 即使姿態性的開啟人民幣逐步升值進程,也是一個糟糕的選擇,這會刺激熱錢流入並幫助資產泡沫膨脹,為投機資本提供了撤離的機會,當升值預期發生逆轉,也就是泡沫破裂之時。
我們認為,中國應放棄追求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以提高利率抑制當前的投資過熱、通脹壓力與資產泡沫,並致力於分配改革(人工)。這樣或許讓一些製造業、建築工人失業,但會提高服務業需求,尤其要及時解決房價過高問題,將會逐步提高國內消費。
美聯儲危機前的利率政策造成了中國產能泡沫,而危機後的政策則刺激了中國資產泡沫。如果中國不敢先於美國加息,而且時間足夠長將令中國累積巨大通脹與泡沫壓力,一旦美聯儲啟動加息進程,中國資產與產能泡沫會同時破裂。與以前中國缺乏資產泡沫的調控相比,這樣的結局風險更大,並可能引起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尤其是移民潮導致的資本外流。
6. 政府通過哪些手段來降低匯率,有人幫我詳細解釋一下嗎
理論上
美國一件商品價格是P1,中國價格是P2,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E有:P2/E=P1。要不然就存在套利機會。例如,以前人民幣便宜,美國人就把美元換成人民幣來購買商品,再運到美國賣,就可以獲利。那麼,中國買到美國的產品多了,美國國內產品就生產的少了,出於保護美國生產業的需要,美國會要求人民幣升值。
實際上
以前我們是緊盯美元的管制式匯率政策,外匯全在銀行。企業出口很方便,把所得貨款通過銀行換成人民幣拿進來就行了。可要把人民幣換成美元,就要審批,規定限額等等。那麼,自然我國外匯儲備就會很多了。
匯改後是一籃子貨幣的開放制度,有一定管制。首先,開放制度就是個人可以自由的買賣外匯,管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管制。其次,一籃子貨幣的意思是人民幣匯率不僅要看美元,還要看多種貨幣。為什麼要一籃子呢?個人認為是有泰國前車之鑒。如果僅僅盯著美元可能被國際炒家鑽空子,而一籃子貨幣就能防止這種可能。
現在人民幣升值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1、根據平價理論,中國人民幣匯率水平本來就有被低估的空間;2、由於人民幣有進一步升值預計,所以很多人將美元換成人民幣來套利;3、中國投資環境理想,政局穩定,因此國外投資多,促進升值。
總之,在開放的經濟中,匯率是「看不見的手」能動調節的結果。匯率波動表現了買賣方的博弈。人民幣升值短期可能會影響我國經濟水平,但我相信長期上升值肯定會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7. 政府用匯率政策消除外貿赤字,問用什麼配套的貨幣政策
外貿赤字,為逆差。減少逆差的方式在匯率政策上是降低本國貨幣幣值,減少進口,擴大出口。為了匹配匯率政策效果,應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本幣內在價值,體現在匯率上就是本幣貶值。【也可以從利率平價理論中得出:本國貨幣供給量增加,利率下降,導致資金外流,外幣需求增加,本幣需求下降,本幣貶值。】另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刺激經濟發展,企業加大產品生產,促進出口。但另一個角度,也可能會在刺激經濟之後出現為擴大生產而進口原材料,進而導致進口增加的情況,因此要注意刺激「原材料非進口型企業」和「出口型企業」的生產。
8. 中國政府近年來採取了哪些措施調節國際收支其效果如何
①05年我國採取匯率政策(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政府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積極發展外匯市場,放寬匯價管理,由此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國際間商品、勞務及資本的交流。不過,雖然浮動匯率制理論上能夠對國際收支不平衡起自動調節作用,但由於我國政府對匯率仍有一定管制,因此浮動匯率制並沒有消除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與此同時,逆差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真正實現匯率浮動。
②06年政府採取直接管制:包括貿易管制(充分利用降低出口退稅率、調整加工貿易政策,重點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穩定紡織等貿易摩擦較大的產品出口;重點支持出口產品升級)和外匯管制(深化外匯體制改革,有序拓寬資金流出渠道,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嚴格外匯資金流入和結匯管理,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我國政府通過直接管制,較有效地處理了與日本、歐盟等貿易摩擦。
③07年我國政府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土地政策等政策措施,形成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合力,努力「調投資、促消費、減順差」。07年上半年貿易順差下降與宏觀調控方向一致。但07年下半年我國遭遇輸入性通貨膨脹,受原油、糧食漲價、人民幣升值及為防止國內經濟過熱而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我國出口企業面臨貸款難、出口難的困境,為此國家結構性上調出口退稅率,幫助出口企業度過難關。
④08年政府採取擴張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由於受到美國次貸危機進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出口明顯萎縮,政府採取雙松的支出變更政策(下調利率、降低稅收等),保增長。目前我國的貿易順差敞口因金融危機已開始縮小,國內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我國正通過各種措施促進國內消費和投資,將部分出口產品轉為內銷,以此一定程度上改善因國際貿易惡化帶來的不良反應。
9. 國家怎樣通過匯率變動抑制通貨膨脹
調整匯率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的宏觀經濟手段。國家通過提高匯率來減少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具體表現為:居民購買力下降,就會將錢進行儲蓄;其次,匯率高了大企業和大公司就會減少貸款,而生產比以前跟少的產品,抑制供大於求;最後,國家可以匯率來實施宏觀調控。
10. 紙幣流通條件下,政府宣布減少稅收會使得本國貨幣匯率下降嗎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一)國際收支
一國的國際收支可反映該國對外匯的供求關系。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反映該國對外匯的需求量大於供給量,這會在外匯市場上引起外匯匯率上升,即本幣匯率下降。反之,一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外匯匯率下降和本幣匯率上升。國際收支包括貿易收支、服務收支和資本流動等若干項目。
(二)通貨膨脹
根據購買力平價,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
第一,若一國通貨膨脹率高於他國,該國出口競爭力減弱,而外國商品在該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強;這會引起該國貿易收支逆差,造成外匯供求缺口,從而導致本幣匯率下降。
第二,通貨膨脹會使一國實際利率下降,推動資本外逃,引起資本項目逆差和本幣匯率下降。
第三,由於通貨膨脹是一個持續的物價上漲過程,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會演變成本幣匯率下降預期。在這種預期心理下,為了避免本幣貶值可能帶來的損失,人們會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本幣搶購外匯。而這種投機行為會引起本幣匯率的進一步下降。
(三)利率
從短期來看,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極為顯著的。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第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利率上升會吸引資本流入,在外匯市場上形成對該國貨幣的需求,推動高利率貨幣的匯率上升。當代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大量國際游資,它們對利率的變動極為敏感,所以從短期來看,誘發國際資本流動是利率影響匯率的主要途徑。
第二,利率上升意味著信用緊縮,這會抑制該國的通貨膨脹,在一定時期可以通過刺激出口和約束進口推動該國貨幣匯率上升。
第三,利率上升會抑制該國總需求,特別是嚴重依賴於貸款的那一部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這會進一步限制進口並從而有助於該國貨幣匯率上升。
(四)經濟增長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國內需求增加帶動的經濟增長會引起進口增加。如果其他國家經濟增長較慢,則該國出口增加也較慢。這容易造成該國的貿易收支逆差並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如果經濟增長是由該國勞動生產率提高所引起的,那麼在增長過程中生產成本會下降,產品價格下降且產品質量提高。盡管該國進口會相應增加,但是由於出口增加得更快,該國貨幣匯率往往會上升。
(五)政府的政策
政府的各項政策都會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匯率。
政府幹預匯率的直接形式是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改變外匯供求關系,從而影響外匯匯率或本幣匯率。政府採取匯率政策的目的一般是為了穩定本幣匯率,避免匯率波動加大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中的風險,抑制外匯投機行為;它也可能是為了使匯率有利於本國的經濟發展或有助於實現政府的某項戰略目標。政府匯率政策的效力不僅取決於該國外匯儲備的多少,而且取決於該國的宏觀經濟狀況。例如,若該國金融泡沫破滅,股票和房地產價格急劇下跌,便可能出現資本外逃,造成該國貨幣貶值壓力。一旦貶值壓力超過政府幹預能力,本幣匯率開始下降,便會進一步通過貶值預期誘發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使該國陷入惡性循環。
在中央銀行參與外匯市場交易不足以實現政府匯率政策目標時,政府往往藉助於外匯管制干預匯率。
政府其他各項經濟政策也會間接地影響匯率。
例如,
擴張性財政政策會刺激需求和經濟增長,通過增加進口帶來本幣對外貶值的壓力。緊縮性貨幣政策會通過抑制通貨膨脹和提高利率而刺激本國貨幣匯率上升。政府的貿易政策可以通過刺激出口和限制進口而帶動本幣對外升值。
(六)心理預期
人們對各種價格信號的心理預期都會影響匯率。若人們預期本幣匯率將會下降,便可能在外匯市場拋售本幣,並助長本幣的貶值壓力。若人們預期本國將會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會派生出本幣對外貶值預期。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心理預期是上述基本因素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的心理可能受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宣傳和報導、謠傳和迷信等等。一些事件一旦對人們的匯率預期產生普遍影響,它對當前的匯率便會產生重大作用。
(七)外匯投機
外匯投機指在匯率預期基礎上,以賺取匯率變動差額為目的並承擔外匯風險的外匯交易行為。
在當代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著規模龐大的國際游資。其中,一部分國際游資隸屬於國際壟斷資本集團。它們在外匯市場上,並非是單純的市場價格信號接受者,而往往充當價格制定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