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名稱: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㈡ 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時,首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台上,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把鉤碼掛在杠桿兩邊的(鐵絲環) 上,改變鉤碼的(個數)或掛在杠桿上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測出需要測出的物理量(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並把這些數值填入表內,比較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的大小,可以得出兩者是(相等)的。2,把彈簧測力計和(鉤碼)掛在(杠桿)的同一側施力,仍可使杠桿的水平位置上(平衡)。鉤碼的施力方向為(豎直向下的),彈簧測力計的施力方向為(豎直向上的),改變力作用的位置就等於改變了(力臂)。杠桿受到豎直向上的力與它對應的力臂的(乘積),與杠桿受到豎直向下的力與它對應的力臂的(乘積)是(相等)的。
㈢ 杠桿的平衡條件
靜止、勻速轉動、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F1L1=F2L2
㈣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小紅照圖示的方法做了幾次實驗,分析得出杠桿平衡條件為:動力×支點到動力
(1)在A點沿不同方向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現象是力的方向改變,力的大小也發生改變。 (2)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或填F 1 L 1 =F 2 L 2 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 |
㈤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小紅照圖的方法做了幾次實驗,分析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為:動力×支點到動力
(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重力的力臂恰好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如果改用不同於重力的方向的力拉,結果就改變了;
(2)經過實驗我們能夠得到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1)老師用彈簧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著A點,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
(2)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㈥ 杠桿的平衡條件原理
杠桿的平衡條件原理是根據兩根稈子的相互力量去支撐的,也是同樣也是提供了杠桿平衡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㈦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
實驗操作步驟
(1)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根據鉤碼的質量,分別算出左右兩端鉤碼受到的力F左、F右,若將左邊的力叫動力,則杠桿的動力F1=F左,阻力F2=F右.量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填入表格.
(4)改變鉤碼個數或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繼續實驗,再做兩次並分別將數據記下.
(5)分析實驗數據,可以發現,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㈧ 杠桿的平衡條件這章還有滑輪組著兩章我都沒弄懂,腫么辦啊作業也不會做,請出出招。。
多多看書,就會了。知識點都在書上
㈨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00;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