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計算匯率 買入價賣出價
外匯報價,採用雙向報價,報價者既報出基準貨幣的買入匯率,又報出基準貨專幣的屬賣出匯率。以A/B=1.1500/10為例,A為基準貨幣,B為報價幣。前者為報價方買入基準貨幣A匯率(買入一基準貨幣支付報價貨幣B的數量),後者為報價方賣出基準貨幣A的匯率(賣出一基準貨幣A收取1.1510報價貨幣B),買與賣的差價則作為報價方中介的收益。
『貳』 通常說的匯率是賣出價還是買入價還是中間價
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銀行的外匯牌價一般是4個,外匯現匯買入價格、外匯現匯賣出價格、外匯現鈔買入價格和外匯現鈔賣出價格,他們的價格相加並求平均數 ,就得到現匯中間價和現鈔中間價外匯;
拓展資料
1.匯率,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2.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3.2020年7月9日,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雙收復7.0關口,重回「6時代」。
4.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即期匯率是指於當前的匯率,而遠期匯率則指於當日報價及交易,但於未來特定日期支付的匯率)。
5.一國外匯行市的升降,對進出口貿易和經濟結構、生產布局等會產生影響。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
6.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0.1502(間接標價法),則這件商品在美國的價格就是15.02 美元。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降到0.1429,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用更少的美元可買此商品,這件商品在美國的價格就是14.29美元。所以該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會變低。商品的價格降低,競爭力變高,便宜好賣。反之,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0.1667,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後這件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6.67美元,此商品的美元價格變貴,買的就少了。
『叄』 什麼是買入價賣出價和中間價
銀行買入外幣現匯或者現鈔,客戶賣出外幣現匯或者現鈔的價格分別叫做現匯買入價和現鈔買入價;反之,銀行賣出外幣,客戶買入外幣的價格叫做賣出價,賣出價不分現匯和現鈔;中間價是銀行通過外管局的基準價制訂本行牌價的標准,一般是本行現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您辦理結售匯的時候直接參考買入價/賣出價就可以了。
『肆』 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兩者關系的特點
從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區分,匯率可分為買入匯率、賣出匯率和中間匯率。買入匯率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賣出匯率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之間的差額,成為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 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匯率小於賣出匯率,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匯率,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匯率。
拓展資料:
1、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買入、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的。你向銀行售匯時,對於銀行來說是買入,叫買入價;你向銀行換匯,銀行是賣出,叫賣出價;而計算外匯牌價時,取兩者的平均數,叫中間價。還有一個叫鈔買價(也叫鈔價),是你向銀行售外幣現金的價格。因為銀行買入外幣現金的成本周轉大於外匯,所以鈔買價遠低於匯買價。銀行除貸款賺錢外,還賺這賣出和買入外匯的差價。 買入價:銀行買入基準貨幣的報價。 賣出價:銀行賣出基準貨幣的報價。
2、買入匯率也叫買入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者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出口商,所以買入匯率又稱為出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摺合成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在間接標價法下剛好相反,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那個匯率為買入價。賣出匯率也叫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摺合成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是賣出價,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是賣出價。
3、外匯的靜態概念,又分為狹義的外匯概念和廣義的外匯概念。狹義的外匯指的是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它必須具備三個特點: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廣義的外匯指的是一國擁有的 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
『伍』 國際貿易中外幣的兌換買入價,賣出價怎麼區別
1、概念不同:簡而言之,銀行的賣出價是買入價,銀行的買入價是賣出價,具體說來:銀行的賣出價肯定是高過買入價的。
2、形式不同:去銀行買入外幣,銀行都會有相對應的賣出價,這個賣出價就是要接受的價格,銀行用外幣兌換本幣,則適用銀行的買入價。 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價就是銀行所獲得的收益!
3、匯率不同: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定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價代表銀行承擔風險的報酬,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陸』 匯率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區別
你用人民幣向銀行換美元,按賣出價
你用美元向銀行換人民幣,按買入價。用賬戶里的美元換人民幣,按現匯買入價;用美元紙幣換人民幣,按現鈔買入價
中間價是現匯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平均值
『柒』 外匯里買入價和賣出價怎麼理解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7)匯率中買入價和賣出價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捌』 銀行的匯率買入價和賣出價是什麼意思和我們換錢有什麼影響
簡而言之,銀行的賣出價是你的買入價,銀行的買入價是你的賣出價,具體說來:銀行的賣出價肯定是高過買入價的。
你去銀行買入外幣,銀行都會有相對應的賣出價,這個賣出價就是你要接受的價格,沒得商量的!~~~~~ 你去銀行用外幣兌換本幣,則適用銀行的買入價。 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價就是銀行所獲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