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杠桿總是受力物體嗎可不可能是施力物體
答:可能,當題目考慮它的重力時,它就有可能是施力物體。
❷ 杠桿里什麼叫支點、用力點、阻力點
杠桿性質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 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施力的點叫動力作用點)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點叫阻力作用點)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但是杠桿平衡並不是力的平衡。 注意:在分析杠桿平衡問題時,不能僅僅以力的大小來判斷,一定要從基本知識考慮,做到解決問題有根有據,切忌憑主觀感覺來解題。 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 定滑輪和動滑輪
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杠桿平衡的條件(文字表達式):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一根硬棒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酒瓶起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受力物體都是杠桿,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物體 力臂的關鍵性概念:1:垂直距離,千萬不能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 力臂三要素:大括弧(或用|→←|表示)、字母、垂直符號編輯本段平衡條件使用杠桿時,如果杠桿靜止不動或繞支點勻速轉動,那麼杠桿就處於平衡狀態。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2/F1=L1/L2 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假如動力臂為阻力臂的n倍,則動力大小為阻力的1/n"大頭沉"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 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例如:天平 許多情況下,杠桿是傾斜靜止的,這是因為杠桿受到幾個平衡力的作用。
❸ 怎麼找杠桿的動力和阻力
當杠桿轉動時,使杠桿轉動的力就是動力,(施力的點叫動力作用點);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就是阻力(施力的點叫阻力用力點)。
動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通常用L1表示。杠桿的阻力臂指的是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通常用L2表示。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受力物體都是杠桿,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物體。
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3)杠桿阻力的施力物體擴展閱讀
根據動力點、阻力點與支點的位置,杠桿的分類有:
1、支點在動力點和阻力點的中間,稱為第一類杠桿。既可能省力的,也可能費力的,主要由支點的位置決定,或者說由臂的長度決定。動力臂與阻力臂長度一致,所以這類杠桿是等臂杠桿。例:蹺蹺板、天平等。
2、阻力點在動力點和支點中間,稱為第二類杠桿。由於動力臂總是大於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桿。例:堅果夾子,門,釘書機,跳水板,扳手,開(啤酒)瓶器,(運水泥、磚的)手推車。
3、動力點在支點和阻力點之間,稱為第三類杠桿。特點是動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這類杠桿是費力杠桿,然而能夠節省距離。例:鑷子,手臂,魚竿,皮劃艇的槳,下顎,鍬、掃帚、球棍,理發剪刀等以一手為支點,一手為動力的器械。
❹ 如圖所示,當用掃帚掃地的時候,可把掃帚看作一根杠桿,阻力的施力物體是 ,受力物體是
阻力的施力物體是地面,受力物體是掃帚
❺ 擺動杠桿時,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嗎動力小於阻力為什麼還可以擺動呢
受力物體是杠桿,施力物體是手。
至於杠桿為什麼會擺動的問題,手施加力的方向是固定的一個方向的話,那麼,當杠桿越過平衡位置時,力的方向與作用點的速度方向一致,那麼杠桿能量增加,擺動更劇烈;相反,當力方向與作用點的速度方向相反,那麼桿能量減少,擺動減弱。力的方向不變,杠桿的速度一會與力一致一會與力相反,當然會擺動。與瞬時的動力和阻力的大小無關。
❻ 物理問題: 為什麼鑷子(杠桿)的阻力方向和動力方向一致 一物體施力,那麼物體會受這個力影響嗎
鑷子的支點是最後端的相交處,手向下施加的是動力,被夾物體向上施加的是阻力,方向不一致。
斜面是可以省力的簡單機械.它是一種簡單機械,但不是杠桿.
只是斜面和省力杠桿的效果相同都省力費距離
❼ 杠桿支點受力求解
情形設定:
一個堅固的三角形支點;一個物體重G,將要被撬起,作為阻力的來源,施力點在桿子的一端,一個沒有質量的桿子長度是L,人的施力點在桿子另一端,作為動力撬起物體,現在研究支點在桿子何處受到得壓力力最大和最小。
研究手段:
就是受力平衡
問題討論:
1.鑒於力有大小和方向,需要進行力(動力和阻力)的分解,把有效的力合成到支點上,得到支點所受的壓力。
2.支點受到的桿子的壓力就是它對桿子的支撐力,這個力方向大體朝上,隨著桿子的撬動,但是支撐力的方向一直垂直於桿子;另外支點處需要有摩擦力。
3.所以隨著桿子的撬動,支點處所受壓力會變化,無論支點在哪裡。
簡化模式:
保持桿子處於水平狀態的杠桿平衡狀態,物體的重力A(阻力)和手的壓力B(動力)的方向都是垂直桿子向下(桿子是水平的),支點對桿子的支撐力C(就是支點所受的壓力)的方向垂直桿子向上,所以無需力的分解和合成,那麼A+B=C.現在A是不變的,B隨著支點的不同(受杠桿平衡條件制約)而變化。由於是垂直方向,所以摩擦力不用考慮。
結論:
支點距離物體越近支點所受壓力越小(因為省力杠桿B小),
支點距離動力施力點越近支點所受壓力越大(因為費力杠桿B大),
當支點在桿子中間,因為A=B所以支點所受壓力是物體重力的兩倍(因為是等臂杠桿)。
備註:
在桿子不是水平的狀態下,受力分析也比較簡單,只是說起來比較繁瑣,省略。
❽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杠桿的支點一定在棒的某一端B.動力的受力物體是杠桿,阻力的施力物體是杠桿
A、杠桿的支點不一定在棒的某一端,還可能在別的物體上,故A錯誤;
B、動力的受力物體是杠桿,阻力的受力物體也是杠桿,故B錯誤;
C、動力臂是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故C正確;
D、阻力臂是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故D錯誤.
故選C.
❾ 杠桿上物體所受的力怎麼算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手施加力到杠桿動力增加,直到動力×動力臂≥ 阻力×阻力臂時。
石頭被撬起。
❿ 動力 阻力都是別的物體給杠桿施加的,力,即杠桿是什麼物體
杠桿是:受力物體
不明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