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0~80年代人民幣與美元匯率
5-6人民幣換1美元
⑵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⑶ 1980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是多少啊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
⑷ 最初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是怎麼出來的
二戰後期,有40多個國家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公園開了一個金融會議。會議的一項核心決議就是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解決的就是匯率問題。
該體系確定了固定匯率制度: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國庫每存在1盎司黃金,才可發行35美元貨幣),而其他成員國的匯率與美元掛鉤。
其他貨幣與美元的比率,在最初是由各國財長根據本國的經濟特點和發展水平而約定的。
19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隨著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疲軟而解體,固定匯率制度崩潰,西方發達國家轉而選擇了浮動匯率機制:匯率會根據雙方經濟狀況動態變化。當一國經濟較強時,匯率走高;而經濟遇到麻煩或停滯,則會主動貶值。
⑸ 80年代左右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啊
半個世紀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平均匯率)
年份 匯率(1美元合人民幣多少元)
1949 2.3
1950 2.75
1951 2.238
1952 2.617
1953 2.617
1954 2.617
1955 2.4618
1956 2.4618
1957 2.4618
1958 2.4618
1959 2.4618
1960 2.4618
1961 2.4618
1962 2.4618
1963 2.4618
1964 2.4618
1965 2.4618
1966 2.4618
1967 2.4618
1968 2.4618
1969 2.4618
1970 2.4618
1971 2.2673
1972 2.2401
1973 2.0202
1974 1.8397
1975 1.9663
1976 1.8803
1977 1.7300
1978 1.5771
1979 1.4962
1980 1.5303
1981 1.7051
1982 1.8926
1983 1.9757
1984 2.3270
1985 2.9367
1986 3.4528
1987 3.7221
1988 3.7221
1989 3.7659
1990 4.7838
1991 5.3227
1992 5.5149
1993 5.7619
1994 8.6187
1995 8.3507
1996 8.3142
1997 8.2898
1998 8.2791
1999 8.2796
2000 8.2784
2001 8.2770
2002 8.2770
2003 8.2774
半個世紀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經歷了穩定(五、六十年代)、升值(七十年代)、貶值(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穩定(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四個過程。今後的總趨勢必然是長期的升值。為了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為了世界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我認為,人民幣應當經歷長期緩慢升值的過程,以便給中國國內企業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人為壓制人民幣,使之不升值,或者任由人民幣自由升值、過分升值,都是不可取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應當真正浮動起來,應當受到有效管理。「浮動」,「管理」,應當兼顧,不可偏廢。
⑹ 1980年-1990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1980年1美元兌換1.4900 元人民幣
1981年1美元兌換1.7768 元人民幣
1982年1美元兌換1.9249 元人民幣
1983年1美元兌換1.9573 元人民幣
1984年1美元兌換2.2043 元人民幣
1985年1美元兌換2.9366 元人民幣
1986年1美元兌換3.4528 元人民幣
1987年1美元兌換3.7221 元人民幣
1988年1美元兌換3.7221 元人民幣
1989年1美元兌換3.7651 元人民幣
1990年1美元兌換4.7832 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於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因計算方法不同上表數據可能與其他來源的數據略有差異。
拓展資料:
半個世紀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經歷了穩定(五、六十年代)、升值(七十年代)、貶值(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穩定(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四個過程。
⑺ 80年代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否是對人民幣高估的結果
中國一直保持外匯管制,人民幣和美元的兌換直到今天都還不是完全自由兌換,所以不是什麼高估的問題。
80年代,中國剛剛開放,國內消費品奇缺,同時急需引進大量的生產線,而可出口產品很少,造成了實際上的外匯緊缺,所以政府願意以很高的代價獲得美元。
⑻ 1985年人民幣與美元匯率
1美元=6.3889人民幣
美元是美利堅合眾國、薩爾瓦多共和國、巴拿馬共和國、厄瓜多共和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吉里巴斯和帛琉的法定貨幣。流通中的美元鈔票都是1929年以來發行的鈔票。出現在1992年美國造幣法通過之後。目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的。自1913年以來,美國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並發行了聯邦儲備券。99%以上的流通鈔票是聯邦儲備券。
1、國會是美元發行的主管機關,聯邦儲備銀行負責具體的發行業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大陸國家和美國達成協議,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被廣泛用作儲備貨幣,並最終成為一種國際貨幣。
2、匯率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也可以看作一國貨幣對另一國貨幣的價值。具體來說,它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價格,或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3、匯率變動對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本幣貶值,即讓匯率上升,將起到促進出口和限制進口的作用;相反,外匯升值,即匯率下降,會起到限制出口和增加進口的作用。
4、匯率(又稱外匯匯率、外匯匯率或外匯市場)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也可以看作一國貨幣對另一國貨幣的價值。匯率也是各國實現其政治目標的一種金融手段。匯率會因各國的利率、通貨膨脹、國家政治、經濟等因素而發生變化。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的。外匯市場對不同類型的買賣雙方開放,進行廣泛而連續的貨幣交易。
5、一國外匯市場的波動會對進出口貿易、經濟結構和生產布局產生影響。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匯率下跌可以促進出口,抑制進口。
6、例如,如果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0.1502(間接定價法),那麼該商品在美國的價格是15.02美元。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下降到0.1429,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你可以少用美元買這個產品,這個產品在美國的價格將是14.29美元。因此,這款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會更低。商品價格較低,競爭力較高,價格便宜,易於銷售。相反,如果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上升到0.1667,也就是說,美元貶值,這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16.67美元,人民幣升值後,這種商品的美元價格變得更貴,所以你買少了。
⑼ 建國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歷史匯率
1:1,即使按今年的量,中國的經濟總量是美國四五倍了,人均也超過了。意味著中國實力在世界范圍內全盤碾壓。美國經濟優勢不復存在,也意味著不會有大量富豪和科技人才留在那裡,美國已不是現在強大的美國了,現在美國境內會陷入動盪和混亂,因為債務危機肯定是暴發了,隨著富人外流,所謂人均收入更是雪上加霜。美國國家陷於破產,中央控制力弱會導致地方分裂,雙方不妥協意味著戰爭和分裂。世界勢力的真空會造成短暫的混亂和革命。
國外混亂中國國內相對安全,海外華人政治地位顯著提高,國人購買力提升。國家會擴大進出口力度,培育良好的國內市場。也有更多財力開發西部國土,分配水資源治理沙漠。既拉近了到歐洲中東的距離也平衡了東西部發展,建立可靠的大糧倉。改善和亞洲各國的關系和交通,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和海外利益。中國周邊國家和非洲長期保持安全穩定發展,歐洲各國因自身革命陷入混亂,中東各國矛盾可能通過戰爭得到釋放。
對普通老百姓,手裡錢值錢了,不再有外國品牌歧視,各國都會優先重視中國市場。網路上沒有美分支持,噴子會少很多。出國游增加,但會避免歐洲北美和中東的戰火。出國直接用人民幣,不需要兌換,過關不需要給小費,有不滿隨時投訴,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有了國家做後盾,在哪裡都有尊嚴。
附:不可能突然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伴隨著gdp繼續增加,國力繼續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升值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在劇烈的匯率變動中企業因為持有貶值的貨幣或貨物帶來的損失。長期看人民幣和美元同價,人民幣有足夠強的購買力,意味著大量國外有價值的公司被收購,有價值的資源也被收購,頂級的科技人才為我所用。這意味著我們在全世界有更多企業和單位,提供更多的崗位。不能只想著中國生產的東西相對貴了賣不出去,國內的通貨膨脹。實際上全球一體化,產品價格很大程度上受成本影響,包括原材料,人工,物流,科技投入,規模等。除了人工物流基本上都是全球適用的統一價。並不是說只有通貨膨脹還會有通貨緊縮,產品降價也是可能的,參考近幾年鋼材波動和鋼材相關產品機械價格波動。
賺錢就要往外看,往家外,國外看,不要只守著一畝三分地,分家產,分國產,那是相對有限的,只會越來越窮。眼界放開了,財富就多了。
附圖中可以看到80年到94年的貶值周期中國佔美國gdp的比例是減少的,94年之後是升值周期,中國gdp佔比是顯著增加的。對比兩個時期,生活水平和國家實力,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