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凈額清算匯率風險論文

凈額清算匯率風險論文

發布時間:2022-03-26 11:26:45

匯率風險敞口的匯率風險敞口的計算

商業銀行的交易賬戶,即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幣計價、結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幣)市值,會隨著人民幣對主要外幣匯率的波動而變動。銀行交易賬戶匯率風險敞口主要指銀行在自營外匯買賣業務中的敞口頭寸,可以用外匯交易記錄表的方法進行分析。
外匯交易記錄表就其本身來說,只是交易的記錄,但它是分析銀行匯率風險敞口的有力工具。使用外匯交易記錄表及不斷地進行市值重估,就能及時分析銀行承擔的匯率風險,以便採取措施加以控制和避免。 銀行單個貨幣的凈敞口頭寸包括下列各項之和:
凈即期頭寸:即以某幣種標價的所有資產項目減所有負債項目,其中包括應收利息。
凈遠期頭寸:即以遠期外匯交易項下所有應收款項減所有應付款,其中包括未計入即期頭寸中的外匯期貨及外匯掉期的本金。肯定要求履行及可能是不可撤銷的擔保(及類似金融工具)。
尚未發生但已完全保值了的凈預期收入/費用。
按照不同國家特定的會計做法,表示外幣計價損益的其他科目。
所有外匯期權賬戶的等值凈額。 《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有兩種測算外幣資產組合頭寸的方法可以選擇:簡易法和內部模型法。由於內部模型法較為復雜,且只有符合嚴格條件的銀行才可採用,在此僅對簡易法進行說明:
根據簡易法,每種貨幣和黃金凈頭寸的名義金額(或凈現值)以即期匯率折算成報告貨幣後,按下列方法加總即得到外幣組合的凈敞口頭寸:
1.凈空頭寸之和或凈多頭寸之和,取較大者。
2.黃金的凈頭寸(多頭寸或空頭寸),不論符號正負。

⑵ 如何防範金融風險論文2000字

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
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對於組織者——校方,和答辯者——畢業論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簡單說是為了進一步審查論文,即進一步考查和驗證畢業論文作者對所著論文論述到的論題的認識程度和當場論證論題的能力;進一步考察畢業論文作者對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審查畢業論文是否學員自己獨立完成等情況。
第一,進一步考查和驗證畢業論文作者對所著論文的認識程度和當場論證論題的能力是高等學校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之一。一般說來,從學員所提交的論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個學員對自己所寫論文的認識程度和論證論題的能力。但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問題沒有充分展開細說,有的可能是限於全局結構不便展開,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開,有的可能是作者認為這個問題不重要或者以為沒有必要展開詳細說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說不清楚而故意迴避了的薄弱環節,有的還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沒有認識到的不足之處等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提問和答辯就可以進一步弄清作者是由於哪種情況而沒有展開深入分析的,從而了解學員對自己所寫的論文的認識程度、理解深度和當場論證論題的能力。
第二,進一步考察畢業論文作者對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是組織畢業論文答辯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二。通過論文,雖然也可以看出學員已掌握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但是,撰寫畢業論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學員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而是考查學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鍛煉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學員在寫作論文中所運用的知識有的已確實掌握,能融會貫通的運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並沒有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還有的可能是從別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過來,其基本涵義都沒搞清楚。在答辯會上,答辯小組成員把論文中有闡述不清楚、不祥細、不完備、不確切、不完善之處提出來,讓作者當場作出回答,從而就可以檢查出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深廣的知識基礎、創造性見解和充分扎實的理由。
第三,審查畢業論文是否學員獨立完成即檢驗畢業論文的真實性是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之三。撰寫畢業論文,要求學員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試、考查那樣,在老師嚴格監視下完成,而是在一個較長的時期(一般為一個學期)內完成,難免會有少數不自覺的學生會投機取巧,採取各種手段作弊。尤其是像電大、函大等開放性大學,學員面廣、量大、人多、組織鬆散、素質參差不齊,很難消除捉刀代筆、抄襲剽竊等不正之風的出現。指導教師固然要嚴格把關,可是在一個教師要指導多個學員的不同題目,不同范圍論文的情況下對作假舞弊,很難做到沒有疏漏。而答辯小組或答辯委員會有三名以上教師組成,鑒別論文真的能力就更強些,而且在答辯會上還可通過提問與答辯來暴露作弊者,從而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對於答辯者(畢業論文作者)來說,答辯的目的是通過,按時畢業,取得畢業證書。學員要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就必須了解上述學校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然後有針對性的作好准備,繼續對論文中的有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論文中提到的基本樹料搞准確,把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文章的基本觀點徹底弄懂弄通。
三、畢業論文成績評分方式
各個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導教師成績,檢查評閱成績,答辯小組成績3部分綜合而來.
1論文階段須提交材料
各個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務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論文,論文檔案袋,論文中期檢查表,匯報表,論文成績冊,指導教師工作手冊等
2答辯委員會
1)答辯工作在學院領導下,由答辯委員會主持進行
2)答辯委員會主要由專業課教師組成,可聘請部分基礎課教師或專業基礎課教師參加,答辯委員會的責任是主持答辯工作,統一評分標准和要求,對有爭議的成績進行裁決,並綜合指導教師,交叉評閱教師,答辯小組的成績及評語,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最終成績經主管院長審核後,由學院統一向學生公布
3)答辯委員會可下設若干答辯小組,答辯小組一般由3—5人(包括秘書1名)組成,組長應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

⑶ 翻譯成英文!!求翻譯論文標題 論企業出口貿易規避匯率風險方法研究——以某某公司為例

The research of exchange rate risk method -- to XXX company as an example to circumvent the export trade

⑷ 論文:匯率變動對浙江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其對策

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經濟的深遠影響及對策

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長期趨勢,總的對浙江經濟是有利的。央行7月21日宣布人民幣升值,標志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很可能意味著發展和改革的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一、人民幣升值的宏觀背景

1、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生產力增強的必然趨勢

改革開放至今,人民幣匯率經歷了由貶值到緩慢升值的倒U字型變化過程(見圖1)。從1994年開始,人民幣進入了長期緩慢升值階段。也就是在這一年前後,中國經濟出現了由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重大變化。從宏觀指標看,全社會物價指數開始下降;而從體制上看,非國有企業開始全面替代國有企業。人民幣由貶轉升表明,一方面是在長期貶值後,人民幣回歸到真實匯率,而在另一方面,則是生產力水平的持續上升支持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

生產力增強必然導致本幣走強。在制度變遷和技術進步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經濟迅猛發展。1978年至2004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4%,以人民幣為單位的名義GDP累計增長了21倍。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明顯快於美國。1990—2001年,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6.75倍,扣除價格因素則提高了3.58倍;美國提高了1.52倍,扣除價格因素則僅提高1.29倍。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成本下降,再加上中國企業積極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商品競爭力明顯增強,吸引了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於中國商品的極大需求,而這又引發了中國外匯順差的持續上升。

1994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金融資本項目順差一直呈增長態勢(見圖2),形成了一種雙順差狀況。2004年,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累計高達6368億美元。匯率是貨幣的價格,由外匯市場上本幣和外幣的供求關系來確定。如果外匯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超過人民幣的供給,人民幣就會面臨升值壓力,反之則面臨貶值壓力。我國經濟十多年持續增長、累積額高達6000多億美元的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形成了對人民幣的巨大需求。正是在這種需求的拉動下,人民幣升值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持續十多年的國際收支雙順差致使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截至今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額高達7110億美元,這雖然有國際炒家的因素,但誘因卻是國力增強所引發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巨額外匯儲備遠遠超過了基於正常需要的安全儲備,並由此而進一步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持有過量的外匯儲備會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同時也會造成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特別是持有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遠遠低於外商來華投資的收益率(差額約為10%),大量利潤被外國人賺走。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高人民幣幣值有利於克服資源配置的扭曲。

2、人民幣升值不會重蹈日本覆轍

一些人士喜歡引用日本的案例,來說明本幣升值的不良後果。更有人把此政治化,說壓本幣升值是美國人搞垮一國經濟的陰謀,其實這些都是缺乏說服力的。

應該說,日元升值並不是當前日本經濟頹勢的元兇。日元升值始於1971年8月26日,日本由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轉為浮動匯率制。當年12月8日,按照斯密森協定,日元從360日元兌換1美元,升值到308日元兌換1美元。在此之前,日本已經歷了自1955年至1970年,長達15年的經濟快速增長。然而這以後,即1970年至199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仍高達9.2%。從下圖可以直觀地看到,1970年以後,日元持續升值,而日本的年度GDP增長,卻相對穩定地保持8%左右,最高年份為21.8%,最低年份為4.1%。1990年以後,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經濟增長速度一直較低,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經濟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拿日本經濟來類比中國經濟,其實還忽略了中日經濟的兩個巨大差別。一是內需差別。中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看中的也是中國巨大的市場資源。因此人民幣升值後,即使出口受到一定影響,也可以通過開發國內市場來彌補總需求不足。日本是小國,內需有限,特別是日本政府長期採取保護國內農業、中小企業主利益的政策,進一步導致總體經濟缺乏較強競爭力。二是要素成本差別。日本是典型的資源小國,經濟快速增長導致其國內要素價格急劇上升,最典型的如職工平均現金收入快速增長。1970年,日本職工的月平均收入為7.6萬日元,1990年上升到37.0萬日元,上升了4.9倍,如果以美元計算,則上升了13.0倍[1],成本上升削弱了日本商品競爭力。雖然中國的自然礦產資源並不豐富,但勞動力價格將長期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3、人民幣升值為何如此艱難

2002年底以來,人民幣就已經面臨升值的顯性壓力,尤其是2004年10月央行加息後,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大。其實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人民幣面臨的也主要是升值壓力。從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到開始升值,歷時三年多,正反映了人民幣升值一個艱難的政策抉擇,這里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升值結果很難判斷。經濟運行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復雜過程,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預期,很難做出具體的量化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幣升值必將「牽一發而動全局」,萬一出現不可控局面,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因此人民幣匯率調整必須全面考慮,統籌協調,慎之又慎。尤其是現階段,國際游資大量入境豪賭人民幣升值,而國內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不成熟,金融機構抵禦抗風險能力較弱。在這樣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時機、幅度、方式等,更需謹慎選擇,稍有差錯,可能就會造成經濟的巨大波動。

其次是長期低估人民幣匯率所導致的路徑依賴。人民幣被低估,使得出口部門具有價格優勢,形成了出口企業低匯率的路徑依賴。很多出口企業依靠低價格獲取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靠「跑量」贏得大量外匯,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而人民幣升值幾乎可以肯定會給依靠低價競爭的出口企業帶來較大壓力,從而將打破利益分配格局,這就必然會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因此,人民幣升值必須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處理好多方面關系。

二、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有利有弊。從宏觀和長遠來看,如果宏觀經濟政策處理較好,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就當前而言,人民幣升值所帶的不利影響,大都是短期和局部的,不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全局。

1、出口額不會大幅度銳減。

首先,匯率調整的國際經驗證明「匯率升值必定打擊出口」的觀點沒有經驗依據。日本和德國都經歷過貨幣大幅度升值,但這兩個國家的出口不降反升(見圖4、圖5)。1971年「尼克松沖擊」後,日元對美元匯率從360:1上升到308:1。之後日元逐漸升值,到1984年上升到231日元兌1美元,而與此同時,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則呈上升態勢。以日元計算,1985年日本對美國出口總額為42.9萬億日元,比1970年增長6倍,平均每年增長12.7%。70年代是德國馬克升值最快的時期,雙邊匯率從1970年的3.68馬克兌換1美元,升值到1979年的1.73馬克兌換1美元,累計升值1.13倍,而在這期間德國外貿出口額則增長了1.5倍,且一直保持較大順差。

其次,浙江以工業製成品為主的出口結構決定了人民幣升值不會造成出口的急劇銳減。出口商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初級產品,另一類是工業製成品。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初級產品趨同率較高,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人民幣升值後,初級產品出口有可能受此影響而減少。但從浙江情況看,初級產品的出口比重逐年降低,2003僅占出口總額的5.1%,因此對貿易出口的整體影響不大。工業製成品的生產具有國際化特徵,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以及機器設備等,人民幣升值後,企業進口原材料、機器設備成本將會降低,給企業提供了一定的降價空間,緩解了人民升值所帶來的價格壓力。更重要的是,工業製成品的產品差異較大,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影響,主要是看與相關國家產品的比價關系。從我國產品近幾年大幅壓價競爭的情況看,我國低層次工業製成品與其它國家相比具有巨大的價格優勢,即使因人民幣升值而小幅提價,也不一定會高於別的國家和地區,從而不至於較大程度地影響我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再次,低廉的勞動成本使得出口企業可以承受一定的升值壓力。浙江是中國勞動密集產品生產的一個典範,由低工資所支撐的國際競爭力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低廉的勞動成本成為浙江商品在世界市場上具有明顯價格優勢的主要支撐。根據2002年《貿易與發展報告》的計算,在17個重要樣本國內,中國的單位勞動工資最低,美國工資是中國工資的50倍。勞動力成本的低廉並不會被出口價格的上漲而完全抵消。人民幣升值後,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勞動力成本依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出口企業可以採取降價策略來緩解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出口不會因人民幣升值而大幅減少。

最後,匯率不是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工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才是導致出口迅速增長的關鍵。從歷史上看,自1994年以來,人民幣實際匯率一直處於升值趨勢,但中國出口卻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1994—2002年,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2001年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的名義匯率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實際匯率升值幅度分別為18.5%,39.4%和62.9%,而此期間中國對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長率分別為17.3%,11.5%和14.1%;浙江對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長率分別為23.9%,20.7%和14.7%。這說明匯率不是左右出口的關鍵,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才是核心因素。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出口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保持了高於美國1.5—2倍的增長速度,浙江又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只要保持了勞動生產率的較快提高,出口額自然也會不斷增長。

2、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大規模下降

1994—2003年我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總計290.0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37.2%,外資企業已成為促進我省經濟增長和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引入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的重要方式。人民幣升值後,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大幅下降,因為外資企業來華投資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看好13億人口的大市場。世界上已經不可能再找到第二個如此巨大的潛在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外資公司大量進入中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台灣的康師傅集團進入大陸市場前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進入祖國大陸後,巨大的內地市場使其迅速成長為中國國內最大的台資食品公司,獲得了「中國面王」的美譽。

二是充分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我國勞動力工資水平相當低下,以1998年製造業名義工資水平衡量,中國勞動力成本只有美國的1/50,日本的1/30,甚至只有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1/4~1/5。這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長期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造就了中國農民特別善於吃苦的優良品質,以及思維與身體的靈巧性。

三是相似文化傳統的感召力。浙江外資企業中,港資、台資企業佔了一半左右。大陸和港台地區具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傳統,高度的文化認同感是這些企業來華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民幣的小幅升值並不會對這類外資引入構成重大影響。

外資迅速增長的這三點主導因素都具有明顯的長期性特徵,因此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因為人民幣對外價格水平的上升而迅速逆轉。2003年「非典」肆虐的特定背景下,我省利用外資仍然取得可觀成績即可證明這一點。

3、不會出現大面積失業

就業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很多人擔心人民幣升值後,會嚴重影響總需求,從而造成大面積的失業,影響社會穩定。這種擔心是沒有道理的。

匯率調整主要通過兩個渠道對就業產生影響,一是人民幣升值將引起進出口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影響出口,最終影響就業;二是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外商直接投資,進而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繼而波及到就業狀況。根據前面的分析,人民幣升值後,企業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都不會出現根本性逆轉,因此就業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此外,2002年以來中國內需十分旺盛,央行從2003年年初就開始利用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貨幣,7月後又採取了一些加大控制國內貸款力度的貨幣政策。到目前為止,內需仍然有自動擴張的傾向。人民幣升值後,只要內需保持穩定增長,就可以抵消升值對外需的影響,維持總需求的穩定。在總需求保持穩定增長情況下,就業可能會在人民幣升值後出現小幅波動,但不太會造成大面積失業。

三、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的六大影響

人民幣升值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有利於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次匯率調整雖然只升值了2%,但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意味著匯率形成機制向市場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浙江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主體更加成熟理性,更容易抓住匯率變動所表達出來的價格信號,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提高經濟發展效率。

(一)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境外資源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增加居民福利。2003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萬元,人民幣升值2%,相當於每個人增加了262元的對美國商品的購買力。這可以擴大居民對國外進口商品的購買,降低出國留學和旅遊成本。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利用國外資源。資源、技術等要素制約將是浙江經濟的長期問題。最近幾年,浙江進口鐵礦石、原油等基本資源快速增長,2004年比2003年分別增長了325%和140%。人民幣升值,進口成本降低,對浙江是一個利好消息。據杭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進口146.1億美元,按照升值後的人民幣匯率計算,可以節省23.4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利用國外先進知識。人民幣升值,購買力提升,國內企業能以較低費用,加大直接購買境外專利、技術和裝備的力度,同時增加派遣管理、技術人員出國學習。湖州久立特殊鋼有限公司,前不久簽約進口一台單機壓力在全球排第9位的熱擠壓機,價值975萬歐元,人民幣升值2%以後,企業將少支付225萬元人民幣。

(二)有利於加速勞動力向第三產業流動

人民幣升值後,降低了企業進口成本,會形成擴大進口機器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的局面;與此同時,對出口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勞動成本的相對提高,因此會出現用境外資本貨品替代國內勞動的情形,即企業擴大機器設備進口,利用新科技的高效率減少對企業工人僱傭。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會造成一定數量的人員失業。

但這一過程將加快提高製造業的整體生產效率,提高製造業工人的工資收入,從而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這就為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這樣,高科技所替代下來的就業人員將會被第三產業所吸納,形成勞動力向第三產業的加快轉移,從而使得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也符合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

(三)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首先,人民幣升值可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人民幣升值後,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將會受到抑制,企業利潤空間降低。為了在競爭中生存下去,企業不得不轉變競爭方式,一方面將更加關注國內市場,而不是一味追求出口,成為跨國公司的一個車間;另一方面將努力轉變出口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所佔的比重,這會迫使企業提高科技水平,形成加快轉變產業結構的壓力。此外,人民升值後,進口成本降低,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境外知識、技術、先進設備等,降低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本。

其次,人民幣升值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浙江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和資源壓力越來越嚴重,幾乎已經到了承受的極限。浙江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高3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低10多個百分點。2003年人均能源消費、人均年用電比「九五」末分別增長了23%和100%。一些出口產品就是在依靠高耗能、高污染生存,是國外轉嫁環境壓力的產物。人民幣的適當升值將使低能耗高環保的高技術設備進口成本降低,進口數量增加,有效減少資源的浪費,減輕環境壓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優勝劣汰」效用,淘汰部分能源消耗大、產品附加值低的出口企業,逐步轉變向世界廉價拍賣我們珍貴資源的現象,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四)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和改善貿易環境

浙江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缺乏核心技術的工業製成品為主,這些產品大致占出口總額的80%以上。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主要依靠低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出現貿易摩擦在所難免。2002—2004年,浙江共遭遇國外「二反二保」和「337調查」案件71件,涉案企業2496家、涉案金額15億美元,分別佔全國的45%、50%和60%,浙江已成為遭受反傾銷、保障措施等立案調查最多的省份。

從短期看,人民幣升值後產品的出口價格會提高。但由於我省出口產品價格已非常低,即使適當提高價格,產品仍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且有助於減少其它國家對中國提出產品低價傾銷的訴訟。浙江部分出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相當高,如果利用這種市場優勢,適當提高產品價格,反而可能增加利潤。人民幣升值也向世界表明了我國對待匯率改革的態度,歐美等國必然會隨之調整對華貿易政策,減少各類貿易摩擦的次數。

從長期看,人民幣匯率調整雖然只有2%的增幅,但卻說明了一個信號:人民幣正在向真實匯率回歸。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今後必須調整其低價競爭策略,以提高質量、款式、功能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取勝,提高其在國際分工和價值鏈中的位置,增加產品附加值,使出口貿易逐步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而這顯然是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的。

(五)有利於加速我省企業走向世界的進程

浙江省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雄厚,具有典型的「藏富於民」的特徵。全省存款余額2003年達1475.8億元,從1990年算起,平均每年增長27.8%。但由於經濟和金融結構的不完善,儲蓄轉為投資的傳導機制受阻,大量剩餘資本在尋找獲利機會。在股市不景氣的情況下,資本瘋狂湧向房地產市場,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溫州炒房團」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省並不缺少投資資金,缺乏的是投資機會。

人民幣升值後,可以用較少的貨幣購買更多的國外資源,將刺激企業發展對外投資,實行跨國經營,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而不必擔心貿易壁壘的制裁。縱觀國外跨國公司的發展歷程,低級階段是單純的產品出口,高級階段則是直接投資,實行現地生產。浙江企業要率先走向世界,也必然需要經歷這一過程。人民幣升值將加速這一進程的實現。

(六)人民幣升值的若干不利影響

浙江經濟具有明顯的外向型特徵,2004年浙江省外貿總額為852.3億美元,外貿依存度到高達66%,出口依存度高達43%。對浙江這樣一個出口大省而言,人民幣升值也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打擊出口企業。對紡織業等低附加值產品沖擊最大。浙江有很多出口額在200萬美元以下的小紡織企業,紡織業的利潤一般不足10%,而這些小企業的利潤僅在3%左右,一次性升值2個百分點,對企業的打擊不小。

——影響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升值將使同量的外幣折算成人民幣的價值下降,就會使得外國投資者利潤減少,投資自然減緩。

——影響就業。我省的出口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在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利潤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很可能用壓低工人工資、減少工人數量的方法來轉嫁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這會給就業帶來一定的沖擊。

——擴大收入差距。人民幣升值後,用美元表示的收入增加了。但只有能夠購買進口高檔產品的中高收入群體才能真正享受到升值的好處。此外,人民幣升值後,滬深股市上揚,受益的也是有投資能力的中高收入群體。收入差距會因人民幣升值而有所擴大。

四、積極把握人民幣升值形成的新發展階段特徵,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德國,本幣升值都會推動本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日本經驗更是表明,本幣進入升值過程以後,一國經濟社會起碼還有20年左右的快速發展期。人民幣升值同樣表明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大致有五個重要特徵。

一是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更高,市場對資源配置將發揮更大的基礎性作用;二是中國經濟競爭力上升,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走強;三是商品和勞務的低價優勢開始弱化,形成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壓力;四是中國經濟進一步接軌全球經濟,至少會逐漸在貿易、商品價格等方面形成內外經濟一體化格局;五是浮動匯率制度導致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但只要靈活地進行相機抉擇的宏觀調控,將有利於激活經濟社會內部的積極因素,且增強了要素合理配置的敏感性

充分把握人民幣升值所形成的新發展階段的若乾重要特徵,加快轉變浙江經濟增長方式,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就政府而言,應該借人民幣升值的契機,進一步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企業而言,在短期內可以利用各種金融手段來規避匯率風險,也可以採取向經銷商轉嫁負擔等辦法來降低人民幣升值的損失,而從長期看,則應化壓力為動力,加快技術進步,加快調整產品結構,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抓住匯率變動機遇優化資源配置機制。匯率不僅僅是一種政策工具,而且也是一種價格。作為價格,匯率在市場經濟中應由市場決定;作為政策工具,調整匯率是要影響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因此,匯率的變動能否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關鍵就在於市場機制是否完善,在於市場主體能否及時靈敏地能對匯率調整做出反應。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化程度較高,當前應以產權改革為抓手,加快由初級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變,提高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水平。只有在市場體制完善的狀況下,市場競爭主體才能准確地把握匯率所傳遞的國內外價格信息,正確地進行成本和盈利的國際比較,從而使進出口貿易真正建立在比較利益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競爭力。當前要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進程,如減少政府對於工業用地出讓的行政干預,提高工業用地的招標、掛牌和拍賣比重;加快政府改革步伐,以一個更具創新精神的政府,低成本地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良好運行;加快提升誠信水平,強化政府監管力度,維護和優化市場經濟秩序。

2、實施進口戰略,加大利用境外先進知識等資源的力度。人民幣升值給我省企業帶來了出口壓力,但也降低了我省利用境外先進知識等資源的成本,這對既遭遇自然礦產資源制約,又受著知識缺乏制約的浙江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因此,要從「借力」發展和開放促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要像抓出口一樣,研究和實施進口戰略,加快引進境外先進知識,積極利用境外礦產資源。要系統地研究和加大出國留學培訓、引進專利和技術裝備、采購先進商品、購買能源原材料等。通過利用境外先進知識,購買礦產資源,來優化進口結構,來用好浙江的巨額外匯,加快提升浙江經濟社會的知識水平,緩解浙江的資源制約,走出產業結構的路徑鎖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3、強化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建設,把成本上升因素轉嫁給經銷商。向境外經銷商轉嫁成本,是出口商緩解人民幣升值成本壓力的一個重要策略。但是單個企業勢單力薄,需要在政府引導下,由非政府的行業組織牽頭和出面,增強與境外經銷商的價格談判能力。行業協會也要抓住這一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事實上,我省一些企業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較高佔有率,我們在價格上具有較強的談判能力,可以要求和客戶共同分擔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利潤損失。比如紹興豪納紡織品貿易有限公司與沙烏地阿拉伯某外商簽訂的出口合同中,1米(長1.5米、寬1米)「捷達化纖面料」單價比以前提高了3美分,增幅為4.3%,這就能有效地和經銷商一起分擔人民幣升值帶來成本上升壓力。

4、增強核心競爭力,轉變外貿出口結構。企業不可能長期依靠匯率、利率等外在政策的保護實現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產品的內在競爭力,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藉助人民幣升值機會,企業應合理安排好進口計劃,加大先進技術和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力度,提高企業科技水平。提升企業品牌內涵,創建品牌的國際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和產品結構調整,實施多元化戰略,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由產品輸出到品牌輸出和資本輸出。

5、加強對人民幣匯率的長期研究。人民幣匯率調整將對浙江經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我所今後將作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也希望有關部門能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在全省組織科研力量,進行定期研討,深入研究人民幣升值趨勢下的浙江經濟應對之策。

⑸ 求畢業論文。人民幣升值後的利弊及風險防範 。求高人幫助!

進入2010年以來,國際外匯市場針對人民幣升值與否的問題做了無數次的討論和爭辯,最終還是回到人民幣升值的幾大關注問題上來:「人民幣為什麼會升值,人民幣升值後的影響是什麼,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在哪裡,如何找尋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人民幣匯率升值後會產生哪些人民幣升值受益股,同時有伴隨哪些人民幣升值的危害」。反思下來總的一句話,就是人民幣升值與否與投資者和國民經濟有著什麼樣的糾結與曖昧?

首先我們來認識下人民幣匯率是什麼。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而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

人民幣升值定義:

在中國利率評價論對人民幣走勢的解釋或更貼切,也就是說兩種不同貨幣存款的利差應等同於市場預期的匯率變動的百分比。通俗的意思就是說,中國人的錢值錢了,比如在國際市場(只有在國際市場上才能體現出人民幣購買力增強了)上原來一元人民幣只能買到單位商品,人民幣升值後就能買到更多單位的商品了,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是由匯率直觀反映出來的。 人民幣升值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換句話說就是你以前用一美元能換8.27元人民幣。現在只能換6.77元人民幣。

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人民幣升值的利弊)

人民幣升值的好處有:

1.增強我國的購買力,外國的商品我們買都等於是別人打七、八折的價錢賣給我們。

2.同樣道理我國對外國進行投資或購買外國資產都會比以前便宜、便利。

3.人民幣的一次升值會引發經濟界人士認為人民幣還會升值,導致大量的資金進入中國,這足以抵消因投資成本加大而減少的投資額,而且還會大大的超出。

4.由於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被人民幣升值所抵消,人民幣升值還可以促使中國的產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為主的方向轉化。

5.人民幣的升值可以為人民幣走向世界打下基礎,升值後的人民幣會給世界人民帶來信心,之後人民幣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6.社會福利直接提高,因為人民幣購買力提高,各方面的物價會相應的降低

7. 從短期效應來看是有利的。畢竟在相同的貨幣價值下,老百姓能買的東西多了。但從長遠看,不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最明顯的就體現在如上所說的進出口貿易方面。
另外,站長團上有產品團購,便宜有保證

⑹ 誰能幫幫我找篇國際貿易中非信用證結算的風險及防範的論文啊,要有例子來論證的更好!

非信用證結算與信用證結算一樣,都具有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和市場風險等。但與信用證方式相比,非信用證結算方式還具有如下特殊的風險:
1.商業信用風險
非信用證結算實際上就是排除了銀行對貿易雙方,特別是對受益人安全收款的保障作用,完全屬於商業信用。賣方在收到部分預付貨款後,尾款採取D/A、O/A付款;或是全部貨款採用D/P、D/A或O/A的結算方式,賣方交貨後能否按時收到貨款,完全取決與對方的信用。如果賣方發貨後買方不承兌匯票,或是買方提貨後拒付貨款,都可使賣方遭受損失,甚至錢貨兩空。這些風險與買方的信用不無關系。另外,經營管理不善,企業破產等都可能導致買方不履行付款的責任和義務。
2.貨物所有權難以掌控的風險
提單是貨物所有權的憑證。在信用證方式下,即使信用證要求提單做成開證行或是買方抬頭,只要出口方嚴格按照信用證的要求交貨和交單,銀行則應承擔履約付款的責任。但在非信用證結算的方式下,賣方如果按照進口商的要求將提單抬頭做成進口人,或是在FOB條件下,提單的托運人填寫為進口商指定的貨代公司,一旦出現買方拒付,出口商雖然擁有提單,但卻無權提貨或轉賣貨物,甚至進口商能以收貨人或托運人的身份先行提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⑺ 國際貿易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畢業論文)

國際貿易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一個經濟實體或個人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因外匯匯率的變動,使其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不確定性改變,從而使所有者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災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本文主要討論如何規避貿易性匯率風險。目前,規避貿易性匯率風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遠期合同套期保值
當跨國公司以其主要貿易國的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時,跨國公司與另一方簽訂合同,約定在某一未來日期里,公司向其支付約定數量的貨幣以獲取約定數量的另一種遠期支付貨幣(支付手段),這就是遠遠期合同套期保保值。
絕大多數的遠期套期保值合同是由公司同公司的開戶銀行或其他銀行簽訂的。
假設ABC跨國公司在美國開了一家子公司(H公司),H公司向一家挪威進口商出售了100萬美元的貨物。貨物出售這一天的匯率是9挪威克朗兌換1美元(NK9=US$1),因此貨款總額為900萬挪威克朗。雙方約定在180天之內,進口商支付900萬挪威克朗給出口商。現在H公司就承擔了US$-NK匯率變化的任何風險。如果挪威克朗貶值,比如說11挪威克朗兌1美元,那麼在這180天內,當H公司收到這900萬挪威克朗時,它只相當於818181美元。但H公司的預期是收到100萬美元,匯率的變化造成了181819美元的損失。
在美國的H公司可以利用遠期合同使自己免受此類損失,即在180天之內,向套期保值合同的另一方支付900萬挪威克朗,而與此同時,對方同意向H公司支付100萬美元作為交換。因為在這180天內克朗可能貶值,合同對方會因此而要求風險補償。假設對方要求1%的補償而H公司表示同意,這1%就意味著1萬美元,故對方就只支付99萬美元以換取中方出口商的900萬克朗。和上述克朗貶值H公司只收到818181美元相比,公司損失減少171819美元。
在我們的例子中,稱職的出口商財務經理將在各銀行間做出比較,並找到較為便宜的價格進行交易。挪威克朗並沒有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中交易。如果用於支付的貨幣是那裡的8種交易貨幣之一,即英國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荷蘭盾,法國法郎,日元,墨西哥比索,瑞士法郎,那麼財務經理也應該得到一個國際貨幣市場(IMM)合同的報價。
二、貨幣期貨套期保值
如果財務經理進入商品或證券交易所進行外匯的套期保值(如使用IMM合同),套期保值就涉及期貨合同,而不是遠期合同。在國際貨幣市場,交易貨幣通常被視為商品,並以期貨合同形式交易。期貨合同的套期保值成本與遠期合同不同,不是由某個銀行確定,而是在交易所場內,通過交易各方公開、公平競價形成的。期貨合同由經紀人進行買賣,出口商必須在其經紀人處開立一個保證金賬戶。期貨合同的金額是固定的,如25000英鎊,並且使用標準的交割日期。財務經理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中一種貨幣相對價值的上升或下降所帶來的好處,為公司規避外匯風險甚至投機獲利。這主要是通過買進或賣出期貨,建立多頭頭寸或空頭頭寸實現的。
對公司來說,上面所提到的兩種情況都有好的結果,但公司也承擔了風險。短期貨幣價值的波動在走向和幅度上都極不確定。如果貨幣價值走向相反,那些公司(或是財務經理)只能接受不好的結局。那些研究貨幣市場或者在市場中進行交易的人都很謹慎地對短期走向進行預測。
三、貨幣期權套期保值
期權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力,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
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期權交易事實上是這種權利的交易。買方有執行的權利也有不執行的權利,完全可以靈活選擇。期權又稱約定買賣權,是在期貨交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常見的是在證券交易所進行的證券期權交易。即購買期權者預付一筆保險金或定金,就可以有權在指定的以後日期(3個月、6個月或9個月)以固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股票。對於預料價格上漲的股票,需要取得購買期權,即有權在股票價格上漲時,以購買期權時的約定價格(相對較低)購買股票;對於預料價格下跌的股票,需要取得出售期權,即在股票價格下跌時,有權以購買期權時的約定價格(相對較高)出售股票。如果股票價格不是按照預料變動,則允許期權作廢。這樣就可以達到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目的。貨幣期權是以貨幣為基礎對象,交易雙方按約定的匯價,就未來某一時期購買或售出某種外匯選擇權而進行的交易。貨幣期權是防止外匯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貨幣期權合約在執行時,以貨幣實物交割,也可以交割價差。貨幣期權的交易原理與其他期權交易相同,以相同的交易價買進看漲期權和賣出看跌期權,即可構成一筆假設的遠期買進。
貨幣期權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額也越來越大。最早的貨幣期權合約,是1982年11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交易所開始的加拿大元期權合約。隨後,該交易所又成功地引進了英鎊、德國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等貨幣期權、1985年荷蘭又引入了歐洲貨幣單位期權,外匯期權數量達200億美元。1988年在全世界交易上市的貨幣期權合約有1800萬個,成為靈活的防止外匯風險和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
四、信貸市場或貨幣市場套期保值
信貸市場或貨幣市場套期保值涉及到信貸——也就是借錢。渴望進行套期保值的公司是借款者。假定某公司三個月後將用到一千萬歐元,那怎麼樣通過貨幣市場來保值呢?操作策略的第一種:我今天假定手頭上有閑散資金,我今天把本幣兌換成歐元;第二種方法:假定自己手頭上沒有錢,需要向銀行借款,今天借人民幣,並把人民幣換成歐元存儲,三個月以後到期了,用歐元支付了,這樣即使歐元升值,你也不需要擔心了。這就是貨幣市場的套期保值。
在利用信貸或貨幣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之前,出口商必須在其所在國家和進口商所在國家之間做一下利率比較,如果出口商在進口商國家的借款利息比它利用這筆錢所獲得的利潤要高得多的話,那麼這種套期保值的成本就可能太大了。
五、貨幣掉期(互換)
掉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本來是一個外幣的資產或者是負債,我跟人家換一下,換成另外一個。比如說一家英國公司和一家美國公司,英國公司在美國有一個投資項目,而且這個投資項目在五年以後會慢慢的收進美元,而美國公司在英國同樣的也有一些項目,會收到英鎊,英國公司來說英鎊比較好,美國公司來說美元比較好,他們兩家通過金融中介的作用來一個互換,按照約定的匯率,今天我美國公司就跟英國公司約定了,五年以後你把你的英鎊換給我,我把我的美元換給你,這個就是所謂的掉期,有些銀行也給企業在做的,把歐元的外債換成美元的債務,然後需要用美元支付,而另外一家企業本身就想用歐元來支付,剛好能找到匹配的兩家企業,通過金融終結起到這個作用,對雙方來講都是鎖定風險。
六、加快付款或推遲付款
我們假定,按照付款合同規定,進口商必須用出口商所在國的貨幣進行支付。如果進口商預測本國貨幣相對於國外供應商的貨幣會升值,則推遲付款利於自己的公司。相反,如果進口商預測本國貨幣相對於國外供應商的貨幣會貶值,則加快付款利於自己的公司。
例如,當匯率是9挪威克朗兌換1美元時,如果進口商同意支付100萬美元,那麼此時它的花費就相當於900萬挪威克朗。如果在付款時,匯率跌到10挪威克朗兌1美元。此時其花費就是1000萬挪威克朗。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商就應提前支付貨款,或者如果可能的話,它就應立即兌換外匯,然後在付款日期到來時用外匯付款。當然,相反的情形就是如果進口商預測挪威克朗將從簽訂購買合同時的9挪威克朗兌1美元的基礎上升值,那麼它就應推遲付款並且推遲把挪威克朗兌換為美元。
不相關公司間的付款:雖然各自獨立的非關聯公司互相之間都可以運用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來化解交易中的外匯結算風險,但是這種做法是以犧牲另一方的利益為代價的。然而,出口商只要能按期足額收到協議約定的貨款,它通常對進口商為保護自己而採用的應對貨幣風險的方法並不關心。相反,處在進口方而又要以出口方所在國的貨幣付款的跨國公司,就應意識到運用提前和延遲付款措施給公司整體帶來的利益。
跨國公司內部各經營單位間的付款:跨國公司有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跨國公司,其內部各分支機構間採取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的情況是不同的。不相關公司間國際付款的提前和延遲對出口商通常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它能收到協議規定的貨款。對於各分支機構獨立運作的跨國公司來說,情況也是如此。但對一個在世界范圍內能協調一致的跨國公司來說,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可使公司整體受益。這類公司的整體目標就是在適度范圍內盡可能快地把所擁有的弱勢貨幣兌換成強勢貨幣。因此,獨立運作的跨國公司內部在等待遠期付款的過程中會發生套期保值成本。協調一致的跨國公司內部各分支機構,如果相互間是以弱勢貨幣進行交易,就應立即付款;如果是以強勢貨幣進行交易,就應推遲到付款日期才付款。

⑻ 關於「匯率」的論文(字數3000)

基於人民幣升值的出口企業匯率風險分析
[摘 要] 中國加入WTO六年多以來,對外貿易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自2005年7月的匯率改革開始,人民幣匯率仍然一路走高,已經進入「6」時代,出口企業將面臨更大匯率風險。本文就三個層次分析了出口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並就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提出了出口企業面對匯率風險所應採取的措施。
[關鍵詞] 人民幣升值 出口企業 匯率風險 金融衍生工具

一、引言

中國加入WTO後,貿易大國的地位不斷提升。2008年7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529,一舉創出年內第五十一個新高。至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較2007年底累計升值近6.2%。目前,中國出口企業亦正以積極方式應對匯率風險。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的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匯率避險方法較匯率改革之前更加多樣,對匯率波動的適應性也有所增強。

二、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經濟實體、個人因外匯匯率波動而導致的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的價值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匯率風險包括: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賬面損失的可能性。這里的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3.經濟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三、人民幣升值條件下的匯率風險分析

本幣升值時,使以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的行業和依靠價格策略競爭的行業面臨很大的匯率風險。匯率風險正在成為企業的「新成本」。
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的行業而言是長期利好,但對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的行業沖擊較大。絲、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行業,附加值低,利潤本來就薄,最容易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資料顯示,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銷售利潤率下降2%~6%。
人民幣升值對那些主要依靠價格策略競爭的企業影響是巨大的,如家電行業,但對家電各子行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從輕到重依次是空調、照明、手機和彩電子行業;資料顯示,家電企業在簽訂出口訂單時普遍採取閉口合同的形式,短期內對各公司的出口盈利情況存在明顯的負面影響;長期來看,一方面,家電出口企業同國際家電巨頭和經銷商之間的討價還價能力有限,使得每次升值後出口價格的上升幅度達不到人民幣的升幅;另一方面,調價行動總是在人民幣升值以後;所以出口利潤水平將長期受到壓制;另外,人民幣升值將使得以出口為主要市場的中小家電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四、出口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措施

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關鍵是要選擇合理的避險工具和產品。其中包括與交易對手通過協議方式直接鎖定匯率風險,或者選用銀行的衍生避險工具如遠期結售匯及人民幣掉期業務,使用貿易融資、衍生交易、定期存款等產品。
1.爭取非美元報價和縮短報價有效期鎖定交易風險。國外進口商一般多以美元結算,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預期環境下,他們也更樂意使用美元支付。但是我們要讓客戶體諒我們的難處,用歐元或日元報價,爭取實現更多客戶接受非美元報價。將以前正常情況下1~3個月報一次價縮短到10天至15天,期滿再根據實際匯率調整價格。此外,簽訂出口合同時,在外貿合同中加註有關條款,規定若遇匯率變動超過一定的幅度,事先約定匯率變動引起損失的分擔比例,使得損失風險雙方共擔。
2.遠期結售匯鎖定會計風險。針對人民幣快速升值的情況,可以運用匯率方面的金融工具管理風險。具體的方法有遠期外匯交易、貨幣期權、匯率期貨等金融工具固定成本或收益來規避匯率風險。企業採取遠期結售匯的方法,企業可以對未來將要發生的外匯收支提前敲定匯價。結售匯業務不需要支付任何手續費,只需要申請企業提供交易金額3%的保證金。只要結匯價格高於預期的升值幅度,那就可以成功規避人民幣升值的風險。

⑼ 求一篇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論文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稅收影響的各層面分析 人民幣匯率改革給我國的稅收安全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分析這種不確定性並進而得出應對方法是很復雜的過程,首先要基本了解影響的各個方面,通過分析各個層面的影響途徑和後果,我們可以對症下葯,維護我國的稅收安全。 (一)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1.匯率風險與進出口貿易 進出口貿易受匯率變動影響很大。在我國實行盯住匯率體制下,以美圓結算的大部分進出口貿易基本不受影響,進出口企業對於匯率風險基本不敏感。而在我國匯率基本實現市場化後,匯率更多的表現市場因素。 在匯率波動對貿易影響的一般分析中,意味著貨幣貶值將改善貿易收支,反之貨幣升值會使貿易陷入惡化的境地。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一些經濟體在匯率波動過程中,當貨幣貶值時卻沒有達到改善貿易收支的目的,反而使貿易收支轉向了相反的預期。在追尋這種沖突原因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匯率傳遞理論(imperfec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對於匯率傳遞程度,許多經濟學家對匯率傳遞系數進行了實證估計,發現匯率傳遞是不完全的,即匯率變動後進出口價格不同比例的發生變動,匯率傳遞系數不等於1.因此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具體在出口環節,我國出口產品主題還在於紡織品,初級加工品和部分電器設備,在大型機電項目,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標志性台階。外國對於我國的產品需求彈性很小,在價格優勢下,人民幣目前2%的小幅度升值不會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在升值預期存在的情況下,更有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50年樂觀的預測,這種升值力度會繼續增加,幅度將會是緩慢的,在這種升值預期的長期存在下,出口環節資金周轉會加快,企業會創造更多的利潤。 另外在進口方面,我國長期表現為內需嚴重不足,利率變動對我國儲蓄的影響不大,消費品市場長期處於輕度通貨緊縮的態勢,生產資料市場在未來10年內仍將是供應大於需求的態勢,進口環節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外貿環節稅收會隨著進出口企業的貿易增長而增加。 匯率變動並不完全由於市場本身的變化,還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比如國際熱錢和游資的干擾。我國目前處於金融改革的關鍵階段,關繫到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成敗。由於我國金融系統承受著巨大的歷史包袱,積聚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市場化改革前進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這對我國的稅收安全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2.外匯匯兌損益風險對經濟體的影響 外匯匯兌損益也是影響進出口企業和有外匯交易的企業的風險。由於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強制結售匯制度,企業保有的自主性外匯很少,進出口企業要完成進出口交易,需要經過結匯和售匯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都存在著本幣和外幣的相互兌換,在匯率市場化變動的情況下,兌換中會發生匯兌損益,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風險,同時對我國的稅收造成風險。在我國近期推出遠期交易後,企業可以通過掉期交易等遠期交易規避這部分風險。 (二)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在資本項下逐步實現完全可兌換,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而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進而得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國不可能同時達到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的目標,只能同時達到其中的兩個。在我國的未來的匯率制度選擇中,偏向於彈性更大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必然要求我國的資本項目下資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動的,而事實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止國際資本的沖擊,對國際資本流動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資本自由流動與我國金融風險 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是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和金融脆弱性的增大。資本自由流動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比如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炒作和游資的蓄意沖擊。 自改革開放以後,湧入中國的國際資本一直呈現增長勢頭。「中國在利用國際資本方面保持了合理的結構和期限,資本流入絕大部分採用國外自接投資的形式,外債增長適度,而證券投資相對少。」 國外直接投資中有相當部分投入我國房地產行業,導致金融風險積聚。再加上我國長久以來積聚的金融風險,如果被蓄意利用,將危害到我國金融系統的穩定和改革的成敗,也將危害到我國稅收的安全。 2.國際資本流動變化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資本自由流動將大大提高我國的金融效率,在我國將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有限制的資本自由流動是適合我國的國情和發展需要的。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適合國際資本進入投資的環境將越來越好,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投資價值在未來會好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的增長形象將會吸引國際資本的進入,帶動我國國內市場的繁榮,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從而帶動我國稅收的增長。 一般說來,國際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貨幣危機、泡沫經濟和銀行業危機等幾個方面。但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不一定必然演變為貨幣危機或銀行業危機,這主要取決於各國貨幣當局的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對於國際游資和熱錢的進入,我們要加強監管,採取部分限制性措施,增強風險預警,維護我國經濟的穩定和稅收的安全。 (三)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內金融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金融市場,通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等影響我國的金融風險。 1.人民幣匯率改革與我國金融市場風險 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話在目前值得思考:弱的銀行體系與開放的資本項目相結合是「等著發生事故」。可見人民幣匯率改革後,資本項目可兌換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和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在我國實行單一制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金融市場基本處於封閉的狀態,金融市場主要受國內經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渠道不是特別通暢。這也是我國能夠抵禦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當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全市場化後,資本市場放開後,我國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將融為一體,我國金融市場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金融風險將會有更廣泛的傳播性與傳染性,影響也會是更大的。 2.金融中介機構市場風險與我國稅收安全 銀行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比重較高。在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由於資本市場發展滯後,融資格局主要以銀行的間接融資為主,在統一利率政策指導下,對支持企業不斷增長的投資需求以及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於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的企業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各級政府對銀行的正常經營管理干預較大,不僅信貸資金的經營帶有「半財政」性質,而且扭曲了銀企關系;在近幾年的企業資產重組過程中,債、廢債現象嚴重,這無疑加重了銀行的壓力。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日益暴露。我國的非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由於經營管理存在問題,再加上監管落後,這些機構經營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隱含的風險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人民幣匯率改革後,金融中介機構將會面臨更多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後,金融機構將會面對市場化的利率,匯率風險,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的收益,另外隨著金融機構逐漸趨向於混業經營,我國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多的投資風險與經營風險,這將勢必影響到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四)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內產品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匯率體現的是一國貨幣對外的價值,物價體現是一國貨幣對內的價值,因而對於一個開放度有限的國家來說,物價還是主要受國內供求和內部經濟因素變化的影響,隨著一國開放度的不斷加深,外部因素,特別是匯率因素對物價的影響才會逐步加深。 具體到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影響的研究, Lu. M and Z Zhang (2003)採用VARs(向量自回歸)方法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到了人民幣匯率貶值將給國內物價帶來通貨膨脹效果的結論。另外J. Scheibe and D. Vines(2005)在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實證研究中得出,以貿易額為權重的名義有效匯率變動是影響國內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名義有效匯率貶值一個百分點,將導致國內物價上升0.3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國內物價變動將導致我國產品市場價格和企業格局的變動,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五)人民幣匯率改革後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宏觀政策方面,我們所考慮的不僅是國內市場的均衡,更綜合考慮國際和國內市場的均衡政策選擇考慮內外兩個市場的相互協調。

⑽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的論文怎麼寫啊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二)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並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因為盡管「中
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中國產品的一個致命弱點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主要依*中國產品價格的低廉,在競爭中並不處於主導地位,如果競爭力受到打擊是很可怕的。
《中國企業家》這次調查的最大發現是:82.4%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對於正在中國經濟舞台上活動著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就像空氣和水一樣。
例如: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宏生,這位中國彩電出口大戶的老總面對升值的前景憂心忡忡,他認為,中國出口的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高科技產品很少。人民幣如果升值,中國的國際地位也許提高了,但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將逐步喪失。他算了一筆賬,如果人民幣升值10%,就等於出口價格提升了10%,而中國國內製造企業好一些的利潤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財政貼息,中國企業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潤率怎麼可能調節10%的升值壓力?肯定會出現大面積虧損。
黃宏生以創維為例,勾劃出中國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最高心理底線:「現在我們在美國市場很難有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其他世界工廠產品跟我們的價格一樣低。比如來自墨西哥的彩電、歐洲土耳其的產品很便宜,我們提一美元都不可能。我們今年在美國市場希望能提高三千萬美金銷售,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了,那麼這個計劃就流產了。」
又如:與製造企業相比,那些在匯率風險最前沿的外貿企業,是變化的最強烈的感知者。對於出口型企業來說,出口的量,相對進口,要大得多。因此,黃宏生才說,人民幣升值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東方科學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方寧,向記者講了一個因為歐元升值——也就是人民幣貶值,導致虧損的例子。2003年年初,他們有一筆交易,簽約時歐元和美元的匯率還是1:0.9,等到交貨時,漲到了1:1.1了,他們又沒有採取鎖定匯率的措施,於是賠了。「即使我們有10%、20%的中間利潤,也都抵不上升值的損失。只能自己補上去了。」
再如:一些原來在中國進行生產的跨國企業,可能會將投資轉移到墨西哥或馬來西亞,20世紀80年代,台灣也曾經歷過中國現在的壓力,在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從1:40漲到1:25後,一些傳統的低附加值產業,紛紛轉移到東莞。同樣,有專家分析,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傳統產業又會從東莞轉移到像中亞、越南等更不發達的地區。本來,中國還有很多地區,比如西部,可以容納這些產業,但因為貨幣的調整是針對所有企業的,可能使得中國被迫提早經歷產業空洞化的過程。
3) 還會破壞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
緣越來越近。升值業可能葬送我國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資環境,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將被大大消減,因為這種投資變得相對昂貴。另一方面,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可能增加,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緣越來越近。
例如:從墨西哥金融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貨幣政策,以吸納國內資金,但其效果卻適得其反,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同時又產生了外資流入推高了本幣匯率的矛盾,觸發了經濟結構問題的暴露,或出現泡沫經濟或出現經濟滑坡,從而被迫實行本幣貶值政策,直接導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交易風險,並最終引發金融危機。
何為金融危機?這就好比是一戶本來很窮的人家,來了一個巨富親戚,
為他們帶來了暫時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闊而借給這家人巨資,不料這戶人家的富親戚突然消失,留給這戶人家的只有高築的債台,並因此導致了借其巨債的朋友。一時間危機四起。
可見,如果人民幣升值,則會導致: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
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
4) 還有,升值後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國
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達到高潮,一些「泡沫」進一步膨脹或造就新的「泡沫」,兩極分化繼續擴大,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
例如:美國許多散戶投資者紛紛在當地開立人民幣儲蓄帳戶,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化會讓他們受益。當然,這些散戶帳戶並非是真正的人民幣帳戶,因為依照中國不可自由兌換的匯率體制,在海外開立人民幣帳戶是非法的。他們開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儲蓄帳戶,帳戶內的存款是美元,但基於人民幣的現貨匯率,這些帳戶將因人民幣兌美元現貨匯率的波動而升值或貶值。 Everbank首席執行長Frank Trotter稱,公司此舉在一些客戶中產生了很大反響。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幣匯率開始顯示失衡跡象以來,這些客戶一直在要求開立人民幣計價帳戶。Everbank於7月1日推出了此類新帳戶,並在隨後的幾周內將逾650萬美元投入該類帳戶。
(5)此外,人民幣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物價肯定會降下來,因為進口品的價格會下降。
人民幣升值增大就業壓力,惡化當前就業形勢:外商投資企業對吸引國內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並不樂觀。如此時人民幣升值則會是使目前這種狀況更加惡化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三: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
匯率的變動與各國國內的利率水平、貨幣供應量、國民收入水平以及物價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一種貨幣到底是升值還是貶值應該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說了算。
然而:鹽川正十郎的提案則更像一場政治陰謀。手拿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如果是一個小孩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個小孩一定還幼稚到沒有學會用錢。如果是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就會引發一場風波。而這場風波就是在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的一項提案——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
最近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的討論成為國際上一個十分關注的話題。先有日本財相在七國財長會上提出要求,後有美國財長斯諾講話和印尼召開的亞歐會議的聲明,都呼籲人民幣升值,近日,美國「健全美元聯盟」又提出欲通過「301條款」促使人民幣升值,格林斯潘的講話,更是讓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可謂是官民聯合、齊心協力向人民幣匯率問題發難。這場由日本挑起、美國擔綱主演的人民幣匯率之爭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國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
其實,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上考慮,鹽川正十郎提出這個問題並非沒有道理。首先,日本經濟一直處於低谷,憑什麼你中國卻一枝獨秀?中國的一枝獨秀我們日本也有貢獻,你看,日本從你們那裡進口了多少商品。其次,人民幣只有升值,日元才能夠貶值,這樣日本的出口產品才有競爭力。 中國經濟具有廉價勞動力、高技術水平和廉價的貨幣3大優勢,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可能幹涉的,只有最後一點——人民幣匯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幣升值的「利空」阻止本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但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幹預不了企業的行動,所以他們就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使他們在國內達不到的目的,通過對人民幣施加壓力來達到。
迫使人民幣升值,是日本爭奪未來「亞元」主導權的戰略舉措。近年來,關於「亞元」問題的討論已越來越熱,誰能成為未來亞元的主導,已變成一個日益敏感的話題。日本由於其經濟十年來的萎靡不振,日元充當亞洲貨幣主導的可能性在變小。而中國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幣的價值日趨明顯,在中國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導致日本對此憂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對華出現50億美元順差的背景下,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全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聲浪推至頂峰,目的就在於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打垮人民幣對日元的挑戰,確保日元的未來主導地位。
美歐方面的動機似乎更為明顯,就是為了通過人民幣升值消弱中國的經濟實力,進而打擊中國的國際影響。
人民幣匯率之爭本質上仍然是貿易問題之爭。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認為美元貶值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外貿逆差卻創出了43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031億美元。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
升值的國際壓力日大。盡管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但在沒有形成中國真正的出口優勢(品牌)之前,人民幣名義匯率不宜進行大幅調整;即使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中國也應該按照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匯率進行控制,否則,就會像日本和德國那樣,將自己大好的經濟前景毀於一旦。

閱讀全文

與凈額清算匯率風險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菲莫國際股票今日價格 瀏覽:245
中小企業融資難調查問卷 瀏覽:218
固定匯率制度導致本幣幣值高估 瀏覽:143
飛牛網傭金怎麼拿 瀏覽:182
固定收益證券組合 瀏覽:203
人民幣對盧布銀聯匯率 瀏覽:756
新疆創博融資有限公司 瀏覽:387
上海魚耀金融服務公司 瀏覽:788
壹方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496
現在的一克黃金的價格是多少 瀏覽:117
1升原油價格 瀏覽:415
西安有哪些期貨公司 瀏覽:108
融資租賃的瓶頸 瀏覽:229
質權人股票 瀏覽:583
銀行用創新資本工具融資 瀏覽:597
名字騷的股票 瀏覽:184
人民幣美金匯率央行 瀏覽:112
國際三大金融機構是什麼 瀏覽:90
股票年線軟體 瀏覽:768
帶牛字的股票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