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官方匯率與固定匯率的區別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的區別
官方匯率與固定匯率沒法比較.因為不屬於同一類.
固定匯率就是匯率固定不變的.央行把外匯匯率固定在一個價位.比如說港幣對美元就是類似的固定匯率.
浮動匯率就是央行一般不幹預市場外匯匯率變動,比如說美元,英鎊和歐元.
Ⅱ 宏觀經濟學 IS LM BP 模型中 尤其是書上的圖解 我不知道 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的區別是什麼
固定和浮動的差別不是IS、LM動不動,而是BP動不動。
你看所有的分析圖,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資本完全不流動、資本不完全流動、資本完全流動下,BP都是不動的;浮動匯率制度下除了資本完全流動BP呈水平不動之外,BP是可以左右移動的。
一樓的聽了一兩個名詞就過來裝逼還是挺搞笑的,1樓知不知道蒙代爾-弗萊明是IS-LM-BP附加限定條件的特殊情況?分析的框架都是一致的。
Ⅲ 在IS-LM-BP圖線上,根據以下條件分析財政和貨幣政策效果:國際資本是否完全流動,浮動或固定匯率。
這個問題在宏觀經濟學的書上應該有很詳細的解釋,樓主可以多翻翻書。
我在此解釋一個圖,樓主可以自己類推。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如圖:
當採用擴張的貨幣政策時,LM向右移動到LM',r下降,y上升,都導致本幣貶值,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被迫收緊本幣,使匯率不變,這使得LM'又回到LM上,貨幣政策無效。
Ⅳ 比較分析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下的IS-LM-BP模型
這個我不太清楚啦,,,固定匯率的制度 應該是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下決定,,,,1945年打贏了二戰之後 英國經濟崩潰 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規定,美元成為世界貿易的貨幣,美元和黃金掛鉤 並且貌似是60一盎司黃金。所以美元成為了美金,,,,,,,,
70年代 尼克松水門事件之前 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離固定匯率制度 成為可浮動的匯率制度
Ⅳ 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的優缺點
主要是對擔負按揭貸款的有影響。
浮動利率。
個人貸款隨著銀行的利率波動。
銀行利率高了。
就要多付一些。
銀行的利率低了。
就可以少付一些。
而固定利率。
就是個人貸款不受銀行的利率影響。
Ⅵ 在IS-LM-BP模型畫圖中,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制度的區別是不是BP曲線動不動
Because the economy is already in a full employment level, an increase in demand would only lead to inflation.
Ⅶ 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區別是啥
以下是二者的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一 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根據市場貨幣供求變化,任其自由漲落,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原則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擔義務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樣的匯率就是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的正式採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後開始的。
浮動匯率制按照國家是否干預外匯市場,可分為自由浮動(又稱「清潔浮動」)和管理浮動(又稱「骯臟浮動」)。
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發達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
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一國匯率變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經濟因素經常在發生作用外,也包括政治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浮動匯率制的主要長處是防止國際游資沖擊,避免爆發貨幣危機;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的增長和生產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資本流動等等。缺點是經常導致外匯市場波動,不利於長期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進行;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基金組織對匯率的監督難以奏效,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依然得不到解決;對發展中國家更為不利。
浮動匯率制指一國中央銀行不規定本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的官方匯率,聽任匯率由外匯市場自發地決定。
在浮動匯率制下,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有:
貨幣本身代表的價值、一國國際收支、利息率、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政治、心理、投機等因素。
二 固定匯率是基本固定,匯率的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個規定的范圍內的匯率。在金本位制下,黃金輸送點是匯率波動的界限。二戰以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會員國的貨幣平價一律以一定數量的黃金或美元來表示,成員國的貨幣匯率,僅能按金平價之比在一定幅度內作上下限各1%的浮動。當某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超過這一幅度時,該國官方有義務將匯率波動限制在規定上下限之內。
固定匯率的弊端:不能靈活反映外匯供求關系,使匯率的市場性喪失或削弱;匯率市場性的喪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過來調節外匯的供求關系,自動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府調節。但政府確定匯率的弊端十分明顯:一是受到主觀影響,如果政府調控能力不強還會出現重大失誤;二是受到客觀因素的牽制,匯率的確定和變動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府不得不充分考慮;三是受不同政策目標的牽制,匯率目標可能和其他目標相沖突,若匯率水平脫節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蒙代爾三角」理論認為,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顧,只能犧牲其中之一而保證實現另外二者。因為假如在固定匯率制度和資本自由流動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會上升,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利率的上升帶來對本國投資收益的增加,大量的外國資本會流入,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為維持匯率的固定水平,政府要賣出本幣買入外幣進行干預,這樣緊縮的貨幣又被擴張了,貨幣政策無效。因此,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前提下,堅持固定匯率就要放棄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有效性。
在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固定匯率制都曾發揮過它的積極作用。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其實質就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度,對於戰後各國經濟復甦和建立穩定的經濟貿易聯系,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從我國以前的情況來看,資本自由流動不存在,通過政府調整可使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固定匯率制的利大於弊。亞洲國家高速發展的90年代,固定匯率制對於穩定投資者預期也曾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經濟泡沫膨脹,經濟增長減慢,貿易赤字上升,投機資本沖擊的情況出現,此時固定匯率制的不利影響就遠遠超出了它的有利方面。
Ⅷ 什麼叫固定匯率制,浮動匯率
以中國為例,2005年匯率改革前,中國一直把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匯率政策性固定在一個比值,如2005年為8.2765,這就是固定匯率。2005年匯改以後,人民幣走上了市場化的升值之路,這就是浮動匯率。
從下面2003年至今的美元對人民幣走勢圖上可以看得比較清楚。
下面是來自網路的名詞解釋:
固定匯率是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基本固定的匯率,固定匯率並非匯率完全固定不動,而是圍繞一個相對固定的平價的上下限范圍波動,該范圍最高點叫「上限」,最低點叫「下限」。當匯價漲或跌到上限或下限時,政府的中央銀行要採取措施,使匯率維持不變。在19世紀初到20世紀30年代的金本位制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70年代初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都實行固定匯率制。
浮動匯率指一國貨幣同他國貨幣的兌換比率沒有上下限波動幅度,而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行決定。1971年8月15日,美國實行新經濟政策,任由美元匯率自由浮動,到1973年,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外匯市場隨著各種匯率的不停的浮動而不斷發展。
浮動匯率按政府是否干預,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和管理浮動匯率兩種。在現實生活中,政府對本國貨幣的匯率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完全採取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幾乎沒有。由於匯率對國家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的均衡有重大影響,各國政府大多通過調整利率、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以及控制資本移動等形式來控制匯率的走向。
Ⅸ 什麼叫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度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也被稱為聯系匯率制度,是國家間貨幣採用固定兌換比率進行交換的制度。一國政府把本國貨幣的價值固定對應單一其他國家貨幣,或一攬子其他貨幣,或者另一種衡量價值,例如黃金。固定匯率制度可以分為1880-1914年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兩個階段
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匯率完全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預的匯率制度。鑒於各國對浮動匯率的管理方式和寬松程度不一樣,該制度又有諸多分類。按政府是否干預,可以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按浮動形式,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按被盯住的貨幣不同,可分為盯住單一貨幣浮動以及盯住合成貨幣
Ⅹ 用資本完全流動下的IS-LM-BP模型討論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
在資本完全流動下,固定匯率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LM曲線向右下移動,經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國際收支赤字,因而有貨幣貶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售出外幣,並收進本國貨幣。本國貨幣供給因而減少了。結果是,LM曲線移回左上方。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經濟恢復初始均衡為止。當貨幣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時,與此相反的是財政擴張卻極為有效。在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財政擴張使IS曲線移向右上方,導致利率和產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會引起資本流入,將使匯率升值。為了維持匯率不變,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大貨幣供給,於是收入會進一步增加。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復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復了。
在可變匯率情況下,財政擴張並不能改變均衡產出。相反,它倒是會產生抵消性的匯率升值與本國需求結構的變動,那將會使國內的一些需求從本國商品轉向外國商品。而貨幣存量的增加將導致收入增加與匯率的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