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決定資產組合分析法缺陷

匯率決定資產組合分析法缺陷

發布時間:2022-03-27 15:17:48

❶ 資產組合分析法和貨幣分析法的異同是什麼

資產組合分析法與貨幣主義分析法的共同之處在於,者都將匯率的決定引入到資產市場上。

不同之處就很多了,貨幣分析法認為匯率是由兩國相對貨幣供求所決定的,而資產組合理論則變為匯率是由所有的金融資產存量結構平衡決定的。

並且資產組合理論分析法認為,由於有價證券是投資者投資的一個龐大市場,而且有價證券與貨幣之間有較好的替代性,因此有價證券對貨幣的供求存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同時貨幣主義理論假設本國和外國的資產是完全可以替代的,而資產組合理論則認為不同資產之間只能是部分替代,這主要是由於為了規避風險,投資者必須對資產進行合理的組合。

另一點不同就是貨幣主義理論並未將國際收支列為匯率的決定因素。

而資產組合理論則認為,由於匯率受經常項目收支的影響,因此,國際收支是決定和影響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

❷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缺陷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際上就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由此開始,人民幣匯率生成逐漸走向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是: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允許市場匯率在一定范圍內圍繞基準匯率上下浮動。盡管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基本上符合中國國情,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實事求是地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存在著以下缺陷。 建立銀行結售匯制和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銀行結售匯制和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構成了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基礎。從理論上來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反映的是市場供求關系。但從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看,由於存在著兩個突出的特點,即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扭曲,從而使人民幣匯率基本上體現的是政府意志,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匯率。
(1)銀行結售匯制的強制性。結售匯這種制度安排具有較大程度的強制性,企業出口所得外匯必須無條件賣給外匯銀行。企業不能持有外匯賬戶(以後雖允許大型外貿企業持有部分外匯,但受到嚴格的限制),不能根據自己未來的需求和對未來匯率走勢的預期自主選擇適當的出售時機和數量。至於企業的外匯需求,在經常項目下的貿易用匯通過外匯銀行的售匯來滿足,而經常項目下的非貿易用匯則受到較為嚴格的外匯審批控制。在這一制度下,企業無法意願地持有外匯,由此「強賣」而形成的匯率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價格。
(2)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和嚴格管制。銀行間外匯市場即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建立該市場的初衷是為了改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然而從實踐來看這一目標並未達到,這是因為該市場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第一,封閉性而非開放性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會員制,作為市場主體的外匯指定銀行其會員資格的獲得,須經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局的審批,必須符合嚴格的市場准入規則,從而使該市場失去開放性而成為封閉的市場。
第二,嚴格管制的市場。由於中央銀行對外匯指定銀行持有外匯的額度有嚴格的規定,這就使得外匯指定銀行不能意願地持有外匯,也難以根據本、外幣資產的合理組合來實現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的收益最大化和規避外匯風險。更為重要的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中,由於中央銀行實際上處於壟斷地位,即中央銀行具有對外匯銀行的額度控制權以及中央銀行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和貨幣供給權,從而使中央銀行對該市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具有絕對的控制權。中央銀行在市場上的絕對壟斷地位,使政府的意志自然而然滲透在匯率之中。
第三,被動干預的市場。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干預的地位,當外匯指定銀行之間的交易不能完全匹配時,由中央銀行彌補不足頭寸,以保證整個市場的「出清」。這種被動干預保證了市場的有效運轉,但也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由於採用迫不得已的被動干預,極大地限制了中央銀行採取靈活的干預模式,其結果使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僅有管理而缺乏浮動,人民幣匯率趨向僵化。毫無疑問,這種狀況對人民幣體現外匯資源價格的真實性和代表性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製約了市場配置外匯資源效率的進一步發揮。
第四,單調的市場。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的幣種僅限於美元等少數幾種貨幣,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為主,而且幾乎不存在遠期、期貨交易,除了少數幾家銀行有資格辦理人民幣遠期交易外,幾乎沒有其他衍生工具。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的狀況對外匯交易量有重要的影響。不言而喻, 真正意義上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必須具有一定數量的交易主體,形成多層次的市場結構,從而具有相當的交易規模。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活躍的外匯市場,也就不可能生成合理的市場匯率。 在客觀因素以及一部分主觀因素的作用之下,我國於1994年初開始實行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已經逐步演變成為固定匯率安排。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承載了包括政治因素在內的沉重負擔,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對穩定亞洲經濟金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已經成為中國政治、經濟穩定的極其重要的標志。正因如此,人民幣匯率已經陷入僵化即缺乏靈活性或彈性,喪失了調節功能。
缺乏靈活性或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從而成為危及我國金融安全的嚴重隱患,最突出地表現為弱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匯率長期窄幅波動,不僅制約了市場引導外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並導致市場忽視匯率風險。在基本固定的匯率安排下,使市場和企業的匯率風險意識淡薄,在經營與投融資活動中很少考慮和顧及風險,從而出現和累積了一定的風險,如大量不良債務的產生,而這些風險的累積則是發生金融危機的重要條件。
由於人民幣匯率缺乏靈活性或彈性,人民幣名義匯率與實際有效匯率之間產生較大的差距。在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安排下,由於匯率浮動區間處在狹小的范圍之內,這種狀況使匯率難以對其他貨幣間匯率變化及時進行調整,特別是對美元和其他主要儲備貨幣間的匯率變化及其影響做出反應,其結果往往是表面上名義匯率保持穩定,而實際有效匯率已經與之發生偏離。
在我國的貿易結構中,與美元區的貿易額約占貿易總額的50%左右,而與非美元區即日本、歐元區和東南亞的貿易額約占貿易總額的一半左右。我國的現行匯率政策只是重視保持與美元區匯率的穩定,而對非美元區貿易夥伴的匯率穩定則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 出現了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相應地也導致了這些貨幣的升值。正是這些因素導致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趨降。
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時,我國規定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天的波幅為中心匯率上下0.3%, 而實際上人民幣匯率每天波幅不過幾個基本點。人民幣匯率窄幅波動這種格局,較大程度是由於中央銀行作為銀行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幾乎每天都參與市場交易,平補市場買賣差額,影響匯率生成。這就形成了中央銀行與市場博弈的格局,造成了匯率變動的政策敏感性。如果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可能向市場傳遞的是政府縱容或操縱匯率貶值或升值的政策信號,從而使得匯率波動從政策上變得比較敏感,這反過來制約了匯率政策操作的彈性。 1996年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並對資本項目下嚴格管制,從而使銀行間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求決定於貿易項目。而貨幣的購買力則是與貿易相關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需要選擇購買力平價理論作為決定人民幣匯率水平的理論模型。但是,在人民幣匯率制度已經逐步演變成為固定匯率安排的情況下,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人民幣與美元的均衡匯率存在著重大缺陷,如購買力評價理論的前提條件(例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為零、關稅為零)幾乎完全不能滿足,而且由於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一般物價水平既包含了貿易品又包含了非貿易品,其計算結果必然存在著較大的偏差。顯而易見,從理論上來看,現行人民幣匯率的調整缺乏充足的依據。
從實踐上來看,現行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也缺乏准確的依據。在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時,這一市場十分狹窄,而且僅限於由經常項目中的貿易項目派生出的外匯供求,但由於一方面中央銀行與外匯指定銀行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導致中央銀行無法獲取准確定價所需要的完全信息;另一方面,由供求偏好變化而造成的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導致中央銀行管制定價的時間滯後,甚至發生判斷錯誤。在信息不對稱和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管制定價的中央銀行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難以計算出一個「出清」供給與需求均衡的匯率水平。當中央銀行管制定價無法確定均衡的匯率水平時,匯率水平的調整不得不主要依賴於經驗以及有關黑市匯率水平、出口換匯成本等參考指標,使調整的准確性大為降低。 維持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成本較高,需要付出的代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貨幣政策靈活操作的難度。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固定匯率制將沒有自主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只能被用於維持匯率的穩定;而在資本管制條件下,資本難以自由流動進行套利活動,利率平價理論將不再發揮作用,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因此而重新獲得自主性。但是,我國的實踐表明,由於受資本控制有效性和貨幣管理當局沖銷手段的限制以及貿易平衡存在著不確定性,即使在資本管制條件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依然受到較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會發生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背道而馳的現象。
(2)增加財政負擔。當美元相對於主要貨幣保持強勢的情況下,如果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絕對穩定,勢必增加我國出口增長的難度,而擴大出口又是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為了刺激出口,我國採取了提高出口退稅比率、對出口商品貼息等措施,其結果:一方面是保持了出口的增長,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國家財政支出,並誘發了出口騙稅等道德風險。
(3)增加外匯管理成本和難度。為維持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在政策操作上我國不得不在一定程度藉助外匯管制的力量來實現既定目標。在1998年以前,為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加強了銀行結匯管理,明確規定中資企業借用的國際商業貸款不得結匯成人民幣使用;在1998年以後,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對人民幣匯率產生的貶值壓力,中央銀行又加大了對銀行售付匯管理的真實性審核力度。毫無疑問,嚴格的管制勢必增加管理成本。在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下,由於人民幣匯率基本固定、匯率無風險,當國內外利率存在利差時,必然導致無風險套利機會的出現。盡管在我國資本項目外匯管制之下,這種套利活動有一定的成本,但只要收益大於成本,套利仍會通過非法逃套等形式進行。這種狀況增加了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的難度。
(4)外匯儲備增加的成本與風險。在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框架下,強制性結售匯的實施、經常項目可兌換以及中央銀行對外匯指定銀行外匯頭寸額度控制,銀行、企業與居民都不能意願地持有外匯,而中央銀行則以國家外匯儲備的形式持有相當數量的外匯。這種狀況導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超速增加,由1994年初的212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底的6099億美元。持有如此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盡管可以看作是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穩定以及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重要標志,或者說為市場提供了一個穩定與信心的重要標志,但是持有如此巨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對經濟發展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最突出表現為:
首先,支付巨大的成本。既然外匯儲備是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進行外匯交易和國際債務清算、干預外匯市場的外匯資產,而且這種重要資源又必須具有較高流動性的前提條件,因此外匯儲備屬於暫時閑置或只能獲得很低收益的資產。由此可以這樣認為:外匯儲備的規模越大則意味著資源利用的效率就越低,同時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我國外匯儲備主要用於購買美國政府的短期債券和在境外金融機構的同業存款,其資產收益率大大低於對外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所付出的成本。我國在持有大量低收益外匯資產的同時,又以高成本從國際金融市場大量借入外資,造成巨額的資源浪費,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其次,承擔匯率風險。我國外匯儲備高度集中於中央銀行,匯率變動所產生的匯率風險就不可能向其他微觀經濟主體分散,必然由中央銀行獨自來承擔,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市場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儲備資產將面臨巨大的匯率風險。
(5)增加社會交易成本。主要表現為:第一,在強制性的結售匯制度下,必然增加企業的額外負擔,使交易成本提高,而成本的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第二,對交易真實性的審核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管理費用的支出,而且隨之產生的效率下降也意味著社會成本的增加;第三,在結售匯制度下,對外匯的超額需求是外匯市場的重要特徵,因外匯超額需求而出現的大量的行政審批則又是產生尋租、腐敗等問題的重要根源。這樣不僅降低了外匯資源的使用效率、造成效率損失,而且又要為此支付監管的成本。所有這些,無疑會加大社會交易成本,造成社會福利的凈損失。
我國加入WTO之後,由於對外貿易擴大、外資流入增加、外資銀行大量進入及其業務增加,外匯市場日趨活躍,致使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壓力逐漸增大。伴隨上述重要變化,資本的流動性在我國逐漸提高,穩定匯率的難度越來越大,外匯管制的成本也將越來越高。這些變化必然要求人民幣匯率加快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❸ 微觀經濟學問題

1.加快企業投資,加速經濟增長。財政通過減、免稅,投資抵免等稅收優惠措施和加速折舊,能刺激企業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快固定資產的更新換代速度,提高生產率和企業效益,使企業能更短的時間內加速資金的周轉循環。以戰後的日本為例。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趕超性,在短期內經歷了高速增長過程,其財政政策作用於企業的調整居功至偉。在經濟恢復時期,推出了特別(加速)折舊制度和稅收減免制度,實現了企業合理化和設備現代化。即使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也對鋼鐵、汽車、造船等行業企業實行特別折舊制度,並加大財政補貼、財政融資政策作用力度,加快了重化工業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企業經濟能在戰後的東方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B。
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目標。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的結構優化升級,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是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和核心所在,也是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增長的必要保障。財政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貼息等政策手段,引導企業增加投入,發揮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的主動作用。政策優惠向不同產業、行業、產品的傾斜,驅動企業市場偏好的改變,使企業適應整體市場形勢和經濟趨勢發展需要。政府通過建立規范的反傾銷、反補貼機制,並在政府采購方面予以優惠,還可以支持重點行業企業的穩定運行。任何國家在走向工業化的道路上都會遇到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和生態問題的矛盾,必須要求企業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轉變工業企業的增長方式。此時,財政政策的支持和財政資金的投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C。
促進企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加速高科技企業產業化發展。我國早在1996年,財稅政策在支持企業進步方面就有相關決定,對工業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列支、折舊的提取等方面作出了優惠規定,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方面投入的積極性。同時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實行稅收減免扶持政策、經費資助政策、政府獎勵政策,加快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發展,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加速了企業的科技化發展進程。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政府向企業所屬科研機構提供大量科研經費,對企業當年用於研究開發的經費予以一定稅款的扣除,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究開發。這使美國高端技術始終走在了世界前列。

(四)擴大企業對外貿易,拉動經濟增長。政府通過降低進口產品的關稅稅率,在一定范圍內給予相關項目和進口產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可以刺激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國外投資。出口方面,通過加大出口退稅力度,採取多種退稅形式,對出口企業產品在生產過程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可以提升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以我國為例,2001年以來,以支持外貿出口,多次提高出口產品特別是主要產品退稅率;從2002年起,我國部分地區對生產型出口企業出口貨物實行了「免、抵、退」稅管理辦法。!「」!年,對生產型出口企業自營或委託出口貨物全部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由於財政政策的強力支持,企業在外貿出口方面,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的勢頭,也直接起到了拉動整個國內經濟增長的作用。

三、政策效應的目標趨勢:促進經濟的內生性增長

內生性增長理論從決定經濟增長的要素出發,在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和定量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內生性增長理論認為:在工業化國家中經濟增長率主要並不是源於物質資本投入的增加,而是依靠技術進步的作用;又從教育形成人力資本的角度解釋了知識結構與增長率差異之間的潛在關系,將國民收入增長與要素投入貢獻之間的巨大缺口歸於人力資本的作用,還將人力資本知識作為內生變數引入到分析模型中,突出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換而言之,經濟的長期增長有賴於對新知識、新技術、人力資本

2.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經濟動盪的現在,在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中,邊際報酬遞減規矩能否適用呢?本人限於水平的限制,無妨通過數字模型,進行證明,只能通過簡單的類比,加以解釋。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主要適用在微觀經濟生產中,作為宏觀的國民經濟發展與 其有著很大的相似性:
1.兩者的主體相同,都是組織機構;
2.兩者的目的相同,都是想社會提供產品,實現本身利益的最大化;
3.兩者的實施對象相同,都是各種不同的生產要素;
4.兩者操作手段相同,都是管理不同要素的投入數量與規模。
綜上,適用在微觀經濟中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可以適用於宏觀經濟;
當前,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要素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可以理解為三種可變得生產要素。目前的狀況是,投資的增加,消費停滯,出口下降。一直以來政府都是通過擴大投資的手段來保持GDP的高速增長,依照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這條路還能走多元?
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房地產投資盲目擴大導致邊際報酬遞減所造成的,這種效果通過信貸的形式體現出來。

答案補充

7.匯率決定理論是國際金融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主要分析匯率受什麼因素決定和影響。匯率決定理論隨經濟形勢和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而發展,為一國貨幣局制定匯率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學說(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購買力平價學說(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價學說(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國際收支說、資產市場說。資產市場說又分為貨幣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與資產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貨幣分析法又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Flexible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答案補充

因素。。。
通過對購買力平價,利率平價,國際收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用購買力平價分析發展中國家時要做修正。發展中國家經濟起飛時期可能有較高的通脹率而其匯率並不按比例貶值。因為在經濟起飛的一段時間里,發展中國家的非貿易品(住房,服務)的漲價幅度遠高於貿易品的漲幅。第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時期可貿易品生產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於發達國家。這也是人民幣未來可能趨強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價對人民幣走勢的解釋和預測能力會越來越強。第四,中國應考慮在貿易項下基本平衡,在經常帳戶下有赤字,在資本項下有盈餘的格局來保持外匯供求平衡和匯率的穩定。第五,靠減少再貸款對沖中央銀行買匯放出基礎貨幣的餘地已變得越來越小。可選擇政策工具有: (1)用鼓勵投資或放寬進口限制的方法適當增加進口;(2)考慮採取用部分自願結匯的辦法使一部分外匯分流在民間;(3)逐步使利率市場化,以減少由套利活動帶來的不確定性;(4)考慮逐步開放資本帳戶,穩步走向人民幣全面可兌換。

❹ 請利用主要的匯率決定理論分析2005年以來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升值的原因

迫使人民幣升值,是美國的戰略陰謀!

❺ 資產組合分析法的總量效應有三種情況

1、貨幣主義理論認為,匯率是由兩國相對貨幣供求所決定的,而資產組合理論則變為匯率是由所有的金融資產存量結構平衡決定的;資產組合理論認為,由於有價證券是投資者投資的一個龐大市場,而且有價證券與貨幣之間有較好的替代性,因此有價證券對貨幣的供求存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2、資產組合理論認為無拋補的利率平價是不成立的。這是由於外匯市場存在著不可消除的巨大風險,投資者在投資於本國還是外國的有價證券的選擇時,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規避風險。而貨幣主義理論認為無拋補利率平價是成立的。
3、貨幣主義理論假設本國和外國的資產是完全可以替代的,而資產組合理論則認為不同資產之間只能是部分替代,這主要是由於為了規避風險,投資者必須對資產進行合理的組合。
4、貨幣主義理論並未將國際收支列為匯率的決定因素。而資產組合理論則認為,由於匯率受經常項目收支的影響,因此,國際收支是決定和影響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

❻ 結合資產組合理論,分析一國貨幣當局在本國債券市場上賣出外國債券對市場利率和匯率有什麼影響

1973年,布雷登森林體系解體,固定匯率制度崩潰,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決定理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資本市場說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成為了匯率理論的主流。與傳統的理論相比,匯率的資本市場說更強調了資本流動在匯率決定理論的作用,匯率被看作為資產的價格,由資產的供求決定。依據對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資產市場說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兩者可完全替代。而資產組合分析法假定兩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貨幣分析法內部,依對價格彈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與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假定所有商品的價格是完全彈性的,這樣,只需考慮貨幣市場的均衡的。其基本模型是: lne=(InMs-InMs')+a(1ny'-lny)+ b(1ni'-lni) a、b> 0 該模型由Cagan的貨幣需求函數及貨幣市場均衡條件MD/P=L(y,i)=kyaib,MD=MS及購買力平價理論三者導出。它表明,該國與外國之間國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及貨幣供給水平通過對各自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決定了匯率水平。 1977年,Branson提出了匯率的資產組合分析方法。與貨幣分析方法相比,這一理論的特點是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風險等因素使非套補的利率平價不成立,從而需要對本幣資產與外匯資產的供求平衡在兩個獨立的市場上進行考察。二是將該國資產總量直接引入了模型。該國資產總量直接制約著對各種資產的持有量,而經常帳戶的變動會對這一資產總量造成影響。這樣,這一模型將流量因素與存量因素結合了起來。假定該國居民持有三種資產,該國貨幣M,該國政府發行的以本幣為面值的債券B,外國發行的以外幣為面值的債券F,一國資產總量為W=M+B+e'F。一國資產總量是分布在該國貨幣、該國債券、外國債券之中的。從貨幣市場來看,貨幣供給是由政府控制的,貨幣需求是該國利率、外國利率的減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從該國債券市場來看,該國債券供給同樣是由政府控制的,該國債券的需求是該國利率的增函數,外國利率的減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從外國債券市場來看,外國債券的供給是通過經常帳戶的盈餘獲得的,在短期內也是固定的。對外國債券的需求是該國利率的減函數,外國利率的增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在以上三個市場中,不同資產供求的不平衡都會帶來相應的變數(主要是該國利率與匯率)的調整。只有當三個市場都處於平衡狀態時,該國的資產市場整體上才處於平衡狀態。這樣,在短期內,由於各種資產的供給量是既定的,資產市場的平衡會確定該國的利率與匯率水平。在長期內,對於既定的貨幣供給與該國債券供給,經常帳戶的失衡會帶來該國持有的外國債券總量變動,這一變動又會引起資產市場的調整。因此,在長期內,該國資產市場的平衡還要求經常帳戶處於平衡狀態。

❼ 簡述匯率決定說及其內容有哪些

美國貨幣主義學派提出,其特點是強調貨幣市場在匯率決定中的做用,認為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而不是兩國產品的相對價格。匯率由貨幣市場的貨幣存量來決定,當貨幣存量供求達到均衡的時候,匯率就達到均衡。該理論認為,匯率應該是浮動的而非固定的,因為固定匯率將會使得控制貨幣總量成為不可能,而後者可以自動影響到國際收支,進而影響到匯率。20世紀70年代之後,運用貨幣主義理論的分析方法,逐漸形成了匯率決定資產市場論,主要包括國際貨幣主義匯率模型(價格柔性模型)、匯率超調模型(價格粘性模型)及金融資產組合理論等。

❽ 以「一價定律」為基礎闡述匯率決定問題的理論是什麼

建議看一下匯率決定理論。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學說、購買力平價學說利率平價學說、國際收支說、資產市場說。資產市場說又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又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和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購買力平價學說:該學說認為,兩種貨幣間的匯率決定於兩國貨幣各自所具有的購買力之比(絕對購買力平價學說),匯率的變動也取決於兩國貨幣購買力的變動(相對購買力平價學說)。假定,A國的物價水平為PA,B國的物價水平為PB,e為A國貨幣的匯率(直接標價法),則依絕對購買力平價學說:e=PA/PB。假定t0時期A國的物價水平為PA0,B國的物價水平為PB0,A國貨幣的匯率為e0,t1時期A國的物價水平為購買力平價PA1,B國的物價水平為PB1,A國貨幣的匯率為e1。PA為A國在t1時期以t0時期為基期的物價指數,PB為B國在t1時期以t0為基期的物價指數,則依相對購買力平價學說,相對購買力平價意味著匯率升降是由兩國的通脹率決定的利率平價理論認為,兩國之間的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的關系與兩國的利率有密切的聯系。該理論的主要出發點,就是投資者投資於國內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應該與按即期匯率折成外匯在國外投資並按遠期匯率買回本國貨幣所得到的短期投資收益相等。一旦出現由於兩國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差異,投資者就會進行套利活動,其結果是使遠期匯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匯率相比,利率低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下跌,而利率高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上升。遠期匯率同即期匯率的差價約等於兩國間的利率差。利率平價學說可分為套補的利率平價(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和非套補的利率平價(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套補的利率平價。假定iA是A國貨幣的利率,iB是B國貨幣的利率,p是即期遠期匯率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資者採取持有遠期合約的套補方式交易時,市場最終會使利率與匯率間形成下列關系:p=iA?iB。其經濟含利率平價學說義是:匯率的遠期升貼水平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在套補利率平價成立時,如果A國利率高於B國利率,則A國遠期匯率必將升水,A國貨幣在遠期市場上將貶值。反之亦然。匯率的變動會抵消兩國間的利率差異,從而使金融市場處於平衡狀態。非套補的利率平價。假定投資者根據自己對未來匯率變動的預期而計算預期的收益,在承擔一定的匯率風險情況下進行投資活動。假定,Ep表示預期的匯率遠期變動率,則Ep=iA?iB。其經濟含義是:遠期的匯率預期變動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在非套補利率平價成立時,如果A國利率高於B國利率,則意味著市場預期A國貨幣在遠期將貶值。國際收支學說通過說明影響國際收支的主要因素,進而分析了這些因素如何通過國際收支作用到匯率上。假定Y、Y'分別是本國及外國的國民收入,P、P'分別表示本國及外國的一般物價水平,i、i'分別是本國及外國的利率,e是本國的匯率,Eef是預期匯率。假定國際收支僅包括經常帳戶(CA)和資本與金融帳戶(K),所以有BP=CA+K=0。CA由本國的進出口決定,主要由Y、Y'、P、P'、e決定。因此,CA=f1(Y,Y',P,P',e)。K主要由i,i',e,Eef決定。因此K=f2(i,i',e,Eef)。所以BP=CA+K=f1(Y、Y、P、P'、e)+f2(i、i'、e、Eef)=f(Y、Y'、P、P'、i、i'、e、Eef)=0如果將除匯率以外的其他變數均視為已經給定的外生變數,則匯率將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變化到某一水平,從而起到平衡國際收支的作用,即:e=g(Y,Y',P,P',i,i',Eef)國際收支說指出了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有利於全面分析短期內匯率的變動和決定。國際收支說並沒有對影響國際收支的眾多變數之間的關系,及其與匯率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並得出具有明確因果關系的結論。國際收支學說是關於匯率決定的流量理論。資產市場說:依據對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資產市場說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兩者可完全替代。而資產組合分析法假定兩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貨幣分析法資產市場說內部,依對價格彈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與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1976年,Dornbuseh提出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也即所謂超調模型(overshootingmode1)。他認為商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調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點,這使得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能成立,經濟存在著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的過渡過程。在超調模型中,由於商品市場價格粘性的存在,當貨幣供給一次性增加以後,本幣的瞬時貶值程度大於其長期貶值程度,這一現象被稱為匯率的超調。資產組合分析方法1977年,Branson提出了匯率的資產組合分析方法。與貨幣分析方法相比,這一理論的特點是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風險等因素使非套補的利率平價不成立,從而需要對本幣資產與外匯資產的供求平衡在兩個獨立的市場上進行考察。二是將本國資產總量直接引入了模型。本國資產總量直接制約著對各種資產的持有量,而經常帳戶的變動會對這一資產總量造成影響。這樣,這一模型將流量因素與存量因素結合了起來。假定本國居民持有三種資產,本國貨幣M,本國政府發行的以本幣為面值的債券B,外國發行的以外幣為面值的債券F,一國資產總量為W=M+B+e'F。一國資產總量是分布在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外國債券之中的。從貨幣市場來看,貨幣供給是由政府控制的,貨幣需求是本國利率、外國利率的減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從本國債券市場來看,本國債券供給同樣是由政府控制的,本國債券的需求是本國利率的增函數,外國利率的減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從外國債券市場來看,外國債券的供給是通過經常帳戶的盈餘獲得的,在短期內也是固定的。對外國債券的需求是本國利率的減函數,外國利率的增函數,是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在以上三個市場中,不同資產供求的不平衡都會帶來相應的變數(主要是本國利率與匯率)的調整。只有當三個市場都處於平衡狀態時,該國的資產市場整體上才處於平衡狀態。這樣,在短期內,由於各種資產的供給量是既定的,資產市場的平衡會確定本國的利率與匯率水平。在長期內,對於既定的貨幣供給與本國債券供給,經常帳戶的失衡會帶來本國持有的外國債券總量變動,這一變動又會引起資產市場的調整。因此,在長期內,本國資產市場的平衡還要求經常帳戶處於平衡狀態。

❾ 資產組合分析法的分析法模型

下面我們將對資產組合模型加以描述並分析其動態調整過程。
假設金融市場中只有三種不能完全替代的資產,本國貨幣(M),它不產生利息;本國債券(B),它帶來國內利率i,外國債券(F),帶來利率i。則投資者的總財富為:
W=M+B+SF (1)
式中S為匯率(直接標價值)。
由於每一種資產的需求是該種資產自身的利率、其它資產的利率和總財富存量(W)的函數,考慮資產和財富的真實存量,則這種資產供給與需求相等時的均衡條件為:
資產組合分析法
從貨幣市場看,貨幣供給是政府控制的外生變數,貨幣需求則是本國利率、外國利率的減函數和資產總量的增函數。這就是說本國貨幣的需求隨著i和i*的提高而減少,隨資產總量的增加而增加。
從本國債券市場看,本國債券供給量是由政府控制的外生變數,本國債券需求是本國利率和資產總量的增函數,外國利率的減函數。
從外國債券市場看,外國債券的供給是通過經常賬戶的盈餘獲得的,在此,我們假定短期內經常賬戶不發生變動,因此,它是一個外生的固定值。外國債券的需求是本國利率的減函數,是外國利率和資產總量的增函數。
資產市場達到了總體平衡。如下圖所示:
匯率資產組合分析法
圖中,橫坐標表示國內利率,縱坐標表示匯率,M0M0、B0B0、F0F0分別表示本國貨幣、國內債券與外國債券的供求關系,它們的交點E0表示資產市場達到總體平衡,i0和so為此時的均衡利率和均衡匯率。圖中的M0M0線的斜率為正,B0B0線和F0F0線的斜率為負。
首先讓我先來分析一下貨幣沖擊在短期內對匯率的影響,如上面的圖所示。當貨幣供給量增加,使M0M0線移至M1M1線時,在i0、S0下,貨幣市場存在貨幣超額供給導致本國相對利率下降。投資者立即做出反應,減少其本國貨幣的持有比例,造成對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的超額需求,使得B0B0線移至B1B1、F0F0移至F1F1。這又導致外匯匯率上升,當相對利率和匯率分別達到新的平衡狀態時,整個金融市場又處於新的平衡點E1。
以上分析的是短期匯率的決定。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貨幣沖擊在長期對匯率的影響。在某一特定的時點上,當匯率和利率達到均衡時,經常賬戶可能為順差,也可能為逆差。在浮動匯率制度和政府不幹預外匯市場的情況下,經常賬戶的順差(逆差)意味著資本賬戶的逆差(順差),同時又意味著外幣資產存量的增加(減少),這反過來又影響到匯率,使本幣形成對匯率升值(貶值)。這種不斷的反饋過程,對匯率產生不間斷的影響,從而形成對匯率的動態調節,直到外幣資產存量不再增加(減少),即經常賬戶差額為零。
當經濟在短期平衡位置存在經常賬戶赤字或盈餘時,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的調整機制就體現為經常賬戶差額與匯率互相作用的動態反饋機制。例如,經常賬戶逆差時,會造成本幣匯率下浮,而本幣匯率的下浮又會影響到經常賬戶的變動,這種反饋過程將會持續進行。長期平衡能否達到,關鍵在於本幣匯率變動能否增加(減少)經常賬戶盈餘,這意味著要符合馬歇爾一勒納條件。當這一條件滿足時,經濟的動態調整必然會實現經常賬戶平衡,此時經濟處於長期平衡狀態,調整結束。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資產組合理論較之以前各種匯率模型更加完整和全面。在分析中引入了風險收益、經常項目差額和財富等重要因素。這使得該理論更具現實意義。但是對它的實證檢驗卻較為困難,原因之一是模型中的變數難以度量,某些變數的粗略估計有可能扭曲了其它變數對匯率決定所起的真實作用。另外,變數之間的自相關也是影響檢驗結果的重要原因。

❿ 求教關於國際金融學里的「匯率決定的資產組合分析法」,謝謝大家

其實你的問題並不是金融學的問題,而是自變數因變數的問題。首先利率和匯率都是變數,只有當我們研究問題時,將其中一個視為自變數,一個視為因變數而已。例如,研究匯率對利率的影響,那就將匯率視為自變數,利率視為因變數,反之亦然。望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匯率決定資產組合分析法缺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固定收益證券組合 瀏覽:203
人民幣對盧布銀聯匯率 瀏覽:756
新疆創博融資有限公司 瀏覽:387
上海魚耀金融服務公司 瀏覽:788
壹方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496
現在的一克黃金的價格是多少 瀏覽:117
1升原油價格 瀏覽:415
西安有哪些期貨公司 瀏覽:108
融資租賃的瓶頸 瀏覽:229
質權人股票 瀏覽:583
銀行用創新資本工具融資 瀏覽:597
名字騷的股票 瀏覽:184
人民幣美金匯率央行 瀏覽:112
國際三大金融機構是什麼 瀏覽:90
股票年線軟體 瀏覽:768
帶牛字的股票 瀏覽:141
證券交易單向徵收 瀏覽:659
融資結構不合理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944
華微電子公司股票價格 瀏覽:885
農行理財基金靠譜嗎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