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利率杠桿調節資金供求的作用
利率杠桿是通過調整利率,影響貨幣資金供求流向,從而對國民經濟進行調節的一種手段.它具有資源配置誘導、政策信號顯示、主體行為約束、經濟運行杠桿等功能.在西方發展的市場經濟國家,利率杠桿是靈敏、有效的,對調節國民經濟運行起了很大作用。
利率杠桿的作用:
1、宏觀調節功能
(1)積累資金:利率是有償使用閑置資金的手段。
(2)調節宏觀經濟:通過利率變動優化資源配置。
(3)媒介貨幣向資本轉化:閑置貨幣轉化為生產資本。
(4)分配國民收入:利率變動影響利息收入。
2、微觀調節功能
(1)激勵功能:增加貸款者的收益,鼓勵儲蓄積累。
(2)約束功能:增大借款者的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Ⅱ 為調節貨幣流通和資金供求,中央銀行怎麼操作
其實這個是央行的貨幣政策,
傳的最廣泛的是央行調節經濟的三大法寶:
1、調節准備金率,可以控制商業銀行的房貸規模,
從而調節金融市場的貨幣供應量。
2、再貼現率,通過增加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來限制
銀行的房貸等行為。
3、公開市場業務,也就是中央銀行出售和回收有價
證券來平衡市場上的貨幣規模,也是中央銀融資手段
吧。
剩下的還有幾個方法使用也是比較頻繁的。
首先我們經常見到央行調節利率,這也能調節金融市場的貨幣量。
還有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央行通過提高貸款利率控制貨幣供應量。
Ⅲ 貨幣銀行學的知識
書名:《中國轉型經濟中的資金配置機制和利率市場化改革》作者:宋芳秀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摘要: 利率市場化是指國家控制基準利率,其它利率基本放開,由市場即資金供求關系確定。它不僅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而且要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引導,各種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層有效傳導的利率體系。利率市場化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是順利實施貨幣政策目標的內在要求,是我國金融間接調控的關鍵,也是完善金融機構自主經營機制提高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一、我國推行利率市場化的意義
1、有利於形成比較規范的金融市場環境。我國金融市場尚處於發育和形成之中,全國統一的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總體規模不大,市場主體單一,融資工具少,市場機制不健全,運轉效率低下,造成金融市場的壟斷和分割,資金不能在地區之間、行業之間、銀行之間以及各金融子市場之間有效進出和自由流動。特別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分割與脫節,打斷了資金在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的有效循環,造成金融資源的剛性配置、結構性失衡和尋租行為。在加快我國金融統一市場建設,促進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中,利率的市場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2、有利於促進國有銀行經營機制的根本性轉變。我國資金流通和運作的中心是銀行,銀行改革的成功與否對整個金融改革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國銀行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商業化經營和企業化管理,這就要求在銀行體制改革方面合理界定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職能,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構建相應的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使商業銀行成為真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在銀行經營機制轉換方面強化中央銀行對金融業的宏觀調控,實現由行政管理向市場導向管理的轉變,推動銀行經營理念、經營目標、經營行為、經營方式創新,以效率最大化為目標,以市場化發展為導向。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對銀行的特殊重要性更加明顯。
3、有利於完善貨幣政策的微觀傳導機制。金融機構參照中央銀行基準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動權是貨幣政策順暢傳導的條件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是以經濟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其中又主要依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作來實現的。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經濟杠桿,對國家有效行使宏觀調控職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利率市場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連接個人、企業、銀行、財政等金融市場主體的有效途徑,也不可能產生利率的形成機制、傳導機制和反饋機制,利率的杠桿作用就會完全失效,政府很難獲得真正的市場價格信號,任何間接的宏觀調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敗。 4、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加入WTO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要求。根據WTO金融服務協議的要求,WTO各成員方都要按照市場准入、非歧視性、公平競爭和擴大透明度的原則開放金融服務市場,實行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我國對加入WTO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做出了具體承諾和開放時間表,「入世」後兩年我國將對外資銀行放開所有人民幣公司業務、五年後放開所有人民幣零售業務。隨著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外資銀行的大舉進入,國外銀行的現代管理水平和資金技術實力必然會給我國銀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為了盡快實現國內金融業的轉軌,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有效對接,客觀上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存在的問題 1、目前的利率調控體系過渡性特徵明顯。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還沒有完全由市場決定,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仍有上限管制,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雖有較大定價自主權,但貸款利率仍有下限規定,存款利率不允許上浮。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影響主要通過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的直接調控方式進行,致使央行利率變動對銀行存款利率影響較小。
2、銀行存款利率調整的有效性不強。利率調控體系不完善,就難以正確確定利率的風險結構和期限結構,更難以體現市場對價格走勢的預期,再加之利率調整的決策過程較長、利率決定方式多樣,所以,銀行利率調整對投資,消費的影響不明顯,由於利率與居民儲蓄,消費之間的關聯性微弱,影響了利率調整的效果。
3、銀行間市場利率變動難以反映貨幣政策操作意圖。我國貨幣政策操作以數量調控為主,即央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來調節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商業銀行則通過調整超額准備率來應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調整,這種數量調整不一定是對資金供求價格的反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消貨幣政策操作的作用,使貨幣政策操作的靈敏度降低。 三、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對策 1、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完善央行利率調控體系。利率是貨幣政策的重要傳導渠道,應強化中央銀行利率引導市場利率的作用,而且要通過貨幣政策工具間接影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改變直接調整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調控方式。
2、理順目前利率體系中存在的扭曲關系。由於目前利率決定方式的多樣化,利率關系扭曲現象存在,要通過金融市場的建設和完善,使利率水平和結構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以便利率政策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3、完善貨幣市場,提高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靈敏度。銀行間市場的交易主體以商業銀行為主,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交易份額較小;且交易主要表現為國有商業銀行向其他機構提供資金,交易主體單一,難以形成真正的貨幣市場,市場的流動性也難以回歸到正常水平,貨幣市場利率的市場性自然降低,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靈敏度自然難以增強。
4、繼續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提高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在貸款利率方面,除城鄉信用社以外的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已實現上限放開、下限管理,而對城鄉信用社仍實行上限管理。存款利率方面只允許下浮,不能上浮,並有存款起存金額限制,而存款利率市場化是對市場影響最大的一項利率制度改革,是利率市場化的關鍵。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我國的商業銀行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但由於其自主定價能力較弱,勢必影響到它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因此,要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使利率形成機制中的非市場化走向市場化,最終實現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市場化利率。
Ⅳ 貨幣銀行學兩道題
1.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稱「三大法寶」。
內容:
⑴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備率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②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備金為基礎; ③ 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持有超額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備金維持不變,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強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傾向; ② 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效果: ① 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 ② 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並能夠改變資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甚至市場的變化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 ② 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貼現率易於調整,但隨時調整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⑶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2.一個國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制約。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出發,決定和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有:
(1)利潤率的平均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仍作為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這種制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也就是說,利率總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數企業承受不了;相反,利率總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發揮利率的杠桿作用。
(2)資金的供求狀況。在平均利潤率既定時,利息率的變動則取決於平均利潤分割為利息與企業利潤的比例。而這個比例是由借貸資本的供求雙方通過競爭確定的。一般地,當借貸資本供不應求時,借貸雙方的競爭結果將促進利率上升;相反,當借貸資本供過於求時,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利率下降。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作為金融市場上的商品的「價格」——利率,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規律的制約,因而資金的供求狀況對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決定性作用。
(3)物價變動的幅度。由於價格具有剛性,變動的趨勢一般是上漲,因而怎樣使自己持有的貨幣不貶值,或遭受貶值後如何取得補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這種關心使得從事經營貨幣資金的銀行必須使吸收存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吸收存款;同時也必須使貸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獲得投資收益。所以,名義利率水平與物價水平具有同步發展的趨勢,物價變動的幅度制約著名義利率水平的高低。
(4)國際經濟的環境。改革開放以後,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國際間資金的流動,通過改變我國的資金供給量影響我國的利率水平;②我國的利率水平還要受國際間商品競爭的影響;③我國的利率水平,還受國家的外匯儲備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資政策的影響。
(5)政策性因素。自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制利率類型,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與執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例如,建國後至十年動亂期間,我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以穩定物價、穩定市場。1978年以來,對一些部門、企業實行差別利率,體現出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是完全隨著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它還取決於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並受國家的控制和調節。
在討論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時,應當注意,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簡單地套用哪一種西方理論,而應該以馬克思的利率理論為指導,借鑒西方理論中的合理成分,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來研究問題,從而正確地把握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
Ⅳ 貨幣杠桿是什麼作用急用~~~
Monetary Multiplier: m=1/r 這個是抄最原始最簡單襲的,其他的公式很長,簡單的說就是貨幣杠桿等於1/存款准備金(實際上還有通貨膨脹,定期存款比例等等).它的作用就是說你每增加一塊錢的基礎貨幣供應量可以提供多少總貨幣供應量。 就是說,人民銀行多印100塊的話,中國經濟多的不是100塊,而是100X杠桿的貨幣在流通。
Ⅵ 經濟學裡面的杠桿到底是什麼意思能不能通俗點解釋
當杠桿作為經濟學名詞時,是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主要表現為:由於特版定費用(如固定成權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
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三種形式,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復合杠桿。
如果再通俗點說就是:
經濟杠桿是指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或經濟組織利用價值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影響、調節和控制社會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的經濟活動,以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經濟手段。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獎金、匯率等等。
供參考。
Ⅶ 在市場經濟中調節借貸資本供求的經濟杠桿是
利率的主要功能是:中介功能、調節功能、分配功能、動力功能、控制功能。宏觀經濟學中利率的主要作用是調節投資與儲蓄量,兩者是相等的。利率發揮「經濟杠桿」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宏觀經濟活動中通過影響儲蓄收益可以調節社會資本的供給,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儲蓄;(2)通過對投資成本的影響可以調節社會投資總量和投資結構,例如提高利率會減少社會投資總量,而差別利率可以調節社會投資結構,總儲蓄和總投資的變動將影響社會總供求;(3)在微觀經濟活動中,利率可以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與收益發揮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4)通過改變儲蓄收益對居民的儲蓄傾向和儲蓄方式的選擇發揮作用,影響個人的經濟行為。
Ⅷ 利率杠桿作用是指什麼
什麼是利率杠桿
利率杠桿是通過調整利率,影響貨幣資金供求流向,從而對國回民經濟進行調節的一種手段.它具答有資源配置誘導、政策信號顯示、主體行為約束、經濟運行杠桿等功能.在西方發展的市場經濟國家,利率杠桿是靈敏、有效的,對調節國民經濟運行起了很大作用.
利率杠桿的功能
宏觀調節功能
(1)積累資金:利率是有償使用閑置資金的手段。
(2)調節宏觀經濟:通過利率變動優化資源配置。
(3)媒介貨幣向資本轉化:閑置貨幣轉化為生產資本。
(4)分配國民收入:利率變動影響利息收入。
微觀調節功能
(1)激勵功能:增加貸款者的收益,鼓勵儲蓄積累。
(2)約束功能:增大借款者的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Ⅸ 根據表格分析利率對經濟的作用
利率是經濟的內生變數,也是金融政策的外生變數。作為經濟的內生變數,當經濟繁榮時,由於信貸需求量增加,利率就會提高;相反,經濟不景氣,對信貸需求量則會減少,利率自然就會下降。由於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經濟的發展走勢,於是各國政府及金融管理當局常常利用利率手段來改變經濟的發展態勢,使利率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
(1)調節貨幣供求
在市場上資金供求缺口比較大時(資金供給<資金需求),為促使二者平衡,就採取調高存貸款利率的措施,在增加資金供給的同時抑制資金需求。其傳遞機制是:當資金需求大於資金供給時,中央銀行就要調高再貸款利率(或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為保持其既得利潤,它就必然要同時調高存貸款利率;其中,貸款利率的調高會使借款人減少,借款規模壓縮;存款利率的調高會使存款人增加存款且使存款來源增加。這樣,在資金供給增加的同時,資金需求又在減少,從而使資金供求趨於均衡。當資金需求小於資金供給時,還可以推出另一個方向相反的傳遞機制。在通貨膨脹率比較高的情況下,也可以運用利率杠桿進行有效地抑制。
總之,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銀行的存款規模,進而會減緩或增加社會購買力對商品市場的壓力;貸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銀行的貸款規模,決定貨幣供應量,對幣值穩定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