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匯風險敞口的外匯風險敞口測算
要對外匯敞口風險進行管理,首先要對風險敞口進行測算。外匯資產(或負債)由於匯率變動而可能出現增值和減值,這種增值和減值可能自然抵消或被某種措施人為沖銷,其中無法自然抵消也沒有被人為沖銷的外匯資產(或負債)就暴露在匯率變動的風險中,形成匯率風險敞口。外匯的風險敞口凈額取決於財務公司的資產(或負債)的性質和匯率變動時其受到影響的范圍和方式
對於總凈額外匯敞口的計量,通常採用凈匯總敞口、總匯總敞口、匯總短敞口三種計量方法。凈匯總敞口是各種多頭頭寸與空頭頭寸相互抵消後的絕對值。當外匯敞口組合中的貨幣變動高度相關時,多頭頭寸外幣敞口與空頭頭寸外幣敞口之間的匯率風險可以相互抵消。在這種組合下,適合採用凈敞口計量方法衡量匯率風險。當外匯敞口組合中的貨幣變動完全不相關時,外幣多頭頭寸和外幣空頭頭寸之間的風險就不能相互抵消,應該用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相加的總匯總敞口來衡量匯率風險。
財務公司的風險敞口根據財務公司自身的業務和偏好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自留敞口,自留敞口是指財務公司根據業務需要和自身偏好願意承擔匯率風險的敞口部分,這部分敞口不需要進行對沖;一個是對沖敞口,財務公司不願意承擔匯率風險,需要通過風險對沖手段來對沖的敞口部分。一般所說的匯率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對沖敞口的部分。
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可以通過套期保值、消除風險敞口來迴避,也可以在預測匯率波動的基礎上對風險進行計量,主動保持風險敞口來實現風險盈利。例如:在對預測匯率和遠期匯率進行比較的情況下買賣遠期外匯,並對外匯資產組合的期限結構進行調整;根據不同幣種匯率的預測來調整外幣資產的結構。國外一些商業銀行外匯資產組合的模式就有「五五制」(即50%的頭寸進行保值,其50%頭寸處於敞口狀態)和「三三制」等。無論是否消除風險敞口,對外匯匯率波動預測和相應風險測量是外匯風險管理的基礎。
『貳』 外匯風險暴露的度量
外匯風險暴露的度量方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資本市場法;另一種為現金流量法。資本市場法認為,外匯風險能影響企業的股票價格。因此,Adler和Dumas(1984)首次提出外匯風險暴露可以由股票收益率對匯率波動的敏感度來度量,他們認為一單位匯率變動造成股票價值變動的大小,就是該資產的外匯暴露。因此外匯暴露是一個包括了以上因素的傾斜的回歸方程,可以表示成:
P=α+bS+e(1)
其中,P是公司的股票價值,a是常數項;b是暴露的回歸系數,表示為b=Cov(P,S)/Var(S);S是匯率的波動;e是殘差項,E(e) =Cov (e,S)。
國外許多學者在Adler-Dumas模型上進行了發展,Jorion(1990),Amihud(1994)以及Choi和Prasad(1995)都使用了一個兩因素模型:
Rit = αi + βiRmt + γiXt + εit(2)
其中Rit為i公司t期的股價報酬率; Rmt為市場大盤指數報酬率;Xt是t期未預期匯率變動率。
許多學者利用該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均對其進行發展和完善,Martin(1999)利用指數平滑法發展了一個簡單的匯率預測方法來估計投資人對匯率的期望值,這個變數可同時包含過去的匯率變動率和最近一期的匯率變動率,從而使結果比較客觀和結構化。Bod-nar和 Wong(2000),Parsley和Popper(2002)以及Dominguez和Tesar(2001)也對該模型所度量的外匯風險暴露在變數指標的使用如匯率與市場收益率數據的選取上有建設性的建議。
由於企業在現實外匯交易中,可能不只一種貨幣的匯率對公司價值造成影響,因此當影響公司價值的匯率由單獨一種貨幣的匯率變為多種貨幣的匯率後,公司i的價值決定的方程可以變為:
(3)
其中,Sm為影響該公司價值的匯率m,K為其他因素。可以通過上式求出各種外匯匯率對公司價值的「凈影響」,即求出匯率Sm對該公司價值V的偏導數bm,m=1,2,…,m,bm即為i公司面臨的貨幣m的外匯風險暴露。
但是由於許多不發達國家股市的不穩定和不完善,容易受到許多人為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的影響而引起波動。許多對不發達國家所進行的股票收益率與外匯波動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用資本市場法度量的外匯風險暴露顯著性均不是很明顯。由此Shapiro(1990)提出,如果ΔPV/Δe (ΔPV為公司價值的變動,Δe為外匯的變動)不等於零時,公司將暴露於外匯風險中。他的研究發現,外匯風險暴露為公司價值因不確定外匯變動的影響而產生的變動,亦即外匯的變動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量。因此,他以營運的概念為出發點,認為外匯風險暴露的衡量可以用下面的回歸式來衡量:
ACFt = α + AEXCHt + ut(4)
其中,ACF為t期的現金流量變動,AEXCHt為名義匯率變動率,a為常數項,ut為回歸式的殘差項。Brown(1995),Walsh(1994)以及Martin和Mauer (2003)均採用現金流量法研究企業的外匯風險暴露,其模型表示如下:
Rit = aio + aixext + ait(5)
其中,Rit為公司i在t時期的營業收入變動率,ext為匯率變動率,aio為常數項,ait為殘差值。由於一個企業的某個時期的營業收入的高低,不僅會受到當期匯率變動的影響,也應受到既往匯率變動的影響。因此,上述學者在該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加入匯率滯後的因素來探索競爭效果。由於他們均對將企業的月度營業收入代表企業的價值,採用落後四期的匯率變動,約一季度的時間來討論企業的經營暴露狀況:
(6)
其中,Rit為公司i在t時期的營業收入變動率,ex為匯率變動率,aki為落後k期的外匯風險暴露系數,εit殘差值。
用回歸方法測量外匯經濟風險暴露的優點在於:計算過程非常簡便,並且其結果以數量的形式表示出來,簡單明了,便於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其它定量分析。但該方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第一,在計算外匯風險暴露時,只能計算整個外匯風險暴露,而難以將外匯經濟風險暴露與外匯交易風險暴露、外匯會計風險暴露區分開來;第二,在選擇模型形式時,若對模型形式的選擇根據主觀判斷進行,則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第三,在構造模型時,難以將影響公司價值的所有因素均引入到模型中,從而在計算的外匯風險暴露中,既有外匯風險暴露也包含了其他因素引起的風險暴露,從而從結果上直接表現為模型的擬合效果均不是很好;第四,進行參數估計時,需要大量的數據,常常出現數據不足或數據難以獲得的情況。
『叄』 外匯匯率波動率怎麼算
匯率波動率=(計算期匯率-基期匯率)*100%/基期匯率
匯率波動年率=(計算期匯率-基期匯率)*100%*12/(基期匯率*計算期與基期之間的月數)
是以另一國貨幣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其高低最終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3)匯率風險度量擴展閱讀:
產生原因
1、貿易和投資
進出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意味著,它們在結清賬目時,收付不同的貨幣。
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與此相類似,一家買進外國資產的公司必須用當事國的貨幣支付,因此,它需要將該國貨幣兌換成當事國的貨幣。
2、投機
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這兩種貨幣之間的供需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他就可以盈利。投機大約佔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
3、對沖
由於兩種相關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那些擁有國外資產(如工廠)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該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一些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不變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這項資產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損益。
公司可以通過對沖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這就是執行一項外匯交易,其交易結果剛好抵消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4、匯率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Rate),也稱「買價」。
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
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外匯牌價一般均列有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外幣後的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買價」即銀行買進外幣時付給客戶的本幣數;後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賣價」,即銀行賣出外幣時向客戶收取的本幣數。
在間接票價法下,情況恰恰相反,在本幣後的前一外幣數字為「賣價」,即銀行收進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賣出外幣時,它所付給客戶的外幣數;後一外幣數字是「買價」,即銀行付出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買進外幣時,它向客戶收取的外幣數。
經濟報刊上所說的外匯匯率上漲,在直接標價法下,說明外幣貴了,因而兌換本幣比以前多了,本幣兌換外幣的數量比以前少了。外幣匯率下跌,情況則相反。
『肆』 金融風險度量名詞解釋
金融風險度量是指企業根據相應的風險度量模型和方法,綜合分析所獲知的交易數據和金融匯率情況,並對風險暴露頭寸和風險損益值進行計算,把握這些金融風險將達到多大程度,會造成多少損失。
『伍』 如何從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來度量企業的外匯風險
看不出來。
頂多看現金流量表裡面的匯率變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那一欄。
最好還是看附註。
『陸』 商業銀行面臨的金融風險及度量的指標有哪些
商業銀行風險是指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由於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得銀行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從而導致遭受損失或獲取額外收益的可能性。
目前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種分類方法是根據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將其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與操作風險等。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這幾種風險的定義及其度量方法。
(一)信用風險
1.信用風險涵義
信用風險是指由於信用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確切地說,足所有囚客戶違約而引起的風險。比如資產業務中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引起的資產質量惡化;負債業務中的存款人大鞋提取款形成擠兌等等。
2.信用風險度遣
(1)傳統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包括專家制度模型、Z評分模型等。
(2)現代信用風險量化度量和管理模型,主要包括:KMV公司的KMV模型、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 Model(信用計量模型)、Credit Risk+(信用風險附加型)和宏觀模擬模型(CPV模型)。
(二)市場風險
1.市場風險的涵義
市場風險足金融體系中最常見的風險之一,通常是由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化而產生的,市場風險一般又可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
(1)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水平變化對銀行的市場價值產生影響的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曾經長期處於利率管制的的火環境下,但是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不斷加強,利率風險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也將口益突出。
(2)商業銀行匯率風險是指銀行在進行囝際業務中,其持有的外匯資產或負債凶匯率波動而造成價值增減的不確定性。隨著銀行業務的國際化,商業銀行的海外資產和負債比重增加,商業銀行面臨的匯率風險將不斷加大。
2.市場風險的度量
早在七、八十年代,西方各金融機構普遍感到傳統的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已不能適應金融市場發展的需要,紛紛開始研究如何用單個模型來度磕整個金融機構所面對的市場風險。其中JP.Morgan研製的風險模型Risk Metrics最為成功。在此風險模型中使用的風險度量指標就是VaR即在險價值。
(三)流動性風險
1.流動性風險的涵義
狹義的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沒有足夠的現金來彌補客戶存款的提取而產生的支付風險;廣義的流動性風險除了包含狹義的內容外,還包括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不足而未能滿足客戶合理的信貸需求或其它即時的現金需求而引起的風險。以最近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為例,表面上看此次危機足銀行流動性缺乏所造成的,但其根本原因是商業銀行資產配置失誤,肆意發放信用等級低、質量差的貸款導致的。
流動性風險的最大危害在於其具有傳導性。由於不同的金融機構的資產之間具有復雜的債權債務聯系,這使得一旦某個金融機構資產流動性出現問題,不能保持正常的頭寸,則單個的金融機構的金融問題將會演變成全局性的金融動盪。我們正任經歷的這次金融危機就是由美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傳導到美國金融各個領域進而傳導到世界各國的金融領域的危機。
2.流動性風險的度量
(1)靜態分析方法
①存貸比率:是反映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的傳統指標,它等於貸款對存款的比例。該指標在很人程度上反映了存款資金佔用的程度,這一比例愈高,表示流動性愈低,風險越大。
②流動資產比率:它分為流動性資產與總資產比率以及流動性資產與流動性負債比率兩個層面,該比率愈高,表明該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愈小。
(2)動態分析方法
①流動性缺口法
流動性缺口衡聳的是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差額,目前的資產負債產生的流動性缺口是靜態缺口,資產和負債不斷變化而產生的缺口足動態缺口。這。方法可以用來比較特定的時間序列中銀行未來的現金收入和現金支出。
②現金資本模型
一般適用於比較大型的銀行金融機構。這種模型首先假定銀行不能獲得任何的外來融資。通過評估銀行所有的資產的流動性,來分析資產的可銷售性,再運用適當的折扣率,來計算通過資產出售能夠維持多久的流動性。
(四)操作風險
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為:操作風險就是指由於內部程序、人員、系統不充足或者運行失當,以及因為外部事件的沖擊等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町能性的風險。
與其它幾種風險相比,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由於每個銀行經營的操作環境不問,因此銀行應考慮自己具體情況來對操作風險進行分析.這是操作風險的最顯著特徵。
『柒』 外匯風險敞口的外匯風險敞口計量
風險計量的方法有很多,傳統的風險計量方法由於比較簡單粗糙已經很難適應現代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VaR模型,作為新的風險管理模型,能夠有效衡量金融市場風險,並在總體上改變了企業處理其風險的管理方式,如今,每日監控和管理外匯匯率風險技術首要的是IMF 強烈推薦的VaR 管理技術。VaR全稱是Value at Risk,它的最大的特點是能夠量化風險,它最初是用來測量證券組合的市場風險,即在既定的持有期內、既定置信水平下,由於匯率、利率、商品或股票價格波動而造成證券組合資產的最大損失。
『捌』 用什麼方法確定投資組合風險度量
風險的度量是以風險的認識為基礎的。本文從風險的基本概念入手,研究了風險的本質屬性和特徵;在此基礎之上,釐清了證券投資、證券組合投資、證券組合投資風險的基本概念、本質屬性及其特徵;研究了證券組合風險的分類、表現形式以及風險的來源。在對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之後,本文研究了證券組合收益率的計算;詳細研究了馬克維茲的方差方法、威廉·夏普的β值法、哈洛的半方差方法等各種傳統風險度量方法的概念和具體的計算方法;分析研究了信息熵、重標極差、VaR等各種現代的組合風險度量方法;評價各種方法的優劣並選擇了適合本系統使用的風險評價方法。
『玖』 風險敞口的風險度量
模擬法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風險評估方法。回歸法運用的是歷史數據,是一種事後檢驗的評估方法。對於當今變化發展相當迅速的產業來說,模擬法無疑勝於回歸法。
根據情景設想來實現模擬法。運用模擬法,管理者需要在不同要素實現的基礎上預測收益或現金流量。例如匯率風險,管理者需要明確說明在不同匯率下的各種情景。每一個情景設想下還要估計在不同假設條件下的利潤或現金流量的發生額,這些假設條件除了匯率變動情況以外,還包括該產業的產品需求情況、競爭對手情況和其他供應者對匯率變動的反應。 盡管模擬法要求分析者做出更多的主觀判斷,對於分析者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模擬法並不依賴公司過往的歷史業績來評估將來。事實上,這一點在一個持續變化的環境下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說,要估計通用公司的日元風險,一般都不可能僅僅通過對過去10年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在這10年間,通用公司的競爭對手——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已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而且,一個公司未來的日元風險敞口不可能與其過去的風險敞口是一樣的。
對根據回歸模型獲得的最初評估值進行調整。用模擬法分析匯率風險只需管理者估計在不同匯率情景假設下企業的未來成本和收益,並以此計算利潤(或現金流量)。回歸法可以為這些估計數據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同時管理者在分析時不應該局限於通過回歸法得出的結果.他(或她)還可以把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競爭對手的預期反應與回歸估計值結合起來分析。此外,回歸法認為利潤(或現金流量)與匯率變動之間存在著線性關系,然而這種關系在現實中存在的可能性很小。管理者要通過調整以回歸分析為基礎的評估值來解釋各因素數量關系中的非線性關系。
例如,通用公司假設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在日元小幅度升值時仍會保持其產品的美元價格不變,以此放棄部分利潤來確保市場份額。如果該假設成立的話,通用公司將不會從日元的小幅升值中獲利。然而,如果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汽車製造商將發現放棄美國市場是明智之舉,這時通用公司就可以從中漁利了。
當日元貶值時,我們也可以利用類似的論證方法。日元貶值將利於日本汽車製造商,小幅貶值對於在美銷售的日本汽車的價格不會有什麼影響,這也許是因為日本的汽車製造商考慮到如果日元貶值後又大幅升值的話,他們還要被迫將價格再調升,這樣做不利於汽車市場價格的穩定。可是,如果日元大幅貶值的話,將會給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帶來巨大的成本優勢,他們無疑將充分利用這一機會來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大幅削減通用公司的利潤。
根據基本原理預先確定要素β系數
在某些情況下,要素β系數可以通過基本原理預先確定。例如,德國金屬股份公司以預先決定的價格向客戶出售燃料油的這個承諾可以被視為一份遠期交易合約。如果風險要素是10年後的石油價格,那麼10年期的遠期合約的要素β系數一定等於1。
波動率——風險敞口的度量指標
公司管理者總希望用一個數字來概括風險敞口。鑒於此,標准差常常被用來概括和分析多個要素β系數組合的風險影響。計算一項投資的要素風險方差的公式為
式中,βm為要素m的要素β系數;βn為要素n的要素β系數
由要素風險而產生的現金流量或價值的波動率(即標准差)就是上述公式計算結果的平方根。
在險價值——風險敞口的度量指標
也許當今最為流行的風險敞口度量方式便是在險價值(value at risk,VAR)了,它是指正常市場條件和給定的置信水平下,金融參與者在給定的時間區間內可能發生的最大期望損失。例如,某項投資的頭寸在下一年中有不超過1%的時間,其最大投資損失將達到1億美元,因此一些管理者就會認為下一年的在險價值為1億美元。
在險價值的決定因素是時間區間以及投資者主觀認定的正常市場條件的標准。時間區間不同在險價值將不同。投資頭寸在下一年的在險價值是1億美元,如果把考慮的時間區間縮短,比如說一個月,那麼下一個月的在險價值將明顯小於下一年的在險價值。同理,如果預計市場非正常的不理想情況出現概率不超過5%,那麼分析者作出的在險價值評估將低於預計市場非正常情況出現概率不超過l%的分析者所作出的評估。
當使用描述利潤與損失的分布圖來表示在險價值的時候,置信水平(5%或1%就是典型的決定非正常市場條件的特定極限)以及時問區間的重要性就會體現出來。圖表22.1表示了預計利潤為零的交易在置信水平為5%時的在險價值。時間區間影響分布曲線的形狀。時間區間越長,利潤的不確定性就越大.正常的分布曲線也越長。這將導致點A一一曲線左翼5%區域的邊界一一向左移動,從而增加了在險價值。左翼區域邊界極限的改變同樣也會改變在險價值,如果5%的邊界向左移動到1%的邊界,那麼在險價值也會因此而增加。
在險價值是評價衍生金融工具或者其他證券組合的價值時度量風險的一種標准分析方法。在這一標准化的過程中也有管理機構的推動作用。1996年底,國際結算銀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及聯邦儲備委員會建議他們所監管的金融機構對某些金融活動的風險度量採用在險價值作為標准。另一種類似的方法被應用於分析現金流量風險,叫在險現金流(cash flow at risk,CAR)。這種方法也越來越受到各公司企業的重視。
根據標准差估計在險價值和在險現金流
如果價值或現金流是正態分布的話,在險價值和在險現金流就是標准差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例如,
VAT(5%置信水平=1.65σ)
式中:σ是價值的標准差。除非是現金流的標准差,否則同樣地公式也適用於在險現金流(CAR)。
上述公式中的數據1.65來源於正態分布表。特別要注意的是,在表中我們發現N(-1.65)大約是0.05。從更廣義的角度來分析,如果正態分布的價值或現金流量的均值為0,標准差是σ,其概率小於P%,則可令x等於此價值或現金流,就有:N(x)=p%。因此,VAR或CAR就是 − xσ。
案例分析如何將σ轉換成CAR.
在正態分布的假設下根據標准差計算CAR
在上個案例分鍾中,現金流量的標准差大概是576200美元。假設現金流量是正態分布的,那麼在5%的置信水平下現金流量的在險價值是多少?
答案:1.65(576200美元)=950720美元
利用模擬法估計在險價值在險現金流。如果要估計在險現金流,模擬法比標准差公式有更好地適用性。一直確定的要素β系數,我們就可以根據要素等式模擬現金流量,要素等式中的要素價值是通過觀察給定的歷史期限數據獲得的。在險現金流就是平均現金流量與歷史期限下的第五區間值之間的差額。
『拾』 外匯風險管理的過程
(一)識別風險
企業在對外交易中要了解究竟存在哪些外匯風險,是交易風險、會計風險、還是經濟風險。或者了解面臨的外匯風險哪一種是主要的,哪一種是次要的;哪一種貨幣風險較大,哪一種貨幣風險較小;同時,要了解外匯風險持續時間的長短。
(二)度量風險
綜合分析所獲得的數據和匯率情況,並將風險暴露頭寸和風險損益值進行計算,把握這些匯率風險將達到多大程度,會造成多少損失。
匯率風險度量方法可以用直接風險度量方法和間接風險度量方法,根據風險的特點,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度量匯率風險,這樣才能為規避風險提供更准確的依據。
(三)規避風險
即在識別和衡量的基礎上採取措施控制外匯風險,避免產生較大損失。匯率風險規避方案的確定需要在企業國際貿易匯率風險規避戰略的指導下選擇具體的規避方法企業應該在科學的風險識別和有效的風險度量的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的性質。經營業務的規模、范圍和發展階段等企業的經營特色,採取全面規避戰略、消極規避戰略或是積極規避戰略。各種規避戰略只有適用條件不同,並沒有優劣之分。
企業在確定其規避戰略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擇其避險方法可供企業選擇的避險方法歸納起來有兩大類:
一類是貿易談判結合經營策略來規避匯率風險;另一類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交易風險,主要有:期匯、期貨、期權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不同的方法對應著不同的操作,但目的都是為了使「不確定性」得到確定,從而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