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匯匯兌損益對利潤的影響
平時發生的外幣業務,用發生額(例如USD)乘以期初匯率摺合成本位幣(RMB),期末有累計金額1.
期末外幣累計余額(USD)乘以期末匯率計算出本位幣累計金額2.
兩者作差記入匯兌損益
累計金額1<累計金額2 借:匯兌損益,貸:銀行存款
轉的貼:
匯兌損益產生於以下兩種情形:一種是在進行外匯兌換業務時所產生的匯兌損益;另一種是在持有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期間,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外幣貨幣性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變動所產生的損益。
根據我國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應在會計期間(月份、季度或年度)終了時計算匯兌損益。上述第一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是進行外匯兌換業務時的市場匯率與會計期間終了時的市場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損益,這種匯兌損益的計算比較簡單,這里不再贅述。第二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計算較復雜,本文擬從兩個不同角度談談此情形下計算匯兌損益的兩種方法。
1.剔除分演算法。即逐筆核算貨幣性外幣賬戶上匯率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的價值變動額,而對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則不予考慮。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上述結果若為正值,表示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2.綜合差額法。這種方法須先計算出貨幣性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並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將其與該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按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得出的差額就是該賬戶本期發生的匯兌損益。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期末匯率-(該外幣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其結果若為正值,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下面舉例說明這兩種方法的運用。
例如:某企業對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外匯匯率進行折算,並按月計算匯兌損益。2004年5月31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25元人民幣,該日有關外幣賬戶期末余額如下:銀行存款10000美元,應收賬款50000美元,應付賬款20000美元。該企業6月份發生以下外幣業務(不考慮有關稅費):①6月10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幣資本50000美元,並已存入銀行,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24元人民幣;②6月15日對外銷售產品一批,價款共計20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20元人民幣,款項尚未收到; ③6月25日以外幣存款償還5月份發生的應付賬款20000美元,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8.21元人民幣; ④6月30,收到5月份發生的應收賬款30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20元人民幣。要求分別計算該企業各貨幣性外幣賬戶6月份發生的匯兌損益。
我們先用剔除分演算法、後用綜合差額法計算匯兌損益。
①銀行存款賬戶發生的匯兌損失為2300元。
10000×(8.20-8.25)+50000×(8.20-8.24)-20000×(8.20-8.21)=-2300
或 70000×8.20-(10000×8.25+50000×8.24-20000×8.21+30000×8.20)=-2300
②應收賬款賬戶發生的匯兌損失為2500元
50000×(8.20-8.25)=-2500
或40000×8.20-(50000×8.25+20000×8.20-30000×8.20)=-2500
③應付賬款賬戶發生的匯兌收益為800元。
20000×(8.20-8.25)-20000×(8.20-8.21)=-800
或0×8.20-(20000×8.25-20000×8.21)=-800
從以上的計算過程可知,兩者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實際上,綜合差額法是由剔除分演算法演變而來的。這從它們的計算公式可以得知。不過,兩者的計算角度卻是不同的,剔除分演算法不需要考慮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且不需做會計分錄就可以直接計算;而綜合差額法需要考慮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一般需先做會計分錄,得出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然後再進行計算。
B. 為什麼郭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講了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匯兌差額計算問題,不是外幣貨幣性項目才會產生匯兌差額
交易性金融資產比較特殊,因為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屬於非貨幣性資產,所以其匯率變化產生的差額,不計入到「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中,而應該計入到「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中。
C. 對外幣交易金額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損益,在"財務費用"科目核算.對還是錯
錯,如果是項目用的是外幣,那麼損益計入項目成本,也就是資本化。
D. 匯兌損益的匯率如何確定
匯兌損益產生於以下兩種情形:一種是在進行貨幣交易(即外匯兌換業務)時所產生的匯兌損益;另一種是在持有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期間,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外幣貨幣性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變動所產生的損益。
1.剔除分演算法。即逐筆核算貨幣性外幣賬戶上匯率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的價值變動額,而對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則不予考慮。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上述結果若為正值,表示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2.綜合差額法。這種方法須先計算出貨幣性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並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將其與該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按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得出的差額就是該賬戶本期發生的匯兌損益。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期末匯率-(該外幣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其結果若為正值,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E. 匯兌損益的會計處理
具體的賬務處理方式如下
1、結匯時(外幣兌換人民幣)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實的數字)
借財務費用(借貸方得差額,如借方小於貸方,為匯兌損失,用藍字,如借方大於貸方,為匯兌收益,用紅字)
貸銀行存款(外幣,按照記賬匯率計算人民幣數字)
2、購匯時
借銀行存款(外幣,按照記賬匯率計算人民幣數字)
借財務費用(借貸方差額,如借方大於貸方,為匯兌收益,用紅字,如借方小於貸方,為匯兌損失,用藍字)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實際支付數字)
3、每月月末調整匯率時,若月初匯率低於上期匯率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貸銀行存款(外幣)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貸應收賬款(外幣)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貸預付帳款(外幣)
借財務費用-匯兌收益
貸應付賬款(外幣)
借財務費用-匯兌收益
貸預收賬款(外幣)
(5)外幣貨幣性資產在匯率上升是產生匯兌收益擴展閱讀
匯兌損益產生於以下兩種情形:
一種是在進行貨幣交易(即外匯兌換業務)時所產生的匯兌損益;這是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交易發生時與確認實現時匯率的變化而產生的匯兌損益,這種匯兌損益的計算比較簡單。
另一種是在持有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期間,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外幣貨幣性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變動所產生的損益。在此主要討論此情形下計算匯兌損益的方法。
方法:綜合差額法。這種方法須先計算出貨幣性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並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將其與該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按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得出的差額就是該賬戶本期發生的匯兌損益。
計算公式: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期末匯率-(該外幣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
其結果若為正值,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F. 高財多選題,當期末市場匯率上升時,以下外幣賬戶會產生匯兌收益的有( )。
高財多選題,當期末市場匯率上升時,以下外幣賬戶會產生匯兌收益的有( B、應收賬款D、銀行存款 E、實收資本)。
G. 3. 當期末市場匯率上升時,以下外幣賬戶會產生匯兌收益的是( )。
BD
在外幣折算中,資產類帳戶是用期末匯率減期初匯率,因此上升時產生收益。
負債類就相反。
實收資本屬於所有者權益,在發生即期直接入帳,不產生匯兌損益。
H. 外幣業務的產生是由什麼引起的
匯率的變動產生期末匯兌損益:
1.外幣貨幣性資產:
匯率上升,則匯兌收益;
匯率下降,則匯兌損失。
外幣貨幣性負債:
匯率上升,則匯兌損失;
匯率下降,則匯兌收益。
2.籌建期間匯兌損益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3.購建固定資產的有關專門借款所產生的匯兌損益按照借款費用處理。
4.其他情況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僅供參考!
I. 外幣貨幣性資產在匯率上升時為什麼產生匯兌收益,例如原來的匯率是1比7,現在是1比6。資產是10美圓。
應該是匯兌損益,這只是記賬要求,只要沒有真正兌付,並沒有產生損失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