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匯率與國際收支、通貨膨脹、利率、經濟增長率、財政赤字和外匯儲備的關系!
匯率上升,在直接標價法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我國也是,就是用本國貨幣表示外國貨幣的表示法,也是在沒有特別說明下的標價方法),就是本幣貶值.
1.匯率與國際收支:匯率上升,即本幣貶值,同樣的外幣能夠兌換到更多的人民幣,在物價不變的情況下,有利於本國出口,使國際收支向順差的方向發展.
2.匯率與通貨膨脹: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有利本國商品競爭力,國外需求增加,導致物價上升;通貨膨脹率上升;
3.匯率與利率: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有利於出口,商品競爭力上升,需求增加,引起投資增加,利率上升
4.匯率與經濟增長,根據上面推斷,當然有利一國經濟增長,增長率上升
5.匯率與財政赤字:匯率與財政赤字理論上關系不大
6.匯率上升,有利於出口,有利於國際儲備的增長.
B. 匯率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選定某年的物價水平作為一個參照,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作對比,來衡量目前的通貨膨脹水平。
依據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公開型通貨膨脹和隱蔽性(或抑制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和惡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原因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和混合型通貨膨脹;
依據採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來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財政型通貨膨脹、信用型通貨膨脹和外匯收支型通貨膨脹。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
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在實際應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率, 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的。具體而言,衡量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主要有三個:生產者價格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和零售物價指數。
C. 通貨膨脹與國際收支有什麼關系
當一國的外匯流入大於外匯支出時,由於外幣不允許在國內流通,那麼國家銀行就需要將盈餘的外幣兌換為本幣,這樣就需要增發本國貨幣來收購外幣,長此積累,當社會上流通的貨幣量嚴重超過實際需求的貨幣量時,就可能會引發國內的通貨膨脹。
拓展資料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一國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率。一國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與非貨幣政策兩方面。
貨幣政策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利率匯率手段調節經濟;非貨幣政策包括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製造成貸款膨脹,國際貿易中出口順差長期過大、外匯儲備過高,投機壟斷、腐敗浪費提高社會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失衡、消費預期誤導等。
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起因
紙幣是國家或地區強制發行並使用的,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如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或平衡匯率(例如中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等原因增發貨幣。
D. 匯率對國際收支有什麼影響
匯率變動復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制變化,所以人民幣匯率階段性升值,會影響到進出口,人民幣匯率上升將會導致人民幣購買力增強,從而在國外可以買到更多的商品,但是也會導致外國減少對我國商品的進口,這是毋庸置疑的。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不管是供給還是需求,最終都會趨於均衡,而國際貿易也是如此,當外國對華投資增多,國內也會增加對外投資,反之,當外國對華投資減少,國內也會減少對外投資。
(4)國際收支與匯率通貨膨脹擴展閱讀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
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E. 固定匯率下,如果外國發生通貨膨脹,這對本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會產生什麼影響
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國出現通貨膨脹,將會引起該國的國際收支出現貿易逆差,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經濟增長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順差較小的年份。
因此,在對外貿易問題上,應當徹底轉變觀念,放棄以出口創匯、追求順差為目標的傳統觀念和做法,確立以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的政策。
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赤字現象,為了要支付進口的債務,必須要在市場上賣出本幣以購買他國的貨幣來支付出口國的債務,這樣,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
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因此,當該國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淡該國貨幣,令該國貨幣下跌;反之,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則是利好該種貨幣的。
因此,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匯匯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充分說明這一點。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連年出現逆差,致使美國貿易收支的惡化。
為了限制日本對美貿易的順差,美國政府對日施加壓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則千方百計阻止日元升值過快,以保持較有利的貿易狀況。同樣的,關於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也有這方面的斗爭因素。
F. 國際收支對匯率有什麼影響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將導致其本幣匯率的波動。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的一內切對外經濟、金融關系容的總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反映著該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也影響著該國的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運行。國際收支狀況的影響歸根結底是外匯的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
由某項經濟交易(如出口)或資本交易(如外國人對本國的投資)引起了外匯的收入。由於外匯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國市場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投入國內流通。這就形成了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而由於某項經濟交易(如進口)或資本交易(到國外投資)則引起了外匯支出。因要以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方能滿足各自的經濟需要,在外匯市場上便產生了對外匯的需要。
把這些交易綜合起來,全部記入國際收支統計表中,便構成了一國的外匯收支狀況。如果外匯收入大於支出,則外匯的供應量增大;如果外匯支出大於收入,則對外匯的需求量增大。外匯供應量增大,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下降,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上升;當外匯需求量增大時,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上漲,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下跌。
G. 通貨膨脹和匯率之間有什麼關系
匯率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
其二是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H. 通貨膨脹和匯率有關系嗎
雖然匯率對通貨膨脹有抑製作用,但是短期內收效甚微。
國際大宗商品和農產品價格對我國消費價格的影響較人民幣匯率大的多,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與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貶值密切相關,這說明我國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目前的高通脹與美國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我們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貨幣政策緊縮根治。中國政府要淡化美元的因素,結合當前國內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控,不可高估升值對通貨膨脹的抑製作用。
針對中國目前投資過熱的情況,政府必須抑制人民幣投資,防止外匯大量流入,或增加民間外匯持有量,總之,抑制流動性過剩。從長遠看復興金本位下的人民幣是必需的。我們的人民幣要同黃金堅固的掛鉤,成為後美元時代新的最具競爭力的強勢貨幣,擊垮美元體系是人民幣的長遠戰略。
美元與我國通貨膨脹的關系:貨幣政策獨立性被影響,經濟全球化及資本的可自由流動,使得政府與貨幣政策的作用空間和強度受到很大約束。美元巨貶,從而將美國經濟遇到的問題全球化,這既是本輪,也基本上是近30年來歷次全球性通貨膨脹大爆發的深層原因。中國經濟已經迅速融入到世界經濟當中,既是對美貿易的盈餘方,又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在分享全球化機遇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因美元巨貶所輸入的通貨膨脹。這必然要影響到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從而制約著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發揮。2006年貨幣當局總資產增量中,國外資產的佔比已經高達90%,2007年這一比例差不多是100%。這就好比上游發洪水,貨幣當局既不能放任匯率簡單地堵,又不能敞開口子大規模瀉洪,只好想法蓄與疏,外部因素導致基礎貨幣被動投放的壓力不言而喻.我國巨額「雙順差」造成人民幣的巨大升值壓力,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央行不得不幹預外匯市場,買進美元、大量投放人民幣,同時在利率政策的運用上,要考慮中美利差因素,從而對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造成較大影響。當前國內流動性總體偏多的直接原因來自國際收支持續順差,間接原因則來源於人民幣升值壓力、儲蓄率過高、消費率偏低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的外在表現,僅僅依靠對沖銀行體系過多流動性以及加強信貸調控等並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不斷生成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I. 國際收支 通貨膨脹和利率變動時如何影響匯率變動
國際收支順差,獲得外幣大於送出去本幣,國外獲得更多的貨物或者服務,國內獲得更多的購買力,排除國外投資考慮,會有更多的外幣換成本幣,外幣需求更旺點,所以本幣升值;
通貨膨脹情況下,國內物價激增,購買力變弱,更多資金外流,本幣會貶值,從而增加出口;
利率升高,套利外幣資金流入,換成本幣後享受更高利率,本幣還是會升值。
但這三點並不是獨立的,三個條件交叉出現時候就要看綜合情況了。比如,我國2010年底國際經常項目仍然是順差,而且利率上調了,但是通貨膨脹嚴重,中國的人民幣就處於升值狀態,但是這些是因為人民幣被低估的請款下發生的,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也是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一種調整,逼著人民幣升值,否則就要深受通貨膨脹之苦。權衡之下,中國決策者決定還是人民幣升值抑制物價,穩定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