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改革次序

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改革次序

發布時間:2022-04-03 09:43:01

① 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有什麼好處中國不市場化,擔心的是什麼若需要將兩率市場化,應該怎麼做

總的來說,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是充分發展金融產業,發揮金融服務經濟的重要舉措。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先從利率市場化說起。

利率市場化的好處具體體現在:

1、發展金融產業

1)、充分引入競爭,鼓勵銀行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等手段發展。

可以理解為提升銀行的綜合經營能力。

2)、豐富金融產品和產業

現代經濟的發展,決定了銀行並不僅僅是資金的提供者,還是金融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經濟的各個領域都需要銀行的支持,但由於需求方式的不同,決定了產品供給方式需要多樣化,因此利率市場化,銀行可以自主根據需求豐富產品。

金融的發展需要完善的產業鏈,那麼利率市場化,擴大市場金融產品的需求,因此配套產業如期貨證券、保險、金融解決方案等市場主體隊伍會逐漸的擴大。

3)、完善中國人民銀行的利率調控體系。

總起來說,對於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是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提升銀行的運營管理水平和效益。

2、服務經濟

1)、充分引入競爭,銀行間的競爭加劇,為了擴大市場,銀行可能採取降低貸款利率的手段,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相對降低。

2)、產品和產業的豐富,非銀行市場主體有更多產品選擇。

總的來說,為金融系統的完善,使得利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3)、為財政政策提供幫助

比如,當經濟處在通縮和通脹周期的時候,利用利率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銀行根據風險,減少或者擴大對市場的資金注入,引導經濟趨向合理。比如,通脹,銀行可以提升利率,減少資金注入,遏制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不對等的狀態。

中國不是不利率市場化,而是採用一種漸進的利率市場化政策。因為利率市場化是有風險的。

主要擔心:過度競爭和系統性風險。

1、過度競爭

利率市場化後,銀行為了擴大市場,不惜降低貸款利率,提升存款利率來吸引客戶,容易出現的問題:

1)、大銀行越來越大,小銀行生存困難。

比如,大銀行不斷降低貸款利率,提升存款利率,利差進一步放大。利差收入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小銀行面對客戶的不斷流失,利差水平的不斷降低,而可能負債運營。

2)、資產質量下滑,增加債務違約風險。

2、系統性風險(債務危機)

銀行放債熱情高漲,導致債務過度膨脹。這種情況下,如果債務違約,將是對整個經濟的打擊,比如破產、對經濟未來發展悲觀預期等等,將使經濟處於惡性通縮的境地。

阿根廷曾經借希望於利率市場化,緩解國內通脹的經濟形勢和鼓勵金融市場發展,但是由於金融機構大幅度降低利率吸引客戶和資金需求者向利率較低的國際市場借款,導致外債過度膨脹,大批企業因為無法償還企業貸款而倒閉,最終導致債務危機。

由此可見,利率市場化是有條件的:

1、金融產業的完善,市場主體公開、充分的競爭。就是市場主體要多。

2、市場化運作的意識,意思就是按照規律運營,同時要有風險意識。

3、法律保障

4、技術保障

法律保障和技術保障是基礎,提供操作規范和便於宏觀調控、協調能力的,比如全國統一性平台。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是上述四個條件逐步完善的過程。

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

1986 年1 月7 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暫行條例》

放開銀行間拆借利率的嘗試,《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資金可以相互拆借,資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議定。

關鍵詞:期限和利率雙方協定。

存在風險:市場主體風險意識薄弱。意思就是銀行主體單純為了追逐利潤而過度擴張業務而可能導致的債務違約、流動性等風險。

1990 年3 月出台了《同業拆借管理試行辦法》

首次系統地制訂了同業拆借市場運行規則,並確定了拆借利率實行上限管理的原則。

解讀:在法律法規上保障利率市場化工作有法可依,上限管理是為了擬制過度競爭可能產生的拆借利率過渡上升。

1995 年11 月30 日,國務院有關金融市場建設的指示

從1996 年1 月1
日起,所有同業拆借業務均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網路辦理,生成了中國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CHIBOR)。至此,銀行間拆借利率放開的制度、技術條件基本具備。

關鍵詞:全國統一拆借市場網路、同業拆借利率放開制度、技術條件

1996 年6 月1 日,人民銀行《關於取消同業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

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由拆借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自主確定。

解讀:在法律保障、全國運行平台技術條件成熟的條件下,同業拆借利率完全根據供求關系決定,標志著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完成。

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

1991 年,國債發行開始採用承購包銷這種具有市場因素的發行方式。

1996 年,財政部通過證券交易所市場平台實現了國債的市場化發行。

方式:利率招標、收益率招標、劃款期招標等(市場因素),旨在提升發行效率和降低發行成本。

1997 年6 月5 日,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決定利用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開辦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借鑒拆借利率市場化的經驗,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和現券交易價格同步放開,由交易雙方協商確定。

關鍵詞:全國統一拆借市場(技術條件),雙方協調確定(根據供求關系,自主決定)

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1999年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嘗試

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解讀:銀行主體根據供求關系,決定貸款的供求關系自助決定貸款利率,引入市場競爭。

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

關鍵詞:1.5倍,被解讀為銀行自助決定存款利率的上限,超過1.5倍,根據存貸比,銀行可能負債運營。所以被解讀為市場化基本完成。

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放開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標志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解讀:自此,銀行已經掌握根據供求關系自主決定存貸利率的主動權,市場化操作基本完成。

匯率市場化基於同樣的道理,在人民幣匯率的形成過程里發揮基礎性作用,更多地參照國際貨幣市場的供求情況,依據市場供求靈活確定人民幣與各種外幣的比價。需要市場主體的市場意識、法律和技術保障,中國正在推進。

②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

市場化和人為控制是種矛盾。
東西漲價,漲到一定程度,大家都不買了,那麼東西就會自然降價。這種調節方式就要市場化,是按供求關系去調節。
人民幣是錢,也可以看成是種資產,貨物。只要是貨物,那麼就有供給和需求。按照供求關系去調節人民幣利率那麼就是市場化。
對外貿易的供求關系則由匯率調節。美國式的浮動匯率就是市場自由調節。

通俗點講,改革就是讓市場決定利率,不是人為的去控制它。

③ 匯率市場化改革為什麼要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為前提

如果本國利率高於國外利率,則熱錢會湧入國內,相反,本國資金會逃往國外,這兩者都會對本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④ 怎樣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次序性改革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遵循經濟市場化有序論、金融約束"過渡論。
國家採取的模式是長期的措施:漸進性原則、相關的制度條件特別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知網有一篇文獻主要講解了利率市場化改革:
首先從調整利率水平開始,存貸款利率水平在1978年—1999年間共調整了22次,實際利率水平由原來的負利率轉變為正利率。
同時,改進了利率種類和檔次,包括增設半年、3年、5年期的儲蓄品種,增收逾期貸款利率、擠占挪用貸款實行罰息,統一單位和個人存款利率,取消8年期儲蓄存款利率檔次及部分優惠利率,規定了定活兩便利率,並規范了存款利率的計息規則,1998年合並法定存款准備金賬戶和備付金存款賬戶,由此初步形成以期限和用途為主要依據的多檔次的利率。

⑤ 求我國目前進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內容,謝謝!!!

利率市場化是利率體制改革目標的正確選擇所謂利率市場化是指政府放鬆乃至解除對利率的嚴格管制,從總體上提高利率彈性,使利率充分反映金融市場資金供求,引導資金流動合理化、效益化,並以此完善宏觀調控手段,實現金融市場化。利率市場化是利率體制改革的目標進程,它用通過市場發揮作用的間接金融管理手段取代以靠行政力量確定利率的方式演變過程,需要經過較長時期艱巨、復雜的系統改革才能達到目的。應該指出利率市場化不等於利率自由化。利率市場化並不是說利率完全由市場決定,而是說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包括利率改革在內的金融改革,改國家直接行政手段控制利率為國家間接經濟調控利率,改計劃控制利率為市場作用確定和引導利率,增大、市場決定利率的比重,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以基準利率為中心、多層次、多形式的充分體現和反映市場經濟特點的融資體系

⑥ 匯率市場化的匯率市場化注意的問題

一是客觀定位匯率政策的作用。
大國經濟與小國經濟有所不同,對內平衡是首要目標,對外平衡是次要目標,保持幣值穩定更應重在對內物價穩定,而非對外匯率穩定。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盡管一些新興市場貨幣匯率經歷了大起大落,但與以前僵化匯率機制下的情況相比,新興市場的經濟和金融體系抵禦外部沖擊的能力是增強而不是減弱了,並沒有出現大面積貨幣危機、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因此,應逐步恢復匯率的本來面目,克服匯率浮動恐懼症,既不人為、長期設定保持匯率穩定的政策目標,也不誇大或抑制匯率對於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這也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必須邁過去的檻兒。
二是破除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原罪」意識和過度恐懼。
隨著經濟日益開放,我國經濟金融與世界、人民幣匯率與全球匯率體系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外部沖擊對國內的影響日益加大,跨境資金流動受到影響在所難免。雖然近年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但在我國民間部門對外凈負債的現有格局,以及國內金融市場 發展現階段和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下,人民幣作為一種新興市場貨幣,仍是風險資產而非避險貨幣。這意味著,不僅要改變重外貿、輕內貿,重引資數量、輕引資質量,重外匯流出管理、輕外匯流入管理的政策和體制,更要改變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單邊思維和傳統偏好。應樹立全面、正確的風險意識,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保持必要容忍度,不能把資金流入或流出的一時增減,簡單等同於「熱錢」流入或資本外逃,避免過度緊張而亂了陣腳。
三是協調推進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與資本項目可兌換。
三者之間沒有絕對的先後順序,但必須相互協調。在匯率與利率市場化方面,外匯市場與貨幣市場之間存在利率平價機制,本外幣利差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相互脫節,任何一方的定價機制扭曲都將損害對方的效率。在匯率市場化與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如果對資本流出繼續保留較為嚴格的限制,民間對外投資特別是金融投資水平較低,不僅無法主動對沖我國近中期內仍將持續存在的經常項目順差,只能繼續依賴央行吸納外匯並積累外匯儲備、降低貨幣政策效率,或者是資本流出被動地「靠天吃飯」,同時也將抑制外匯市場供求多樣化,匯率波動缺乏調節對象,匯率形成機制陷入空化和僵化,並可能導致匯率超調。因此,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健全資本雙向流動的國際收支自我調節機制,與推進匯率市場化內在聯系、相互依賴。

⑦ 周子勛: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哪裡

時隔五年之後,對決定今後我國金融走向的本次金融工作會議,「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推進,是各方普遍較為關注的議題。而此「三化」的核心,又是「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存貸款利率均按照市場供需定價,完全由市場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工商銀行4.43-0.03-0.67%
調節。按照目前我國的金融管理制度,存款利率可以下行但不能上浮,貸款利率下行空間非常有限。說到底,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國內價格),如果繼續維持行政管制,勢必造成價格信號的扭曲,對資金的有效使用、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金融資源的有效利用都會形成不合理的導向。因此,在繼續實施穩健調控政策的環境下,若能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必將推動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

由於利率的管制,大量資金進入到低水平的發展行業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當前全社會高度關注的房地產行業。從世界范圍來看,房地產都不是社會投資的主要市場。但由於資金的錯誤匹配,很多央企憑借對資金的壟斷性優勢,獲取大量低成本貸款,從而造成房地產行業的畸形繁榮。與之相反的是,長期的負利率以及金融系統的行政化取向,使得銀行和國有企業享受了巨大的制度紅利,經濟體中最需要融資的部分中小企業貸款卻年年喊渴。這些都與利率沒有市場化有關。

另一方面,由於對存款利率上限、貸款利率下限進行管制的利率非市場化,直接造就了銀行金融機構高利潤。「銀行不能把企業當成唐僧肉」、「銀行利潤要建立在企業發展的基礎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央行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明確指出,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利率定價機制建設,積極探索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有效途徑。因此,利率市場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事實上,一些銀行已開始准備了。

不可否認,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開始推動的時候,確實會有一些金融機構可能出現倒閉的問題,但在建立存取款保險制度之後,金融發展很快就穩定了下來,並且擴張很快。銀行作為企業,倒閉也該是正常的經濟現象,市場決定去留存活,優勝劣汰。在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前,可參照美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而以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的經營競爭能力而言,在利率管制下,其競爭力就與國際大行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利率市場化實際上是倒逼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必然趨勢。

再說,利率本應是屬於整個經濟體系討論的議題,中小企業、投資者、儲戶都應有發言權,但如今卻成了利率管制既得利益方一直在內部研討的議題,不能不說,力量嚴重失衡。
從金融發展與改革的大方向而言,利率市場化理應是最基礎的改革目標,很難想像,一個市場經濟制度下的國家會長期按照行政命令來配置金融資源。

⑧ 面對利率匯率改革商業銀行如何定位

利率和匯率改革是金融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完善我國宏觀調控的重要步驟。受此影響,商業銀行盈利增速顯著回落。如何適應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帶來的金融自由化,商業銀行應堅持多元化發展,加快推進流程銀行建設。從價值鏈分析入手,將一些低附加值的業務流程外包,同時不斷強化核心業務流程,體現精細生產、適時製造和柔性服務的風格。 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是金融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完善我國宏觀調控的重要步驟。 早在1996年,我國即已拉開利率市場化序幕。今年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即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一是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 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二是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三是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可以預見,利率市場化將在「十二五」期間最終實現。 與此同時,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我國正在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依照「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順應市場、減少扭曲、積極探索、留有餘地」的總體原則,進一步放寬跨境資本流動限制,健全資本流出流入均衡管理體制,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利率、匯率制度改革對金融體系有深遠影響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一些國家銀行業的平均利差逐步縮小。以日本為例,銀行業的利差已從1960-1976年的2.29%下降到1995-2010年的1.72%。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在定價方式、定價程序、定價策略上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必須科學核算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資本成本等,實現商業銀行差異化定價。 而資本項目逐步開放,也會對本土銀行業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其一,導致本國銀行業產生貨幣錯配和期限錯配。在貨幣錯配效應上,本國銀行獲得大量外幣貸款並提供本幣貸款,負債外幣化、資產本幣化使銀行面臨著很大的匯率波動風險,也必然激發企業的匯率避險需求以及相應的銀行業務創新。在期限錯配效應上,體現為從國外短期借貸、本國長期放貸,當國際資本流動趨緊時,可能導致本國銀行業破產。 其二,導致本國銀行業面臨日益加劇的國際銀行業競爭。資本項目開放在促進本土金融機構向海外拓展的同時,也必然引起更多國外金融機構進入本土,增大競爭壓力。 面對金融自由化的挑戰,國際銀行業逐步沿著兩個坐標軸發展: 第一個坐標軸是越來越混業。例如,德意志銀行是一家全能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廣泛涉及吸收存款、借款、公司金融、銀團貸款、證券交易、外匯買賣和衍生金融工具等等。德意志銀行的證券發行業務十分發達,參與了德國和世界市場上很多重要的債券和股票的發行,經常作為牽頭行和共同牽頭行,已成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證券發行行之一。 再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至今已發展成為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其中,保險板塊主要包括平安人壽、平安產險、平安養老險、平安健康險公司等;銀行板塊主要包括平安銀行、平安小額消費信貸;投資板塊包括平安信託、平安證券、平安資產管理以及平安期貨等,通過多渠道分銷網路,以統一的品牌向超過5100萬名個人客戶和200萬名公司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產品。 第二個坐標軸是越來越專業。我們看到,一些金融集團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重新選擇走回專一化道路。例如,匯豐控股在過去兩年中,已經退出和出售了45項非核心業務,將其在全球搭建的包括銀行、保險、基金等多種業務在內的混業金融徹底解體,目的就是降低過去業務結構的復雜性和脆弱性。 再以花旗集團為例,由於保險業務的高額撥備佔用了大量風險資本,且風險回報率只有20%左右,低於公司30-40%左右的總體回報率水平,為此,花旗集團剝離了1999年並購旅行者集團所取得的保險業務。另以富國銀行為例,1990年以前並不是小微企業貸款發放者,通過向年銷售額低於200萬美元的微型企業提供上限10萬美元的超小額貸款,目前已一躍成為美國小微企業貸款排名首位的銀行。

⑨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步驟和選擇

利率水平是一種金融工具按照其內在價值確定的市場價格。

既然金融工具是一種商品,其價格理所當然地應由市場供求來決定,而非簡單地由政府行政干預來調整。但中國目前實行的是「雙軌制」的利率體系——行政管制的利率體系和市場化的利率並存。

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利率水平無法反映真實的市場供求關系,無法反映人民幣這種貨幣資金的市場價值或真實價格。這為那些可能同時參與多種融資活動的機構提供了大量套利機會,並使得已經市場化的利率在形成機制上和經濟效果上存在極大的扭曲。

上述弊端迫切需要中國實現利率市場化。所謂利率市場化,其內涵是,政府逐步放鬆對利率的直接管制並取消間接影響利率水平的調控方式,讓市場供求在利率水平決定中發揮主導作用,形成一個以國家間接調節為指導、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參照、市場利率為主體的多元化利率體系。

事實上,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已近20年。改革的總體思路為: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不過,因商業銀行改革不到位、央行利率調控體系不完善,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改革還面臨諸多挑戰。

已經歷時20年的改革,還有哪些步驟沒有走完?改革還要走多久?從目前央行的各種舉措看,利率市場化仍將以漸進式步伐邁進,中國的利率有望在未來五年內,完全實現市場化。

按照央行今年對下一步利率市場化的設想,今後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按以下步驟進行:統一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政策;修改相關法規;完善金融機構存、貸款定價機制、提高定價水平;豐富金融產品,推動金融市場向縱深化發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體系,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關報道詳見總第633期B1/B2/B3版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像一架已飛行多年的飛機,即將降落至終點。

繼匯率制度改革後,中國貨幣當局的下一步將是發動利率革命。

事實上,中國一直在向利率市場化挺進。最新的改革舉措是,人民銀行9月21日調整了人民幣存貸款計結息規則,其中將通知存款、協定存款等6種存款計、結息的自主定價下放給商業銀行。

這推進了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

目前,中國的利率市場化主要是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和貸款利率下限管制,這是利率市場化整體改革最為關鍵的環節。

自1986年中國允許專業銀行相互拆借、開啟貨幣市場利率市場化至今,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已近20年。

但由於商業銀行改革不到位,央行利率調控體系不完善,推進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改革還面臨著巨大挑戰,但其市場條件隨著改革的深入已日趨成熟。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彭興韻博士看來,未來五年內,中國有望實現利率完全市場化。

分步走中國的利率按市場化程度的高低,可分三類。

一是被嚴格管制的利率,主要是針對居民和企業的人民幣存款利率、美元小額存款利率;二是正在市場化的利率,如銀行的貸款利率和企業債券的發行利率;此外是已基本市場化的利率,包括除企業債券發行利率以外的各種金融市場利率、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以美元為主的外幣大額存款利率和外幣貸款利率等。

在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20年中,大體遵循著先將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思路。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又是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來進行。

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和貸款利率下限管制也會遵循上述原則逐步進行。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唐旭向《財經時報》指出,下一步,利率市場化改革考慮的因素主要會著眼於商業銀行的成熟度。

比較而言,宏觀經濟環境並非影響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因素。

在彭興韻看來,放開存、貸款利率管制將會漸進地分步進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漸進步伐將是——貸款利率可能逐步擴大下限浮動的幅度直至全部放開;隨後,逐步放開機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最後逐步放開個人存款利率上限管制。

巨大挑戰根據國際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經驗,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初期,存款利率將會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同樣,放開貸款利率下限管制也會使得商業銀行競相放貸,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

由此,中資銀行的存貸款利差空間進一步收窄,這勢必沖擊中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過低的利潤空間和過度競爭將使中資銀行面臨過度的利率風險。

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意味著利率波動將隨改革的深入更為頻繁,利率風險給中資銀行帶來的沖擊也更為突顯,但中資銀行等金融市場主體還沒有學會像外資銀行那樣,廣泛使用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和利率掉期等利率風險管理工具手段來規避自身的風險。

解鈴還需系鈴人。

中國銀行業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阻礙者,必將隨著金融監管的加強和金融競爭的加劇,以及自身改革推進和公司治理的完善,最終變成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積極推動者。

迫使商業銀行轉型目前,金融市場的發展已經為放開存貸款利率管制創造了條件。

在貸款利率市場化方面,短期融資券等金融產品的推出和完善,優質企業紛紛選擇這一成本遠低於銀行貸款的產品來滿足融資需要。隨著短期融資券市場規模擴大,逐漸會擠壓中資銀行貸款和置換銀行存款,同時也為放開貸款利率下限管制提供了下浮參照。

在存款利率市場化方面,隨著貨幣市場基金的發展,儲戶也會根據其遠遠高於銀行存款的投資收益,逐漸拋棄單一儲蓄的傳統行為,轉而選擇這種風險較低收益較高的投資品種。

招商銀行正在醞釀與招商基金聯手,將貨幣市場基金賬戶與存款賬戶打通,這會給商業銀行吸收存款帶來一定影響。

上述市場化利率改革深入將會迫使商業銀行轉變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改變傳統依靠存貸利差的收入結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在彭興韻看來,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是中國金融結構調整的反應。

必須盡快學會自主定價中國金融業的現狀是,商業銀行改革普遍滯後於其他市場改革,商業銀行利率自主定價的步伐異常緩慢。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為此曾多次呼籲,商業銀行應該學會自主定價。

中國工商銀行計劃財務部利率處副處長胡青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認為,今後銀行所有存貸業務都由銀行與客戶協商決定。比如,是採用固定利率還是浮動利率,是怎樣的期限,計結息周期和方式等等。

但即便貸款利率上限浮動范圍在去年10月29日就被全部放開,盡管人民銀行有關官員對《財經時報》稱,已督促商業銀行盡快落實這一政策,商業銀行並沒有對此採取實際性舉措的跡象。

在胡青看來,其原因有四。一是中國信貸利率長期處於管制狀態,商業銀行在人員、管理和技術方面都還沒有從單純的利率管理轉變到以利率定價和風險管理並重上來。

二是商業銀行盈利模式倚重利差收入,信貸競爭過於激烈,且普遍集中於大企業、優質客戶上,商業銀行自身信貸定價權不強。

三是商業銀行信息系統極不完善,這一系統的建立需要5、6年的時間。

四是缺乏信用風險評級體系和定價體系,以及利率風險管理工具。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在進行利率自主定價和推出規避利率風險產品時,缺乏有效的收益率曲線定價參照體系。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殷劍峰博士看來,形成完整合理收益率曲線需要優化各期限國債結構。目前,中國國債以1至10年的中期品種為主,1年以下和10 年以上的品種匱乏,國債余額管理和滾動發行勢在必行。

債券市場的改革也將是利率市場化前行的重要條件。

不僅如此,還需鼓勵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證券投資基金和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從而引導金融市場向縱深發展。唯有此,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方能順利完成

⑩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及其重要意義

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利率市場化是發達的金觸市場和市場化經濟體制的必要條件。實現利率市場化就是要建立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休系和利率形成機制.利率市場化使金融市場利率能充分發揮利率信號作用和杠桿作用。
在金融市場上經常能觀察到以下現象:相同期限的不同金融工具有不同的利率、利率市場化不同期限的同種金融工具有不同的利率、利率市場化相同期限的同種金融工具在不同的時間也有不同的利率。利率市場化上述第一種情況是由不同金融工具的風險差異導致的;第二種情況是由同種金觸工具的不間期限導致的:利率市場化第蘭種情況是由利率水平的變動導致的。因此,利率市場化包含合理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場化利率風險結構和利率期限結構。
從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1978年到1993年,是利率水平和結構調整階段。這一階段基本改變了負利率和零利差現象,偏低的利率水平得到糾正,利率期限檔次和種類得到合理設定,銀行部門的利益得到重視;第二個階段是1993年到1996年,在這一利率生成機制改革階段,利率改革是不斷擴大利率浮動范圍,放鬆對利率的管制,促進利率水平在調整市場行為中發揮作用,以建立一個有效宏觀調控的利率管理體制;
可以說,利率市場化已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是相對於目標而言,其改革進程並未結束。其中,利率市場化本身要求匯率自由化,人民幣的利率市場化應與其匯率形成機制一並考慮,匯率不能自由浮動則必然牽制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但目前的外部環境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閱讀全文

與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改革次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保基金屬於金融機構嗎 瀏覽:649
前海理財公司 瀏覽:93
北京中關村融匯金融服務 瀏覽:701
重慶證券營業部有哪些 瀏覽:696
愛立信內部金融服務 瀏覽:678
股票友聯 瀏覽:631
停牌質押融資 瀏覽:942
5分鍾動量交易法 瀏覽:297
下周開盤黃金開盤預測最新消息 瀏覽:378
2016石油價格 瀏覽:559
理財產品顯示已質押 瀏覽:472
火鍋類的股票 瀏覽:22
產業政策與公司融資 瀏覽:412
石家莊榮盛廣場附近金融公司 瀏覽:397
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客戶 瀏覽:600
小小金融公司主要 瀏覽:267
陰低的股票 瀏覽:530
政府怎麼打擊網上貸款 瀏覽:880
高佣聯盟邀請好有傭金嗎 瀏覽:829
科創板股票上市首日可作為融資融券標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