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中國匯率制度的缺陷

中國匯率制度的缺陷

發布時間:2022-04-05 08:05:02

1. 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有什麼缺陷

現在是盯住一攬子貨幣政策
當然,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嚴格的釘住一籃子貨幣會喪失調整匯率的主動性,本幣匯率的變化是根據籃子中貨幣的匯率被動進行調整;其次,本幣的匯率變動不反映本幣的市場供求狀況。因此,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不符合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或者以市場為基礎的改革方向。第三,釘住一籃子貨幣不能規避非匯率因素對國際收支的沖擊。但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匯率制度是不是在避免釘住一籃子的弊端時,也喪失了一些釘住一籃子的好處呢?比較一下在這兩種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的可能的變動模式,有助於識別「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利弊。

如前所述,在嚴格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貨幣的匯率變動完全根據籃子中各貨幣的匯率變動而被動變動。而參考一籃子匯率制度下,貨幣將以三種方式發生變動:

一是日常的波動,即每天以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為中心正負3‰之內的波動。

二是參考貨幣籃子調整中間價。即當貨幣籃子中某些貨幣的匯率發生大幅度波動,以至於美元兌該貨幣的收盤價處於區間端點也不能涵蓋這一波動幅度時,貨幣當局可能不以上一日收盤價作為下一日的中間價,而是參考貨幣籃子重新確定一個中間價。

三是必要時擴大匯率浮動區間,即貨幣當局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將波動幅度擴大到一個更大的區間。擴大浮動區間需要對外匯交易市場、外匯指定銀行與居民和企業的交易制度、銀行的外匯頭寸管理制度和強制結售匯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否則會影響整個外匯市場的交易效率。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使在日常的范圍之內的波動,也不是完全自由波動。貨幣當局不是僅僅在區間兩端進行買入和賣出,而且可以作為外匯交易市場的一個成員,在區間內的任何價位進行交易。因此,貨幣當局事實上還具有決定每日收盤價的能力。

可見,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和嚴格釘住一籃子貨幣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保留了貨幣當局對調節匯率的主動權和控制力,但不能享受在穩定匯率預期方面帶來的好處,而後者則用一個明確的規則代替央行對匯率的任意干預,從而能迅速穩定匯率預期,但同時喪失了貨幣當局調節匯率的主動權。這實際上是一個在相機抉擇與規則之間進行折衷的古老的政策難題。

潛在風險與應對措施

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參考一籃子貨幣制度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其主要表現為:

第一,升值預期強化帶來的大規模資本流入。國際收支狀況仍然是調整貨幣匯率的重要基礎,而較低的升值幅度顯然不能反映一國國際收支狀況(尤其是大額貿易順差)所體現的貨幣匯率的低估程度。因而,較低的升值不僅更加堅定了那些曾經認為該貨幣會升值的人的預期,而且使得保持該貨幣匯率穩定的承諾已經不具有可信度,打擊了那些認為該貨幣會繼續保持穩定的人的預期,並會使這一部分人迅速加入到貨幣具有升值預期的人的行列。其結果是導致大規模的外匯對貨幣的兌換。

第二,短期操作中可能面臨投機沖擊。參考貨幣籃子調整貨幣匯率,與最高浮動波幅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這兩者有時是不相容的。如前所述,浮動區間有時不能消化貨幣籃子的價值變動。雖然貨幣當局沒有公布籃子的構成,並指出了貨幣籃子僅僅是貨幣匯率調整的參考。但是,一個有意義的貨幣籃子,必然至少包括美元、歐元和日元。因此,一旦美元和歐元、日元之間的匯率發生急劇變動,市場就完全有可能預期貨幣匯率的收盤價即使處於浮動區間的端點,也不足以反映貨幣籃子的價值變動,貨幣當局完全可能在未來「參考貨幣籃子」調整中間價。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對貨幣進行短期的投機沖擊較大可能性。

那麼,對於出現持續的、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可能有的應對措施有:

一、明確宣布採取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並公布貨幣籃子的組成。從而給市場一個明確的貨幣匯率變動規則。將對貨幣的升值預期轉嫁到對籃子中主貨幣的貶值預期上。但是,這樣會使得暫時喪失對貨幣匯率調整的靈活性。也會喪失在國際交往中的一個談判砝碼。

二、宣布擴大貨幣匯率的浮動區間,並承諾在一定時期內不會改變區間。這需要迅速對外匯交易市場、外匯指定銀行與居民和企業的交易制度、銀行的外匯頭寸管理制度和強制結售匯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

三、通過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的干預,使該貨幣的匯率反復進行窄幅震盪。這種方式雖然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並非長久之計,而且其實際效果需要視市場心理而定。

四、更嚴格的資本管制。這是一種使改革倒退的不得已的方式。

五、貨幣大幅度升值。這是短期內改變升值預期的最簡單的方式,但是過大的升值幅度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沖擊。

以上應對措施各有利弊。不過總體來看,短期內第一種措施相對較優,而如果時間充裕,則第二種措施相對較優

2. 結合人民幣匯率制度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優缺點

國際化將使大量人民幣流到非美國國家,由於中美匯率的軟掛鉤,當非美國家出現美元慌的時候,他們會把人民幣作為美元兌換券,從中國兌換美元,而是中國大量美元外匯,導致人民幣匯率崩潰。

3.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缺陷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際上就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由此開始,人民幣匯率生成逐漸走向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是: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允許市場匯率在一定范圍內圍繞基準匯率上下浮動。盡管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基本上符合中國國情,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實事求是地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存在著以下缺陷。 建立銀行結售匯制和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銀行結售匯制和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構成了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基礎。從理論上來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反映的是市場供求關系。但從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看,由於存在著兩個突出的特點,即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扭曲,從而使人民幣匯率基本上體現的是政府意志,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匯率。
(1)銀行結售匯制的強制性。結售匯這種制度安排具有較大程度的強制性,企業出口所得外匯必須無條件賣給外匯銀行。企業不能持有外匯賬戶(以後雖允許大型外貿企業持有部分外匯,但受到嚴格的限制),不能根據自己未來的需求和對未來匯率走勢的預期自主選擇適當的出售時機和數量。至於企業的外匯需求,在經常項目下的貿易用匯通過外匯銀行的售匯來滿足,而經常項目下的非貿易用匯則受到較為嚴格的外匯審批控制。在這一制度下,企業無法意願地持有外匯,由此「強賣」而形成的匯率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價格。
(2)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和嚴格管制。銀行間外匯市場即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建立該市場的初衷是為了改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然而從實踐來看這一目標並未達到,這是因為該市場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第一,封閉性而非開放性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會員制,作為市場主體的外匯指定銀行其會員資格的獲得,須經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局的審批,必須符合嚴格的市場准入規則,從而使該市場失去開放性而成為封閉的市場。
第二,嚴格管制的市場。由於中央銀行對外匯指定銀行持有外匯的額度有嚴格的規定,這就使得外匯指定銀行不能意願地持有外匯,也難以根據本、外幣資產的合理組合來實現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的收益最大化和規避外匯風險。更為重要的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中,由於中央銀行實際上處於壟斷地位,即中央銀行具有對外匯銀行的額度控制權以及中央銀行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和貨幣供給權,從而使中央銀行對該市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具有絕對的控制權。中央銀行在市場上的絕對壟斷地位,使政府的意志自然而然滲透在匯率之中。
第三,被動干預的市場。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干預的地位,當外匯指定銀行之間的交易不能完全匹配時,由中央銀行彌補不足頭寸,以保證整個市場的「出清」。這種被動干預保證了市場的有效運轉,但也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由於採用迫不得已的被動干預,極大地限制了中央銀行採取靈活的干預模式,其結果使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僅有管理而缺乏浮動,人民幣匯率趨向僵化。毫無疑問,這種狀況對人民幣體現外匯資源價格的真實性和代表性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製約了市場配置外匯資源效率的進一步發揮。
第四,單調的市場。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的幣種僅限於美元等少數幾種貨幣,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為主,而且幾乎不存在遠期、期貨交易,除了少數幾家銀行有資格辦理人民幣遠期交易外,幾乎沒有其他衍生工具。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的狀況對外匯交易量有重要的影響。不言而喻, 真正意義上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必須具有一定數量的交易主體,形成多層次的市場結構,從而具有相當的交易規模。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活躍的外匯市場,也就不可能生成合理的市場匯率。 在客觀因素以及一部分主觀因素的作用之下,我國於1994年初開始實行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已經逐步演變成為固定匯率安排。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承載了包括政治因素在內的沉重負擔,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對穩定亞洲經濟金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已經成為中國政治、經濟穩定的極其重要的標志。正因如此,人民幣匯率已經陷入僵化即缺乏靈活性或彈性,喪失了調節功能。
缺乏靈活性或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從而成為危及我國金融安全的嚴重隱患,最突出地表現為弱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匯率長期窄幅波動,不僅制約了市場引導外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並導致市場忽視匯率風險。在基本固定的匯率安排下,使市場和企業的匯率風險意識淡薄,在經營與投融資活動中很少考慮和顧及風險,從而出現和累積了一定的風險,如大量不良債務的產生,而這些風險的累積則是發生金融危機的重要條件。
由於人民幣匯率缺乏靈活性或彈性,人民幣名義匯率與實際有效匯率之間產生較大的差距。在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安排下,由於匯率浮動區間處在狹小的范圍之內,這種狀況使匯率難以對其他貨幣間匯率變化及時進行調整,特別是對美元和其他主要儲備貨幣間的匯率變化及其影響做出反應,其結果往往是表面上名義匯率保持穩定,而實際有效匯率已經與之發生偏離。
在我國的貿易結構中,與美元區的貿易額約占貿易總額的50%左右,而與非美元區即日本、歐元區和東南亞的貿易額約占貿易總額的一半左右。我國的現行匯率政策只是重視保持與美元區匯率的穩定,而對非美元區貿易夥伴的匯率穩定則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 出現了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相應地也導致了這些貨幣的升值。正是這些因素導致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趨降。
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時,我國規定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天的波幅為中心匯率上下0.3%, 而實際上人民幣匯率每天波幅不過幾個基本點。人民幣匯率窄幅波動這種格局,較大程度是由於中央銀行作為銀行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幾乎每天都參與市場交易,平補市場買賣差額,影響匯率生成。這就形成了中央銀行與市場博弈的格局,造成了匯率變動的政策敏感性。如果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可能向市場傳遞的是政府縱容或操縱匯率貶值或升值的政策信號,從而使得匯率波動從政策上變得比較敏感,這反過來制約了匯率政策操作的彈性。 1996年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並對資本項目下嚴格管制,從而使銀行間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求決定於貿易項目。而貨幣的購買力則是與貿易相關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需要選擇購買力平價理論作為決定人民幣匯率水平的理論模型。但是,在人民幣匯率制度已經逐步演變成為固定匯率安排的情況下,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人民幣與美元的均衡匯率存在著重大缺陷,如購買力評價理論的前提條件(例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為零、關稅為零)幾乎完全不能滿足,而且由於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一般物價水平既包含了貿易品又包含了非貿易品,其計算結果必然存在著較大的偏差。顯而易見,從理論上來看,現行人民幣匯率的調整缺乏充足的依據。
從實踐上來看,現行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也缺乏准確的依據。在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時,這一市場十分狹窄,而且僅限於由經常項目中的貿易項目派生出的外匯供求,但由於一方面中央銀行與外匯指定銀行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導致中央銀行無法獲取准確定價所需要的完全信息;另一方面,由供求偏好變化而造成的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導致中央銀行管制定價的時間滯後,甚至發生判斷錯誤。在信息不對稱和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管制定價的中央銀行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難以計算出一個「出清」供給與需求均衡的匯率水平。當中央銀行管制定價無法確定均衡的匯率水平時,匯率水平的調整不得不主要依賴於經驗以及有關黑市匯率水平、出口換匯成本等參考指標,使調整的准確性大為降低。 維持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成本較高,需要付出的代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貨幣政策靈活操作的難度。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固定匯率制將沒有自主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只能被用於維持匯率的穩定;而在資本管制條件下,資本難以自由流動進行套利活動,利率平價理論將不再發揮作用,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因此而重新獲得自主性。但是,我國的實踐表明,由於受資本控制有效性和貨幣管理當局沖銷手段的限制以及貿易平衡存在著不確定性,即使在資本管制條件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依然受到較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會發生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背道而馳的現象。
(2)增加財政負擔。當美元相對於主要貨幣保持強勢的情況下,如果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絕對穩定,勢必增加我國出口增長的難度,而擴大出口又是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為了刺激出口,我國採取了提高出口退稅比率、對出口商品貼息等措施,其結果:一方面是保持了出口的增長,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國家財政支出,並誘發了出口騙稅等道德風險。
(3)增加外匯管理成本和難度。為維持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在政策操作上我國不得不在一定程度藉助外匯管制的力量來實現既定目標。在1998年以前,為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加強了銀行結匯管理,明確規定中資企業借用的國際商業貸款不得結匯成人民幣使用;在1998年以後,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對人民幣匯率產生的貶值壓力,中央銀行又加大了對銀行售付匯管理的真實性審核力度。毫無疑問,嚴格的管制勢必增加管理成本。在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下,由於人民幣匯率基本固定、匯率無風險,當國內外利率存在利差時,必然導致無風險套利機會的出現。盡管在我國資本項目外匯管制之下,這種套利活動有一定的成本,但只要收益大於成本,套利仍會通過非法逃套等形式進行。這種狀況增加了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的難度。
(4)外匯儲備增加的成本與風險。在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框架下,強制性結售匯的實施、經常項目可兌換以及中央銀行對外匯指定銀行外匯頭寸額度控制,銀行、企業與居民都不能意願地持有外匯,而中央銀行則以國家外匯儲備的形式持有相當數量的外匯。這種狀況導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超速增加,由1994年初的212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底的6099億美元。持有如此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盡管可以看作是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穩定以及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重要標志,或者說為市場提供了一個穩定與信心的重要標志,但是持有如此巨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對經濟發展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最突出表現為:
首先,支付巨大的成本。既然外匯儲備是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進行外匯交易和國際債務清算、干預外匯市場的外匯資產,而且這種重要資源又必須具有較高流動性的前提條件,因此外匯儲備屬於暫時閑置或只能獲得很低收益的資產。由此可以這樣認為:外匯儲備的規模越大則意味著資源利用的效率就越低,同時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我國外匯儲備主要用於購買美國政府的短期債券和在境外金融機構的同業存款,其資產收益率大大低於對外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所付出的成本。我國在持有大量低收益外匯資產的同時,又以高成本從國際金融市場大量借入外資,造成巨額的資源浪費,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其次,承擔匯率風險。我國外匯儲備高度集中於中央銀行,匯率變動所產生的匯率風險就不可能向其他微觀經濟主體分散,必然由中央銀行獨自來承擔,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市場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儲備資產將面臨巨大的匯率風險。
(5)增加社會交易成本。主要表現為:第一,在強制性的結售匯制度下,必然增加企業的額外負擔,使交易成本提高,而成本的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第二,對交易真實性的審核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管理費用的支出,而且隨之產生的效率下降也意味著社會成本的增加;第三,在結售匯制度下,對外匯的超額需求是外匯市場的重要特徵,因外匯超額需求而出現的大量的行政審批則又是產生尋租、腐敗等問題的重要根源。這樣不僅降低了外匯資源的使用效率、造成效率損失,而且又要為此支付監管的成本。所有這些,無疑會加大社會交易成本,造成社會福利的凈損失。
我國加入WTO之後,由於對外貿易擴大、外資流入增加、外資銀行大量進入及其業務增加,外匯市場日趨活躍,致使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壓力逐漸增大。伴隨上述重要變化,資本的流動性在我國逐漸提高,穩定匯率的難度越來越大,外匯管制的成本也將越來越高。這些變化必然要求人民幣匯率加快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4. 固定匯率制度的優缺點

固定匯率制的優點
1、有利於經濟穩定發展,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匯率具有相對穩定性,匯率的波動范圍或自發地維持、或人為地維持,這使進出口品的價格確定、國際貿易成本計算和控制、國際債權債務的清償都能比較穩定地進行,減少了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2、有利於國際貿易、國際信貸和國際投資的經濟主體進行成本利潤的核算,避免了匯率波動風險,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固定匯率制的缺點

1、實行真正的固定匯率制度需要各國付出很大的調整代價。
2、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不能及時地通過匯率變動使國際收支自動達到平衡,而往往引起該國大量黃金外匯外流,國際儲備大大下降。
3、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會在國際間傳導通貨膨脹,因為價格一律是商品交換的普遍規律,當一國發生通貨膨脹時,該國貨幣對內貶值而由於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不能及時調整匯率,必然因國內物價上漲引起其他國家向該國大量出口,導致出口國出現貿易順差,這樣出口國貨幣供給量因外匯收入增加而增加。出口國一方面商品供應減少,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增加,極容易引發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與固定匯率制度密切相關。
4、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法定平價及匯率波動的上下限都是確定的,匯率並不能總是正確反映兩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通過干預來維持固定匯率制度必然使貨幣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脫節,影響到幣值對內和對外的同時均衡。
5、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為維護固定匯率制將破壞內部經濟平衡,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盪和混亂。

5. 試評固定匯率制的優缺點。

固定匯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s)是指匯率的制定以貨幣的含金量為基礎,形成匯率之間的固定比值。這種制定下的匯率或是由黃金的輸入輸出予以調節,或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固定匯率制的優點
(1)有利於經濟穩定發展

(2)有利於國際貿易、國際信貸和國際投資的經濟主體進行成本利潤的核算,避免了匯率波動風險。

固定匯率制的缺點
(1)匯率基本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

(2)為維護固定匯率制將破壞內部經濟平衡。比如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本幣匯率將下跌,成為軟幣,為不使本幣貶值,就需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這種會使國內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失業增加。

(3)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盪和混亂。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6. 浮動匯率制的優缺點

優點:

(1)國際收支平衡不需以犧牲國內經濟為代價;

(2)保證了一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3)避免通貨膨脹的國際間傳遞;

(4)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5)增加了國際貨幣制度的穩定。

缺點:

(1)使匯率變得更加不穩定,給國際貿易和投資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降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配置效率;

(2)同樣會引起外匯投機;

(3)更易傳遞通貨膨脹。

浮動匯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相對於固定匯率制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在這一制度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特殊商品,匯率成為買賣這種商品的價格。

不同的匯率制度在面對國際資本流動對本國經濟產生影響的時候表現不同。一般而言,選擇浮動匯率,主要由市場力量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而選擇固定匯率,則需要政府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

7. 聯系匯率制度的優點缺陷

優點:穩定了幣值,降低了市場的交易費用。
缺陷:
1、聯系匯率制被認為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經濟危機的持續動盪中放棄了聯系匯率制,大幅下調了官方匯率,並引進了雙重匯率制。
2、中央銀行採用聯系匯率制,無法發揮最終貸款人的作用,不能通過放寬貨幣政策提供流動性,也不能直接融資來支援陷入問題的商業銀行,實際上把貨幣政策的決策權讓給了所聯系貨幣的管理當局。
3、聯系美元的情況下,經濟美元化,中央銀行損失本幣發行、本幣需求增長和本幣存量利息這三項鑄幣稅收入。

8. 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優缺點

1.固定匯率制的優點
(1) 匯率穩定,減少風險。使國際債權債務的清償以及國際貿易的成本計算,均有可靠的依據,從而減少了進出口貿易及資本輸出入所面臨的匯率大幅度變動的風險。
(2) 使國際清償能力穩定,進出口商品價格也穩定。
(3)匯率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
2.固定匯率制的缺點
(1)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國內經濟目標服從於國際收支目標。當一國國際收支失衡時,就需要採取緊縮性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從而給國內經濟帶來失業增加或物價上漲的後果。
(2) 在固定匯率制下,易發生通貨膨脹,結果物價上漲使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導致出口減少,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本幣幣值更加不穩。為了穩定匯率,該國貨幣當局只能動用黃金與外匯儲備,投放到外匯市場中,使大量的黃金與外匯儲備流失。
(3)在固定匯率制下,由於各國有維持匯率穩定的義務,而削弱了國內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二) 浮動匯率制度的優缺點
1. 浮動匯率制度的優點
(1) 一國國際收支的失衡可以經由匯率的自由波動而予以消除。
(2)各國不承擔維護匯率穩定的義務,可根據本國的情況,自主地採取有利於本國的貨幣政策。
(3)可以保證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避免國際性通貨膨脹的傳播。
(4) 一國由於無義務維持匯率的穩定,因而就不需像在固定匯率制下那麼多的外匯儲備,可節約外匯資金。
(5) 由於各國的國際收支能夠自我調整,因而可避免巨大的國際金融恐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外匯市場的穩定

9. 浮動匯率制的缺陷有哪些

浮動匯率制主要有以下一些缺陷:
(1)匯率容易受經濟、政治事件影響,匯率波動大、波動頻繁,對國際經濟環境造成不穩定的影響;
(2)浮動匯率有可能脫離基本經濟因素,形成非理性的「投機泡沫」,就會使宏觀經濟可能出現惡化。

閱讀全文

與中國匯率制度的缺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轉債的轉股價格調低對股價 瀏覽:578
簡述證券融資活動的作用 瀏覽:53
貴金屬證監會 瀏覽:688
天富期貨有限公司上海營業部 瀏覽:216
秘魯外匯中國銀行多久收到 瀏覽:171
呼白酒業福大量大價格 瀏覽:490
雙匯發展歷史價格 瀏覽:459
上海證券報藏波 瀏覽:126
獅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938
什麼是b輪融資 瀏覽:79
非融資擔保公司風險指標 瀏覽:511
股票有哪些盤 瀏覽:667
國企幹部能否參股非上市公司 瀏覽:499
用於引進設備和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瀏覽:563
融資融券承做 瀏覽:479
怎樣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267
2015年3月天津汽油價格 瀏覽:620
融資融券華泰網上開通 瀏覽:489
不同形態的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不同 瀏覽:153
元理財基金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