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匯率決定理論的介紹
匯率決定理論(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是國際金融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主要分析匯率受什麼因素決定和影響。匯率決定理論隨經濟形勢和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而發展,為一國貨幣局制定匯率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學說、購買力平價學說利率平價學說、國際收支說、資產市場說。資產市場說又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又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和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貳』 根據國際收支貨幣分析法理論,談談匯率波動對改善貿易失衡的作用。
國際收支貨幣分析法認為貨幣供求決定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的國際收支理論。
糾正順差,就要減少貨幣需求。匯率波動(升值)-減少出口-減少國外對人民幣需求-改善貿易順差。
在堅持當前有管理浮動匯率政策中,應提高「微幅、雙向、穩中爬升」的調控藝術,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匯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調整。
『叄』 解釋匯率決定的哪一種理論更有說服力,如何看待不同的匯率理論
匯率決定理論很多,主要的理論有國際借貸學說、購買力平價學說、利率平價學說、國際收支學說、資產市場學說。它們分別從貨幣因素、宏觀基本面因素、實際市場因素、存量因素和流量因素等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和變動進行了研究。這些理論都有優點,但也都有不足。一種理論只能針對匯率決定的某一方面進行深入詳盡的闡述。同一種理論在不同時期的解釋能力也是不同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全能的匯率決定理論。但是已有的匯率決定理論是相互補充、相互替代的,它們一起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匯率決定理論體系。
固定匯率制下匯率理論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把匯率調整融入到政策優化分析的框架中進行研究。浮動匯率制下匯率理論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將現代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應用到匯率決定理論研究中,如將預期、不完全信息、博弈論、有效市場理論、GARCH模型、行為金融學及微觀市場結構理論等引入到匯率決定理論研究中。
國際借貸學說
國際借貸學說(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現和盛行於金本位制時期。理論淵源可追溯到14世紀,1961年,英國學者G.I.Goschen較為完整地提出。該學說認為:匯率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決定。而外匯供求又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分為固定借貸和流動借貸兩種。前者指借貸關系已形成,但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後者指已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的變化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這一理論的缺陷是沒有說清楚哪些因素是具體影響到外匯的供求。
2. 購買力平價學說
購買力平價學說(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論淵源可追溯到16世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金本位制崩潰,各國貨幣發行擺脫羈絆,導致物價飛漲,匯率出現劇烈波動。1922年,瑞典學者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後的貨幣和外匯》一書,系統地闡述了購買力平價學說。該學說認為,兩種貨幣間的匯率決定於兩國貨幣各自所具有的購買力之比(絕對購買力平價學說),匯率的變動也取決於兩國貨幣購買力的變動(相對購買力平價學說)。假定,A國的物價水平為PA,B國的物價水平為PB,e為A國貨幣的匯率(直接標價法),則依絕對購買力平價學說:e = PA / PB。
3.利率平價學說
利率平價學說(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的理論淵源可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1923年由凱恩斯系統地闡述。利率平價理論認為,兩國之間的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的關系與兩國的利率有密切的聯系。該理論的主要出發點,就是者於國內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應該與按即期匯率折成外匯在國外並按遠期匯率買回本國貨幣所得到的短期收益相等。一旦出現由於兩國利率之差引起的收益的差異,者就會進行套利活動,其結果是使遠期匯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匯率相比,利率低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下跌,而利率高的國家的貨幣的遠期匯率會上升。遠期匯率同即期匯率的差價約等於兩國間的利率差。利率平價學說可分為套補的利率平價(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和非套補的利率平價(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4.國際收支學說
1944年到1973年布雷登森林體系實行期間,各國實行固定匯率制度。這一期間的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是從國際收支均衡的角度來闡述匯率的調節,即確定適當的匯率水平。這些理論統稱為國際收支學說。它的早期形式就是國際借貸學說。這一期間,有影響的匯率理論主要有局部均衡分析的彈性論、一般均衡分析的吸收論、內外均衡分析的門蒙代爾-弗萊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以及注重貨幣因素在匯率決定中重要作用的貨幣論。
5. 資產市場說
1973年,布雷登森林體系解體,固定匯率制度崩潰,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決定理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資本市場說在2O世紀7O年代中後期成為了匯率理論的主流。與傳統的理論相比,匯率的資本市場說更強調了資本流動在匯率決定理論的作用,匯率被看作為資產的價格,由資產的供求決定。
依據對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資產市場說分為貨幣分析法與資產組合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兩者可完全替代。而資產組合分析法假定兩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貨幣分析法內部,依對價格彈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為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與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肆』 利用匯率的貨幣分析法,解釋下列事件如何影響美元匯率.a、日本通貨膨脹率下降 b、聯儲執行緊縮的貨幣政策
日本通脹下降,根據購買力平價,日元相對美元要升值,美元就貶值,
美聯儲執行緊縮貨幣政策,利率上升,根據利率平價條件,美元升值,
『伍』 現代匯率決定理論中的貨幣分析法是以什麼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現在匯率決定理論中的貨幣分析法是以什麼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現在匯率決定理論中的貨幣分析法涉及理論基礎發展起來的
『陸』 簡述貨幣分析法對匯率的調整
貨幣論,又可譯為貨幣分析法。彈性論、乘數論和吸收論都強調商品市場流量均衡在國際收支調整中的作用,而貨幣論則強調貨幣市場存量均衡的作用。
第一,在貨幣論者看來,對於小國來說,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當局無法控制本國的貨幣供給,它只能改變貨幣供給國內外來源的結構,即國內信貸與外匯儲備的比例。
第二,一國國際收支赤字的根源在於國內信貸擴張過大,故它的對策是實行緊縮貨幣政策,使貨幣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一致的速度。
第三,貨幣論者認為國際收支是一種貨幣現象,但並不否認實際因素對國際收支的作用,只不過它需經由貨幣需求來產生影響。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收入增長和價格上升通過提高貨幣需求,將會帶來國際收支盈餘,而利率上升則通過降低貨幣需求造成國際收支赤字。貨幣論關於收人、利率、價格對國際收支影響的結論正好與傳統理論相反。
『柒』 貨幣分析法是什麼意思
1. 貨幣分析法指以保持貨幣供給與國民收入增長之間的協調來實現國際收支均衡與穩定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國際收支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貨幣現象。一國的國際收支不均衡是由國內貨幣供給和需求失調引起的,同時國際收支不均衡也會直接導致國內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因此貨幣分析法強調貨幣政策的運用,認為只要保證貨幣供給的增加與國民收入的實際增長一致,就可以保持國際收支的均衡與穩定。由於在解釋外部平衡問題時強調貨幣原因,該方法被叫做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法。
2.其中,NFA表示國外凈資產的變化額, 表示高能貨幣的變化額,而 DC為中央銀行的國內信貸的變化額。國內信貸由貨幣當局持有的對公共部門的債權和對私人部門的債權所組成。而官方儲備交易即是國外凈資產變化額_NFA,它等於國際收入差額。在一國經濟中,由於國際收支差額與高能貨幣存量都有既定的目標,因此削減國內信貸是改善國際收支的主要渠道。
3.政府通過制定國內信貸上限,運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控制國內信貸擴張,以達到改善國際收支的目的。在一個不斷增長並存在一定程度通貨膨脹的經濟中,對名義貨幣余額的需求是持續上升的。如果國內信用擴張減緩,就會形成超額貨幣需求,進而造成利率上升而支出下降的情況,從而導致國際收支的改善。
拓展資料:
貨幣分析法依賴於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控制國際收支,然而,在國內信貸上限和普通的貨幣緊縮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區別。
1. 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 在實行固定匯率制的開放經濟中,由於中央銀行必須滿足由外國貨幣所產生的任何需求,貨幣存量具有內生性,在國際收支赤字時貨幣存量自動收縮,在國際收支盈餘時貨幣存量自動擴張。因此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不能單獨發揮作用。
2. 貨幣分析法中的貨幣政策 貨幣分析法中的貨幣政策通過降低國內信貸增長使得「貨幣」緊縮,這意味著外匯儲備的增加或者國外借款的增加成為貨幣增長的惟一來源。因而實行這樣的貨幣政策將會直接增加國際收支盈餘。但是,該經濟必須經受足夠的衰退或者利率上升,才能產生國際收支盈餘。
『捌』 為什麼用利率平價條件和貨幣分析法對於利率上升匯率如何變化的結果不同
關於匯率的理論有很多
他們經常會的出一些相反的例子
因為關注的因素不一樣
購買力平價理論
該理論認為匯率決定的基礎是兩國貨幣所具有的價值之比
2國貨幣交換
就是用本國的購買力換外國的購買力
而本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如果商品供應沒有增加,
那麼本國市場上的物價就會上升
那麼本幣的購買力降低,本幣就貶值了
彈性價格分析法把貨幣因素看成是決定性的,而把其他因素看做是次要的,他們只會通過影響貨幣供求而產生作用
由著名經濟學家弗倫克爾在1976年提出的。它建立在三個主要假設上:購買力平價理論長期持續有效;貨幣需求函數形式是穩定的;非抵補利率平價成立。國內貨幣供給決定了國內物價水
『玖』 簡述匯率決定說及其內容有哪些
美國貨幣主義學派提出,其特點是強調貨幣市場在匯率決定中的做用,認為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而不是兩國產品的相對價格。匯率由貨幣市場的貨幣存量來決定,當貨幣存量供求達到均衡的時候,匯率就達到均衡。該理論認為,匯率應該是浮動的而非固定的,因為固定匯率將會使得控制貨幣總量成為不可能,而後者可以自動影響到國際收支,進而影響到匯率。20世紀70年代之後,運用貨幣主義理論的分析方法,逐漸形成了匯率決定資產市場論,主要包括國際貨幣主義匯率模型(價格柔性模型)、匯率超調模型(價格粘性模型)及金融資產組合理論等。
『拾』 貨幣的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決定貨幣的匯率因素:
一、國際收支
在投資理財中,國際收支狀況是一國匯率變動的直接原因,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長與外國貨幣供應的增加,順差國的匯率就上升;反之,一國國際收支逆差,它的貨幣匯率就下降。
二、經濟增長率
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往往構成匯率變動的基礎,因為它會影響對外貿易和外匯市場交易活動的調整。一般而言,經濟增長加速,國內需求水平提高,會引起更多的進口,從而造成本國貨幣匯率向下的壓力。
三、通貨膨脹
一國貨幣價值的總水平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影響著一國商品、勞務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由於通貨膨脹,國內物價上漲,一般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的增加。這些調整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和該國貨幣在國際上的信用地位,導致匯價下跌。
四、財政赤字
政府的財政赤字常常用作預測匯率變化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國家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會導致匯率的自動下浮。
五、利率
利率下降,國內資本流出;利率上升,國外資本流入。這種由兩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動是國際資金流動的一種主要方式。資本流動將引起外匯市場供求變化,從而對匯率發生影響。在通常情況下,一國利率提高、信用緊縮,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則引起貨幣的貶值。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提高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