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有哪些經典的公司並購案例
帝王潔具收購歐神諾陶瓷,算得上小公司收購大公司,收購的時候,帝王潔具一年營收在5億左右。歐神諾陶瓷已經18個億了。帝歐家居的出現,終於扭轉了四川缺少一線衛浴品牌的局面。區別於眾多頭部品牌的是,帝歐家居的前身帝王潔具,本身的業務規模與營銷網點,可能並不是最出色的。但它打了兩手相當好的「資本牌」,成功擠進一線梯隊里。
Ⅱ 杠桿並購的案例有哪些
杠桿收購(LeverageBuy-Out,簡稱LBO)是一種企業並購方式,是企業資本運作方式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實質在於舉債收購,即通過信貸融通資本,運用財務杠桿加大負債比例,以較少的股本投入(約占並購資金10%-30%)融得數倍的資金,對目標企業進行收購、重組,並以目標企業未來的利潤現金流作為償債來源。這是一種以小博大、高風險、高收益、高技巧的企業並購方式,也有人稱其為「蛇吞象」、「小魚吃大魚」等。
Ⅲ 近三年的比較典型的企業並購案例有哪些
中國相關的,近期的,較大規模的:
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
中石油收購加拿大尼爾森
建設銀行收購巴西Bicbanco銀行
復星收購地中海俱樂部
三一收購德國大象
濰柴動力收購德國凱傲
等很多
Ⅳ 企業杠桿並購的案例加分析,急...
推薦你看幾個
吉利收購沃爾沃,是海內外共融資27個億,比較有名的案例了
http://wenku..com/view/6b120c791711cc7931b71601.html
PAG收購「好孩子」,這是咱們中國第一個杠桿收購案,挺有分析價值的
http://wenku..com/view/b642353b376baf1ffc4fad97.html
這些資料網上都有,我就不分析了,你可以去我給你的上面的鏈接看一下。
加油!
Ⅳ 近兩年比較經典的並購案例有哪些
1、阿里收購吉鑫控股
公告時間:2020年10月19日
交易金額:280億港元
阿里巴巴宣布淘寶中國擬280億港元(約36億美元)收購吉鑫控股有限公司70.94%股權。股份購買後,阿里巴巴連同其關聯方將持有高鑫約72%的經濟權益,成為控股股東。
這是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領域最大一次並購交易。由於高鑫零售是將大潤發中國業務與歐尚中國業務「打包」聯合上市,阿里此次的收購行為意味著,歐尚退出了中國市場,將其中國業務及整體權益出售給了阿里巴巴。
通過本次收購,阿里在新零售領域再做千億級別加碼和布局,「互聯網+商超」賽道又將重新洗牌。
2、網路收購YY直播
公告時間:2020年11月17日
交易金額:36億美元
網路公司宣布,與歡聚集團簽署最終約束性協議,全資收購歡聚集團國內直播業務(即「YY直播」),總交易金額約為36億美元,交易預期將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交割。據了解,收購部分包括但不限於YY移動應用、YY.com網站、YY PC客戶端等。
2020年以來,網路朝著短視頻、直播領域發力,並宣稱「直播和視頻是其在2020年的重要方向之一」。交易完成後,YY直播將加入網路,未來雙方將在技術、流量、生態等多個方面實現相互賦能,形成規模效應。
3、徽商銀行收購包商銀行四分行
公告時間:2020年11月27日
交易金額:177.35億元
徽商銀行披露已與包商銀行、包商銀行接管組及存款保險基金訂立收購承接協議,向包商銀行收購承接目標業務、目標資產、目標負債及目標人員,收購價格約為177.35億元。
收購包商銀行的四家跨省分行後,徽商銀行的省外機構網點布局將延伸至南京、北京、深圳、寧波與成都五個地方。橫跨長三角(南京與寧波)、環渤海(北京)、珠三角(深圳)與成渝地區(成都),在城商行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4、大連港並購營口港
公告時間:2020年7月7日
交易金額:167.65億元
大連港發布公告:公司擬作價167.65 億元,以發行A股方式換股吸收合並營口港,營口港作為被合並方,將退市並注銷;同時,大連港將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1億元。
兩港的合並統一,也是符合遼寧國「一省一港」發展的大趨勢,在各港口間統籌協調形成合力,資源充分共享,提高運營效率,減少惡性競爭帶來的債務負擔。
5、京東方吞下中電熊貓兩條產線
公告時間:2020年9月23日
交易金額:121.17億元
2020年9月23日,京東方A(000725.SZ)發布公告稱,擬收購中電熊貓南京和成都兩條產線,所涉收購金額高達121.17億元。
根據公告披露,京東方擬以不低於掛牌價收購南京G8.5公司80.83%股權,以不低於評估價收購成都G8.6公司51%股權。此次並購是當年面板行業最大並購,京東方拿下中電熊貓8.5/8.6兩條產線,技術專利產品組合都更豐富了,另外也能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Ⅵ 請教:杠桿收購原理及應用實例
杠桿收購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當時公開市場發展迅猛,
[杠桿收購書籍]
杠桿收購向借貸人敞開了方便之門,允許他們借貸數百萬美元去購買那些本來是很勉強的項目(先前是絕不可能的)。 在杠桿收購發展之初的1980年,被認為是杠桿收購之基的四大並購項目,其累計交易額就達到了17億美金。 1988年是杠桿收購的發展巔峰時期,當時累計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880億美金。 這些通過大舉借貸完成的交易行為,必然會導致極大的風險,也就是那些利率極高的「垃圾股」。 這些所謂的垃圾股,之所以風險極大,是因為它們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東,而其背後卻無支持力量。 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項目最終演變成了災難,並以借貸人的破產收場。
一般步驟: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杠桿收購方法的典型優勢在於:
並購項目的資產或現金要求很低。
產生協同效應。
通過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 比較: Horizontal Integration[橫向整合]
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通過驅除過度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破壞影響。
改進領導力與管理。
有些管理人員管理公司的方式(通過控制、回報等管理手段來提高個人權威),往往是以犧牲公司股東利益和公司長遠優勢為代價的。通過並購可以讓這些管理人員或者立馬出局,或者遵守「規矩」。 高額利息償付的壓力,迫使管理人員不得不想法設法提高運營績效和生產效率。頭腦里緊緊綳著「債務」這根弦,他們的注意力不得不時時集中在各種提高績效的行動上,如剝離非核心業務、縮減規模、降低成本、投資技術改造,等等。註: 由此而言,借貸不僅僅是一種金融手段,而且也是一種促進管理變革的有效工具。
杠桿作用。
當債務比率上升時,收購融資的股權就會做一定程度的收縮,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只要付出整個交易20%-40%的價格就能夠買到目標公司。
Ⅶ 什麼是杠桿收購能舉個例子通俗說明一下么謝謝
杠桿的意思來就是放大資金自,比如某房地產公司賣地2000一平方,,剛好隔壁就有有一園林公司裡面有國家保護的林木價值不菲,他們就利用杠桿原理先把隔壁林園收購,以樹木的價格加土地的價格賣出,這樣價格就數倍了,望採納
Ⅷ 杠桿收購的經典案例
美國RJR Nabisco公司爭奪戰
說到杠桿收購,就不能不提及20世紀80年代的一樁杠桿收購案——美國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購案。這筆被稱為「世紀大收購」的交易以250億美元的收購價震動世界,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杠桿收購,而使後來的各樁收購交易望塵莫及。
這場收購戰爭主要在RJR納貝斯克公司的高級治理人員和聞名的收購公司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公司之間展開,但由於它的規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頓等這樣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直接或間接參與。「戰爭」的發起方是以羅斯·約翰遜為首的RJR納貝斯克公司高層治理者,他們認為公司當時的股價被嚴重低估。1988年10月,治理層向董事局提出治理層收購公司股權建議,收購價為每股75美元,總計170億美元。雖然約翰遜的出價高於當時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東對此卻並不滿足。不久,華爾街的「收購之王」KKR公司加入這次爭奪,經過6個星期的激戰,最後KKR勝出,收購價是每股109美元,總金額250億美元。KKR本身動用的資金僅1500萬美元,而其餘99.94%的資金都是靠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發行垃圾債券籌得。
Ⅸ 收購與反收購的經典案例
以搜狐為例淺析企業收購與反收購
10月12日青鳥公司宣布將分批拋售所持的全部672萬股搜狐股票,據稱主要原因是:集團內部對互聯網的看法產生分歧;搜狐方面的不合作態度;搜狐內部人員持股比例過高。這里的「不合作態度」指的是搜狐在今年7月底制定了「現有股東購買優先股權利」的防止惡意收購計劃。下面,我們試著以此案為例,說說企業的收購與反收購。
收購的定義、動機和方式
收購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獲取企業的股權及控制權。
舉例來說,青鳥手握672萬股搜狐股票,僅為搜狐的第三大股東,因此還談不上收購搜狐。相比來看,新浪則成為了陽光衛視的第一大股東,雖然沒有絕對控股,但通過與楊瀾合作,卻可以控制陽光衛視董事局。
收購的常見動機為:
(1)追求規模經濟,擴大產品線以及市場份額。(2)快速進入新的行業領域。(3)取得先進生產技術和各類人才。(4)轉手倒賣。(5)扼殺競爭對手。(6)內部控制人--經理層擴張性沖動或個人私慾驅動等。(7)獲取上市公司的殼資源等。
顯然,在搜狐這個案例中,青鳥對搜狐的收購動機最可能是(2)或(4)。
具體到收購方式主要是通過收集目標企業的股權來實現,從收購雙方的合作程度來看,可分為敵意收購與善意收購兩種。青鳥成為第三大股東後,可能正式向搜狐提出收購意向,要求與搜狐協商此事。而搜狐董事會沒有理會,因此基本可以判定為非善意收購。裕興舉牌方正科技,也可劃入敵意收購行列。新浪經與楊瀾友好協商,換股進入陽光衛視,則為善意收購。
另外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杠桿收購方式,主要是指運用財務杠桿,通過借款籌集資金,以小博大,控制目標企業。杠桿收購與一般收購的區別在於,一般收購中的負債主要由收購方的資金或其他資產償還;而杠桿收購中引起的負債主要依靠被收購企業今後內部產生的經營效益,結合有選擇的出售一些原有資產進行償還,投資者的資金只在其中占很小的部分,通常為10%-30%左右。
美國80年代中後期曾經流行「垃圾債券」(Junkbond),即信用評級不太高,但利率較高的債券。整個80年代,美國各公司發行的垃圾債券有1700多億美元, 其中有一部分即是出於杠桿收購的需要。1988年底,亨利·克萊斯收購雷諾煙草公司,收購價高達250億美元,但克萊斯本身動用的資金僅1500萬美元,其餘99.94%的資金都是靠「魔術師」、「垃圾債券之王」米爾根(此君後來也完蛋)發行的垃圾債券籌得的。利用垃圾債券進行杠桿收購財務風險較大,基礎利率高時不甚適合此法,如果收購完成後碰到熊市或股災,就難以順利還款。
收購與反收購
通常情況下,惡意收購方一開始是隱蔽的,准備得當後才突然發難,要求與被收購方進行協商收購,遭拒絕後便可能爆發股權之戰,被收購企業也會進行反收購行動。
惡意收購主要有以下手法:(1) 狗熊式擁抱(bear hug),指投書給目標公司的董事會,允諾高價收購該公司股票,要求董事會以股東利益為重接受報價,董事會出於責任要把信件公布於全體股東,而分散的股東往往受優惠價格的誘惑迫使董事會接受報價。(2) 狙擊式公開購買,先在市場上購買目標公司的股票,通常為5%(有的國家和地區,如我國規定,這里得公告,無法隱藏),然後再視目標公司反應進行下一步行動,比如增持股份;若收購不成,還可以高價售出股票獲利。 除了收購股票外,還可收購目標公司中小股東的投票委託書。如果能夠獲得足夠多的投票委託書,使其發言權超過目標公司管理當局,就可以設法改組後者的董事會,最終達到合並的目的。
一般來說,被狙擊的公司,通常是大股東財務吃緊、公司股權相對分散、股價被明顯低估或者是現金流豐裕幾種情況。比如方正科技,就是股權高度分散的典範。搜狐則擁有充足的現金,股價也低,但是它的股權相對集中,張朝陽與MAXTECH公司合計持股比重超過45%,若二者抱成一團,青鳥顯然沒有機會收購成功。在香港股市中,比較有名的狙擊手有劉鑾雄(他也是女明星的狙擊手),經典的戰役有狙擊能達、收購華置、狙擊煤氣、挑戰嘉道理等。
反收購的動機一般都比較單純,即:不願意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認為收購方實力不強、出價過低;認為收購方入主後對公司經營不利等。搜狐的第一大股東是張朝陽,兼任公司董事長及CEO。如果青鳥收購搜狐成功,則張朝陽的位置會有些危險。此外,張朝陽對搜狐本身比較有信心,深信當前搜狐的股價過低,此時轉讓手中股份頗為不值。再者,搜狐管理層具有留洋背景,可能不太認同土生土長的青鳥公司。青鳥在內地有青鳥華光、青鳥天橋兩家上市公司,在香港還有青鳥環宇。主營業務是軟體、有線電視網等,比較雜亂,而且都不是很強勢。三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能力也有限。搜狐有理由防著對方僅僅沖著自己手中的數千萬美金而來。
常用的反收購方式有:增持股份、尋求大股東聯盟及收集中小股東的投票委託書、找第三方公司充當外援、高報價求購狙擊手的股份、制定有針對性的股東權益計劃(即「毒丸」)等。方正集團在應對裕興收購戰時,就採用了前幾種辦法。搜狐則利用了「毒丸」計劃,具體的方法是給予股東大量的優先股購買權,當並購發生時,這些優先股可以轉化為普通股,從而令收購方股份稀釋。這個計劃不僅使青鳥無法順利收購,而且可能嚇跑潛在的有收購意向的機構,令青鳥難於高價轉讓套現。
如果收購方現金吃緊,則可能面臨以下尷尬:要麼再花費大量現金行使普通股認購權;要麼就只能放棄認股權,只佔有稀釋後的、比重不高的股權。「毒丸」也有變種,如兌換毒債,即公司在發行債券或借貸時訂立「毒葯條款」,依據該條款,在公司遭到並購接收時,債權人有權要求提前贖回債券、清償借貸或將債券轉換成股票。這樣,目標公司可能得在短期內償付大量現金,導致財務惡化;或者因債轉股,增加不少股票,令收購難度加大。「毒丸」計劃令現有股東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但同時需要法律支持。在我國,因為公司不能發行優先股,也不容易發行債券,很難私下形成借貸關系,所以「毒丸」計劃在國內資本市場目前還沒有多大的實用性。
我國的相關法規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之第四章《上市公司收購》對我國的上市公司收購有具體規定。上市公司收購可以採取要約收購或者協議收購的方式。前者主要是指,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時,繼續進行收購的,應當依法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收購要約中提出的各項收購條件,適用於被收購公司所有的股東。比方說,我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若持有A公司30%股份,且有意收購,便須發出要約。這時,所有的其他股東均可以按同等的價格將股票賣給我,我不能不買。
收購要約的期限屆滿,收購人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份數達到該公司已發行的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應當在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若達不到75%的比例,則全面收購失敗,若干時間內不能卷土重來。記得香港股市也有類似規定。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有些收購者如果能以30%以下的股份控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則不願意進一步增持,以免付出更多現金。
協議收購方式比較簡單,指收購人依法同被收購公司的股東以協議方式進行股權轉讓,並作出公告,公告後方可履行協議。需要注意的是,證券法規定,在上市公司收購中,收購人對所持有的被收購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購行為完成後的六個月內不得轉讓;上市公司收購中涉及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持有的股份,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的股票,但為減少公司資本而注銷股份或者與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並時除外。因此,我國的股份公司很難也很少操作股票回購。《公司法》還規定,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公司董事、監事、經理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並在任職期間內不得轉讓。在收購實踐中,倘若碰到此類情形,收購方便無法受讓發起人及管理層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