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一些經濟規模較小的經濟體如香港地區、新加坡採用浮動匯率制度
香港並非採用浮動匯率制,從一九八三年開始,香港政府就開始實行聯系匯率制,即固定匯率制,將港幣與美元掛鉤。香港屬於較小的經濟體,如果沒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維護其幣值穩定,其貨幣很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沖擊。九八年金融風暴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索羅斯的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席捲東亞、東南亞各國各地區,但是到了香港,卻大敗而歸,第一,香港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當然還有第二第三,這里暫且不表。如果當年香港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與之應戰周旋,估計香港的今天早就臭了。在香港,聯系匯率穩定了其幣值,外匯儲備減低了其受外來因素沖擊的可能性。八三年香港採用聯系匯率的原因,與香港前途有關系,當時我方提出九七收回香港,香港股市大跌,港幣大跌,樓市大跌。港英政府為了維護香港利益,不得不採用聯系匯率制度,因為在此之前,香港一貫實行的都是「積極的不幹預政策」,而聯系匯率,打破了這個政策底線,之後九八金融風暴,特區政府再一次打破「積極的不幹預政策」這一行之有效的既定政策,破壞了香港的美譽,但是維護了香港的利益。索羅斯為此大罵香港特區政府幹預市場,這是後話了。關於匯率,本幣過強,抑制出口,蠶食外儲,抑制出口,將造成企業倒閉,工人失業,零八零九年的美國金融海嘯就是例子,我國貨幣過強,出口不暢,僅廣東省就有一千四五百家企業倒閉,大批工人失業。九八金融風暴時的香港,由於特區政府維護了聯系匯率,使得港幣相對周邊國家和地區貨幣過強,造成通貨收縮,香港百業蕭條,大批市民或失業、或減少工時、或放無薪假期,從而進一步使香港經濟惡化。貨幣過低,造成通貨膨脹,使人民的購買力大大降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就是最好的例證。新加波與香港的情況雷同,它1967年6月開始,即與馬來西亞和汶萊貨幣掛鉤,實行等值兌換。七三年,馬來西亞政府推出該協議,目前新加波與汶萊繼續執行等值兌換條約。說明新加波也並非實行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度。
❷ 請高手翻譯下 寫論文要用 謝謝!!
RMB exchange rate reform, "a statement of"
人民幣匯率改革, 「聲明」
Recently, on the valuation of the yuan and other Asian currencies were under discussion again Spotlight.最近,估值人民幣和其他亞洲貨幣正在討論再次的焦點。 China's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reform path, option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and Goldman Sachs recently by two economists -- gold-u Pui and Liang Hong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Goldman Sachs") based on a "statement of a" basis of dialogue.中國的匯率對改革路徑,備選方案和相關的技術和系統,和高盛公司最近由兩個經濟學家-黃金中美培和梁紅(以下簡稱「高盛」 )的基礎上, 「聲明」的基礎上對話。
< First Financial Daily ": According to our observation, Goldman Sachs economists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has been closely tracking and attention to the Chinese 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 options and promote steps. Current and past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ime, your "latest edition" view? <第一財經日報「 :根據我們的觀察,高盛公司的經濟學家在過去兩年一直在密切跟蹤和關注中國匯率制度的改革方案和促進的步驟。當前和過去的研究基礎上的時間,您的」最新版「的看法如何?
Goldman Sachs : First of all need to recognize, We appeal to China two years ago changed from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adjustment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on the final version so far have not become a reality.高盛:首先,大家必須認識到,我們呼籲中國在兩年前改變,從匯率制度,調整人民幣匯率對最後的版本,至今沒有成為現實。 However, the economics of rational considerations, we still believe that the yuan exchange rate system adjustment will be inevitable, the RMB revaluation might "occur at any time."然而,經濟學的理性思考,我們仍然認為,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將不可避免,人民幣升值的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 。
obviously very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time, Now it seems that "stands in" means that this is only a later time.顯然是很難確定的具體時間,現在看來, 「主張在」的意思是這只是一個稍後的時間。 We believe that the yuan 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 can learn from Singapore's BBC (BandBasketCrawl) model -- and the package of currencies of major trading partners, a fluctuation range, long-term graal expansion of the flexibility of the exchange rate, but currency fluctuations interval and the choice not announced.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可以借鑒新加坡的英國廣播公司( bandbasketcrawl )模式-和一攬子主要貿易夥伴貨幣,波動范圍,長期逐漸擴大了匯率的靈活性,但貨幣波動間隔和選擇尚未公布。
From a structural point of view, As China's trade sector and non-trade sector proctivity huge difference, and because of the pegged dollar, after China joins the WTO, but the devalu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is not, therefore, will face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從結構的角度來看,作為中國的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生產率的巨大差異,因為該掛美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但貶值的實質匯率升值是沒有,因此,將面臨實際匯率升值。 Exchange rate reform in the interests of China, but will also be concive to other Asian countries.匯率改革在中國的利益,但也有利於其他亞洲國家。
< First Financial Daily ": recently held in Boao Asian Forum,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Zhou Xiaochuan said that China will follow its own pace and prepare to advance 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system, but external pressure will compel China to accelerate reforms. How do you interpret this "external pressure"? <第一財經日報「 :在最近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人民的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說,中國將按照自己的步調,並准備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但外部壓力將迫使中國加速改革。如何你解釋這個「外部壓力」 ?
有翻譯不妥的地方自己看著修改吧。
❸ 什麼是BBC匯率制度
國際上所謂的「BBC」型(「籃子、區間和爬行」「Basket,Band and Crawl」)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BBC」型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也可以被稱為爬行區間匯率制度,作為一種彈性的中間匯率制度,兼有盯住匯率制度的穩定性和浮動匯率制度的靈活性、防沖擊性,是一種國際上許多學者都推薦發展中國家採用的新型匯率管理准則。
❹ 世界各國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是指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匯率制度在匯率的確定,匯率的變動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因此,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停止黃金輸出入,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貨幣基本上沒有遵守一個普遍的匯率規則,處於混亂的各行其是的狀態。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保障了國際貿易和信貸的安全,方便生產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的匯率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但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鉤,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平價上下各1%的限度內波動,1971年12月後調整為平價上下2.25%波動,超過這個限度,各國中央銀行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的穩定。只有在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才允許貶值或升值。各會員國如需變更平價,必須事先通知基金組織,如果變動的幅度在舊平價的10%以下,基金組織應無異議;若超過10%,須取得基金組織同意後才能變更。如果在基金組織反對的情況下,會員國擅自變更貨幣平價,基金組織有權停止該會員國向基金組織借款的權利。
綜上所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類似彈性匯率。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盡管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匯兌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3、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應該說,浮動匯率制是對固定匯率制的進步。隨著全球國際貨幣制度的不斷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8年4月1日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文並正式生效,實行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由於新的匯率協議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現在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待。
(1).單獨浮動(Single Float)。指一國貨幣不與其它任何貨幣固定匯率,其匯率根據市場外匯供求關系來決定,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單獨浮動。
(2).釘住浮動(Pegged Float)。指一國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隨後者的浮動而浮動。一般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可以通過釘住一種穩定的貨幣來約束本國的通貨膨脹,提高貨幣信譽。當然,採用釘住浮動方式,也會使本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被釘住國的經濟狀況,從而蒙受損失。目前全世界約有一百多多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釘住浮動方式。
(3).彈性浮動(Elastic Float)。指一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釘住匯率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可自由浮動,或按一整套經濟指標對匯率進行調整,從而避免釘住浮動匯率的缺陷,獲得外匯管理、貨幣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權。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採用彈性浮動方式。
(4).聯合浮動(Joint Float)。指國家集團對成員國內部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對集團外貨幣則實行聯合的浮動匯率。歐盟(歐共體)11國1979年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設立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各國貨幣與之掛鉤建立匯兌平價,並構成平價網,各國貨幣的波動必須保持在規定的幅度之內,一旦超過匯率波動預警線,有關各國要共同干預外匯市場。1991年歐盟簽定了《馬斯赫特里特條約》,制定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歐洲貨幣一體化得以實現,歐盟這樣的區域性的貨幣集團已經出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
❺ 請分析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與改革
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是本次匯率制度改革的最佳選擇,其他中間類型的匯率制度具有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能夠成為本次匯率改革選取的目標。匯率改革下一步的方向應該是浮動匯率制度。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類(1999),各成員國的匯率制度可分為8類(見表1)。本次匯率制度改革前我國實行的是第三類即盯住美元制度,改革後實行的匯率制度同時兼顧了第三類和第七類的特點。
一、 對現行匯率制度的認識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照一籃子貨幣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較之於原先的匯率制度,從形式上看有三個方面的變化:一是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二是選取參照一籃子貨幣調節的方式取代原來單一盯住美元的調整方式;三是選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取代原來的固化的匯率制度,它既吸收了盯住一籃子貨幣制度與管理浮動制度的優點,又擯棄了兩種匯率制度的缺點,從理論上講是人民幣走向區域貨幣道路上的最佳選擇,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否如理論設想那樣完美,還有待檢驗。
1. 參照一籃子貨幣調節方式優於單一盯住方式。
(1)從貿易多元化的角度看,美國雖然是中國的一個重要貿易夥伴,但也僅佔1/6,比日本和歐盟都略低一些,中國和亞洲的貿易則佔57%。因此,應該參照所有主要貿易國的一籃子貨幣,而不能只盯住美元。另外,改參照一籃子貨幣,會鼓勵人們減少用美元結算,長期而言有助於人民幣成為亞洲地區國際貿易的結算單位與貨幣。
(2)從降低內生交易費用的角度考慮,中國應選擇經濟聯系緊密的國家的貨幣作為人民幣匯率參照的對象。單一的盯住美元,意味著我國的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受制於美國的貨幣政策,而且由於中美兩國的經濟情況和政策傾向有很大的差別,單純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會對我國的貨幣政策有效性產生沖擊。近年來,我國和歐盟、日本以及美國的貿易額分別佔中國總貿易額的比重幾乎相當,歐盟和日本的對華投資也不遜於美國。因此,以一籃子貨幣為參照對象更適應我國的對外經貿往來。
(3)從滿足人民幣匯率政策出口競爭力的目標看,人民幣匯率政策出口競爭力的目標是:穩定出口國際競爭力與進口成本。參照一籃子貨幣制度的突出優點是穩定人民幣的名義貿易加權匯率(如果權數按照貿易比重在各貨幣之間分配)。如果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家沒有嚴重的通貨膨脹差異,參照一籃子貨幣同時也保障了真實貿易加權匯率的穩定。
2. 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優於原先的固定匯率制度。
(1)從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本身看,它既具有固定匯率制度的某些優點,又能使匯率保持一定的彈性。在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下,一方面,匯率隨著外匯市場的供求變化而調整,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貨幣當局可以對匯率進行較多的干預和管理,從而能夠保持本國貨幣匯率的穩定,避免本國貨幣匯率劇烈波動對國內經濟的沖擊。
(2)從我國的國情看,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選擇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有以下的基本優勢:①保證國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盡管我國的貨幣政策在刺激或緊縮經濟方面的作用一直受到理論界的質疑和實踐效果的挑戰,但利用貨幣政策進行前瞻性的微調而平抑經濟波動的作用目前在發達國家卻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因而恰當的利用貨幣政策對我國這種以國內市場為主的發展中大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②調整國際收支的靈活性。這種價格的調整可以減輕國際不利環境對國內經濟的影響。③阻止投機沖擊。在20世紀90年代,頻繁的貨幣投機沖擊對資本開放並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害,這一教訓對我國在未來逐步開放資本市場過程中相當重要。
3. 現行匯率制度並非完美無缺的。
(1)參照一籃子貨幣調節意味著人民幣將逐步不再直接與美元掛鉤,由於我們參照的貨幣實行的均是浮動匯率制度,結果是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名義匯率變動頻率與幅度都增加,這會給對外貿易和投資帶來匯率風險。
(2)對於人民幣匯率三項政策目標金融安全、出口競爭力和內外部均衡中的任何一項都難以完全顧及。而對外貿易在中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我國國內市場經濟制度發育還不完善等現實,又要求目前的匯率政策必須有所側重。
(3)不能充分發揮匯率的調節作用。由於貨幣當局對匯率進行管理浮動,匯率變化的幅度被限制,匯率不能充分反映外匯市場供求狀況,因而難以有效調節商品交易和資本流動。還有可能引發操縱匯率之嫌,容易導致貿易爭端。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照一籃子貨幣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只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一個階段性的取向,在人民幣具有區域貨幣功能後就應該再次調整。
二、 對匯率目標區制度的認識
在本次匯率改革前,理論界很多學者提出以兼具本文表1中4、5、6類的貨幣制度特徵的匯率目標區制度作為改革的選擇目標。從實踐看,這種方案沒有得到認可。原因在於:
1. 從理論上看。首先提出匯率目標區理論的弗來明認為一國也許會希望將其貨幣的匯率限定在或接近於某一「目標區」內,如果實際匯率的波動超出了這個目標區,該國就應調整政策使匯率向目標區內移動。後來,克魯格曼進一步將匯率目標區模式化,提出了匯率目標區模型,威廉姆森進一步發揮了匯率目標區理論,他提出了「BBC制度」。多恩布希和帕克將這一思想近年來的發展稱之為BBC規則。為實行匯率目標區制度,貨幣當局要設立一個基礎均衡匯率以便同國內經濟、國際收支的長期趨勢相適應,並且圍繞這一可調整的均衡匯率設定較寬波幅,達到一方面保持匯率基本穩定,一方面使經濟政策具有一定靈活性之目的。但基礎均衡匯率計算很困難,而如果不能計算出合理的基礎均衡匯率,目標區匯率的合理性將在根本上受到動搖。此外,匯率目標區體系應包括哪些貨幣,其寬度和調整頻率應根據什麼標准確定等一系列問題也不好解決,或確立起來具有很大隨機性。
2. 從我國實際看。匯率目標區制度在我國實行有三大難題。(1)匯率目標區制度下的中心匯率難以確定。(2)資本流動性和投機沖擊難以抵擋。(3)我國不滿足實施匯率目標區的三個前提條件,這三個條件是:不同國家的目標值一致;競爭力水平的目標值必須與國內宏觀經濟均衡相協調;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協調。
3. 從實踐效果看。已經崩潰的全球性的匯率目標區—布林頓森林體系和目前正在運行的區域性匯率目標區—歐洲貨幣體系下的歐洲匯率機制是最著名的實踐。從實踐的效果看,布林頓森林體系無以為繼,最終崩潰。歐洲匯率機制運行中也是困難重重。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無論是選擇什麼樣的國家組成匯率目標區,其運行的制度環境與調節機制是無法與歐洲匯率機制相提並論的。
因此,本文認為,類似於匯率目標區制度的中間匯率制度在中國是難以實行的,它既不會成為當今的選擇,也不會成為匯率制度改革下一步的選擇。
三、 對單獨浮動匯率制度的認識
1. 單獨浮動匯率制度具有制度優點,主要體現在:一是均衡匯率水平完全由市場供求所決定,因而不會出現外匯的超額供給有超額需求的問題,外匯資金的利用服從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理,從而更有效率。二是由於匯率決定於市場的供求,資本的流出入只會引起匯率水平的升降,而不會改變貨幣供應量,使貨幣政策有了較大的獨立性;同時,由於匯率水平的升降能夠自動的調節國際收支使之達到均衡,降低了大量國際儲備的機會成本,減少了中央銀行對市場的頻繁干預。三是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的變動呈連續、輕微的態勢,投機者的獲利空間狹小,使投機行為相對減弱。
2.我國還缺乏將單獨浮動制度理論上的優點轉化為現實中的優點的實力。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宏觀經濟預期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將繼續進行,人們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也就呈現出高度的不穩定性。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對外經濟依存度日益提高,國際間競爭的加劇,對我國經常項目的影響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加上金融領域的進一步開放,資本的流動性將隨之增強,其結果對我國的貨幣供需產生影響,這些影響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因此,在我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對宏觀經濟波動的預期具有高度的不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匯率也具有高度的易變性。如果貿然採取一步到位的匯改策略,走上浮動匯率的道路,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3. 單獨浮動匯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最大問題就是存在著匯率的過度波動或匯率的易變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並且使經濟中面臨的匯率風險增強。弗里德曼認為,浮動匯率制度之所以出現不穩定。主要是因為與之相關的宏觀經濟的不穩定。由於人們對貨幣供給、實際收入的預期決定著當前的匯率,如果人們的預期是不穩定的,匯率就會表現出易變性,且匯率波動的幅度會大大超過貨幣供給和實際收入的波動幅度。依據該理論,如果人們的預期是穩定的,匯率就應當是穩定的;而事實上則是,在大多數預期穩定或預期較大穩定的情況下,匯率仍然是易變的。因此,一般來說,市場經濟比較發達,對外匯市場調控能力較強的國家,或是參與國際經濟活動較深,需要充分利用匯率機制調節作用的國家,比較適合採用這種匯率制度。
❻ 新加坡使用什麼貨幣
新加坡用的貨幣是新加坡元,簡稱新元或者新幣,是新加坡的法定貨幣。新加坡元也分為紙幣和硬幣。近期也已經開始發行塑膠鈔票。
從1967年到2017年已經發行過4套鈔票了,第一套以新加坡國花「胡姬花"為主要圖案,第二套以各種鳥類為主要圖案,第三套以船為主要圖案,第四套以人像為主要圖案。目前新家坡發行的流通鈔票有10000元、10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2元面額的鈔票。
【拓展資料】
1845年至1939年,新加坡使用由海峽殖民地發行的「叻幣」作為流通貨幣,1940年後,新加坡跟隨馬來亞使用馬來亞元。二戰時,新加坡使用由日本軍政府發行俗稱「香蕉鈔」(Bananamoney)的日本軍用手票,戰後恢復使用馬來亞元直到1953年改換由「馬來亞與英屬婆_洲貨幣委員會」所發行的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匯率與馬來亞元為1:1。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獨立,12月22日成立共和國,但仍使用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當時的法定匯率為60馬元等於7英鎊。
1967年,英鎊貶值,原「馬來亞與英屬婆_洲貨幣委員會」停止發行馬來亞與英屬婆_洲元,新加坡政府發行了自己的新加坡元,取代了馬來亞與英屬婆_洲元,當時同時發行的貨幣包括新加坡元,馬來西亞令吉及汶萊元,而且三國貨幣是等值的。
當時新加坡元兌英鎊為60新加坡元對7英鎊,這時候新加坡元與英鎊依然掛鉤,主要是因為英鎊區(Sterlingarea)的協議,新加坡元曾經短暫與美元掛鉤,後來在新加坡因為開始與各國有了貿易來往。
1967年6月新加坡簽署的「貨幣等值流通協議」(),汶萊幣和新幣可以在兩國等值通用。所有新加坡銀行都必須接受客戶存入的汶萊紙幣和硬幣。任何收到汶萊幣的公眾都可以把它拿到銀行,並以同新幣同等的價值存入銀行戶頭。
1973至1985年,新加坡元開始以一籃子貨幣作為貨幣的匯率變動,1985年以後,新加坡元采浮動匯率制度。不過「新加坡金融局」有時會對對貨幣進行控制以穩定國內經濟。新加坡元的發行機構原本是由「新加坡貨幣委員會」發行,後於2002年10月1日改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行。
❼ 新加坡bbc匯率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從2005年7月21日開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單一釘住美元,也不是嚴格釘住一籃子貨幣,可簡單稱之為"軟釘住籃子貨幣".一些機構和市場人士認為,中國最終將實行新加坡式的BBC(Basket,BandandCrawling)制度,即匯率參考貨幣籃子進行調節,在一定區間內波動,中心匯率可以爬行調整.然而,該制度所需的一系列條件在我國不一定具備,從長期來看,我國不宜實行BBC制度,並讓匯率在貨幣調控中發揮主導作用.
新加坡的匯率制度及其重要作用
從1981年以來,新加坡實行參照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新元匯率參照主要貿易夥伴和競爭者的貨幣進行管理,籃子貨幣權重不對外公布;貿易加權的匯率可在一定區間內波動,匯率水平和爬行浮動每半年公布一次.新加坡定期對匯率區間進行評估和調整,使匯率能夠爬行變動,防止出現對均衡匯率的較大偏離.從1980年底到2004年上半年更長的時間段來看,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了73%.由於國內通脹率比其貿易夥伴低,新元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12%.實證研究表明,新元實際有效匯率與其均衡匯率基本上是貼近的(MacDonald2004),不存在明顯的匯率失調(misalign—ment).這說明,新元匯率具有一定的彈性,反映了新加坡國民經濟和勞動生產率增長較快,國民儲蓄率高等經濟基本面因素.
新元匯率管理是新加坡貨幣政策操作的核心,新元的名義有效匯率就是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通常情況下,匯率主要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1998年以來的大多數時間就是如此(Anderson2005).但一定時期內,為了實現物價穩定,貨幣當局加大了匯率調控的力度.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新元匯率有幾次明顯的政策性調整:1981—1985年和1988—1997年,在經濟增長較快,勞動力市場趨緊的情況下,貨幣當局讓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新加坡經濟增長明顯放慢,貨幣當局於是通過名義有效匯率貶值推動經濟復甦.對新加坡貨幣反應函數的分析表明,當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1個百分點,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就升值1.89%,即實際有效匯率升值0.89%(Parrado2004).
近二十多年來,新加坡的消費物價指數漲幅明顯低於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平均水平,表明新加坡通過名義有效匯率的調整,較好地實現了維持物價穩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我國與新加坡的顯著差異
Williamson曾指出,新加坡是實行BBC制度的成功典範.值得關注的是,世界上真正參考籃子貨幣調節匯率的經濟體比實行釘住單一貨幣的經濟體少得多,而且宣稱釘住籃子貨幣的經濟體往往難以實現其匯率調控目標.事實上,新加坡}E率制度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第一,新加坡經濟規模小,不透明的匯率制度引起的國際壓力相對較小.不公布籃子貨幣的構成,權重,匯率波幅等重要信息,有利於防範和化解對匯率制度的投機性攻擊,但也容易給外界以匯率操控的口實.新加坡經濟規模小,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小,不容易因匯率機制不透明而受到較大的國際壓力.
我國經濟規模龐大,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大,且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如果我國長期實行透明度較低的BBC制度,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緩慢,美國等國家還會以匯率操縱為由,對我施加種種壓力,導致貿易摩擦和跨境資金大量流動,加大匯率制度的脆弱性.
第二,新加坡容易根據經濟發展和國際收支靈活地調整匯率,減少匯率失調(misalignment).盡管新元匯率根據籃子貨幣和波動區間進行管理,但也具有一定的彈性.新加坡市場化程度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發達,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的變化很容易反映到外匯市場上,貨幣當局能夠准確地據此調整匯率,減少其對均衡水平的偏離.此外,新加坡不存在國際收支嚴重失衡的現象,降低了匯率調整的壓力.如1994年以來,盡管經常項目持續較大順差,但資本和金融項下資金大量凈流出(見圖1).
在我國,匯率調整缺乏准確依據,匯率失調問題可能難以得到解決.由於經濟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之中,宏觀經濟主要變數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增加了均衡匯率估算的難度.目前經濟市場化程度還有待提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不發達,外匯供求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難以據此對匯率進行合理調整.特別是在不透明的BBC制度下,央行管理匯率的自由度和隨意性較大,處理不好,匯率失調問題可能很難得到根本解決.預計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仍將維持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較大"雙順差"的格局,對匯率形成持續的升值壓力.如果匯率調整緩慢或不當,就會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影響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均衡發展.
第三,新加坡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狀況良好,有利於保持匯率制度穩定.國際經驗表明,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操作復雜,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其能否順利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對這種制度的信心.Eiehengreen(2002)曾指出,新加坡的匯率制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不在於匯率機制的設計,而是其他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一是實行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新加坡財政約束較強,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財政持續盈餘,貨幣當局因無需為政府融資而得以專注於物價穩定目標.二是金融監管得力,銀行體系較穩健,資本市場發達,有助於抑制跨境資本的大規模流動,防範投機性攻擊,維護金融安全.三是國際收支風險較小.新加坡公共部門沒有外債;由於國內利率相對較低,企業和銀行通常較少借用外幣債務.同時,國際收支經常項目持續大額順差,外匯儲備充裕,增強了對外支付能力和市場對新元匯率的信心.四是國內產品和要素市場富有彈性,能夠對匯率大幅波動,貿易條件惡化等沖擊及時作出調整,維護宏觀經濟穩定.
相比之下,近期我國在宏觀調控,金融監管,市場發展,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穩健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中長期內,更是面臨資源瓶頸約束突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重偏高,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歷史欠賬較大等問題,可能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和資本管制的進一步放鬆,未來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狀況將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能較好地穩定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預期,BBC制度將難以維持,我國的經濟金融穩定也會受到較大沖擊.
第四,新元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大,國內利率作用較小.新加坡出口額,進口額都遠超GDP,其中出口約占總需求的2/3.因此,新元有效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和產出都有很大的影響.模擬分析表明,新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一次性升值1%,GDP,非石油的出口和國內消費物價指數將分別下降0.3,0.14和0.15個百分點.而利率一次性提高1個百分點,上述三個指標分別只下降0.17,0.05和0.07個百分點(Eeetal2004).總之,新加坡不存在國內利率政策,利率對經濟的影響較小.通過有效地管理匯率,就可以實現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目標.
在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比新加坡小得多,匯率對物價,進出口等方面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例如,盡管我國貿易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對GDP的比率)高達70%以上,但一半以上的進出口是加工貿易,對匯率不是很敏感.整體來看,我國貿易進出口與人民幣匯率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更多是受國內外需求,國內儲蓄投資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又如,我國CPI商品籃子中包括近40%的非貿易品,其中許多公共事業價格受到人為控制,影響了匯率與物價的相關性.事實上,人民幣實際雙邊匯率和貿易加權平均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都遠不如實際利率和信貸增長的影響大.因此,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國應主要通過利率而非匯率管理進行貨幣政策操作.在實行BBC匯率制度的情況下,很可能為了避免匯率的較大波動而使國內利率的決定受制於人,最終得不償失.
第五,新加坡事實上實行釘住通脹的貨幣政策,減少匯率名義錨作用受到削弱的不利影響.在單一釘住美元的情況下,匯率可以作為"名義錨"(nominalanchor),穩定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有利於治理通貨膨脹.轉為實行不透明的BBC制度後,市場參與者很難准確判斷匯率政策取向和匯率,國內價格走勢,因而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匯率的名義錨作用受到很大削弱.長期以來,新加坡貨幣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物價穩定,根據預期通脹率與通脹目標可能的偏離調整名義有效匯率.盡管沒有公開宣布,但新加坡的貨幣操作具有明顯的釘住通脹(inflationtargeting)的特徵.這早已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貨幣政策的可信度很高,成功地穩定了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解決了匯率名義錨作用削弱帶來的問題.無獨有偶,波蘭,智利等國在轉向釘住籃子貨幣之前或同時,也實行了通脹目標制.
我國實行新的匯率制度後,市場供求和籃子貨幣何者為人民幣匯率調控的主要依據,尚有待時間的檢驗.這增加了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匯率名義錨的作用.盡管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波幅不超過中心匯率上下0.3%,央行仍希望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但隨著匯率波幅的放寬和中心匯率的調整,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將增大.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實行通脹目標制還有很大的難度.主要原因在於:央行還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其維護物價穩定的信譽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企業,金融機構的預算約束和風險約束還有待加強,其對價格信號的反應還不是很靈敏,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我國仍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過程中,要素市場不發達,主要經濟變數之間的相關性不穩定,不利於央行根據形勢的變化靈活地調控經濟,等等.因此,我國還很難通過實行通脹目標制,應對BBC制度下匯率名義錨缺失帶來的挑戰.
結論及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我國與新加坡的經濟金融狀況存在巨大差異,實行類似新加坡的BBC匯率制度,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匯率調整緩慢,失調問題長期存在;匯率名義錨作用缺失,貨幣政策操作受到較大制約;匯率制度不穩定,易受投機性攻擊;易給人以匯率操縱的口實,惡化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等等.因此,長期來看,我國不宜實行BBC制度,並將籃子匯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但近期內,人民幣軟釘住籃子貨幣,既可讓匯率動起來,同時央行可以靈活地進行調整,防止匯率出現大的波動.由於人民幣只是一次性升值2%,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大量套利資金流人將影響貨幣政策操作.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最有效辦法,是盡可能用較為市場化的,符合國際慣例的辦法,使匯率雙向波動,同時避免給外界以匯率操縱的印象.
中期內,為了增加國內利率決定的自主性,防止匯率失衡和資源配置扭曲,應大力發展外匯市場,不斷增加匯率彈性.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弱化和外匯市場趨穩,就應及時擴大匯率波動區間,更多地讓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市場供求決定匯率水平.此時不必再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而是大體確定人民幣對美元的爬行區間.針對匯率彈性增加以後名義錨作用削弱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操作,如構建貨幣條件指數,根據利率,有效匯率,信貸增長等綜合狀況,採取前瞻性的貨幣政策;加強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協調,避免為了保持匯率基本穩定而犧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物價穩定的目標;加強對國際收支和宏觀經濟的監測,統計和分析,為實行釘住通脹的貨幣政策做好技術上的准備.
❽ 下列屬於中間匯率制度的是( )。 A. 管理浮動 B. 匯率目標區 C. 爬行釘住 D. BBC規則
a和d是的。
❾ 誰知道現行各國的匯率制度以及他們的區別
匯率制度是指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匯率制度在匯率的確定,匯率的變動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因此,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
❿ 能具體談一談新加坡bbc匯率制度嗎
新加坡的匯率制度及其重要作用
從1981年以來,新加坡實行參照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新元匯率參照主要貿易夥伴和競爭者的貨幣進行管理,籃子貨幣權重不對外公布;貿易加權的匯率可在一定區間內波動,匯率水平和爬行浮動每半年公布一次。新加坡定期對匯率區間進行評估和調整,使匯率能夠爬行變動,防止出現對均衡匯率的較大偏離。從1980年底到2004年上半年更長的時間段來看,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了73%。由於國內通脹率比其貿易夥伴低,新元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12%。實證研究表明,新元實際有效匯率與其均衡匯率基本上是貼近的(MacDonald 2004),不存在明顯的匯率失調(misalign— ment)。這說明,新元匯率具有一定的彈性,反映了新加坡國民經濟和勞動生產率增長較快、國民儲蓄率高等經濟基本面因素。
新元匯率管理是新加坡貨幣政策操作的核心,新元的名義有效匯率就是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通常情況下,匯率主要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1998年以來的大多數時間就是如此(Anderson 2005)。但一定時期內,為了實現物價穩定,貨幣當局加大了匯率調控的力度。 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新元匯率有幾次明顯的政策性調整:1981— 1985年和1988—1997年,在經濟增長較快、勞動力市場趨緊的情況下,貨幣當局讓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新加坡經濟增長明顯放慢,貨幣當局於是通過名義有效匯率貶值推動經濟復甦。對新加坡貨幣反應函數的分析表明,當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1個百分點,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就升值1.89%,即實際有效匯率升值0.89%(Parrado 2004)。
近二十多年來,新加坡的消費物價指數漲幅明顯低於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平均水平,表明新加坡通過名義有效匯率的調整,較好地實現了維持物價穩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我國與新加坡的顯著差異
Williamson曾指出,新加坡是實行BBC制度的成功典範。值得關注的是,世界上真正參考籃子貨幣調節匯率的經濟體比實行釘住單一貨幣的經濟體少得多,而且宣稱釘住籃子貨幣的經濟體往往難以實現其匯率調控目標。事實上,新加坡}E率制度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第一,新加坡經濟規模小,不透明的匯率制度引起的國際壓力相對較小。不公布籃子貨幣的構成、權重、匯率波幅等重要信息,有利於防範和化解對匯率制度的投機性攻擊,但也容易給外界以匯率操控的口實。新加坡經濟規模小,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小,不容易因匯率機制不透明而受到較大的國際壓力。
我國經濟規模龐大,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大,且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如果我國長期實行透明度較低的BBC制度,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緩慢,美國等國家還會以匯率操縱為由,對我施加種種壓力,導致貿易摩擦和跨境資金大量流動,加大匯率制度的脆弱性。
第二,新加坡容易根據經濟發展和國際收支靈活地調整匯率,減少匯率失調(misalignment)。盡管新元匯率根據籃子貨幣和波動區間進行管理,但也具有一定的彈性。新加坡市場化程度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發達,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的變化很容易反映到外匯市場上,貨幣當局能夠准確地據此調整匯率,減少其對均衡水平的偏離。此外,新加坡不存在國際收支嚴重失衡的現象,降低了匯率調整的壓力。如1994年以來,盡管經常項目持續較大順差,但資本和金融項下資金大量凈流出.
在我國,匯率調整缺乏准確依據,匯率失調問題可能難以得到解決。由於經濟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之中,宏觀經濟主要變數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增加了均衡匯率估算的難度。目前經濟市場化程度還有待提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不發達,外匯供求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難以據此對匯率進行合理調整。特別是在不透明的BBC制度下,央行管理匯率的自由度和隨意性較大,處理不好,匯率失調問題可能很難得到根本解決。預計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仍將維持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較大「雙順差」的格局,對匯率形成持續的升值壓力。如果匯率調整緩慢或不當,就會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影響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均衡發展。
第三,新加坡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狀況良好,有利於保持匯率制度穩定。國際經驗表明,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操作復雜,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其能否順利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對這種制度的信心。Eiehengreen(2002)曾指出,新加坡的匯率制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不在於匯率機制的設計,而是其他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一是實行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新加坡財政約束較強,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財政持續盈餘,貨幣當局因無需為政府融資而得以專注於物價穩定目標。二是金融監管得力,銀行體系較穩健,資本市場發達,有助於抑制跨境資本的大規模流動,防範投機性攻擊,維護金融安全。三是國際收支風險較小。新加坡公共部門沒有外債;由於國內利率相對較低,企業和銀行通常較少借用外幣債務。同時,國際收支經常項目持續大額順差,外匯儲備充裕,增強了對外支付能力和市場對新元匯率的信心。四是國內產品和要素市場富有彈性,能夠對匯率大幅波動、貿易條件惡化等沖擊及時作出調整,維護宏觀經濟穩定。
相比之下,近期我國在宏觀調控、金融監管、市場發展、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穩健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中長期內,更是面臨資源瓶頸約束突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重偏高,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歷史欠賬較大等問題,可能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和資本管制的進一步放鬆,未來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狀況將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能較好地穩定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預期,BBC制度將難以維持,我國的經濟金融穩定也會受到較大沖擊。
第四,新元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大,國內利率作用較小。新加坡出口額、進口額都遠超GDP,其中出口約占總需求的2/3。因此,新元有效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和產出都有很大的影響。模擬分析表明,新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一次性升值1%,GDP、非石油的出口和國內消費物價指數將分別下降 0.3、0.14和0.15個百分點。而利率一次性提高1個百分點,上述三個指標分別只下降0.17、0.05和 0.07個百分點(Ee et al 2004)。總之,新加坡不存在國內利率政策,利率對經濟的影響較小。通過有效地管理匯率,就可以實現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目標。
在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比新加坡小得多,匯率對物價、進出口等方面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例如,盡管我國貿易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對GDP的比率)高達70%以上,但一半以上的進出口是加工貿易,對匯率不是很敏感。整體來看,我國貿易進出口與人民幣匯率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更多是受國內外需求、國內儲蓄投資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又如,我國CPI商品籃子中包括近40%的非貿易品,其中許多公共事業價格受到人為控制,影響了匯率與物價的相關性。事實上,人民幣實際雙邊匯率和貿易加權平均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都遠不如實際利率和信貸增長的影響大。因此,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國應主要通過利率而非匯率管理進行貨幣政策操作。在實行BBC匯率制度的情況下,很可能為了避免匯率的較大波動而使國內利率的決定受制於人,最終得不償失。
第五,新加坡事實上實行釘住通脹的貨幣政策,減少匯率名義錨作用受到削弱的不利影響。在單一釘住美元的情況下,匯率可以作為「名義錨」(nominal anchor),穩定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有利於治理通貨膨脹。轉為實行不透明的BBC制度後,市場參與者很難准確判斷匯率政策取向和匯率、國內價格走勢,因而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匯率的名義錨作用受到很大削弱。長期以來,新加坡貨幣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物價穩定,根據預期通脹率與通脹目標可能的偏離調整名義有效匯率。盡管沒有公開宣布,但新加坡的貨幣操作具有明顯的釘住通脹(inflation targeting)的特徵。這早已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貨幣政策的可信度很高,成功地穩定了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解決了匯率名義錨作用削弱帶來的問題。無獨有偶,波蘭、智利等國在轉向釘住籃子貨幣之前或同時,也實行了通脹目標制。
我國實行新的匯率制度後,市場供求和籃子貨幣何者為人民幣匯率調控的主要依據,尚有待時間的檢驗。這增加了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匯率名義錨的作用。盡管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波幅不超過中心匯率上下0.3%,央行仍希望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但隨著匯率波幅的放寬和中心匯率的調整,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將增大。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實行通脹目標制還有很大的難度。主要原因在於:央行還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其維護物價穩定的信譽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企業、金融機構的預算約束和風險約束還有待加強,其對價格信號的反應還不是很靈敏,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我國仍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過程中,要素市場不發達,主要經濟變數之間的相關性不穩定,不利於央行根據形勢的變化靈活地調控經濟,等等。因此,我國還很難通過實行通脹目標制,應對BBC制度下匯率名義錨缺失帶來的挑戰。
結論及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我國與新加坡的經濟金融狀況存在巨大差異,實行類似新加坡的BBC匯率制度,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匯率調整緩慢、失調問題長期存在;匯率名義錨作用缺失,貨幣政策操作受到較大制約;匯率制度不穩定,易受投機性攻擊;易給人以匯率操縱的口實,惡化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等等。因此,長期來看,我國不宜實行 BBC制度,並將籃子匯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但近期內,人民幣軟釘住籃子貨幣,既可讓匯率動起來,同時央行可以靈活地進行調整,防止匯率出現大的波動。由於人民幣只是一次性升值2%,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大量套利資金流人將影響貨幣政策操作。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最有效辦法,是盡可能用較為市場化的、符合國際慣例的辦法,使匯率雙向波動,同時避免給外界以匯率操縱的印象。
中期內,為了增加國內利率決定的自主性,防止匯率失衡和資源配置扭曲,應大力發展外匯市場,不斷增加匯率彈性。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弱化和外匯市場趨穩,就應及時擴大匯率波動區間,更多地讓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市場供求決定匯率水平。此時不必再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而是大體確定人民幣對美元的爬行區間。針對匯率彈性增加以後名義錨作用削弱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操作,如構建貨幣條件指數,根據利率、有效匯率、信貸增長等綜合狀況,採取前瞻性的貨幣政策;加強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協調,避免為了保持匯率基本穩定而犧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物價穩定的目標;加強對國際收支和宏觀經濟的監測、統計和分析,為實行釘住通脹的貨幣政策做好技術上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