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花旗印度盧比匯率走勢預測

花旗印度盧比匯率走勢預測

發布時間:2022-04-10 05:20:25

A. 人民幣前景如何未來匯率怎樣變動請分析預測並提出理由

如果看亞洲貨幣自1965年以來的走勢,我們會發現最近的8年顯得格外特別:無論是兌美元的加權平均匯率還是未加權的平均匯率,都幾乎是一條平坦的曲線,也就是說這8年裡亞洲貨幣兌美元幾乎沒有波動,而之前的年份都不是這樣的。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亞洲是不是真的打算就這樣長期盯住美元?如果不是,未來5到10年亞洲貨幣將走向何方?這又將對美國金融市場產生多少影響,亞洲會不會「拋棄」美元?

1新布雷頓森林體系?

我們的故事要從亞洲之外開始。

1944年,歐洲的經濟體繫到了無法運作的階段,急需一個外部動力啟動經濟重建。當年7月,45個國家在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討論戰後重建和國際金融體系秩序,並最終達成了布雷頓森林協議。

這個協議主要有兩個內容:第一,實行固定匯率體系,第二,規定由一系列國際機構推動這個體系,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以及日後的關貿總協定。

根據這個體系,歐洲將他們的貨幣與美元掛鉤,並實行固定利率,為了保證對美國的出口,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匯率被低估,結果是美國消費者不斷花錢,並形成了國際收支赤字,而這些赤字由歐洲央行的外匯儲備不斷流入美國資產來彌補。

這個體系運作良好並維持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淡出了歷史舞台,但那時歐洲已經成為一個發達成熟的經濟體並成為金融中心,也就是說,歐洲那時已經不再需要美國了。

聽上去是否有點似曾相識?過去8年亞洲的經濟增長正是這樣,亞洲經濟增長嚴重依賴於美國,導致美國經常賬目赤字不斷增長,而亞洲經常賬目盈餘不斷增長,許多國家干預匯率,亞洲貨幣匯率也被低估(至少短期來說)。隨著亞洲外匯儲備快速增長,這些外匯儲備又迴流到美國資產。

這看上去與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十分相像:世界進入到一個新的以固定匯率換取增長的時代。

亞洲渴望經濟增長,而且需要以比光靠內需獲得增長快得多的速度,由於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龐大的農村人口,亞洲極需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出口。自然只有發達國家尤其美國能夠成為這些產品的最終市場,而亞洲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低估的幣值盯住美元,保持國內工資的低水平,以保證競爭力。

這種狀況能維持多久?理論上,只要亞洲願意這樣做,只要成千上萬的農村人口還沒有全部被吸收到工業勞動大軍中,只要亞洲仍然依靠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工業,這種狀況就能一直維持。

這是普遍的解釋,但是我們認為,這不是事實。

2應付「蕭條經濟」的權宜之計

認為亞洲國家盯住美元以獲得巨額貿易順差這種觀點是錯的。事實上,除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外,在1998年之前的25年,不包括日元的亞洲貨幣一直在對美元浮動,官方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也很少。更重要的是,在這25年間(除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亞洲一直是貿易逆差,而不是貿易順差。

情況自1998年後而改變

但1998年開始整個形勢發生了變化。亞洲貨幣對美元幾乎沒有波動,現在亞洲龐大的貿易順差以前並沒有。

亞洲是否在8年前突然決定採取新的政策?我們不認為如此。

1998年以後的大多數年份,亞洲出口佔GDP的份額事實上沒有增長。實際上,貿易順差不斷擴大是因為亞洲進口比例的縮小,這正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後,亞洲的資本支出大幅縮減造成的。

大多數亞洲國家從正常的經濟發展軌道中進入了「蕭條」經濟,投資需求的驟降導致進口支出的下降,從而使貿易順差不斷刷新紀錄,這自然帶來了巨額外匯流入,引起貨幣升值的壓力,但政策制訂者面對的是內需乏力、產能過剩、通貨緊縮,而出口成為為數不多的能拉動經濟的引擎。如果讓貨幣升值,意味著更大的通貨緊縮壓力,並使出口受損,這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內需不足,進口需求不足,更大的貿易順差,從而導致更大的升值壓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認為,亞洲各國的央行在當時沒有選擇,只能讓匯率保持穩定。

如何結束?

如果國內需求和產能利用恢復正常,就沒有理由再沿用盯住美元的匯率,亞洲央行將減少外匯市場上的干預,讓匯率更加自由地浮動。

那麼實現這個過程可能要多久?這最好先從評估國內投資和貿易平衡狀況開始。我們的結論是,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但是進程仍將是緩慢的。

先看投資,投資在GDP中的比重已經開始顯現恢復的跡象,更重要的是,實際的建設活動在過去2年中恢復為增長,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也表明亞洲供應過剩的時代正在結束。

另一方面,我們仍然在期待亞洲扭轉巨額貿易順差的局面,中國在2005年和2006年的順差使整個亞洲地區的順差也急劇上升,但是如果不包括中國,亞洲其他經濟體的順差也沒有下降的趨勢,只有兩個國家在2006年出現了貿易順差下降:印度和韓國。

這個事實似乎讓我們得出一個微妙的觀點:如果貿易順差達到GDP的6%,那麼該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就會容忍貨幣逐步升值,盡管也不一定會讓貨幣彈性大幅增強。

為什麼要逐步升值?因為外部要求升值的壓力非常大,而且亞洲的央行的確對這些外部壓力有所回應。觀察亞洲較小經濟體(即除了中國和印度)每月外匯儲備和貨幣升值步伐的關系,可以發現兩者相關性非常強,當外匯儲備超過GDP的3.5%時,匯率也升值了,當外匯儲備增長下降時,匯率升值也會暫停。

未來24個月我們相信這種情況會進一步發生。

哪些貨幣將升值?

那區內所有經濟體的貨幣都會很快升值嗎?我們的答案是「並非所有」,但我們也不認為某一種亞洲貨幣對美元高估了。沒有一個完美的決定匯率的方法,在實踐中方法各式各樣,但當我們討論短期時我們喜歡以國際收支平衡為基礎。

從各貨幣短期升值壓力表可以看出,港幣、印度盧比和韓元的升值壓力並不大,但其他貨幣看起來升值壓力比較大。

中國和印度

現在我們來說說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擁有全球最多的農村勞動人口,對出口增長的需求非常大。此外,這兩個經濟體是區內僅有的兩個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沒有出現投資下降趨勢的經濟體。也就是說這兩個國家並不屬於前面所說的「蕭條經濟」的陣營。中國和印度會不會成為新亞洲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呢?

答案是否定的,印度並不屬於准盯住美元的體系,出口也不旺盛,在過去8年中印度是唯一有貿易赤字的亞洲經濟體。

盡管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是中國的戰略,但許多投資者忘了中國在1997年採用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是為了防止資本外流導致的人民幣貶值,直到2003年才出現外部順差,並導致外資流入。如果中國的貿易順差大幅躍升,並出現進口增長大幅下降,如2005年中的那樣,中國政府會允許匯率彈性有所增強。

3亞洲貨幣中期如何走?

亞洲經濟回歸正常發展意味著亞洲貨幣對美元也應該有更大的彈性,但亞洲貨幣將向哪個方向運行呢?

短期來說這個問題答案顯而易見,亞洲貿易順差如此之高,幾乎區內每個經濟體的貨幣都面臨升值風險,在如此環境下,我們預測在未來24個月至36個月還將進一步升值。

升值到何種程度?我們並不認為將有特別大幅度的升值,也許亞洲貨幣在今天看來是有點低估,但這只是個暫時現象,這是因為多數經濟體的進口不同尋常地乏力。隨著投資比例上升,升值壓力也將逐漸緩解,也不需要名義匯率升值20%到40%,我們認為亞洲的央行明白這點。

Balassa-Samuelson效應

當外部順差減少,儲蓄和投資的比例回歸正常,亞洲的央行也不會被迫再通過干預外匯市場來防止升值,而是可以增加貨幣雙向浮動的彈性。

理論上,我們認為亞洲貨幣的長期方向是明確的,對美元、歐元和日元都會上升。

所謂低收入國家,顧名思義就是「低收入」,菲律賓和孟加拉國這樣的國家的每小時工資水平遠遠低於法國或美國,所以在菲律賓和孟加拉國,非貿易服務的價格遠遠低於法國和美國,而名義匯率主要取決於製造業中的貿易品價格,所以這也就意味著發展中國家以美元計價的GDP遠遠低於「購買力平價」的GDP。

根據世界銀行進行的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比較,歐盟和日本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以及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這樣較成熟的經濟體,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差距很小,因為這些經濟體的工資水平和美國相差不大。而發展中國家這兩者的差距就非常大,像印度和越南,名義GDP只有購買力平價GDP的五分之一。

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會發生什麼?如果發展速度快於美國或歐洲,那麼其工資水平和收入也將快於美國和歐洲。由於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製造業的生產率增長要快於非貿易的服務業,這意味著國內通脹要超過名義匯率的變化,也就是說真實匯率升值。也就是說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差距應該縮小,貨幣也將升值,這就是所謂的「Balassa-Samuelson效應」。

三大因素

上世紀70年代,日元對美元匯率從360上升到270,隨後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上升到140,韓元也在上世紀80年代大幅升值。

亞洲(除了日本)的匯率在上世紀60年代確實升值了一點,但此後30年卻貶值了許多。

這裡面有三個原因,而且正是因為這三個原因使我們不敢判斷亞洲貨幣的匯率未來數十年的走勢:

第一,通脹。亞洲經濟的通脹率一直高於西方發達國家,即使真實匯率在升值,名義匯率仍然有可能貶值。而1999年以來的低通脹正是亞洲貨幣能維持對美元穩定的一個原因。

第二,龐大的封閉式的經濟。以加權平均匯率來看,自1965年之後,真實有效匯率大幅度貶值,但是如果我們剔除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我們發現匯率是在升值,而中國和印度在過去40年中貨幣則大幅貶

值。這是因為印度和中國曾經都是封閉型的經濟,「Balassa-Samuelson效應」並不適用。而且中國和印度過去都對匯率進行了嚴格管制。

現在這樣的時期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中國和印度現在的匯率制度比以前靈活多了,出口佔GDP的比例也大幅上升,兩國貨幣上升的可能性也增強了,但是對於最終要靠內需來拉動的大規模經濟體來說,並不能保證匯率將朝哪個方向波動。

第三,長期是指一個足夠長的時間。最後一個關鍵問題是生產率的長期趨勢要很多年才能實現,我們認為亞洲貨幣的匯率從長期來說會升值,但並沒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亞洲匯率在未來10年或15年就一定會持續上升。

4拋棄美元?

至少在未來的兩年內,亞洲國家持續強勁的經常項目盈餘,持續的外匯儲備積累和亞洲貨幣的逐步升值都不會改變。亞洲某天或許會跟美元分道揚鑣,但是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我們在上文討論的是亞洲貨幣未來的走勢,以及匯率政策的主要驅動因素。我猜一些投資者可能已經開始抱怨,為什麼遺漏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亞洲央行會在官方外匯儲備持有方面繼續支持美元嗎?

實際上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包括日本在內,目前亞洲國家官方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短期內該地區的央行共同組成了全球外匯和固定收益市場最大的參與者。理所當然,亞洲央行的投資組合是所有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亞洲有多少美元?

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額度中,美元資產所佔比重是多少呢?大概是三分之二。實際上公布自己官方外匯儲備構成比例的國家非常少,但是我們有兩個信息來源,一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MF將全球大多數國家外匯儲備的季度信息匯總後在官方網站上公開。

IMF的數據不包括中國,而中國目前又是官方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也是外匯資產最大的購買者。盡管如此,IMF的數據仍然能為我們提供各國外匯儲備持有和策略的大致印象。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央行都傾向持有美元。IMF的數據顯示,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的66%,其中的61%被發展中國家持有。相比之下,歐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的比例只有25%~30%,日元和英鎊各自只佔3%~4%。

另外我們還可以知道,這個比例相當穩定。2001年至2003年,各國央行將手中的美元轉換為歐元。但從那之後,盡管外匯儲備大量增長,美元和歐元構成比例上卻沒有明顯的變化。

另外一個數據來源也支撐了上述發現,那就是美國財政部的國際資本系統(TIC)。幸運的是,TIC數據提供的情況與IMF非常吻合。TIC的數據顯示2003年間美元資產明顯拋售,從那之後就比較穩定。亞洲國家持有了70%的美元資產,除日本以外的話是60%。

亞洲國家何時賣出美元?

上文將我們帶到下一個問題,亞洲國家對美元的穩定偏好,與亞洲貨幣兌美元匯率穩定的偏好之間有聯系嗎?隨著亞洲央行逐漸放棄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他們會賣出手中的美元嗎?美國金融市場有風險嗎?

對於上述問題我們大致的回答是「不」。在我們看來,潛在的外匯儲備拋售或者明顯的央行引起的市場波動性被誇大其詞,原因如下:

首先,央行不是對沖基金。這個簡單的道理最容易被投資者遺忘。央行不會為了收益最大化而去持有外匯儲備,他們持有的目的是流動性最大化,這才是他們的宗旨。因此他們常常會忽略投資收益,或者作為第二目標。

第二,亞洲國家沒必要過度儲備美元。有一種流行的觀點是,過去亞洲國家為了調節本幣兌美元匯率,不得不持有高比例的美元。但目前亞洲國家正放棄盯住美元匯率,因此央行也必須賣出美元來使投資組合重新平衡。

這是一個很好的理論,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很有難度。過去七年內,除日元外的亞洲貨幣與美元匯率的相關性明顯高於其他主要貨幣。由此推算出亞洲貨幣(除日本)盯住的一攬子貨幣中,美元的比重應該在80%以上。因此目前亞洲國家(除日本)美元60%的持有比例已經顯得不足了。換句話說,他們沒必要為增加匯率彈性而進一步賣出美元。

需要補充的是,亞洲國家會出手干預匯率來維持本國幣值穩定,但亞洲央行並沒有必要按照一攬子貨幣中的比例來調整外匯儲備。

第三,投資組合多元化是指資產類別,而不是幣種。目前各國央行已經增加了企業債券,抵押證券甚至股票的投資,向收益率和風險更高的資產轉移。但他們總資產的貨幣構成比例基本維持不變,至少G3國家的貨幣比例是穩定的。

第四,外匯儲備的積累沒有清晰的臨界點。目前雖然在討論官方外匯儲備的投資配置,但對於亞洲國家外匯儲備是否很快達到「飽和狀態」,我們並不能很快得出結論。

第五,資本流動的歷史不可能迅速改寫。目前很多人認為,美國金融市場最大的風險,莫過於來自亞洲的新資金枯竭。隨著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的擴大,任何亞洲新錢流入的大量減少,都能輕易地打擊全球外匯和固定收益市場。

這里需要重申的是,對於當前的情況,我們沒有預見到任何迅速的改變。我們整體的分析是,至少在未來的兩年內,亞洲國家持續強勁的經常項目盈餘,持續的外匯儲備積累和亞洲貨幣的逐步升值都不會改變。亞洲某天或許會跟美元分道揚鑣,但是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不過我們的預測框架也存在三個主要的風險,首先是亞洲地區的經常項目盈餘下降的速度可能超過預期。第二是亞洲經濟可能受大量資本急劇流出的沖擊,使外匯儲備增長下降。第三是各國央行可能使本國貨幣更快升值。但這些只是理論上存在的風險,實際在我們看來,其中任何一個都不太可能發生。

5日元

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日本貨幣市場發展得更加成熟開放,私人資本流動對匯率的影響更加強烈。雖然日本官方也曾為避免過大的波動性而出手干預外匯市場,但這些干預是零星的。除了2003年末到2004年對美元的大量購買,日本財務省和日本央行在過去的6年基本上沒有涉足市場。

但這些並不代表接下來的幾年,日元會脫離亞洲貨幣兌美元升值的隊伍。恰恰相反,我們的全球經濟團隊預期,日元將在2007年和2008年快速升值。與其他亞洲貨幣的主要區別是,日元升值是基於市場力量推動,如相關收益率的變化等,而不是政策干預的結果。

B. 印度盧比對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

途徑:

1.在期貨外匯行情軟體上附帶外匯行情走勢

2.各大財經網站也有外匯報價

3.通過手機自帶的外匯查詢工具也可查詢匯率情況

4.手機期貨行情軟體大多也帶有主要貨幣匯率行情

注意事項:

匯率是不斷變化的,使用時請參考自身所需當日當時匯率,在銀行櫃台和網銀上兌換時依據的是當時的實時報價。

比如:最新匯率查詢,可以網路輸入「印度盧比兌換人民幣匯率",即可直接看到最新兌換比例。

C. 印度盧比匯率怎麼樣,圖片如下,這個東西能值多少錢,中國銀行支持兌換嗎

1人民幣元=7.1554印度盧比

印度盧比=0.1398人民幣元

現在50000和100000已經停止流通了

D. 印度盧比和人民幣的兌換

你好,截止2015年5月3日15點20分以最新中國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1元人民幣是對10.2727印度盧布,具體需要對換多少請按以上匯率成交價計算。很高興為你解答,如果滿意請採納!

E. 印度盧比兌換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1印度盧比=0.09428人民幣,1人民幣=10.6066印度盧比。

印度盧比(貨幣符號:INR)是印度的法定貨幣,幣值為:內5、容10、20、25、50派士和1、2、5、10、20、50、100、500和1000盧比。2010年7月,印度內閣批准了印度盧 比新符號。這是一個由梵文字體和羅馬字母「R」組成的綜合體。

印度盧比是印度的法定貨幣,幣值方面除過派士外,還包括幣值為1、2、5、10、20、50、100、500以及1000盧比,而目前按照中國貨幣與印度貨幣的外匯匯率可知,1印度盧比=0.1001人民幣,而1人民幣=9.986印度盧比。

因此,目前10萬印度盧比大約能兌換10014人民幣,當然粗略的來說,10萬印度盧比其實基本上能兌換1萬元左右的人民幣,當然,印度盧比兌換人民幣的外匯匯率其實也一直在發生變化。

今年以五月份為例,其實1人民幣等同於10印度盧比,然而隨著印度盧比的小幅升值,所以,目前1人民幣才低於10印度盧比。

F. 人民幣對印度盧比最近是升值還是貶值具體點。

個人認為升值
最近幾年,因為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貿壓力,人們的眼睛總盯著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其實,印度和中國的貨幣,也就是盧比和人民幣,正在進行著一場悄悄的較量. 在2007年的前九個月,盧比對美元升值了12.8%,對日元升值了12.3%,對強勁的歐元也升值了4.8%;同時,大量外國熱錢湧入印度,外資已經投入了165億美元購買印度的股票,比起去年湧入印度股市的80億美元翻了一倍還多.而去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為9.4%,是18年來的最高.與此相對照,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1%,兩位數的增長已經持續了四年,今年速度仍然有增無減.問題是,雖然中國經濟增長率遠超過印度,但今年前九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僅升值3.7%,對歐元則保持著累計貶值.很明顯,同為崛起的大國,印度走著高幣值的發展道路,中國則走著低幣值的發展道路. 這種高幣值的戰略,在印度內部已經引起了爭論.一些批評者指出,印度偏離了中國的發展模式是很危險的.低幣值鼓勵出口,能大量吸引外資在印度建立出口工業基地,使更多的人口(特別是貧困的人口)從經濟發展中獲益.中國製造業領先於印度、經濟增長高於印度,都和低幣值的戰略密切相關. 但是,支持高幣值的人則指出,盧比上揚幫助印度在高速發展中抑制了通貨膨脹,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高幣值逼著印度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提升自己的品質,從長遠來看會更有競爭力.比如印度的高科技公司Infosys最近贏利上漲了18%,但股票價值則不漲反跌,原因就是盧比升值太厲害,讓投資者擔心.這反映了印度的公司面臨著相當高的橫桿,必須想辦法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在國際上競爭. 高幣值和低幣值的發展戰略孰優孰劣,很難一概而論.不過,盧比的表現,說明印度雖然在發展速度上還追不上中國,但其經濟已經跳過了一根中國經濟尚沒有跳過的橫桿.眾所周知,人民幣升值一直是對中國製造業的威脅.有人甚至聲稱,人民幣再升值幾個百分點,中國的許多企業就會倒閉.中國強勁的出口,要靠低幣值來保證.而印度則可以在九個月讓盧比升值12%左右,經濟動力卻不減.這一點,中國能做到嗎? 如今中國正在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恐怕還會領先印度.但是,印度的經濟增長也許在量上不及中國,在質上卻優於中國.比如,印度對美國的出口,有70%是技術出口,這一點中國尚難以企及.印度已經出現了一系列世界一流企業,可以不依賴低幣值而和發達國家的企業競爭.中國則還是依賴廉價勞動力,而這種勞動力的供應,在未來十幾年將不斷減少.從國際環境上看,印度的高幣值維持著較好的貿易平衡,使之免為貿易保護主義的目標,未來面臨的貿易壁壘也相對少一些.所以,印度盧比的高幣值值得中國觀察和思考.

G. 印度盧比兌換人民幣匯率 (2015年3月1日)

樓主,今天是2015年4月28號了,這都過去快一個月了,我看還是給你提供最新的參考下吧!
1印度盧比=0.0979人民幣, 匯通 匯率查詢【復制結果】
印度盧比(INR) 兌換率 人民幣(CNY) 買入價 賣出價
1 0.0979 0.0979 63.3999 63.4100
匯率變動的很快,僅供參考

H. 盧比對人民幣匯率

貨幣兌換
1人民幣元=9.6427印度盧比
1印度盧比=0.1037人民幣元
500印度盧比=51.8527人民幣元
盧比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尼、尼泊爾和模里西斯所使用的貨幣名稱。根據2019年12月06日匯率,1人民幣 = 10.1053印度盧比,1印度盧比 = 0.09896人民幣
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貿壓力,人們的眼睛總盯著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其實,印度和中國的貨幣,也就是盧比和人民幣,正在進行著一場悄悄的較量。
在2007年的前九個月,盧比對美元升值了12.8%,對日元升值了12.3%,對強勁的歐元也升值了4.8%;同時,大量外國熱錢湧入印度,外資已經投入了165億美元購買印度的股票,比起2006年湧入印度股市的80億美元翻了一倍還多。
而2006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為9.4%,是18年來的最高。與此相對照,中國2006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1%,兩位數的增長已經持續了四年,2007年速度仍然有增無減。
問題是,雖然中國經濟增長率遠超過印度,但2007年前九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僅升值3.7%,對歐元則保持著累計貶值。很明顯,同為崛起的大國,印度走著高幣值的發展道路,中國則走著低幣值的發展道路。
盧比歷史
「盧比」一詞意即「銀幣」。在19世紀,當時全球最強的經濟體系以黃金作為標准,隨著美國及歐洲殖民者發現不少銀,銀與金的相對價值也隨之下跌,印度不能以標准貨幣從外界采購,這事件稱之為「盧比的衰落」。
印度盧比是印度的法定貨幣,通常會使用Rs作為簡寫,ISO 4217的編碼則為INR。在當地,盧比在不同地區有不少別名,有Taka、Tanka、Ru、Rupaye等。 輔幣名稱: 派士(Paisa)
印度儲備銀行(印度央行)2006年3月21日宣布,成立由前副行長塔拉普爾牽頭的專門委員會,負責制定促使印度盧比能夠完全自由兌換的框架時間表。這個委員會從5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並於7月31日之前提交可行性報告,以促使盧比最終全面「解禁」

I. 2012年到2013年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查詢

印度盧比兌美元最新匯率:


印度盧比兌換美元 更新時間(美東時間)當前匯率買入價 賣出價

100兌換1.62 7:40am 11/2/2013 0.0162 0.01620.0162


印度盧比兌換美元最近一年走勢圖


數據來源:http://www.fareastcontainers.com/realtimeinfor/huilv.php

J. 現在印度的盧比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2008.10.19)

Live rates at 2008.12.19 05:00:12 UTC
1.00 CNY = 6.88327 INR

今天 (12/19) 的中心匯率
1 塊人民幣 = 6.88327 印度盧比

閱讀全文

與花旗印度盧比匯率走勢預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按揭貸款計算器 瀏覽:897
香港大田環球貴金屬怎麼樣 瀏覽:323
信託去哪家銀行買 瀏覽:5
淘寶聯盟的通用傭金是怎麼回事 瀏覽:755
2013年地方融資平台資金總計 瀏覽:666
標准股份十大股東 瀏覽:288
三科股票 瀏覽:507
借調兵器集團 瀏覽:802
你我金融是由哪家支付公司進行扣款 瀏覽:701
股權融資是直接還是間接 瀏覽:567
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一樣嗎 瀏覽:208
地方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瀏覽:206
金融許可證公司有哪些 瀏覽:691
應收賬款向非金融公司買斷 瀏覽:172
2018年3月棉花進口匯率 瀏覽:930
工行貴金屬費黃金用 瀏覽:414
期貨怎樣看平均線 瀏覽:855
增強財務杠桿彈性的措施 瀏覽:986
提請召開股東大會文件範文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