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基米德杠桿定律與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個普遍適用的規律,其內容為: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數學表達式為:F浮=G排
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同樣遵從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Archimedes)定律力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於被該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量。 1、物理學中(1)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重量。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principle)。該定律是公元前200年以前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212 BC)所發現的,又稱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可用下式計算:F浮=ρ液(氣)gV排。(2)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❷ 杠桿原理的計算公式!在線等!!!!!!!!!
F1*L1=F2*L2力乘以力臂等於力乘以力臂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處於靜止狀態下或者勻速轉動的狀態下
(2)杠桿定律公式推導擴展閱讀:
杠桿可以讓「小力」做出「大力」能做的功。
任何機械所輸出的能量,都不可能比輸入它的能量還多,這是「能量守恆定律」的要求。因此,對於一個理想的機械,它的「能量輸出」最多與「能量輸入」是相等的,這個時候,機械所輸出的功,等於輸入它的功。
可以想像一個用杠桿來翹起物體的例子。在過程中,杠桿所輸出的功,是「物體的重量」與「物體被抬起的高度」(或者說「輸出距離」)的乘積。而輸入杠桿的功,則是人所施加的「力」與「向下壓的距離」(或者說「輸入距離」)的乘積。
在理想的情況下,「輸出的功」與「輸入的功」相等,也就是「物體的重量」與「輸出距離」的乘積,等於「力」與「輸入距離」的乘積。這就意味著,在物體的重量一定的前提下,「力」的大小取決於「輸入距離」與「輸出距離」的比例。
通過調整「力」和「物體」與「支點」的相對遠近,使「輸入距離」大於「輸出距離」,或者對於上面的例子來說,只要讓下壓的距離稍大於物體需要被抬起來的距離,那麼用「小力」所做出來的功,便完全可以等同於一個「大力」所做的功。能夠看出,這就是杠桿省力的背後的原因。
參考資來源:杠桿原理
❸ 誰能簡單的說杠桿原理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❹ 杠桿定律公式即推理過程
原理及公式: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❺ 杠桿原理及公式
將杠桿原理看作以支點為中心的旋轉運動,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動力點或專阻力點的移動距離屬是由以支點為中心的圓的半徑決定的。半徑越長,這個點移動的距離就越長,因為這個點就得沿半徑更長的圓移動了。
距離變化的同時,也伴隨著力的增減。這是因為單純的杠桿原理是通過以下公式成立的:作用於動力點的力×動力點移動的距離=作用於阻力點的力×阻力點移動的距離。(力×力作用的距離)在物理學中叫做「功」,即人做的功和物體被做的功是相等的(能量守恆定律)。
(5)杠桿定律公式推導擴展閱讀
在杠桿原理中,我們把杠桿固定的旋轉點稱為「支點」。要想舉起重物,就要把支點置於盡量靠近物體的地方。
假設人施加力的點(動力點)與支點之間的距離達到支點與使物體移動的點(阻力點)之間距離的5倍。那麼,要想撬起地球儀,只需要用地球儀1/5重量的力按壓木板即可。
剪刀、起子、鑷子、筷子、鉗子、桿秤......這些工具都用到了「杠桿原理」。利用杠桿原理,我們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撬起很重的物體,也可以把短距離移動放大為長距離移動。正因如此,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❻ 杠桿原理及公式
杠桿原理為了平衡杠桿,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的大小必須相等。
公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₁·L₁=F₂·L₂。式中,F₁表示動力,L₁表示動力臂,F₂表示阻力,L₂表示阻力臂。
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應該使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節省距離,應該使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所以杠桿可以節省精力和距離。然而,如果想省力,必須移動更多的距離;如果想移動更少的距離,必須花費更多的努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6)杠桿定律公式推導擴展閱讀:
杠桿原理的分類: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❼ 杠桿的原理是什麼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❽ 二元相圖中杠桿定律推導過程
哎呀呀,大學生跑來這里問問題。。。太專業的問題一般網路是不知道的。。。
首先,你要明白二元相圖下方是固態,上方是液態,中間是固液混合狀。這句是廢話,無視吧。
然後,二元相圖上的一個點(除過固液混合態)的成分都可以直接讀出。這句也是廢話,繼續無視吧。
再然後呢,固液混合狀態比如說O點的成分是要算有多少固態組分有多少液態組分。
接著呢,o點的組分是不是可以用a點和b點來表示?把a和b另外當作A和B軸,o點的組分不就是a×ob+b×0a=a×xxS+b×xxL。對吧。
最後呢,把a和b的組分也寫進去就好了。a=A×BxL+B×AxL,b=A×BxS+B×AxS。
還剩一點點,Qo×Ax,自己鬧吧,合並同類項么。
❾ 杠桿定律 原理以及公式、用法
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專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屬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來源於《論平面圖形的平衡》。
❿ 什麼是杠桿原理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專條件」。要使杠屬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10)杠桿定律公式推導擴展閱讀:
杠桿定理: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
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