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究竟哪些企業杠桿率較高
由於杠桿率隨刺激政策的乘數效應和我國金融資本市場發展的缺陷,債務不斷向國企集中,成為此輪杠桿周期的新特點。從貸款和債券數據方面看,我國企業部門債務的絕大部分來自國有企業負債,佔80%左右。
根據財政部數據,國企營業總收入雖然從2008年的約21萬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46.5萬億元,但利潤增幅除2010年較大外,2013年僅達5.9%,而成本中的財務費用增幅卻由2009年的3.2%迅速增長到2012年的33.5%,雖然2013年重新回落至8.6%,但2014年第一季度重又增長19.3%,財務費用增幅已經連續4年超過利潤增長,需要引起特別關注。
按照所有制,國有企業杠桿率較民營企業高;按照行業分析,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鋼鐵等部分行業是高杠桿、高債務風險的部分,需要分別解決。今天的債務形式和主體多元化,既有銀行的表內也有銀行的表外,還有信託證券保險債券融資、民間融資等方方面面。尤其是當前企業債務中出現了大量的企業債券,而且增長迅速,企業債券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償還方式加劇了企業發生債務風險的可能性。當前我國企業的債務主要集中在貸款和債券方面。
從2008年以來企業新增貸款的行業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工業、材料、公用事業和能源等領域;從當前存量債務的行業分布情況看,主要分布在公用、鐵路、礦產、運輸、石油天然氣等行業;從2013年各行業的杠桿率分布看,汽車及零部件、商業、生物制葯、材料、運輸等多個行業非上市企業的帶息債務杠桿率都超過了50%。
⑵ 「三道紅線」試點房企:拿地金額受限有房企已超標
深處監管深水區的房地產行業隱現著新信號。
據市場消息,被納入「三道紅線」試點的幾十家重點房企,已被監管部門要求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這一比例限制不僅包括房企在公開市場拿地,還包括通過收並購方式獲地的支出。
「這不是一個新政策。」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從去年參加過「三道紅線」相關座談會的一位房企人士處獲悉,去年「三道紅線」監管政策推出後,監管層就提出重點監管「買地金額超年度銷售額40%」房企,之後通過動態監管,要求重點房企每月報送相關監測數據。
「現在每月上報的監測表中還要報送拿地信息,包括拿地額在銷售額中佔比。」該房企人士稱。
「三道紅線」首批試點企業的一位人士表示,「現在都是以收定支,房企大都是這么做的。」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監管思路並不意外,近日高層已不斷釋放出加強房地產融資端監管信號。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指出,「要牢牢抓住房地產金融這個關鍵,嚴格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和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
這日,住建部相關領導亦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完善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加強住房、土地和金融信貸政策協調」。
一系列「負面」消息下,7月26日,房地產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多隻地產股下挫。
「重點盯三個維度」
2020年8月底,住建部、央行在京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指出,為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設置「三道紅線」。參與此次座談會的12家房企成為首批試點企業,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發展、新城控股、中海地產、華僑城、綠地控股、華潤置地和陽光城。
2020年最後一天,有關部門再次召開關於「三道紅線」座談會,表示將對試點企業擴圍,數量可能會從12家擴大到30家。恆大、融創、陽光城、碧桂園、萬科5家企業參加了第二次座談會,此外還新增了華夏幸福、金茂、世茂、招商蛇口、龍湖等房企。
「三道紅線」下,房企紛紛將「零踩線」、降負債列為頭等大事。但同時,不斷有市場人士擔心,融資新規雖能有效控制企業表內財務杠桿,但房企仍有可能通過表外負債方式獲得外部資金;此外,房企採用聯合營模式的大部分重要信息並未公開披露,有可能加大市場評估開發企業真實信用指標的難度。
尤其在首批集中供地中,開發商多「馬甲」拿地、利用收購並躲避監管的現象不斷被媒體曝出,部分頭部房企激進拿地的情況也引發監管層注意,監管開始升級。
據一位券商人士透露,今年監管部門對於「三道紅線」試點房企重點盯上了三個維度,一是當年累計權益拿地金額不能超過累計權益銷售額的40%;二是過去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不能連續為負;三是每月上報商票數據。
就在6月30日,央行等監管部門將商票數據納入監控范圍,要求房企將商票數據隨「三道紅線」監測數據每月上報。現在,拿地數據也被納入房企每月須上報的監測報表中。
40%拿地金額佔比上限,在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大大限制了房企運用財務杠桿和高周轉來做大規模回轉空間,對於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的負面影響也是必然的,但總體而言有利於房企財務運行與現金流回歸到安全穩健區間。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該政策對熱點城市影響比較大。開發商拿地開始回歸熱點城市,特別是龍頭開發商對「兩個集中」供地模式下熱點地塊爭奪非常激烈。部分開發商還有做大規模動力,有些企業沖千億、沖萬億企業積極性很高,對這部分企業影響也比較大。
這些房企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已超40%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注意到,根據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上限,2021年上半年拿地30強房企中,有12家已經過線。
一類是「零踩線」央企國企隊,它們資金充裕,成為此輪拿地主力,如招商蛇口、華潤置地、越秀地產、建發房產。
上半年國企央企中拿地最為激進的是越秀地產。根據克而瑞數據,前6個月越秀地產實現銷售收入487億元,卻豪擲436億元用於拿地,拿地銷售比高達89.5%。
4月26-27日,在廣州的集中供地中,越秀地產一次拿下8幅地塊,拿地金額為171.97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黑馬」。
2021年越秀地產銷售目標為1122億元,以此計算,其全年拿地金額上限應為448.8億元,這也意味著即使完成全年業績目標,下半年不再拿一塊地,越秀拿地銷售比依然超標。
在幾個月前的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越秀地產地產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林峰透露,公司今年計劃買地金額將達到520億元以上,繼續保持較大投資力度。
建發房產、招商蛇口以及華潤置地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分別為70.6%、50.9%和50.2%,亦均超標。
上半年,建發房產實現銷售收入934億元,新增土地價值659.2億元,拿地銷售比高達70.6%。且建發房產頻繁高溢價拿地、奪地王,其去年才突破千億元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建發房產在去年也頻繁高溢價拿地,此前也曾多次拿下「地王」。在追求規模的同時,建發房產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建發房產沒有單獨上市,但以建發股份數據來看,2020年建發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凈額97億元,同比降低13.34%。2021年一季度,建發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下降162.3%至-407.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0.6%。
一位房企人士稱,此次監管層再度明確累計權益拿地金額不能超過累計權益銷售額的40%,預計這些企業後期會適當降低拿地力度,以達到40%標准。
另一類則是不惜冒著「踩線」風險,也要沖刺規模的房企,這部分佔了多數,如卓越集團(拿地銷售比93.8%)、綠城中國(65%)、中駿集團(57.9%)、中交房地產(52.1%)、新希望地產(52.6%)、融信集團(45.3%)、雅居樂(45%)等。
拿地銷售比最高的是卓越集團,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683億元,新增土地價值640.6億元,拿地銷售比高達93.8%。
上半年,卓越集團在北京狂攬四幅地。其中,5月11日,卓越聯合體拿下的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地塊和東小口地塊,未來地塊售價上限為6.3萬元/平方米,但該地塊競拍後樓面價已經高達5.32萬元/平方米,中間只有不到1萬元價差。
據媒體報道,2020年11月,卓越集團高層在內部會議上提出,兩三年內希望能做到行業TOP20。除了規模訴求,沖刺香港IPO也是卓越兇猛拿地的一個重要原因。
綠城中國今年上半年拿地888億元,占當期銷售額比重為65%。2020年,綠城就在土地市場頻頻拿地,對於規模拓展野心可見一斑。有分析稱,綠城中國優勢是第一大股東中交集團央企的信用背書,為其在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便利。
截至2020年底,綠城中國凈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分別為66%和2,已符合監管要求;但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為71%,仍「踩中」一道紅線。拿地銷售比超過40%的雅居樂,同樣「踩中」一道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拿地銷售比達52.1%的中交地產已腳踩「三道紅線」。數據顯示,其2020年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3.4%,超出70%的紅線值;凈負債率為296.4%,同比上升146.2%。
相比之下,之前一些參加過「三道紅線」座談會的標桿房企則從拿地百強榜上「消失」了。債務壓力下,為達到國家對「三道紅線」要求,他們不得不收縮拿地,甚至通過降價促銷、甩賣資產等方式來改善財務狀況。
無論是在某指院還是克而瑞發布的上半年拿地百強榜中,中國恆大均未能上榜,進入榜單的最低門檻是37億元。這意味著中國恆大2021年上半年在土地市場上幾無收獲。
去年剛剛跨過3000億元銷售規模的世茂,上半年拿地金額也不過74.8億元,與其過去幾年高擴儲的態勢畫風變化略大。此外,中南置地、陽光城、雅居樂和佳兆業等房企上半年拿地規模也明顯降速。
分析人士預計,(40%拿地銷售比)政策落地後,預計第二批集中供地熱度會降低,整體土地溢價率會走低。
⑶ 左手出貨、右手納儲,房企2021年目標增幅整體下調
3月份以來,大多數上市房企陸續公布了2020年財報。與此同時,不少房企還在業績會上透露了今年的銷售目標和市場判斷。不過整體來看,今年房企的目標增速低於去年。
安居客研究院研究總監陸騎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去年貨幣政策整體相對寬松,樓市成交在資金的刺激下創歷史新高,隨之而來的就是房價的快速上漲。今年全國嚴控經營貸款資金流入樓市,並且設置銀行房地產貸款上限,從資金面調控樓市,地方政府紛紛從嚴限購和限貸政策,嚴控房價快速上漲。在樓市大環境相對嚴調之下,開發商適當下調目標增速是對今年市場預期謹慎的表現。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目標增速整體較去年放緩
從目前已經發布2020年財報的主流房企今年的業績目標來看,增速整體低於去年,可見房企對今年的市場預期普遍比較謹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從50餘家上市房企在業績發布會披露的2021年銷售目標來看,有近三成房企今年的業績目標增速低於10%,增速在10%-20%的房企最多。由此可見,在杠桿紅利消失後,房企發展正在轉變為以穩健、提質增效為主。
頭部房企在今年的銷售目標制訂上顯得更為謹慎。如恆大和世茂,今年的銷售目標增幅均低於10%,分別為3.71%和9.89%。而在2020年,恆大和世茂的銷售目標增幅分別為8%(內部為33%)和15%。同樣,去年目標增超過20%的金茂和綠城,今年也均調低目標增速至10%以內。
不過,也有部分頭部房企今年的目標增速高於去年。如融創和華潤的目標增速分別為11.25%和10.51%,而2020年的目標增幅均為8%。
而在前幾年增長較快的民營房企,如中梁、港龍、弘陽等,今年制訂的目標增速同樣收縮,並回歸長三角、和一二線強三線,以保證現金流為前提,不再追求高速增長。
相較而言,部分銷售基數較低的中小型房企,今年的目標增幅則超過20%,最高的甚至接近40%,規模擴張的勢頭依然不減。如合生創展、銀城國際、寶龍地產、朗詩地產,今年的目標增速分別為39.53%、29.27%、28.76%、21.93%。花樣年和佳兆業的目標增幅也均超過20%。
克爾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表示,一方面頭部房企已經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擁有足夠的規模優勢;另一方面,控規模、強調提質增效是規模房企當前的戰略核心。
林波同時表示,去年8月開始試點的「三道紅線」融資新規以及年初針對銀行的「兩道紅線」,使得房企債權融資供需兩端均受到限制,無疑給房企帶來了新的考驗。由於回籠資金的速度放慢,加上融資難度增加,房企都在靠銷售回籠資金做投資和開發。如果個人按揭貸款再出問題,對企業而言困難會更大。
一方面融資難度加大,一方面又要不斷拿以保證後續發展,房企在銷售端的壓力在不斷加大。
土儲布局決定業績表現
「房企今年業績如何取決於土儲的排布,這波行情的主要受益者是在長三角和珠三角有提前布局的房企。」
一位Top30房企的品牌房企的營銷負責人黃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波行情中,主做改善型產品的房企占優勢,如龍光、綠城、金茂都是以二線城市和強三線城市為主的企業,這些城市主要以改善型客戶和中高端客戶為主。
「誰的土儲健康、結構比較分明,在這波行情中就能有收益。」黃華表示,在弱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重倉的房企將不容樂觀,如東北、中部較弱的城市,如太原、南昌等。
陸騎麟則指出,當前並非所有的一二線城市都活躍,如政策嚴控的深圳和其周邊城市的樓市已逐步開始降溫。並且,其他一二線城市也紛紛收緊樓市政策,因此對於重倉一二線城市的房企而言,土地佔用資金量大,未來銷售速度有放緩預期,今年其整體壓力還是相對較大的。
「而部分三四線城市樓市受去年疫情沖擊較大,出現一定滯漲,如海南省內大多數城市,去年交易量多處於全面回落狀態,而最近放寬非居民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購房的政策對其房地產市場是個重大利好。」
陸騎麟認為,精耕三四線城市的開發商今年並非一點機會都沒有,至少部分政策從嚴的一二線城市購房需求會外溢到周邊城市,去年一二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拉大與周邊城市差距,那麼房價滯漲的三四線城市樓市吸引力提升會促成一部分投資需求進入當地市場。
在4月20日舉行的克而瑞研究中心地產金融會議上,丁祖昱在談及當前的房地產形勢時表示,融資「三道紅線」、房貸管理「兩道紅線」、22城「雙集中」供地新規,讓整個行業圍繞著「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去杠桿」走下去,而且將是長期趨勢。
丁祖昱強調,今年一季度行業銷售面積和金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20.7%和41.9%,東部地區以增長32%居首。從城市能級看,一線城市表現最好,二線城市有分化。目前房地產的發展邏輯已經不支持高增長,所以房企拿地銷售比就是0.2%,非常保守。
集中供地下誰的機會更多
隨著「雙集中」供地新規陸續落地,從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的一個多月時間里,22城將迎來今年首批集出宅地出讓潮,這將給房企今年的拿地策略帶來較大影響,甚至直接影響房企今年的業績預期。
「22城『雙集中』供地新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房企投資土地原有的一套打法和玩法,將會對今後的房地產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林波告訴記者。
面對集中供地新規,各梯隊房企的應對策略不一。多數房企在業績會上表示,集中供地新規能夠提供更多的土地供應量,且供應規劃更加清晰,能夠在供給端限制地價。
如全國化布局的房企在面對集中供地時壓力較輕,可通過在其他城市拿地、均衡發展等方式平滑風險。中梁地產就明確表示,集中供地新規對其影響不大,盡管在22城中梁的貨值佔比達20%,但因其進入的城市較多,還有很多可選擇空間。
同時,集中供地新規對房企的資金整合能力和籌措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招商、越秀、美的等財務穩健、現金流准備充分的房企就認為,集中供地新規之下,自身投資拿地不僅不會受到沖擊,反而機會更大。
新城、新力等房企則認為,將提高整合資源的能力,通過信息化管理加大資金的統籌能力。通過投資節奏的放緩,逐步改善自身的財務狀況。
此外,由於資金掣肘、調控頻發等因素,導致市場波動較大,多數房企以深耕為主,通過在核心城市精準投資來做大做強做透市場,以此來提高市佔率。如祥生立足浙江省,深耕長三角,建業聚焦河南省,佳兆業深耕大灣區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有超過三成的房企投資拿地仍較為積極,多以處在擴張期的中小企業為主,如德信、上坤、弘陽、景瑞等,其中弘陽2020年拿地銷售比接近0.6。此外,部分「綠檔」房企如中海、招商、龍湖等憑借自身財務優勢,保持較為積極的拿地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房企投資拿地聚焦在高能級城市以及都市圈周邊強三線,這些城市從經濟基礎、房地產基礎以及人口基礎等多潛力大,且抗風險能力更強。如德信在深耕長三角區域同時,強調聚焦一二線及強三線城市;中梁也在積極踐行投資聚焦二線城市及強三線城市。
「多渠道拿地是企業應對供地新政的策略和優勢之一。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城市納入集中供地政策中范圍內,對計劃在這些城市投資的房企來說,資金安排需更有指向性。」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向記者指出,在集中供地新規影響下,城市區域競爭壓力增強,房企更傾向合作,房企回款周期也將會拉長,中小房企融資更難,服務和產品將遭受降維打擊。隨著調控手段不斷精細化,行業將加快去偽存真,有些企業會「受不了」,所以這兩年行業會持續出現大宗收並購。
⑷ 房地產行業的杠桿率是怎麼回事
房地產行業的杠桿率從主體上看,分企業、機構、組織和個人等,其中企業也就是開發商的資金杠桿率和個人的房貸對行業影響比較大。
大家都知道,房地產行業中平均負債率水平在70%~80%,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粗淺的數字,它還是一個必須出現在財務報表裡的數字,所以各家房企都有自己的辦法把這個數字做的可以接受,但實際情況不一定每家房企的資金杠桿都很舒服。
證監會強調的禁止再融資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現象,普遍存在於各家房企,比如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多家房企發布低息公司債,在資金使用說明中都明確表示部分資金用於償還銀行貸款,這說白了就是拆東牆補西牆。
不久前的新華社文 章中就點名提到,今年在北京昌平豪擲62億元拿地的招商蛇口背後就隱現再融資身影:去年,招商蛇口吸收合並招商地產上市,募集資金118億元,基本上全部投入公司的房地產項目。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涌現205宗地王,地王的出現無疑將推高房價,而房價整體水平的提高又必將推高個人房貸比,這與上文巴曙松先生的分析又能結合起來,可以分析預測,如果任由地價高漲推動房價高漲,最後個人房貸比升到很高的水平,那麼房貸風險的爆發可能性也就更高。
目前,證監會等部門的表態,至少說明下半年融資環境將趨緊,也有分析認為,國家的政策將進一步降低房企資金杠桿率,從而減少高價地頻出的情況。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8-1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⑸ 房企去杠桿勢在必行,將會有哪些措施落地
房企去杠桿勢在必行,國家會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說讓房企自己出錢多一點,銀行放貸佔比少一些,這樣的話就能夠有效的防止爛尾樓的出現,也增加了房企的承擔責任風險。
現在有些地方的房價高得離譜,普通的老百姓是根本買不起的,就算是想買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大半輩子的積蓄。所以現在買房對於普通人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就算是靠自己每個月月供的幾千塊錢的貸款也可能要還上十或者二十幾年,所以說現在的房價太高了,年輕人都失去了鬥志,婚也不敢結孩子也不敢生,這就是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很多人覺得難道國家就不應該出手管一管嘛!其實國家已經為大家出台了很多的相關政策,只是大家沒有及時的去了解而已,就比如說房企去杠桿這件事情。
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即使現在的房價再高,彩禮再貴,我們年輕人也得奮斗,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生存下去。
⑹ 房地產三道紅線政策
「三道紅線」政策具體指標包括: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凈負債率、現金短債比,此外拿地銷售比、經營性現金流情況兩個方面也將作為監管機構考察的重要指標。
指標要求具體如下:
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70%;
2、凈負債率>100%;
3、現金短債比<1。
各檔房企有息負債規模增速具體要求如下:
1、紅色檔:全部「踩線」,有息負債不得增加;
2、橙色檔:兩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5%;
3、黃色檔:一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10%;
4、綠色檔:三項指標均符合,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15%。
「三道紅線」融資規則計劃全行業全面實施。由於港股上市公司不披露三季度數據,按照數據進行統計,50家主要上市房企中紅檔房企16家,橙檔房企13家,黃檔房企16家,綠檔房企5家。除少數經營較為穩健的房企「三道紅線」均為未觸及以外,大部分房企觸及一道或兩道紅線,部分高杠桿房企觸及三道紅線,被劃分為紅檔,需要被迫進行較大幅度債務結構和規模調整。
「三道紅線」政策通過對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和凈負債率的管控,將房地產行業各融資途徑均納入了監管范圍。「三道紅線」融資規則出台以來,試點范圍內的部分高杠桿房企已採取降價促銷、減少拿地投資的方式改善現金流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十一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由市、縣人民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出讓的每幅地塊、用途、年限和其他條件,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城市規劃、建設、房產管理部門共同擬定方案,按照國務院規定,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實施。
直轄市的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行使前款規定的許可權,由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⑺ 房企負債率排名2021
5月27日,「2021中國房地產及物業上市公司測評成果發布會」在深圳舉行。活動發布了最新的《2021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這項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主辦的測評研究工作,已經連續開展了14年,是國內關於上市房企綜合實力最重要的專業測評研究。活動還同步發布了《2021物業服務企業上市公司研究報告》,該項研究由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指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主辦。
根據《2021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顯示,10強上市房企整體沒有太大變化。其中,萬科繼續位列第一,碧桂園排名提升一位,位列第二,恆大、融創、保利、中海分別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華潤置地、龍湖集團排名與上年一致,分別位列第七、第八;招商蛇口排名提升三位,位列第九,首次躋身前十;新城控股位列第十位。
據了解,本次測評的研究對象為滬深上市房企105家,在港上市房企89家,以及海外上市房企1家,合計195家。與2020年相比,納入測評的上市公司總數凈減少7家。
從核心測評指標來看,2020年上市房企規模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總資產均值為1577.89億元,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均值為274.96億元;盈利能力方面,絕對指標凈利潤均值為32.17億元,同比有所增長,但相對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同比有所下滑;償債能力有所提升,去杠桿效果顯現,凈負債率均值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至95.07%;經營效率穩中有升,總資產周轉率與上年基本持平,存貨周轉率稍有上升。
此外,本次測評還發布了2021中國房地產配套供應鏈上市公司分榜單。測評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房地產市場政策環境逐步收緊,行業整體規模增速已開始放緩,行業內部分化明顯,房企在降本增效、提質升級方面對供應鏈企業產品、服務的適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築產品的建造是一個集合土地、供應商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打造高品質產品的過程,離不開高效的供應鏈和優秀供應商的儲備。綜合實力強的供應商與房企深化合作,為雙方實現互惠共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⑻ 2021地產三條紅線名單完整版是什麼
如圖:
「三道紅線」政策實施一周年來,地產行業底層邏輯發生根本變化。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房企融資環境持續收緊,「紅線」與「補丁」越來越密集,房地產金融監管力度不斷加強。
例如房企的「三道紅線」、銀行房地產貸款的「兩道紅線」、房企商票監管、供應鏈ABS發行限制,以及近期《關於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高杠桿企業過度發債的限制,針對房企融資的補丁越來越多。
調整期間,「降負債去杠桿」成為多數大型房企的第一要務。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7月22日表示,試點企業資產負債率、凈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三項核心經營財務指標明顯改善,負債規模穩步下降,經營融資行為更加審慎自律,整體經營趨於穩健。
然而,一部分中小房企債務違約風險也在持續上升。上半年,多家房企出現實質性違約,評級遭到下調,高負債帶來的風險逐漸暴露,高杠桿率的企業很難繼續藉助再融資維持資金流動性。商票、ABS逐漸被納入監管范圍,藉助無息負債補充資金的能力也面臨控制。
可以預見下半年房地產行業融資環境只會繼續加壓降溫,房企只有加強自身「造血」能力才能保持平穩發展,加速回款、分拆上市補充凈資產都是較為安全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