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杠桿,去杠桿,穩杠桿 什麼是杠桿
杠桿的由來,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版做杠桿。杠桿可以權是任意形狀的硬棒。
什麼是杠桿:引伸到經濟學中運用到金融領域,杠桿,就是將借到的貨幣追加到用於投資的現有資金上;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放大。
因此,「加杠桿」也好理解了,就是自有資本有限的情況下無限的增加融資比例進行負債經營或進行項目投資;當然收益或虧損也就放大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到超出承受范圍時,比如從銀行融資大量資金,就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國家調控監管部門為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就有了「去杠桿」一說,就是降低杠桿比例,以降低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隨著「去杠桿」的不斷推進,實體經濟不斷進行要素革新,優勝劣汰,優質資產價格逐漸回升,消費回升,最終實現經濟的觸底反彈。
當然去杠桿調控要適度,不能矯枉過正,一下把杠桿率下降太大,容易使實體經濟現金流斷裂,造成項目進行一半或爛尾,甚至出現企業關停,帶來更大損失,也就有了「穩杠桿」一說。當然涉及金融系統產品設定很復雜,涉及諸多領域,只是憑個人簡單理解進行說明,供參考。
2. 適當利用杠桿投資是可行的但不能過度加杠桿對嗎
對的,杠桿是個風險收益放大器,適當承擔更大的風險以獲取更大利益沒有問題,是否利用杠桿投資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合計評估。
杠桿反映投資正股相對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比例。假設杠桿比率為10倍,這只說明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是投資正股的十分之一,並不表示當正股上升1%,該認股證的價格會上升10%。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常常使用經營杠桿來衡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2)企業過度加杠桿擴展閱讀:
經營杠桿系數也可採用以下公式計算:在求得經營杠桿系數以後,假定固定成本不變,即可用下列公式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計劃期經營利潤=基期經營利潤×(1+產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生的作用。
由於經營杠桿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即EBIT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3. 請問加杠桿和減杠桿好處和壞處分別是什麼啊不是股票里的,請說的詳細一點
加杠桿和減杠桿好處和壞處:加杠桿就是用你的信用作保貸款,杠桿越高風險越大,加重了你的負擔,房貸也是一樣,貸的額度越高,還貸壓力越大,風險越大。反之,降杠桿也是如此。降杠桿就是增加期貨保證金。一般會在重大事件以及節假日期間,交易所會根據風險大小來降低杠桿。主要的目的就是規避風險,使得交易資金增大,來抵抗行情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市場杠桿是一把雙刃劍,所以要合理使用,減小風險。
4. 「加杠桿」是什麼意思
加杠桿是指以借款方式取得資金來購買的股票,特別是指利用保證金內信用交易而購買的股票。容也就是貸款買股票的意思,假如有50萬本金,如果4倍杠桿就能買250萬股票200萬就是借的。
在投資中,所謂的杠桿作用,就是指在資本結構中,利用一部分固定利率的資金,如公司債,優先股等,來提高普通股的投資報酬率。
支付公司債利率或付於優先股的股利是事先約定的,如果企業經營所獲利潤,高於此項固定利率,則支付公司債利息或優先股股利以後,所余歸普通股股東享有的利潤便大為增加。
(4)企業過度加杠桿擴展閱讀
杠桿股票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一是採用現金保證金交易購買的股票。
2、二是採用權益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
3、三是採用法定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影響保證金的因素很多,這是因為在交易過程中由於各種有價證券的性質不同,面額不等,供給與需求不同,所以,客戶在交納保證金時也要隨因素的變動而變動。
5. 股權質押是加杠桿風險最大的妖孽
在去杠桿聲聲緊的情況下,金融企業去杠桿異常重要。決策層緊緊扭住金融企業、產品等核心加大金融去杠桿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中國銀監會力主整頓金融亂象的思想與做法都是完全正確的。
金融去杠桿必須抓住核心和重點,抓住眼前就可能導致市場風險的環節和重點領域與金融產品。比如銀行同業業務、存貸款賬外的理財產品亂象、銀行與信託保險證券相互「勾結」倒騰空轉金融資源的監管套利行為,特別是銀行與信託公司的信託買入返售產品等。值得慶幸的是,監管部門正在有條不紊地清理整頓,並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在金融去杠桿中,有一個加杠桿危害性較大的產品必須給予重點「關照」。這就是股權質押融資,銀行業叫做股權質押貸款。
股權質押是指股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作為質押擔保,從債權人處融資的行為。股權作為一個質押品或者融資的第二第三信用背書與保證,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問題出在循環加杠桿風險上。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案例是此前包括寶能、恆大利用股權質押加杠桿融資的問題。初次利用保險產品吸收的資金或者發債融資融來的資金,在股市二級市場舉牌購買上市公司股份,然後利用這些股份抵押到證券公司再融資再舉牌,循環往復,其杠桿率可以無限放大。一旦股市出現下跌,瘋狂加杠桿的企業與個人資金鏈條就可能斷裂。邏輯是,股市下跌到平倉線時,受質方就會果斷平倉收回資金,導致質押方鏈條斷裂,流動性雪崩,甚至引爆市場風險。
中證登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20日,A股市場共有4847.93億股上市公司股份被質押,佔A股市場股份總數的約一成,上述被質押股份目前市值合計達5.45萬億元。這么大的股權質押加杠桿規模,對市場影響非常之大。一旦市場出現「雪崩、閃崩」現象,這5.45萬億元規模的股權質押絕對是A股市場的一顆核彈頭,非常之危險。
近期,A股出現跌跌不休行情,一些股權質押品種已經出現風險徵兆。2017年5月25日,多家上市公司「扎堆」發布補充質押公告,股權質押風險警報再次拉響。5月25日,興業皮革、金杯電工、能科節能、高偉達、諾力股份等上市公司發布補充質押公告披露,股東對前次股票質押進行補充質押。當股價出現大幅下跌後,上市公司股東需被動增加質押股票提供更多抵押擔保,以防止被強行平倉,這種行為稱為補充質押。
截至5月26日,今年以來有104家公司合計發布了170份補充質押公告,其中有141份來自4月份之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04家公司中,上市不足三年的次新股超過30家,佔比約三分之一。風險信號就像悶熱天氣的熱風在乾草地里悄悄的吹著。
從目前受質結構分析,證券公司、銀行、信託公司、其他,其對應的質押股權規模分別為2.11、0.72、0.49、0.65萬億元,分別占質押股權規模的53.1%、18.2%、12.4%、16.3%。
證券公司是股權質押大戶,占質押總市值的50%以上。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券商在拓展股權質押融資業務時,客戶早已不僅僅局限於控股股東,5%以上的股東、前十大股東甚至單只股票持股市值達到500萬元的股東,都是其潛在的客戶對象。
券商股權質押的優勢在於其本身或沒有多大風險,因為一般券商設置的平倉線都安全保守,同時券商有及時平倉的業務能力,一般不會把風險砸在自己手上。但對市場與投資者的影響非常之大。
集中對股權質押進行平倉時,將導致股市集中賣出,引發市場大跌的大利空。隨著近期A股市場整體走弱,部分股票「閃崩」不斷,股權質押這把鋒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又開始搖搖欲墜。5月23日(周二)A股再現「閃崩潮」。早盤,洪匯新材、西部資源、農發種業盤中直線下挫,股價快速跌停。朗迪集團、百傲化學、大唐電信、艾迪精密等股盤中「閃崩」。午後次新股再掀跌停潮,碳元科技、豐元股份、天域生態、中持股份、美力科技、博邁科、華鋒股份等多隻次新股跌停。股權質押被認為是誘發近期「閃崩潮」的一大誘因。特別是次新股流通性差,在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向下修正的殺傷力更大,股權質押風險也相對較大。
因此,對股權質押融資必須進行徹底清理整頓,迅速出台管理規范,在股權質押融資規模、杠桿率、平倉線、融資對象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比如,一個企業只能進行一次股權質押操作等。
特別要規范券商的行為,大幅度壓縮股權質押融資的規模,大幅度提高券商股權質押的平倉線,收緊券商本身的貸款等融資行為。
總之,必須盡快降服過度股權加杠桿融資這個妖孽!
6. 企業的財務杠桿效應的合理運用
從資本結構角度談論
資本結構是指長期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傳統財務理論認為,從凈收入的角度來考慮,負債可以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提高企業的價值。但企業利用財務杠桿時,加大了股東權益的風險,會使權益資本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內,權益資本成本的上升不會完全抵消利用資金成本率低的債務所獲得的好處,因此,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會下降,企業總價值上升。但是,過度利用財務杠桿,權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為債務的低成本所抵消,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便會上升。以後,債務成本也會上升,使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上升加快。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從下降變為上升轉折時的負債比率就是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
企業籌資有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這就呈現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比例關系,即資本結構。企業籌資必須達到綜合資金成本最小,同時將財務風險保持在適當的范圍內,使企業價值最大化,這就是最佳資本結構。在實際工作中怎樣才能合理確定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的比例,把握資本結構的最佳點呢?
1.從企業的營業收入狀況確定:營業收入穩定且有上升趨勢的企業,可以提高負債比重。因為企業營業收入穩定可靠,獲利就有保障,現金流量可較好預計和掌握,即使企業負債籌資數額較大,也會因企業資金周轉順暢、獲利穩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會遇到較高的財務風險。相反,如果企業營業收入時升時降,則其現金的迴流時間和數額也不穩定,企業的負債比重應當低些。企業的營業收入規模決定企業的負債臨界點。負債臨界點=銷售收入×息稅前利潤率/借款年利率。企業負債籌資規模若超越這個臨界點,不僅會陷入償債困境,且可能導致企業虧損或破產。
2.從企業財務管理技術方面確定:長期負債大都是用企業的固定資產作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資產與長期負債的比率可以揭示企業負債經營的安全程度。通常情況下,固定資產與長期負債的比率以2∶1為安全。只有固定資產全部投入正常營運的企業,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維持1∶1的比率關系。
3.從所有者和經營者對資本結構的態度確定:如果所有者和經營者不願使企業的控制權分落他人,則應盡量採用債務籌資而不採用權益籌資。相反,如果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不太願意承擔財務風險,則應盡量降低債務資本比率。
4.從行業的競爭程度確定:如果企業所在行業的競爭程度較低或具有壟斷性,營業收入和利潤可能穩定增長,其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比重可較高。相反,若企業所在行業競爭強烈,企業利潤有降低的態勢,應考慮降低負債,以避免償債風險。
5.從企業的信用等級方面確定:企業進行債務籌資時貸款機構和信用評估機構的態度往往是決定因素。一般來說,企業的信用等級決定了債權人的態度,企業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比例應以不影響企業的信用等級為限。
從以上籌資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1)如果企業處於新建或不穩定和低水平發展階段,為了避免還本付息的壓力,應採取偏重股東權益的資本結構,包括內部籌資、發行普通股和優先股籌資等;(2)如果企業處於穩定發展階段,則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或借款等負債籌資的方式,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偏重於負債的資本結構。
從財務結構角度談論
財務結構是指企業各種籌資方式的組合構成,通常用資產負債率表示。財務結構的類型有3種:(1)資產負債率為100%,股東權益比率為0,全部為借入資金;(2)資產負債率為0,股東權益比率為100%,全部為自有資金;(3)資產負債率與股東權益比率均小於100%,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各佔一定比例,比例的不同又會衍生出若干種具體的財務結構。企業全額負債經營,風險全部由債權人承擔,不僅會影響債權人的利益,而且會嚴重干擾一個國家的經濟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明確規定公司設立必須要具有最低限額的注冊資本,由股東出資形成,也即實踐中不允許上述第一種財務結構存在。企業全部依靠權益資金經營,無負債,雖不受法律的制約,但權益資金成本高,不能根據需要作靈活的調整,且在市場經濟中,由於交易的結算關系和臨時性資金需要,第二種財務結構實際上也是不存在的。第三種財務結構才是現實經濟生活中需要加以研究的,也就是如何安排和調整負債與股東權益資金的比例,使之更趨於合理。那麼,什麼是理想的財務結構呢?
1.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理論與實踐告訴我們,借入資金成本小於權益資金成本,流動負債成本低於長期負債成本,所以提高負債比率和流動負債比率將使公司實際負擔的資金成本下降。
2.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杠桿效益是指企業負債經營能使權益資金獲得的額外利益。在企業全部資金息稅前利潤率高於負債利息率時,負債經營會使權益資金利潤率超過全部資金息稅前利潤率,並且負債比率越高,這種財務杠桿效益越大。但若企業獲利能力很差,全部資金息稅前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負債經營或高負債比率將使權益資金利潤率下降,甚至無利可圖或發生資本損失。這種財務杠桿負效益應盡量避免。企業全部資金息稅前利潤率等於負債利息率,這是負債經營的臨界點,前者大於後者,提高負債比率將使股東獲得更多的財務杠桿效益。
3.財務風險適度。企業負債比率和流動負債比率高,雖然能夠降低綜合資金成本,並能為股東帶來財務杠桿效益,但加大了財務風險。如果風險過大,以至於債務到期不能償還的概率很高,企業就可能陷入破產的境地,持續經營就會受到影響。因此,企業應根據預計的現金流量,合理安排債務的數量、種類和期限,降低財務風險。
7. 請問什麼是加杠桿和減杠桿
你好,加杠桿是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以一定的杠桿倍率借貸資金用於投資,以小博大的經濟行為。
減杠桿是指通過降低杠桿倍率或減少杠桿方式減少債務的過程,就是把原來通過各種渠道借來的錢還回去。
8. 提高財務杠桿對一個企業有什麼影響
提高財務杠杠會增加財務風險,全部由股權投資時沒有財務風險,但專是企業也不能獲得融屬資帶來的收益。
當凈經營利潤率大於融資成本時,杠桿比例越高,權益收益率越大。可以參考 管理用杜邦體系 裡面的公式。
答案僅供參考
9. 市場融資杠桿率過高是什麼意思
融資杠桿過高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融資的時候,需要一定的資本,然後就可以借到高額的貸款。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看好一個項目,如果出5元錢,然後借95元,就是用5元撬動了100元的投資,杠桿20倍。這種情況下如果出風險的話,可以看到,杠桿越大風險越高,波及面越廣。於是貸款方開始不願意給這么高比例的杠桿出資,要求借款方多出資本金。
所以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並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
(9)企業過度加杠桿擴展閱讀:
市場融資杠桿率過高的危害
1、過高的杠桿率、加上經濟大環境的下行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和危害不言而喻,溫州、紹興等地不斷有老闆因無法還貸而跑路,企業因此而破產。這些貸款有來自於銀行,也有來自於民間借貸,甚至是高利貸。這樣的企業負債率肯定在100%以上。
2、資金的高杠桿在短期內快速推高股價和指數的同時,也隱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在高杠桿不能持續的情況下,稍有風吹草動,高杠桿的資金就會迅速從股市撤退,從而引起股價和指數的急劇下跌。因此,股市的火爆行情,有時與股市的暴跌甚至崩盤如影相隨。
3、藉助於高杠桿來投資股市的交易模式和行情走勢很難具有持續性。更何況,各路加杠桿或拆借入市的資金中難免有違規或打政策「擦邊球」的情況存在,一旦強化監管,這類資金將不計代價撤離股市,加劇股市的大起大伏。
10. 是努力去杠桿還是在默默加杠桿
鳳凰財經訊 在2014年已經較高債務的基礎上,2015年的中國經濟繼續加杠桿,而今年依然繼續提高。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警示:目前我國金融杠桿率不斷提高,去年已經超過警戒線,並且至今還在繼續提高,這蘊藏著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危險,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也指出,目前我國貨幣增長繼續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桿,還要迅速提高杠桿率。王小魯擔憂稱,在此情況下,未來我們離金融危機將不遠。
那麼我國政府、居民和企業的杠桿情況分別如何呢?今日華泰證券[1.04% 資金 研報]在華爾街見聞發布最新研究結果,對這一情況進行了分析。
中央、地方政府:已接近國際警戒線,仍持續加杠桿
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政府債務約為388250億元,佔GDP比重為57.37%,國際警戒線為60%,可見我國政府部門杠桿率已然偏高,但低於發達國家。然而,從政府此前表態可以預見,為「穩增長」今後一段時期政府部門仍將處於加杠桿進程。
有許多學者反映,政府部門的「錢」應該花在「正地方」,財政支出應該是幫助經濟結構升級、轉型的支出。市場預計我國今年一季度的社會融資規模會超過5.5萬億元,而其中居民部門加杠桿基數相對較小,所以5.5萬億元的社會融資,絕大部分還是進入了傳統的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廣發證券[1.37% 資金 研報]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表示其經過調研發現,「地方政府拿這個錢,在現有的政策激勵下也沒什麼人幹活,大部分又買入了銀行的理財產品,這是中國目前的金融空轉的狀態。」
居民部門:加杠桿進程,但遠低於發達國家
華泰證券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部門負債率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低,與新興經濟體相比則略高。負債率低與我國的高儲蓄率有著必然的聯系,此外,居民部門的債務構成單一,只有貸款,其中住房抵押貸款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15年樓市回暖,購房需求集中釋放,人們紛紛前去申請公積金貸款買房。近日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蘇州、合肥、福州等多城市公積金貸款額度吃緊,公積金賬戶幾乎出現「被貸空」的現象。今年房地產持續高溫,這一現象恐怕會加劇。
企業部門:去杠桿進程,未來幾年仍將持續
報告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企業資產負債率變化較為平穩,呈穩中有降格局,工業企業則呈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產能過剩行業以及部分傳統行業去杠桿效果明顯。而房地產、部分服務業、新興產業等行業在不斷加杠桿,尤其是房地產行業「加杠桿」明顯。此外,大中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偏高,地方企業高於中央企業。
華泰證券預期,企業部門去杠桿趨勢在未來幾年仍將持續。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企業部門處於加杠桿進程,但是我國企業部門的杠桿率較高。數據顯示,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相比,均居於首位,高出發達國家平均值80個百分點,高出新興經濟體國家平均值66個百分點。由於經濟下行、企業盈利能力惡化,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近5年內增加了42個百分點。
對此,央行行長周小川多次強調,我國當前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特別是商業銀行主導,這個金融格局直接造成了我國總體杠桿率偏高的事實。未來我們將通過股權投資,減少企業對於借貸杠桿的依賴性。
我國2016年的五大經濟政策任務中,去杠桿位列其首,但是,真的會「去」嗎?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核心問題在於去杠桿和保持適當增長速度存在著矛盾。在經濟增速下行趨勢未得到扭轉的背景下,保持適當增長速度會成為政府的首選。雖然去杠桿關乎經濟長遠健康發展,但在短期內就會被犧牲。危機持續過程中設定去杠桿的任務,核心的意義在於提醒全社會不能迷失方向,不能過度依賴需求方調控,需要供給側合理安排去杠桿的路線圖。李揚認為,降低杠桿率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在控制債務增長速度的同時保持中高速的經濟增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在一定意義上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高杠桿陷阱,因為我們很難接受短期調整的成本,不但宏觀層面去杠桿的可能性很低,微觀層面的資產重組也很難推進,金融體系轉型更是無法一步到位。黃益平建議,短期內不宜在宏觀層面過度強調去杠桿,以政府、居民和民企加杠桿配合國企去杠桿。
樓市去庫存應加杠桿還是去杠桿?
關於樓市去庫存應該是加杠桿還是減杠桿的問題,在兩會期間就被討論得沸沸揚揚。重慶市長黃奇帆認為,目前房地產領域用加杠桿的辦法去庫存,風險很大,容易引發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先例。而央行行長副行長潘功勝的態度則是,目前中國房地產的杠桿率並不高。
此前,經濟學家李迅雷撰文稱,同時做到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實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產領域,還是為了去庫存而加杠桿,但加杠桿的結果,卻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的效果尚不明顯。這是由於市場的自發資源配置之下資金的虹吸效應造成的——資金一致流向那些更具有保值投資前景的一線城市樓市。這種情況不僅會帶來對實體產業的抽血,也為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難題更添一重難度。
現在的貨幣政策究竟是穩健的還是寬松的?
最後,華泰證券表示,當前「去杠桿」更需要一個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事實上,我們今年也這么做了,從此前央行降准、逆回購「天天見」,SLF(7天期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月月見」可見一斑。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引用數據稱,去年的GDP增長率是6.9%,但是名義增長率只有6.4%,相比起來,M2增長率是13.3%,「比GDP增長高了7個百分點。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是寬松的了。」
「今年1月份,貸款投放增長2.5萬億,同比多增了1萬多億,按這個速度,我們的貨幣增長還要繼續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桿,還要迅速提高杠桿率。」王小魯擔憂稱,「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們離金融危機還遠嗎?」
海通證券[0.06% 資金 研報]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稱,09年至今,中國的M2規模不僅超越美國,而且接近於美國的兩倍。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QE,但美國的三次QE,前提是出清,即企業、金融機構和個人都去杠桿了。然後再慢慢加杠桿。中國目前則是在杠桿的基礎上加杠桿,在泡沫的條件下創造泡沫, 在債務的基礎上增加債務。這就很難實現去杠桿和化解泡沫的目標。如果說,寬松的環境有助於改革的順利推進,但過度寬松的環境則往往會樂不思蜀。
說到底,我們都明白,提高經濟生產率、推動供給側改革和結構性改革,才是去杠桿最具活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