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二物理的知識點整理,要北師大版的,急急急!!!
登錄天利中考網去看看吧
⑵ 如何在ppt中做出杠桿原理的動畫
最好使用flash製作出swf 或 gif格式的動畫,再插入到需要的ppt中就可以了。
可以到網路文庫裡面搜索內「優質課件設計容培訓 powerpoint平台」具體可以看這個優質課件培訓ppt裡面應該有你需要了解的知識內容。
⑶ 求八年級下冊物理復習提綱 北師大版
八年級物理下期知識點整理
第六章
一.透鏡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焦點: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後在F點會聚,F點叫作凸透鏡的焦點。
焦距: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鏡,會聚(或發散)作用越明顯。
二.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質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 虛像或實像
u>2f 2f>v>f 倒立 縮小 實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實像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實像
u<f 正大 放大 虛像
三.常用透鏡
1.幻燈機和投影儀
成像特點: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注意事項:幻燈片就倒著放。
2.照相機
成像物點:物體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3.放大鏡
成像特點: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像同側。
四.眼睛
從成像的角度講,人的眼睛可以簡化為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屏幕。
明視距離:在距眼25cm處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把25cm的距離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視距離。
近視眼:明視距離小於25cm,可配戴凹透鏡得到矯正。
遠視眼:明視距離大於25cm,可配戴凸透鏡得到矯正。
眼鏡的度數=1/f×100(f必須用m做單位。)
第七章
一.基本概念: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符號:F
力的單位:牛頓;N
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測量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用彈簧測力計)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二.重力
1.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施力物體:地球。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3.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G=mg ; g取9.8N/kg,表示:1千克物體所受的重力9.8N。
三.摩擦力
1.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壓力; 使接觸面變得粗糙;
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減小壓力; 使接觸面變得光滑。
四.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
方向相同:F=F1+F2
方向相反:F=F1-F2 (F1>F2)
五.二力平衡
1.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叫做平衡。平衡的物體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2.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而處於平衡狀態叫做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彼此平衡。
4.受平衡力時,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在平衡力作用下物體運動狀態不變。
六.牛頓第一定律
1.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個規律叫做牛頓第一定律,也稱慣性定律。
2.物體操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第八章
一.壓力
1.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2.壓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
3.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
4.壓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向下。
二.壓強
1.意義: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義:作用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
3.公式:P=F/S;(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4.單位:帕斯卡。Pa
1Pa=1N/m2,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牛。
5.增大壓強的方法:
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一定,增大壓力。
6.減小壓強的方法:
壓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一定,減小壓力。
三.液體內部壓強
1.液體內部壓強的產生原因:液體受到重力,液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1)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 在液體內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
(3) 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液體內部的壓強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3.液體內部壓強計算工式:P=
4.連通器: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連通器的特點:如果連通器中只裝一種液體,那麼液體靜止時連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總是相平的。
連通器的應用:下水道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統;水位計;牲畜自動飲水器等。
四.大氣壓強
1.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叫做大氣壓強。
2.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測出大氣壓值的實驗:托里拆利實驗。
3.1個標准大氣壓=760mm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1.01×105Pa
4.影響大氣壓的因素
①大氣壓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在海拔2000m以內,每升高12m,大氣壓約下降133Pa(1mm水銀柱)〕
②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減小壓強就增大,體積增大壓強就減小。
③大氣壓還與天氣,溫度等條件有關。
5.大氣壓的應用:
活塞式抽水機;離心式水泵
⑷ 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上)有哪些內容
第九章
機械和功
第1節
杠桿
第2節
滑輪
第3節
功
第4節
功率
第5節
探究--使用機械能省功嗎
第6節
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第十章
能及其轉化
第1節
機械能
第2節
內能
第3節
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本領一樣嗎
第4節
熱機
第5節
火箭
第6節
燃料的利用和環境保護
第十一章
簡單電路
第1節
認識電路
第2節
組裝電路
第3節
電流
第4節
電壓
第5節
探究--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
第6節
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第7節
變阻器
第十二章
歐姆定律
第1節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第2節
根據歐姆定律測量導體的電阻
第3節
串、並聯電路中的電阻關系
第4節
歐姆定律的應用
⑸ 杠桿的五要點
動力臂 阻力臂 阻力 動力 支點
⑹ 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北師大版)
第一部分:基本知識點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力與運動 第九章 壓強
第十章 液體的力現象 第十一章 功與機械 第十二章 機械能
第七章 力
一、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兩個物體。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物體運動狀態變化指運動快慢或運動方向的變化。運動快慢指由動到靜、靜到動、快到慢、慢到快;運動方向指由直線到曲線、由曲線到直線等;
物體形變指伸長、縮短、彎曲、扭轉等。
3、力的單位是:牛頓(N),1N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和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必須畫在線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圖:只畫一個長度適當,沿力的方向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彈力 彈簧測力計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彈性。
2、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簧測力計:
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
(1)認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
(4)測量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萬有引力: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個部分,但是,對於整個物體,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個點,這個點叫重心。(形狀規則、質地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四、摩擦力
1、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處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3、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壓力(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的分類:
1)靜摩擦: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沒有發生相對的運動。
2)動摩擦:
(1)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
(2)滾動摩擦:輪狀或球狀物體滾動時產生的摩擦,通常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5、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
6、減小有害摩擦方法:
1) 使接觸面光滑;
2)減小壓力;
3)用滾動代替滑動;
4)使接觸面分開(加潤滑油、形成氣墊)。
第八章 力與運動
一、力的合成
1、一個力對物體的作用與幾個力同時對物體的作用,如果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幾個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即用等效法求出與幾個分力效果相同的那個合力的大小。
3、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同向:沿司一直線的兩個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合=F1+F2
2)反向:沿司一直線的兩個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與這兩個中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合=F1-F2 (假設F1>F2)
4、注意有時要求作「合力」的圖示,大家不把合力圖示錯畫成分力的圖示!
二、牛頓第一定律
1、幾種觀點:
亞里士多德觀點: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伽利略觀點:物體的運動不須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3、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隻與質量有關。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因為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第九章 壓強
一、壓強
1、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
(1)有的和重力有關;如:水平面:F=G
(2)有的和重力無關。
2、壓力的作用效果:(實驗採用控制變數法)跟壓力、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4、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Pa,壓力F單位是:N
5、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增大;
(2)F不變,S減小;
(3)同時把F增大,S減小。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液體受到重力,液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特點:(用來檢驗液體壓強規律的器材:微小壓強計)
(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3、液體壓強計算:P=ρgh (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m。)
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 ,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等無關。
4、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5、連通器原理:連通器如果只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6、連通器的應用:船閘、、鍋爐水位計、茶壺、下水管道。
三、大氣壓強
1、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而產生的,
3、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
1)托里拆利實驗(最先測出):實驗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大氣,是大氣壓支持管內這段水銀柱不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於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2)課堂實驗:用吸盤測大氣壓:(原理:二力平衡F=大氣壓p=F/s)
4、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金屬盒)氣壓計。
5、標准大氣壓:把等於760mm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准大氣壓=760mm汞柱=1.013×105Pa。
6、大氣壓的變化:
1) 和高度、天氣等有關;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 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7、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8、應用: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在1標准大氣壓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約10.3m高。
第十章 液體的力現象
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於機翼上下不對稱,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二、浮力
1、浮力: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2、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3、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4、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較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的關系
(1) F浮<G下沉;
(2) F浮>G 上浮(最後漂浮,此時F浮=G)
(3) F浮=G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較物體的密度與液體的密度大小的關系
(1) ρ物>ρ液 下沉;
(2) ρ物<ρ液 上浮;
(3) ρ物=ρ液 懸浮。(不會漂浮)
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G-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六、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排水量:輪船按照設計要求,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排水量=輪船的總質量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4)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利用物體漂浮在液面的條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一、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
水平方向:W=FS
豎直方向:W=Gh
推導公式:F=W/s s=W/F W=Pt
3、單位:焦耳(J) 1J=1Nm
二、功率
1、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功率是用來表示做功的快慢的。
2、計算公式:P=W/t 單位:J/s 瓦特(w) 1W=1J/s
推導公式:P=Fv
三、幾種簡單機械
1、杠桿
1)幾個概念
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支撐點轉動的堅實物體都可以看作杠桿;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支撐點;用「O」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一般為人的施力端)用「F1」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的力;(一般為重物端)用「F2」表示。
力的作用線:通過過力的作用點且沿力的方向的直線。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2」表示。
2)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表示為:F1×L1=F2×L2
作用在杠桿上的力與其力臂成反比,若L1=nL2 則F1就是F2的n分之一。所以要使作用在某杠桿端的力「最小」,則要求作用在該端的力的力臂「最長」。
3)杠桿的分類
分 類 力臂關系 優點 缺點 應用例
省力杠桿 L1>L2 省力 費(動力)距離 鋼絲鉗、板手
費力杠桿 L1<L2 省距離 費力 理發剪、筷子
等臂杠桿 L1=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 天平、蹺蹺板
4)動力移動的距離S與阻力移動的距離h的關系:
當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的n倍時,動力移動的距離S就是阻力移動的距離h的n分之一。即,當L1=nL2時,則S=h/n
5)杠桿的作圖
與杠桿有關的作圖題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給出力的方向,要求畫出力臂;二是只給出施力點,要求畫出在該點用最省的力的「力的方向」和「力臂」。
注意:畫力臂時,一定記得要從支點畫出,並一定要與力的作用線垂直。
2、滑輪
1)滑輪的類型及定義
定滑輪:使用時滑輪位置固定不變;
動滑輪:作用時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
2)滑輪的特點
分類 優點 缺點 實質
定滑輪 可方便改變動力的方向 不省力 相當於等臂杠桿
動滑輪 省一半的力 不方便改變動力的方向 相當於一個動力臂等於阻力臂2倍的杠桿
3)滑輪組:既可能省,也方便改變動力的方向。
滑輪組的省力規律:承擔重物的繩子為n段時,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動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同時,動力F移動的距離S就是重物提升的距離h的n倍。
3、輪軸:由「輪」和「軸」組成,它們大多是共一個軸心。
輪軸的力學規律:如果動力F作用在輪(輪半徑為R)上,重物G掛在軸(軸半徑為r)上時,則有FR=Gr
4、斜面:是一個省力的機械。
斜面的省力規律:斜面長L是斜面高h的n倍,那麼,拉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
表達式為: FL=Gh
四、功的原理:(本內容探究使用機械做功和不用機械直接做功兩者的結果對比。)
1、不用機械直接做功:W=Gh
使用機械做功:W=FS W=Pt
2、結論: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於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人們使用機械無法省功,但使用機械可以省力,或作用機械更方便操作。
五、機械效率
1、有用功:為實現人們的目的,對人們有用,無論採用什麼辦法都必須做的功。
2、額外功:對人們沒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機械的重力和機件之間的摩擦做的功)。
3、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
4、機械效率
1)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即分析有用功占總功的幾分之幾。)
2)計算公式:η=W有用/W總 導公式: W有用=W總η W總=W有用/η
3)注意:機械效率小於1,因為有用功總小於總功。
⑺ 杠桿中的力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體驗和對杠桿實例的觀察,歸納出「杠桿是在力的作用下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能說出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2、通過對實驗探究的分析、論證、評估,建立力臂概念。提高實驗探究的分析、論證能力,增強實驗評估意識;3、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採用比較法和綜合分析法科學分析相關數據,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會畫杠桿中的動力臂和阻力臂,能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具體問題;5、在杠桿的模型建構中領悟物理模型建構的一般方法:選擇樣例——建立初步圖示——圖示改進——建立模型;在探究中領悟「科學的發現往往需要向前再邁一步」。【教學重、難點】1、認識杠桿,探究並得出杠桿平衡條件。2、在探究中建立「力臂」概念,在實際應用中准確畫出杠桿「動力臂、阻力臂」。【設計思路】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吸收教材中活動設計的優點,重組教材結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探究活動。在活動、體驗中認識杠桿,在杠桿的應用中尋求探究的需要,在探究、評估中建立力臂概念並獲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整體設計由四組系列活動組成。系列活動一:認識杠桿。設置「拔圖釘」、「尋找身體中的杠桿」兩個層次的操作、體驗活動,形成對杠桿模型的正確認知。系列活動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以「用彈簧測力計稱象」創設探究背景,提出探究問題;通過模擬背景事件進行探究,形成杠桿平衡條件的初步結論;再通過實驗論證、評估,明確力臂,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系列活動三:知識應用。通過「畫力臂」完善對杠桿模型的認知,通過解決具體問題,了解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系列活動四:課後探究。由「自學與歸納」、「觀察與探究」組成,旨在加強對杠桿原理的理解,進一步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流程圖】【教學資源】實驗器材:釘有圖釘的木板、墊木、螺絲刀、羊角錘、扳手;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台、直尺、細線;視頻資源:「羊角錘拔鐵釘、開瓶器開瓶蓋、扳手擰螺絲」錄像,自製PPT課件。【教學過程】一、認識杠桿活動1:拔圖釘(教師)木板上釘了一枚圖釘,請把它拔出來(圖1)。(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拔出圖釘。(教師)懂得使用工具是一種智慧的表現。生活中還很多任務是採用工具來完成的。(學生)觀察羊角錘拔鐵釘、開瓶器開瓶蓋、扳手擰螺絲(視頻);觀察撬石頭、蹺蹺板、抽水機手柄(動畫)。(教師)以上工具在工作時有何共同的特點?(教師)待學生回答出轉動後,用flash演示並說明(圖2):在物理學中,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稱作杠桿(lever)。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即圖中的O點;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即圖中的F1;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即圖中的F2;活動2:尋找身體中的杠桿(學生)尋找並用動作表達出來。(教師)舉例「昂首向天、提起足跟、手提重物」 ;(教師)點評:盡管人體的各種運動相當復雜,但最基本的運動都是由骨骼在肌肉的作用下繞關節轉動產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桿。現代科技工作者從人體手臂得到啟發製造了太空梭的機械臂用以抓捕衛星。設計意圖:本環節採用二層次的活動設計,通過用杠桿來認識杠桿,通過看杠桿來了解杠桿;通過尋找身體中的杠桿來體會杠桿,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構建杠桿模型。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出示探究背景] (教師)2001年6月22日,杭州的一位物理老師用一隻彈簧測力計並藉助杠桿「稱」出了一頭質量約為3t的大像的質量(圖3)。他的具體做法是用一根10m長的槽鋼製作了一根杠桿,在離支點較近的位置掛上鐵籠和大象,在離支點較遠的位置用一把彈簧測力計測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的示數。[提出探究問題] 稱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的大小與F2、l1、l2有何關系?[實驗設計](教師)你能利用桌上的器材設計出合適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嗎?(師生共同討論)模仿稱象過程,選擇器材,設計實驗。具體裝置如圖4:1、用木製杠桿代替槽鋼,為消除杠桿自重的影響,杠桿應在中點懸掛,並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平衡;2、用鉤碼代替大象;3、l1、l2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4、實驗中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記作F1,鉤碼的拉力記作F2,OA記作l1、OB記作l2。(師生)探討步驟設計並確定實驗記錄表格。設計思想:控制變數法;步驟一: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步驟二:取F2=1N,l2=10 cm,l1=5cm,測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F1的大小;步驟三:l1、l2不變,增大F2,測出F1;步驟四:F2、l1不變,增大l2,測出F1;步驟五、F2、l2不變,增大l1,測出F1。(教師)引導學生明晰實驗注意點:注意點一:彈簧測力計要調零;注意點二: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動,待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讀數。[進行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參考數據):測量序號F2/Nl2/cml1/cmF1/N①11052②1.51053③1.51253.6④1.512151[實驗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做出分析結論:1、比較①、②,說明:l1、l2不變,增大F2,則F1 增大;比較②、③,說明:F2、l1不變,增大l2,則F1增大;比較③、④,說明:F2、l2不變,增大l1,則F1減小;2、綜合分析①、②、③、④,可得杠桿平衡時: F1 l1= F2l2。3、引申分析:若l1>l2 則F1<F2 ,可以省力……(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上述表達式中,F1是通過彈簧測力計測得的,F2是鉤碼的重力造成的拉力;那麼l1、 l2究竟是什麼呢?是指OA、OB的長度嗎?[實驗論證](教師)請學生採用圖5的操作方式(彈簧測力計豎直上拉),用實驗驗證上述結論的正確性。實驗中取F2=1.5N, OB=10cm,OA=15cm,先計算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再進行實驗驗證。
(教師)請學生逐步傾斜彈簧測力計(如圖6)。(學生)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發生變化。(教師)彈簧測力計傾斜後F2、OB沒有變化,是什麼引起了F1的變化?[實驗反思](教師)組織學生探究:讓F1為1.5N時杠桿處於水平平衡,假如F1 l1= F2l2成立,則l1為10cm。組織學生用直尺測量尋找l1。(學生)通過測量發現l1為支點O到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見圖7)。(教師)PPT演示,在杠桿中,我們把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稱做「力臂」。(教師)為什麼我們一開始模仿稱像所做的實驗,結論是成立的呢?(學生)由於杠桿處於水平平衡,拉力豎直向下,所以那時的OA、OB本就是力臂。(教師)點明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以用字母表示成:F1 l1= F2l2。[探究感悟]阿基米德在總結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後,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對此,你有何感想?(教師)盡管我們有著古老的文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就有了使用桿秤的記錄,我們的祖先早就把杠桿應用於實際生活,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但卻與 「杠桿原理」擦肩而過。在今天的探究中,我們能夠得到的另一啟發就是「科學的發現往往需要我們向前再邁一步」。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課的中心,在本課重點的突破上採用了三步走,先是利用背景創設引起學生探究慾望,通過模擬背景進行探究,得出杠桿平衡條件的初步結論;接著通過對探究結論的驗證、評估與反思明確再探方向;最後利用再探究,由學生在尋找中建立杠桿力臂的概念,在化解力臂認知難點的同時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三、試一試問題一、標出圖甲杠桿中的力F1、F2的力臂;問題二、圖乙中,F1的作用點在A,請畫出撬圖釘時所需要的最小的力。學生作答,教師點評。解答如下:問題一:畫力臂的方法,先找支點和力的作用線,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做垂線,用l1表示動力臂,用l2表示阻力臂(見圖10甲)。問題二:由F1 l1= F2l2知, l1最大時,F1最小;連接OA即為最大的l1,從A點做OA的垂線向下即為F1的方向(見圖10乙)。設計意圖:問題一旨在加強對力臂的理解,問題二旨在加強對杠桿的平衡條件理解的同時,加深對力臂的理解。四、小結與作業(教師)本節課我們主要探討了什麼是杠桿,探究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在探究中,我們通過測量找到了力臂。但這只是對杠桿有了初步認識,課後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自學與歸納 閱讀書本第6頁內容,解決稱像問題中的計算,並歸納利用杠桿原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觀察與探究 生活中的杠桿類工具有很多,它們的作用也不盡相同,請觀察、收集部分生活中的杠桿類工具(如剪刀),利用杠桿原理分析它們的作用,並嘗試分類。設計意圖:延伸課堂探究思維,從物理走向生活,培養將物理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意識。
⑻ 求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教材目錄(初一到初三全)
八年級上冊
第一章 物質的狀態及其變化第二章 物質性質的初步認識第三章 物質的簡單運動第四章 聲現象第五章 光現象
八年級下冊
第六章 常見的光學儀器第七章 運動和力第八章 壓強和浮力
九年級全冊
第九章 機械和功第十章 能及其轉化第十一章 簡單電路第十二章 歐姆定律第十三章 電功和電功率第十四章 電磁現象第十五章 怎樣傳遞信息——通信技術簡介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望樓主採納
⑼ 物理 杠桿
使杠桿趨向於運動的力叫動力;阻礙杠桿運動的力叫阻力。比如用杠桿撬石塊,人用力是想讓杠桿運動,從而將石塊撬起,這個力就叫動力;而石塊的重力壓在杠桿上,不想讓它運動,這就是阻力。
⑽ 如何在ppt中做出杠桿原理的動畫
最好使用flash製作出swf
或
gif格式的動畫,再插入到需要的ppt中就可以了。
可以到網路文庫裡面搜索「版優質課件設計培訓權
powerpoint平台」具體可以看這個優質課件培訓ppt裡面應該有你需要了解的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