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去杠桿對貨幣基金的影響

去杠桿對貨幣基金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4-12 18:59:56

1. 基金新規 去杠桿 對銀行業務的影響具體有哪些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提速 投資建議:定期關注資產配置和凈值變化情況 「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按照公允價值原則確定凈值的具體規則另行制定。

2. 基金新規對債券市場有哪些影響

「基金新規」主要從限制基金投資范圍和比例、基金投資者集中度限制(針對定製基金)、協議式回購質押品資質限制、控制貨幣基金規模等幾大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監管要求明顯提高,其中部分條款的規定對金融體系流動性和債市走勢都存在一定的影響。

央行在8月接連公布新規,先是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擬將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范圍,接受MPA考核,後又叫停了一年以上同業存單的發行。這將迫使同業存單的發行大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減少同業存單發行,以滿足同業負債占總負債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的監管要求,本質上也是一種去杠桿行為,從而對債券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由於9月同業存單到期量為史上最高(超2萬億),其中有部分可能不會續發或縮短發行期限,對流動性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對流動性的擔憂結合「基金新規」的發布,引發了對債市前景的憂慮。

3. 貨幣市場基金納入M2有什麼意圖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公布1月份金融數據的同時也調整了廣義貨幣(M2)的統計口徑。1月份,人民銀行完善貨幣供應量中貨幣市場基金部分的統計方法,用非存款機構部門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取代貨幣市場基金存款(含存單)。

據介紹,這是1994年以來,央行第四次調整M2統計口徑,也是央行首次納入銀行存款以外的項目。2011年,非銀存款統計入M2後,M2主要由4個方面構成:流通中現金(M0)、企業存款、居民存款和非銀存款。在經過上述調整後,未來非存款機構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將正式納入M2的計算基礎。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外匯研究員王有鑫認為,將貨幣市場基金直接納入M2,有助於完善貨幣供應統計。近年來,我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迅速成長。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末,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為6.74萬億元,相當於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的4%左右。「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比較高,使用方便,對於貨幣供應量的影響比較直接,同樣具有貨幣創造的功能。」王有鑫說。

「隨著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持續升高,給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和央行貨幣政策調控帶來較大影響。」王有鑫表示,從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看,在各類貨幣市場基金出現之前,銀行資產負債表結構相對簡單,負債端主要是存款,資產端是各類貸款和債券。隨著貨幣市場基金的發展,負債端結構變得愈加復雜,部分活期存款從銀行體系流失,轉而購買收益率更高的貨幣市場基金,再通過協議存款或同業存單等渠道迴流銀行體系,拉長了負債鏈條,同時造成負債成本提高。將企業和個人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直接算入M2的統計中,無疑有利於加強金融監管。

此外,這也符合當前市場主體資產配置形式多樣化和支付手段智能化的變化趨勢。業內人士認為,從貨幣屬性和資金來源角度看,貨幣市場基金與銀行存款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主要是從居民和企業存款中分流而來,轉而以新型金融產品的形式存在。對於居民和企業來說,只是持有形式發生了變化,本質上並無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口徑調整扣減貨幣市場基金存款(含存單)後,並非加入全部貨幣市場基金規模,而是加入非存款類部門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廣發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這種方法有效避免了重復計算問題。也就是說,存款類金融機構持有貨幣市場基金,資金主要來自於居民、企業或者非銀存款,已經在既有M2匡算范圍內。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按照新的統計口徑,1月末M2餘額擴大1.15萬億元,同比增長8.6%,而按照之前的方法統計,1月末M2增速為8.5%,前後變動並不是很大。「這更多的是表明監管層希望優化對貨幣市場基金的管理,使M2增速更好地反映貨幣供應量,以便更加精準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把握金融去杠桿的力度。」王有鑫表示。

貨幣市場需要調控的。

4. 貨幣基金收益率破7%,高收益下隱藏著怎樣的風險

最高7天年化收益「破7」在資金面緊縮和金融去杠桿背景下,今年以來股債基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貨幣基金一枝獨秀,收益率一路走高。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貨幣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均值達到4.10%,7天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有13隻,佔比1.88%。收益率4%以上的有427隻,佔比61.74%。其中,收益率最高的7天年化收益率已經達到7.49%。<br /><br />高收益率還能持續多久?<br /><br />從短期來看,貨幣基金的高收益還將持續一段時間。<br /><br />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意味著全球流動性仍然趨於緊張,雖然央行並未跟隨上調逆回購利率,同時上周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但從近期shibor走勢來看,資金壓力仍然不小。<br /><br />從目前看,央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或仍將持續,短期內市場利率料維持高位運行。<br /><br />高收益下風險漸顯<br /><br />今年貨幣基金規模上升離不開銀行等委外資金的「幫忙」,這同時也埋下了一定的隱憂。委外資金對市場利率的變動很敏感,投資行為具有較強的同質性,增大了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管理壓力。<br />

5. 金融去杠桿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你好,金融去杠桿影響股市主要通過三條路徑:一是銀行委外業務收縮,雖然目前出台的文件中並未明確限制委外投資股票的規模和比例,但近期市場已開始擔心後續監管加碼;二是金融去杠桿將影響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偏好;三是如果金融去杠桿導致債券等金融資產出現集中調整,則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造成市場波動。
去杠桿對股市的影響:

中國金融去杠桿的首要波及場所是貨幣市場,從余額寶的收益上,數億計投資者已經親身體會到了去杠桿產生的威力。但對貨幣市場的沖擊影響,人們感知到的是金融去杠桿的廣度,在深度上的體會還是要回歸到股市中。

從最近的中國股市來看,特別是滬深300指數最近承受的拋售壓力,已經明顯顯示出中國金融去杠桿的影響正從貨幣市場逐步擴散到股市中。在滬深300指數中銀行類板塊的承壓更為顯著,從K線的形態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頂部大陰線,這是股價對這一輪金融去杠桿、資金逐漸昂貴的直接表現。為什麼在股市中首當其沖的會是銀行類的板塊呢?銀行類股票是在上一輪的央行降准降息中收益最為顯著的股票,每當市場利率下降時,銀行股票往往會得到支撐走強,這是對行業的基本面體現。同樣,在這一輪的金融去杠桿過程中,曾經的最大收益者將輪回為最大的壓力承受者。

目前市場主流預期,中國股市將會面臨一波預期之中的、可控的有效回調。這一波的回調將會是後期健康穩步增長的蓄力過程。伴隨著整個金融去杠桿的有效推進,資金將會從龐大的影子銀行、金融市場逐步流向有競爭優勢、具備強大增長前景的企業中去,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和行業才能夠有效生存,而浪費型、產能過剩的行業將會面臨淘汰出局的結果。當然,這是通過市場的力量來引導實體經濟的發展,比此前採用行政力量去主導要聰明的多。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

6. 評論:去杠桿對匯率仍有信心 人民幣貶值不值

6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即期匯價連續兩日雙雙調升,其中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收漲59個基點,連續三日上漲,擺脫了上周人民幣連續下跌的趨勢。一時間市場意見擺脫上周灰色論調,又開始集中認為人民幣有望繼續延續穩定,甚至有意見提出人民幣應該成為避險貨幣。
近兩年來,人民幣幣值變動一直是市場的關注點。相對來說,海外投機者看法搖擺比較快,從2014到2017年上半年看空到2017年下半年看多,再到現在相對中性。總結下來,主要有三個角度,金融體系崩潰論,貨幣超發論與海外分散投資論。崩潰論主要發自於對中國杠桿水平的擔憂,超發論拿M2說事兒,而海外投資論基於中國居民金融資產的自發性全球配置敘述。
短期來看,因為巨大的外匯儲備與並未全面開放的資本賬戶,人民幣幣值依然處於可控水平,但這顯然不是大家最關心的。筆者試圖從三個角度分析下,中長期來看人民幣的走勢可能也並不似上面三種論點所預期的弱勢,相對每個論點都可以找到反例。筆者將這三個角度歸納為人民幣(RMB)的利率(Rates)貨幣(Money)與信仰(Belief)。對應上述三個論點,可以理解為利率對應配置,貨幣對應超發,信仰對應崩潰。
中國利率配置的優勢
首先談利率(Rate)。影響匯率的因素很多,但不管業界還是學界,利率一直被認為具有重要的影響。可比利率水平上,近兩年中國比美國高很多。這裡面不僅有美國QE遺留下來的因素,也有中國為了去杠桿所執行的中性從緊貨幣政策的影響。
銀行層面,中國三個月SHIBOR為4.35%而美國三個月LIBOR比中國要足足低兩個百分點,只有2.31%。市場另外一個擔心是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影響。按現在的dot plot,聯儲利率會在3.375%見頂然後會下降,加上常態的libor-ois價差25bp,三個月LIBOR利率的頂點也不過3.625%,依然遠遠低於中國的SHIBOR或者AAA級NCD的利率水平。零售端,美國貨幣基金利率在1.8%左右,而中國的貨幣基金利率持續維持在4%附近。另外一個可比利率是美國10年聯邦機構債的3.2%與國開債的4.45%(因稅收差異國債不直接可比),利率相差1.25個百分點,中國債券依然具有明顯優勢。
人民幣的利率優勢不僅反映在名義利率差,同時也反映在實際利率差上。截至4月,美國CPI與核心CPI分別為2.5%與2.1%,而中國的對應數字僅為1.8%與2.0%。因此,人民幣的實際利率優勢比名義利率還要高上0.1到0.7個百分點。
利率吸引力之外,中國債券與其他國家的債券相關性也非常低,利率變化13周滾動相關性過去5年的時間里基本在-0.5到0.5之間震盪。而其他國家的債券相關性如此之高,有些機構去年甚至放棄了分散投資而專注於少數幾個發達市場。同樣的,中國股票與其他國家的股票相關性也非常低。金融學原理告訴我們,金融唯一的免費午餐就是風險分散。因為中國債券股票與其他國家相關性低,因為外資在中國債券股票市場佔比低,隨著中國資產規模的壯大(中國債券市場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規模),隨著中國資產逐步進入各種指數,外資對中國的資產配置會有相當大的增長。放眼望去,外資在開放的債券市場,如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尼,佔比都在25%以上,最高甚至到70%。即使是日本歐元區這種零利率負利率的國家,外資佔比也接近總市場的10%到20%,拋去日歐央行所持,外資佔比更高。所以,中期的視角來觀測,外資流入中國光是債券市場至少是萬億美元規模之上。此類配置型流入會對沖中國的配置型流出,對人民幣形成支撐。
高M2並未導致通脹
第二個角度,貨幣(Money)。市場上流行的觀點是,中國的M2如此巨大,按現匯價格,中國可以買下全世界,所以人民幣必須貶值才行。這種說法雖然貌似有理,但更多是情緒化宣洩。同樣的論述曾經應用到日本,但日本經濟停止增長近30年,日元雖然大幅波動,但並沒有趨勢性貶值。
從中國台灣的角度來看,特別關注M2也沒有道理。事實上,很多熱衷於炒作中國M2/GDP比例2以上的人並不了解中國台灣的M2/GDP比例在2010年左右達到了2,現在已經上升到2.4。中國台灣的M2存量規模接近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的加拿大的GDP規模,介於俄羅斯與澳大利亞之間。同期美元對新台幣基本在29到33之間波動,一個多月前還曾回到了29。
貨幣貶值與否,相當程度上決定於新創貨幣是否帶來足夠的產出。一個簡單的貨幣超發度量可以定義為M2增速——名義GDP增速。中國貨幣超發通常在正的2%,但去年是負數,年底8.1%的M2增速對應11%的名義GDP。按此指標,去年中國的貨幣超發速度遠遠低於美國,於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也許並不完全出人預料。今年以來,美國的M2增速在下滑,名義GDP在回升,而中國的M2增速穩定,但名義GDP增速略有下滑,所以美元的回升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中國,貨幣發行帶來的另一個擔憂是很多人認為中國實際物價很高,出國對比覺得比發達國家都高。具體到某個特定產品上,這很有可能,比如說豪車,豪包,豪表。但這些觀察都有明顯的選擇誤差。這些偏差分為兩類,一是稅收效應,奢侈品中國的關稅高。二是購買效應,出國旅遊與媒體具有話語權的以高收入群體為主,而此類人群容易為高端品牌支付溢價。
兩個觀察點說明中國的整體物價雖然比以前上升了很多,但依然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第一個觀察點是IMF、世行甚至CIA按PPP計算的中國GDP都遠高於名義匯率計算的GDP;第二個觀察點是最近UBS的一個報告,給77個全球大城市的物價與收入排名。物價方面,中國最貴的兩個城市,北京與上海僅僅排在45到50之間,落在了後半段。
去杠桿對匯率仍然有信心
最後一點,信仰(Belief)。中國近些年最讓人詬病的就是杠桿問題。這方面,經濟體杠桿速度增長過快確實帶來了更高的風險。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防範風險被列為三大攻堅戰之首。但是,中國的杠桿水平是否一定必然會對匯率帶來威脅,這點是值得商榷的。
日本,如此高的負債率,國際市場上有個風吹草動,大家第一想到的是買日元,看日元升值。
所以,這里的核心不是中國的絕對負債率高低,而是中國到底是個傳統的新興市場國家,還是一個跟美國一樣「例外」的大國經濟。按新興市場國家經驗,如此高負債率的國家最後都崩潰了。但按照發達國家經驗,很多經濟可以在高負債水平下穩定一個相當穩定的匯率。
這里澄清一個常見的錯誤概念,正如我們看股票除了看PE,更要看PEG一樣,看一個國家,我們除了看其負債水平,更要看其增長水平。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中國的負債率與發達國家處於同等水平,但其名義增長至少為發達國家的2倍,那麼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先出危機而一定要是中國呢?匯率是比誰更好同時也是比誰更爛,比爛的話,很多發達國家更不樂觀,其債務率遠高於新興市場,但增長率卻低很多。
過去很多年國際投資者豪賭做空人民幣失敗的一個核心原因並不一定完全是因為中國政府的干預,而是其屢試不爽的模型出了問題。傳統的新興市場危機演化路徑是資產價格下跌帶來資本外逃帶來本幣貶值帶來通脹上升帶來加息帶來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的閉環。這個閉環應用在中國有兩處鏈接被打斷,一是資本外逃(法理上,中國的資本賬戶依然沒有開放),二是匯率貶值並不必然地帶來通脹,給了中央銀行支持經濟恢復信心的空間。
還有一個層面是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含金量。傳統的經濟發展演化路徑是第一到第二到第三產業,前兩個佔比越低,經濟就越發達。但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國家在反思這個問題,美國與各國最近的貿易爭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美國希望製造業回歸的舉措。如果把製造業作為一個經濟韌性的度量指標,那中國自加入WTO後的演化是驚人的。中國製造業附加值全球佔比從2001年的7%不到上升到了2015年的近30%,幾乎等於美國日本與德國的總和。全產業鏈結構,也使得中國可以更有效地抵禦沖擊。
製造業是中國匯率穩定的基礎
最近的貿易爭端還可以提供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人民幣的估值。自2005年人民幣升值以來,中國出口產品佔全球貿易份額一直在上升。直到今天,中國出口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產品沒有競爭力,而是貿易壁壘。很多企業抱怨人民幣升值導致利潤缺失,但同時他們所面臨的競爭對手經常不是鄰國而是鄰居。鄰國與鄰居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需要低匯率保持國家的競爭力,後者不用,只需要時間調整。
關注未來,全球對美國的「信」及對中國的「不信」也可能會發生變化。這個變化第一層面可能來自赤字。事實上,今年幾乎所有的賣方經濟學家都開始拿美國的雙赤字說事,順差逆差這個事實很難用來短期交易,很多分析師今天可能希望他們並沒講過美元弱的故事。但這個問題會一直存在:一個雙赤字的貨幣其支撐或底氣從哪裡來?答案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答案也可以反過來:有則信無則不信。反過來這個角度,中國是「有」的國家,一個製造業佔比如此之高的國家生產出足夠多的產品提供了讓其他人持有其本幣的「有」的基礎。一個進口量最大的面對眾多出口方的中國,也許不一定有原油定價權但有一定的買方貨幣選擇權不足為奇。這里順便提一下上海的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短短的兩個月,上海原油期貨持倉量已接近紐約或者倫敦原油期貨持倉量的2%,而其交易量已經達到了後兩者的15%~20%。未來幾年內,部分原油貿易的人民幣化可能會讓市場從「不信「到」信「,進而影響到美元與人民幣的供需格局。
匯率水平一直是個多維度的難題,預測匯率跟預測很多金融產品的價格一樣,通常結果是讓人失望的。筆者的目的不是預測,而是想提供一個分析角度,討論下為什麼人民幣貶值並不像近幾年很多分析所講的與很多人預期的那麼必然。其實,貶值甚至不值得期待,就像人們不該期待其所持物產貶值而是應該把辦公樓或者住宅裝修得更有吸引力。天下國家,本同一理。

7. 貨幣政策如何去杠桿

1)控制基礎貨幣,目前來看央行以穩定資金為主;2)准備金率調節貨幣乘數,加准可能性不大,但非銀和銀行同業存款暫不繳准,後續需關注;3)收窄利差,抬高負債成本。措施包括上調逆回購、SLF、MLF等流動性工具利率,拉長投放久期等,這是央行自16年3季度至今一直在做的操作,從負債端倒逼市場去杠桿。4)風險准備金制度與規范杠桿率,16年一行三會也出台了相應政策。5)MPA直接控制規模擴張,使得表內和表外資產負債擴張可控。

8. 貨幣基金收益率破7% 高收益下隱藏著怎樣的風險

最高7天年化收益「破7」在資金面緊縮和金融去杠桿背景下,今年以來股債基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貨幣基金一枝獨秀,收益率一路走高。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貨幣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均值達到4.10%,7天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有13隻,佔比1.88%。收益率4%以上的有427隻,佔比61.74%。其中,收益率最高的7天年化收益率已經達到7.49%。<br /><br />高收益率還能持續多久?<br /><br />從短期來看,貨幣基金的高收益還將持續一段時間。<br /><br />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意味著全球流動性仍然趨於緊張,雖然央行並未跟隨上調逆回購利率,同時上周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但從近期shibor走勢來看,資金壓力仍然不小。<br /><br />從目前看,央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或仍將持續,短期內市場利率料維持高位運行。<br /><br />高收益下風險漸顯<br /><br />今年貨幣基金規模上升離不開銀行等委外資金的「幫忙」,這同時也埋下了一定的隱憂。委外資金對市場利率的變動很敏感,投資行為具有較強的同質性,增大了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管理壓力。

9. 影響貨幣基金的因素

影響貨幣基金收益因素:
1、銀行存款利率;
2、國債回購市場資金需求;
3、債券的供求狀況;

貨幣基金的收益一般都是正的,賺多賺少而以,不會產生虧損。誰也預測不了它能漲跌多少。股票密集發行的時候收益率就可能高些。特別是大盤股發行。

突然短時間貨幣基金收益率很高的原因:這是因為貨幣市場基金可以投資一年以內的債券和回購,政策規定當日收益必須當日確認,不能攤銷。所以這方面來講,收益率可能波動比較大。並且,貨幣市場基金可以在不同時期選擇最有利的估值方法,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長期而言,貨幣市場基金和基準利率差不多,不會長期在10%以上的收益率。

比如:
基金國債回購,融出資金,恰好市場進行大盤股的認購,資金很緊張,那麼那段時間回購收益率會比較高。

債券一天只要上漲0.1%,那麼按照貨幣基金的演算法,年化收益率也會有很高。

閱讀全文

與去杠桿對貨幣基金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方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瀏覽:206
金融許可證公司有哪些 瀏覽:691
應收賬款向非金融公司買斷 瀏覽:172
2018年3月棉花進口匯率 瀏覽:930
工行貴金屬費黃金用 瀏覽:414
期貨怎樣看平均線 瀏覽:855
增強財務杠桿彈性的措施 瀏覽:986
提請召開股東大會文件範文 瀏覽:88
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外匯備案 瀏覽:905
杠桿最大力臂 瀏覽:763
總統大選貴金屬 瀏覽:220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對策 瀏覽:637
期貨投機度計算 瀏覽:649
西安注冊金融類公司 瀏覽:985
南京期貨交易所 瀏覽:373
pg外匯集團公司 瀏覽:977
甘谷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 瀏覽:250
金融機構疫情期間 瀏覽:970
1月23日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48
股票澳優奶粉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