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桿小學優質課教學設計

杠桿小學優質課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04-13 13:33:39

㈠ 湘教版五年級上冊《他能撬動地球嗎》課件

《他能撬動地球嗎》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回顧
《他能撬動地球嗎》是湘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簡單機械中的第2課的學習內容,是一個簡單機械——杠桿。 本課大體由三個版塊的內容組成:第一版塊科技史引入新課,初步了解杠桿可以省力;第二版塊的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各部分的名稱,探究杠桿可以省力,這是本課重點教學內容,是進行科學探究技能培訓的重要環節;第三板塊是觀察記錄杠桿尺的狀態,引導學生能初步對數據進行整理,發現並驗證杠桿省力的規律;第四版塊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逐步使學生樹立「學科學」是為了更好地「用科學」的思想。 我制定了下列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認識簡單機械――杠桿,了解杠桿的作用以及杠桿在實際中的應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設計杠桿作用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動手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科學實踐活動帶給他們的無盡魅力! 4、聯系生活,應用杠桿省力知識
教學這一部分時,首先通過我的演示活動來突破難點。為弄清這個問

題,我設計了一個實踐操作活動:撬動純凈水桶。
二、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上課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在課前對學生的分析了解不夠,對學生估計太高,把有些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以至於課堂設計的內容太多,沒能完全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任務。第三板塊觀察記錄杠桿尺的狀態,引導學生能初步對數據進行整理,發現並驗證杠桿省力的規律,完全可以安排在下一課時上。這堂課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如實驗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強,學生樂於動手,在實驗中探索知識、弄清了杠桿原理,知道怎麼省力、怎麼費力等。

㈡ 小學 科學 杠桿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編輯本段]杠桿的定義
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支撐點轉動的堅實物體都是杠桿。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等,都是杠桿。
[編輯本段]杠桿的性質
杠桿繞著轉動的支撐點叫做支點
The lever is called a fulcrum being winding the center of resistance rotating
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
Make the force that the lever turns be called driving force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
Hinder the force that the lever turns from being called resistance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
Think that driving force composes in reply resistance when effect cancels out each other to the lever rotating , the lever will be called lever balance in equilibrium state , this state
杠桿平衡時保持在水平位置靜止或勻速轉動。
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The straight line passing the force effect point direction along the force is called the force effect line
Gleam of distance is called an arm of force from fulcrum to the force effect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L1 is called a power arm from fulcrum O to driving force F1 effect line distance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L2 is called the resistance arm from fulcrum O to resistance F2 effect line distance
[編輯本段]杠桿平衡條件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2/F1=L1/L2
Power arm X driving force = resistance arm X resistance , namely L1F1 = L2F2, can develop into F2/F1 = L1/L2 from this
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The lever balance is connected with driving force and resistance not only , dir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force effect point and the force effect.
[編輯本段]生活中的杠桿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上圖中,方形代表重物、圓形代表支持點、箭頭代表用,這樣,你看出來了吧?在杠桿右邊向下杠桿是等臂杠桿;第二種是重點在中間,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第三種是力點在中間,動力臂小於阻,是費力杠桿。
第一種杠桿例如:剪刀、釘錘、拔釘器……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還要看重點(阻力點)和支點的距離:重點離支點越近則越省力,越遠就越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種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剪紙板時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1.剪較硬物體
要用較大的力才能剪開硬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大。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的剪刀。
2.剪紙或布
用較小的力就能剪開紙或布之類較軟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小,同時為了加快剪切速度,刀口要比較長。用動力臂較短、阻力臂較長的剪刀。
3.剪樹枝
修剪樹枝時,一方面樹枝較硬,這就要求剪刀的動力臂要長、阻力臂要短;另一方面,為了加快修剪速度,剪切整齊,要求剪刀刀口要長。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同時刀口較長的剪刀。
[編輯本段]投資中的杠桿
杠桿比率
認股證的吸引之處,在於能以小博大。投資者只須投入少量資金,便有機會爭取到與投資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報率。但挑選認股證之時,投資者往往把認股證的杠桿比率及實際杠桿比率混淆,兩者究竟有什麼分別?投資時應看什麼?
想知道是否把這兩個名詞混淆,可問一個問題:假設同一股份有兩只認股證選擇,認股證A的杠桿是6.42倍,而認股證B的杠桿是16.22倍。當正股價格上升時,哪一隻的升幅較大?可能不少人會選擇答案B。事實上,要看認股證的潛在升幅,我們應比較認股證的實際杠桿而非杠桿比率。由於問題缺乏足夠資料,所以我們不能從中得到答案。
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杠桿反映投資正股相對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比例。假設杠桿比率為10倍,這只說明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是投資正股的十分之一,並不表示當正股上升1%,該認股證的價格會上升10%。
以下有兩只認購證,它們的到期日和引伸波幅均相同,但行使價不同。從表中可見,以認購證而言,行使價高於正股價的幅度較高,股證價格一般較低,杠桿比率則一般較高。但若投資者以杠桿來預料認股證的潛在升幅,實際表現可能令人感到失望。當正股上升1%時,杠桿比率為6.4倍的認股證A實際只上升4.2%(而不是6.4%),而杠桿比率為16.2倍的認股證B實際只上升6%(而不是16.2.%)。
阿基米德的「理想」
阿基米德進行過力學方面的研究,並將其運用於杠桿和滑輪的機械設計。據說,為了宣揚其研究成果而誇口說:「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我可把地球搬動給你們看。」雖然,他沒有搬動地球,卻用滑輪移動了大船。
設支點在地球外1萬米處,如果一個在地球上可提起60kg的物體,則需要在支點外的1x1024km處才能搬動地球,地球質量6x1024kg.
1個天文單位為地球到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即1A.U.=1.5x108km,一光年為光在一年前進的距離,1L.Y.≈ 9.5x1012km.
· 支點在地球外10km(1萬米)處,這是個難題。
· 11億光年,遠遠超出了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也越過了從宇宙能得到信息的極限。
——這就是阿基米德的「理想」。

㈢ 小學時,正逢上自然課,老師講到「杠桿原理」,啟發大家:「除了鐵棍、木棍,還有什麼可以做杠桿」 小

物理怎麼變自然了?

㈣ 生活中還有哪些省力和費力的杠桿類工具

我在對本課進行教學設計時,力圖突出兩點:第一,通過教師精心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發展學生對信息的記錄、分析能力;第二,讓學生體驗杠桿工具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加深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這兩點都有較好的體現。 針對第一點,我先組織學生開展"尋找更多使杠桿尺平衡的鉤碼掛法"的探究活動,並將自主探究而得的多種掛法記在記錄表上。由此,學生就有了第一手數據資料,可供後續的分析研討之用。在分析數據資料時,考慮到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沒有採用"撒大網"式的研討模式,而是採用"扶放結合,有扶有放"的師生共同研討模式。在研討過程中,我先展示了省力狀態和費力狀態的兩張記錄表,通過簡單的研討認識了這兩者的根本性區別,並讓學生將手中的記錄表分成省力和費力的兩類。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認知上的難度,也有利於後續研討的深入。接著,我組織學生在省力狀態的記錄表上畫出重點到支點、力點到支點的線段,並進行比較。由於記錄表上線段的直觀性,學生很輕松、准確地推導出杠桿省力的原理。最後,順著直觀教學的思路,我利用「反證法」使學生順利地理解了杠桿費力的原理。在這個師生共同研討過程中,學生手中的信息是在自主探究中記錄下來的,學生所得出的科學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後自行獲得的,教師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著學生進入有效的研討思路,再「放手」讓學生自行獲取學習成果。在這個"扶放結合,有扶有放"的研討過程中,學生對信息的記錄、分析能力獲得了較好的發展。針對第二點,我注重突出「體驗」,即讓學生實際體驗杠桿工具的效用,從而加深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例如游戲「以弱勝強」中,通過支點位置的移動,一名弱小的女生戰勝了強壯的男生;通過鐵絲在老虎鉗鉗口位置的變化,學生感受到老虎鉗作為一個省力杠桿工具的強大;通過手拎鐵塊和用火鉗夾鐵塊的比較,學生馬上感受到火鉗是一個費力的杠桿工具等。正是這些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頭腦中抽象的科學概念化為現實具體、活潑生動的應用實例,鞏固了概念的記憶,並反過來加深了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從實際教學中來看,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學得既開心,又有效率。值得說明的是,雖然我在這個環節中注重突出學生的實踐體驗,但並沒有讓學生簡單地「就事論事」,拘泥於一件工具的認識,而是追求「舉一反三」,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過程,實現對科學概念的再認識。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分析老虎鉗的省力原理之後,教師提出「鐵絲放在鉗口的哪個位置最省力?」這個問題,學生正確地利用科學理論指導了生活實踐;學生在理解桿秤的工作原理之後,教師設計情境「如果稱量要擴大10倍,秤砣不變,怎樣設計桿秤?」,學生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增加秤桿長度、在靠近重點處增設一個提紐,而這第2個方案我在課前也沒有預想到。正是由於科學概念與實踐體驗的緊密結合,學生通過這個應用環節的學習,對於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與近期所聽的科學課相比,本課的預設成分比較多,但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小學生受其年齡特點的限制,其學習意識、學習能力畢竟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就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無異於盲人摸象。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探究教學中,較多的預設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適合於學生發展的探究活動。

㈤ 小學科學《怎樣才能省力》教學設計特色簡述

怎樣才能省力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的教學思想是先組織學生動手體驗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後聯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來認識簡單機械;最後尋找生物器官與簡單機械結構的聯系。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計3種以上省力的方法。

2.能說明一種簡單工具是如何省力的。

3.能通過對圖片或實物的觀察,發現在動物的行為中,哪些屬於省力行為,並對自己的觀察結果說明理由。

4.能在生活環境中找到動物省力的行為。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探討生活中所見到的省力的方法。

三、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麼是簡單機械。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選自河北遠程教育

1.能舉出2個以上使用簡單機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實例。

2.能在生活環境中找到動物省力的行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對簡單機械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並綜合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對簡單機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各種有關省力工具的圖片。

課時建議: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由教材的單元頁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過程導入。

2.提問:單元頁的內容說明了什麼?

(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發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結論:我們要學會怎樣才能省力。

(二)新課教學

◆活動1:拔圖釘比賽

談話: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拔過圖釘,但是怎樣拔更省力呢?現在就讓我們親身體驗一下吧。

1.提問:

①你能用幾種辦法拔出釘在木板上的圖釘?

②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機械的區別?

2.組織學生小組活動

提示:在此活動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學生活動時不能猛然用力撬圖釘,防止圖釘飛起刺傷眼睛。

活動:小組中確定一種最好的方法參加小組間的比賽。

3.討論與交流

談活動中的體會。

◆活動2:簡單機械的應用

1.讀圖回答問題。

教師:大家翻開書P2,看活動2的插圖,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務?

學生活動。

教師提示:可以用連線的方法將用什麼工具去完成圖上的哪項任務連起來。

2.教師總結。

①撬油桶蓋的鋼板工作時是一種簡單機械叫杠桿。

②木棍和磨盤相結合的簡單機械叫輪軸。

③架在台階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簡單機械叫斜面。

④繩子與樹干組合的簡單機械叫滑輪。

杠桿、斜面、滑輪、輪軸等都是常見的簡單機械。

3.討論

教師:根據老師剛才講的知識,請大家找一找P3插圖中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簡單機械?

4.交流

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拓展活動:動物的省力「工具」

1.觀察課本插圖回答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看書上P3拓展活動插圖,說說動物身體上的哪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

2.教師舉例總結。

①啄木鳥的喙相當於鑷子和鑿,屬於簡單機械中的杠桿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動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虎的齒和爪相當於鑿,屬於簡單機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斷食物等活動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㈥ 小學六年級科學書中杠桿原理課中規律有哪些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㈦ 農村小學三年級數學課改,需要做哪些准備工作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相比之下,農村學校的課改工作卻不容樂觀。

筆者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對我縣農村基礎教育課改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有著切身的體會,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我縣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應引起關注。

不容樂觀的困難和問題

對新課改工作認識預設,僅停留在「匯報材料」和會議,管理薄弱。農村基礎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整個國民素質的基石。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9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農村,改革與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對普及義務教育、整體提高國民素質、實現教育強縣、教育強鄉、教育強民具有深遠的意義。但在現實中,一些農村學校的校長並沒有把新課改工作置於重要的地位,重視程度不夠,會議上「喊得山響」,做起來「擲地無聲」,管理力量鬆散、薄弱、混亂,精力不聚,熱情不高,許多學校新課改發展規劃欠具體,相關制度支持力度很小。

意識缺位,觀念錯位,「應對」現象超級嚴重。不少教師尤其是學校領導對新課改工作了解甚少,錯誤認為「實施新課改」是「『上面』的領導吃了飯沒事做,天天坐著辦公室,想『歪點子』『整』我們。」他們總把「想當年」「這么多年我們還不是這樣過來的」「難道傳統的教學就真的落伍了」「我不信新課改就那麼神」掛在嘴上,功利、浮躁、畏難情緒作怪,缺乏探索的勇氣。表現為應對考核檢查「不扣分」——下周要檢查了,要上公開課了,有「重點」地准備幾堂「課改課」,「導演」一批學生「熟記」提問的答案,訓練幾個「模式」,「創設」幾組「互動環節」,餘下,便在「實施方案」「活動記錄」「匯報材料」上下功夫。

對課改工作的投入甚少,巧師難為無錢之改。目前,我縣農村小學生源基本上維持在400人,農村初中生源基本上維持在200人左右,最少的僅100人出頭。由於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有限的公用經費只能勉強保障日常運作,生源少,經費來源不足,物價奇高,開支居高不下,況且所謂的「開源節流」又是一句空話,普通學校也的確無「源」可「開」,「流」更「節」不了,即使「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也還是得「花」,辦公經費嚴重短缺,學校用於新課改的經費支出自然要「精打細算」。缺乏有力的經費保障機制,再「巧」的「師」恐怕也「難為無錢之改」,無奈之下,也只好賣弄「筆桿子」和「三寸不爛之舌」,紙上嘴上談「改」了。

對新課標的學習嚴重不足,很多教師連新課標都沒看過。去年以來,我校來了幾名新教師。筆者問他們:「讀過你所任教科目新課標嗎?」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竟然沒有一名新教師回答讀過。新教師如此,「老」教師呢?交流中,筆者曾經有意問他們:看過(注意,是「看過」)新課標嗎?他們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沒有。有位老師還感到不解:新課標是什麼?看那東西做什麼?筆者郁悶了,反問她:新課標是實踐新課改的航標燈,不讀新課標,你怎麼上課呀?她理直氣壯:以前怎麼上就怎麼上哦,我都當了一二十年老師了,還不會上課么?是啊,「會」上課,並不見得「上得好」,你「上」好了,學生「學」好了么?新課改都實施十年了,我們的教師居然連新課標還沒讀過,不能不說是悲哀。手持「新教材」,不學新課標,這「新課」究竟如何「上」,怎樣算是「上好」了,估計他們心裡是「沒數」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完成」教學任務。

對職後培訓不重視,不少學校校本研修形同虛設。目前,我縣農村中小學教師年齡嚴重老化,老教師退不下,新教師進不來,新老比例嚴重失調。部分教師知識老化,思想僵化,觀念陳舊,方法老舊,「教」「學」矛盾十分突出;缺乏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的意識,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學生;與實施新課改差距較大,接受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教育能力相對不足,不善於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不善於改變學生「學習行為」,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低素質的課改隊伍,使學生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點的適當教育,天真活潑的稚氣、競爭向上的意識和求知願望逐漸熄滅,嚴重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嚴重影響了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推進質量。

使教師盡快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新」的課堂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評價觀,盡快適應新課程教學,縮短由「舊」到「新」的角色轉換期,職後培訓是必走之路,但就現階段狀況來看,除非晉級、評優、評先的需要,很少有老師主動以「我要學習」為由參加培訓,「與時俱進」僅體現在「述職報告」中;不少學校的「校本研修」停留於文件上,即使有那麼幾次,也僅僅是集中評幾節所謂的「公開課」「探討課」,布置工作而已;有的學校以為將學生的座位換個擺放的形式,讓學生上課的時候對照「導學案」「討論」一下,就是課改。

對策分析

1、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優化新課改環境。要制定計劃,採取得力措施,組織廣大農村中小學管理者、教師,認真學習黨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關於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變革教育觀念,端正對實施新課改的認識,只有認識提高了,理論水平提升了,才有可能優化課程改革環境,全身心投入新課改。

2、以鄉鎮學校為抓手,分片(類)建立一批農村中小學課改示範校。2012年春季縣教育局頒行了《會同縣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為我縣基礎教育強勢推進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一汪春水。筆者認為,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以「小河片」「大河片」或以現有的學校類別為主,選拔建立一所或幾所課改示範校,學校內部可以建立「課改示範點(村小、年級、班級)」,認真規劃,嚴格管理,加強指導,發揮課改示範校(點)的示範、輻射、輔導以及對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校(村小、年級、班級)的指導和管理作用,以點帶面,以強帶弱。如,林城中學多年堅持不懈,積極而有成效的進行著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活動,近年來有些學校的「區域教研聯盟」的做法很值得推廣。各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基礎不一,同片區、同類別的學校有著他們的共性,基本上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區域教研聯盟」有利於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發揮縣城優質學校或全縣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優勢,組織送教服務活動。從去年我縣教師進修學校聯合縣教研室、一、二完小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情況看,充分利用我們「本土的」「自己的」優質教師資源培訓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全面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加強城鄉教師的交流與溝通,讓一線教師轉變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進一步推動全縣中小學新課程改革,促使教學思想、教學設計、課堂結構、課堂情境、教學方法、學生培養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有所發展,特別是送教教師與受教學校教師「同課異構」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開發、培養屬於自己的「教育專家」「教學能手」。每年教育局都要舉辦教學比武,將其中的優秀教師和各校已有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組織起來,組成「名師團」,有計劃地到各校巡迴講學,送教。去年暑期我縣肖家學校唐清生老師在全縣教育管理幹部培訓班上的那堂初中數學示範課,吸引了廣大校長的眼球,據悉,秋季開學後,一些學校還專程組織教師到肖家學校與唐老師「面對面」。真正實現由「借用外援」到「自產自銷」的轉變,這樣,既為形成課程資源的個性和特色提供了可能,同時,又能在課程資源建設中,培養出適合各校的真正的「本土」「不走」的「專家型教師」。

4、在制度、資金、教育資源等方面對做好農村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予以傾斜。對鄉鎮學校統籌本校的新課改工作加強督查,確保各校建立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機制,真正落實「課改專項經費不得少於公用經費的20%」,「將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推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並進行專項評估」,「從全縣中小學中評選課改先進學校,分別給予獎勵」等制度,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獎勵、問責、督查、指導有機結合。既搞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縣教育局有目的地選派強有力的人員指導基礎和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學校,幫助他們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培訓教師,切實保障新課改經費按時、足額到位,激勵教師參與;鼓勵引領、大力發展「跨校合作」「區域聯盟」,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學校「單兵作戰」的現狀,有效地盤活廣大學校的資源,形成優質資源同享、互利、共贏的「集團優勢」。

6、優化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加強師資培訓。省教育廳《關於「十二五」時期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湘教發〔2011〕31號)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培訓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我縣積極採取措施加強教師培訓,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教師培訓發展不平衡,教師的自主、自發參與培訓的熱情不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高,教師培訓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設亟待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是全面實施國家和省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是『十二五』時期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緊迫要求。」

省教育廳張放平廳長在去年的全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未來五年我省將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十二五」每名中小學教師和校長五年內參加不少於360學時的全員培訓,要以農村教師和青年骨幹教師為重點,創新教師培訓體制機制,為建設教育強省提供師資保障。這是一個良好的契機,務必引起廣泛重視。

7、充分利用教師博客與網路教研平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縣教研室通過網路博客組建了全縣教師「大教研」,據統計,僅2011年,我縣網路教研第一階段課題研究取得顯著成果:全縣教師博客數達到1070多個,佔全縣教職工總數的38.75%,有33個單位超過30%,11個單位超過50%,教師博客圈19個,全年教師原創博文10900餘篇。若水中學、會同三中、粟裕中學和希望小學、漠濱小學利用教師博客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粟裕希望小學、會同三中建立博客圈管理員值班制度,及時管理和推介教師優秀博文,若水中學等學校開展教師博文競賽,這些卓有成效的積極探索,激發了廣大教師參與的熱情。

今年縣教研室已經採取「每季度評選150篇優秀原創博文(教育教學60%,文學、生活等40%),評選縣內優秀教師博客圈和教師博客之星,籌建學科教師博客圈,建立學科大備課組,規模較小的學校聯合建立教師博客圈」等系列措施,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更為廣大的平台,各學校應充分運用網路的大平台,組織和鼓勵更多教師積極參與,以拓展視野,擴大眼界。

8、切實維護農村教師的合法權益,保護他們的參與新課改的積極性。在調查中,筆者也聽到了很多聲音,常年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希望搞新課改要穩步實施,基礎薄弱學校的老師建議切實加強「生源地」就學管理,制度能更「人性化」,評價手段要更科學,學校的教學評價和管理制度,對參與課改老師的要有所區別,以鼓勵老師去勇於探索,勇於實踐;更多老師則認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是實踐,就有成功,也會遭遇失敗,因此,我們不能只看到成功的一面。「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提法或做法是不妥的。必須從制度上切實維護農村教師的合法權益,以保護廣大教師投身新課改的積極性。筆者聽到的這些聲音,希望相關領導也能聽到,並在制定措施時予以考慮。希望將來說起新課改,老師的回答不再是痛苦的「想說愛你不容易」,而是甜蜜的「我跳起來能摘到」。

9、巧用教育督導「杠桿」,把農村學校新課改「撬」起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把保障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任務。2006年9月1日起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教育督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創新教育督導工作,促進區域內中小學的均衡發展,進一步貫徹落實新《義務教育法》,是教育督導部門面臨的新任務。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核心地帶以及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進入深層次領域,我縣的教育督導評估已從過去側重學校硬體、制度、資料等的評估,轉向關注辦學理念與特色、課程管理、教師素質、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等內涵發展。

教育督導部門還可巧設督導評估思路,採取「政府搭台、專家引評、服務發展」評估模式,對教育督導評估進行新實踐,建立一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開展長期的中小學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督導評價、中小學校長(園長)評價、中小學教師評價,用教育督導的「杠桿」,把農村學校新課改「撬」起來,以促進農村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杠桿小學優質課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科股票 瀏覽:507
借調兵器集團 瀏覽:802
你我金融是由哪家支付公司進行扣款 瀏覽:701
股權融資是直接還是間接 瀏覽:567
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一樣嗎 瀏覽:208
地方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瀏覽:206
金融許可證公司有哪些 瀏覽:691
應收賬款向非金融公司買斷 瀏覽:172
2018年3月棉花進口匯率 瀏覽:930
工行貴金屬費黃金用 瀏覽:414
期貨怎樣看平均線 瀏覽:855
增強財務杠桿彈性的措施 瀏覽:986
提請召開股東大會文件範文 瀏覽:88
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外匯備案 瀏覽:905
杠桿最大力臂 瀏覽:763
總統大選貴金屬 瀏覽:220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對策 瀏覽:637
期貨投機度計算 瀏覽:649
西安注冊金融類公司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