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國時期法幣和銀元的兌換價格是多少
兩者的比價大體上是這樣的
法幣發行初期(1935年)還是非常值錢的,1元銀元等於1元法幣,市場上存在兩種貨幣等價流通使用的現象。其實法幣的發行在當時是具有很大的正面意義,因為它成功控制住了中國大量白銀外流這個當時十分嚴重的問題,並且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貨幣。以英鎊(後改美元)為錨,以政府信譽為背書,現代意義上的貨幣無一例外都是這樣的。
當時的法幣可以自由兌換英鎊及美元,1元法幣兌換1個英國先令零2.5便士,持票到銀行就換,現在想換英鎊還要拿身份證,那個年代連身份證都不需要,很多人也沒有身份證件。
37年後全面抗戰爆發,因為日寇在其佔領區發行各種日偽貨幣來強制兌換淪陷區老百姓手裡的法幣,然後交由漢奸特務以及日本在國統區的企業商社,將法幣帶到國統區里兌換成美元及英鎊,造成國家外匯大量流失資敵,民國政府因此只能通告停止自由兌換外幣,法幣變成了不能自由兌換的貨幣。
也是因為抗日戰爭的原因,當時國家財政壓力巨大軍費開支浩繁加上收稅及各地物資流通不暢的因素,法幣開始出現了憑空印鈔的現象,大量鈔票如雪花般進入流通領域,使法幣開始大幅度貶值直至惡性貶值。到1943年的時候大概1700塊左右的法幣兌換1元銀元。
8年抗戰使國家經濟遭受重創,中國幾乎瀕臨破產,但這是外敵入侵造成的,通過貨幣貶值強制收『抗戰稅』也是辦法的事情。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接受了大量的日偽資產,加上美國的金援,本可使國家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但事與願違,腐敗的橫行使接收變成了劫收,大量社會財富進入了各級官員的手中,同時內戰爆發,中華民族再次陷入了戰爭的泥潭。
到1948年時法幣以幾乎成為了廢紙,民國政府開始發行金圓券,以300萬元法幣兌1元金圓券的比價回收法幣,並以1元銀元兌2元金圓券的比價強制兌換老百姓手中的銀元,這間接的告訴了我們48年時1元銀元=600萬元法幣,從1935年的1比1流通,到1948年的1比600萬,短短13年間,兩者的比價法幣貶值了600萬倍之巨。
到1949年時還有江南半壁及西北西南地區的民國政府推出了銀元券,銀元又成為了國家法定貨幣,並按照1元銀元兌4億元金圓券的比價回收金圓券,就這樣一次次的史詩般的國家金融打劫,使老百姓的積蓄付之東流,大量資產階層破產,中產階級淪為赤貧,這也加速了民國政府的覆滅。與民奪利本就是統治大忌,民國就這樣被憤怒的人民掃進了歷史。
② 民國三十年一法幣可抵多少美元
法幣的發行時代是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隨著當事時局的動盪,法幣一直在貶值,在民國三十年,也就是1941年,每100元法幣可以買到一袋麵粉,今天的牌價麵粉為3.59元/公斤,50斤一袋,值現在89.75元,今天的牌價,1人民幣 ≈ 0.1548美元,換算下來1941年100元法幣=13.89美元,那麼1法幣約等於14美分;
③ 1942年,120美金 兌換成人民幣 是多少
美國倚仗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以1942年的美元的黃金價格,即1美元:0.888671克黃金作為法定匯價。如果以此換算,120美金摺合106.66克黃金,摺合現在的人民幣差不多是22000元。
④ 抗日戰爭初期一法幣等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樓主問的是抗戰初期,當時法幣還沒有那麼貶值。法幣是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1935年11月4日,規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家銀行(後增加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禁止白銀流通,發行國家信用法定貨幣,取代銀本位的銀圓。各金融機關和民間儲藏之白銀、銀元統由中央銀行收兌,同時規定法幣匯價為1元等於英鎊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國、交通三行無限制買賣外匯,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也就是說,最開始1元法幣=1先令2.5便士英鎊(當時先令這個單位還存在,1961年英國才取消) 1英鎊=20先令=100便士。 全部換成英鎊計算的話,也就是1元法幣=0.225英鎊 若要拿當時的法幣和現在的人民幣掛鉤的話,就用英鎊做中間媒介應該是最好的吧。。。 目前匯率,1英鎊=10.4351元人民幣,則1元法幣=0.225英鎊=0.225x10.4351=2.3478975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在剛開始進行貨幣改革,推行法幣的時候,法幣是比現在的人民幣值錢的。。。 不過以上純屬個人YY判斷,看看可以,但真正拿之來比較的話,我覺得這二者還是沒啥可比性。。。
滿意請採納
⑤ 1942年的40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
你好!1980年一般的普通工人工資大約27元左右,而目前一般普通工人工資約3000元左右,所以1980年的40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45萬元左右,當時的萬元戶就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了。
⑥ 法幣(中國民國時期的一種貨幣,不是法國的)兌換RMB的匯率是神馬
因國民黨統治後期實行惡心通貨膨脹政策,大量發行法幣,甚至有100萬的面值,後有發行金元券去代法幣,兌換路率為1:100萬,但又通貨膨脹發行50萬的金元券。新中國建立之後以1:50萬的比例回收金元券,故人民幣:法幣大致為1:100萬*50萬.人民幣值錢吧
⑦ 民國法幣
法幣是「法定貨幣」或「法償幣」的簡稱。國家以法律形式賦予其強制流通使用的貨幣。其中,主幣為無限法償幣,可以自由鑄造;輔幣為有限法償幣,國家實行限制鑄造。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的名稱。
舊中國長期採用銀本位制,1933年4月「廢兩改元」以前,實際上是銀兩與銀元並用。「廢兩改元」後,雖然貨幣得到統一,但國民黨政府財政經濟上的困難並未得到解決,英美兩國為控制舊中國的貨幣權,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7)1942年法幣匯率擴展閱讀
中國以銀本位為基礎的貨幣制度改革實施不久,30年代初期的經濟大蕭條就席捲西方世界。由於經濟危機造成國內嚴重失業,從1931年4月起,英、加、日、奧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放棄金本位制度,實施貨幣貶值,企圖以匯率貶值打開其他國家市場。
美國在這次危機中也受到重創,為擺脫經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總統開始推行「新政」,通過增加政府開支拉動國內經濟增長,這就要求政府增加通貨。而在金本位制度下,發行貨幣受到政府的黃金儲備限制。權衡之下,美國採取了金銀復本位制度。
⑧ 1法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法幣是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的貨幣,無法與人民幣進行兌換。
法幣流通時期,各金融機關和民間儲藏之白銀、銀元統一由中央銀行收兌,同時規定法幣匯價為1元等於英鎊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國、交通三行無限制買賣外匯,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
抗日戰爭爆發後,政府實行外匯統制政策,法幣成為紙幣本位制貨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
法幣初期與英鎊掛勾,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談判後,由中國向美國出售白銀,換取美元作為法幣發行的外匯儲備,法幣改為與英鎊及美元掛鉤。
(8)1942年法幣匯率擴展閱讀:
法幣改革的背景:
英、美在中國法幣改革過程中,為了各自利益勾心鬥角,展開爭斗,其斗爭結果對法幣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日本希望中國永遠處於貧窮落後狀態中,它反對中國的任何革新舉措,對法幣政策自始至終抱著破壞和敵視的態度。
幣改前夕,日本在白銀風潮中推波助瀾,採取種種卑鄙的手段,妄圖徹底破壞中國的金融貨幣體系,同時對南京國民政府打拉兼施,採取「中日提攜」與「武力分離」的兩面政策,企圖以此來排擠英、美在華勢力,進而完成對中國,首先是對華北的經濟控制和侵佔。
⑨ 法幣兌換人民幣是多少
法幣是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二者不能兌換。
各金融機關和民間儲藏之白銀、銀元統一由中央銀行收兌,同時規定法幣匯價為1元等於英鎊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國、交通三行無限制買賣外匯,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抗日戰爭爆發後,政府實行外匯統制政策,法幣成為紙幣本位制貨幣。
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
(9)1942年法幣匯率擴展閱讀: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
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⑩ 一法幣兌換多少人民幣
法幣是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現在已經不流通了,所以無法與人民幣換算。
法幣流通時期,各金融機關和民間儲藏之白銀、銀元統一由中央銀行收兌,同時規定法幣匯價為1元等於英鎊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國、交通三行無限制買賣外匯,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
法幣當時的兌換制度:
1法幣=1先令2.5便士(根據1930-1934年外匯匯價的平均數確定)。
100法幣=30美元(1936年5月,法幣和美元掛鉤)
抗日戰爭爆發後,政府實行外匯統制政策,法幣成為紙幣本位制貨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
法幣初期與英鎊掛鉤,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談判後,由中國向美國出售白銀,換取美元作為法幣發行的外匯儲備,法幣改為與英鎊及美元掛鉤。
(10)1942年法幣匯率擴展閱讀
法幣的結局
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1946年後,法幣的發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戰勝利時的5569億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間增加超過一千倍,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
1948年5月後,由翁文灝出任行政院長,王雲五被任為財政部長,開始籌劃另一次貨幣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
由國家銀行發行,以國家信用保證的法幣,使貨幣與價格波動的貴重金屬脫鉤,在當時的中國是一種進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也是現代國家金融體制下應有的特徵。法幣發行,統一了國內的貨幣,而通貨發行的控制權落在政府手中,國內白銀等硬貨幣,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
對於時維持抗戰時中國的財政,法幣有不可少的功勞。但實施的實際效果是,官辦的銀行掠奪了民間的財富,使民眾的儲蓄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