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帶一路我國可能面臨的外匯風險
以捷克代表的A類型國家為例,尋匯認為這類型的國家中,靠近西歐的國家,匯率大致與歐元相關性較高;靠近中東產油區的國家,匯率大致與美元相關性較高。對於金融市場較為發達、美元兌本幣有遠期或不可交割遠期金融產品的國家,企業可以利用金融產品進行匯率風險管理。(*本段節選自《「一帶一路」國家匯率風險研究》)
一直以來,為幫助外向型企業減少因匯率波動帶來的匯損風險,尋匯SUNRATE借鑒國際投行的風險管理模式,以技術打造風險管理量化模型,為企業模塊化定製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優化交易成本。尋匯SUNRATE憑借在匯率管理和金融服務領域的高度專業性,受到中國外匯管理雜志社、畢馬威、創業黑馬等業內權威媒體和機構的一致認可,尋匯深知在當前國際金融環境下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未來將繼續完善產品和服務,為企業的全球支付帶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務體驗。
⑵ 一帶一路給世界經濟文化帶來哪些影響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
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
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一帶一路匯率擴展閱讀:
合作機制
加強雙邊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推動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合作示範。
建立完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行動路線圖。充分發揮現有聯委會、混委會、協委會、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等雙邊機製作用,協調推動合作項目實施。
強化多邊合作機製作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APEC)、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製作用,相關國家加強溝通,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繼續發揮沿線各國區域、次區域相關國際論壇、展會以及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等平台的建設性作用。
⑶ 一帶一路背景下,匯率變化對企業影響
把匯率變動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分為兩個方面來分析。
對擁有外幣資產/負債的上市公司
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擁有外幣資產或負債的上市公司的影響不容小覷。
我們很多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一般是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披露。因此,所有的外匯資產,無論是賬面上的外幣資產或負債,還是投資在境外的業務主體,在定期報告發布時,都需要折算為人民幣來報告。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外幣的資產與負債是如何在匯率變動時發生變化的: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當前人民幣貶值,對擁有外幣資產較多的企業是非常有利的,而在外幣負債較高的企業,則是不利的,因為在會計報告日,負債也會相應折算為人民幣,那麼債務在無形中就會增加,需要花更多的人民幣去購匯以償還負債。
當然,有些人也許會問,對於一些擁有長期的外匯負債的企業,當前並不一定需要馬上折算為人民幣,後期如果人民幣匯率下調,那麼在支付時仍然不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幣去購匯,不是沒有什麼影響?
對這種情況,即有影響也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如果從3年或5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匯率沒什麼變化,那麼影響肯定是不大的。但對於特定時點的會計報告來說,通常A股一個季度要發布報告,因此,在報告截止日仍然要記上由於匯率波動帶來的債務增加,因此,短期內對財務報告的影響是無法迴避的。可能下次回調的時候,你現在產生的匯兌損失,在外幣債務本金不變的情況下,到時會變為匯兌收益。
以我的常識而言,通常外幣負債較高的企業,是航空公司,這是購買飛機時形成的長期外幣負債。因此,航空公司不光受疫情的影響,還會受到油價的影響,以外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而手裡擁有外幣現金或者應收賬款等資產的企業,則會相應受益。
對上市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影響
由於國際貿易結算,大多採用美元結算。雖然,隨著中國與部分國家間人民幣貨幣互換,部分貿易在結算的時候,出口商也有要求以人民幣結算的,但這部分貿易額不是主流。
那麼,在貿易中,一般採用美元定價,對於進出口業務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從上面的不同情況,你可以了解到,當人民幣貶值時,有利於出口業務,但對進口業務是不利的,成本會增加。
因此,你可以看到,這次的貶值,對於主要從事進口業務在國內銷售的企業來說,弊大於利,如進口原油的石化行業、從澳洲進口奶粉的乳製品企業,還有很多賣高端進口車的經銷商,它們進口的成本,會因為人民幣的貶值,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幣去結匯。所以,這些產品有可能會漲價,漲價後,銷量就會降低。
但對於出口業務來說,同樣的業務收到的美元,你換匯後,折算回來的人民幣會更多,等於額外多賺了一筆錢,因此,對出口企業是有利的。當然,只是在當前環節,一旦匯率穩定下來,對方進口商也可能需要你重新定價或以人民幣結算,那麼這種有利的影響也會逐步消失。
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短期內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對各企業的情況,因個體情況不同影響也不一樣,因此,除了行業影響外,要了解細一點,還需要對它的業務與財務要了解得細一點,可以規避很多風險。
⑷ 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匯率有什麼影響
隨著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了一帶一路的沿岸國家高度贊賞和歡迎,紛紛積極的共同合作,共同發展,被締造亞太地區最大的經濟合作區,共同努力,可以讓人民幣更加融入國際金融體系。
⑸ 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匯率有什麼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有效推動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因此,概述了「一帶一路」戰略現狀,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並探索了「一帶一路」戰略對人民幣國際化負面影響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措施
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
(一)「一帶一路」概述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東起東亞經濟圈,西達歐洲經濟圈,其間橫跨的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我國與周邊各國旨在建立一條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互助共贏之路,這有利於彌補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短板」和培養新的全球經濟增長點。
「一帶一路」構想主要是由內外兩方面因素驅動的。
1.從國際形勢來看,全球經濟重心正在逐步發生轉移
目前,我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相對貢獻迅速上升,這其中,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總規模達21萬億美元,全球佔比達29%,貨物和服務出口全球佔比達23.9%,經濟重心正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我國面臨的國際壓力加大。近幾年,美國相繼推出了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政策,並且相繼簽訂了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及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這一系列舉措意味著全球經濟規則的改寫,我國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境地。因此,我國需要發展多層次和多元化的貿易結構,通過「一帶一路」的經濟紐帶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合作和經濟互補。
2.從國內經濟形勢而言,首先是需求不足現象突出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全球出口增速十年見頂回落,過去三年持續零增長,中國較難獨善其身。首先,國內低成本優勢消退,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已成態勢。其次,我國的產業結構存在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比重偏高的狀況。表現在消費領域中,即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供需錯配:國內消費增速持續下降與中國居民在海外瘋狂掃貨,國內航空客運增速緩慢下行與跨境出遊卻持續高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另一方面,我國的產能過剩行業圈佔資源,不利於經濟的中長期發展。總而言之,就是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疲軟,無力拉動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目前,我國GDP同比增速持續下滑,2015年為6.9%,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進入中高速,要素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傳統的經濟驅動因素疲軟。因此,我國亟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並且創造有利的外部經濟環境,利用國際貿易拉動國內需求增長。而「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新的經濟發展構架了平台。可以預見,「一帶一路」在未來進程中將囊括更多的國家,促進更多經濟體實現交流與合作。
(二)「一帶一路」現狀
「一帶一路」在國內主要區域以西部和東南省份為主,途徑我國西部的蘭州、西安、烏魯木齊和東南部的福州、泉州、廣州、湛江、海口等地。重點行業包括基建(鐵路、港口)、油氣管網及設備、旅遊、電網設備、交通物流、農產品、商業貿易和金融業。經過大多數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與中國關系友好的鄰國,體現了地域和國別上的開放政策。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共計22.3億美元,同比增長41.1%,占同期總額的7.5%。投資主要面向東南亞國家。對外承包工程方面,對相關的60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421份,新簽合同額154.6億美元。
二、「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
(一)「一帶一路」戰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1.「一帶一路」擴大了人民幣的認可度和結算范圍
目前,亞洲國家大部分處於手工業化、城市化起步或加速的發展階段,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亟需長期的資本服務。而中國的一些產業已經具有輸出能力,如中國的高鐵、核電、對外工程承包、智能電網、大型設備、建材生產線等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中國的設備製造質優價廉,配套能力強,與這些國家的需求高度吻合。例如,在高鐵方面,我國申請技術專利多達200餘種,佔全球高鐵申請總額的70%,而且我國高鐵成本低廉,時速350千米的項目為每千米1.29億元,時速250千米的項目為每千米0.87億元,遠低於每千米3億元以上的國際高鐵建設成本。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將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互補,利用我國的基礎建設優勢彌補其他國家的缺口,同時又能夠緩解我國國內需求不足的狀況。在「一帶一路」進程中,我國與相關國家的貿易規模將持續擴大,油氣管道、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通信網路、航線航道等將成為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重要載體,而且剛成立的亞投行可以為這些亞洲國家提供貸款,增加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范圍。在我國與亞、歐、非洲等多國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交流的同時,也將推動人民幣在這些區域的認可。特別是我國進行的相關設備輸出、基礎建設、提供運營管理服務,均可以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和計價的貨幣,這些都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2.「一帶一路」推動人民幣境外流通量
在亞洲地區,存在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通常以低價換來過剩的產能。我國目前在建材、鋼鐵、服裝等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而其他國家對此類產品存在旺盛需求。在推行「一帶一路」之前,我國主要以貿易形式來銷售這些過剩產能,但是由於人民幣在外匯的認可度太低,所以只能以本幣貶值的方式來換取過剩產能的銷售,但會產生匯率波動的風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後,能夠為沿線國家建立海路、陸路沿線國家建立與毗鄰國家的互聯互通,中心城市與經濟腹地的互聯互通等貿易通道,推動貿易發展,有利於形成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貿易圈。同時,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多變金融機構,有利於構建一個軟通貨的計價機制。當一國資金短缺,亟需融資購買建材產品,恰好我國有過剩的建材產品時,只需要用人民幣進行支付,這樣不僅我國的過剩產能銷售出去,人民幣也慢慢在國際上流通了,還可以從中獲取利差。這些都表明,「一帶一路」將有利於提升人民幣的境外流通量,當境外流通量達到一定規模時,人民幣甚至將成為周邊國家的儲備貨幣,這些都最終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3.有利於擴大人民幣的資金融通
依託於「一帶一路」戰略,通過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境外人民幣債券融資和權益融資等,有利於實現人民幣輸出。結合我國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所產生的融資需求,可以設立人民幣投資基金,專門用於以人民幣的形式投資於國外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等項目,並附帶購買中國的產品和設備等條件。這些項目投資將產生巨大的人民幣融資需求,從而擴大人民幣的資金融通。
(二)「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負面影響
1.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加劇
「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除了中國、印度、俄羅斯、土耳其這樣的較大的新興經濟體之外,絕大多數是經濟不發達、貨幣幣值波動風險高、金融機構抵禦風險能力弱的小國,這些國家多發貨幣信用與金融風險,並且通過「一帶一路」的聯結,周邊國家潛在的信貸違約風險極易通過亞投行傳導給我國。
2.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將引發「特里芬難題」
Triffin於1960年首次提出特里芬難題,他以美元為例,指出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與儲備貨幣,需要美國保持長期貿易逆差;但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需要具備幣值穩定與堅挺的特性,這反而需要美國保持長期貿易順差。這兩個目標互相矛盾,形成一個悖論。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增加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就意味著中國的國際收支逆差將拉大,而國際收支逆差又會導致人民幣貶值。因為為了滿足各個沿線國家對資金的需求,我國就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發行過量又將會引起人民幣貶值,動搖其他國家及地區對人民幣的信心。人民幣持續逆差時,持有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的國家可能放棄持有更多人民幣,從而使人民幣遭遇貿易逆差引發的貶值壓力與維持幣值堅挺的沖突。
3.削弱貨幣政策獨立性
目前,央行能夠有力調控貨幣供應量、利率、信貸規模等,貨幣政策調控的作用比較直接。人民幣國際化後,央行的貨幣供給不但受到國內貨幣需求影響,還受到國際貨幣需求影響,另外,來自國際的需求,不管是出於盈利、保值還是風險規避等多種目的而進行外匯交易,都會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在人民幣在境外流通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央行對國內人民幣的調控能力將同時受到國際上貨幣流通的限制和約束。同時,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必須考慮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產生的連鎖反應,這也加大了宏觀政策的調控難度。
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後,央行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與抑制通貨膨脹的目標可能發生矛盾,這種內外平衡之間的矛盾,增加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此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我國需要與一些經濟體建立貨幣合作和貨幣政策協調,這又將導致人民幣匯率政策工具部分失效,限制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三、應對措施
(一)實施控制風險措施,降低金融市場波動風險
我國需要實施控制風險的各項措施,為人民幣搭建金融安全區域,從而有效降低金融市場波動風險。例如,為了我國進口商面臨的風險問題,應該構建大宗商品人民幣期貨市場和其他的金融產品。我國應該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貨幣、貿易、政策、道路等多方面合作,了解不同國家的具體需求和目標,從而因地制宜地確定合適的合作機制。其關鍵是要把握雙方的利益共同點,系統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二)為大型經濟項目構建融資平台,穩定人民幣匯率
針對「特里芬難題」,一方面,我國可以在其他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另一方面,我國應積極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IMF等多變金融機構合作,共同為大型的經濟項目構建融資平台。同時,我國主推的亞投行也應採取開放式的合作模式,形成多邊協作的金融平台。這些措施將推動沿海多國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減少外界摩擦,降低貨幣量發行過多或過少的現象,同時也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加快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影響
伴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央行對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加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影響。因此,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央行應綜合考慮其他經濟體的貨幣供需狀況,承擔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責任。並且在進行調控時,應關注多國的利益共同體。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更需「以靜制動」。
⑹ 一帶一路是什麼一帶一路亞投行數字貨幣區塊鏈指的是什麼
引言:說起絲綢之路很多人都很了解,在歷史課上都學過,絲綢之路是一個連接中國與外國進行貿易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來來往往的商隊交易著各種各樣的商品。而”一帶一路“的推出,其實就是由絲綢之路所引發出來的,主要是指連接各個國家的一個經濟帶,然後”一帶一路“中會建設很多的項目。除了貿易以外更多的是基礎設施,除此之外也推出了”一帶一路“亞投行數字貨幣區塊鏈,怎麼去理解這些問題呢?
其實一帶一路是一個倡導性的協議,加入這個國家的人都可以在中國的幫助之下發展的更好。這其實是一個鞏固亞洲國家經濟實力,讓亞洲國家的經濟體系更強的一個措施,所以也很期待一帶一路的發展。
⑺ 一帶一路的主要障礙
一是情感障礙。歷史文化是遺產,也是包袱。研究認為,沿著張騫、玄奘、耶律楚材、馬可波羅等人走過的陸上絲綢之路,沿途史籍對絲路歷史的記載失真頗多。在絲路沿途國家,蒙古鐵騎「比轄而屠」的傳說婦孺皆知,而對中國在蔥嶺以西的文化貢獻,記載卻寥寥無幾。我們不可想當然地認為「一帶一路」「己所欲」,便可簡單地「施於人」,要下大力氣還原「絲綢之路」真實歷史,宣傳「一帶一路」的和平本質。
二是溝通障礙。「一帶一路」涵蓋人口數十億,文化差異性不可低估。絲綢之路族群繁多,百教交錯。沿帶沿路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等,華夏儒道罕有存跡。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可不問文化差異和宗教禁忌,中國文化傳播也不是幾百億基金就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心。
三是道路障礙。陸上絲路有北、中、南三條主路,途徑地帶多雪山峻嶺、戈壁沙漠。目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對跨境貿易徵收高額關稅,各國邊界管理機關效率低、不作為甚至存在貪腐行為,這些都嚴重阻礙絲綢之路復興。「海上絲路」重在港口設施,但基礎設施遠非一般企業所能承受,而商業銀行一般又難以承擔風險,因此較難的路段可能會成為長久「瓶頸」。
四是制度障礙。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站住容易站穩難」。在治理制度層面,中企與「一帶一路」多數國家最易沖突的是環境壁壘和社會責任壁壘,被抵制甚至驅趕的主要原因是所謂「污染」「人權」等問題。制度建設的國際化本來就是中企一大短板,而如果企業沒有問清規則就踏上了「一帶一路」,結果是簽約容易獲益難。
五是人為障礙。「三股勢力」、境外恐怖分子對油氣管線和交通干線等的破壞威脅不容小覷。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也使「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的落實過程屢遭波折。另外,當今世界諸大國都是「一帶一路」的利益攸關方。對於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它們雖未公開反對,但私下裡卻在問中國人:你們想做什麼?如果不能協調各利益攸關方的立場,它們的攪局能力不可不察。
⑻ 一帶一路計劃的優勢和風險分別有哪些
一帶一路計劃的優勢和風險有:
優勢:
1、「一帶一路」倡議投資規模和影響力巨大。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年7月,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累計已達511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中國企業在相關國家建設的經貿合作區達52個,累計投資156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9億美元的稅收和近7萬個就業崗位。
2、「一帶一路」專注於基礎設施建設,助推國際產能合作,將為沿線國家帶來福利。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沿線國家佔世界人口的60%、全球經濟總量的30%。這些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它們既面臨著嚴峻的發展挑戰,也蘊藏著巨大潛力。
3、「一帶一路」倡議,將是中國與世界的雙贏。
不但會給這一項目所覆蓋的國家帶來貿易上的活躍和經濟上的繁榮,而且也能促進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以及這些國家與世界之間實現更大的政治凝聚力。
風險:
1、戰略謀劃拖累市場經濟規則
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項目時往往存在強烈的政治性指令傾向,附加了諸多戰略上的意義。這給「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地和實施帶來極大的道德風險。如果項目的落地不是基於成本收益核算,而是某種政治決定的「國家投資」,那麼失敗的學費永遠交不完。
2、對地緣政治風險重視不夠
「一帶一路」倡議的陸海兩條路線都穿越地理上的「破碎地帶」,突出特點是大小國林立,民族宗教文化繁雜交匯,歷史包袱沉重,國家治理能力不足,地緣政治風險極高。
3、缺乏統一標准
「一帶一路」倡議由於過於宏大,具體項目的設計和推進可能涉及多家企業,缺乏統一的符合現代理念的標准和價值觀。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 。
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⑼ 一帶一路體現了當今世界怎樣的基本特徵和時代主題請從這兩個角度談一談一帶一路戰略踐重大意義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1.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2.實現全球化再平衡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3.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