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的標價方法折算兩個國家的貨幣,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存在著外匯率的兩種標價方法(quotation)。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叫做直接標價法(directquotation)。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有些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量較低,如日本的日元,義大利的里拉等,現在有時以100,000或10,000作為折算標准。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叫做間接標價法(indirectquotation)。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英國和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與中間匯率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rate)。
2. 銀行的匯率買入價和賣出價是什麼意思和我們換錢有什麼影響
簡而言之,銀行的賣出價是你的買入價,銀行的買入價是你的賣出價,具體說來:銀行的賣出價肯定是高過買入價的。
你去銀行買入外幣,銀行都會有相對應的賣出價,這個賣出價就是你要接受的價格,沒得商量的!~~~~~ 你去銀行用外幣兌換本幣,則適用銀行的買入價。 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價就是銀行所獲得的收益!
3. 通常說的匯率是賣出價還是買入價還是中間價
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銀行的外匯牌價一般是4個,外匯現匯買入價格、外匯現匯賣出價格、外匯現鈔買入價格和外匯現鈔賣出價格,他們的價格相加並求平均數 ,就得到現匯中間價和現鈔中間價外匯;
拓展資料
1.匯率,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2.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3.2020年7月9日,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雙收復7.0關口,重回「6時代」。
4.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即期匯率是指於當前的匯率,而遠期匯率則指於當日報價及交易,但於未來特定日期支付的匯率)。
5.一國外匯行市的升降,對進出口貿易和經濟結構、生產布局等會產生影響。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
6.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0.1502(間接標價法),則這件商品在美國的價格就是15.02 美元。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降到0.1429,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用更少的美元可買此商品,這件商品在美國的價格就是14.29美元。所以該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會變低。商品的價格降低,競爭力變高,便宜好賣。反之,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0.1667,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後這件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6.67美元,此商品的美元價格變貴,買的就少了。
4. 買入賣出是不同的,但是算匯率時按那個算啊
你如果是用人民幣兌換韓幣,用189.22,反之用213.11 ,在使用哪個匯率不能確定時,你只要知道對你不利的那個價格就是你要選擇的交易價格就可以了.
5. 不同貨幣之間的匯率到底是如何確定的
一個國家的一定單位的貨幣應摺合多少外國貨幣,這一比率是如何確定的?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匯率確定的基礎是不同的。在本金位制下,匯率是由各國貨幣的含金量對比確定的;在紙幣流通的制度下,匯率則是由同一時期各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來確定的。
在本金位制下,各國都規定了自己貨幣的含金量,將一國貨幣的含金量與另一國貨幣的含金量對比,就可以得出兩國的鑄幣平價。例如,1929年英國規定1英鎊含純金113格令,美國規定1美元含純金23.22格令,根據它們的含金量計算,英國的美國的鑄幣平價是113÷23.22=4.8665。也就是說,1英鎊的含金量是1美元含金量的4.8665倍,即兩國貨幣匯率為1英鎊=4.8665美元。在外匯市場上,由於受供求影響,實際匯率會有時高於鑄幣平價,但波動幅度不會太大。
金本位制崩潰以後,各國普遍實現了不兌換的紙幣流通制度。各國貨幣不再公布含金量,或雖公布含金量,但已是名存實亡,下面就依其貨幣在同一時期的實際購買力對比來確定交換的比例。目前一般認為可以通過兩國的進出口商品的物價水平的對比,來確定兩國貨幣的匯率。由於各國物價經常變動,這時的匯率也往往是不穩定的。
6. 什麼是買入匯率,賣出匯率和中間匯率是什麼意思
買入匯率亦稱「外匯買入價」。「賣出匯率」的對稱。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進外匯所用的匯率。與賣出匯率相比,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額較少的匯率為買入匯率; 採用間接標價法時,本幣摺合外幣數額較多的匯率為買入匯率。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之間的差價,是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收益。
買入匯率 Bid Rate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摺合成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 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在間接標價法下剛好相反,本國貨幣數額 較多的那個匯率為買入價。
賣出匯率亦稱「外匯賣出價」。「買入匯率」的對稱。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用的匯率。與買人匯率相比,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匯率即為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本幣摺合外幣數較少的匯率即為賣出價。
中間匯率亦稱匯率均價。銀行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之間的平均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這種匯率一般適用於報刊上匯率的報導、銀行間外匯頭寸的結算、外匯銀行在年度決算時對各種外匯頭寸的估價等。由於對客戶買賣外匯時不能使用中間匯率,所以各國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一般只公布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而不公布中間匯率,如需使用中間匯率可根據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進行折算。有的國家為了獎勵出口限制進口,在買賣貿易外匯時都使用中間匯率另加貼補差價進行結算,外匯銀行因無匯率差價收入,則須按一定費率逐筆向客戶計收結算手續費,作為銀行收益。
銀行在買賣外匯時,要以較低的價格買進,以較高的價格賣出,從中獲取營業收入。中間匯率常用來衡量和預測某種貨幣匯率變動的幅度和趨勢。
7. 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兩者關系的特點
從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區分,匯率可分為買入匯率、賣出匯率和中間匯率。買入匯率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賣出匯率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之間的差額,成為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 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匯率小於賣出匯率,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匯率,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匯率。
拓展資料:
1、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買入、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的。你向銀行售匯時,對於銀行來說是買入,叫買入價;你向銀行換匯,銀行是賣出,叫賣出價;而計算外匯牌價時,取兩者的平均數,叫中間價。還有一個叫鈔買價(也叫鈔價),是你向銀行售外幣現金的價格。因為銀行買入外幣現金的成本周轉大於外匯,所以鈔買價遠低於匯買價。銀行除貸款賺錢外,還賺這賣出和買入外匯的差價。 買入價:銀行買入基準貨幣的報價。 賣出價:銀行賣出基準貨幣的報價。
2、買入匯率也叫買入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者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出口商,所以買入匯率又稱為出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摺合成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在間接標價法下剛好相反,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那個匯率為買入價。賣出匯率也叫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摺合成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是賣出價,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是賣出價。
3、外匯的靜態概念,又分為狹義的外匯概念和廣義的外匯概念。狹義的外匯指的是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它必須具備三個特點: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廣義的外匯指的是一國擁有的 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
8. 什麼叫外匯買入價, 賣出價和中間價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8)兩種貨幣的賣出和買入匯率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