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購買力平價」是什麼意思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目的是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前者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後者指不同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
購買力平價的理論指出,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一般來講,這個指標要根據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考察許多貨物才能得出。購買力平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決定於它們單位貨幣購買力之間的比例。購買力平價,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購買力水平。
(1)購買力平價本國物價水平和匯率擴展閱讀:
絕對購買力平價說
1、前提
對於任何一種可貿易商品,一價定律成立;在兩國物價指數的編制中,各種可貿易商品所佔的權重相等。
2、基本形式
兩國可貿易商品構成的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P=eP*
變形後:e=P/P*
3、含義
意味著匯率取決於不同貨幣衡量的可貿易商品的價格水平之比,即取決於不同貨幣對可貿易商品的購買力之比。現代分析中,有學者認為一國的不可貿易商品與可貿易商品之間存在著種種聯系,從而一價定律對不可貿易商品也成立。
B. 國際金融中購買力平價的計算題
這里要分兩種: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
絕對購買力平價
是指本國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本國玉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的比率。若以Ra代表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的匯率,Pn代表本國物價指數,Pb代表外國物價指數,則Ra = Pa / Pb 或 Pa =Pb * Ra
絕對購買力平價所考察的是在某一時點上的匯率決定,因此是靜態的。
相對購買力平價
從動態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認為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動的決定性因素。以Ro代表本國基期匯率,Rt代表經過t時間變動後的匯率,Pa(o)、Pa(t)代表本國基期和經過t時間變動後的物價指數,Pb(o)、Pb(t)代表外國基期和經過t時間變動後的物價指數,則有Rt/Ro = Pa(t)Pb(o)/ Pb(t)Pb(o)
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目的是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前者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後者指不同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
購買力平價的理論指出,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一般來講,這個指標要根據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考察許多貨物才能得出。購買力平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決定於它們單位貨幣購買力之間的比例。購買力平價,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購買力水平。
購買力平價匯率用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現行的貨幣匯率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如果以比索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在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麼貨幣貶值並不會帶來墨西哥人的生活質量的惡化。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C. 為什麼購買力平價是利率的延伸
因為購買力平價就是利率概念的更多伸展。
購買力平價是決定匯率學說之一,它的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論。
(l)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金本位制崩潰,匯率波動劇烈,鑄幣平價說和外匯供求說已經無法解釋匯率的決定,於是瑞典人卡塞爾提出購買力平價說。
(2)購買力平價說包括絕對購買力平價說和相對購買力平價說。絕對購買力平價說指在每一個時點上匯率取決於兩國一般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說是指當兩國都有通貨膨脹時,名義匯率=過去的匯率×兩國通貨膨脹之比。
(3)如果有甲、乙兩國,甲國有通貨膨脹,而乙國的物價不變,那麼,甲國的貨幣在乙國的地位下降。
(4)匯率決定於兩國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取決於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取決於各自的貨幣數量。其他條件不變時,外幣的匯率和本國的物價水平成正比,與外國的物價水平成反比。
(5)購買力平價說在外匯理論中佔有重要地位。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是對內價值的體現。該理論在各國放棄金本位制的情況下,指出以國內外物價對比作為匯率決定的依據,說明貨幣的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揭示了匯率變動的長期原因。
D. 1.世界銀行如何使用購買力平價評估人民幣匯率的 2.觀察1997年以來我國物價變動與人民幣匯率的關系
購買力平價是各國根據不同物價水平計算出的貨幣之間的等價系數。目的是為了對各國的GDP做一個合理的比較。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匯率之間可能存在較大差距。在外貿平衡的情況下,兩國的匯率將趨向於接近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前者是指本外幣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外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比;後者是指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化的決定性因素。
購買力平價理論指出,在外貿平衡的條件下,兩國匯率將趨向於接近購買力平價。一般而言,該指數只能通過對許多商品根據其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進行檢驗來獲得。
拓展資料:
1、購買力平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其單位貨幣的購買力所佔的比例決定。購買力平價,通常稱為購買力水平。購買力平價匯率用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當前的貨幣匯率在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時會產生誤導。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計算的GDP也會減半。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墨西哥人變窮了。如果比索的收入和物價水平保持不變,進口商品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進口商品的價格會翻倍),貨幣貶值不會惡化墨西哥人的生活質量。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這個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2、購買力平價理論是20世紀初瑞典經濟學家古斯塔夫·卡塞爾首先提出的。簡而言之,購買力平價是國家間綜合價格的比值,即在不同國家購買相同數量和質量的商品和服務時,兩種或兩種以上貨幣的價格比,用於衡量價格的差異。比較國家之間的水平。
3、例如,購買一籃子相同數量和質量的商品,在中國要80元,在美國要20美元。對於這一籃子商品,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為4:1,即在這些商品中,4元的購買力相當於1美元。 PPP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空間價格指數,它不同於比較一個國家兩個時期價格水平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L)。它比較了兩國在一定時期內的綜合物價水平。因此,以購買力平價作為貨幣換算因子,可以滿足GDP國際比較的三個條件的要求。
4、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不斷攀升,國內物價也在快速增長。據統計,中國通貨膨脹率從2005年的1.8%飆升至2011年的5.4%。人民幣大幅升值和國內物價劇烈波動已成為中國兩大經濟現象。然而,人民幣的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卻與傳統經濟理論相悖。本文試圖通過協整分析和VaR測量模型探討人民幣外部價值與內部價值之間的關系。
5、匯率和價格是經濟生活中備受關注的兩個經濟變數。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日益融合,匯率作為貨幣的價格,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匯率的變化也將對經濟的健康運行產生重大影響。它影響著工商企業的跨國投資決策和金融機構的經營決策。隨著信用經濟和符號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世界經濟、金融全球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加快,匯率杠桿被頻繁使用。
E. 什麼是匯率的相對購買力平價,如果本國發生通貨膨脹,而外國沒有,匯率將會怎樣變動
摘要 你好購買力平價是決定匯率學說之一,它的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論。
F. 絕對購買力平價與相對購買力平價的區別
不同點:
1、觀點不同
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及對它的需求是由單位貨幣在國內所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決定的,即由它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表示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相同點:二者同屬於購買力平價說理論,二者都是在貨幣購買力的角度闡述匯率
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強調,即期與遠期之間的通貨膨脹率差別必須等同於這個期限內匯率的差別。
2、范圍不同
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各有其使用的范圍: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用來說明匯率的決定,相對購買力平價用來解釋匯率的波動。3、影響因素不同
購買力平價理論揭示了通貨膨脹率與匯率變化之間的關系,為匯率預測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即預期的匯率變化應該等於預期的通貨膨脹率差異。但由於匯率變動不僅受到通貨膨脹差異的影響,還受到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
兩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將根據兩國通脹率的差異而進行相應地調整。它表明兩國間的相對通貨膨脹決定兩種貨幣間的均衡匯率。從總體上看,購買力平價理論較為合理地解釋了匯率的決定基礎,雖然它忽略了國際資本流動等其他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拓展資料: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 目的是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 前者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後者指不同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
G. 請教物價水平影響匯率
購買力平價理論不是名義匯率=外國物價水平/本國物價水平 嗎?本國物價上漲,實際導致的是匯率下降啊。。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 =復習宏經准備考試的飄過。。
H. 購買力平價理論說明匯率如何決定
購買力平價理論說明匯率是由兩種貨幣各自在發行國的購買力決定的。
購買力平價說(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稱PPP理論,起源較早,後來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G•Cassel)於1922年在《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書中加以系統闡述,是匯率理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一價定律是購買力平價說的基本假設前提。
該理論認為,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其購買力之比。也就是說,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購買力平價有兩種形式,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從靜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的匯率取決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從動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及變動,說明的是某一段時期內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取決於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的變動率之比。實際上,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貨幣的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I. 什麼叫做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目的是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前者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後者指不同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
購買力平價匯率用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現行的貨幣匯率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如果以比索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在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麼貨幣貶值並不會帶來墨西哥人的生活質量的惡化。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9)購買力平價本國物價水平和匯率擴展閱讀:
購買力平價依據原則
購買力平價方法要求對比國收集兩個方面的統計數據:一是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新增庫存、凈出口等GDP基本支出分類數據,大約150~200項。二是在每一基本支出分類下若干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數據,具體為居民消費品和服務、機械設備品、建築品價格以及政府公務員職務工資等資料。並且,要求提供的統計數據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價格數據與GDP支出數據的一致性原則
購買力平價作為GDP國際比較的同度量因素,價格必須與GDP各個支出構成的估價保持一致,特別是應與房租、醫療衛生、教育等一些非市場服務支出項目的估價相一致。這樣通過價格比較而取得的購買力平價,能完全消除價格因素的影響,真正反映其實際物量。否則,通過購買力平價轉換後的國內生產總值數量比較仍受部分價格因素的影響,會高估或低估實際GDP的規模和水平。
2、可比性原則
它是指各國選擇的代表規格品數量和質量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差別不應太大,在包括數量、范圍、材料、設計、銷售條件等一些重要的特徵方面應是可比的,否則,計算的價格比率則毫無意義。
3、相同代表性原則
它是指所選擇的規格品對各個國傢具有相同的代表性。不符合相同代表性原則的規格品價格比較可能會造成價格比率的偏差。因為通常代表性規格品的價格要低於無代表性規格品,如果某種規格品對A國有代表性,對B國無代表性,那麼比較結果對於B國來說價格水平被高估,而物量則被低估;對於A國來說則出現相反的情況。因此,要求對比國家盡量收集該國代表性商品和服務價格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