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11月7日比索匯率

11月7日比索匯率

發布時間:2022-04-21 13:13:57

㈠ 一籃子貨幣各幣種所佔權重是多少

中國人民銀行宣復布,經國務院制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從原本緊盯美元的匯率制度,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

2017年1月1日起,按照CFETS貨幣籃子選樣規則,CFETS貨幣籃子新增11種2016年掛牌人民幣對外匯交易幣種,CFETS籃子貨幣數量由13種變為24種,有:美元、歐元、日元、港元、英鎊、澳元、紐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加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泰銖、南非蘭特、韓元、阿聯酋迪拉姆、沙特里亞爾、匈牙利福林、波蘭茲羅提、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

㈡ 古巴用什麼幣別匯率是多少

上面沒一個回答全的……
古巴用的貨幣有兩種,一種叫可兌換比索,Peso Convertible,簡寫CUC,類似我國以前的外匯券,可以和外幣兌換,外國遊客到古巴用的也是這種貨幣,幣值比較高,1USD大約合0.9259CUC,但如果使用美元現金兌換的話要加收10%兌換稅(美元非現金及其它幣種不收)。在古巴,住酒店、乘計程車、買旅遊大巴車票、餐飲、超市裡買東西等都用這種貨幣。2004年以前CUC和美元等值,1USD=1CUC。有100、50、20、10、5、3、1七種紙幣,3CUC、1CUC、50 centavos、25 centavos、10 centavos、5 centavos、1 centavo七種硬幣,其中1分的一般用不到,只在銀行支付利息時使用。
另一種叫古巴比索,Peso Cubano,簡寫CUP。此種貨幣不可和外幣兌換,主要是古巴人,以及在古生活的外國人如留學生使用,用途也窄得多,一般只能用於購買農產品、在個體餐廳或小吃店買東西、在標價為CUP的商店購物、乘公交車等使用。1CUC=24CUP。2004年古巴貨幣改革以前1CUC=26~27CUP。有100、50、20、10、5、3、1七種紙幣,但印刷不如CUC精美,3CUP、1CUP、20 centavos、5 centavos、2 centavos、1 centavo六種硬幣,後面兩種一般用不到,只在銀行支付利息時使用。
3比索的紙幣和硬幣早在我剛去古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40分的硬幣在古巴已經很久不流通了。

㈢ 墨西哥比索的比索危機

在20世紀大部分年份里,墨西哥是一個相對貧窮的國家,而它碰巧位於美國這樣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的南部。墨西哥的繁榮始於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墨西哥已經把它的經濟轉變成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新興市場的成功史話。
相繼上任的墨西哥總統——何塞·洛佩茲·波蒂略、米格德拉?馬德瑞德(Miguel de la Madrid)和卡洛斯?薩利納斯(Carlos Salinas),都是制度革命黨(PRI)人——在1976~1994年期間建立了「新」墨西哥形象。隨著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締結了於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墨西哥的前景更加樂觀。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比索突然遭受巨大的拋售壓力。在幾天時間里,比索對美元的比價降到了先前的一半以下。一次大規模宏觀經濟緊縮緊接著出現,破產像野火一樣蔓延,墨西哥人民開始經歷巨大的經濟痛苦。
墨西哥什麼出了問題?弗蘭西斯科?希爾?迪亞斯和奧格斯特?卡斯特斯這兩位墨西哥銀行的經濟學家研究了這場危機並說道:「我們發現明顯的證據,墨西哥經歷了一場由政治引起的投機性攻擊,而不是一場基於真實經濟混亂的危機。」
然而,基本的經濟學分析有著不同的看法。在下文的分析中,我們會看到比索的貶值實際上源於真實經濟影響。正確的事後分析必須從墨西哥的固定匯率制度開始。
墨西哥的「爬行釘住」匯率制的運行機制如下。從1991年11月11日開始,墨西哥銀行將比索對美元的價值固定在一個官方干預的區間內。比索對美元的上限是3?0520。下限每天按0.0002比索擴展,也就是說比索逐漸貶值在理論上是允許的。最低限價上的這種日常變化在1992年10月21日每天被增加到0.0004比索。
盡管實施了比索穩定化計劃(要求政府隨時按照釘住匯率購買比索),墨西哥利率和美國的利率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在1994年1月,Cetes年利率和可比的美元年利率之間的差額為6.22%。Cetes是由墨西哥政府發行的以比索標價的短期國庫券。到7月,Cetes利率與可比的美元利率之間的差額已經升到了9.94%。而在危機爆發前的12月初,這一差額約達7%。
然而,只要外國投資者認為墨西哥的固定匯率制度可以維持,他們就會有強大的動機持有比索。比索的最低限價被允許以每天僅0.0004比索的速度下降,即理論上的最大年均貶值率為該貨幣的4.8%。
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資本大規模湧入墨西哥。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在1990~1993年間,墨西哥吸收了910億美元的外資,僅1993年一年就達300億美元。考慮到墨西哥巨大的經濟繁榮,比索貶值的風險看起來是很遙遠的。但是,事實上,墨西哥正在為自己製造一個頭等「比索問題」。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危機之後外國投資者也沒有意識到,正蜂擁進入墨西哥的大批資本有一天可能會流出並使墨西哥陷入混亂。人們對於墨西哥的經常賬戶赤字已經從1988年的38億美元穩步上升到295億美元而沾沾自喜。

㈣ 1997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韓國政府一方面實施改革防止經濟下滑,一方面從國際社會得到195億美元的巨額貸款

這是歷史題,因為事實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如果你想了解的更全面一些的話,建議你看一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區別。

世界銀行(WBG)是世界銀行集團的俗稱,「世界銀行」這個名稱一直是用於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這些機構聯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 它是一個國際組織,其一開始的使命是幫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國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務是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在2012年,世界銀行為發展中國家或轉型國家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貸款或幫助。
http://ke..com/view/58185.htm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是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我們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就是該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
http://ke..com/link?url=ze5-WTUhETcNyymazrZZ1--pEOO3ZIX15GSz0G8qPn9BQ1iiiXrr-EBIG9tKBXKH

還有就是1997年相關金融危機事件的始末: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已經連續10年高速增長。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些國家的銀行信貸額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債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投資的增加導致資產價格膨脹(主要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此外,匯率制度缺乏彈性也使得大量外債沒有考慮匯率風險。這些都為危機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危機首先從泰國爆發。1997年3月至6月期間,泰國66家財務公司秘密從泰國銀行獲得大量流動性支持。此外,還出現了大量資本逃離泰國。泰國中央銀行將所有的外匯儲備用於維護釘住匯率制度,但仍然以失敗告終。

7月2日,泰國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宣布,泰幣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價值由市場來決定,放棄了自1984年以來實行了14年的泰幣與美元掛鉤的一攬子匯率制。這標志著亞洲金融危機正式爆發。很快,危機開始從泰國向其它東南亞國家蔓延,從外匯市場向股票市場蔓延。

7月9日,馬來西亞股市指數下跌至18個月來最低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國貨幣。

7月11日,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擴大本國貨幣的浮動范圍。

8月4日,泰國央行行長被迫辭職,新的央行行長猜瓦特上任。

8月13日,印尼財政部和印尼銀行聯合宣布,放棄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印尼盾大幅下跌55%。

隨著危機的發展,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首的國際社會開始向危機國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但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仍在惡化,並波及香港和美國市場。危機國家在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時,也開始進行經濟和金融改革。

8月11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持的援助泰國國際會議在東京舉行。經過協商,確定對泰國提供約為16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以穩定泰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秩序。香港特區政府首次動用外匯基金,提供10億美元,參與泰國的貸款計劃。

9月1日,菲律賓股票市場繼續下跌,菲股綜合指數擊穿2000點防線,最後以1975.20點收盤,是四年來最低記錄。

9月4日,韓元對美元匯率跌到了韓國至1990年3月實行市場平均匯率以來的最低點,收盤價是906韓元兌換l美元。

10月7日,菲律賓比索跌至歷史新低點,全天平均交易價首次跌破1美元兌換35比索大關,達到1美元兌換35.573比索。

10月24日,泰國頒布支持金融部門重組的緊急法令。

10月28日,這是當年世界股市最黑暗的一天,美國、香港股市均跌破歷史記錄。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38點,以9059點收市,這是自1996年以來恆生指數首次跌破10000點。

10月31日,印度尼西亞宣布銀行處置一攬子計劃;關閉16家商業銀行,對其他銀行的存款實行有限擔保。

1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宣布,國際社會將向印尼提供28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貸款,以幫助其穩定國內金融市場。

11月中旬,泰國政府更迭。

11月18日,韓國中央銀行宣布,央行通過回購協議向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提供2萬億韓元,以緩和資金短缺情況。

12月23日,世界銀行批准向韓國提供30億美元的貸款,作為IMF財政援助的一部分,幫助韓國擺脫危機。

1998年,在經過最初的動盪後,一些國家的金融市場開始趨於穩定。多數危機國家的政府加大了改革經濟和金融系統的努力。但在印尼,經濟危機已經演化為社會和政治危機,最終導致蘇哈托的下台和政府更迭。馬來西亞實行了外匯管制,受到西方國家的批評和指責。

1月,韓國政府與國外債權人達成重新調整短期債務的協議。

1月26日,印度尼西亞銀行重組機構成立並宣布實行全面的擔保。

2月,印尼總統蘇哈托解除了印尼中央銀行行長吉萬多諾的職務,任命中央銀行董事薩比林為新行長。

3月31日,韓國政府決定向外資全面開放金融業。

5月4日,泰國中央銀行行長猜瓦特宣布辭職。

5月17日,印尼雅加達14日發生暴動後,所有銀行都停止營業。

5月21日,蘇哈托總統下台。

6月5日,國際貸款人和印度尼西亞公司就債務重組達成協議。

6月29日,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宣布,關閉五家經營不善的銀行。

8月14日,泰國宣布全面的金融部門重組計劃,包括公共部門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干預。

9月,馬來西亞開始實行外匯管制。

12月31日,由新橋資本公司牽頭的國際財團購買了韓一銀行51%的股權,成為韓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商業銀行。

1999年,伴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多數國家的經濟開始出現增長,但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金融體系的改革仍然滯後。

2月9日,韓國銀行業1998年因金融危機而遭受的損失達到創紀錄的14.48萬億韓元。

3月13日,印尼政府宣布,關閉38家經營不善的私營銀行,並對另外七家銀行實行接管。

3月23日,韓國1998年經濟增長率為-5.8%,為近45年來最大幅度經濟衰退。

7月,東南亞開始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上半年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新加坡1.2%、菲律賓1.2%、馬來西亞1.6%、泰國-3.5%、印尼-10.3%。

2000年~2002年,危機國家在經濟穩定的背景下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但是除韓國和馬來西亞,其他國家結構調整進展緩慢。銀行系統的不良資產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這不包括已經剝離出去的不良資產。印尼不良資產處置緩慢,而泰國在2001年才開始從商業銀行中剝離不良資產。

2001年6月,泰國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TMAC)。

2002年3月,印尼將全國最大的零售銀行中亞銀行出售給美國一家投資公司。

2002年4月,韓國銀行業告別連續4年的虧損,實現凈利潤39.9億美元。

2002年5月,韓國宣布將提前向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歸還38億美元貸款。(轉載)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㈤ 比索是哪個國家的貨幣

比索(peso)是一種主要在前西班牙殖民地國家所使用的一種貨幣單位。有的國家過去也曾使用比索作為本國貨幣的名稱,但因為通貨膨脹等原因,現在已經棄用。但是在這些國家(如玻利維亞),在日常生活中談及貨物價格時,仍常常使用比索一詞。

目前流通量最大的以比索作為名稱的貨幣是墨西哥比索。貨幣編號MXN。輔幣單位為分,1比索=100分。目前發行有5、10、20、50分及1、2、5、10比索硬幣;20、50、100、200、500、1000比索紙鈔。

(5)11月7日比索匯率擴展閱讀

比索貨幣的歷史:

古巴有兩套貨幣系統,一個是可兌換比索(Cuban Convertible Peso, CUC), 另一個是古巴比索(Cuban Peso)。可兌換比索類似外匯券,現在是和美元綁定的。古巴比索是古巴共和國的法定貨幣,由古巴中央銀行——古巴國家銀行發行。

1914年11月7日,古巴比索釘住美元,並與美元等值。從1961年開始,古巴比索釘住英鎊。 1974年古巴比索不再釘住英鎊。1978年6月15 日,古巴比索開始浮動。80年代以來,古已比索隨著美元經歷的一個大起大落過程亦不斷發生變化。

1980年底古巴比索匯率為1美元合0.7045古巴比索,1990年底為1美元合0.797古巴比索。自2004年11月8日起,古巴宣布境內禁止美金流通,僅能使用「可兌換披索」(Cuban Convertible Peso簡稱CUC)以及「披索」(Peso)

原來古巴錢的單位是披索(Cuba Peso), 專供遊客使用的是披索代幣 (Convertible Peso ,CUC;離開古巴後沒有公認價值的貨幣)﹔1歐元可換約1代幣(CUC), 1 CUC = 24 Cuba。

古巴的貨幣進位是1比索等於100分(Centavos)。除紙幣外,市面原先有5種硬幣流通,面額分別是1、2、5、20、40分(Centavos),最近又新增加一種100分的鎳銅鋅合金硬幣。據最新資料來源披露,古巴貨幣當局已鑄好面額為3比索的銅鎳合金硬幣,准備投放市場流通。

古巴紙幣不管是新版還是舊版,變化均在圖案設計方面,它們的大小尺寸始終未發生過變化,不管是哪種面額的紙幣,其尺寸統統為15.0X7.0厘米,即長15厘米,寬7厘米。古巴紙幣歷來紙質一般,無水印。

㈥ 關於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了解的人請進

前亞洲經濟已經基本趨於穩定,但是,由危機引發的全球
范圍的理論大討論卻方興未艾。

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復雜,影響重大,所涉及的
問題很多,加上每個討論者的積極參與,因此形成了「百
家爭鳴」的熱烈場面。為了使讀者便於理解這場討論的內
涵,我把各種觀點歸納為三個主要流派,簡要地介紹其理
論要點和政策建議,並在最後闡述這場討論的意義。

1、結構主義或主流學派

這一派人多勢眾,不僅包括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專家
學者、政府官員和工商人士,還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等國際機構的大部分領導成員,甚至包括一些亞洲
國家的政府和民間人士。

這一流派主要從結構分析入手,認為亞洲金融危機爆
發的基本原因在於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金融、產業等
領域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例如,政府與大企業的關
系過於密切,銀行的管理和監督系統失靈,企業的借款和
投資戰略失誤,任人唯親和貪污腐敗盛行,等等。其中,
原先一直受到世人稱贊的「東亞模式」也受到了嚴厲的批
判。他們認為,這種模式雖然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具有
明顯的優勢,但是它所固有的特點,即「政府主導」,經
過一定時期以後變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為正是政府的
干預,才造成了市場機制的扭曲,影響了資源的合理配置,
加劇了原有的各種內部結構的缺陷,並最終為金融危機的
爆發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根據上述分析,這一派給亞洲國家提出的政策建議是:
放棄亞洲模式,採納美國模式;同時進行各種結構性的改
革,特別要對政府的行為和作用進行嚴格的限制,大力削
減政府預算,並對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具體
的結構改革方案是由IMF制訂的,目前泰國、韓國、印度
尼西亞等國的政府正在遵照執行。

2、市場主義或自由主義

這一流派人數不多,主要包括發達國家中的部分專家
學者和政府官員。

此派的基本特點是崇尚市場機制和自由競爭。在他們
看來,亞洲經濟的基礎是良好的,雖然這些國家的內部也
存在某些缺陷和問題,但是與金融危機的爆發並沒有直接
的關系。因此,他們進行分析和說明的重點是,金融危機
的爆發實際上是市場機制、特別是國際金融市場機制發揮
作用的結果。

例如,他們中間有的人把國際金融市場的力量比喻為
「原子彈」,認為它威力無比,但又喜怒無常:如果市場
以贊許的目光看待一個國家的金融表現,那麼這個國家的
經濟就會穩定繁榮;如果市場下了相反的定論,那麼這個
國家就會陷入災難。例如,80年代的拉美各國、1994年的
墨西哥和去年的亞洲。

根據這一觀點,他們提出了與結構主義完全相反的政
策建議:不論是危機的爆發還是經濟的恢復,都應當順其
自然,不必加以人為的干涉。因此,他們嚴厲地批評了IM
F的結構改革計劃,認為它實際上等於代替亞洲政府對經
濟實行了新的干預,其結果不僅對亞洲經濟的恢復毫無幫
助,而且必然會影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同時,他們還指
出,IMF雖然給遭受危機最重的泰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
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緊急援助,但是它與每天在國際金融
市場上流動的2萬多億美元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根本
於事無補。有些人甚至提議,應當解散IMF。

3、激進主義或新經濟論

這一流派的人數也不多,但是成員比較復雜,既包括
亞洲國家中像馬哈蒂爾那樣的民族主義領袖,也包括發達
國家中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以及那些不同意結構主義
和市場主義的專家學者。

這一流派的特點是,強調指出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
因在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實力的差異,以
及現行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內部缺陷。同時,他們論證
了弱小國家的政府對民族經濟進行干預和保護的合理性與
必要性,並且試圖提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例如,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認為,亞洲貨幣的暴跌是少數投機
家「人為操縱」的結果。他還指出,由於國際金融資本的
實力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因此後者甚至無力決定本國貨
幣的匯率水平。他原先的副手安瓦爾也指出,這些「邪惡
的」投機活動的成功證明了國際經濟體系內部存在著嚴重
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亞洲國家領導人的觀點,不僅得
到了發達國家中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們的支持,也得到了非
馬克思主義學者和一些國際經濟機構官員們的贊成。例如,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的一篇文章指出,亞洲政府對經濟
的管理雖然可能使某些私人企業的利益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它有利於保護社會和公眾的利益。反之,不受管制的
貪婪必然導致不公正,而不公正又必然導致社會的不安和
動盪。世界銀行副行長斯蒂格利茨也明確指出,亞洲金融
危機的原因不是由於政府的干涉過多,而是由於干涉過少,
比如在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之前就取消了對外資的必要限制。
他進一步指出,許多人在批評亞洲各國政府的時候忘記了
一個基本事實,即每一筆貸款不僅要有借方,也要有貸方,
因此,對金融危機的發生,雙方「共同負有責任」。

從上述觀點出發,這一流派對結構主義和市場主義的
政策建議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那兩派的觀點
和主張,實際上是有利於發達國家的貸款者,而不利於亞
洲國家。因此,他們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建立新的國際經濟
機構,或者強化現有國際機構的職能,以便對短期國際流
動資本實施嚴格的管理和監督,防止亞洲式金融危機的再
度爆發。而且,最近馬來西亞政府已經對外國資本實施了
管制;香港特區政府也進入股市,與國際投機資本進行了
直接的較量。

綜上所述,當我們分別考察這三個主要流派的時候,
可以發現它們各自都包含著合理因素,因為它們都在一定
程度上揭示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並且提出了對策
建議。不過,當我們把它們綜合起來的時候,也可以發現
各派之間存在著許多難以調和的分歧。

盡管如此,通過一年多來的激烈辯論,各派的觀點得
到了比較充分的闡述,相互之間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和接近。例如,不少發達國家的專家學者和國際機構也意
識到了短期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巨大的破壞性,因此
對原先一味責怪亞洲的做法進行了自我批評。同時, IMF
也逐漸發現當初制訂的結構改革方案過於簡單生硬,並沒
有使亞洲的經濟和社會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它已經
准備進行調整。同樣,亞洲領導人在怒斥了西方「邪惡的」
投機家們之後,冷靜下來也看到了自身的毛病,因此在韓
國和泰國等亞洲國家,新當選的領導人已經開始了反對貪
污腐敗的運動。與此同時,著名的國際金融家紹羅什本人
也坦率地提出警告說,不要盲目相信市場機制,因為它不
會自動糾正其無節制的狀況。

當然,由於各個流派的理論依據不同,政策主張各異,
因此目前還沒有取得一致的見解;加上各國經濟利益的矛
盾,因此許多合理建議也依然停留在討論階段。

最後,我想指出的是,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
先後波及到了日本、俄羅斯、南亞、南非和拉丁美洲,現
在又波及到了美國,因此,上述各個理論流派在爭論的過
程中也在隨時補充新的材料,並且對各自的觀點和建議不
斷地進行著修正。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去年爆發的亞洲
金融危機,不僅僅是「亞洲」的,也不僅僅是「金融」的,
在本質上,它是現行國際經濟體制和現有經濟理論的危機。
因此,這場深入和持久的理論大討論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
意義,而且,由此產生的思想解放和可能出現的理論突破,
也必將對亞洲和世界的前途產生深遠的影響。

創造了戰後經濟奇跡的日本,進入九十年代後,泡沫經濟的負面效應越來越明顯。當亞洲金融風暴刮到日本列島,這種負面效應和經濟結構的深層矛盾終於激化,1997年11月以後,中小金融機構一個接一個地倒閉,金融業的核心也很快遭殃。11月3日,負債累累的三洋證券公司宣布破產。日本大藏省立即指示幾家大銀行籌措補償資金,並特別允許三洋證券公司在4日以後繼續進行償還資金和有價證券的業務。

消息一傳出,4日清晨,投資者紛紛趕來,在三洋證券公司的各個分店前排起了長蛇陣,公司職員不得不靠發號碼來維持秩序。雖然公司一再保證全額退還投資金額,但擁擠在店門前的投資者還是非常緊張。

緊接著,日本第十大商業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第四大證券公司山一證券公司等,如多米諾骨牌一個個地倒台破產。到年底,日經指數比上一年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到1998年,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全國共有兩萬多家企業倒閉,負債總額超過十三萬億日元。

㈦ 東南亞經濟危機始末如何

http://bbs.icxo.com/dispbbs.asp?boardID=1799&ID=90491
97東南亞金融危機

東南亞金融危機始於泰國貨幣危機,而泰國貨幣危機早在1996年已經開始醞釀。當年,泰國經常貿易項目赤字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8.2%,為了彌補大量的經常項目赤字和滿足國內過度投資的需要,外國短期資本大量流入房地產、股票市場,泡沫經濟膨脹,銀行呆賬增加,泰國經濟已顯示出危機的徵兆。1997年以來,由於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未償還債務急劇上升,泰國金融機構出現資金周轉困難,並且發生了銀行擠兌的事件。5月中旬,以美國大投機家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首的國際投資者對泰銖發動猛烈沖擊,更加劇了泰國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7月2日,泰國貨幣危機終於全面爆發,並由此揭開了時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序幕。

(一) 7月2日,泰國貨幣危機全面爆發並迅速波及整個東南亞金融市場
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自1984年以來一直實施的固定匯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泰銖即貶值20%,這標志著泰國貨幣危機全面爆發。由於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也面臨著與泰國相似的一些問題,再加上所謂的「接觸傳染」效應以及國際投機者的不斷狙擊,泰銖的暴跌在東南亞各國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貨幣風潮迅速波及到整個東南亞市場。
7月11日,菲律賓首先步泰國後塵,宣布貨幣自由浮動。菲律賓比索當天貶值11.5%,利率一夜之間猛升到25%;印尼則宣布印尼盾匯率的波幅由8%擴大到12%;一向穩健的新加坡元也於7月18日跌至30個月以來的最低點1.4683新元兌換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匯率自由浮動,當天印尼盾再次貶值5%;8月16日,馬來西亞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來的最低點。東南亞外匯市場的震盪,使投資者信心受挫,外資大量撤離,東南亞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國貨幣危機由此逐步發展成為更為廣泛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港元聯系匯率制也接受了嚴峻的挑戰,香港特區政府採取果斷對策,成功地捍衛了港幣聯系匯率制度,但是,由於利率飆升,香港股市為此受到較大沖擊。
為了幫助東南亞國家早日擺脫危機,國際社會伸出了援助之手。7月份在上海召開了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行長會議,8月份又在東京舉行了由IMF主持的有關對泰國提供經濟援助的會議。為了協助泰國走出困境,IMF等國際組織和包括中國及中國香港在內的亞太一些國家和地區共同承諾向泰國提供172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面對泰國銀行高達1萬億泰銖的呆賬以及900億美元的外債,國際社會的172億美元貸款援助顯然不能從根本上挽救泰國的經濟、金融危機,但至少增強了泰國人民以及國際社會戰勝金融危機的信心。

(二)10月17日,台灣貨幣當局主動貶值,香港股市暴跌,並引發全球股市大幅下滑,東南亞金融市場再度動盪.
10月17日,台灣貨幣當局在經濟狀況良好,經濟項目盈餘,外匯儲備充足,有能力維護新台幣穩定的情況下,突然主動放棄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當日,新台幣兌美元的匯價即跌至29.5,為10年來的最低水平。新台幣主動貶值,從經濟上講是競爭性貶值,從政治上講是別有用心的政治預謀,它不僅進一步動搖了投資者對東南亞的信心,加劇了東南亞金融市場的混亂,並且在心理上進一步孤立了香港,使得投機者再次將目光轉向香港。為了維持港元聯系匯率制,維護香港及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穩定,香港政府和金融管理局一方面動用外匯儲備在外匯市場進行積極干預,另一方面只得提高銀行間市場短期利率。10月23日,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一度由7%上升至300%,港元兌美元匯價也一度升至聯系匯率制實施14年來最高水平(7.6150)。而香港股市在匯價和銀行短期利率高企的影響下,受投機沽售力量沖擊大幅滑落。

從10月20日起,香港股市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滑,恆生指數前後共計跌去3000點。10月23日,港股曾兩度跌破1萬點關口,恆生指數跌幅高達10.4%,亞太股市、歐美股市受其牽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到10月26日,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跌幅已達到30%以上。由於東南亞與日本、美國和歐盟有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東南亞金融動盪對日美歐的對外貿易、投資、經濟形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香港股市的深幅下跌再次挫傷了全球投者的信心,加上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擔憂,27日,全球股市同時發生大幅下跌,各主要股票指數日跌幅少則2%,高的竟達15%,其中紐約道·瓊斯指數暴瀉了554.26點,創下歷史上最大的日跌點數。受此影響,28日,香港恆生指數再次下探,自1996年來首次跌破1萬點,最低見到8775.88點,跌幅達13.7%。至此,與8月份最高點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幾乎過半。
全球股市在經歷了這次激烈調整之後,由於人們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看好,許多股市在大跌之後都有回升現象,亞洲市場也一度呈現出向好的趨勢。可是,韓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卻再次將東南亞捲入了第三輪金融風波之中。

(三)11月20日,韓國金融再起風波,金融風潮襲卷韓國、日本
自1997年初起,韓國許多大財團先後陷入了破產倒閉的絕境,經濟受到極大的沖擊,加上東南亞金融動盪的影響,韓國經濟負增長跌至多年來的最低點。進入11月,韓國金融形勢繼續急劇惡化,股市持續低迷,韓圓匯價創新低。11月17日,由於政府金融改革法案未獲通過,韓圓兌美元的比價突破1000:1大關,股票綜合指數跌至500點以下。
11月20日,韓國中央銀行決定將韓圓匯率浮動范圍由2.25%擴大到10%,至此韓國開始成為亞洲金融風波的新熱點。
進入12月份以後,在人們認為東南亞金融危機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金融風暴漸趨平息之際,韓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截至12月11日,韓國已有14家商業銀行和商人銀行被政府宣布停業。12月15日,韓國宣布韓圓自由浮動。12月22日,美國信用等級評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將韓國外匯債務的信用等級下降了4個等級。12月23日,韓國政府公布,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標准,截至9月底止,韓國外債總額已達1197億美元,其中約800億美元為1年內到期的短期貨款,而外匯儲備不足又超出預想,致使當天韓圓匯率又暴跌16.4%,較之7月1日,韓圓已經貶值了54.8%;當日韓國股票市場綜合股票價格指數也下滑了7.5%,下浮幅度之大創下歷史之最。

東南亞及韓國金融風潮對於日本經濟及金融無疑是雪上加霜。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便陷入了停滯狀態,股市低迷,房地產市場大幅萎縮,銀行呆賬、壞賬劇增。1997年以來,證券公司違規交易事件迭出,日本四大證券公司相繼爆出行賄黑社會的丑聞。進入11月,又連續發生了日本第10大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和日本第四大證券公司山一證券公司倒閉事件。大型金融機構的連續倒閉嚴重影響了人們對日本經濟的信心,日元與美元匯率由此跌破128日元大關。由於日本經濟基礎良好,外匯儲備充裕,不會像泰國、韓國那樣全面爆發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但是,日本金融體系存在的種種問題卻因此再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四)進入1998年,亞洲匯市和股市連連走低,全球金融市場依舊跌宕不已,亞洲金融危機仍在持續
新年伊始,由於市場信心危機,亞洲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行情繼續雙雙下跌:1月5日,泰國匯率首次跌破50銖兌1美元大關,創歷史最低記錄,也是泰國自1997年7月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泰銖匯率跌幅最大的一天;韓圓則由199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1695兌1美元的水平再次探低到1780韓圓兌1美元;印尼盾與美元的匯價也下跌11.6%。1月6日,菲律賓比索兌美元匯率首次一度跌破45比索兌1美元大關,日跌幅達6%。1月7日,日元對美元的比價跌至134.8日元,創下近6年來的最低點,日經指數也跌破15000點大關,1月9日,紐約道·瓊斯指數急挫222.2點,跌幅達2.85%,歐洲主要股市紛紛告跌。1月12日亞洲股市再次出現較大跌幅,其中新加坡和香港跌幅最大,分別下跌了104.51點和773.58點,跌幅為8.88%和8.70%,泰國股市、匯市也再創歷史新低。

(五)危機的嚴重後果
(1) 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劇烈動盪,以1998年3月底與1997年7月初的匯率比較。各國股市都縮水三分之一以上。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跌幅在10%~70%以上,受打擊最大的是泰銖、韓圓、印尼盾和新元,分別貶值39%、36%、72%和61%。
(2) 危機導致大批企業、金融機構破產和倒閉。例如,泰國和印尼分別關閉了56家和17家金融機構,韓國排名居前的20家企業集團中已有4家破產,日本則有包括山一證券在內的多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出現大量虧損和破產倒閉,信用等級普遍下降。泰國發生危機一年後,破產停業公司、企業超過萬家,失業人數達270萬,印尼失業人數達2000萬。
(3) 資本大量外逃,據估計,印尼、馬來西亞、韓國、泰國和菲律賓私人資本凈流入由1996年的938億美元轉為1998年的凈流出246億美元,僅私人資本一項的資金逆轉就超過1000億美元。
(4) 受東南亞危機影響,1998年日元劇烈動盪,6月和8月日元兌美元兩度跌至146.64日元,為近年來的最低點,造成西方外匯市場的動盪。
(5)東南亞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衰退並向世界各地區蔓延。在金融危機沖擊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四國經濟增長速度從危機前幾年的8%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3.9%,1998年上述四國和香港、韓國甚至日本經濟都呈負增長。東亞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引發了俄羅斯的金融危機並波及其他國家。巴西資金大量外逃,哥倫比亞貨幣大幅貶值,進而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西歐美國股市大幅波動,經濟增長速度放慢。

97東南亞金融危機原因分析

東南亞金融危機與1994年底至1995年春的墨西哥金融危機的表象特徵十分相似。一是進口增長過快,出口上升緩慢,經常項目逆差擴大;二是匯率貶值,資金外流,外匯儲備銳減;三是金融機構經營困難,大批企業破產倒閉;四是利率上升,物價上漲、工人失業、經濟下滑。但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遠非墨西哥金融危機所可比擬。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前後兩次震盪全球的金融危機居然都在發展中國家脫貧致富的部分「龍」「虎」國發生,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多年來,國內外學者都在探索這兩場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從表面看,這些國家發生金融風波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國際資本大規模進入,國際投機資本肆意破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全球化伴隨著科技和信息革命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進入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上。其突出表現:

一是國際資本流動規模越來越大。跨國資本從1990年的4400億美元增至1999年15700億美元。1996年西方主要國家的跨國股票和債券累計額佔有GDP的比重超過了100%,美國就高達10萬億美元。

二是國際資本流動速度加快。最典型的是跨國外匯交易急劇增加。1986——1995年,扣除重復計算,國際外匯交易的日交易額從1880億美元猛增至12000億美元,它佔世界全部外匯儲備的比重從37%增加到84%。

三是金融市場波動更為劇烈。集中表現於利率波動和匯率變動大。1993——1996年,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變動幅度高達3%。1991——1999年3月,日元匯率變動幅度高達70%,美元、馬克、加拿大元的匯率變動幅度也達20%~30%。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發展中國家在加速融入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表現之一是90年代以來,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私人資本猛增,而且主要集中於經濟增長快、開放程度高的東亞和拉美國家。1991——1996年,發展中國家每年引進的外資凈額從1000億美元增至3000億美元,其中私人資本從440億美元增至2400億美元,東亞從190億美元增至1100億美元,占流入發展中國家總數的40%。墨西哥和泰國在危機爆發之前,外資流入的規模都是很大的。

墨西哥1994年底外債余額854億美元,佔GDP的50%多,另有國際直接投資近200億美元;泰國1996年9月外債余額771億美元,佔GDP的45%,另有國際直接投資200億美元。外資大規模流入東亞和拉美發展中國家,不僅給這些國家解決了建設資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帶來了技術和市場,促成了這些國家經濟的高速度增長。但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國際化程度不同。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程度高,主要發達國家之間的實際利率差逐步縮小。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程度較低,與發達國家的利率差較大,為賺取利差和匯差,國際短期資本頻繁地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流出和流入。這就給利用利率差和匯率差賺取收益的國際金融投機商以機會。事實上,在國際資本流動中,也不乏專門的國際金融炒家。據海外輿論報道,1997年5月泰國匯率開始貶值後,美國金融投機商索羅斯就在泰國外匯市場投放了60億美元,進行外匯炒作,把泰銖逼上絕路。1992年歐洲匯率體系不穩時,此人利用英鎊匯率的變動在外匯市場上買進賣出,賺取了10億美元,並迫使英鎊退出歐洲匯率體系。但我們在討論這方面的原因時有兩個問題需要弄清楚。

第一個問題是,發展中國家放鬆對外資流動的控制,大量引進外資是否對頭?
第二個問題是國際金融投機商利用的機會來自哪裡?

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今天,國際資本流動已經成為驅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配置的杠桿。在當代,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引進外資作為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東亞和拉美國家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躋身新興工業化國家前列,在相當程度上是得益於這些國家能適應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以積極態度對待外資,並有效利用了國際資本帶來的好處。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也很清楚,國際金融投機商利用的機會不是他們自己創造的,而是他們發現的。顯然,如果一個國家的利率和匯率比較穩定,他們就沒有投機的機會。換句話說,是他們看準了一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才利用金融市場的動盪機會來發財的。例如,墨西哥發生金融危機之前,最先感覺到危機威脅從而轉移資本的是本國居民。當時,墨國居民得知出口增長下降,國際收支逆差增大,外匯儲備減少,本國貨幣將貶值,從而大量購入美元,加速外匯儲備減少,引起匯率波動,然後,外資才開始抽逃。可見,發生金融危機是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系統出了問題,內因起決定性作用,國際金融投機商只起了一種外部推動作用。

(二) 金融自由化、國際化改革過快。
應當肯定,80年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東亞和拉美地區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在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放鬆銀行業務限制,取消外匯管制,開放證券市場,鼓勵本國金融機構對外擴張,等等,加快了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步伐。擔是,把其中一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原因歸結為對外開放金融市場是不準確的。當然,如果這些國家繼續實行金融抑制政策,金融市場不開放,國際資本不能自由流出或流入,投機商也無計可施,危機自然不會發生。但國際資本不是隨意流動的,其流動的目的是賺取更大的收益和分散風險,決定國際資本投資者手中的錢流向的基本要素取決於受資國的金融開放程度和經濟前景。如果一個國家實行金融開放後,經濟高速度增長,資本收益率也高,外資流入增加是自然現象。但是,外資大量進出和金融投機商得手不能歸罪於經濟金融的開放,而應從受資國的內部因素尋找原因。墨西哥、泰國等實行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是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但並不構成這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必然,而它們的經濟政策、經濟體制和結構與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特別是與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要求的下述種種脫節之處,才是金融危機生成的原因。
經濟政策不適應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在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幅度增大的條件下,墨西哥和東南亞國家仍對匯率和利率變化實行限制,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反映滯後。

例如,墨西哥90年代初實行比索對美元的固定匯率,而90年代前四年累計下來的通貨膨脹達53%,外貿逆差870億美元,在匯率沒有反映這種情況的條件下,比索貶值是必然的。但是當時的墨西哥政府面對比索高估遲遲不採取適時貶值的措施,以致出口受阻,外貿逆差逐年擴大,給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同時,當時的墨西哥政府為了治理通脹,提高國內儲蓄率,吸收外資以支持進口商品的外匯需求,實行了高利率政策。1990-1992年墨西哥實際利率高達20%-25%,1993年略有下降,但仍達14%左右,大大高於國際市場利率,而國內企業貸款的實際利率比這還高。這種高利率政策既使墨西哥企業無法承受利息成本而無力歸還銀行貸款,造成銀行壞賬問題嚴重,又使墨西哥對外支付高額利息,造成國際收支惡化,貨幣貶值壓力加大。

又如泰國,長期實行泰銖與美元聯系匯率制,14年來,一直保持在25銖左右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當美元貶值時,它對西方主要貨幣的匯率也隨之貶值,增強了出口競爭力。當美元升值時,泰銖隨之升值,出口競爭力下降。1996年以後,美元對日元持續升值,泰銖隨之升值,出中競爭力下降。1996年以後,美元對日元持續升值,泰銖對日元也不斷升值,成為進口增長過快和出口增長率降低,以及國際收支惡化的重要原因。

經濟體制不適應對外開放。一國經濟開放之後,外資流入增加,本應加強金融體制建設。但是,東南亞國家和墨西哥對金融市場開放的准備不充分,國內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不足,監管措施和機構不完備,盲目向外資開放。例如,在本國銀行體系風險過大的情況下,泰國主動向外商提供低息美元貸款,為房地產投資熱火上澆油。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必然導致本幣和外幣的頻繁交易,採用中央銀行控制匯率的方法與巨額外匯交易相矛盾,當資本外流增大時,對外匯的需求增加,本幣貶值受到壓力。為了捍衛聯系匯率,泰國在一個月內就動用了4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仍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給國際金融投機商炒作外匯以可乘之機。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中央銀行曾經一天之內拋售幾十億美元,企圖把比索兌美元的比價穩定在政府設置的指標范圍內,結果仍抑制不住比索跌勢,外匯儲備銳減到無法保持經濟正常運轉的60億美元,次日不得不宣布中央銀行不再干預外匯市場。這些事實說明,政府行為與市場對抗,難以成功。只有適應市場規律,實行浮動匯率才是出路。

1、金融體系不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長期資本市場發展滯後。經濟過熱導致「泡沫經濟」,形成脫離實體經濟的虛假繁榮,只是金融動盪的表層原因。長期資本市場建設滯後造成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才是深層次原因。具體包括:一是資本結構不合理,投資者較少用中長期債券籌資,而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而且往往是短期資金,不適應長期投資項目的需要。二是信貸投向結構不合理。銀行傾向於提供非生產性用途的貸款。例如,泰國的銀行貸款有1/4是消費性貸款,1/4是房地產貸款,這類貸款難以產生收益,銀行壞帳增加。據世界銀行斷定,1996年泰國放款機構的不良貸款占其貸款規模的10%,達155億美元,1997年銀行的壞賬相當於泰國GDP的9%。三是外資結構不合理。由於中長期資本市場不發達,外資多以短期資本形式流入。1994年進入墨西哥的700多億美元外資中,3/4屬於短期證券資本,美國互助基金一類的短期投資比重很大,其中進入股市的有330多億美元。1995年流入泰國的6466億泰銖外資中,直接投資僅上中5.5%,商業銀行貸款佔51.1%,且大部分是短期貸款,投機性和流動性最大的非居民泰銖存款和證券投資佔30.7%。由於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當宏觀經濟不穩定時,外資抽逃,引發股價下跌,金融機構癱瘓,本幣貶值,是不足為怪的。

2、產業結構調整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一是東南亞國家和墨西哥的產業結構調整片面迎合外資投向,不但彼此之間及其與後起的工業化國家的產業結構趨同,而且過分集中技術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業。二是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能力較低,國內科技水平不高,對進口技術和設備的依賴過大。三是勞動成本上升過快,不利於勞動密集型製成品出口,國際競爭能力被削弱,出口增長速度下降,造成國際收支巨額逆差,導致宏觀經濟不穩定。例如,墨西哥和泰國的出口產業面對來自後起的工業化國家低成本同類產品的競爭,未能升級換代,以致競爭力減弱,出口增長緩慢,國際收支逆差擴大,兩國在危機爆發之前,外貿逆差佔GDP的比例分別接近和超過了8%,大大高於國際公認的安全線5%,成為金融危機爆發的直接推動因素。

3、貽誤時機,調整不及時。當出現金融動盪之後,政府出於種種原因,對經濟政策,經濟體制和結構不及時調整,以致貽誤時機,激化矛盾。墨西哥和泰國的情況都是這樣。1968—1988年墨西哥先後有4屆總統因經濟危機而下台。1994年西方經濟復甦,利率隨之上揚,加上當時墨西哥政局不穩,一些外國投資者便開始抽走資金,貨幣危機苗頭已經出現。此時,本應果斷採取調整措施,但當時的薩利納斯總統為了贏得年底的總統選舉連任,不但不及時調整貨幣政策,改革匯制,反而動用了上百億美元的國際儲備彌補虧空,極力製造繁榮假象。結果等到當年12月1日新總統塞迪略就職時,國庫剩下的國際儲備已經不多,12月19日晚遂決定通過比索一次性貶值15%,來促進出口,減少進口,阻止資金外流,穩定外匯市場,結果引起始料不及的比索匯價暴跌,最終釀成了嚴重的金融危機。1997年2月,泰國金融形勢開始惡化,政府未採取拯救措施。5月,泰銖貶值到14年的最低點,政府仍堅持對匯率的控制。對應該倒閉的金融機構,政府仍實行注資的做法,白白花費了大量資金。7月,被迫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之後,泰銖繼續貶值,外匯儲備持續下降,但政府仍背著多年經濟高速度增長和「虎」國的美譽包袱,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計劃猶豫不決,以致矛盾越積越多,一發難以收拾。此外,墨西哥、泰國等政局不穩,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深,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促成因素。

㈧ 東南亞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產生的過程及原因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已經連續10年高速增長。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些國家的銀行信貸額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債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投資的增加導致資產價格膨脹(主要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此外,匯率制度缺乏彈性也使得大量外債沒有考慮匯率風險。這些都為危機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危機首先從泰國爆發。1997年3月至6月期間,泰國66家財務公司秘密從泰國銀行獲得大量流動性支持。此外,還出現了大量資本逃離泰國。泰國中央銀行將所有的外匯儲備用於維護釘住匯率制度,但仍然以失敗告終。

7月2日,泰國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宣布,泰幣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價值由市場來決定,放棄了自1984年以來實行了14年的泰幣與美元掛鉤的一攬子匯率制。這標志著亞洲金融危機正式爆發。很快,危機開始從泰國向其它東南亞國家蔓延,從外匯市場向股票市場蔓延。

7月9日,馬來西亞股市指數下跌至18個月來最低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國貨幣。

7月11日,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擴大本國貨幣的浮動范圍。

8月4日,泰國央行行長被迫辭職,新的央行行長猜瓦特上任。

8月13日,印尼財政部和印尼銀行聯合宣布,放棄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印尼盾大幅下跌55%。

隨著危機的發展,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首的國際社會開始向危機國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但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仍在惡化,並波及香港和美國市場。危機國家在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時,也開始進行經濟和金融改革。

8月11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持的援助泰國國際會議在東京舉行。經過協商,確定對泰國提供約為16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以穩定泰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秩序。香港特區政府首次動用外匯基金,提供10億美元,參與泰國的貸款計劃。

9月1日,菲律賓股票市場繼續下跌,菲股綜合指數擊穿2000點防線,最後以1975.20點收盤,是四年來最低記錄。

9月4日,韓元對美元匯率跌到了韓國至1990年3月實行市場平均匯率以來的最低點,收盤價是906韓元兌換l美元。

10月7日,菲律賓比索跌至歷史新低點,全天平均交易價首次跌破1美元兌換35比索大關,達到1美元兌換35.573比索。

10月24日,泰國頒布支持金融部門重組的緊急法令。

10月28日,這是當年世界股市最黑暗的一天,美國、香港股市均跌破歷史記錄。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38點,以9059點收市,這是自1996年以來恆生指數首次跌破10000點。

10月31日,印度尼西亞宣布銀行處置一攬子計劃;關閉16家商業銀行,對其他銀行的存款實行有限擔保。

1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宣布,國際社會將向印尼提供28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貸款,以幫助其穩定國內金融市場。

11月中旬,泰國政府更迭。

11月18日,韓國中央銀行宣布,央行通過回購協議向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提供2萬億韓元,以緩和資金短缺情況。

12月23日,世界銀行批准向韓國提供30億美元的貸款,作為IMF財政援助的一部分,幫助韓國擺脫危機。

1998年,在經過最初的動盪後,一些國家的金融市場開始趨於穩定。多數危機國家的政府加大了改革經濟和金融系統的努力。但在印尼,經濟危機已經演化為社會和政治危機,最終導致蘇哈托的下台和政府更迭。馬來西亞實行了外匯管制,受到西方國家的批評和指責。

1月,韓國政府與國外債權人達成重新調整短期債務的協議。

1月26日,印度尼西亞銀行重組機構成立並宣布實行全面的擔保。

2月,印尼總統蘇哈托解除了印尼中央銀行行長吉萬多諾的職務,任命中央銀行董事薩比林為新行長。

3月31日,韓國政府決定向外資全面開放金融業。

5月4日,泰國中央銀行行長猜瓦特宣布辭職。

5月17日,印尼雅加達14日發生暴動後,所有銀行都停止營業。

5月21日,蘇哈托總統下台。

6月5日,國際貸款人和印度尼西亞公司就債務重組達成協議。

6月29日,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宣布,關閉五家經營不善的銀行。

8月14日,泰國宣布全面的金融部門重組計劃,包括公共部門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干預。

9月,馬來西亞開始實行外匯管制。

12月31日,由新橋資本公司牽頭的國際財團購買了韓一銀行51%的股權,成為韓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商業銀行。

1999年,伴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多數國家的經濟開始出現增長,但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金融體系的改革仍然滯後。

2月9日,韓國銀行業1998年因金融危機而遭受的損失達到創紀錄的14.48萬億韓元。

3月13日,印尼政府宣布,關閉38家經營不善的私營銀行,並對另外七家銀行實行接管。

3月23日,韓國1998年經濟增長率為-5.8%,為近45年來最大幅度經濟衰退。

7月,東南亞開始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上半年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新加坡1.2%、菲律賓1.2%、馬來西亞1.6%、泰國-3.5%、印尼-10.3%。

2000年~2002年,危機國家在經濟穩定的背景下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但是除韓國和馬來西亞,其他國家結構調整進展緩慢。銀行系統的不良資產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這不包括已經剝離出去的不良資產。印尼不良資產處置緩慢,而泰國在2001年才開始從商業銀行中剝離不良資產。

2001年6月,泰國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TMAC)。

2002年3月,印尼將全國最大的零售銀行中亞銀行出售給美國一家投資公司。

2002年4月,韓國銀行業告別連續4年的虧損,實現凈利潤39.9億美元。

2002年5月,韓國宣布將提前向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歸還38億美元貸款。

㈨ 什麼是97金融風暴

1997年,對東南亞各國來說是最不堪回首的一年。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
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偏居世界一隅的它們,雖然,這種關注有點苦不堪言。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我們花了40年建立起的經濟體系,就被這個帶有
很多錢的白痴一下子給搞垮了。
這個帶有很多錢的白痴就是喬治·索羅斯,以他量子基金為首的國際投機者從
5月開始對泰銖發動了攻擊。並推翻了這個多米諾骨牌。
泰銖、印尼盾、馬來西亞元、菲律賓比索兌美元匯價狂跌;新加坡、韓國、台
灣等亞洲三小龍也難逃此劫。
剛剛回歸的香港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紐約道·瓊斯指數、倫敦和東京的大型股市也不可避免地捲入這一泥潭。
這場空前的金融危機來勢之猛、涉及之廣令全球為之震驚!
在此,我們特推出這一系列,以饗讀者。 ———編者
索羅斯血洗東南亞
小劉在某外企任職,因業務關系,經常往來於泰中之間,可是7月的一個星期
三的早晨,他發現自己著實賺了一筆———1美元兌換的泰銖突然變多了。稀里糊
塗的他還以為是銀行的小姐弄錯了。事實上,泰國人的國際購買能力在這一天銳減
16.7%,一場規模空前的金融風暴正登灘東南亞。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
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
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
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
,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
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
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
諾骨牌」效應。
泰國,成了首當其沖的目標。
5月份,國際貨幣投機商開始大舉沽售泰銖,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面對投機
商氣勢洶洶的進攻,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三管齊下,企圖捍衛泰銖陣
地,他們動用了120億美元吸納泰銖;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機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後,泰銖的地位暫時性保住了。
對此,國際貨幣投機商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的招數只有一個:籌集資金
,狠拋泰銖。索羅斯開始節節挺進。與此同時,泰銖貶值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泰
銖兌換美元的匯率屢創新低。泰政府臨陣換將,原財政部長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帥印,泰政府此舉,猶如在波濤洶涌的湖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菲律賓成了受害者
,比索匯率開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卻未能阻止泰銖的節節失利。6月份,投機商開始出
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一擊。泰央行奮起還擊。其時,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蓋下的各種弊端一一暴露出來。為了穩定軍心,6
月30日,泰國總理差厄利發表電視講話:「我再次重申,泰銖不會貶值,我們將
讓那些投機分子血本無歸。」發誓歸發誓,偏偏其金融市場像個扶不起的阿斗。此
時的泰國央行已彈盡糧絕,僅有的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早已花光。就在泰總理
講話兩天之後,泰國央行被迫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泰銖與
美元掛鉤的匯率制。當天,泰銖重挫20%,7月29日,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
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銖終於失守

與此同時,菲律賓比索的軟弱可欺使它成為投機商的另一狙擊目標,菲央行曾
嘗試一周之內4次加息,並宣布擴寬比索兌換美元匯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對抗索羅
斯。但大勢已去,無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許菲律賓比索在更闊的幅
度內波動,一時間,比索貶值慘不忍睹,實際上,這標志著比索保衛戰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個癮君子,此時的索羅斯顯然並未心滿意足,他們四下出動,尋找可捕
獵的下一個目標,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入了他的視線之內。
馬來西亞央行企圖拉高沽空馬來西亞林吉特的成本來阻止投機商的興風作浪,
印度尼西亞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終擋不住投機商強有力的進攻,馬幣、印尼幣對
美元兌換比價一低再低。
鄰國陣地的失守開始波及一向有「避難貨幣」之稱的新加坡貨幣。唇亡齒寒,
盡管新加坡也採取了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新加坡元兌美元
的匯率還是持續下跌。
在索羅斯的強硬態勢下,各國政府均感力不從心,已紛紛放棄了捍衛行動,開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還手的樣子。任由本國貨幣在市場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國
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橫行一時。
東南亞貨幣狙擊戰弄得人人自危,各國金融當局使盡渾身解數以免掉入這一泥
潭之中,就連在此次風潮中一直作壁上觀的美國也開始表態,美聯邦儲備委員會主
席格林斯潘說,他特別「感到不安的是」這場危機在很大程度上由一個國家涉及到
另一個國家,美國願意幫助「受這次波動影響的國家」。
國際投機商咄咄逼人的氣焰已使得國際社會對集體應付貨幣危機的認識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特區、印度尼西亞、韓國、馬
來西亞、紐西蘭等亞太地區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層代表在
上海開會,會議結束後發出的聲明表示,一個穩定的貨幣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亞太
各國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研究,對有關國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協助成員國在
必要時進行經濟調整,這個消息對東南亞各國來說,至少讓他們覺得在自己與國際
貨幣炒家進行殊死搏鬥時不再顯得那麼孤單。
8月5日,危機重重的泰國,同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附帶苛刻條件的備用
貸款計劃及一攬子措施。8月11日,為拯救資金短缺的泰國,由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主持,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行長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承諾分擔為泰國提供總共160億美元(後增至1
67億美元)的融資款計劃,其中中國和中國香港都各自承諾向泰國借出10億美
元的貸款。8月21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布給予泰國總值33億美元的
臨時貸款,以協助它渡過難關。
就在東南亞各國四處求援、積極謀劃之時,國際投機商卻銷聲匿跡,突然不再
攻擊。8月20日,東南亞各國貨幣匯率暫時回穩,東南亞各國人們均大大喘了口
氣:好了,風暴終於過去了!
就像暴風雨前夕的寧靜,平靜的外表下孕育著一片殺機,東鄰各國顯然歡樂還
為時過早,新一輪的「狂風暴雨」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令人無奈的是
,這種寧靜僅僅持續了幾天;東鄰各國還沒來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跡。8月底,又一
輪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勢瞬間而至。這一次,卻把東盟成員汶萊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羅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架勢,剩勇追窮寇,再度集中火力掃盪東南亞
。進入9月份,這場風暴持續肆虐已進入第三個月,外匯市場的頹勢仍在繼續。東
南亞各國經濟狀況繼續惡化。10月19日,泰國財政部長他農·比達亞也滿腹惆
悵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這場對東南亞來說噩夢一般的4個多月的黑色風暴才漸趨平
靜。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場動盪已告一段落。但對東南亞,特別是身處震源的泰國
來說,彈冠可以,相慶卻已苦澀難提。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這場危機中,受害最慘的恐怕非泰國莫屬,猛烈的金融風暴把這個國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國以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馳目暈,一
個小業主回憶說:「好像我們挺有錢,以至於每個人都著手准備去買賓士。」他們
熱衷於海濱別墅,瑞士歐米茄、法國XO、德國賓士、日本松下。像美國人一樣,
他們每年也瀟灑地安排去歐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當你在曼谷郊外碰見一
個鄉下主婦,甚至街頭叫賣的小販,說不定就是股票大軍的一員;「錢來得太容易
了」,那時候,他們會以這么一種調侃的語氣說正准備去歐洲旅行。可是現在,泰
國人目瞪口呆地瞧著索羅斯之流從他們手裡搶走原本屬於他們的一切;家庭轎車被
警察拖走、失業開始困擾自己、浪漫的歐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轉到便宜的
公立學校……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這個傢伙(指索羅斯)來到我們的國家
,一夜之間,使我們全國人民十幾年的奮斗化為烏有。」
泰國一銀行行長差旺說:「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瞧著索羅斯這流氓強盜剝奪我們
曾經擁有的財富,我們只想說,你不就是要錢嗎?」
對所有的東南亞人來說,他們過去曾擁有一大筆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薩馬特電
訊公司總裁查奴瓦斯特說:曼穀人甚至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汽車剛下生產線,房
子新刷的油漆還沒有干。但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切。印尼音樂家邦尼勒古馬赫為買一
幢夢中花園而奮鬥了30年,正准備遷入時,風暴來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說。
一個為吃飯而憂的時代,一個需要省吃儉用的時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經滄海的
感覺,讓他們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廣場里,有小販在聲嘶力竭
地叫著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東西,私立大學的學生們為了保持體面,幾乎
從頭到腳都租。」小販說他的生意還挺火的,禮拜天的商場里,依然人頭攢動,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澀,只能閑逛。就像許許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鳥一樣。
那些腰纏萬貫的富豪,也只能傻看著自己50%甚至更多的財產無影無蹤而去
,據估計,從3月到9月,馬來西亞排名前12位的富翁,僅在股票市場就損失了
130億美元,印尼總統蘇哈托的子女們也被迫出售他們的公司,以免顆粒無收局
面的出現。「過去的世界不復存在。」泰國第三大銀行農業銀行總裁拉姆薩姆如是
說。
曼谷奇異的風光依然那麼美麗動人,吉隆坡的高樓大廈依然那麼鱗次櫛比;可
是,曾經的富有與現在的貧窮的鴻溝卻是那麼遙不可及。「這不僅僅是一種失落感
」,泰一大學教授無奈地嘆氣。
直面現實,也許這是東鄰人最痛苦又最無奈的選擇!
三個月之後,席捲東南亞地區的金融風暴登灘港島———狼終於來了。
黑色星期一
也許,在許許多多的香港人的記憶當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災」就
像一場噩夢,至今仍心有餘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輪「大熊市」席捲整個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國華爾街股市慘劇「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紀念日,正因為此,它成了投
資分析家們最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氣氛卻並未在華爾街股市出現,恰恰
相反,道·瓊斯指數一周之間跌落210點之後,當天卻反彈了74點。
正當投資分析家們額手相慶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早已危機四伏、暗潮洶涌
。事隔10年之後又一個「黑色星期一」開始降臨,只不過,這次籠罩的是有購物
天堂之稱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
.33點,22日則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對於港元前景
的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節節上揚,21日僅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漲300倍。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港股更連續第四次受挫,下跌達10.41%。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當天表示,香港基本經濟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圍因素暫時投機影響,投資者不必恐慌。他說:「我不認為這是股災。」他認
為,無論如何,特區政府首先是要捍衛港元匯率。雖然此前一天晚間有炒賣港元的
投機活動,但此時炒賣活動已被平息。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總裁任志剛也
發表講話,聲稱金管局已於前一天晚上擊退炒家。
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資者,24日,在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後,香港股市在這天強
力反彈,恆生指數上升718點,升幅達6.89%,27日,曾蔭權再次重申,
香港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在這次活動中受損失的只會是投機者。
此時,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普遍狂跌,27日,紐約道·瓊斯指數
狂跌近554.26點,是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因而導致中途自動停盤一個
小時。東京股市開盤後即狂跌800多點。28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400多點
,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
下跌點數創歷史之最,在這種狀況之下,香港股市的震盪已並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因
素了。
對此,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強調,香港股市的震盪只是暫時性的調整。中國外
交部發言人沈國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現過這種波動,不足為怪,港股波動是
特區政府要自行處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將依照「一國兩制」的原則,不會直接干預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匯價。北京方面對香港整體經濟仍充滿信心。
特區臨時立法會財政事務局局長在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說,社會對於穩定聯合匯
率制度十分關心,關於市場的運作,特區政府的一貫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預應
減到最少。
特區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則勸市民保持冷靜,反應不要過敏,入市時要審慎並
要量力而為。
香港輿論則表示了強烈的信心,《星島日報》發表評論指出:「過去,在經歷
了經濟危機後,本港會很快復甦,而且更加彭勃,這次亦應不例外。美國財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災後,香港股市過去10年的回報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經過
九七股災後,本港只要大力發展經濟,十年後的回報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幣保衛戰
由索羅斯所引起的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如火山噴發般地震驚了全球,身處
震源中心的泰國、馬來西亞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
候都更加綳緊了自己的神經。人們都意識到: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灘港島只是
時間問題而已。面對國際金融炒家們咄咄逼人的氣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謹
慎地表示,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豐富,經濟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區背
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所以這一風暴對香港不會形成特別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幾次試探性地對港幣進行了沖擊,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基金進入香港匯市,他們利用金融期貨
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和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元對美
元匯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稱為港元匯率的重要心理關鍵點。香
港金融管理當局迅速反擊。通過抽緊銀根、扯高同業拆息去迎擊投機者。金管局提
高對銀行的貸款利息,迫使銀行把多餘的頭寸交還回來,讓那些借錢沽港元買美元
的投機者面對堅壁清野之局,在極高的投機成本下望而卻步。故在很短的時間內,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復平靜,投機商無功而返。
然而,人們心裡非常明白,這批炒家並不會就此罷休,雙方的血腥搏鬥終不可
避免。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提醒這批「金錢游鱷」
不要輕舉妄動。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系匯率制的穩定。正
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
系匯率;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系匯
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
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
聯系匯率制度,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
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
我們同美元的關系,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
國際投機者三番五次狙擊港元的行動不僅志在港元匯價上獲利,而且採用全面
戰略,要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獲益,他們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場上積累大量
淡倉,然後買上遠期美元,沽遠期港元,大造聲勢。待港府為對付港元受到狙擊而
採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時,股票氣氛轉淡,人們憂慮利率大升推低股市與樓市,這
時投機者便趁勢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於是,股票市場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倉而獲取豐厚的利潤。換言之,投機者雖然在港元匯價
上無功而返,甚至小損,但在期指市場上卻狠撈一筆。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
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
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
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紅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
,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
場驚心動魄的港幣保衛戰告一段落。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贊揚財政司司長曾蔭
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贊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
難取勝而告終,但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盡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
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
擊。
像一場瘟疫,東南亞的這股「金融颶風」已不僅僅滿足於在東南亞橫行一時,
1997年10月28日,東京股市繼27日大幅下挫後繼續暴跌。10月27日
,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狂瀉554.26點,成為歷史最大的日跌點
。當天上午,在道·瓊斯指數下跌550點之後,有「電流中斷器」之稱的股市運
行安全機制立即停止了股票交易。
與此同時,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莫斯科、聖保羅、布宜諾斯艾利斯、墨西
哥城的股市都經歷了一次歷史上罕見的大震動,跌幅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韓國,好景不再
剛剛過去的1997年,對韓國來說,整個一個「病貓」模樣。事實上,一度
被譽為「漢江奇跡」的韓國經濟曾因其高速增長而躋身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成為
先進國傢俱樂部之一員,並且以亞洲的經濟典範的形象出沒於國際舞台,可是今天
,「雨橫風狂三月暮,無計留春住」,昔日的繁榮已被「雨打風吹去」。韓國人紛
紛表示:「我覺得如此丟人現眼。」韓國企業界公開宣稱:「我們已完全失去經濟
自主權。」《韓國日報》甚至將去年12月3日與國際貨幣基金簽署的協議,與1
910年8月29日的「國恥日」相比,那一天,正是韓國被迫割讓給日本的日子

韓國的經濟何以脆弱到如此不堪一擊的地步呢?
剛邁進1997年的門檻,接二連三的打擊就源源不斷地向韓國經濟涌來。首
先是年初爆發了大罷工。到了1月底,又揭發出韓寶集團巨額票據拒付丑聞。正當
以上兩個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之際,年初以來的日元貶值又開始給出口以沉重打擊。
1月23日,韓寶鋼鐵工業公司無力償還借款,拉開了1997年一系列大公司破
產序幕。韓寶破產的消息使漢城股市指數下跌2.8%;3月22日,三美綜合特
殊鋼公司的破產導致韓國證券交易所連續四天行情下跌;4月21日,韓國最大釀
酒集團商真露公司因債台高築而倒閉,其債權銀行將它列入援助計劃;7月15日
,韓國第八大集團企業起亞集團無力償還其10萬億韓元的債務,成為最新一個銀
行援助對象。韓興、代龍等集團或宣布破產或因為政府的干預而成為待援的「病人
」……隨著大企業集團的相繼破產或瀕臨破產,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
大。源於東南亞的這股金融禍水則不失時機地將韓國這只「病太極虎」推向深淵。
從去年11份開始,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屢破歷史最低紀錄,11月6日更是
慘跌至975韓元兌1美元的新低。12月12日最終跌至1891.40韓元兌
換1美元。短短的兩個月之內,即從9月份的890韓元兌換1美元瘋狂貶值50
%以上。同時,外匯市場的衰退也波及到國內股市,股票價格指數跌破350點,
創10年零8個月中的最低水平。韓元貶值,促使韓國10月份出口值創125.
8億美元的新高,但是這同時又意味著外債擴增和進口成本升高,抵消了出口競爭
力改善的好處。
面對這種千瘡百孔的局面,韓國政府奮起還擊,竭盡渾身解數以拯救崩潰中的
韓元。
11月19日下午,韓國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穩定金融形勢的措施,如放寬韓元
匯率的浮動限度,提前開放中長期債券市場,對經營不好的金融機構實行限令改革
和兼並。
臨危受命的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院長官林昌烈宣布,為了改善金融業的結構,提
高韓國經濟的對外信譽、穩定金融市場,政府將把目前2.25%的韓元匯率日浮
動限幅,擴大到10%;把原計劃在1999年以後開放的中長期公司債券市場提
前到1997年12月份開放;為了在金融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保護儲蓄者的利益
,韓國政府將保證支付在各種金融機構中儲蓄的本金和利息,直到2000年年底

他說,在開放債券市場時,為了防止外國投資者的投機行為所造成的副作用,
韓國政府將把外國人對每個項目的投資額限制在30%。同時,政府將把外國銀行
駐韓機構兌換韓元的金額從10億美元增加到20億美元。政府還將著手向國際主
要金融機構大量籌措外匯。
林昌烈說,對於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為償還債務進行的現金借款,政府將在1
997年年底之前加以限制,在1998年1月份以前,政府將完成對各種金融機
構經營狀況的調查,把信貸社之類的綜合性融資機構分為ABC三個等級,限令B
級融資機構改善經營,要求C級融資機構接受兼並,如果拒不執行,政府將採取強
迫措施。他說,政府對銀行也將實行類似的措施。
韓國中央銀行也拼盡全力進行市場干預,以試圖止住韓元的瘋狂下跌,但無奈
外匯儲備只有300億美元,杯水車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韓央行的干預就顯得
有點蒼白無力。而且,中央銀行在市場干預失敗後,外匯儲備僅剩可憐的70億美
元,遠遠不夠1997年年底和1998年到期的1100億外債。
在這種狀況下,韓元兌美元匯率繼續下跌,其國內股市也一再疲軟,國家經濟
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至此,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
洲開發銀行以及美國、日本等尋求緊急貸款援助。
1997年12月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韓國簽署援助協議,
該組織向韓國提供210億美元備用信貸。另外,世界銀行將提供100億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提供40億美元,其它國家提供200億美元。援助總額為550億
美元。但這種援助的條件卻極其苛刻,此時的韓國,有奶便是娘,已顧不得那麼多
了。迫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壓力,韓國政府被迫答應落實嚴厲的穩定經濟計劃以
及廢除當初使韓國發展成為「經濟之虎」的重要經濟體制和做法,包括整頓金融、
緊縮對大財團貸款、降低經濟成長率等多項配合措施。這項金援計劃不但打破金援
紀錄,受援國所須進行的調整幅度之大亦屬少見。事實上,這一計劃的簽訂幾乎等
於向國際上承認韓國整個經濟體系的崩潰和自主權的喪失,也標志著顯赫一時的韓
國經濟發展奇跡已成為過去。
由於550億美元的介入,再加上韓國政府表示將放寬外資持有股份的限制由
23%提高到50%。在隨後的一周,漢城股市終於開始持續上揚。韓元匯價也有
回穩上揚跡象。可好景不長,12月7日,韓國第12大工業集團漢拿集團宣布破
產。這一消息使剛喘了口氣的韓國金融又跌入深淵。從8日到11日,漢城股市持
續低迷,韓元兌美元匯價連續下跌。
1997年12月11日,韓國一家電視台報道說,韓國中央銀行行長李經植
已表達辭職之意,以示對韓國目前的經濟危機負責。自韓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在
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已有兩名高級政要下台(11月19日,韓國財政院院長姜
慶植辭職)。
12月13日,韓國總統金泳三緊急會見金大中、李會昌、李仁濟三位總統候
選人,就克服國家的經濟困難問題進行協商。希望他們配合政府克服當前的困難,
在選舉結束後舉行的臨時國會上,順利通過與克服金融危機有關的金融改革法案,
緊縮1998年預算的修正案和發行國債的提案。四人一致表示,將遵守政府同國
際貨幣基金組織簽署的協議,為早日恢復國家的金融穩定而努力。
在金融風暴的猛烈打擊之下,韓國經濟與市場幾乎陷入了癱瘓。韓國人的堅韌
、團結的民族精神此時表現得淋漓盡致。眾人相助、同心救國。民間發起了一人一
元救國的運動,百姓主動把手中的美元存入銀行,幫助韓國經濟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旅行社鼓勵人們盡可能在國內遊玩,市政機關敦促人們為韓國本國的利益犧牲
自己個人的利益,如減少駕車出遊的機會,節省10%的工資,調降室內溫度以及
減少逛街購物和外出用餐等;那些旅居國外的其他韓國人,也紛紛把錢存進韓國銀
行海外分行,以期增加韓國的外幣持有額,同時,他們還積極籌款匯回漢城,幫助
國家走出困境。
韓國最大的報紙《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決定從1998年1月8日起減
少版面,與國民共同克服經濟困難和外匯危機。
韓國政府向所有政府部門的公務員發布了一項「勒緊褲腰帶」方針,要求公務
員至少將薪水的10%存入銀行。這項方針還包括「公務員每10天有一天不開車
」的節約措施。
韓國內閣部長們在一次內閣特別會議上決定把各自薪金的20%上交國庫,同
時各級副部長們也決定交出20%的薪金。
隨著IMF援助貸款的及時甚至提前到位,韓國金融市場激烈動盪的局面正在
逐步得到控制。但截止目前,韓國經濟仍在低谷中徘徊。飄盪於漢城上空的那股黑
色旋風隨時會帶來新一輪腥風血雨。
韓國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損失之慘重、影響之巨大、教訓之

閱讀全文

與11月7日比索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 瀏覽:175
花都最大的金融詐騙公司 瀏覽:39
基金為什麼十大持倉 瀏覽:627
一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圖 瀏覽:328
招商銀行公戶可以買理財嗎 瀏覽:323
港幣30是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178
4月8日盧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05
中國銀行理財騙客戶 瀏覽:612
美金匯率兌換印尼 瀏覽:733
體彩怎麼算傭金 瀏覽:504
外匯占款貨幣投放 瀏覽:744
紅塔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 瀏覽:358
高桿低桿中杠桿桿落袋 瀏覽:139
我國外匯儲備總體 瀏覽:796
股票咋開戶 瀏覽:474
微貸杭州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251
武漢哪家證券公司最好 瀏覽:250
公司理財收入要交增值稅嗎 瀏覽:90
融資租賃財務費用 瀏覽:723
中銀消費金融公司2016年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