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人民幣匯率未來十年

人民幣匯率未來十年

發布時間:2022-04-21 23:59:31

Ⅰ 未來十年,人民幣還這么值錢嗎

根據分析,原因如下:
1、自2016年1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機制有了新變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對美元匯率期望值是貶值。外匯市場供不應求局面很難改變,按照市場供求決定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貶值,具體表現為每個交易日收盤價較中間價的貶值壓力。
2、從長期看,決定本國貨幣購買力的是整個國家信用的背書(經濟的強弱,政府的信用),而從短期看,國內資產價格泡沫(股、債、樓)是匯率貶值的主要源頭。
3、就債市來說,中國的長端利率只要繼續下降或中外的利差繼續縮小,那麼匯率就會不斷承壓,因為國內資產回報率快速下行後對資金的吸引力銳減。
4、對樓市來說,房價越高越逼得居民和企業離開中國,百姓選擇賣房移民或直接海外置業,企業因成本升太快紛紛投資海外轉移產能。
5、對股市來說,國內一二級市場的估值越高,資金就越有動力高位圈錢換成美元去並購海外低估值企業。
6、此輪人民幣貶值,很大程度上源於國際匯市的波動。上周以來,包括歐元、日元、加元相繼走貶,而這三者在美元指數籃子中的佔比分別達到了57.6%、13.6%、9.1%,因此助推美元指數再創新高,並最終波及人民幣匯率。

Ⅱ 未來30年人民幣會像前三十年貶值那麼快嗎

不會貶值的那麼快,會逐漸趨於穩定。
人民幣貶值這個很難說,需要看具體時期的具體時候,看世界貨幣的整體流通情況,而且很多時候,人民幣的匯率都不同,很多買外匯的人都知道,甚至每天都不同。未來三十年,世界銀行都不敢說未來三十年人民幣貶值多少。而值得肯定的是,未來三十年人民幣會逐漸趨於穩定,因為人民幣在世界經濟的地位越來越大,人民幣的貶升值會直接影響世界經濟。人民幣升值,買入多一點美元,人民幣貶值,做多點出口商品,

Ⅲ 人民幣前景如何未來匯率怎樣變動請分析預測並提出理由

如果看亞洲貨幣自1965年以來的走勢,我們會發現最近的8年顯得格外特別:無論是兌美元的加權平均匯率還是未加權的平均匯率,都幾乎是一條平坦的曲線,也就是說這8年裡亞洲貨幣兌美元幾乎沒有波動,而之前的年份都不是這樣的。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亞洲是不是真的打算就這樣長期盯住美元?如果不是,未來5到10年亞洲貨幣將走向何方?這又將對美國金融市場產生多少影響,亞洲會不會「拋棄」美元?

1新布雷頓森林體系?

我們的故事要從亞洲之外開始。

1944年,歐洲的經濟體繫到了無法運作的階段,急需一個外部動力啟動經濟重建。當年7月,45個國家在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討論戰後重建和國際金融體系秩序,並最終達成了布雷頓森林協議。

這個協議主要有兩個內容:第一,實行固定匯率體系,第二,規定由一系列國際機構推動這個體系,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以及日後的關貿總協定。

根據這個體系,歐洲將他們的貨幣與美元掛鉤,並實行固定利率,為了保證對美國的出口,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匯率被低估,結果是美國消費者不斷花錢,並形成了國際收支赤字,而這些赤字由歐洲央行的外匯儲備不斷流入美國資產來彌補。

這個體系運作良好並維持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淡出了歷史舞台,但那時歐洲已經成為一個發達成熟的經濟體並成為金融中心,也就是說,歐洲那時已經不再需要美國了。

聽上去是否有點似曾相識?過去8年亞洲的經濟增長正是這樣,亞洲經濟增長嚴重依賴於美國,導致美國經常賬目赤字不斷增長,而亞洲經常賬目盈餘不斷增長,許多國家干預匯率,亞洲貨幣匯率也被低估(至少短期來說)。隨著亞洲外匯儲備快速增長,這些外匯儲備又迴流到美國資產。

這看上去與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十分相像:世界進入到一個新的以固定匯率換取增長的時代。

亞洲渴望經濟增長,而且需要以比光靠內需獲得增長快得多的速度,由於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龐大的農村人口,亞洲極需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出口。自然只有發達國家尤其美國能夠成為這些產品的最終市場,而亞洲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低估的幣值盯住美元,保持國內工資的低水平,以保證競爭力。

這種狀況能維持多久?理論上,只要亞洲願意這樣做,只要成千上萬的農村人口還沒有全部被吸收到工業勞動大軍中,只要亞洲仍然依靠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工業,這種狀況就能一直維持。

這是普遍的解釋,但是我們認為,這不是事實。

2應付「蕭條經濟」的權宜之計

認為亞洲國家盯住美元以獲得巨額貿易順差這種觀點是錯的。事實上,除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外,在1998年之前的25年,不包括日元的亞洲貨幣一直在對美元浮動,官方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也很少。更重要的是,在這25年間(除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亞洲一直是貿易逆差,而不是貿易順差。

情況自1998年後而改變

但1998年開始整個形勢發生了變化。亞洲貨幣對美元幾乎沒有波動,現在亞洲龐大的貿易順差以前並沒有。

亞洲是否在8年前突然決定採取新的政策?我們不認為如此。

1998年以後的大多數年份,亞洲出口佔GDP的份額事實上沒有增長。實際上,貿易順差不斷擴大是因為亞洲進口比例的縮小,這正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後,亞洲的資本支出大幅縮減造成的。

大多數亞洲國家從正常的經濟發展軌道中進入了「蕭條」經濟,投資需求的驟降導致進口支出的下降,從而使貿易順差不斷刷新紀錄,這自然帶來了巨額外匯流入,引起貨幣升值的壓力,但政策制訂者面對的是內需乏力、產能過剩、通貨緊縮,而出口成為為數不多的能拉動經濟的引擎。如果讓貨幣升值,意味著更大的通貨緊縮壓力,並使出口受損,這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內需不足,進口需求不足,更大的貿易順差,從而導致更大的升值壓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認為,亞洲各國的央行在當時沒有選擇,只能讓匯率保持穩定。

如何結束?

如果國內需求和產能利用恢復正常,就沒有理由再沿用盯住美元的匯率,亞洲央行將減少外匯市場上的干預,讓匯率更加自由地浮動。

那麼實現這個過程可能要多久?這最好先從評估國內投資和貿易平衡狀況開始。我們的結論是,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但是進程仍將是緩慢的。

先看投資,投資在GDP中的比重已經開始顯現恢復的跡象,更重要的是,實際的建設活動在過去2年中恢復為增長,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也表明亞洲供應過剩的時代正在結束。

另一方面,我們仍然在期待亞洲扭轉巨額貿易順差的局面,中國在2005年和2006年的順差使整個亞洲地區的順差也急劇上升,但是如果不包括中國,亞洲其他經濟體的順差也沒有下降的趨勢,只有兩個國家在2006年出現了貿易順差下降:印度和韓國。

這個事實似乎讓我們得出一個微妙的觀點:如果貿易順差達到GDP的6%,那麼該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就會容忍貨幣逐步升值,盡管也不一定會讓貨幣彈性大幅增強。

為什麼要逐步升值?因為外部要求升值的壓力非常大,而且亞洲的央行的確對這些外部壓力有所回應。觀察亞洲較小經濟體(即除了中國和印度)每月外匯儲備和貨幣升值步伐的關系,可以發現兩者相關性非常強,當外匯儲備超過GDP的3.5%時,匯率也升值了,當外匯儲備增長下降時,匯率升值也會暫停。

未來24個月我們相信這種情況會進一步發生。

哪些貨幣將升值?

那區內所有經濟體的貨幣都會很快升值嗎?我們的答案是「並非所有」,但我們也不認為某一種亞洲貨幣對美元高估了。沒有一個完美的決定匯率的方法,在實踐中方法各式各樣,但當我們討論短期時我們喜歡以國際收支平衡為基礎。

從各貨幣短期升值壓力表可以看出,港幣、印度盧比和韓元的升值壓力並不大,但其他貨幣看起來升值壓力比較大。

中國和印度

現在我們來說說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擁有全球最多的農村勞動人口,對出口增長的需求非常大。此外,這兩個經濟體是區內僅有的兩個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沒有出現投資下降趨勢的經濟體。也就是說這兩個國家並不屬於前面所說的「蕭條經濟」的陣營。中國和印度會不會成為新亞洲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呢?

答案是否定的,印度並不屬於准盯住美元的體系,出口也不旺盛,在過去8年中印度是唯一有貿易赤字的亞洲經濟體。

盡管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是中國的戰略,但許多投資者忘了中國在1997年採用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是為了防止資本外流導致的人民幣貶值,直到2003年才出現外部順差,並導致外資流入。如果中國的貿易順差大幅躍升,並出現進口增長大幅下降,如2005年中的那樣,中國政府會允許匯率彈性有所增強。

3亞洲貨幣中期如何走?

亞洲經濟回歸正常發展意味著亞洲貨幣對美元也應該有更大的彈性,但亞洲貨幣將向哪個方向運行呢?

短期來說這個問題答案顯而易見,亞洲貿易順差如此之高,幾乎區內每個經濟體的貨幣都面臨升值風險,在如此環境下,我們預測在未來24個月至36個月還將進一步升值。

升值到何種程度?我們並不認為將有特別大幅度的升值,也許亞洲貨幣在今天看來是有點低估,但這只是個暫時現象,這是因為多數經濟體的進口不同尋常地乏力。隨著投資比例上升,升值壓力也將逐漸緩解,也不需要名義匯率升值20%到40%,我們認為亞洲的央行明白這點。

Balassa-Samuelson效應

當外部順差減少,儲蓄和投資的比例回歸正常,亞洲的央行也不會被迫再通過干預外匯市場來防止升值,而是可以增加貨幣雙向浮動的彈性。

理論上,我們認為亞洲貨幣的長期方向是明確的,對美元、歐元和日元都會上升。

所謂低收入國家,顧名思義就是「低收入」,菲律賓和孟加拉國這樣的國家的每小時工資水平遠遠低於法國或美國,所以在菲律賓和孟加拉國,非貿易服務的價格遠遠低於法國和美國,而名義匯率主要取決於製造業中的貿易品價格,所以這也就意味著發展中國家以美元計價的GDP遠遠低於「購買力平價」的GDP。

根據世界銀行進行的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比較,歐盟和日本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以及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這樣較成熟的經濟體,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差距很小,因為這些經濟體的工資水平和美國相差不大。而發展中國家這兩者的差距就非常大,像印度和越南,名義GDP只有購買力平價GDP的五分之一。

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會發生什麼?如果發展速度快於美國或歐洲,那麼其工資水平和收入也將快於美國和歐洲。由於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製造業的生產率增長要快於非貿易的服務業,這意味著國內通脹要超過名義匯率的變化,也就是說真實匯率升值。也就是說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差距應該縮小,貨幣也將升值,這就是所謂的「Balassa-Samuelson效應」。

三大因素

上世紀70年代,日元對美元匯率從360上升到270,隨後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上升到140,韓元也在上世紀80年代大幅升值。

亞洲(除了日本)的匯率在上世紀60年代確實升值了一點,但此後30年卻貶值了許多。

這裡面有三個原因,而且正是因為這三個原因使我們不敢判斷亞洲貨幣的匯率未來數十年的走勢:

第一,通脹。亞洲經濟的通脹率一直高於西方發達國家,即使真實匯率在升值,名義匯率仍然有可能貶值。而1999年以來的低通脹正是亞洲貨幣能維持對美元穩定的一個原因。

第二,龐大的封閉式的經濟。以加權平均匯率來看,自1965年之後,真實有效匯率大幅度貶值,但是如果我們剔除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我們發現匯率是在升值,而中國和印度在過去40年中貨幣則大幅貶

值。這是因為印度和中國曾經都是封閉型的經濟,「Balassa-Samuelson效應」並不適用。而且中國和印度過去都對匯率進行了嚴格管制。

現在這樣的時期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中國和印度現在的匯率制度比以前靈活多了,出口佔GDP的比例也大幅上升,兩國貨幣上升的可能性也增強了,但是對於最終要靠內需來拉動的大規模經濟體來說,並不能保證匯率將朝哪個方向波動。

第三,長期是指一個足夠長的時間。最後一個關鍵問題是生產率的長期趨勢要很多年才能實現,我們認為亞洲貨幣的匯率從長期來說會升值,但並沒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亞洲匯率在未來10年或15年就一定會持續上升。

4拋棄美元?

至少在未來的兩年內,亞洲國家持續強勁的經常項目盈餘,持續的外匯儲備積累和亞洲貨幣的逐步升值都不會改變。亞洲某天或許會跟美元分道揚鑣,但是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我們在上文討論的是亞洲貨幣未來的走勢,以及匯率政策的主要驅動因素。我猜一些投資者可能已經開始抱怨,為什麼遺漏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亞洲央行會在官方外匯儲備持有方面繼續支持美元嗎?

實際上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包括日本在內,目前亞洲國家官方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短期內該地區的央行共同組成了全球外匯和固定收益市場最大的參與者。理所當然,亞洲央行的投資組合是所有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亞洲有多少美元?

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額度中,美元資產所佔比重是多少呢?大概是三分之二。實際上公布自己官方外匯儲備構成比例的國家非常少,但是我們有兩個信息來源,一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MF將全球大多數國家外匯儲備的季度信息匯總後在官方網站上公開。

IMF的數據不包括中國,而中國目前又是官方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也是外匯資產最大的購買者。盡管如此,IMF的數據仍然能為我們提供各國外匯儲備持有和策略的大致印象。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央行都傾向持有美元。IMF的數據顯示,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的66%,其中的61%被發展中國家持有。相比之下,歐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的比例只有25%~30%,日元和英鎊各自只佔3%~4%。

另外我們還可以知道,這個比例相當穩定。2001年至2003年,各國央行將手中的美元轉換為歐元。但從那之後,盡管外匯儲備大量增長,美元和歐元構成比例上卻沒有明顯的變化。

另外一個數據來源也支撐了上述發現,那就是美國財政部的國際資本系統(TIC)。幸運的是,TIC數據提供的情況與IMF非常吻合。TIC的數據顯示2003年間美元資產明顯拋售,從那之後就比較穩定。亞洲國家持有了70%的美元資產,除日本以外的話是60%。

亞洲國家何時賣出美元?

上文將我們帶到下一個問題,亞洲國家對美元的穩定偏好,與亞洲貨幣兌美元匯率穩定的偏好之間有聯系嗎?隨著亞洲央行逐漸放棄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他們會賣出手中的美元嗎?美國金融市場有風險嗎?

對於上述問題我們大致的回答是「不」。在我們看來,潛在的外匯儲備拋售或者明顯的央行引起的市場波動性被誇大其詞,原因如下:

首先,央行不是對沖基金。這個簡單的道理最容易被投資者遺忘。央行不會為了收益最大化而去持有外匯儲備,他們持有的目的是流動性最大化,這才是他們的宗旨。因此他們常常會忽略投資收益,或者作為第二目標。

第二,亞洲國家沒必要過度儲備美元。有一種流行的觀點是,過去亞洲國家為了調節本幣兌美元匯率,不得不持有高比例的美元。但目前亞洲國家正放棄盯住美元匯率,因此央行也必須賣出美元來使投資組合重新平衡。

這是一個很好的理論,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很有難度。過去七年內,除日元外的亞洲貨幣與美元匯率的相關性明顯高於其他主要貨幣。由此推算出亞洲貨幣(除日本)盯住的一攬子貨幣中,美元的比重應該在80%以上。因此目前亞洲國家(除日本)美元60%的持有比例已經顯得不足了。換句話說,他們沒必要為增加匯率彈性而進一步賣出美元。

需要補充的是,亞洲國家會出手干預匯率來維持本國幣值穩定,但亞洲央行並沒有必要按照一攬子貨幣中的比例來調整外匯儲備。

第三,投資組合多元化是指資產類別,而不是幣種。目前各國央行已經增加了企業債券,抵押證券甚至股票的投資,向收益率和風險更高的資產轉移。但他們總資產的貨幣構成比例基本維持不變,至少G3國家的貨幣比例是穩定的。

第四,外匯儲備的積累沒有清晰的臨界點。目前雖然在討論官方外匯儲備的投資配置,但對於亞洲國家外匯儲備是否很快達到「飽和狀態」,我們並不能很快得出結論。

第五,資本流動的歷史不可能迅速改寫。目前很多人認為,美國金融市場最大的風險,莫過於來自亞洲的新資金枯竭。隨著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的擴大,任何亞洲新錢流入的大量減少,都能輕易地打擊全球外匯和固定收益市場。

這里需要重申的是,對於當前的情況,我們沒有預見到任何迅速的改變。我們整體的分析是,至少在未來的兩年內,亞洲國家持續強勁的經常項目盈餘,持續的外匯儲備積累和亞洲貨幣的逐步升值都不會改變。亞洲某天或許會跟美元分道揚鑣,但是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不過我們的預測框架也存在三個主要的風險,首先是亞洲地區的經常項目盈餘下降的速度可能超過預期。第二是亞洲經濟可能受大量資本急劇流出的沖擊,使外匯儲備增長下降。第三是各國央行可能使本國貨幣更快升值。但這些只是理論上存在的風險,實際在我們看來,其中任何一個都不太可能發生。

5日元

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日本貨幣市場發展得更加成熟開放,私人資本流動對匯率的影響更加強烈。雖然日本官方也曾為避免過大的波動性而出手干預外匯市場,但這些干預是零星的。除了2003年末到2004年對美元的大量購買,日本財務省和日本央行在過去的6年基本上沒有涉足市場。

但這些並不代表接下來的幾年,日元會脫離亞洲貨幣兌美元升值的隊伍。恰恰相反,我們的全球經濟團隊預期,日元將在2007年和2008年快速升值。與其他亞洲貨幣的主要區別是,日元升值是基於市場力量推動,如相關收益率的變化等,而不是政策干預的結果。

Ⅳ 未來十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持續上升嗎

完全有可能是1:1

擺出事實講出道理這種預測僅僅是玩笑的猜測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133,比上個交易日大漲65個基點;即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路高歌猛進,最後以6.0835歷史新高收盤。


我們關注人民幣主要有幾點,

  1. 近來人民幣屢創新高,一方面與中國三季度超預期的經濟數據相符合,

  2. 另一方面又跟美國債務上限糾紛及就業疲軟相關

  3. 2中國受到來著世界各國的外部壓力,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細說了

    總之,1:1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個是玩笑也不是玩笑,因為人民幣必然走上升值道路,而且現在已經走了好幾年了.做外匯外貿的人幾乎都不希望看到美元貶值,如果樓主有大資金美金還是去兌換了吧,小資金就無所謂了.差不了多少

Ⅳ 中國未來十年,人民幣會貶值多少

這個很難說,需要看具體時期的具體時候,看世界貨幣的整體流通情況,而且很多時候,人民幣的匯率都不同,很多買外匯的人都知道,甚至每天都不同。未來十年,世界銀行都不敢說未來十年人民幣貶值多少。而值得肯定的是,未來十年人民幣會逐漸趨於穩定,因為人民幣在世界經濟的地位越來越大,人民幣的貶升值會直接影響世界經濟。人民幣升值,你買入多一點美元,人民幣貶值,做多點出口商品,這只是我個人的基本意見。希望對你有用。

Ⅵ 估計下人民幣升值情況

影響匯率的因素實在是多,而且10年當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尤其是戰爭,金融危機,社會危機等)也很多,下面就在排除上述不確定性的前提下做一個一般性的估計:

從人民幣官方升值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人民幣升值了近5%(包含官方升值的2%),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國際收支,經濟增長,就業等),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並不大,而且"雙順差"更加突出,可以預料,人民幣今後的升值幅度將不會比現在小,即每年的升值幅度大約在10%左右之間

因此,10年的升值幅度將在1倍左右,即達到1美元=4元人民幣的水平.

至於人均收入,若不計升值,保守估計,10可望番一翻(大家可以看到,從1000美元到2000美元並沒有花上10年),達到3500美元.

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一倍,將可望達到7000美元的水平.這個水平,相當於一些中東歐國家的水平,或者是台灣\韓國前幾年的水平.

Ⅶ 人民幣在2021年預計貶值多少蟹

你說的那個貶值應該是指的通貨膨脹吧,國家每年都會公布通貨膨脹率在3-4%,有些人議論在5-6%。到底哪個數據更接近實際,那就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吧,你可能要問,自己怎麼體會,我們的體會是買一樣東西去年花錢多少,今年又花了多少。

Ⅷ 人民幣未來幾年能升值還是貶值,升值還是貶值好啊

未來貶值的可能性比較大,短時間內不會大幅度變動,要看美國情況以及國家的應對能力而定,人民幣經過大幅升值後再大幅貶值對國家經濟和老百姓都會有很大影響,符合美國利益,肯定不好,但單獨談貶值升值沒有絕對好壞,普通老百姓都是間接影響,可以買些美元,黃金保值,但和美元關聯度很高,以後美元堅挺金價必然受影響,如果用來抵禦通脹黃金是不錯的選擇。
(8)人民幣匯率未來十年擴展閱讀:
人民幣不斷貶值的四大原因
1.升值積累下來的調整壓力
過去10餘年,人民幣兌美元一直升值,直到2014年1月到6:1才算止住升值的勢頭。在差不多的十年時間里,人民幣兌美元實際升值達30%至40%,如此升值本身就構成了人民幣的調整壓力。
2.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貶值壓力
我國經濟增長從之前的10%以上已經放緩至2015年的6.9%,有這么大的下降幅度,貨幣的強勁漲勢自然也就差不多該終結了,調整壓力自然就來了。
3.美聯儲加息預期
美聯儲加息預期帶來了美元的升值預期,中國在經濟增速放緩、貨幣上漲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有美元加息的帶動,貶值預期是必然存在的。
4.央行主動釋放下跌動能
過去,人民幣積累了較大的下跌動能,這些動能由於過去人民幣存在匯率管制,漲跌幅限制控制的較死,人民幣當時的匯率政策更多地是以美元為貨幣錨所致。現在人民幣放款了波動幅度限制,同時央行不斷調低中間價,這也是中國央行主動釋放人民幣的貶值動能。
對匯率的影響因素以及匯率與各大類資產關系進行了分析與梳理,匯率的影響因素很多,在考慮匯率未來變動時,需要謹慎的考慮影響匯率的各個因素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此外匯率與各資產的關系也都有所不同,投資者在投資前也需要考慮匯率與各類資產的聯動性。
目前而言,中美利差當前也比較寬,這有助於避免人民幣匯率進一步貶值。在央行就匯率在官網上的溝通交流也提到這一點,其表示「特別是在目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背景下,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的貨幣政策保持常態的國家,人民幣資產的估值仍然偏低」。

Ⅸ 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長期地說,人民幣的匯率會有怎樣的

趨勢預測:
10年內,1美元兌換9.5人民幣,中軸8.5左右
20年內,1美元兌換15人民幣,中軸12左右
40年,1美元兌換40人民幣,中軸26左右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匯率未來十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能安裝股票指標 瀏覽:441
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 瀏覽:175
花都最大的金融詐騙公司 瀏覽:39
基金為什麼十大持倉 瀏覽:627
一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圖 瀏覽:328
招商銀行公戶可以買理財嗎 瀏覽:323
港幣30是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178
4月8日盧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05
中國銀行理財騙客戶 瀏覽:612
美金匯率兌換印尼 瀏覽:733
體彩怎麼算傭金 瀏覽:504
外匯占款貨幣投放 瀏覽:744
紅塔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 瀏覽:358
高桿低桿中杠桿桿落袋 瀏覽:139
我國外匯儲備總體 瀏覽:796
股票咋開戶 瀏覽:474
微貸杭州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251
武漢哪家證券公司最好 瀏覽:250
公司理財收入要交增值稅嗎 瀏覽:90
融資租賃財務費用 瀏覽:723